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地理学资料

土壤地理学资料

土壤地理学资料
土壤地理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物理风化:指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特点是成分未变

2、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的矿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3、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黏土矿物,次生层状硅酸盐的生成和聚机过程。

4、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两个方面。

5、土壤质量或称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

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

1、土壤的固相组成主要是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土壤矿物按发生类型可分为(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

2、红壤中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并含有(三水铝石)和(赤铁矿)

3、国际制土壤分类包括(石块)、(砾石)(砂粒)(粉粒)(黏粒)

4、土壤退化类型(土壤侵蚀,土壤风蚀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壤形状恶化,耕

地的非农业地占用)

5、土壤的生长过程中,一般按照土壤环境的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等,将土壤水分分为:

化学结合水、冰、自由水、束缚水、水汽

6、完整的土壤剖面构型通常包括: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等4个发

生学层

7、若用土壤系统分类,中国东部土纲沿海型维度地带谱由北而南以此为:(灰土)(淋溶土)

(富铁土)(铁铝土)

三、判断题

1、质地越细,土壤孔隙越高(是)

2、相似经度上,土壤地带谱一样,土壤类型越多(非)

3、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母为次生矿物(非)

4、红壤是高度风化酸性土壤,广泛分布在河南、安徽、浙江、江西(非)

5、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包含的土壤类型也越多(是)

四、简答题

1、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圈-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O2,释放CO2、CH4、H2S、N2O等温室效应气体,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①:有机质分解→甲烷 + CO2

②:NH4+ → NO3-→NO2-→ NO↑→ N2O↑→ N2↑

③: SO42- → H2S

土壤圈-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及水圈的化学组成。①:硝酸盐的淋溶、流失②:磷肥的不当施用

土壤圈-岩石圈: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作用与岩石圈互为交换与地质循环。

2、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土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土壤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迁移与转化。

13、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在中国,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热带与亚热带带副宽广,其中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并呈东西向伸展。西侧直抵横断山系。长江以北,因东南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弱,沿海型纬度地带谱的带幅变窄,方向偏转,加之华北平原横亘其间,暖温带棕壤带呈东北——西南延伸;在东北地区,土壤带的这种偏转更为明显,有东南而西北依次排列着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栗钙土带。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东南季风势力更弱,所以,土壤带大致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东西向排列,由东而西依次出现褐土、黑垆土。栗钙土与棕钙土。在中国西部,由于青藏高原和高大山系的屏障作用,终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其土壤地带谱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排列,即由南疆到北疆依次出现棕漠土、灰棕漠土、灰漠土。

4、红壤、砖红壤的形成过程和性状特点

红壤

成土过程

(1)中度风化作用

(2)单双硅铝化矿物分解合成作用

(3)强烈盐基淋失作用

(4)明显脱硅和铁铝氧化物富集作用

(5)低活性黏土累积作用

3、形成过程

(1)脱硅富铁铝化过程:

铝(铁)硅酸盐矿物遭到分解,除石英外,岩石中的矿物大部分形成各种氧化物。开始由于K、Na、Ca、Mg等的氧化物存在而使土壤溶液呈微碱性至中性,所以硅酸开始移动。

由于各种风化物随水向下淋溶,土壤上部的pH值就逐渐变酸,含水氧化铁、铝则开始溶解,并具流动性。

后果:硅和盐基遭到淋失;粘粒与次生粘土矿物不断形成; Fe(OH)3、Al(OH)3由于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

(2)生物富集过程:

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十分激烈,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交换极其快速,丰富了土壤养分物质来源,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

基本理化性质:

(1)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以下,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

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2)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

(3)红壤呈酸性-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 5.0-5.5,底土pH4.0;

(4)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黏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对磷的固定较强。

砖红壤

成土过程

(1)土壤矿物的高度风化分解

(2)盐基元素强烈淋失

(3)硅酸强烈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相对富集

(4)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形成过程

(1)强度脱硅富铝化过程:

