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科持续改进_处方合格率

药剂科持续改进_处方合格率

药剂科持续改进_处方合格率
药剂科持续改进_处方合格率

淄矿集团中心医院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2013年1月科室:药剂科处方合格率质量改进措施单编号:2

一、改进前调查结果

2012年12月随机700张门诊处方,处方合格率现状:附表1 改进前处方合格率表

检查地点:药剂科查检时间:2012年12月27日

查检人:质控小组

图1—1 改进前处方合格率柱状图

二、解析

鱼骨图

1、加强调剂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对处方审核重要性的认识,强调调剂过程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相关操作规程,认真对处方进行审核。

2、对医生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对处方合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生处方的规范性。

3、对医生进行程序处方开具的培训,避免因程序使用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处方。

4、加强医生对药品的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方合格率。

5、对处方点评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通报,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6、加强处方管理知识学习及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学习,提高相关制度规范流程的执行力度。

7、制定控制措施,要求处方调剂时必须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发现不合格处方坚决拒绝调配,驳回经处方医生修改合格后方可调剂。

8、主任及质控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处方审核执行情况,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纠正。

9、质控小组每两个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检查处方合格率,考核改进状况,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并根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

附表2 改进后处方合格率检查表检查地点:药剂科检查人:质控小组

图1—2 改进前后处方合格率柱状图

图1—3 质量改进前后处方合格率折线图

图1—4 质量改进前后处方不合格率柱状图

图1—5 质量改进前后处方不合格率折线图

图1—6 改进前后处方合格率柱状图比较

五、总结

1、通过PDCA对门诊处方合格率进行持续改进,处方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平均合格率从74.49%,提高到90%。

2、从结果可以看出,处方合格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持续不间断的控制,继续进行PDCA循环,直到质量稳定。

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制 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制度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是指对药品采供、药品调剂、制剂、检验、临床药学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对药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如下: (一)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及任务 1.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在医院质量管理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药剂科全面 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副主任担任,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下设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和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2.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以药学工作质量为中心,由分管调剂工作的科副主任 担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时: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和工作质量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控标准的落实;定期下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3.药品质量管理小组以药检室为中心,由分管药检室的科副主任担任组长,各 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是:定期(每月一次)检查各调剂室和药品库房毒、麻、精神、贵重等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有无“三无”药品,有无假、劣药品;定期检查病区药品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 (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质量管理考核指标: 1.药学工作质量考核主要指标: (1)调剂: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处方出差错率<1/10000;饮片中药处方称量误差<5%;划价准确率≥98%。 (2)药品库房:主渠道进药,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批准文号、无有效期)药品、假劣药品和虫蛀、变质、过期失效药品;常规药品满 足临床需求。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3)库存财务:账目清楚、数据真实可靠。账物相符,定期(每月)出各有关报表。 2.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账),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专柜、专账),医疗用毒性药品 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各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账物;不使用“三无”药品、假劣药品和过期失效 药品。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发药核对制度。 (3)药品库房:做好药品计划采购和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确保库房通风、干燥、避光;有防盗、防鼠、防蚊蝇、防火、防潮措施;药品陈列规 范,账物相符,有冷藏设备。药品采购、验收、发放、报损制度健 全,单据完善。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鹤盛中心卫生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主任参加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组长:夏财荣 成员:王建森谢中新周赛妃陈银燕

2、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审定处方点评结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向医务科提出建议限制或停止处方权的医师名单和理由,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按处方点评要求的内容,对经药剂科抽查出的明显的“问题处方”(包括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药剂科的处方点评结果,向医务科写出书面报告。 3、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 1)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医院组织架构持续改进案例

医院组织架构持续改进案例 【问题聚焦】 组织架构是指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医院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在现实管理活动中,组织架构优化是其他管理的基础,是让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战略决定组织分工、组织架构决定岗位设置、岗位胜任力决定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决定组织绩效、组织绩效决定战略实现。由于所有变革都必须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开始,因此,组织架构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国内医院普遍存在组织架构混乱,甚至部分医院还未建立组织架构,即便建立也是形同虚设,并未将其应用在工作中,使得工作职责不清、权限不明,资源和信息流通受阻,流程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人力资源不能达到合理应用,相互推卸职责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状与原由】 我院此前设置组织架构图的意识比较淡薄,后因发展需要在2013年根据医院各科室工作职责梳理了一份组织架构图的初稿,后运行中发现个别科室归属模糊、难以界定,图中也未明确反映出职责分管等情况,且由于这份组织架构图并未上院长办公会通过最终定稿,也未传达科室组织学习,员工知晓率低。这几年医院处于三甲评审、医改等变革期,许多科室设立上进行相应整合调整,调整现有组织架构势在必行。 至于组织架构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也做了相应分析(见图一)。

