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球科普知识

月球科普知识

月球科普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

科普作文:关于月球的知识

三一文库(www.31doc.com) 〔科普作文:关于月球的知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

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 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3.9太空采矿

3.9 太空采矿 本章提要 介绍太空采矿的意义与原则,太空的主要矿产资源, 重点介绍月球的资源与环境,适于月球环境的采矿工艺和方法,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几个可行方案,回顾月球采矿探索的进程,展望月球采矿的辉煌前景,为人类开发太空矿产进行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 3.9.1 太空资源及其开发 3.9.1.1 太空采矿及其原则 21世纪,人类将实现太空采矿(Mining in space)的理想。 地球上人类的文明史随采矿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旧石器、新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原子能时代都是以矿冶文明为标志。地球上的矿物尽管十分丰富,目前尚未耗尽,但总是有限的。随着宇宙时代的到来,太空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己为期不远。太空采矿的原则有三方面:一是月球基地的建设必须就地取材,如果依靠从地球输送原料至月球,其成本很高;二是以月球为基地进一步开发宇宙空间(如火星等),就必须由月球提供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三是为满足地球的需要,可从月球上开采新的和稀缺的材料。 3.9.1.2 太空矿产资源 科学家发现一颗由整块坚硬金刚石构成的恒星,位于半人马星座,是银河系中距地球最近的恒星之一,只有17光年,同地球一样大。1994年,由美国、英国与欧共体联合发射的一颗紫外线探测卫星,探测到位于双子星座以东、狮子星座以西的巨蟹星座中有一颗直径为太阳3倍的明亮星球,它的表面有一层富金矿覆盖,黄金储量达1000多亿吨,为地球的160万倍,是一颗真正的金星。一些小行星富含铁、镁、金、钨、铱、银等贵重金属元素。月球上的矿物引人注目。 显然,太空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3.9.2 月球的矿产资源与环境 3.9.2.1 月球的矿产资源 月球表面覆盖着风化层、流星碎屑层和直径迖数米的一些巨砾。风化层为2Oμm大小的细粒,流星碎屑层含40~130μm的细土壤和不同规格的岩石屑。风化层平均厚度在月球海(阴暗区)内为5m,在高地为10m。月球海的形成是大量玄武岩流充满远古环形山,经日风作用形成浅滩的广阔平原。这些浅滩类似于地球河床,岩层厚达16m,风化层厚仅10cm。月球矿产资源主要是火山岩,小部分是太阳风形成的沉积物,几乎99%的月球物质是由七种元组成,即O、Si、Mg、Fe、Cu、Al和Ti。玄武岩含TiO 2 的范围为0.5~13%。月海玄武岩的铁和钛主要赋存于钛铁矿中,玄武岩中钛铁矿占到10~12%,绝大部分高钛月海玄武岩含钛铁矿大于15%。表3.9.1列出了阿波罗12号登月探测器采集的月海玄武岩中钛铁矿的成分特征,其中钛和铁含量极高。钛铁矿不仅是铁、钛和氧的主要资源,而且钛铁矿与氢的 反应所产生的水(TeTiO 3+H 2 →Fe+TiO 2 +H 2 O)将是未来月球获取水的重要途径之一。表3.9.1 月海玄武岩中钛铁矿的化学成分 编号12038-9 12038-63 12039-3 12051-59 12070-5 12075-25 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岩石碎块岩石碎块测定颗粒 比例(%) 20 10 13 20 1 1

亮的科学知识

亮的科学知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月亮的科学知识 月亮即月球,古称,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也是离最近的(与地球之间的平均是39万千米)。 1简介 月球是被人们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一样有、、等分层结构。[1]最外层的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 月幔下面是,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状态的。月球直径约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约是的1/6。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 月球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附近。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 由于月球上没有,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

月球详细的资料

月球详细的资料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0.0549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125.08°

月球科普知识竞赛题01

月球科普知识竞赛题 班级姓名成绩 1.我国首颗探月探测器是从发射升空的。 A.海南发射场 B.酒泉发射场 C.西昌发射场 D.太原发射场 2.1990年升空的空间望远镜又叫望远镜,它的口径为2.4米。 A.阿波罗 B.哈雷 C.哈勃 D.东方红 3.月球上有4座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环形山,这4位古代科学家是。 A.郭守敬、张衡、祖冲之、万户 B.李时珍、郑和、沈括、葛洪 C.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D.沈括、郦道元、蔡伦、毕升 4.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采用方式对月球进行探测。 A.绕月飞行 B.在月面软着陆 C.与月球擦肩而过 D.在月面硬着陆 5.月球直径约为地球的十一分之。 A.一 B.二 C.三 D.四 6.太阳的能量来自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核裂变 D.核聚变 7.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的轨道,距月面的高度是。 A. 50千米 B. 100千米 C. 150千米 D. 200千米 8.我国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A.发射自动采样返回探测器,取回月球样品 B.派航天员登月 C.建设月球基地 D.安装月震仪 9.目前,正在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空间局和。 A.印度 B.加拿大 C.德国 D.巴西 10.月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核聚变材料,这种材料在地球上极为稀有,它是。 A.铀 B.钚 C.氚 D.氦-3 11.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成功地实现了航天员登月,有6批、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 A.8名 B.10名 C.12名 D.14名 12.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的名称是。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会变的月亮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月亮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及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及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 2.动态教具 3.课件 4.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美术活动中《月亮姐姐》,进行经验的迁移 师:上星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学习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来,她是谁?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她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师:对,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姐姐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小朋友画了圆圆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画了细细弯弯的月亮姐姐,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月亮姐姐的脸可以变化? 2.倾听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发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愿望 (1)师: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激发幼儿发现月亮在不停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

