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 1 —

二零一三年八月— 2 —

目录

序言 (7)

一、规划背景 (8)

(一)自然状况 (8)

(二)发展基础 (9)

(三)面临问题 (10)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任务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2)

(三)协调关系 (13)

(四)功能分类 (14)

(五)目标任务 (16)

(六)战略格局 (19)

三、肇庆市域范围主体功能区 (19)

(一)优化开发区域 (22)

(二)重点开发区域 (25)

(三)生态发展区域 (29)

(四)禁止开发区域 (33)

四、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布局 (37)

(一)端州区 (38)

— 3 —

(二)鼎湖区 (39)

(三)四会市 (40)

(四)高要市 (41)

(五)广宁县 (43)

(六)德庆县 (44)

(七)封开县 (45)

(八)怀集县 (47)

(九)肇庆高新区 (48)

(十)肇庆新区 (49)

五、绩效考核评价 (50)

(一)优化开发区域 (51)

(二)重点开发区域 (51)

(三)生态发展区域 (52)

(四)禁止开发区域 (52)

六、规划实施 (52)

(一)政策保障 (52)

(二)市级职能部门职责 (55)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职责 (58)

(四)监测评估 (59)

附录一:肇庆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一) (60)

附录二:肇庆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二) (62)

附图:

— 4 —

(一)肇庆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肇庆市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格局示意图

(三)肇庆市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

(四)肇庆市重点产业园区分布示意图

(五)肇庆市重点城镇扩容提质区域分布示意图

(六)肇庆市重点农业特色园区分布示意图

(七)肇庆市建设用地分布图

(八)肇庆市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图

(九)肇庆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十)肇庆市开发强度分布图

(十一)肇庆市可利用资源占县区比重图

(十二)肇庆市生态敏感性分区示意图

(十三)端州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四)鼎湖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五)四会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六)高要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七)广宁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八)德庆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九)封开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怀集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一)肇庆高新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二)肇庆新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 5 —

序言

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肇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肇庆市正朝着全面融入广佛肇经济圈,努力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和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迈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我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和省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特制定《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现有开发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明晰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布局。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肇庆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加快实现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和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规范土地开发秩序,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6 —

本规划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划编制,与市相关规划文件相协调。本规划主要依据:

(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三)《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五)《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七)《肇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八)《肇庆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九)其他相关部门规划。

本规划将肇庆市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发展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这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空间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策略,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内容。规划范围为肇庆市域,规划主要目标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长远,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一、规划背景

(一)自然状况

肇庆市总面积14891.22平方公里,占广东省总面积的8.3%、珠三角地区面积的27.1%。2012年,常住人口398.23万人,占

— 7 —

广东省总人口的3.8%、珠三角地区的7%。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水资源充足,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地表水水质100%达标,星湖水质达到Ⅳ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西江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是广东著名的“黄金之乡”,金矿储量和黄金产量占广东省八成;林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85%,生物品种众多,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发展基础

——区域合作优势突出。肇庆市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是珠三角挺进北部湾和东盟的前沿走廊,也是两广合作的先行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肇庆整体纳入珠三角范围,肇庆市区位、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等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成效显著,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35亿元,增长11%,增幅居全省第八;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81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6.44亿元;外贸出口增幅居全省第五,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居珠三角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3%和15%。肇庆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中山(肇庆大旺)、顺德龙江(德庆)、中— 8 —

山大涌(怀集)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壮大,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封开)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怀集)建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处于广州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到香港、澳门只需3小时车程。国道321、324线和广肇高速公路、广茂铁路贯通全市,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二广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建成通车,珠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高速公路、南广和贵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正在推进,集空、铁、公、水于一体的立体式、多元化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肇庆新区各项工作全面启动,成为广东省重大发展平台。中心城区“东扩南连”加快,星湖大道、砚都大道、肇庆大道、信安大道和波海公园、牌坊广场、东门广场等主干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1100多公里绿道网覆盖全市。土地、水源、矿产、植被等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大气、水体等环境质量稳定达标,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各县(市)县域新城和中心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三)面临问题

