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生产车间环境因素识别

公司生产车间环境因素识别

公司生产车间环境因素识别
公司生产车间环境因素识别

记录编号:JL-4.3.1-01 生产部/车间-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一览记录编号:JL-4.3.1-01 生产部/车间-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一览记录编号:JL-4.3.1-01 生产部/车间-1

识别/评价人:XXX 审核:XXX 批准/日期:XXX/2014 年11月1日

纺织印染生产企业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

纺织印染生产企业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纺织印染生产企业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 纺织产品因为出口量较大,在与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中,相关方对企业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印染企业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企业,由于各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所用原料、染料及助剂的不同,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也不同,所以其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课题。只有根据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识别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本文仅对纺织印染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作出说明,主要针对纺织印染企业的技术特点而言,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产品其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不同,控制方法也有区别。现将其主要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纺织印染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为: (一)印花生产 坯布——烧毛——退浆——煮炼——漂白——印花——整理——成品 (二)染色生产 坯布——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复漂——染色——整理——成品 (三)漂白 坯布——烧毛——退浆——煮炼——亚漂——氧漂——整理——成品 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根据纺织印染企业生产的特点:其生产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有5种表现形式 (1)水体排放 (2)废弃物处置 (3)土地污染 (4)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消耗 (5)大气的排放 1、主要水污染物

在印染过程中的水体的污染物有退浆、煮练、丝光工序中的处理液中的酸、碱;漂白处理液中的盐性物质;染色工序中使用的偶氮染料、芳香胺染料、含氯芳香族染料;防皱、防缩、阻燃整理过程中采用的树脂、有机卤化物、甲醛;煮练过程中去除的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果胶物质、棉籽壳和色素;各工序施加的印染助剂中的有机化合物;印花车间的滚筒雕刻废水含六价铬等。由于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同,印染工艺和所使用染化料不同,废水产生的数量、污染物水质水量有较大差别。主要有退浆和漂练污水、印染有色污水、含氯漂白造成的有机卤化物污水、化学后整理剂污水。其特点是量大,COD值及色度都很高。 控制方法: (1)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水量。采取一水多用,下道工序的较清洁的水可回用到上工序的初洗工序。采用一步法前处理可简化工艺、节约染化料、节约用水、减少废水;合理减少无机盐用量,严格控制碱剂,调节最佳染色PH值。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染化料和水的加入可大量降低废水中化学品的含量;采用小浴比染色优化生产工艺,用最少的水量,产生很少的废水。 (2)控制芳香胺染料、含氯芳香族染料、甲醛等(含22种芳香胺及相应118种染料)有机有毒物质的使用,使用环保型染化料,采用天然色素染色,用酶来进行混纺织物整理加工等。 (3)控制酸、碱的使用量,制定百米用料指标; (4)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的处理以生化法为主,主要处理工艺为: 格栅——调节池——曝气或接触氧化池——浮上池或沉淀池——排放 格栅——集水池——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必要时加生物炭)——排放 对含铬的废水单独处理。 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地方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 533-2005);GB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2、固体废弃物 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有:盛放染化料、染化助剂的废包装;废机物料;污水处理站的污泥;机修过程产生的废油抹布;花筒雕刻过程的废胶片;染料废物;办公产生的废旧灯管、墨盒;锅炉燃烧产生的废渣等 主要的控制方法 (1)厂家回收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 编制依据 3.1 《管理制度汇编》 3.2 《管理手册》 3.3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项目经理 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技术负责人 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项目部各管理人员 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更新、控制。 5. 管理要求 5.1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项目部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内容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 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 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 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 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 环境因素识别 5.2.1 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 汗水排放; b. 废气排放; c. 噪音排放; d. 固体废弃物排放; e. 资源、能源消耗; f. 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土地污染以及相关方。 5.2.2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项目部生活、办公、施工生产、产品实现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噪音、固体废弃物和为产品实现而使用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品、消耗资源能源给项目部活动区及周边区域范围造成的环境影响; b. 项目部产品实现所需的原材料、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c. 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所伴随的潜在的重要环境影响; d.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和现场现有的环境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2.3 识别形态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精心整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3. 3.1 3.2 3.3 4. 4.1 4.2 4.3 5. 5.1 a.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环境因素识别