师:你见过的什么样的月亮?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请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3.简要解释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那小朋友们知道"月亮姐姐"为什么变化?请你们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告诉老师。 (2)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请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儿?地球在哪?那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姐姐被谁挡住了啊?原来是月亮姐姐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想晒太阳,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个怎么办? 师:月亮姐姐很聪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办法?(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噢,原来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围绕地球旋转,当它转到地球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晒到太阳啦? 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师:月亮姐姐聪明不聪明啊?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聪明。 (2)观看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月球上有哪些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精)

月球上有哪些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月表无大气 , 只是在月球表面几十公分的空间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态氢 , 钠 , 镁等元素 , 使得这一空间的气压比一般的行星际空间的压力高 3到 4个数量级 , 达到 0.0000001Pa(注 :地球表面的气压是 100000Pa. 同时 , 由于没有大气散射的影 响 , 你可以在太阳当空的情况下欣赏美丽的星星 , 当然也不会遇到风雨云等天气了 . 月球赤道附近表面温度 (注 :是地表辐射热 , 不是气温 , 月表无大气 :白天超过120摄氏度 , 晚上降到 -180摄氏度 . 月球自传一周是 680小时 , 大约相当与地球的28天 . 也就是说 , 在月球上 , 你可以最多在 14天内一直见到太阳 . 呵呵 . 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 , 至于有没有水冰 , 科学界还在探测研究 . 表面有几厘米 厚的月球土壤 , 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岩石而形成 ,(和地球土壤形成原因不同 . 薄薄的土壤下面是十分坚硬的玄武岩 . 无人类已知的生命形态 . 类的生存需要一定压力的空气 , 干净的水 , 食物 , 能源 (温度等 . 月球上的现有条件 (如上述所示如果不经过人类科技的改造加工的话 , 没有一条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要求 . “生物圈二号”和月球基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物圈 2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 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呢?科学家对此做出了总结:除了二氧化 碳多、氧气少、水循环失调等原因以外, 生物种类关系的失调也是重要的原因。 原来,设计者虽然在“ 生物圈 II 号” 内模拟了多种生态系统,但引进的生物却主要是生产者,动物、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传粉的昆虫死去了,有些植物就只开花不结果了。由于动物的种类和适量减少了,植物很少恐怕还有比例不对的原因 ,

月球岩石

沉积岩 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

科学教案:月球

月球 一、教学内容:自编教材《月球》。 二、本课设计理念: 本课属于自编教材,是对学生小学阶段一些自然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课在设计上,以学生已有知识(包括收集)为基础,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然后试着利用所学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解释。 本课在注重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试着渗透一些人文、哲学等方面的素养。 三、教学目的: 认知方面:让学生较系统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梳理收集信息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试着渗透一些人文、哲学等方面的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球你熟悉吗? 有关月球,你都知道什么? (二)梳理信息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收集的有关知识进行分类。 小组汇报。 师生共同梳理:

1、有关月球一些基本资料。 2、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一些资料。 3、(有关月亮的一些传说、诗词。) (三)科学中的月球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以前所学,分析一下月球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联系? 学生汇报结果。 同学讨论: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造成月亮独特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质疑:月球上飘着的美国国旗? 如果你现在登上了月球,看看周围的一切后,你有什么感觉? 在科学家、天文学家眼中月球是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 (四)人文中的月亮 在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又是如何呢? 学生欣赏一些有关月亮风景图片。 学生诵读一些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出示古诗:春江花月夜(上阙) 学生欣赏歌曲:水调歌头(宋词) 现在你眼中的月亮又是如何呢? (五)课后延伸 学完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有关月亮你还有什么问题? 你对本节课有什么评价?