——经济发展规模仍偏小。肇庆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广东省总面积的十二分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四分之一,但2012年全市GDP 只占全省的2.6%、珠三角地区的3.1%;人均GDP只相当于整

— 9 —

个珠三角地区人均GDP的43.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1.7%、珠三角地区的2.5%。

——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区(端州、鼎湖、四会、高要、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和山区四县(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发展差距明显。2012年,占全市总人口50.5%的山区四县,经济总量只占全市总量的31.2%,是中心区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

——产业空间布局不明晰。全市产业分布“散、乱、弱”,缺乏特色鲜明、规模庞大、先导性强、价值链长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群不明显,企业创新能力和创税能力不强。各县(市、区)间产业结构雷同度比较高,产业层次比较低。

——土地开发保护不协调。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空间利用率不高,近三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量仅为7万元/亩左右,还不到珠三角平均水平的30%;部分地区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闲置与建设用地紧张同时并存的局面。(表1:2000—2012年肇庆市建设用地总量变化表)

— 10 —

表1:2000—2012年肇庆市建设用地总量变化表

单位: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转变,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全市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部分环境敏感区域和景观生态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存在部分水土流失、湿地萎缩、植被破坏等问题。环保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较滞后,特别是新建工业园区、县级行政中心、部分中心镇及沿江重点镇的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相对滞后。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

— 11 —

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肇庆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可持续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探索新时期肇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路,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努力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和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

(二)规划原则

——结构优化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调整各类空间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着力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

——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状况、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明晰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可操作的管制措施,实现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功能布局。

——集约开发原则。按照要素集聚、生产集约、资源节约的要求,合理引导资源要素相对集中分布,经济发展相对集中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各类空间规模和分布,促进空间集约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均等化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平等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延伸,加大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保障力度。— 12 —

——区域合作原则。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一体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优势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形成区域之间的分工与竞合,探索以市场化为手段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在各经济发展主体功能区、广佛肇、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快速流动。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倡导低碳经济、绿色增长。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品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生态城市。

(三)协调关系

——有效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与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融合。要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指导作用和空间约束功能,是产业发展和布局等规划的基础。

——有效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依据循序渐进、合理引导的原则,把现有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布点等发展状况逐步向主体功能区规划方向协调,未来发展要严格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进行布局布点,以增量调整存量,最终实现经济布局的优化。

——有效协调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过程中要从全局利益出发,谋求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做

— 13 —

到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兼顾局部。各行政区域间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打破行政区域实现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和主导作用,同时不排斥其他辅助或附属功能,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要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相生相融。

——有效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按照土地的适宜性原则和生态保护要求,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积极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着力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各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

——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既要发挥政府的科学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区域政策和配套政策,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有序进行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

(四)功能分类

根据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规划将肇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发展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大主体功能区。(图1:主体功能区分类示意图)

— 14 —

图1:主体功能区分类示意图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开发规模、强度最高的区域。通常设置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已有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城镇化地区。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开发规模、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通常设置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能够与中心城区形成走廊式或组团式发展格局,进一步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城镇化地区。

生态发展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以及列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通常设置在关系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不应该或不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农业地

— 15 —

区和生态地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域。主要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等各类国家、省规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五)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是:

——主体功能格局逐步明晰。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成为承载全市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城市核心区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45%(未扣除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生态发展区域成为以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提高生态屏障功能的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55%(未扣除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禁止开发区域成为承担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56%。

——空间开发结构逐步优化。全市开发强度控制在10%,城市空间控制在310.7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7.84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1508.47平方公里,逐步提高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作为承担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和提供居住等城市空间作用。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以主体功能区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 16 —