【改进计划与措施】 旨在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管理运行的组织架构图,并与医院的战略改革相适应,努力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分工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逐步实现人力资源效率最优化的目标。 根据图一所示的各种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及措施: 一、制定相关流程,确定负责部门。 参考其他三甲医院组织架构流程的范本,制定符合本院实际运行需要的流程,确定具体负责科室为人事科。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变更流程设定如下: 科室提出变更需求人事科审核汇总 分管院领导审批院长办公会讨论 审核通过人事科具体负责相关事项反馈科室

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是指对药品采供、药品调剂、制剂、检验、临床药学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对药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如下: (一)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及任务 1.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在医院质量管理小组的领导 下,成立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副主任担任,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下设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和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2.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以药学工作质量为中心,由分管调 剂工作的科副主任担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时: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和工作质量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控标准的落实;定期下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3.药品质量管理小组以药检室为中心,由分管药检室的科副 主任担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是:定期(每月一次)检查各调剂室和药品库房毒、麻、精神、贵重等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有无“三无”药品,有无假、劣药品;

定期检查病区药品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 (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质量管理考核指标: 1.药学工作质量考核主要指标: (1)调剂: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处方出差错率<1/10000;饮片中药处方称量误差<5%; 划价准确率≥98%。 (2)药品库房:主渠道进药,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批准文号、无有效期)药品、假劣药品和虫蛀、变 质、过期失效药品;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严格执 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3)库存财务:账目清楚、数据真实可靠。账物相符,定期(每月)出各有关报表。 2.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账),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 专柜、专账),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 管理。 (2)调剂管理:各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账物;不使用“三

处方点评总结

2013年处方点评总结 2013年以来,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要求。我院为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对我院的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做了重要调整和加强,首先医院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从今年1月开始“医院处方点评小组”总共召开组织多达9次会议,2013年1-12月总计抽查处方1885张。其中不合格的处方为81张,全年的处方合格率为95.7%。每月对我院门诊处方和病例进行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和病例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13年1-12月份处方点评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不规范处方(31张) 1、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安必仙”、“三乐喜”等商品名开具药品。(4张)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例如无“年龄”、“临床诊断”等。(3张) 3、临床诊断不全。例如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开具“罗红霉素”“莲花清瘟胶囊”、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开具“苯溴马隆”“奥美拉唑胶囊”等等。(17张) 4、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例如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一日三次,每次两粒”,“左氧氟沙星注射 液”“甲硝唑注射液”无规格等等。(7张) 二、不适宜处方(48张) 1、重复用药:如临床诊断为“上感”开具“利巴韦林注”“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诊断为“酒精中毒”开具“生脉注” “参附注”。(5张) 2、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例如“奥美拉唑注”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多种微量元素”使用“盐水”作为溶媒等等。(7张) 3、中西药混用,例如“参麦注”加“氯化钾注”;“参附注”加“氯化钾注”等等。中成药注射液里加氯化钾会影响溶解度,不溶性微粒呈几何级数增加,甚至能导致沉淀,从而大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坚决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7张) 4、有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例如“水溶性维生素注”加入“氯化钾注”,“脂溶性维生素注”加入“氯化钾注”等。(5张) 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4张) (1)超计量使用,例如“头孢曲松钠注”2.0g Q8h,一 日用量为6g,超过说明书一日4g极量。(1张) (2)联合应用不合理,例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开具“阿莫西林匹脂片”和“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临床诊断 为“肺部感染”开具“头孢曲松钠注”和“哌拉西林舒巴坦注” 等。(7张)

PDCA护理文书持续改进(20200523133033)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持续改进案例) 一、发现问题阶段: 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文件涂改较严重,字迹潦草难以辨 认,未按规定及时完成病历,缺少客观性、连续性,主观判断性语言较多, 不能动态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医护记录不一致,药物 试敏结果未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体温单眉栏漏项比较多,如大小便次数、体重、血压、页码漏填;医嘱单中执行人漏签字以及签字不清晰等。因此, 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成立以护理部人员和临床护理 单元护士长为主的质量改进小组,通过调研、数据收集、总结分析,提出 改进措施,并评估改进效果等活动,以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 并力争达到100%。 二、成立以护理部负责的质量改进小组。 表1 质量改进小组(CQI)成员名单 序号姓名职称分工 三、明确现行制度,查阅相关规范。