月球的知识

一、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吗? 1969年7月20日 二、哪个国家哪个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美国 三、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1 --分裂说-- 在地球形成后初期,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产生的远心力很大,所以地球的一部分从地球上分裂出去,形成了月球。 2 --聚积说-- 月亮在地球附近,和地球一样,由气体和宇宙灰尘聚积而形成。 3 --捕获说-- 月亮是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形成,偶然性的因为地球的重力而被地球捕获成为卫星。 4 --巨大冲击说--最新的说法 一个大约火星大的天体撞在了原始地球上,因碰撞而引起的碎片形成了月亮 四、你知道月球上有那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1、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化学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是核聚变反应最理想的燃料。 2、太阳能资源: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因此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 3、空间资源:月球上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可用于进行太空实验,甚至建太空工厂。

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和星际迁移的中转站。 五、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最近时(近地点)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六、月海是海吗? 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此外,还有被称为湖的“月湖”;被称为湾的“月湾”;被称为沼的“月沼”。 七、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八、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 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小学科学 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嫦娥》、《静夜思》、《从军行》;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人性的面纱——简谈电影《月球》

人性的面纱——简谈电影《月球》 救赎:揭开人性的面纱 ——简谈电影《月球》 【摘要】影片《月球》向我们揭示了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商披着为拯救世界能源危机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派山姆去月球开采能源,表面上是为全人类带来了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阴谋的故事。让人类思考克隆人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如果存在了,那么他们将如何定位自己?这之中要揭示的人性是什么?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人类如何实现自身的救赎? 【关键词】能源,克隆人,人性,救赎,科技 【正文】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科幻片一直是人们把科技与现实相融合的切入点。在科幻片里普通人无法接触的高科技变得平民化,人们从这里开始认识它,了解它。科幻系列影片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科幻里面的机器人以及克隆人往往被刻意的恶化,而《月球》则以简单的善意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开始反思现代科技带来的复杂的科技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人类救赎与现代发展的问题。 一、初探影片,把握情节 影片《月球》的故事情节是众多观众探讨的热点,大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当然,每个人都有对情节的自我认知。我认为文章情节如下: 月球公司为了拯救地球能源危机,发现了月球上可以开采的能源恰可以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希望,于是培养了公司人员山姆去月球开采。山姆出发去月球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但是他的妻子身体比较弱,加上身孕与丈夫的离开,所以每次跟丈夫视频对话的时候总是表现的很悲苦,欲言又止的就是自己的病痛。后来三年期满,山姆回到家中,妻子后来也离开了人世。这些情节可以由影片中女儿叫父亲以及说母亲已经去世推断出来。原版山姆在回家的时候其实是出了事故而昏倒,这时候能源公司趁机提取了山姆的基因,复制了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密室里成排的望不到边的冷藏箱里的克隆山姆。因为在那样一个高技术集成的时代,克隆复制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研发以及培养一个新人的成本。 这就出现了我们在影片中看得到的克隆山姆A和克隆山姆B,且不谈从克隆山姆A看了克隆视频后,发现自己是第几代克隆人,这些也不是影片要表达 的主题。重要的是克隆人A和B发现自己是克隆人后,两人展开的一番自我救 赎。 他们的生命并不是事先设定的只有三年,而是原版山姆在月球上只工作了三年。所有记载的资料也只有三年。所以,每到三年期满,月球公司就会利用那里的信号干扰塔让克隆山姆出事,然后将他通过睡眠系统焚烧。之后重新激活下一个克隆山姆。 但是因为一次失误,两个山姆相遇了。他们最终通过自己努力,成功实现了救赎。为了让下一个山姆能够返回地球,山姆B摧毁信号干扰塔,山姆A在考虑了自己的情况之后,选择了牺牲自己。山姆B返回地球,指控能源公司的罪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4.3美丽的月球

美丽的月球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认读“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通过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途径,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性学习,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 2、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与月亮有关的传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1)猜一猜。“一个东西挂天上,有时圆又亮,有时弯又弯,不知是什么?”(2)说一说,你还知道月亮有哪些名字,和月亮有关有哪些传说。 2.导入:是呀,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反映了我们人类祖先对月亮的美好遐想,遥远的月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词语。注意读准“悬”、“遐”、“努”、“藻”、“壤”。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我们把学习课文当作实施登月计划,去探索月球,愿意吗? 1.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月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2.谁愿意告诉老师,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作者在哪一个自然段进行描写?把它画下来,并读一读。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 4.找一找,课文中最能概括这种景色的是哪个词?(奇异) 师: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

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教科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带目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总结归纳 目录 一、仰望天空 (1)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 三、影子的秘密 (3)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4)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5) 六、地球的形状 (7) 七、地球——水的星球 (7) 八、太阳、月球和地球 (8)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球科学知识

月球成因探讨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 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 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 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 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 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 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 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 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 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53亿年左右。 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知识要点 一、太阳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2、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3、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4、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5、影子产生的条件: (1)需要有光和遮挡物。 (2)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3)屏能承接影子。 6、太阳位置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的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的变化和长短的变化,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7、手电筒的位置改变,对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影响?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高度有关,光源越高,影子越短;光源越低,影子越长。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相反。 二、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2、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 3、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4、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5、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 1、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 2、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

月球知识

月球知识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1]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所以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每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 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9%。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月相变化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 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五课时,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 从教材编排的目的上,本节课是在前面几节课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探究讨论的基础下,利用照片对月球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解决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等问题。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他们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在本节课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图片比较、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寻找和收集信息地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3.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盘、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地球移民”一直是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计划,寻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它适合人类居住吗?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PPT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看月球表面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片(ppt呈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