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90°,连接FC,G 为FC的中点,连接GD,ED.

(1)如图①,E在AB上,直接写出ED,GD的数量关系.

(2)将图①中的△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3)若AB=5,AE=1,将图①中的△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周,当E,F,C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ED的长.

【答案】(1)DE=2DG;(2)成立,理由见解析;(3)DE的长为42或32.【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结论:DE=2DG,如图1中,连接EG,延长EG交BC的延长线于M,连接DM,证明△CMG≌△FEG(AAS),推出EF=CM,GM=GE,再证明△DCM≌△DAE (SAS)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结论成立.连接EG,延长EG到M,使得GM=GE,连接CM,DM,延长EF交CD于R,其证明方法类似;

(3)由题意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1中,当E,F,C共线时.②如图3-3中,当E,F,C 共线时,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结论:DE=2DG.

理由:如图1中,连接EG,延长EG交BC的延长线于M,连接D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D,∠B=∠ADC=∠DAE=∠DCB=∠DCM=90°,

∵∠AEF=∠B=90°,

∴EF∥CM,

∴∠CMG=∠FEG,

∵∠CGM=∠EGF,GC=GF,

∴△CMG≌△FEG(AAS),

∴EF=CM,GM=GE,

∵AE=EF,

∴AE=CM,

∴△DCM≌△DAE(SAS),

∴DE=DM,∠ADE=∠CDM,

∴∠EDM=∠ADC=90°,

∴DG⊥EM,DG=GE=GM,

∴△EG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2DG.

(2)如图2中,结论成立.

理由:连接EG,延长EG到M,使得GM=GE,连接CM,DM,延长EF交CD于R.

∵EG=GM,FG=GC,∠EGF=∠CGM,

∴△CGM≌△FGE(SAS),

∴CM=EF,∠CMG=∠GEF,

∴CM∥ER,

∴∠DCM=∠ERC,

∵∠AER+∠ADR=180°,

∴∠EAD+∠ERD=180°,

∵∠ERD+∠ERC=180°,

∴∠DCM=∠EAD,

∵AE=EF,

∴AE=CM,

∴△DAE≌△DCM(SAS),

∴DE=DM,∠ADE=∠CDM,

∴∠EDM=∠ADC=90°,

∵EG=GM,

∴DG=EG=GM,

∴△E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 =2DG .

(3)①如图3﹣1中,当E ,F ,C 共线时,

在Rt △ADC 中,AC =

22AD CD +=

2255+=52,

在Rt △AEC 中,EC =22A AE C -=22(52)1-=7, ∴CF =CE ﹣EF =6,

∴CG =

1

2

CF =3, ∵∠DGC =90°,

∴DG =22CD CG -=2253-=4, ∴DE =2DG =42.

②如图3﹣3中,当E ,F ,C 共线时,同法可得DE =32.

综上所述,DE 的长为2或2. 【点睛】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3,4,AB AD AE BD ==⊥,垂足是E .点F 是点

E 关于AB 的对称点,连接A

F 、BF .

(1)求AF 和BE 的长;

(2)若将ABF 沿着射线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 (平移距离指点B 沿BD 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 分别平移到线段AB 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 (3)如图②,将AB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1(080)a a ?<

''A BF ,在旋转过程中,设''A F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D 交于点P ,与直线BD 交于点Q .是否存在这样的P Q 、两点,使D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 的

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29,55AF BF =

=;(2)95

m =或16

5m =;(3)存在4组符合条件的点

P 、点Q ,使DPQ 为等腰三角形; DQ 的长度分别为2或

258

9

1055或3

5105 【解析】 【分析】

(1)利用矩形性质、勾股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2)依题意画出图形,如图①-1所示.利用平移性质,确定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分别求出m 的值;

(3)在旋转过程中,等腰△DPQ 有4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对于各种情形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AD=90°,

在Rt △ABD 中,AB=3,AD=4, 由勾股定理得:2222345AB AD +=+=,

∵S △ABD 12=BD?AE=1

2

AB?AD , ∴AE=

AB AD 3412

BD 55

??==, ∵点F 是点E 关于AB 的对称点, ∴AF=AE 12

5

=

,BF=BE , ∵AE ⊥BD ,

在Rt△ABE中,AB=3,AE

12

5 =,

由勾股定理得:BE

2

222

129

3

55 AB AE

??

=-=-=

?

??

(2)设平移中的三角形为△A′B′F′,如图①-1所示:

由对称点性质可知,∠1=∠2.BF=BE

9

5 =,

由平移性质可知,AB∥A′B′,∠4=∠1,BF=B′F′

9

5 =,

①当点F′落在AB上时,

∵AB∥A′B′,

∴∠3=∠4,

根据平移的性质知:∠1=∠4,∴∠3=∠2,

∴BB′=B′F′

9

5

=,即

9

5

m=;

②当点F′落在AD上时,∵AB∥A′B′,AB⊥AD,

∴∠6=∠2,A′B′⊥AD,∵∠1=∠2,∠5=∠1,

∴∠5=∠6,

又知A′B′⊥AD,

∴△B′F′D为等腰三角形,

∴B′D=B′F′

9

5 =,

∴BB′=BD-B′D=5-916

55

=,即m

16

5

=;

(3)存在.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

∵AE⊥BD,

∴∠AEB=90°,

∠2+∠ABD=90°,∠BAE+∠ABD=90°,

∴∠2=∠BAE,

∵点F是点E关于AB的对称点,

∴∠1=∠BAE,

∴∠1=∠2,

在旋转过程中,等腰△DPQ依次有以下4种情形:

①如图③-1所示,点Q落在BD延长线上,且PD=DQ,

则∠Q=∠DPQ,

∴∠2=∠Q+∠DPQ=2∠Q,

∵∠1=∠3+∠Q,∠1=∠2,

∴∠3=∠Q,

∴A′Q=A′B=3,

∴F′Q=F′A′+A′Q=1227

3

55

+=,

在Rt△BF′Q中,由勾股定理得:

22

22

927910 BF F Q

555

????