5.2.1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汗水排放; b.废气排放; c.噪音排放; d.固体废弃物排放; e.资源、能源消耗; f.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a. b. c. d. a. b.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并报送项目部技术质量部。 c.技术质量部每年对机关办公区及附近可施加影响的相关区域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d.技术质量部每年在各项目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e.当项目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5.2.5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a.一人交谈(员工、相关方); b.查看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储存、保管、使用过程,车辆、机械、设备、库房、加工棚、电气割焊场地、办公、施工、生活区等); c.调阅资料(以往事故、事件处理的报告、记录、相关方投诉记录、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技术交底、施工记录、工艺实施、施工日志、噪声、污水排放检查记录、以往能源消耗情况等)。 5.3环境因素评价 a. b. c. d. e. f. a. b. c. a.专家直接判断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1)法规不允许的排放物的排放,如废电池、旧灯管等; 2)环境影响的规模较大,如建筑垃圾等; 3)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如打桩噪声等; 4)社区强烈关注的排放,如夜间施工噪声等;

【人力资源】01环境因素识别 2危害因素资料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编号:E/PG202 版本/修改:3/1 1 目的 对本公司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更新,使其被控制,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活动与服务的全过程。 3 定义 3.1 环境:公司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 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 职责 4.1 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贯标办 4.2.1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2 组织内审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培训; 4.2.3 组织指导内审员进行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4.2.4 对各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结果进行核实把关; 4.2.5 评价各单位/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 4.2.6 对各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确认并汇总,并形成清单; 4.2.7 贯标办主任审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各单位 4.3.1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登录、更新; 4.3.2 评价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 4.3.3 各单位分管领导审核《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主要领导批准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4.3.4 负责从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摘录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 共4页第1页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E/PG202 版本/修改:3/1 5 工作程序 5.1 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识别的方法:单位/部门内审员和有关技术人员根据生产工艺,采用过

水泵生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程序

水泵生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本程序,最大限度地识别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同时评价出最大环境因素,并根据本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与更新。 3 定义 本程序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依据ISO14001标准。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望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4 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建立《环境因素台帐》,并上报到体系管理中心。 4.2 体系中心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建立《环境因素清单》;并进行评价找出本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体系中心负责审核重要环境因素。 4.4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 5 工作程序 5.1 资料准备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为环境因素识别作准备。

5.2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5.2.1 环境因素现场排查 5.2.1.1 各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5.2.1.2 各部门对识别内容加以确认、汇总、登记,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5.2.1.3 体系中心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汇总,建立公司的《环境因素清单》。 5.2.1.4 体系中心组织评价小组对所识别的环境因素加以判断评价,从中选出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将其下发到各有关部门。 5.2.1.5 新出现的、特有的环境因素由各部门报给本公司体系中心。5.2.1.5 体系中心根据有关单位和部门反馈的环境因素加以补充,修改《环境因素清单》。 5.3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的。 异常状态:指关闭、启动、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紧急状态:突然发生的。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将来:原材料的来源与生产过程,考虑到产品出厂以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还有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八个方面: 大气的排放;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附录: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污染物及噪音排放)评分评价标准评价因子评价内容分值 A—发生频率连续发生或经常发生A=4 每日发生一次A=3 每月发生一次A=2 每年发生一次A=1 B—环境影响的范围全球性或全国B=4 超出社区B=3 社区周围B=2 场界内B=1 C—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 重大污染(涉及公司以外的污染)C=4 严重(公司内可处理货污染物排放量大)C=3 一般(部门内可处理或污染物排放量小)C=2 轻微(作业者可处理)C=1 D—相关方关注程度 极为敏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D=4 较关注,影响公司形象D=3 一般关注,对公司形象稍有影响D=2 不影响公司形象D=1 E—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违规或测定值超标E=4