进三次产业在主体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各县(市、区)之间产业整体融合,错位关联、互促互补、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投入与城市基本持平,实现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经济发展中心区融入广佛都市圈促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水质、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空间合理增长,工矿生产空间更加集聚,人居环境逐步优化。(表2:肇庆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指标;表3:肇庆市各县(市、区)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

表2:肇庆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指标

— 17 —

表3:肇庆市各县(市、区)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

(六)战略格局

完成上述目标,构建“一核心、两走廊、三高地、多节点、全保障”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一核心”:以中心片区一体化发展为基础,将中心城区进一步东扩南连,继续强化肇庆中心城区功能,构建市域最具辐射带动能力的发展核心。

“两走廊”:以西江经济走廊和绥江经济走廊为发展轴,构成支撑肇庆空间发展的主骨架,实现经济中心区带动西北山区梯度发展。

“三高地”: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和怀集县城作为肇庆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城市副中心的引领区域。

“多节点”:以四会城区、高要城区、广宁县城、德庆县城、— 18 —

封开县城,以及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封开)、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怀集)等各类重点合作园区构成肇庆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全保障”:以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内河航道网形成对接珠三角核心区、连接大西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性基础保障。在全市各县(市、区)均设立生态屏障和禁止开发区域,保持较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基本农田,构成全市多形式、大范围的绿色屏障,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三、肇庆市域范围主体功能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肇庆市列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省域范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我市端州区、鼎湖区属优化开发区域,划入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珠三角核心区;四会市、高要市大部分区域属重点开发区域,划入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珠三角外围片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属生态发展区域,广宁县划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江上游片区,德庆县、封开县划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西江流域片区,怀集县划入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区,高要市活道镇、小湘镇、乐城镇、水南镇划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山区县生态镇;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水源地、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以及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属禁止开发区域。(表4: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肇庆市县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

— 19 —

表4:肇庆市县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

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按照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肇庆市对全市国土空间进一步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肇庆市域范围的主体功能区以建制镇(乡、街)一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表5:肇庆市镇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优化开发区域的面积为1694.4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38%;重点开发区域的面积为7903.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3.07%;生态发展区域的面积为5293.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55%。1而禁止开发区域则以点状形式分布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生态发展区域中,总面积827.46平方

1由于存在部分面积重叠交叉难以剔除等因素,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发展区域的面积包括了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下同)。

— 20 —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2014-05-07 09:01:3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邢云鹏王建伟 4月1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计划到2020年前,在全省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20.15%,未来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未来规划为: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占全省国土面积14.2%。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将构建汾河平原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优质杂粮和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将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将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

2015年下半年广东省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试题

2015年下半年省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并重。 A:进口和出口 B: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 C:出口和对外投资 D: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金融监管机构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3、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 A:产业规划 B:总体规划 C:专项规划 D:地区规划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4、”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是。 A:发展研发设计业 B:信息服务 C: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 D: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5、医疗、教育、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领域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是规划的指标。 A:预期性 B:速度 C:约束性 D:产量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区域开放格局特点的是。 A:优势互补 B:分工协作 C:均衡协调 D:主体功能定位清晰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7、”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的目标均为以上。 A:7% B:7.5% C:8% D:8.5%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8、”十二五”时期,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 A:7% B:7.5% C:8% D:8.5%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9、”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万套。 A:3500 B:3600 C:3700 D:3800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0、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是。 A:水利 B:交通 C:绿化 D:产业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法定程序由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具有。 A:法令性 B:指令性 C:指导性 D:强制性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2、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主要职责在于。 A:帮助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 B:促进债券和股票在投资者之间的转移 C:接受投资者委托,代理买卖有价证券 D:进行证券投资咨询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3、在“十二五”规划要求中,需要提高4个百分点的项目是。 A:服务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比重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C: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4、下列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初始作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肇庆市概况及主要领导介绍