+=+=

? ?

????

'',

∴910

5;

②如图③-2所示,点Q落在BD上,且PQ=DQ,

则∠2=∠P,

∵∠1=∠2,

∴∠1=∠P,

∴BA′∥PD,

则此时点A′落在BC边上.∵∠3=∠2,

∴∠3=∠1,

∴BQ=A′Q,

∴F′Q=F′A′-A′Q=12

5

-BQ,

在Rt△BQF′中,由勾股定理得:BF′2+F′Q2=BQ2,

即:

22

2 912

55

BQ BQ

????

+-=

? ?

????

解得:

15

8 BQ=,

∴DQ= BD-BQ=5-1525 88

=;

③如图③-3所示,点Q落在BD上,且PD=DQ,

则∠3=∠4.

∵∠2+∠3+∠4=180°,∠3=∠4,

∴∠4=90°-1

2

∠2.

∵∠1=∠2,

∴∠4=90°-1

2

∠1,

∴∠A′QB=∠4=90°-

1

2

∠1, ∴∠A′QB=∠A′BQ , ∴A′Q=A′B=3, ∴F′Q=A′Q -A′F′=3-

12355

=, 在Rt △BF′Q 中,由勾股定理得:BQ=2

2

2

2

93310BF F Q 555????+=+= ? ?????

'', ∴DQ=BQ-BD=310

55

-

; ④如图④-4所示,点Q 落在BD 上,且PQ=PD ,

则∠2=∠3.

∵∠1=∠2,∠3=∠4,∠2=∠3, ∴∠1=∠4, ∴BQ=BA′=3, ∴DQ=BD-BQ=5-3=2.

综上所述,存在4组符合条件的点P 、点Q ,使△DPQ 为等腰三角形,DQ 的长度分别为:

2或

258

91055或3

5105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第(3)问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画出各种旋转图形,依题意进行分类讨论.

3.已知如图1,在ABC 中,90ABC ∠=?,BC AB =,点D 在AC 上,DF AC ⊥交BC 于F ,点E 是AF 的中点.

(1)写出线段ED 与线段EB 的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将CD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

)

090a α?

<

(3)将CD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一周,如果6BC =,32CF =,直接写出线段CE 的范围.

【答案】(1)ED EB =,DE BE ⊥,证明见解析;(2)结论不变,理由见解析;(3)最大值22= 最小值32

2

=. 【解析】 【分析】

(1)在Rt △ADF 中,可得DE=AE=EF ,在Rt △ABF 中,可得BE=EF=EA ,得证ED=EB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四边形ADFB 的内角和为180°,可推导得出∠DEB=90°; (2)如下图,先证四边形MFBA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DCB ≌△DFM ,从而推导出△DM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得出结论;

(3)如下图,当点F 在AC 上时,CE 有最大值;当点F 在AC 延长线上时,CE 有最小值. 【详解】

(1)∵DF ⊥AC ,点E 是AF 的中点 ∴DE=AE=EF ,∠EDF=∠DFE ∵∠ABC=90°,点E 是AF 的中点 ∴BE=AE=EF ,∠EFB=∠EBF ∴DE=EB ∵AB=BC , ∴∠DAB=45°

∴在四边形ABFD 中,∠DFB=360°-90°-45°-90°=135°

∠DEB=∠DEF+∠FEB=180°-2∠EFD+180°-2∠EFB=360°-2(∠EFD+∠EFB) =360°-2×135°=90° ∴DE ⊥EB

(2)如下图,延长BE 至点M 处,使得ME=EB ,连接MA 、ME 、MF 、MD 、FB 、DB ,延长MF 交CB 于点H

∵ME=EB,点E是AF的中点

∴四边形MFBA是平行四边形

∴MF∥AB,MF=AB

∴∠MHB=180°-∠ABC=90°

∵∠DCA=∠FCB=a

∴∠DCB=45°+a,∠CFH=90°-a

∵∠DCF=45°,∠CDF=90°

∴∠DFC=45°,△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M=180°-∠DFC-∠CFH=45°+a

∴∠DCB=∠DFM

∵△ABC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DF,BC=AB=MF

∴△DCB≌△DFM(SAS)

∴∠MDF=∠BDC,DB=DM

∴∠MDF+∠FDB=∠BDC+∠FDB=90°

∴△D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E是MB的中点

∴DE=EB,DE⊥EB

(3)当点F在AC上时,CF有最大值,图形如下:

∵BC=6,∴在等腰直角△ABC 中,AC=62 ∵CF=32,∴AF=32 ∴CE=CF+FE=CF+

12AF 922

= 当点F 在AC 延长线上时,CE 有最小值,图形如下:

同理,CE=EF -CF 32

2

=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旋转变换,用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构造并证明△BD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6AB cm =,8AD cm =,连接BD ,将ABD △绕B 点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D '''△(B ′与B 重合),且点D '刚好落在BC 的延长上,A D ''与

CD 相交于点E .

(1)求矩形ABCD 与A B D '''△重叠部分(如图1中阴影部分A B CE '')的面积;

(2)将A B D

'''

△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直线BC向右平移,如图2,当B′移动到C点时停止移动.设矩形ABCD与A B D

'''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移动的时间为x,请你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在(2)的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时间x,使得AA B''

△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对应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1)2

45

2

cm;(2)

2

2

3316

24(0)

225

88020016

(4)

3335

x x x

y

x x x

?

--+≤<

??

=?

?-+≤≤

??

