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乌兰察布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最新乌兰察布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最新乌兰察布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最新乌兰察布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乌兰察布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市中心城区的各项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无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规划区以外村庄、集镇的建设按有关规定执行。旗县市所在地、镇和建制镇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筑间距

第四条多层及低层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抗震、卫生、环保、工程管线等方面的要求外,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下所述建筑间距均为最小建筑间距)。

(一)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朝向为南北向的(南偏东或南偏西0°—15°,含15°),建筑间距:新建区为南侧建筑高度的1.9—2.1倍,改建区为1.75—1.9倍。(在规定范围内,层数高按上限,层数低按下限)

2、朝向为南偏东或南偏西在15°—60°的住宅间距按下表执行。

3、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在60°以上的),其间距:新建区为相邻建筑高度的1.7—1.9倍,改建区为1.4—1.7倍,并且不小于20米(在规定范围内,层数高按上限,层数低按下限)。

4、当阳台累计长度大于(或等于)居住建筑长度的1/2时,建筑间距从遮挡建筑主体算至被遮挡建筑的阳台;当阳台累计长度小于居住建筑长度的1/2时,从遮挡建筑物的主体算至被遮挡建筑物的主体。

5、在核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以下原则计算:

(1)平屋顶算至女儿墙顶,无女儿墙算至檐口;

(2)坡屋顶坡度小于30°,高度计算至檐口;大于30°时,屋脊线平行于相关建筑的算至屋脊线,垂直于建筑的算至山墙斜坡高度的中点。

(二)住宅建筑垂直布置且建筑的短边与另一建筑长边重合大于等于短边的1/2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小于1/2的不计遮挡因素,但最小间距不小于10米,同时满足本规定的其他要求:

1、住宅建筑南北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

2、住宅建筑东西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

3、住宅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4米时按平行布置间距控制;

4、如相对开窗的应考虑视线干扰,具体由规划部门另行确定。

(三)住宅建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布置时,建筑间距按下表规定执行

(四)住宅建筑处于被遮挡位置,且底层有商店、车库等其它非居住用房时,其间距计算要扣除底层相应高度后,按本条(一)、(二)、(三)款规定计算。

(五)处于被遮挡位置的住宅建筑与遮挡建筑平行且错位布置,或虽不平行但在被遮挡建筑朝向方面有遮挡,其重叠部分小于等于6米时,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款执行,但必须按下列规定执行:

1、南北向布置时,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

2、东西向布置时,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

(六)多层住宅布置的山墙间距

多层住宅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6米(该条主要考虑消防及其它防灾通道要求及交通要求)。对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或管网埋设的由规划部门确定。山墙开窗,不考虑日照;已有窗洞的,不考虑遮挡因素,但要考虑相应的消防要求。

(七)点式住宅作为遮挡建筑时,其间距按本条(一)、(二)、(三)、(四)、(五)款执行,取其下限值,并可适当放宽,具体由规划部门确定。

第五条高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东西向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高层住宅建筑与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如为旧区改造性建筑,由规划部门根据日照、防火、防灾、视线干扰等要求按照实际情况确定):

(一)单幢高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朝向为正南北,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30°以内)平行布置的间距不小于36米;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东西侧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包括朝向为南偏东或南偏西向30°以上)的建筑间距应结合环境由规划部门确定,并且要满足消防、防灾、视线干扰等要求。

(二)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在朝向方向受单幢高层居住建筑遮挡且二者平面错位,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定执行,但不小于高层建筑物的0.8倍,且不小于24米。

第六条非住宅建筑间距: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

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大中小学教学楼与南向遮挡建筑的间距宜大于南向遮挡建筑高度的2倍。

第七条多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为12米。

第八条第五条所列之外的非住宅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非住宅建筑北侧为住宅建筑时,按住宅建筑间距执行;

(二)非住宅建筑南侧为住宅建筑时,综合考虑住宅建筑的视线干扰、噪音干扰等问题,具体间距由规划部门确定;

(三)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东西方位布置时(包括平行布置、垂直布置),间距由规划部门综合各种因素确定,但不应小于10米;

(四)高层非住宅建筑(高度大于24米)平行布置时,南北向的,其最小间距18米;东西向的,其最小间距13米;

(五)高层非住宅建筑与多层、低层非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为15米;