遵循情况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E=3 测定值等于规定值E=2 测定值优于规定值E=1 F—可控程度及降低影响的可行性 不可预防(不可发现)F=4 难以预防(突发、偶发、难发现)F=3 可发现(可预防),但尚无措施F=2 易发现且有经常性预防措施F=1 说明:当B、C、D、E、F=4时或总分∑=A+B+C+D+E+F≥15分时,该因素可初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能源、资源消耗)评价标准内容得分 G—万元产值年消耗量 大 5

中 3 小 1 H—可节约程度 加强管理可取得明显效果 5 改造工艺可明显见效 3 较难节约 1 当G=5、H=5或∑=G+H≥7时,可初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评价表(公司机关)表号:QEOHS CX—08—03 编号:2011—01 序号分项 工程 /活 动点 /工 位 环境因素 排 放 去 向 频 率 环 境 影 响 时 态 状 态 环评因子 是否为 重大环 境因素 发 生 频 率 影 响 范 围 污染 危害 程度 相关 方关 注度 法律法 规及其 他符合 性 可 控 程 度 万元产 值年消 耗量 可 节 约 程 度 综 合 得 分 1 公 司 机 关 各 部 门水、电、笔墨纸 张消耗 能源消 耗 A 一般现在正常 4 1 2 1 2 1 11 否 2 办公设备设施 消耗 回收处 理 D 轻微将来正常 1 1 1 1 2 1 7 否 3 废旧硒鼓、电 池、灯管 回收处 理 C 一般将来正常 2 1 2 1 2 1 9 否 4 旧报纸及废弃 纸张 出售给 回收站 C 一般将来正常 2 1 2 1 2 1 9 否 5 办公场所普通 垃圾 垃圾库 A 一般现在正常 3 1 2 1 1 1 9 否 6 计算机辐射大气 A 一般现在正常 4 1 2 1 2 1 11 否 7 小车尾气、噪音 排放 大气 A 一般现在正常 4 3 2 1 2 1 13 否 8 雷击、电线短 路、吸烟及其他 因素导致火灾 大气及 水体 D(存在 发生可 能) 严重将来异常 1 3 3 3 2 3 15 是 参评人员/日期记录/日期

如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如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如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1标准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2定义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在其基本意义上等同于环境问题,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 2.1内部环境因素 各部门在自身管理或职能活动中,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行为,如日常办公活动中各种办公用品的消耗、热电公司燃煤导致的烟气排放、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等。 2.2外部环境因素

(1)各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造成的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如各种污染排放过程、资源能源消耗过程、潜在或紧急情况时发生的各种灾害性事故等。 (2)供方或承包方在为单位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 (3)公司以外有关方面,如临近区域的污染物通过排放转移对本区域环境造成影响的过程。 3目的 环境因素的识别是整个体系建立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查找出公司存在的环境问题,从中识别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其中还应包括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方针及相应的目标和指标,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解决开发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职责:体系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各部门配合,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4管理规定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控制措施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控制措施清单单位/部门/项目部: 序号活动/产品 环境因素描述环境影响/服务 1办公区域活水的消耗资源耗损2动电的消耗资源耗损 3油的消耗资源耗损 4车辆使用 油料泄漏土地污染 5鸣喇叭噪音污染 6电子产品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7废墨盒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8废硒鼓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9废日光灯管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10办公区域活废电池(镍、锂、铅)固体废弃物污染 11动生活垃圾废 弃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2废药品废 弃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3生活废水排 放水体污染 14空气氟利昂泄露大气污染 15打印机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6电脑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7空调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 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9车辆使用尾气排放大气污染 20车辆维修机油泄漏土地污染 识别方法 作业流环境因素 程分析检查表 环境因素评价 目 标 L S R一般重要 指 标 3 1 3 3 1 3 4 1 4 2 1 2 2 1 2 2 1 2 3 1 3 2 1 2 1 1 1 2 2 4 3 1 3 1 1 1 4 1 4 1 1 1 2 1 2 2 1 2 2 1 2 4 1 4 2 1 2