;(3)存在,使得AA B''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x的值有:0秒、

3

2

秒、

69

5

【解析】

【分析】

(1)先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10

B D BD cm

''==,

2

CD B D BC cm

'=''-=,利用B D A

∠'''的正切值求出CE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差即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分类讨论,当

16

5

x

≤<时和当

16

4

5

x

≤≤时,分别列出函数表达式;

(3)分类讨论,当AB A B

'=''时;当AA A B

'=''时;当AB AA

'='时,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

【详解】

解:(1)6

AB cm

=,8

AD cm

=,

10

BD cm

∴=,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10

B D BD cm

''==,2

CD B D BC cm

'=''-=,

tan

A B CE

B D A

A D CD

''

'''

∠==

'''

6

82

CE

∴=,

3

2

CE cm

∴=,

()2

86345

22

222

A B CE A B D CED

S S S cm

'

'''''

?

∴==-?÷=

-;

(2)①当1605x ≤<

时,22CD x '=+,3

2

CE x =, 233

+22

CD E S x x '∴=

△, 221333

68242222

y x x x ∴=??-=--+;

②当

1645x ≤≤时,102BC x =-,()4

1023

CE x =- ()2

21488020010223333

y x x x ∴=?-=-+.

(3)①如图1,当AB A B '=''时,0x =秒;

②如图2,当AA A B '=''时,1825A N BM BB B M x '=='+'=+

,24

5

A M N

B '==, 2236AN A N +'=,

22

2418623655x ?

???∴-++= ? ??

???,

解得:6695x -=

秒,(669

5

x --=舍去); ③如图2,当AB AA '='时,1825A N BM BB B M x '=='+'=+

,24

5

A M N

B '==, 2222AB BB AN A N +'=+'

22

224183646255x x ?

???∴+=-++ ? ??

???

解得:3

2

x =

秒. 综上所述:使得AA B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x 的值有:0秒、

32秒、6695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能够数形结合,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全面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BE=DF ,点P 是AF 的中

点,点Q是直线AC与EF的交点,连接PQ,PD.

(1)求证:AC垂直平分EF;

(2)试判断△PDQ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如图2,若将△CEF绕着点C旋转180°,其余条件不变,则(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B=BC=CD=AD,∠B=∠ADF=90°,

∠BCA=∠DCA=45°,由BE=DF,得出CE=CF,△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2)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PD=AF,PQ=AF,得出PD=PQ,再证明

∠DPQ=90°,即可得出结论;

(3)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PD=AF,PQ=AF,得出PD=PQ,再证明点A、F、Q、P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DPQ=2∠DAQ=90°,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AD,∠B=∠ADF=90°,∠BCA=∠DCA=45°,

∵BE=DF,

∴CE=CF,

∴AC垂直平分EF;

(2)解:△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点P是AF的中点,∠ADF=90°,

∴PD=AF=PA,

∴∠DAP=∠ADP,

∵AC垂直平分EF,

∴∠AQF=90°,

∴PQ=AF=PA,

∴∠PAQ=∠AQP,PD=PQ,

∵∠DPF=∠PAD+∠ADP,∠QPF=∠PAQ+∠AQP,

∴∠DPQ=2∠PAD+2∠PAQ=2(∠PAD+∠PAQ)=2×45°=90°,

∴△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成立;理由如下:

∵点P是AF的中点,∠ADF=90°,

∴PD=AF=PA,

∵BE=DF,BC=CD,∠FCQ=∠ACD=45°,∠ECQ=∠ACB=45°,

∴CE=CF,∠FCQ=∠ECQ,

∴CQ⊥EF,∠AQF=90°,

∴PQ=AF=AP=PF,

∴PD=PQ=AP=PF,

∴点A、F、Q、P四点共圆,

∴∠DPQ=2∠DAQ=90°,

∴△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6.(特例发现)如图1,在△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 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求证:EP=FQ.

(延伸拓展)如图2,在△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Rt△ABE和Rt△ACF,射线GA交EF于点H.若AB=kAE,AC=kAF,请思考HE与H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深入探究)如图3,在△ABC中,G是BC边上任意一点,以A为顶点,向△ABC外作任意△ABE和△ACF,射线GA交EF于点H.若∠EAB=∠AGB,∠FAC=∠AGC,AB=kAE,

AC=kAF,上一问的结论还成立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应用推广)在上一问的条件下,设大小恒定的角∠IHJ分别与△AEF的两边AE、AF分别交于点M、N,若△ABC为腰长等于4的等腰三角形,其中∠BAC=120°,且

∠IHJ=∠AGB=θ=60°,k=2;

求证:当∠IHJ在旋转过程中,△EMH、△HMN和△FNH均相似,并直接写出线段MN的最小值(请在答题卡的备用图中补全作图).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HE=HF;(3)成立,证明参见解析;(4)证明参见解析,MN最小值为1.

【解析】

试题分析:(1)特例发现:易证△AEP≌△BAG,△AFQ≌△CAG,即可求得EP=AG,

FQ=AG,即可解题;(2)延伸拓展: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易证△ABG∽△EAP,△ACG∽△FAQ,得到PE=AG,FQ=AG,∴PE=FQ,然后证明

△EPH≌△FQH,即可得出HE=HF;(3)深入探究:判断△PEA∽△GAB,得到PE=AG,

△AQF∽△CGA,FQ=,得到FQ=AG,再判断△EPH≌△FQH,即可得出HE=HF;(4)应用推广:由前一个结论得到△AEF为正三角形,再依次判断△MHN∽△HFN∽△MEH,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特例发现,如图:

∵∠PEA+∠PAE=90°,∠GAB+∠PAE=90°,∴∠PEA=∠GAB,

∵∠EPA=∠AGB,AE=AB,∴△PEA≌△GAB,∴PE=AG,同理,△QFA≌△GAC,

∴FQ=AG,∴PE=FQ;

(2)延伸拓展,如图:

∵∠PEA+∠PAE=90°,∠GAB+∠PAE=90°,∴∠PEA=∠GAB,∴∠EPA=∠AGB,

∴△PEA∽△GAB,∴,∵AB=kAE,∴,∴PE=AG,同理,

△QFA∽△GAC,∴,∵AC=kAF,∴FQ=AG,∴PE=FQ,∵EP∥FQ,

∴∠EPH=∠FQH,∵∠PHE=∠QHF,∴△EPH≌△FQH,∴HE=HF;

(3)深入探究,如图2,

在直线AG上取一点P,使得∠EPA═∠AGB,作FQ∥PE,∵∠EAP+∠BAG=180°﹣∠AGB,∠ABG+∠BAG=180°﹣∠AGB,∴∠EAP=∠ABG,∵∠EPA=∠AGB,∴△APE∽△BGA,

∴,∵AB=kAE,∴PE=AG,由于∠FQA=∠FAC=∠AGC=180°﹣∠AGB,同理可得,

△AQF∽△CGA,∴,∵AC=kAF,∴FQ=AG,∴EP=FQ,∵EP∥FQ,

∴∠EPH=∠FQH,∵∠PHE=∠QHF,∴△EPH≌△FQH,∴HE=HF;

(4)应用推广,如图3,

在前面条件及结论,得到,点H是EF中点,∴AE=AF,∵∠EAB=∠AGB,

∠FAC=∠AGC∴∠EAB+∠FAC=180°∴∠EAF=360°﹣(∠EAB+∠FAC)﹣∠BAC=60°,∴△AEF 为正三角形.又H为EF中点,∴∠EHM+∠IHJ=120°,∠IHJ+∠FHN=120°,

∴∠EHM=∠FHN.∵∠AEF=∠AFE,∴△HEM∽△HFN,∴,∵EH=FH,

∴,且∠MHN=∠HFN=60°,∴△MHN∽△HFN,∴△MHN∽△HFN∽△MEH,在△HMN中,∠MHN=60°,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要MN最小,只有△HMN是等边三角形,∴∠AMN=60°,∵∠AEF=60°,MN∴MN∥EF,∵△AEF为等边三角形,∴MN为

△AEF的中位线,∴MN min=EF=×2=1.

考点:1.几何变换综合题;2.三角形全等及相似的判定性质.

7.如图1,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以点E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EFG的两边EF,EG分别过点B,C,∠F=30°.

(1)求证:BE=CE

(2)将△EFG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旋转到EF与AD重合时停止转动.若EF,EG分别与AB,BC相交于点M,N.(如图2)

①求证:△BEM≌△CEN;

②若AB=2,求△BMN面积的最大值;

③当旋转停止时,点B恰好在FG上(如图3),求sin∠EBG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2;③62 4

.

【解析】

【分析】

(1)只要证明△BAE≌△CDE即可;

(2)①利用(1)可知△E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ASA即可证明;

②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③如图3中,作EH⊥BG于H.设NG=m,则BG=2m,BN=EN=3m,EB=6m.利用面积法求出EH,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如图1中,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DC,∠A=∠D=90°,

∵E是AD中点,

∴AE=DE,

∴△BAE≌△CDE,

∴BE=CE.

(2)①解:如图2中,

由(1)可知,△E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BC=∠ECB=45°,

∵∠ABC=∠BCD=90°,

∴∠EBM=∠ECN=45°,

∵∠MEN=∠BEC=90°,

∴∠BEM=∠CEN,

∵EB=EC,

∴△BEM≌△CEN;

②∵△BEM≌△CEN,

∴BM=CN,设BM=CN=x,则BN=4-x,

∴S△BMN=

1

2

?x(4-x)=-

1

2

(x-2)2+2,

∵-

1

2

<0,

∴x=2时,△BM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

③解:如图3中,作EH⊥BG于H.设NG=m,则BG=2m,BN=EN=3m,EB=6m.

∴3(3m,

∵S△BEG=

1

2

?EG?BN=

1

2

?BG?EH,

∴EH=

3?(13)

m m

+3+3

m,

在Rt△EBH中,sin∠EBH=

3+3

62

2

4

6

EH

EB m

==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8,0),点B(0,6),把△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

(1)如图1,若α=90°,则AB= ,并求AA′的长;

(2)如图2,若α=120°,求点O′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边OA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BP′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答案】(1)10,102;(2)(33,9);(3)12354

5

(,)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①,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5,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A=BA′,∠ABA′=90°,则可判定△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AA′的长;(2)、作O′H⊥y轴于H,如图②,利用旋转的性质得BO=BO′=3,∠OBO′=120°,则

∠HBO′=60°,再在Rt△BHO′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BH和O′H的长,然后利用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O′点的坐标;(3)、由旋转的性质得BP=BP′,则

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易得O′P+BP=O′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O′P+B P的值最小,接着利用待定系数法求

出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3,从而得到P(,0),则O′P′=OP=,作

P′D⊥O′H于D,然后确定∠DP′O′=30°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P′D 和DO′的长,从而可得到P′点的坐标.

