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第三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为了规范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科学、公平、合理量化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本办法是计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中规定的教学工作积分与超教学工作量的依据。

二、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完成学校同意安排的教学任务的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

(一)授课工作量:指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课表安排所完成的全日制学生的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训教学任务的工作量。

(二)其它教学工作量:指由学校统一或同意安排的其它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期末监考、期末出卷与评卷、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品)指导、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指导、州级及以上各类学生比赛赛前指导、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师比赛赛前准备(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比赛从校级开始折算,其它比赛从州级开始折算)、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学校同意的省级及以上项目申报等工作均折算成教学工作量。

三、各类教学环节包含的工作内容

(一)理论教学:包括编制授课计划、习题和参考资料、备

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测验等

(二)实训教学:包括备课、上课、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预做、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课外辅导等。

四、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依据

(一)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每学期教学计划和经教务处审核后下达的相关教学任务书(课表)为基本依据,以教学过程中教学执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为最终依据,未经审批超过计划部分不予计算。

(二)具有教师资格证的行政人员、专职辅导员、实验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接受授课任务。所上学时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上课基数,超出基数部分未经学校审批不予计算。上课基数规定为:

1.行政人员:部门主要负责人不超4 学时/周,部门其他行政人员不超6 学时/周;教学系主要负责人不超6 学时/周,其他行政人员不超8 学时/周。

2.专职辅导员:不超4 学时/周。

3.实验员

专职实验员:要求行政坐班且上课任务不超行政人员标准的,参照行政人员计算工作量。

兼职实验员:不要求行政坐班且上课任务超过行政人员标准的,参照专任教师计算工作量。

五、教学工作量的定额

(一)每年实际教学周按36 周,基本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学

时计算。专任教师每年满教学工作量定额均为:36×10 学时/周=360 标准学时。超过基本教学工作量,按规定发放超工作量津贴。

(二)教师进修学习或下企业(行业)实践锻炼期间计满教

学工作量。其实绩记入本人业务档案。

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按下列公式进

行,即:

G=G1+G2=T+S+W+G 2

式中:G 为教学工作总量,G1 为授课工作量,G2 为其它教学工作量,以标准学时计。

(一)授课工作量(G1)

1.计算公式

授课工作量(G1)=实际授课学时数(T)+双师素质教师折合学时数(S)+万达校区授课折合学时数(W )

其中,实际授课学时数(T)=校本部实际授课学时数

(T1)+万达校区实际授课学时数(T2)

双师素质教师折合学时数(S)=实际授课学时数(T)×双师素质教师增加系数(M )

万达校区授课折合学时数(W )=万达校区实际授课学时数(T2)×万达校区授课增加系数(N )

2.说明

(1 )实际授课学时数(T):根据实际上课时数计算,含理论课和实训课学时。其中:校本部实际授课学时数(T1)、

万达校区实际授课学时数(T2)。

(2)双师素质教师增加系数(M)为0.1 。

(3)万达校区授课增加系数(N)为0.5 。

(二)其它教学工作量(G2 )

1.期末监考:2 学时/人.场。

2.期末出卷与评卷:出卷(含考试、考查),每份(含标准答案)按照2 学时计算教学工作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卷登分(含试卷分析),按照每班3 学时计算教学工作量。

3.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品)指导:指导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 人,指导1 人计4 学时,指导教师紧缺的专业,指导人数超过15 人的,超出部分每1 人计2 学时,最多只能超10 人。

4.新专业申报方案(含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按照20 学时/专业计算工作量。

5.课程标准编制:按照10 学时/课程计算工作量。

6.教研室主任工作:按照8 学时/人.月计算工作量。

7.青年教师指导:每指导完成一位青年教师并达标,按照20 学时计算教学工作量。

8.州级及以上各类学生比赛赛前指导:按照《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计算教学工作量。

9.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师比赛赛前准备(信息化教学比赛、微

课比赛从校级开始折算,其它比赛从州级开始折算):按照《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计算教学工作量。

10.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按照学校年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纪要精神计算教学工作量。

11.教学成果申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

12.学校同意的省级及以上项目申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教学工作量,具体由项目牵头部门提出方案报学校批准。

13.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按《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编写计酬及奖励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

14.各类培训教学工作:培训教师按照现行标准计算教学工作量。

15.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临时承担行政工作:按照每天2 学时计算教学工作量。

16.兼职班主任工作:按照10 学时/月计算教学工作量;毕业实习班兼职班主任,按照4 学时/月折算教学工作量。

17.专职辅导员工作:按照10 学时/周.150-200 名学生.3~4 个教学班,以150-200 名学生为上下限标准,在上下限基础,每增加或减少10 名学生,每周相应增加或减少0.5 个学时;毕业实习班专职辅导员,按6 学时/月折算教学工作量。

18.专任教师兼工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工作:

分别按照1 学时/月、2 学时/月、2.5 学时/月计算教学工作量。

19.专任教师兼运动会裁判工作: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计算教

工作量

20.学校层面组织的

教师或学生讲座:主讲按 3 学时/次计算教学工作量。

21.教学信息化课程工作量:按照《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化课程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计算工作量。

七、工作量核算程序

1.教师教学工作量由各教学单位统计、审核、公示,经教学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章,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报送教务处、组织人事处或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报学校审批。

2.教师教学工作量经学校审批后,作为组织人事处核发绩效工资和超工作量津贴等的依据。在核发绩效工资时,按授课工作量每学时计5.556 分,其它教学工作量每学时计5 分换算教师教学工作积分。

八、其他说明

1.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必须实事求是。若出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学校将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2.本办法自2017 年开始执行,原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

法同时废止。

3.本办法经学校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