确定控制措施完 成 增加的控制现有控制措施时间 措施 1.宣传节能意识 2.倡导全民节能行动 3.车辆执行定额油耗 4.检查监督 1.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1.在禁鸣喇叭处禁鸣 1.执行法律法规及固废 管理规定 2.设置回收箱 3.危废集中收集并移交 有资质单位 4.生活垃圾与环卫部 签约,由环卫部门清运 1.选用无毒无害无磷洗 涤用品 1.选用环保型空调 1.向维修方通报 1.向维修方通报 1.向维修方通报 1.定期保养和检测 1.向汽车维修方通报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R4-1 单位(区域):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域 序号发生 场所 活动/产 品/服务 环境因素 时态状态环境影响影响 范围 (a) 影响 程度 (b) 发生 频率 (c) 关注 程度 (d) 排放 量 (e) 评价 分值 (m) 评价 结果相关法规及要求过 去 现 在 将 来 正 常 异 常 紧 急 水 大 气 噪 声 固 废 土 地 资 源 能 源 其 他 1 生活/办 公 排污废水排放√√√√ 1 3 5 1 1 11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国家水污染防治法 2 办公室使用计算 机 电脑辐射√√√ 1 1 5 1 1 9 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3 办公室使用打印机废墨盒/色带√√√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 办公室废磁盘、光 盘 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5 办公室照明废灯管√√√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 办公室废电池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7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塑料 包装 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8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报纸/ 纸张 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9 现场/办公 区域 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10 办公区域清除落叶杂 草 落叶杂草√√√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1 现场/道 路 办公车辆尾气排放√√√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2 办公楼道清扫扬尘√√√ 1 1 1 3 3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编制人/日期:刘转富2011年12月10 批准人/日期:孙宽用 2011年12月10

铸造车间环境因素识别表

部门: 铸造车间填表人:负责人:共计:44项日期:2013.11.20 文件编号: JL-ZG-71 序号活动产品服 务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产生岗位/工艺 状态时态 备注 正常异常紧急现在过去将来 1 铸造水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 铸造电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3 铸造镁锭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4 铸造铝锭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5 铸造锌锭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6 铸造铝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7 铸造锰粉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8 铸造SF6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9 铸造熔剂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0 铸造硫磺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1 铸造坩埚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2 铸造电阻丝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3 铸造耐火材料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4 铸造模具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5 铸造堵头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6 铸造铁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7 铸造浇铸工具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8 铸造白炽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9 铸造高压汞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0 铸造碘钨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1 铸造劳保用品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2 铸造机动车柴油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3 铸造清锅废水的排放水体污染铸造车间√√ 24 铸造SO2的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25 铸造SF6的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26 铸造工艺粉尘的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部门: 铸造车间填表人:黄士夫范增平负责人:徐兆辉共计:44项日期:2013.11.20 文件编号: MACH/JL-ZG-71 序号活动产品服 务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产生岗位/工艺 状态时态 备注 正常异常紧急现在过去将来 27 铸造行车噪声的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28 铸造浇铸工艺噪声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29 铸造机动车噪声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30 铸造引风机噪声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31 铸造机动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32 铸造含镁废渣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3 铸造炉台料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4 铸造废坩埚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5 铸造坩埚潜在的泄露潜在事故铸造车间√√ 36 铸造SF6压力容器的使用潜在爆炸铸造车间√√ 37 铸造行车漏油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8 铸造镁液潜在火灾潜在事故铸造车间√√ 39 铸造热辐射人体健康铸造车间√√ 40 铸造废含汞灯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1 铸造废碘钨灯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2 铸造生活垃圾的排放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3 铸造工业垃圾的排放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4 铸造废包装物的排放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识别指引程序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识别指 引程序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0675物业公司环境因素识别指引程序 Guidelines for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roperty compan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识别指引 1.0在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A.向大气的排放; B.向水体的排放; C.固体废物的管理; D.土地污染; 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如电、水、油的消耗; F.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 G.设备运行过程中油料跑、冒、滴、漏的控制。 2.0识别环境因素时,应注意全部的运行情况,包括正常、异常及紧急情况,在时间上也应考虑过去、现在及可预