试题解析:(1)、如图①,∵点A(4,0),点B(0,3),∴OA=4,OB=3,

∴AB==5,

∵△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A′BO′,∴BA=BA′,∠ABA′=90°,

∴△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A′=BA=5;

(2)、作O′H⊥y轴于H,如图②,∵△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

∴BO=BO′=3,∠OBO′=120°,∴∠HBO′=60°,在Rt△BHO′中,∵∠BO′H=90°﹣

∠HBO′=30°,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探究:如图①和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BC、CD 上,∠EAF=45°. (1)如图①,若∠B、∠ADC都是直角,把ABE △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则能得EF=BE+DF,请写出推理过程; (2)如图②,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数量关系时,仍有 EF=BE+DF; (3)拓展:如图③,在ABC中,∠BAC=90°,AB=AC=22,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求DE的长. 【答案】(1)见解析;(2)∠B+∠D=180°;(3)5 3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EAF≌△GAF,进而得到EF=FG,即可得到答案; (2)先作辅助线,把△ABE绕A点旋转到△ADG,使AB和AD重合,根据(1),要使EF=BE+DF,需证明△EAF≌△GAF,因此需证明F、D、G在一条直线上,即 180 ADG ADF ∠+∠=?,即180 B D ∠+∠=?; (3)先作辅助线,把△AEC绕A点旋转到△AFB,使AB和AC重合,连接DF,根据已知条件证明△FAD≌△EAD,设DE=x,则DF=x,BF=CE=3﹣x,然后再Rt BDF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即DE的长. 【详解】 (1)解:如图, ∵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使AB与AD重合, ∴AE=AG,∠BAE=∠DAG,BE=DG, ∵∠BAD=90°,∠EAF=45°,

∴∠BAE+∠DAF=45°, ∴∠DAG+∠DAF=45°, 即∠EAF=∠GAF=45°, 在△EAF和△GAF中 AF AF EAF GAF AE AG = ? ? ∠=∠ ? ?= ? ∴△EAF≌△GAF(SAS), ∴EF=GF, ∵BE=DG, ∴EF=GF=BE+DF; (2)解:∠B+∠D=180°, 理由是: 如图,把△ABE绕A点旋转到△ADG,使AB和AD重合,则AE=AG,∠B=∠ADG,∠BAE=∠DAG, ∵∠B+∠ADC=180°, ∴∠ADC+∠ADG=180°, ∴F、D、G在一条直线上, 和(1)类似,∠EAF=∠GAF=45°, 在△EAF和△GAF中 AF AF EAF GAF AE AG = ? ? ∠=∠ ? ?= ? ∴△EAF≌△GAF(SAS), ∴EF=GF, ∵BE=DG, ∴EF=GF=BE+DF; 故答案为:∠B+∠D=180°; (3)解:∵△ABC中,2BAC=90°, ∴∠ABC=∠C=45°,由勾股定理得:22 AB AC +,

几何练习题精选

几何练习题精选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1、在ABC ?中, 90=∠BAC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EM 与AB 及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连接AM , 求证:EM DM AM ?=2 2、 如图2,已知梯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BC ,过C 作该圆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BC ?相似于EDC ? 3、 如图3,D B ∠=∠,AE ⊥BC , 90=∠ACD ,且AB=6,AC=4,AD=12,求BE 的长。

4、 如图4,O Θ和O 'Θ相交于A ,B 两点,过A 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两圆于C 、D 两点, 连接DB 并延长交O Θ于点E ,证明:(1)AB AD BD AC ?=?;(2)AC=AE 题型二、截割定理与射影定理的应用 1、 如图5,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一点,DE 交CB 于M ,MN//AE 于 N ,求证:MN=MB 2、 如图6,在ABC Rt ?中, 90=∠BAC ,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2:1, 求AD :BC 的值。

3、 如图7,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是半圆上异于A 、B 的点,CD ⊥AB ,垂足为D ,已 知AD=2,CB=34,求CD 的长。 4、 如图8,在ABC ?中,DE//BC ,EF//CD ,若BC=3,DE=2,DF=1,求AB 的长。 题型三、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9、AB ,CD 都是圆的弦,且AB//CD ,F 为圆上一点,延长FD ,AB 相交于点E , 求证:BD=AC ;(2)DE AF AC AE ?=?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技巧

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倍长中线得全等。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三角或平四。 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 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 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圆形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联。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如图,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分析: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上截取BF=AB,再证明CF=CD,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与CD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自己试一试。 二、角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构全等: 如图,已知AB>AD, ∠BAC=∠FAC,CD=BC。求证:∠ADC+∠B=180 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角。 三、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AB=AC,∠BAC=90 ,A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 分析: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得到等腰三角形,随后全等。四、角平分线+平行线: 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举例如下: (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 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

(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 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

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 (7)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若平行线过端点添则可以分点或另一端点的线段为平行方向,这类题目中往往有多种浅线方法。 (8)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

立体几何 G5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8.、[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 (1)证明:CF⊥平面ADF; (2)求二面角D- AF- E的余弦值. 图1-4 19.、[2014·湖南卷] 如图1-6所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 =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1)证明:O1O⊥底面ABCD; (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 19.解:(1)如图(a),因为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所以CC1⊥AC.同理DD1⊥BD. 因为CC1∥DD1,所以CC1⊥BD.而AC∩BD=O,因此CC1⊥底面ABCD. 由题设知,O1O∥C1C.故O1O⊥底面ABCD. (2)方法一:如图(a),过O1作O1H⊥OB1于H,连接HC1. 由(1)知,O1O⊥底面ABCD O1O⊥A1C1. 又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 因此A1C1⊥B1D1,从而A1C1⊥平面BDD1B1,所以A1C1⊥OB1,于是OB1⊥平面O1HC1. 进而OB1⊥C1H.故∠C1HO1是二面角C1-OB1-D的平面角.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OB 1=7. 在Rt △OO 1B 1中,易知O 1H =OO 1·O 1B 1OB 1=237.而O 1C 1=1,于是C 1H =O 1C 21+O 1H 2 = 1+12 7 = 197 . 故cos ∠C 1HO 1=O 1H C 1H = 23 7197 =25719. 即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 19 . 方法二: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因此AC ⊥BD .又O 1O ⊥底面ABCD ,从而OB ,OC ,OO 1两两垂直. 如图(b),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 (0,0,0), B 1(3,0,2), C 1(0,1,2). 易知,n 1=(0,1,0)是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2=(x ,y ,z )是平面OB 1C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2·OB →1=0,n 2·OC →1=0,即???3x +2z =0, y +2z =0. 取z =-3,则x =2,y =23,所以n 2=(2,23,-3). 设二面角C 1-OB 1-D 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 cos θ=|cos 〈,〉|=??????n 1·n 2|n 1|·|n 2|=2319=25719. 故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 . 19. 、、[2014·江西卷] 如图1-6,四棱锥P - ABCD 中,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 图1-6 (1)求证:AB ⊥PD .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初中几何最值问题方法归纳总结

