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防灾学

城市防灾学

1什么是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该系统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系统应具备哪些功

能?答:建立系统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开放性、可扩展性、先进性、使用性。

系统的功能:(1)建立灾害信息数据库及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2)城市灾害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处理;(3)评价城市防灾能力现状;(4)灾害预测及模拟;(5)灾害风险分析及灾害预测;(6)灾害损失评估;(7)防灾减灾对策及决策支持系统。

2什么是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基本要素有哪些?答:城市灾害应急预案是指面对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和救援计划。基本要素: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灾害情报体系、救灾抢险体系、应急医疗体系、应急避难体系和交通管理体系。

3城市灾害按内容分主要有哪些灾害?答:城市灾害按内容分主要灾害:地震,火灾,洪水,气象灾害,地质破坏,恐怖事件(9.11),环境灾害,生物灾害(SARS)

4城市灾害有什么特点?答:1. 经济及社会危害性。(1)城市人口多财富集中,致使面对灾害的脆弱性突出,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2)城市功能网整体性强,一个功能失效,常波及整个体统的功能。 2. 突发性及高度扩张性。3. 多样性及复杂性。4. 区域性。

5. 群发性。

6. 模糊周期性。

7. 修复难度大,恢复期长。

8. 防灾难度大。

5城市灾害风险性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答:风险分析的目的: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6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答:(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2)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雷电,龙卷风,干旱,酷热,低温,雪灾,霜冻等。(3)生物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沙尘暴,急性传染病等。(4)天文灾害:天体碰撞,太阳活动异常等。(5)其他如雪崩,冰崩,海啸,鼠害等也属于自然灾害。7主要的人为灾害有哪些?答:(1)生态环境灾害:烟雾与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异常,人口膨胀等。(2)工程事故灾害:岩土工程塌方,爆炸,人为火灾,核泄露,有害物失控(毒气,毒物,有害病菌等),水库溃坝,房屋倒塌,交通事故等。(3)政治社会灾害:球迷骚乱,战争,集团械斗,人为放毒,社会暴力与动乱,金融风暴等。

8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如何划分?答:震源深度小于60km称为浅源地震,占70%;震源深度为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占25%;震源深度大于300km称为深源地震,占5%。

9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有哪些?答: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采取工程型措施和非工程型措施。

10燃烧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11灭火的基本方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抑制灭火法

12爆炸的破坏形式:直接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造成火灾、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13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4室内火灾发展的过程分那几个阶段?答: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火灾全盛阶段、火灾衰退阶段

15烟气的危害:缺氧、窒息、中毒、高温、降低能见度、心理恐慌。

16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主要包括哪些?答:(1)燃烧性能。燃烧性能是指材料和制品遇火燃烧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对火反应特性。2)高温下的物理力学性能。是指在火灾高温下或高温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弹性模量等)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规律。(3)导热性能。导热性能好的非燃烧材料,往往耐火防水性能较差,这取决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4)隔热性能。在隔热方面,材料的热导率和比热容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5)发烟性能。(6)毒性性能。

17为什么世界上80%的地震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答: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18海啸是如何产生的?答: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19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称为泥石流。

20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

21地面沉降: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下降运动,称为地面沉降。

22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在我国,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23与产生滑坡有关的人类活动答:(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因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库的浸溢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农业溉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量,诱发滑坡;水库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坡体动水压力,也可诱发滑坡。(3)堆填加载,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失去平衡而顺软弱面下滑。(4)乱砍滥伐,劈山采矿的爆破作用,使斜坡岩土体振动破碎,产生滑坡。(5)山坡上乱采滥伐,坡体失去保护,有利于雨水等流水渗入而诱发滑坡。

24崩塌的发生答:(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2)强烈地震过程之中;(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强烈的机械震动或大爆破之后。

25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答:(1)遮挡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堵落石。(2)拦

截在坡脚步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3)支挡在突石或不稳定大弧石下面,修支档柱、墙。(4)护墙护坡在易剥落边坡地段,修建护墙。(5)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用片石填空洞,水泥砂浆沟缝等。(6)刷坡(削坡)在危石、弧石突出的嘴及坡体风化破碎地段,采用刷坡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沟,拦截疏流