测的未来三种时态。全面地调查和发现环境因素。 3.0应同时考虑公司本身活动、产品或服务直接产生的环境因素,即公司自己能够控制和管理的环境因素,以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即供应商和分承包方处的环境因素。 4.0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识别环境因素时,可根据情况选用或联合使用以下方法(但不限于): A.问卷调查法; B.现场调查法(查看、面谈、文件资料收集); C.工序分析法; D.专家咨询法。 5.0环境因素的分类: A.水、油、声、渣、废液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B.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C.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D.潜在的意外紧急情况。 6.0环境因素确定的依据:

环境因素识别表 - 木工车间

识别时间:2016年1月12 日QB/ER-4.3.1-01 编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类 别 环境影响项目 法律法规及 符合性 时态/状 态 相关部门/ 部位、工种 备注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 土壤 污染 废物 管理 区域 环境 资源 利用 其他 部门:生产车间-木工车间 1.裁板设备的漏油危险品√有/符合将来/异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2.工场清洁时水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风扇运转电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4.风扇噪音的排放噪音√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5.清洁废水的排放废水排放√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6.照明灯电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7.照明灯热的散发废气√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8.生产排工等的单据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9.部门的领料单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0.装料用的胶袋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1.领料用的标贴纸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2.物料进仓的单据纸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3.盘点物料用的表格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物流部运行管理 14.表标识物料用胶水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5.划区域用的油漆产生的废气资源利用√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16.文件章墨水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7.文件章墨水瓶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固废处理

识别时间:2016年1月12 日QB/ER-4.3.1-01 编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类 别 环境影响项目 法律法规及 符合性 时态/状 态 相关部门/ 部位、工种 备注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 土壤 污染 废物 管理 区域 环境 资源 利用 其他 18.胶水瓶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9.纸箱胶水的散发的废气废气√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运行管理 20.纸箱装订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1.包装带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2.包装箱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3.胶袋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4.封箱胶纸筒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将来/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5.电话使用的电磁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26.电话噪音的排放噪音√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27.电话的辐射辐射√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28.电话机电磁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固废处理 29.饮水机消耗的电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0.饮水机消耗的水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1.饮水时废水的排放废水排放√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2.饮水机过滤膜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3.饮水机过滤膜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固废处理 34.饮水机噪音的排放噪音√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5.灭火器材料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6.灭火器废气的排放废气√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某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更多资料请访问.(.....) 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CXWJ(H)/ZY26-2007 编写:安全部 审核:李建跃

批准:蔺福成 状态:受控 分发号: 2008-04-08发布2008-04-08实施 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更改状态一览表

1 目的 为了满足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下,使本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处于受控状态,并使其特性达到整个体系建成后的预期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要求,适用于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达到对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充分识别的目的。 3 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组织全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和更新等管理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识别、评价和更新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管理。 4.1.1 安全部每年初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活动。