几何最值问题大一统 追本溯源化繁为简 目有千万而纲为一,枝叶繁多而本为一。纲举则目张,执本而末从。如果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费了力气却讨不了好。学习就是不断地归一,最终以一心一理贯通万事万物,则达自由无碍之化境矣(呵呵,这境界有点高,慢慢来)。 关于几何最值问题研究的老师很多,本人以前也有文章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归纳总结,把各种知识、方法、思想、策略进行融合提炼、追本溯源、认祖归宗,以使解决此类问题时更加简单明晰。 一、基本图形 所有问题的老祖宗只有两个:①[定点到定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定点到定线]: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由此派生:③[定点到定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④[定线到定线]: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⑤[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⑥[定线到定圆]:线圆之间,心垂线截距最短;⑦[定圆到定圆]:圆圆之间,连心线截距最短(长)。余不赘述,下面仅举一例证明:[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 已知⊙O半径为r,AO=d,P是⊙O上一点,求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证明: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P≤AO+PO,AO≤AP+PO,得d-r≤AP≤d+r,AP最小时点P在B处,最大时点P在C处。即过圆心和定点的直线截得的线段AB、AC分别最小、最大值。(可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实质也是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得)。上面几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图形,所有的几何最值问题都是转化成上述基本图形解决的。

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如圆与线这些图形不是直接给出,而是以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的形式确定的;再如过定点的直线与动点所在路径不相交而需要进行变换的。类型分三种情况:(1)直接包含基本图形;(2)动点路径待确定;(3)动线(定点)位置需变换。 (一)直接包含基本图形。 AD一定,所以D是定点,C是直线 的最短路径,求得当CD⊥AC时最短为 是定点,B'是动点,但题中未明确告知B'点的运动路径,所以需先确定B'点运动路径是什么图形,一般有直线与圆两类。此题中B'的路径是以为半径的圆弧,从而转化为定点到定圆的最短路径为AC-B'C=1。

九年级上数学旋转专题

九年级上数学《旋转》复习专题 班级:姓名: 【知识点梳理】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转动的角度叫做。 练习1: 在右边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③ D.①③④ 练习2: 如图,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 ..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A.72° B.108° C.144° D.216° 练习 3: 如图,将正方形图案绕中心O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 2、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 练习4: 如图1,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BC绕点B旋转到△P’BA,则∠PBP’的度数是() B.60° C.90° D.120° 练习5: ABCD是正方形,△ADE旋转后能与△ABF重合.则旋转中心是,旋转角等于度,如果连接EF,那么△AEF是

3 3 2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1)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度后能与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注意: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3)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心,并且被心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 练习6: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为对称中心,若∠C=90°,∠B=30°,BC=1,则BB’的长为() A.4 B. C. D. 3 3 4 4、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y的符号,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x的符号,即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练习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6,8),则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菱形 3、将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所示)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30° A C B’ B C’ 3 3

初二几何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 2.△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是 10,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 4.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的面 积为8cm,则△AOB的面积为________. 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6.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为________. 7.如图,分别延长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交于E、F,若DF=2DA, 8.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如果BC=a,∠B=30°, 那么AD等于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是 [ ] A.30° B.45° C.60° D.75° 2.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 A.矩形 B.正方形 C.菱形 D.梯形 3.如图,DF∥EG∥BC,AD=DE=EB,△ABC被分成三部分的 面积之比为 [ ]

A.1∶2∶3 B.1∶1∶1 C.1∶4∶9 D.1∶3∶5 4.已知:AB∥CD,EF∥CD,且∠ABC=20°,∠CFE=30°, 则∠BCF的度数是 [ ] A.160° B.150° C.70° D.50° 5.如图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和 BC相交于E,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线段 三.解答题

数学几何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解题思路分析 【摘要】平面几何在初中数学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学生在对几何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进行解题。正像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经所说过的那样:“数学这门学科,真正的组成部分就是问题和解题,在问题与解题中,解题就是数学的心脏所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解题,能否对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掌握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教师来说,学生对基本的解题能力进行掌握,也是“双基”教学的一个方面。在数学中对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几何;解题思路; 对初中的几何教学来说,初中几何中的重要部分是解题技巧与规律教学。尤其是在初中几何的后期与复习阶段,通过对学生的几何解题技巧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同时能够培养其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能力。当然,处了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培养,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分析初中数学几何题的解题思路, 一、初中数学几何的解题技巧 1、对常见的题型与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初中的几何题中,其实常见的题型并不多,所以这对经常见的几何题型与解题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是初中几何解题一个和实用的解题技巧。初中几何,证明题是最常见的,而证明题中,又以线段或角的一些关系的证明最为常见。对线段的关系的证明通常包括相等及其和差关系等的证明。在这些中,相等关系的证明是学生应该进行的基本掌握,对线段相等关系的证明,在思路与方法上常用的包括“三角形全等”、“比例线段”以及“等角对等边”和对中间量的过渡进行选取等思路。在这些方法中,“三角形全等”是最常用的,也是应该掌握的基本解题方法。对线段不等关系则一般常用“线段公理”,而对线段的和差及其它(如倍、分)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截长、补短等技巧。对常见技巧进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2、注意对辅助线进行添加和使用 在对初中几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常用的解题方法与规律进行掌握外,还要对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加以关注。在初中几何题中,当直接解题出现障碍使,添加辅助线是常见的解题技巧,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常见技巧进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详细进行分析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如下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90C ,BC AC =,DB AD =,BF AE =,求证:DF DE =,