(六)本条未明确规定的间距,由规划部门综合消防、管线埋设、卫生间距等要求具体确定。

第九条在住宅建筑间距内,不宜插建车库、自行车棚等建构筑物,如确需建设,宜建半地下建筑物,地上部分不宜超过1.2米。

第十条中高层及高层塔式建筑采光影响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计算确定。

第十一条对综合性建筑物(包括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混合的建筑)的建筑间距按以下规定控制: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显然,区域信息化不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是走“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于是,城市信息化就成了区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龙头。 标签: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规划设计 1、引言 信息时代下,世界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一直处于爆炸式的增长当中,并且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总要无形资源。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信息资源本身的重要性和相关服务的依赖性也都处于不断的提高当中。针对于新时期信息发展的需求,当前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都要与时俱进地改进与革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开展的过程当中,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建设效果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下,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中的诸多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满足,通过对于多种类型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城市规划设计已经逐渐迈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转型阶段。信息时代是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流词汇。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要对于整个设计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和应用,对传统的规划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依托信息资源让整个规划设计更加科学、精细、合理与有效,促进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与整合,引导规划设计的效用更加全面的实现。 2、新时期城市规划设计需求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和需求会随着时代、地区和城市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改变,根据当代城市化水平设计理念,城市规划建设应该不断提高对技术层面上的需求。应该形成以城市动态为基础、立足城市发展战略、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在这个宏伟蓝图里,需要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方式的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进程。应该着力改变传统的二维空间思想,加入三维空间思想,以三维空间为布局理念,不断引入其他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时间、空间、社会需求、经济需求、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多方面因素,实现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发展,满足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需求。 3、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3.1整合信息技术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编写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目录 第一节术语 (3) 第二节建筑高度 (5) 第三节建筑间距 (8) 第四节建筑退让间距 (11) 第五节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 (16) 第六节居住建筑天井 (19) 第七节骑楼 (21) 第八节建筑场地竖向设计 (25) 附录本标准与准则用词说明 (30)

第一节术语 1.1 建筑工程 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以及原状维修工程。 1.2 城市居民自住建筑工程 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居民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兴建的仅供自己居住的建筑工程。 1.3 建筑场地 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用地。 1.4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 1.4.1 指一定地块内建筑工程规划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建筑面 积的总和。具体计算方法应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执行。 1.4.2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可以分为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和自然计算的 总建筑面积。 1.5 容积率 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1.5.1 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包括: (1)地面以上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上的架空层、避难层、屋顶梯间和电梯机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2)以下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1.5.2 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扣除宽度为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城市河涌等用地面积的 建设用地面积。 1.6 建筑密度 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7 规划户数 指一定地块内居住建筑所规划的居住人口户数。 1.8 建筑层数 指建筑层高2.2米以上的建筑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分类模拟题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分类模拟题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 用(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矢量数据量与表示地物精度之间的关系是( )。 A.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 B.数据量越小,精度越高 C.数据量越大,精度越低 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 答案:A 2. 为获取所需的不同信息,完成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遥感技术可用( )。 A.不同的传感器 B.不同的运载工具 C.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 D.不同的电磁波 答案:C 3.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A.航空器 B.传感器 C.胶片质量 D.磁带质量 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属性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方法的是( )。

A.键盘输入 B.扫描输入 C.汉字手写输入 D.手工数字化仪输入 答案:D 5. 下列关于CAD在城市规划的日常业务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输入、编辑、打印、数据存储 B.建立三维模型、生成透视图、渲染图 C.图形、图像、文字的分开编辑 D.计算机动画与景观仿真 答案:C 6.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 )。 A.矢量结构 B.栅格结构 C.拓扑结构 D.多边形结构 答案:A 7. 某个数据表有50个字段,现需要只显示其中5个字段,则要如何操作?( ) A.投影 B.选择 C.连接 D.删除列

答案:A 8. 一个校园网与城域网互联,它应该选用的互联设备为( )。 A.交换机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答案:C 9. 装载传感器的平台叫( )。 A.遥感平台 B.传感平台 C.工作台 D.开发基地 答案:A 10. 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主网络管理功能有网络状态监控、网络存储管理和( )。 A.攻击检测 B.网络故障恢复 C.中断检测 D.网络性能分析 答案:D 11. 数字地球是于1998年由美国人( )提出的。 A.戈尔 B.克林顿

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10修正 发布: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布日期2010-12-20 实施日期2003-12-01 发布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 正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 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三)工业用地;(四)仓储用地;(五)市政设施用地;(六)绿地。 第五条 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