4.1.2 各部门首先根据本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绘制出生产工艺流程图(或业务流程图),划分作业单元,按作业单元对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投入、产出的分析,从中识别环境因素;到现场去补充和确认。 4.1.3 安全部对各部门上报的环境因素汇总与确认。 4.2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4.2.1 本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采用《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调查表的形式进行。4.2.2 环境因素识别时考虑的内容: 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环境事故等。 现在:组织现有的、现存的环境问题。 将来:组织将来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产品报废时的处置、将来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及其更新、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新项目引入、新产品、工艺改造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正常:在日常生产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异常: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的环境问题。 紧急:如火灾、洪水、爆炸、设施设备故障、大规模泄漏、台风、地震等突发情况带来的环境因素。 c)两大类十种类型:排放、泄漏类有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和辐射,消耗类有能源、资源、生态、原材料、化学品和易耗品。 d)相关方的要求。 4.3 环境因素识别的实施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识别充分,环境因素识别采取三级识别、二级评价的方法,即车间、厂、公司三级识别,厂级评价,公司进一步评价并确认。 4.3.1 各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按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识别环境因素,安全部组织有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部门识别出的环境因素逐一确认,最后形成各部门的《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以电子文本形式报送安全部备案。 4.3.2 各部门形成的《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要发放到科室、车间、班组,以便于在实际运行中加以控制。 4.4 环境因素的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4.3识别公司各部门环境因素时,应包括以下及8个方面的环境因素 a.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 b.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 c.对土地资源的污染 d.原材料及自然源资源的消耗 e.能量的释放。如: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f.废物和副产品排放。如:固态废物、流体废物 g能源使用。如:煤、电、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h.物理属性。如:气味等造成的影响 4.4识别排查环境因素时要覆盖如下的时态和状态 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4.5识别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1)查法

2)现场观察法 3)排查法 4)过程分析判断法等 4.6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4.6.1评价依据 1)环境影响程度、恢复能力、发生频率、相关方利益 2)我国参与签署的相关国际公约 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公司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规章和制度 5)公司的实际情况(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公司公共形象的影响等) 4.6.2评价方法 考虑本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环境特点,公司决定采用对比直接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结合进行评价。A.下列情况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对比直接判断法) 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包括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化学危险品名录》的固体废弃物;2)紧急状态;

3)能源的消耗; 4)对有考核指标的部门,其水、电、煤、油、钢材的消耗。 B. 综合评分法 1.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1)发生频率,影响围;(a) 2)法律法规符合程度; ( b) 3)影响程度;(c) 4)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d) 5)社区关注程度;(e ) 6)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承受能力。(f ) ◆发生频率,影响围;(a) 连续发生及每日发生 a=5 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 a=3 一年以上一次或几年不发生 a=1 ◆法律法规符合程度;( b)

公司集团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公司集团环境因素识别与 评价程序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铁集团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0 目的 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满足相关方要 求。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的办公区、生活区及工程项目。 2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中的术语采用GB/T19000-2000标准、GB/T24001-1996标准、GB/T28001-2001标准中的术语。 产品生产环境:指与工程项目产品相关的物资供应过程、设备管理过程及办公和日常生活。 3 职责 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工程部:负责完成、; 事务处:负责对集团公司办公区及生活区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 相关部门 3.4.1 设物部:协助工程部完成、; 3.4.2 安质处:协助工程部完成、。 项目部:负责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 项目部工区:负责具体实施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监视、测量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个时态(过 去、现在、将来)。 4.1.2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包括 a)由于集团公司办公区、生活区和产品生产环境所排出的水、气、声、碴、废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周围居民、地区等造成的环境影 响; b)集团公司必须的原材料以及各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c)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 (如火灾、爆炸事故)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d)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实施、交付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1.3 环境因素的识别具体可采用过程分析法。 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评价时机 a)集团公司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价; b)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于开工前进行;

如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如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1 标准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2 定义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在其基本意义上等同于环境问题,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 2.1内部环境因素 各部门在自身管理或职能活动中,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行为,如日常办公活动中各种办公用品的消耗、热电公司燃煤导致的烟气排放、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等。 2.2外部环境因素 (1)各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造成的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如各种污染排放过程、资源能源消耗过程、潜在或紧急情况时发生的各种灾害性事故等。 (2)供方或承包方在为单位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 (3)公司以外有关方面,如临近区域的污染物通过排放转移对本区域环境造成影响的过程。