26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活动答:(1)不合理的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加重水土流失,使山坡稳定性破坏,很易产生泥石流。

27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答:(1)跨越工程指修建桥梁、涵洞时,从泥石流沟上方跨越通过。(2)穿过工程指修建隧道、明硐和渡槽,从泥石流下方通过。(3)防护工程指修建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4)排导工程指修建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5)拦挡工程指修建拦碴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28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称为地裂缝。

29防治地裂缝的工程措施答:1、加强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开采地下水。3、改善地裂区土体性质,进行回填、夯实。 4、改进地裂区建筑物基础形式,提高抗裂性能。5、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6、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发展方向。

30减轻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措施答:1、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2、调整开采层次。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4、利用地下水采、灌数学模型,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31海水入侵: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海滨地区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海滨地区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影响入侵带内人、畜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就地用水,使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32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土地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防护措施:保护湿地、修造防护林、种植植被、减少人为活动。

33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包含哪些内容?答:交通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气系统、通讯系统、灾前生命线工程、灾后生命线系统

名词解释

1、崩塌——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的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也称崩落,垮塌,塌方)。

2、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地质灾害。(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沙土液化、海岸侵蚀、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3、闪点——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4、龙卷风——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它的上面与雷雨云相接,下面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

5、赤潮——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6. 灾害——灾害是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结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7. 城市防灾规划——为抵御和减轻各种城市灾害(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8.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9. 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10. 季风——是大气流中出现最为频繁的风,它是由内陆和海洋空气温差引起的风.这种风冬季由内陆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内陆,是由于陆地上四季气温的变化要比海洋大所引起的.因此,这种由于与一年的四季有关的风,我们称之为季风.

简述题

1、什么是防灾与抗灾?答:防灾是非工程性减灾措施,抗灾是工程性减灾措施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答:是建立在统一地理坐标基础上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利用地学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信息进行管理。

3.什么是灾害评估?

答:指在灾害发生的全过程中,对灾害的自然特点及其对社会的损害程度作出的估计和判断。具体来说,评估又可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时跟踪评估和灾后灾情评估。

4.什么是城市生命线工程?

答: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电、燃气及石油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讯系统的工程;大型医疗系统的工程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等等。

5.什么是城市防灾规划?答:为抵御和减轻各种城市灾害(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6. 简述灾害危害人类的后果有哪些?

答:(1)造成人员的伤亡。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工程事故及恐怖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日益严重。(2)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破坏环境资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7. 我国制定的有关防灾的法律规范有哪些?

答: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与实施了《水法》、《环境保护法》、《军事保护法》、《人民防空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减灾法》、《防沙治沙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防灾法规,规定了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城市灾害的责任。

8. 防火的基本措施有哪些?答: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9. 什么是应急预案?

答: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

10.什么是风险评估?

答: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做出定量的估计,然后结合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后果两因素确定某指标大小,与安全标准比较,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论述题

1.什么是滑坡灾害?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

答:当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往下滑动,并造成河流堵塞,交通设施毁坏,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时,称之为滑坡地质灾害。

(1)排除地表水工程措施: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体上地表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工程措施: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孔群;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

(3)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脚的冲刷工程措施: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修筑“丁”坝等。

(4)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工程措施:在滑坡减重;修筑支档工程;改善

滑动带土石性质,主要采用培烧法,爆破灌浆法等。

2.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风险分析的具体工作内容很多,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决策等5个方面。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又称风险辨识,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凤险识别就是要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

(2)风险估计。风险估计是在风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牢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发生的机率及其后果作出定量的估计。

(3)风险评价。凤险评价是根据风险估计得出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后果,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用某一指标决定其大小,如期望值、标难差、凤险度等,再根据国家所规定的安全指标或公认的安全指标去衡量凤险的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就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选择风险管理技木,以实现风险分析目标。

(5)风险决策。它是风险分析的一个主要的阶段。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作出风险估计及评价、并对其提出若干种可行的风险处理方案后,需要由决策者对各种处理方案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进行分析,作出决策,即决定采用哪一种风险处理的对策和方案。

3. 火灾根据损失的严重性划分为A、B、C、D、E类,请你谈谈分别各指什么火灾?