1、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江西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95 分为合格。 2、根据三甲评审条款 5.3.11.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有追踪评价和持续改进。 四、问题的根因分析 1、2014年1月-3月质控资料: (1)2014年1月-3月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评估资料 表3护理文件书写不合格率评估(2014年1月-3月) 时间检查份数不合格份数不合格率(%)2014年1月54 0 0 2014年2月54 3 5.6 2014年3月54 3 5.6 总计162 6 3.7 图1 护理文件书写不合格率趋势图

(2)存在问题: 根据以上调研资料绘制鱼骨图,见下图: 问题原因分析: ⑴各科年轻护士对《江西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不了解,对电子病历系统使用不熟悉,科室培训不够; ⑵新电子病历系统存在细节问题有待完善; ⑶质控护士把关不严,出院病历质控时不够仔细认真;⑷各科对护理记录专科内涵方面的培训不够。 五、拟定改进方案 1、改进目标:第二季度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超过第一季度并力争达到100%。 2、针对护理文书质控中的问题改进措施: (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对于发生较多,较严重的问题质 质控护士检查病历不仔细 科室培训不够 护士对电子病历使用不熟 质控护士检查不仔细 护士不熟悉输血记录单书写 科室培训不够 科室护士不重视 质控护士未检查 尿量小结书写错误 床号错误、首页首行无年份 输血记录单空项及填写错误 临床路径单空项

药剂科持续改进案例

药剂科 临床特殊用药申请、采购持续改进 2016年上半年,根据临床科室反馈,我院临床特殊用药的采购、供应存在到货不及时、到货后无人通知申请科室等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临床科室对药剂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疗,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为了保证临床用药,满足医师的诊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PDCA循环。 1.计划(P) 1.1 2016年1-6月份,药剂科共收到15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临床科室反馈,平均每月 2.5例。 1.2经过调查分析,发生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根据1.2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要改善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情况,我们需要从供应商、药库、相关药房、临床医师这四个方面入手。 1.4制定《告供应商书》,建立了《缺药记录本》,明确规定了各药品供应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认真履行计划,及时发出药品。如有采购的药品缺货,将缺药信息告知相对应的药库保管员,并认真及时地填写缺药登记本。同时将何时能够到货等详细信息告知药库保管员,以便于我们根据临床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供应公司采购药品。 建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领用流程》,明确规定了药库接到《临床特殊用药申请表》后,立即组织采购,药品到货后,立即入库并调拨至相关药房,由药房负责告知相关科室。 加强病区药房与药库的沟通,耐心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工作,将未按时到货的药品,详细告知其相关信息,避免误会产生。 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做到尽职尽责。 2.执行(D) 2.1药库保管员向我院的各药品供应公司下发《告供应商书》,并督促各公司及时填写《缺药记录本》。 2.2临时申请的药品到货后由药库负责通知相关药房前来领取,药房领回药品后及时接收入库,并负责告知申请科室。

临床合理用药持续质量改进(处方点评)

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提高门急诊处方的合格率 实施部门:临床药学室 实施时间:2017年1-6月 XX医院药剂科

提高门急诊处方合格率 持续质量改进PDCA 循环示意图 P (Plan ) 针对1-6月份的《医院抽取处方量的5%进行检查,对不合理情况展开干预。 C (Check ) 临床药师加大对不合理处方的监控,检查干预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拦截及干预。 A (Act )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逐步规范门急诊处方质量。 D (Do ) 临床药师对不合理处方归类分析,同时制作PPT 进行宣教。

XX医院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单

一、项目:提高门急诊处方合格率 二、改进前现状调研 1.数据收集 抽查2017年1月门急诊处方1096张,合理处方397张,占36.22%。不合理处方699张,占63.78%,其中不规范处方637张,占总处方数58.12%;用药不适宜处方60张,占总处方数5.47%;重复不合理处方2张,占总处方数0.18%。具体不合理处方情况如下表: 表1 2017年1月抽查的1096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统计 2.结果分析 处方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处方前记内容不规范,绝大多数只写“XX市”,部分写“1”,不填具体地址也没有联系电话、诊断不全(处方中临床诊断为“体检”的现象比较普遍)或诊断与用药不符、单张处方用药超过5种以及时间依赖性药物用法不适宜等;此外极少部分是由于医生疏忽或责任心不强,出现签名不规范、使用商品名开具处方、个别医师处方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 3.结论