好的用地;(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 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第七条 工业用地(M),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一)第一类工业用地(M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二)第二类工业用地(M2),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三)第三类工业用地(M3),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第八条 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一)普通仓库用地(W1),指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二)危险品仓库用地(W2),指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第九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的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一)供应设施用地(U1),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煤气厂用地(纳入工业用地);(二)交通设施用地(U2),指公共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三)邮电设施用地(U3),指邮政、电信等设施用地;(四)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指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粪便垃圾集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五)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指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六)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6),如:消防、防汛等设施用地。 第十条 绿地(G),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一)公共绿地(G1),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装饰作用的绿化用地,包括各类公园和街头绿地;(二)生产防护绿地(G2),指用于园林生产、隔离、卫生和安全防护等的绿化用地。

浅谈信息化时代下城市规划设计

浅谈信息化时代下城市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7-10-19T18:40:09.0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罗念[导读] 摘要:本文对信息化时代下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新形势城市规划设计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应用、影响以及价值,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一点支持与指导。 武汉中合元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对信息化时代下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新形势城市规划设计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应用、影响以及价值,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一点支持与指导。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城市规划;设计;需求 引言:根据我国城市建设与改造现状,不难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城市规划设计与其生活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城市规划技术中得到运用,城市规划整体设计水平与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鉴于此,围绕信息化时代下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1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的作用非常关键。通过信息技术,数据信息的处理与整合、时间与空间等各个方面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是城市规划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如此才能够使我国城市化设计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可否认,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问题逐步得到处理与解决。因此,为了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围绕相关规范制度进行建设与完善,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信息化时代下城市规划设计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与信息数据的统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并且广泛涉及到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数据处理为例,基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数据处理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信息数据层面上为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准确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又比如城市勘察设计也会对信息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加以运用,基于此城市中的相关地理信息就能够快速、准确的被勘测出来,如此一来,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城市整体布局、交通以及绿地进行合理规划。此外,对于城市规划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还体现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面,通过城市空间模型设计,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城市地理条件。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已经不再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必然会进一步提升,为设计人员提高质量、高精确度的数据服务,促使城市规划设计趋于现代化。 3 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化技术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在城市规划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趋于广泛,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而言无疑有着重大影响。在自动化办公、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共享及应用等技术的支持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整体水平也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传统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在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输出的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弥补,站在设计人员的角度,他们的设计途径更加便捷、丰富,设计程序得到简化,设计灵感也得到激发,整体设计水平得到提升。以基于遥感技术图像的城市规划设计为例,根据城市地下管网现状,通过该项技术能够使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城市空间设计目标也得以实现。再者,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化技术还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参与的渠道与途径,在精密的交流与沟通之下,公众的参与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基于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与收集,促使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的需求得到全面了解,如此一来,在具体设计中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与措施,进而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现状,不难看出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例如设计队伍建设不到位,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有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甚至完全不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学习与引导,进而导致他们无法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要求。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则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为同行业的专业设计人员,他们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展开交流与学习,评价彼此的工作内容,并从中发现问题,如此就可以弥补他们自身的缺陷,并学习到先进的设计方法,这显然有利于城市规划设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就算是地域不同,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对城市的规划现状也可以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如此就可以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提高其可行性与科学性,为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可靠的引导。 二、信息化时代推动了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性的建立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中度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网络平台,相关设计信息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评价,如此一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城市规划的整体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进而结合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经过汇总与整合,这些信息就能够并在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规范的完善中发挥作用,为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全面改善城市规划设计效果,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站在设计人员角度,在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采取有效的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苟旻.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29):9. [2]李冬.