九年级上数学旋转讲义(供参考)

D B 旋转 1、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平面内 转动 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 ;旋转 ;旋转 旋转的基本性质: (1)对应点到 的距离相等。 (2)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相等都等于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 2、 旋转作图基本步骤: ○ 1明确旋转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找出原图形中的各顶点在新图形中的对应点的位置。 ○ 3按原图形中各顶点的排列规律,将这些对应点连成一个新的图形。 3、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 重合, 那么就说 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 ,而且被对称中心 。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图形。 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 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中心对称是针对 图形而言的,而中心对称图形指是 图形。 联系:把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成为 。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 。 5、 利用尺规作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 ○ 1明确对称中心的位置 ○ 2利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中心平分”的特性,分别找出原图形中各个关键点的对应点 ○ 3按原图形中各点的次序,将各对应点连接起来 6、点(x ,y )关于x 轴对称后是( , )

点( , )关于y 轴对称后是(-x ,y ) 点(x ,y )关于原点对称后是( , )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例题1、如图,根据要求画图. (1)把△ABC 向右平移5个方格,画出平移的图形. (2)以点B 为旋转中心,把△AB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题2、如图,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1,PB=2, PC=3,以点B 为旋转中心,将△ABP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使点A 与点C 重合,这时P 点旋转到G 点. (1)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此时△ABP 以点B 为旋转中心旋转了多少度? (2)求出PG 的长度; (3)请你猜想△PG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在画有方格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 在格点上. (1)填空:△ABC 是 ________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_______平方单 位; (2)将△ACB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在方格图中用直尺画出旋转 后对应的△A′C′B ,则A′点的坐标是(, ),C′点的坐标是( , ). 【变式练习】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2,-1)、 B (-1,1)、 C (0,-2). (1)点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 (2)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A 1B 1C ; (3)求过点B 1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纸中,有两个全等的 三角形,即111A B C △和222A B C △. (1)请你指出在方格纸内如何运用平移、旋转变换,将111A B C △重 合到222A B C △上; (2)在方格纸中将111A B C △经过怎样的变换后可以与222A B C △成 中心对称图形?画出变换后的三角形并标出对称中心. 例题2、如图,在Rt △ABC 中,∠ABC=90°,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BD=AB ,过点B 作BE ⊥AC ,

小学奥数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

学习奥数的重要性 1. 学习奥数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奥数包含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奥数,可以帮助孩子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智商水平也会得以相应的提高。 2. 学习奥数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奥数是不同于且高于普通数学的数学内容,求解奥数题,大多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规律可循,讲究的是个“巧”字;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乃至“抽丝剥茧”,是完成不了奥数题的。所以,学习奥数对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大有帮助 3. 为中学学好数理化打下基础。等到孩子上了中学,课程难度加大,特别是数理化是三门很重要的课程。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奥数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那么对他学好数理化帮助很大。小学奥数学得好的孩子对中学阶段那点数理化大都能轻松对付。 4. 学习奥数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锻炼。大部分孩子刚学奥数时都是兴趣盎然、信心百倍,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也相应加大,这个时候是最能考验人的:少部分孩子凭着天分,凭着在困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和愈挫愈坚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学了进去、收到了成效;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硬着头皮熬了下来;不少孩子更是或因天资不足、或惧怕困难、或受不了这份苦、再或是其它原因而在中途打了退堂鼓。我以为,只要能坚持学下来,不论最后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会有所收获的,特别是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益处。 六年级几何专题复习 如图,已知AB =40cm,图中的曲线是由半径不同的三种半圆弧平滑连接 而成,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cm2。(π取3.14)(几何) 有7根直径都是5分米的圆柱形木头,现用绳子分别在两处把它们捆在一起,则至少需要绳子_____分米。(结头处绳长不计,π取3.14) 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π取3)

初二数学几何解题技巧

初二数学几何解题技巧 【知识梳理】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专题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专题二】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专题三】证明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补短法)

初中数学旋转解题几何

旋转基础练习一 一、选择题 1.在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 () A.6个B.7个C.8个 D.9个 2.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 () A.20°B.26°C.30° D.36°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C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到△A′B′C的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的对应点,且点B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于D,则旋转角等于 () A.70°B.80°C.60° D.50° (图1) (图2) (图3) 二、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动的角为________. 2.如图2,△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ED都是直角,点E在AB 上,如果△ABC经旋转后能与△ADE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旋转的度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C内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P的位置,则,(1)旋转中心是________;(2)旋转角度是________;(3)△ADP是________三角形. 三、解答题. 1.阅读下面材料: 如图4,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ECD的位置.如图5,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

(图4) (图5) (图6) (图7) 如图6,以A点为中心,把△ABC旋转9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7,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1 2 AB. (1)在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移到△ADF的位置? (2)指出如图7所示中的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 2.一块等边三角形木块,边长为1,如图,现将木块沿水平线翻滚五个三角形,那么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是多少? 旋转基础练习二 一、选择题 1.△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于() A.50°B.210°C.50°或210°D.130°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图形上每一点转动的角度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 3.如图,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包含图形的轴对称的是()

九年级数学: 旋转基础知识及专题练习(含答案)

旋转及综合专题 一、旋转相关定义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 O 叫做旋转中心,转 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如果图形上的点 P 经过旋转变为 P 1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3、(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称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5、(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6、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 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二、旋转相关结论 如 图 , 将 ?ABC 绕 点 A 逆 时 针 旋 转 α 角 到 ?AB 1C 1 。点 B 和点 B 1 为对应点,点 C 和C 1 为对 应点。 结论 1:旋转中心为对应点所连线段垂直平分 线的交点,也即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均经过旋转中心。如图,线段 BB 1 的垂直平分 线l 1 、线段CC 1 的垂直平分线l 2 都经过旋转中心 点 A 。利用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利用对应点坐标 求出旋转中心的坐标。由于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均经过旋转中心,因此只需求出两 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析式,然后 联立即可求出旋转中心坐标。 结论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线,且等腰三角形顶角均等于旋转角α。 如图, ?ABB 1 和 ?ACC 1 均为等腰三角形, ∠BAB 1 = ∠CAC 1 = α。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训练