肇庆市概况及主要领导介绍 市委书记徐萍华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锋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惠祥 负责肇庆新区全面工作;分管财政、金融、税务、国有资产、安全生产工作。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陈以良 分管市政府机关、发展改革、重点项目、粮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质量监督工作;联系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陈定坤 分管教育、科技、知识产权、体育、工商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副市长李天 分管农业、林业、水务、供销社、民政、卫生计生、地震、人防、气象、残联工作;联系共青团工作。 副市长郑剑戈 兼任市公安局局长;分管监察、司法、消防、人民武装、法制、信访、打击走私工作;联系工会工作。 副市长范汝雄 分管交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范汝雄,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广东罗定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副市长陈宣群 副市长冯敏强 秘书长莫优年 协助安排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统筹安排市政府办公室、市法制局、市经济研究室、市信访局、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打私办、市政府机关事务局、市政府接待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协调各副秘书长之间的工作;分管市政府办公室系统人事工作。 四会市人民政府 曾泰(市长)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审计工作。 罗浩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协助曾泰同志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市府办、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市综合管理、 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监察、法制和应急 工作,联系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大沙新城、南江 工业园、富溪工业园。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试验区域的是()。 A、苏州工业园区 B、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C、上海宝山工业园区 D、重庆工业园区 【答案】A 【解析】2015年10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原则上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2、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A、生物在代代相传的繁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异 B、变异的长期积累,导致各个物种出现千变万化 C、变异是长期存在、逐步发展的,进化是逐渐发生的 D、生物进化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者生存” 【答案】D 【解析】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观点的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D项符合题意。 3、下列著名战役中,与赵国有关的战役的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成皋之战 【答案】B 【解析】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秦国歼灭了赵国足够多的有生力量。六国弱势以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大大的提前了。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巨鹿之战发生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财工[2016]384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6.12.05 【实施日期】2016.1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 政策》的通知 (粤财工[2016]384号 2016年12月5日)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印发给你们,政策实施年限为2017-2020年,请抓紧组织实施。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创

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鼓励有技术含量的珠三角地区企业优先在省内梯度转移,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特制定本财政扶持政策。 一、目标任务 --引导珠三角相关企业(项目)向粤东西北转移。着力提升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推动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向粤东西北梯度转移。争取到2018年,累计推动珠三角地区160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省产业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比重达到35%以上。到2020年,省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400亿元,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 --引导产业链跨区域对接融合。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充分调动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鼓励珠三角企业将生产环节外移,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协调联动、融合发展。同时,推动新引进项目与当地原有产业联动发展,激发原有产业发展潜力,把产业共建引向深入,实现高水平转移。 --引导构建粤东西北创新型经济体系框架。增强粤东西北地区创新能力,建成引领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重要聚集区。争取到2018年,粤东西北地区主要创新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地区R&D经费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1.4%;到2020年,地区R&D经费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1.5%。 二、产业共建区域及适用企业 (一)适用地区。珠三角地区,指广州、珠海、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粤东西北地区,指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 (二)适用省产业园。指经省批准设立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及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的园区(含依托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项目)。

《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课程作业及答案(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2019新版)

1.“三大抓手”是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2.“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推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3.“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4.“一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 5.“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以主体功能区为原则进行的一次体制机制创新。(√)6.1950年以后,美国经济基本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与之相对应,美国GDP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医疗产业比重大幅增长,而传统农业、制造业、矿产等出现大幅萎缩。(√) 7.2008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并实施。(√) 8.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9.2018年中国全社会R&D支出总量位居全球第一。(X) 10.创新人才的成长根基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11.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大多数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都会经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变化。(√) 12.从发达国家来看,技术创新人才主要聚集在政府机关。(X) 13.大型经济体中只有日本和韩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4.当前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的绝对过剩。(X) 1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首位战略,是核心、是支撑、是引领。(√) 16.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17.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18.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9.高创造力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X) 20.各国都在加快调整发展模式,重塑产业优势,抢占经济制高点和全球话语权。美国出台了《工业2050战略》,英国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X)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而激发经济增长潜力。(√)22.广东对区域的划分是珠三角包括9个地级市,粤东包括4个地级市,粤西包括3个地级市,粤北包括5个地级市。(√) 23.广东省的2002年之前主要以放松政府管制为主、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24.广东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25.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密切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26.技术模仿可以替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X) 27.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原则之一。(√) 28.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全力实施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四大战略。(X) 29.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 30.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为了扩大出口,赚取外汇。(X) 3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 胜区 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 区 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