答:A类火灾:含碳固体可燃物质火灾,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纸,毛皮,木材。

B类火灾:指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石蜡,沥青。

C类火灾:指易燃、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

E类火灾:指带电设备火灾。如电器,电线。

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会产生哪些破坏作用?

答: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1)地震中地表的破坏:地裂缝、喷砂冒水、地表下沉、.河岸、陡坡滑坡。(2)地震中工程结构的破坏:程结构的破坏可能是由于地基失效引起,也可能是由于上部结构承载力不足形成的破坏或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造成。(3)地震的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泥石流、海啸、滑坡等等

5. 我国城市灾害有哪些特点?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特点:1经济及社会危害性(1)城市人口多财富集中,致使面对灾害的脆弱性突出,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2)城市功能网整体性强,一个功能失效,常波及整个体统的功能。

2 突发性及高度扩张性。

3 多样性及复杂性。

4 区域性。

5 群发性。

6 模糊周期性。7修复难度大,恢复期长。8 防灾难度大。

城市灾害的成因:

工商业和人口集中的现代化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其原因主要在于:(1)城市是危险要素高度集中的地区;(2)城市的不断膨胀和工业规模的扩大,破坏了城市环境,导致了城市地区生态的恶化和灾害的发生。;(3)一些重要因素,如人口密度,地区的危险度,城市功能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和城市的管理能力,影响了城市的易损性。(4)由于城市无法控制外来居民的增长,又没有能力提供基本的服务,而使城市地区的防灾减灾变得更加复杂。

6. 论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方针及程序。

答:城市抗震规划的编制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程序如下:

(1)资料搜集与分析。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时应充分收集和利用城市现有资料、各类规划成果和已有的专题研究成果,然后加以分析和整理,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2)地震危险性分析。对城市及附近地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作出分析和判断。(3)工程震害预测。首先根据不同的烈度或不同的概率标准预测各类房屋建筑、工程设施和设备的工程震害,以及滑坡、塌方、震陷、河流堵塞等地表震害和次生灾害;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的预测,并提出减轻灾害的措施。

(4)抗震防灾规划。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预测,找山城市防御地震灾害的各个薄弱环节然后运用多种防震减灾手段,对各种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作出规划。

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应以图件、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表达,要有指导性、科学性、普及性,并便于实施。为满足当前城市防震减灾的需要,规划编制条件尚不具备的城市可先编制初步规划,再逐步完成正式的抗震防灾规划。

7. 论述城市消防规划的特点及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答:城市消防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城市消防必须融合于城市规划之中,城市消防规划不仅要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消防要求,而且还要综合城市各项工程消防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之间在消防技术方面的矛盾。(2)政策性。在城市消防总体布局规划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的一些方针政策。(3)地方性。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自然条件、总体布局形式。火灾危害程度不同,消防规划的特点也不同。必须根据城市规划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消防规划。(4)长期性。城市消防规划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城市消防规划不但要解决当前城市消防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今后消防的发展。

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有: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城市消防分区,根据消防安全要求,妥善处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根据消防要求,布置城市道路系统、车站、码头、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提出大型公共建筑位置的消防规划建议;提出城市主次干道和主要广场位置的消防规划意见;提出城市消防给水、通讯、防洪、供电、供气、园林绿化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制定旧城区改造的消防规划;确定消防站、消防点的分布、位置和用地规划;确定城市消防设施近期建设范围;建设步骤和长远规划;估算城市消防建设总造价。

8.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减灾中有哪些作用?

答:是建立在统一地理坐标基础上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利用地学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信息进行管理。

作用:(1)灾害的监测和预报;(2)自然灾害评估;(3)实时的灾害应急评估和灾后的灾情评定;(4)防灾和抗灾,防灾是非工程性减灾措施,抗灾是工程性减灾措施,都少不了GIS的支持,必须在GIS的支持下方能有效的实现。(5)灾害应急救助与救援;(6)灾害保险与灾后恢复;(7)灾害教育与宣传,由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其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因而可直观的进行灾害教育与宣传。(8)灾害管理和灾害区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