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人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论人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论人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论人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论人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的论述,试图在物理教学中寻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探索实现完整的物理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希望可以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发展尽到微薄之力。

【关键词】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培养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为初中物理课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通过教育使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进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寻找结合点,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

物理课不像思想政治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结合初一物理教材寻找结合点,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庆市七十九中学汤嘉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本节重、难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学生课前预习 1、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 2、自制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四、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 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 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二)知识学习 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 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有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 声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应该发挥其有效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有效教学成为众多教师都积极探索的目标。我认为,有效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的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缓解,改进教学过程。 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教学。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做成样品,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些物理规律的存在,例如“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连带着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这就是爱的迁移。当学生喜爱的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会由于对这位老师的喜爱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和蔼而严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亲近学生,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或凭肉眼不能看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二、准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 1. 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知道老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对此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 1) 明确目标 教师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交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制定计划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定时间和有具体教学内容的活动,所以在初中物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doc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复合主体的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

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继续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在各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效教学被提到日程上来。然而,要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趋势。有效教学是与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相对应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但是,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完全摒弃,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内涵的理解很局限,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上。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做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基于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及教学本质的研究,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物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发挥教师

自身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从而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中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必然是看教学活动是否能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看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看有多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学生通过有效学习,从而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积极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并能积极主动思考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关键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并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只有学生开口,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只有开口,才能及时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只有开口,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只有交流,才能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和谐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例完整版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 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 ——《欧姆定律》 张花玲 【案例背景】 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 为配合我校物理教研组“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我特地选择为了基础较好、比较活泼的班级开展教学,有老师观摩。 【案例描述】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有: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分析]参与式教学也一定要明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但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更有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13T18:31:08.8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作者:高超鹏[导读] 在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摘要:在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优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调整时可以从开展合作学习、开展实验教学以及微课件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所谓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即指有效化的教学,这种说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较为低效的教学方法而言的。在这一教学模式得到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采用有效化的教学方法创建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的过程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开展,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占据了教学的主动位置。而在如今,为了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做出改变,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的优化。 一、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在过去教学中所开展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缓慢,也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能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借助合适的分组,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进行中,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也要能将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而为了实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根据本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其重难点知识创建相应的探究性问题,进而学生就可以以相应的问题为探究线索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进行“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引导,教师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探究性问题的引导下实现对这一课内容的有效学习。 二、重视实验教学,发动学生探究 物理是一门是实验学科,其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相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从生活中的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基于此原因,若想实现学生对相应物理知识的有效理解,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将实验教学的作用重视起来。在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方式为了教学的进度,往往不会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而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有效参与,但学生对实验的了解是比较片面化的,相应的实验教学也就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效果。而在如今,为了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设计相应的实验场景,发动学生亲身的参与进去,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达成对相应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进行“电功率”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对小灯泡的电功率进行测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供给学生电池、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分析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为什么存在不同,而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巧用微课视频,实现有效预习 预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有效预习的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应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所能使用的教学工具非常单一,一般来说,其只能使用教材进行复习,这就导致学生的预习效果比较差。而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有效运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若教师能将微课视频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阶段实现对相应学科内容的有效学习,对于预习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实现对微课视频的巧用,达成有效的预习。 例如,在进行“比热容”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微课视频制作来辅助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案例,以沙子和海水的加热实验展示,使学生明确比热容的内涵。在通过展示常见物体比热容的图表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为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进行调整。教师要能通过对相应探究问题的创建,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也要能正确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给学生创建相应的实验场景,发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还要能对微课视频进行巧妙运用,借助其展示功能,实现有效预习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兆春.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33):93. [2]杜文静.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16.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评价体系 提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

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水平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同时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 ——《欧姆定律》 【案例背景】 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 为配合我校物理教研组“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我特地选择为了基础较好、比较活泼的班级开展教学,有老师观摩。 【案例描述】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有: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分析]参与式教学也一定要明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但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更有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容易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质, 以下是我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几点浅薄认识:一、课堂上一味追求“热闹”,有时会造成“低效”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的,但如果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与事无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其情感的人文因素,又有教学目标、过程、教法等科学因素,我们只有抓住关键因素,重视平等的课堂环境的创设,重视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重视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评价,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行为的高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 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老师往往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