抽查2017年1月门急诊处方1096张,不合格率达63.78%,而且也出现相同的处方相同的错误发生在同一个医生身上,我们也会对此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不合格处方率。 三、解析(鱼骨图) 四、对策拟定 1.制定《XX医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细则》、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并在院内网上发布,加强医护人员对处方点评相关知识的学习; 2.通过开展合理用药讲座、现场点评、专题报道等形式增加医师和药师培训的机会; 3.负责审方的药师认真学习《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细则》,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4.每个月按处方量的5%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对点评结果归纳总结及时反馈临床医生,发布在院内网、医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并院周会上通报。 五、采取措施后,处方合格率明显升高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合理处方现象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抽查 2017年6月1300张门急诊处方,评价结果如下表: 表2 2017年6月抽查的1300张处方

皮肤压疮不良事件高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2012年4月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简要经过 患者陈述初,男,72岁,住院号376019,因胆囊坏疽、感染性休克、MODS 于4月20日由外院转入ICU治疗,入院时神志模糊,双下肢及背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全身皮肤黄染,脑梗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抗休克等治疗。4月21日4:55急诊胆探术后气管插管带呼吸机回ICU,经一系列生命支持治疗后4月25日脱机拔管,4月28日22:00发现臀裂靠左侧5cm处有1.5×1cm大小水泡,立即予以水胶体敷料保护下抽取水泡等处理,5月1日患者出院,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出院后更换水胶体敷料等护理方法,家属表示理解无异议。 (二)制定计划 1.原因分析 1、责任护士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2、该患者高危评分29分,责任护士未引起高度重视,未立即上报难免压疮,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 3、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仔细; 4、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督导不到位。 2.整改措施 1、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 2、强化责任护士责任心及对压疮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压疮; 3、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及时评估和申报难免压疮; 4、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尤其是0.9%生理盐水清洗机更换水胶体敷料时0度撕降的方法; 5、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加强督察指导。 (三)具体执行

1、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核心制度的强化学习,考核通过率100%;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与绩效考核挂钩。 2、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制定ICU床旁交接班流程。 3、对危重患者及时评分上报压疮高危评估表,登记科室压疮及压疮高危管理登记本,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睡气垫床、压疮高危部位垫凝胶垫等等。 4、制定ICU病人翻身时间段,高级责任护士组织当班人员团结协作,减轻单一责任护士的工作强度,逐一为患者有效翻身。 5、上报压疮高危患者,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评估参照以往评分结果,动态观察皮肤的变化,必要时申报难免压疮,完善压疮高危上报程序和压疮上报程序。 6、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确使用压疮防护用具和材料。 7、高责任护士对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评判性思维。 8、每班的高级责任护士要加强高危患者的督查指导,严格交接班。 9、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掌握病房高危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与指导意见,并有督查记录。 10、已上报压疮高危患者,转出ICU,当班主班及时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向科护理部报告病人的转归情况,有备护理部进一步动态了解患者的情况。 11、既往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具体没有有效落实到位,护士长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开会,讨论并制定了ICU压疮管理小组职责。 (四)检查评价 经过近一个月来的压疮高危防范措施的具体执行,落实了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实行ICU床旁交接班流程,细化了交接班程序,对于压疮的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凝聚,无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于危重病人皮肤破损的高危因素,大小便潮湿的刺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持续改进 危重症患者大小便失禁,刺激肛周及会阴部皮肤,引起臀部下面潮湿、不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典型案例报告案例: 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一、发现问题 终末病历评审组发现“多份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上报 医务科分析:可能出现引发医疗纠纷,定性为“医 疗安全不良事件” 上报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 二、P1: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患方因素 入院时未提供外院存在“阴、阳”身份证与 带有效证件检查单错误两个岁数实际年龄不符 原因病历中出现年龄多处错误 医院因素 医师马虎大意科室质控科主任审核制度制定检验科与 责任心不强未尽到责任出科病历不严存在缺陷科室未联网 P2:制定整改措施 1.患者入院填写入院证时应根据患者有效证件或打电话核实患者真实年龄。 2.制定关于“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