砖红壤中硅的迁移量可高达700 g/kg左右,钙、镁、钾、钠的迁移量最高可达1000 g/ kg,而铁的富积量可高达150 g/kg左右,铝可达120 g/kg左右,铁的游离度为64%~71%。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富铝化作用最强,故称之铁质砖红壤;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称之硅质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称硅铝质砖红壤。

(2)生物富集过程:

在热带雨林下的调落物干物质每年可高达11.55t/ha(1540斤/亩),比温带高1~2倍。√在大量植物残体中灰分元素占17%, N为1.5%, P2 O5 为0.15%, K2O 为 0.36%,以11.55t/ha计,则每年每公顷通过植物吸收的灰分元素达1852.5kg, N为162.8kg,P2 O5 16.5kg,K2O为38.3kg。√热带地区生物归还作用亦最强,从而表现出“生物复盐基”、“生物自肥”、“生物归还率”等在热带最强的生物富集作用。

基本理化性质:

(1)原生矿物分解最彻底,盐基淋失最多,硅迁移量最高,铁铝聚集最明显。(2)砖红壤黏粒的硅铝率、硅铁铝率最小,黏土矿物80%为高岭石,其余为三水铝石和赤铁矿。

(3)土壤质地黏重,黏粒含量多在50%以上,且红色风化层可达数米乃至十几米,一般土体厚度多在3m以上。

(4)强酸性反应,pH4.5~5.0。

(5)植被茂密的砖红壤表土有机质含量可达5%以上,但腐殖质品质差,不能形成水稳性有机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低,速效养分含量低,速效磷极缺。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doc

一、填空题P40 1 、从 1967 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 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CH4、H2S、N2O 等,吸收 O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 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 CaCO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 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 PH为 7 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 、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

地理科学(师范)

地理科学(师范) (Geography) 一、培养目标 以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培养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实践与实验技能、了解地理学研究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学教学、热爱教学事业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及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共19门) 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统计分析、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实训、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地理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实践性强,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落实。主要有: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 本教学计划中有课堂教学实践的课程有: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技能实训、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地理多媒体教学、地理教育心理学、地理网络课程设计等。此外,安排“教育见习”的综合实践教学。

专业方向实践教学课程: 本计划中主要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掌握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计划中,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都是必修课,且开设相应的野外实习。 教学技能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本计划中地理教育实践技能的安排有教学技能实训、教育见习实践课程,以及半年的教育实习,进行课堂教学和班主任活动的实习,掌握地理教学设计和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未来担任中学地理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图文稿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H.M.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 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 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 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土壤地理学:着重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富铝化作用: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土壤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土壤分类中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土壤性质。 4、土壤组合: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壤(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Synthesize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码: 12014006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 54 其中实践学时 学分数: 3 先修课:气象气候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 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地球概论等 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制定日期:2010年执笔人:陈永金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系的专业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球表层的性质、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表环境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等.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为建立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地关系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较大量的实例,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区域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伍光和等高教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刘南威等科学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作者:景贵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理论看地理学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解析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C.0.1um D.0.01um 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专业 (二)教学目的 土壤地理学是地理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其目的在于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发生、土壤分类方法及各土类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理论,为学生学习和综合分析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认识土壤、分析土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利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该课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根据本课程专业性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安排了较多的室内和野外实验实习,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介绍内容有:土壤剖析(土壤形态、土壤组成和土壤性质)、土壤的发生过程以及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分类(发生学、诊断学和中国发生学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在系统介绍土壤地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反映现代土壤地理学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根据土壤地理学本身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本课程同时还配合了土壤室内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数据处理,野外实习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四)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总计72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18学时。另外,安排室内实验、野外实习18学时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 (五)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土壤地理学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授课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 (六)学时分配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七)答案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9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答案如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答案如下,每空0.5分 1、胡敏酸;富里酸 2俄国道库恰耶夫;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纲;亚类;土族;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土类;土属 3.干旱土;淋溶土;老成土 4.褐土、燥红土; 5.石灰性紫色岩“赤色盆地” 6. W和Bg 7.土壤复区。 8.漆皮化、龟裂化、砾质化和碳酸盐的表聚化,石膏易溶性盐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土壤剖面: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2.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000毫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 3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4.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5.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问答题(共40分)