3 目的 环境因素的识别是整个体系建立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查找出公司存在的环境问题,从中识别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其中还应包括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方针及相应的目标和指标,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解决开发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职责:体系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各部门配合,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4 管理规定 4.1 初始环境评审 4.1.1 公司在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环境评审来确定自身的环境状况,考查全部环境因素,按规定方法合理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4.1.2 初始环境评审的工作是在环境管理者代表的直接授权下,由主管部门组织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的方式完成。 初始环境评审最关键的内容为: ⑴收集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 ⑵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⑶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和制度进行审查; ⑷对以往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初始环境评审,确定了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识别出环境因素并评价出了重要环境因素。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及控制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及控制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识别及预防措施 (1) 一、环境因素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1) 二、对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分类识别及控制方案 (3) 三、施工过程对环境监督管理方法及措施 (11) 第二分部: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措施 (13) 一、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 (13) 二、危险源分类 (13) 三、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4) 四、风险控制策划 (19) 第一分部: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 识别及预防措施 一、环境因素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一)对环境因素的识别 1、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要求识别的环境因素是指组织在其活动范围内,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是指在组织的管理权限内能够实施管理的环境因素;“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指当法规或合同无要求时,对生活、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不能直接进行管理,但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监理服务施加影响,但监理单位不能对其实施控制。 2、识别环境因素主要从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原因加以识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固体废物、能源和资

源消耗、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臭氧层的破坏、电磁辐射、光热辐射、恶臭及其它因素。 3、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施工现场生产活动中对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是必须加以控制和消除的重要环境因素。 4、重要环境因素一般判断 (1)已违法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检测结果的环境因素。 (2)并不违法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性监测的环境因素,如噪声、排水污染、垃圾抛洒、扬尘等。 (3)政府或法规有明文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废弃物的管理(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危险废弃物),能源和资源消耗,危险化学品管理等。 (4)政府或法律命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代替使用的物资:如氟利昂气体等应用等。 (5)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将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爆炸、危险品泄露、突然断水断电、大风扬尘等。 二、对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分类识别及控制方案。 (一)监理项目施工特征 1、A13#职工餐厅:工程占地面积11355.78㎡,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10.05m,开挖深度-9.37m,采用深基坑支护措施,施工过程中满堂架搭设、悬挑架搭设属高空作业。 2、A11#锅炉房:地上一层,局部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50.36㎡,层高:7.65m。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作者: ————————————————————————————————日期: ?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R4-1单位(区域):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域 序号发生 场所 活动/ 产品/ 服务 环境因素 时态状态环境影响影响 范围 (a) 影响 程度 (b) 发生 频率 (c) 关注 程度 (d) 排放 量 (e ) 评价 分值 (m) 评价 结果 相关法规及要求过 去 现 在 将 来 正 常 异 常 紧 急 水 大 气 噪 声 固 废 土 地 资 源 能 源 其 他 1 生活/办 公排污废水排放√√√√1 3 5 1 1 11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国家水污染防治法 2办公室 使用计算 机 电脑辐射√√√ 1 1 5 1 1 9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3 办公室使用打印机废墨盒/色带√√√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 办公室 废磁盘、光 盘废弃物√√√ 5 5 1 1 517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5 办公室照明废灯管√√√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 办公室废电池 有害固体废弃 物√√√5 5 1 1 5 1 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7 现场/办公 区域废弃塑料 包装 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8 现场/办 公区域废弃报纸 /纸张 固体废弃物√√√ 5 5 1 15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9 现场/办公 区域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10 办公区域 清除落叶杂 草落叶杂草√√√ 3 1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1现场/道 路 办公车辆尾气排放√√√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2 办公楼道清扫扬尘√√√ 1 1 1 3 3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编制人/日期: 刘转富2011年12月10批准人/日期:孙宽用2011年12月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