3.将出现错误的病案号及主管医师姓名向科室通报,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联网,避免因临床医师书写字迹潦草导致检验科输错患者年龄。 5.向相关科室及主任、责任医师下发医疗安全警示。 D:实施 1.医务科制作《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简报》下发各科室进行通报。插图片 2.医务科制定《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科室。插图片 3.医务科给相应科室下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警通告》。插图片 4.院周会分管副院长安排信息科联系软件公司进行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联网。 C: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科室QQC(质量小组)及医务科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医师是否严格执行整改措施 --终末质量终末病历评审组审核病历 做好相关记录将查出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医务科评价,检查进入第二个循环。 A:评价结果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的规定,新药临床使用严格执行申请和审批的制度;落实岗位操作规程;②认真组织药学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③不断完善调剂、药库、制剂、药检及特殊药品管理等主要岗位SOP,要求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④药学部(科)主任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⑤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考核方法:抽查至少2家经销企业资质和2种药品;现场询问门诊患者;查看100张处方。 改进措施:①门诊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有文明服务规范及公约,有合理用药的宣教设施,有为特殊(如伤、残)病人服务的措施;②门诊设有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有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合理用药方面的咨询;③加强咨询药师素质,不断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④调剂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处方合格率≥95%;⑤不断完善药品召回制度,健全规范;⑥做好周密安排,保障药房24小时服务;⑦进一步完善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标准调配操作规程,并悬挂于工作室醒目位置。 检查标准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药剂科持续改进案例之令狐采学创编

药剂科 令狐采学 临床特殊用药申请、采购持续改进 上半年,根据临床科室反馈,我院临床特殊用药的采购、供应存在到货不及时、到货后无人通知申请科室等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临床科室对药剂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疗,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为了保证临床用药,满足医师的诊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PDCA 循环。 1.计划(P) 1.116月份,药剂科共收到15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临床科室反馈,平均每月 2.5例。 1.2经过调查分析,发生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库保管员,并认真及时地填写缺药登记本。同时将何时能够到货等详细信息告知药库保管员,以便于我们根据临床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供应公司采购药品。 建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领用流程》,明确规定了药库接到《临床特殊用药申请表》后,立即组织采购,药品到货后,立即入库并调拨至相关药房,由药房负责告知相关科室。 加强病区药房与药库的沟通,耐心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工作,将未按时到货的药品,详细告知其相关信息,避免误会产生。 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做到尽职尽责。 2.执行(D) 2.1药库保管员向我院的各药品供应公司下发《告供应商书》,并督促各公司及时填写《缺药记录本》。 2.2临时申请的药品到货后由药库负责通知相关药房前来领取,药房领回药品后及时接收入库,并负责告知申请科室。 2.3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耐心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对临床科室的咨询详细耐心地解答,避免误会产生。 3.检查(C) 每月整理临床科室对特殊用药申请、采购、到货情况的反馈,根据不同情况的发生,及时跟进,调整对策,责任到人,持续整改。 4.处理(A) 4.1通过整改,711月共收到5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是指对药品采供、药品调剂、制剂、检验、临床药学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对药学工作的备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如下:(一)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及任务 1、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在医院质量管理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副主任担任,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下设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和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2、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以药学工作质量为中心,由分管调剂工作的科副主任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时: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和工作质量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控标准的落实;定期下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3、药品质量管理小组以药检室为中心,由分管药检室的科副主任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是:定期(每月一次)检查个调剂室和药品库房毒、麻、精神、贵重等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有无“三无”药品,有无假、劣药品;定期检查病区药品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 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质量管理考核指 标;

1、药学工作质量考核主要治疗 (1)调剂: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处方出门差错率V 1/10000 ; 饮片中药处方称量误差V 5%划价准确率》98% (2)药品库房:主渠道进药,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批准文号、无有 效期)药品、假劣药品和虫蛀、变质、过期失效药品;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 3 )库房财务:账目清楚、数据真实可靠。帐物相符,定期(每月)出各有关报表。 (4)临床药学: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 监测、尽享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每两月提交一份抗菌药物使用量调查情况表(包括门诊、住院),每月与信息科合作编发一期《综合医疗信息》和按规定向国家ADR监测中心报送ADR报表。 2、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 1 )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 (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帐),精神药品做到“三专” (专人、专柜、专帐):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各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帐物;不使用“三无”药品、假劣药品和过期失效药品。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发药核对制度。 (3)药品库房:做好药品计划采购和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确保库房通风、干燥、避光;有放到、防鼠、防蚊蝇、防火、防潮措施;药品陈列规范,帐物相符,有冷藏