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1774-1775. [3]范晓静,陆保峰.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9):63-64,65.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城市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图和表经整理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 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已经2003年9月29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长韩正 二○○三年十月十八日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 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中心城内的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表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百分之二十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第七条工业用地(M),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第一类工业用地(M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二)第二类工业用地(M2),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三)第三类工业用地(M3),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第八条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普通仓库用地(W1),指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二)危险品仓库用地(W2),指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第九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的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一)供应设施用地(U1),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煤气厂用地(纳入工业用地); (二)交通设施用地(U2),指公共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三)邮电设施用地(U3),指邮政、电信等设施用地; (四)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指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粪便垃圾集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 (五)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指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 (六)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6),如:消防、防汛等设施用地。 第十条绿地(G),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一)公共绿地(G1),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装饰作用的绿化用地,包括各类公园和街头绿地; (二)生产防护绿地(G2),指用于园林生产、隔离、卫生和安全防护等的绿化用地。 第十一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2-22T09:14:23.9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张文俊[导读] 城乡规划信息化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城市的规划编制以及设计中运用CAD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张文俊 扬州市规划局邗江分局直属管理所 225200 摘要:城乡规划信息化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城市的规划编制以及设计中运用CAD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此外,遥感、GIS、网络化管理等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和信息分析方法,提供了新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划方案表现形式、公众参与形式和公众监测监督机制等。从而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 和技术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编制管理 近几年来,对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其实综合上来讲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以往的设计中其设计和管理的基础在历来都是以地理空间信息。所以,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大量的学习以地理为基础的综合知识并且能够展现出较强的应用能力。这样在对城市发展进行设计和管理时才能够游刃有余并且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AutoCAD的应用 CAD是一款专门应用于计算机绘图的软件,首次设计出CAD软件时,因为其简单好用并且又能够在制作的过程当中精确无误,所以,工程人员在对图纸进行设计时常常使用的软件就是CAD制图软件。在目前来说,CAD软件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应用,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建筑、规划、电子等工程都用到了CAD制图软件。在一个方面上来讲,CAD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所降低。 在规划产业当中,因为不断应用的CAD软件,产生了技术革命,在以往的图纸规划中常常使用的是图板等绘画工具,但是现在都抛开了这些复杂的传统工具,在绘图中利用CAD软件,很多精美的图纸不断的绘制而成。总体上来说,在对任何设计以及园林景观等进行规划时,对于图纸的绘画都能够通过CAD来进行准确的绘制,并且在绘制过程当中,因为CAD有很多的绘图功能,能够对图形进行编制并且组织,所以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设计出我们想要的图纸。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在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的查询分析以及表达过程当中,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一门具有综合性技术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对事物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时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文字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分析。从而在各项体系中建立起相关的联系从而表达出专题地图,这项技术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核心方面。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十分便捷的将地形图输出,并且能够综合分析地理空间因素,所以对于需要查询的地理信息等能够很快的满足【1】。对于地理系统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快的对其进行掌握了解。所以在工作对接的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对工作进行交接,所以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很快的在城市规划以及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慢慢成为其中的核心关键部分。在对规划方案进行编制时,如果在编制过程中想要满足对于规划管理的功能,那么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就必须具备有绘图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种红线图的绘制,并且对于管线而言要能够实现横剖处理或者是纵剖处理的断面分析等。在对地形图和规划图进行输出的时候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规范。但对于影像的处理过程中可以支持对于数据的各种操作处理并且结合于一定的关系数据库从而符合数据的运行速度等。 在对于背景的研究过程中要能够联系好地理信息系统,在实施方案的这些方面,对于项目的建设以及各种土地资源的开发。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遥感成为了当前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其中遥感技术包含有两大类。其中一种是航空遥感信息另外一种是航天遥感信息。在航空和航天的遥感技术中,在对于资源和环境的检测调查中其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利用价值,对于综合的开发和应用其中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多信息的开发。对于卫星定位技术而言,在全球定位系统中GPS系统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包括了航天技术以及其它技术,在20世纪之后这些技术都是影响深远。在GPS中对于空间精确的测量十分快速并且其丰富的信息以及直观的数字影像图能够作为控制背景的信息,从而对于各种地理信息都能有效的进行排查的决策。对于专家系统而言单独的系统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结合之后其能力有了稳步的提升,不仅仅能够处理一定的数据还能够进行空间推理。从而在一定的基础上超越了单独的地理信息系统,因为结合之后能够大量的处理其工作规则,并且其自然表达能力较强。两者在管理效率的提高中相辅相成并且在管理规划中丰富了决策,既从对于信息决策的支持迈入到对于决策的支持。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地理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需求,在对于空间数据进行出版时,在数据的浏览问题上应该要能够让用户有空间的数据浏览、以及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这种功能的需求成为了地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这些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就随之产生了【2】。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来处理这些数据。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拥有巨大的存储空间并且对于这些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及计算能力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这样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对于资源信息的利用率,从而让信息的使用范围不断的得到扩大。 对于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对于网络地理信息的应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对于想你想的规划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其中对于城市的规划管理根本不需要受到任何的空间的限制。这样的应用手段才能够有机会实现社会化的服务以及各种系统的维护。在目前来说,有很多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沿海城市的管理部门在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都运用了这些先进的手段技术。 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