专题八圆

8.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中心角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n ,边数n;公式举例: (1) n = n 360 ;

(2)有关计算在Rt ΔAOC 中进行. (2) n 1802n ? = α 二 定理: 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三 公式: 1.有关的计算: (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 180 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 1 360R n 2=π; (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圆柱侧(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πrR.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 四 常识: 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A B C 第5 A B C 第6 O E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d=r ; 直线与圆相离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 两圆外离 d >R+r ; 两圆外切 d=R+r ; 两圆相交 R-r <d <R+r ; 两圆内切 d=R-r ; 两圆内含 d <R-r. 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圆中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 (2010红河自治州)如图2,已知BD 是⊙O 的直径,⊙O 的弦AC ⊥BD 于点E ,若∠AOD=60°,则∠DBC 的 度数为( ) ° ° ° ° 2、(11哈尔滨).如上图,AB 是⊙O 的弦,半径OA =2,∠AOB =120°,则弦AB 的长是( ). (A )22 (B )32 (C )5 (D )53 3、(2011陕西省)9.如图,点A 、B 、P 在⊙O 上,点P 为动点,要是△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2011),安徽芜湖)如图所示,在圆O 内有折线OABC,其中OA=8,AB=12,∠A=∠B=60°,则BC 的长为( ) A .19 B .16 C .18 D .20 5、(11·浙江湖州)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 BAC =90°,AB =3, BC =5,若把Rt △ABC 绕直线AC 旋转一周,则所 得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解题技巧

如何用好题目中的条件暗示 有一类题目,我们在解前面几小题时,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往往对解后面问题起着很好的暗示作用,现以一次函数中出现的两道题目为例予以说明,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例1】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如图1。 图1 (1)求B、A两点的坐标; (2)把△AOB以直线AB为轴翻折,点O落在平面上的点C处,以BC为一边作等边△BCD。求D点的坐标。 解析:(1)容易求得,A(0,1)。 (2)如图2, 图2 ∵,A(0,1), ∴OB=,OA=1。 ∴在Rt△AOB中,容易求得∠OBA=30° ∵把△AOB以直线AB为轴翻折, ∴∠OBC=2∠OBA=60°,BO=BC。 ∴△OBC是等边三角形 以BC为一边作等边△BCD,则D的落点有两种情形,可分别求得D的坐标为(0,0),。 反思:在求得第(1)小题中B、A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A(0,1),实质上暗示着Rt△AOB中,OA=1,OB=,即暗示着∠OBA=30°,为解第(2)小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2】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如图3。 图3 (1)求三解形ABC的面积。 (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 解析:(1)容易求得:A(,0),B(0,1), ∴。 (2)如图4,连接OP、BP,过点P作PD垂直于y轴,垂足为D,则三角形BOP的面积为,故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图4 (3)如图4,①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由第(2)小题中的结果:,和第(3)小题的条件可得: ∴, ∵,

初中数学旋转解题几何之令狐文艳创作

旋转基础练习一 令狐文艳 一、选择题 1.在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 A.6个B.7个C.8个D.9个 2.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 度数为() A.20° B.26° C.30° D.36°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C为旋转中心, 将△ABC旋转到△A′B′C的位置,其中 A′、B′分别是A、B的对应点,且点B 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于 D,则旋转角等于() A.70° B.80° C.60°

D.50° (图1) (图2) (图3) 二、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 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 称 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 动的角为________. 2.如图2,△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C和∠AED都是直角,点E在AB 上,如果△ABC经旋转后能与△ADE重 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旋转 的度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C 内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P的 位置,则,(1)旋转中心是________; (2)旋转角度是________;(3)△ADP

是________三角形. 三、解答题. 1.阅读下面材料: 如图4,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 BC的长度,可以变到△ECD的位置. 如图5,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 可以变到△DBC的位置. (图4) (图5) (图6) (图7) 如图6,以A点为中心,把△ABC旋转 9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像这样,其 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 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 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 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7,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 AB. 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1 2

九年级旋转专题复习

九年级旋转专题复习 1.下列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是( ) A B C D 2.已知点A 的坐标为()a b ,,O 为坐标原点,连结OA ,将线段OA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1OA ,则点1A 的坐标为( ) A .()a b -, B .()a b -, C .()b a -, D .()b a -, 3.下面图形: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从中任取一个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 4.如图,把面积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B 、C 在x 轴上,A 、D 关于y 轴对称,将C 点折叠到y 轴上的C′,折痕BP ,则经过P 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5.(1)点(2,4)绕点(0,2)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2)直线y=2x 绕点(0,2)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 . (3) 求直线y=2x+2绕点(0,2)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 6.如图,已知ABC △: (1)AC 的长等于_______. (2)若将A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 则A 点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_____; (3)若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 ?A 1B 1C 1,则A 点对应点A 1的坐标是_________. 7. 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Q 为CD 上任意一点, AQ 交BD 于M ,过M 作MN ⊥AM 交BC 于N ,连AN 、QN. 下列结论:①MA =MN ;②∠AQD =∠AQN ; ③ABNQD AQN S S 五边形2 1 = ?; ④AQ.MN=QN.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①③④. (C )只有②③④. (D )只有①②. 8.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DAE =45°, 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连接EF ,下列结论: ①△AED ≌△AEF ; ②△ABE ≌△ACD ; ③BE DC DE +=; ④2 22BE DC DE += 其中正确的是 【 】 (第8题图) A B C D E F 12题 Q N M D O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