持续改进行动案例1

集团公司持续改进行动案例1 目录 案例一:孟庄煤矿实施“RBAK”四步工作法 案例二:百善煤矿优化网络办公系统 案例三:五沟矿抽架大棚的优化 案例四:刘桥一矿索道、绞车同巷布置闭锁保护 案例五:卧龙湖煤矿下向抽放钻孔正压排水 案例六:机械总厂双伸缩立柱组装机的设计与制造 案例七:任楼煤矿井下钻孔套管“甩管”技术 案例八:小改进 1、祁东矿皮带机“隧道”式通道 2、孟庄煤矿钻杆自卸器的改进 案例一:孟庄煤矿实施“RBAK”四步工作法 一、现状分析 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踏实,管理人员安排工作不到位,没有明确工作标准,谁负责,时间期限及怎么考核等问题,造成了管理混乱、工作相互扯皮的现象,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整改措施 进一步提高执行力,特建立、推行“R-B-A-K”四步工作法,凡一、二线各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时必须遵循该方法,以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保障我矿的安全生产有序、稳步推进。 1

(一)、“R-B-A-K”四步工作法工作原则 实施“R-B-A-K”四步工作法就是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时必须遵循“什么事、什么标准、谁来干、什么时间干完,不符合标准怎么办,谁来考核”的原则,同时把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现场存在的隐患及其整改措施明确告诉施工人员,并落实责任人。 (二)、“R-B-A-K”四步工作法工作流程 1、“R”—任务安排。各区(科)长、队长、带班人员、安全负责人等凡有权力安排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布置任务时必须要有量的概念,要量化布置。现场凡未做到的,每项罚安排工作人员10元;区(科)长、队长、值班人员在班前会安排工作时未做到的,每项罚20元。 2、“B”—作业标准。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标准意识,在安排工作时必须安排作业标准。凡没有安排作业标准的,每次罚安排工作人员20元;工人作业前必须熟知作业标准、按标准操作,现场检查凡是不知道作业标准的立即终止作业,每人次罚款10元。 3、“A”—告之安全注意事项及落实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时必须同时把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现场存在的隐患及其整改措施明确告诉施工人员,逐项落实作业及隐患整改安全责任人并签字确认。凡没有告之的或没有落实安全责任人的(未签字视同没有落实安全责任人),每次罚安排工作人员100元;工人作业前必须熟知安全注意事项,现场检查凡是不知道的每人次罚款20元;安全责任人对现场存在的隐患未进行认真排查或对隐患不及时落实整改的,按“三违”论处。 4、“K”—考核到位。各级管理人员对安排的各项工作,必须明确“谁来考核”,即安排工作同时确定考核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凡安排的工作未确定考核人员的,每项罚安排工作人员50元;凡考核人员未认真按照作业标准进行跟踪考核的每次罚30元,弄虚作假的按“三 2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是指对药品采供、药品调剂、制剂、检验、临床药学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对药学工作的备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如下: (一)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及任务 1、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在医院质量管理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副主任担任,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下设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和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2、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以药学工作质量为中心,由分管调剂工作的科副主任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时: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和工作质量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控标准的落实;定期下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3、药品质量管理小组以药检室为中心,由分管药检室的科副主任任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主要任务是:定期(每月一次)检查个调剂室和药品库房毒、麻、精神、贵重等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有无“三无”药品,有无假、劣药品;定期检查病区药品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 (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质量管理考核指标; 1、药学工作质量考核主要治疗 (1)调剂: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处方出门差错率<1/10000;饮片中药处方称量误差<5%;划价准确率≥98%。 (2)药品库房:主渠道进药,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批准文号、无有效期)药品、假劣药品和虫蛀、变质、过期失效药品;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3)库房财务:账目清楚、数据真实可靠。帐物相符,定期(每月)出各有关报表。 (4)临床药学: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尽享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每两月提交一份抗菌药物使用量调查情况表(包括门诊、住院),每月与信息科合作编发一期《综合医疗信息》和按规定向国家ADR监测中心报送ADR报表。 2、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帐),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专柜、专帐):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各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

2018年护理质量汇总分析持续改进

2018年护理质量汇总分析持续改进报告2018年护理部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管控,依据年初修订的护理质量标准,按照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利用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护理内涵和服务水平。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一、护理质量汇总情况 表1 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汇总达标情况