1. 简述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5分) 答案要点如下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首先认定,土壤和成土条件之间的这些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1分)土壤和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间可用函数关系方程式表示出来: П=f(К,О,Г,Р)Т 式中П代表土壤;К代表气候;О代表生物;Г代表岩石;Р代表地形;Т代表时间。(1分)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2分),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1分) 2.请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7分) 答案要点如下: (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1分) (2)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可直接回答):概念:地质大循环是指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再经过抬升而出露陆地表面。这个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过程称为地质大循环(1分)。作用:其中以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剥蚀过程对土壤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1分) (3)生物小循环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小循环是指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 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即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其中可在地上、地下各种活有机体中存储一定的时间)。(1分)作用:这个循环还具有更新快、范围小、效率高等特点,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利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1分) (4)从土壤发展的地质历史时间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便没有生物小循环,也没有正常的土壤发生与发展。其次,生物小循环只是整个地质大循环中一部分物质的小规模循环,它最终也要纳入大循环的行列中。(1分) 从物质养料动态的关系可以看出,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积累过程(1分) 3.以我国为例,简述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8分) 答案要点如下: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 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 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 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 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 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 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 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活性酸度 2.矿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被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 4.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5.富铝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1.土壤是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f (K.O.Γ)Β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完整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第一篇: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haoord,是xxx大学地理科学专业201X届即将毕业的一名本科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自己。 在校的几年里,我不断充实自己,全面发展,以锐意进取和踏实诚信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誉。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帮助下,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有关理论;熟悉教师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并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短短的几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立足扎实的基础,对专业求广度求深度。在学好每门功课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一滴滴汗水是面对昨日舒心的微笑,也是走向未来丰沛的信心。站在世纪的曙光中,面对新的考验和抉择,我无法退缩,也无法沉默,我要用我那双冷静善于观察的眼睛,那颗真诚而热爱事业的心,用那双善于操作而有力的手,那双发誓踏平坎坷的脚一如继行的发扬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磨砺前行。为您,为我,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我认为年轻的我们现在最缺少的是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一切对我们都是陌生的。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心想着一展自己的能力如何了得,自己的想法如何新颖,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扎实。而是应该静下去,沉下去,务实地做事,谦逊地学习,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前辈和同行请教。因敬畏而谦逊,因谦逊而心若止水,刚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我们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所以应该保留一定敬畏的态度来观察周遭的环境,用谦逊的心态来更多的学习,方能保持一种心若止水的生活状态。 我相信不管面对怎样的生活环境,怎样的工作岗位我都会尽量去适应,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校园到工作的社会角色转换。成为您和您的单位麾下的一名合格员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haoord 第二篇: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haoord,我是xxx大学02届生物科学专业一名本科毕业生。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检测工作经验。在此向贵处求职。 大学期间,我较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使自己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喜欢泡图书馆,期间阅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书并涉猎了检测方面、管理学、心理学等其他方面知识。我在思想上积极进步,热爱祖国,是学校第70期党校学员,并以85分的成绩名列前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教育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地理环境处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接部分,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是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二)、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四、参考教材体系 参考教材:《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鹿守本编著,1999)、《蓝色的国土》(广西教育出版社,杨文鹤著,1998)、《富饶的宝藏》(广西教育出版社,柯贤坤著,1998)、《海岸—通向海洋的虹桥》(广西教育出版社,王颖著,1998)、《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陈学雷著,2000)、《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陶世龙等编著,1999)、《普通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邓绶林主编,1985)、《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潘树荣主编,1985)、《水文与地貌》(华东师范地

土壤地理学练习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等电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FC 硅铝比率土壤呼吸 土壤通气性阳离子交换量潜性酸黄化作用土壤比重BSP 活性酸凋萎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 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 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 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 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 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 是()。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 11、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 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 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 是指()。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 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 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质素 D 单宁 16、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 A 碱性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18、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