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综合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综合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综合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综合复习

2013中考物理八年级光学综合复习

1.光源:

定义: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的分类: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月亮,不发光的蜡烛都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点对一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形影相随

4.光速:3×108m/s

5、小孔成像:原理:光沿直线传播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U>f,呈倒立、缩小、实像 U

6:、光线与光束(略)

1、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注:1,只有一部分光被反射

2,反射光仍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光速相同

2、光路的认识: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合一时,入射角、反射角为0度,方向相反.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面的同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法线垂直于反射面,平分入、反射光线的夹角、

4:反射光路图的画法(重点)

5、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反射面平滑只能从一个方向看见物体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1、实验流程:实验器材:

平面镜、刻度尺、蜡烛、火柴、平板玻璃、刻度尺、蜡烛、火柴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

实验过程: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成像,把一支完全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成像,把一支完全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使之与像重合,观察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和物的大小关系,改变点燃蜡烛镜面的距离,重做几次试验,多次测量。

详细过程:(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注意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刻度尺的作用是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

距离。3: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4:观察时在:点燃蜡烛一侧观察。

5: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3.像到的距离平面镜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色散(略)在光学中,对于不同的波长,介质的折

射率n(λ)也不同光通过三棱镜后,因色散让白光形成可见

光谱,这令白光在折射时,不同颜色的光线分开,这种现象

就称为光的色散.即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白光散

开后单色光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色散特点: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

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1、实验流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一)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设计并进行实验: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见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方案]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

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1、

2、凸透镜成像的隐含规律:

一倍焦点分虚实,一倍焦点上不成像;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上成等大像;物在焦点外成实像,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物在焦点内成虚像,物近(远)像近(远)像变小(大)

3、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辨别(略)(1)触摸法:用手摸,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成像法;放在书上的字上,放大是凸透镜,缩小是凹透镜.

(3)太阳聚焦法:把透镜放在阳光下,再放一张白纸在透镜下,若能在纸上找到一个很亮的点(焦点)即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利用下面方法理解也可以:一、结构不同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凹面镜是由一面是凹面而另一面不透明的镜体组成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凹透镜镜片中央薄,周边厚,呈凹形.

二、成像性质不同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凹面镜是反射成像能成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起散光作用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凹面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主要用发散光线.

三、对光的作用不同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四、成像不同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虚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篇一:力的平衡】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有,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有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及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及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篇三: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个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及质量相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制定计划及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分析及论证→评估→交流及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及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误差概念:测量值及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沪科版初二物理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光现象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 .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 .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 .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 .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 .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 .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 .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5、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 .光的反射现象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平面镜成像特点 D .光的色散现象 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 .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7、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 .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 .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8、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 .9:30 B. 2:30 C. 6:15 D. 12:15 二、填空题 9、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 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 图3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 识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五部分质量密度浮力复习提纲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 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 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 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 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3kg/m 3,读作×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m m m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光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 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 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不对 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 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 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 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 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 A、甲 B、乙 C、丙 D、丁 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A、始终是放大的 B、始终是缩小的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 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 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 C、看物体的影子 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 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习题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10月09日dreamh的初中物理组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站在平面镜前6m的人,沿着与平面镜的镜面垂直的方向匀速走向平面镜,若此人行走的速度为0.5m/s,经过4s,则人相对自己的虚像的速度和人与自己像的距离分别是() A.0.25m/s,4m B.1m/s,4m C.2m/s,8m D.1m/s,8m 2.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 B.课桌高度约为7.8c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 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立竿见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杯弓蛇影 5.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A.B.C.D. 6.如图所示,“太湖”牌台灯有一个顶部开口的灯罩。夜晚点亮台灯,在它上方某一高度处放一张白纸,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最符合实际的是() A.B.C.D. 7.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击中目标,下列做法无法达到目的是()A.平面镜向下移动 B.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左移动 C.平面镜以入射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 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8.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的是() A.方向性好B.穿透力强C.能量集中D.遇物反射 9.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 10.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 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3.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实像,此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的暗 D.只有把光屏移动到合适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4.在焦距为10c m的凸透镜前2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缩小的虚像 D.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5.(2012·荆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 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 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7.(2012·海南中考)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 像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8.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 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成像的特点是。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9.(3分)(2012·遵义中考)如图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 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10.(3分)(2012·资阳中考)如图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凹透镜前后的 完整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二章)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 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习题 附答案

-- - 绝密★启用前 2018年10月09日dreamh的初中物理组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X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XX、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站在平面镜前6m的人,沿着与平面镜的镜面垂直的方向匀速走向平面镜,若此人行走的速度为0.5m/s,经过4s,则人相对自己的虚像的速度和人与自己像的距离分别是() A.0.25m/s,4m B.1m/s,4m C.2m/s,8m D.1m/s,8m 2.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 B.课桌高度约为7.8c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 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优质资料

-- - - - 优质资料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A .立竿见影 B .形影不离 C .形单影只 D .杯弓蛇影 5.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 ”,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 B . C . D . 6.如图所示,“太湖”牌台灯有一个顶部开口的灯罩。夜晚点亮台灯,在它上方某一高度处放一X 白纸,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击中目标,下列做法无法达到目的是(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选用精密仪器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改进测量方法 (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二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16)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

第一节光的传播 1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光线的表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不真实存在的。 3 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亮挡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月食(地球挡在月亮与太阳之间),小孔成像等。 4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c=3.0x108m/s, 水中传播速度是真空的3/4,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的2/3。 第二节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从物体射入我们的眼睛。发光的物体靠本身的光能被我们看到,而不发光的物体如课本也能被我 们看到,就是因为它的表面能反射光的缘故。 3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发生在光滑镜面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发生在物体的粗糙表面上的反 射时漫反射。 区别:镜面反射,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也是平行光。发生漫反射

时,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是射向各个方向的。 联系: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穿衣镜、梳妆镜、化妆镜、装饰镜、试衣镜、平静的水面、光滑的玻璃板、光滑的金属面。 2实像与虚像 实像:能够呈现在屏上,也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能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总是正立的。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注意事项 a: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是因为通过玻璃板既可以看到前面蜡烛的像,又可以通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若玻璃板较厚会产生两个像,影响实验的进行,因此要选用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