二、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分析 2018 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同比情况 文件书写护理安全临床护理病房管理优质护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与2017年同期相比,护理安全 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临床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优质护理服务合格率均上升。 三、存在问题 (一)病房管理 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1.床头柜未做到一用一消毒;2.床头卡填写欠规范,有缺失现象;3.加药未签名及时间。 整改措施: 1.加强病区管理及消毒隔离意识,床头柜要做到一人一用一

消毒。 2.科内要进一步规范床头卡的使用,信息填写要完整。 (二)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主要存在问题:急救车内少数物品不在备用状态;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未及时登记。 整改措施: 1.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做到“五定”,核对时要仔细,过期药品物品要及时更换处理,仪器性能保持良好,呈备用状态。 2.急救药品物品护士长要定期核对及签名。 (三)院内感染 消毒隔离检查未达目标值,主要存在问题:紫外线消毒时间登记错误;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未记录;棉签使用及配药未注明时间。 整改措施: 1.加强无菌观念,棉签开启要注明时间,输液要现配现用,同时要注明时间及签名。 2.科内利用晨会、例会着重强调使用紫外线消毒后记录时间要准确,并且还要定期擦拭灯管监测并记录,监控护士及护士长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四)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少数科室患者无腕带

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

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9-11T16:11:25.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作者:居国华 [导读] 患者在医院就诊后,医生通常在明确诊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后,需要针对性开出处方。 (邛崃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四川邛崃 61153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通过有效的处方点评持续改善处方质量。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处方点评前2014年5月-2015年5月处方5000张和点评实施后2015年5月-2016年5月处方5000张,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处方质量,探究处方点评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处方占比2.00%,对照组不良处方占比10.00%,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对照组各错误处方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能能够改善处方的质量,且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后能够降低用药种数和抗菌药、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使用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其临床应用范围。 【关键词】处方质量;处方点评;处方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027-02 The influence of prescription comment on the qualit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escrip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qualit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escription through effective prescription comment. Methods 5000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before prescription comment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and 5000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after prescription comment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erv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o compare prescription quality,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rescription commen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2.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1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each mistake prescrip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rescription com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 and reduce the drug usage rate regarding the number of antibiotic drugs and injection, etc. so that it has obvious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y of expand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rescription Quality; Prescription Comment; Prescription 患者在医院就诊后,医生通常在明确诊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后,需要针对性开出处方,然后药剂师根据医生开出的处方,为患者发放药物。由此可见,处方是依据和一种病情的原始记录,如果处方内容不合理,会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改善处方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本院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中处方关键的组成部分即为处方点评,通过这一部分处方点评能够发现处方中不合理[1]。本次我院为探究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处方点评持续改善处方质量,特选取实施处方点评前后处方加以对比分析,最终探究分析的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处方点评前后处方各5000张,并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处方质量,探究处方点评的价值。其中对照组处方包括:男性患者3000例,女性患者2000例;患者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为(57.1±3.2)岁,药物处方的主要来源为来自的医院的各个科室:其中包括外科用药处方1500张,内科用药处方1300张,妇产科用药处方700张,门诊科用药处方1500张;观察组药物处方主要包括:男性患者3005例,女性患者1995例;患者年龄范围20~81岁,平均患者年龄为(56.1±3.1)岁,药物处方主要来自本院的各个科室:外科药物处方1510张,内科药物处方1290张,妇产科药物处方704张,门诊科药物处方1496张。所有纳入探究的药物处方均经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相关统计,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在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处方在医生开具后,由药师对处方的内容进行审核,在确保处方内容无误后,根据处方为患者发放药物。观察组:所有用药处方均需要实施处方前进行厨房点评,具体改进处方质量的手段主要如下几个方面:(1)成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小组内的成员主要由药师、各临床科室医生等人员组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点评处方内容;(2)分析处方内容的合理性:从药物处方和患者疾病的药物对症性、药物使用的剂量、具体的给药方法等方面对药物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如果处方内容不合理并分析不合理点的产生原因;(3)药物处方有效的改进措施:及时将药物不合理处方的归属科室和药方的归属医生找出来,并将处方的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让医生及时改正,改善处方的质量[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占有率。同时统计平均用药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和抗菌药物金额比例等各种药物使用指标数据[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不良处方占有率统计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不合理处方占比2.00%,对照组不良处方占比10.00%,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