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维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生生课堂“互动”效果不很理想。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 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当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用教师热情的、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参与,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生生是真的动起来了,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 1、互动教学成了形式主义。《标准》要求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的教师为满足《标准》的要求而设计了师生互动活动,效果却很少考虑,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 从化中学静物理科黄文静 摘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功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本 文就作者经验谈了一些做法,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后要重视方法 总结。 关键词:实验教学趣味实验创新教育有效教学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怎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并且物理知识非常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行为要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自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超前进入新课程,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做法和体会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1、备教材:教师平时应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教师对工具书、经典书都应该尽量浏览,对眼下用得上和将来用得上的知识都要广泛地猎取。要把从别人那里收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以便巧妙地展示给学生。 2、备学生:要针对具体学情,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 3、备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二是服务性原则。选择教法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点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的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水平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在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设愉悦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倡手法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好课不但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动有效学习的实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协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理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设定体现三维目标的教学内容,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实验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的提高,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及激励评价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三维目标;激发兴趣;课堂效率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兴趣越大,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粗浅的尝试和体会。 一、教学内容体现三维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他们沿着科学家思维活动的足迹,把浓缩在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的思维历程再现,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如“电流周围的磁场”这一节中,教师一般只演示奥斯特实验,并揭示该实验的物理规律。但我认为不能缺失情感目标,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录像,使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增强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这样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奥斯特实验的重要性,更能理解法拉第对奥斯特的高度评价——“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的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二、探究实验是关键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标准》强调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来看一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验探究教学:能够演示的实验不要用课件演示替代,更不要纸上谈兵讲实验;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要尽量想办法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好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的使用基本仪器,注意实验中的细节,知道分析实验误差的形成原因,能对实验过程及结论进行科学评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技巧和细节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时的动手能力和考试答题时的应试能力。比如在教授“滑动变阻器”这一节时,滑动变阻器的接线及电阻大小判断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总结为“一上一下(接线),近小远大(滑片离电阻线圈接线柱的距离)”;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照相机成像的变化及镜头如何调节是个难点。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照相机与光具座实验的不同之处,照相机的“底片”是不能象光屏一样前后移动的,改变像距靠调节镜头的伸缩,最后总结出:“相机镜头凸透镜,成像变化记在心,物远像小镜后缩,物近像大镜前伸”;还有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实验时,最难操作的是哪个地方?在探究滑轮、滑轮组省力情况时应怎样把测力计连在绳子末端,沿哪个方向拉测力计才能减小误差等都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在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三、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生对实验特别喜欢,我就利用学生这种特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挂图、录音、模型等),组织好实验教学,使课堂教学声、情、形、色并茂,情景交融,学生

关于物理教学类论文题目

附录:物理各类毕业论文题目 二、实验类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10、镜像声波演示装置的设计与制作11、静电起电盘电荷收集装置的研制 12、非平衡电桥在非电量测量中的应用13、载流圆线圈平面内任意一点磁场的测试与理论分析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1、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四波混频特性的实验研究2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23、如何做好学生分组实验24、如何测定弹簧的有效质量2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26、固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分析27、光学谐振腔的优化设计28、对大学物理改革的思考:用电脑模拟实验过程29、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0、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31、光电效应伏安曲线研究32、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好奇心的培养33、大学物理实验专题课件研究34、激光全息实验分析35、设计性实验研究36、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37、CCD技术及其应用38、考研对我院物理本科教学的影响及对策39、塞曼效应实验研究40、H-D原子光谱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优化41、如何实现电机的变速42、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43、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法类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21、中学物理光电实验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22、中学物理教学中互动作用的深入探讨23、用FLASH制作自由落体运动的课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24、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在物理教学中Powerpoint应用经验及技巧26、如何用Authware互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7、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28、在中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可行性初探 29、用Flash制作课件效果评析30、Powerpoint物理课件实用性与演示实验剖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