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 30.23 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第一节基本状况 ——区位。陕西地处我国内陆中心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与晋、蒙、宁、甘、川、渝、鄂、豫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接壤(见附图1),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2016-2017年) 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

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使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内容 围绕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对全国定位 第一层次:【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1、——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首都经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强化创新功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2、——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功能,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的能力。 3、——增强广州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第二层次:【大区域中心】天津、重庆、深圳、成都、西安 1、——提升天津的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2、——增强深圳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功能,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3、——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教育中心。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建设银行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文艺作品与其著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肖邦——《命运交响曲》 B、达芬奇——《物种起源》 C、卢梭——《忏悔录》 D、狄更斯——《悲惨世界》 【答案】C 【解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作品,《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卢梭的作品是《忏悔录》,C项当选。 2、如果《枫桥夜泊》一诗所描写的景物是作者同一时间所见,则当晚的月应该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B 【解析】《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诗中可知时间是夜半,月亮已经落了。又知,上弦月是黄昏出,夜半落;下弦月是夜半出,早晨落。由此可知诗句中所描写的应该是上弦月。因此B项当选。 3、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 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 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 【答案】A 【解析】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二是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题干说的是不同主体意识的主观差别,因此只有A项是正确的。故选A。 4、在行政公文中,不可用于上行文的公文种类有()。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划 目录 序言 (5) 第一章规划背景 (3) 第一节基本状况 (3) 第二节综合评价 (5) 第三节面临趋势 (7) 第二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9) 第一节划分类型 (9) 第二节重大关系 (11) 第三节划分结果 (13) 第三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 (15) 第一节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开发原则 (17) 第三节主要目标 (18) 第四节战略格局 (20) 第四章重点开发区域 (23)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3)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4) I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7) 第五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32)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2) 第二节区域分布 (33) 第三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36) 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7)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38)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8)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0)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3) 第四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45)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46)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布 (46) 第二节管制原则 (47) 第三节近期任务 (53) 第八章能源与资源 (55) 第一节主要原则 (55)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 (56)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58)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58) 第九章区域政策 (60) 第一节财政政策 (60)

第二节投资政策 (60) 第三节产业政策 (61) 第四节土地政策 (62) 第五节农业政策 (62) 第六节人口政策 (63) 第七节环境政策 (64) 第八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65) 第九节绩效评价政策 (66) 第十章规划实施 (68) 第一节规划实施 (68) 第二节监测评估 (70) 附表1:重点开发区域名录 (72) 附表2: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名录 (73) 附表3: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74) 附表4:点状开发的城镇 (75) 附表5:全省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76) 附表6: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77) 附图1:陕西省行政区划图 (109) 附图2:陕西省地形图 (110) 附图3: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11)

广东省海岛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我省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海岛及其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海岛,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 第三条【基本原则】海岛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单位或个人利用无居民海岛,应当依法取得无居民海岛使用权。 第四条【政府和部门职责】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纳入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海岛保护与管理,防止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 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保护。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居民 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涉及建筑工程质量、港口岸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治安边防、消防、供电、供水等管理的,由有关部门参照有居民海岛的管理规定实施管理。 第五条【经费保障】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岛保护与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海岛的保护、管理、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活动。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岛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海岛保护意识,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海岛及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等。 第六条【举报投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海岛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向海洋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海岛保护法律、破坏海岛生态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投诉电话;对接到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并对举报投诉人的信息予以保护。举报投诉的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投诉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