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研究生经济地理简答

武汉大学研究生经济地理简答

武汉大学研究生经济地理简答
武汉大学研究生经济地理简答

第一章绪论

★1.(06简5)如何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5)

答:(1)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②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即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

位相结合和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

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2)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①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

②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

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

④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

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2.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如何把握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

答:(1)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为了正确选择合理的空间位置,应全面分析经济活动的需求条件和区位的供给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区位,做到地尽其用,物得

其所。

(2)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为了保证经济活动强度的适宜,要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的规模、范围、以及环境的承载力,使两

者的结合相宜和谐。

(3)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应全面考虑经济活动的各类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

调,不断优化各类关系,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全面协调、稳定高效的发展。

▲3.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系统性的学科特性?

答:1.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是指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2. 经济地理学的系统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

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经济地理学的系统性集中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即是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环境性、状态性、过程性的集成。首先,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

与地理环境相结合,既要研究自然要素又要研究社会经济技术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构成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地域综合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其次,经济活

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的结合,不仅受本地域系统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更大地域系统环境的影

响,具有系统的开放性与层次性(或者说环境性特点),再次,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既要研究

经济活动与地理空间相结合的状态,也要研究其发展变化,具有系统的状态性和过程性特点。

第二章经济活动

▲1.经济活动联系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课后作业)

答:互补性是指相关经济活动之间必须存在对原料、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供求关系,以及基础设施共享、共同处理三废和市场的互补等关系。它是人口和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和前提,条件上的互补性构成经济关系上的相互依赖。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例如煤矿采掘经济活动

为机械制造业经济活动提供燃料煤,而机械制造业为煤矿开采经济活动提供开采工具、设备,两者之间极具有互补性。

第三章经济活动区位条件

(06)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或在进行经济活动布局中,如何把握区域发展条件?

(05)1.如何理解地域条件分析与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关系?

2.如何正确分析评价区域发展条件?

(04)1.如何理解生产布局条件分析与布局规划工作的关系?

2.如何理解布局条件评价的基本原则?

(03)运用评分发进行布局条件评价时,如何体现布局条件评价的基本原则?

★1.在区位条件的评价过程中,如何体现区位条件的评价原则?(课堂)

答:区位条件的评价过程主要包括:①划定评价单元;②评价因素的选择;③单因素评价;④权重的确定与综合评价;⑤评价结果的检验与校正。

在划定评价单元时,从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实际要求出发,全面综合分析,深入主导因素,采用定性、定量、定位和定时分析的方法,从而使得评价单元内区位条件相对均一,而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在评价因素的选择时,根据具体利用方式和评价目的,从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实际要求出发,在对区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若干评价因子。

单因素评价应参照经济划定布局方式已知的最优布局条件,分别确定个因素的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定量、定位和定时分析原则,给各评价单元打分,确定各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数。

权重的确定与综合评价,在进行相关工作之前应首先拟定评价的标准体系,全面综合分析,深入主导因素,采用定性、定量、定位和定时分析的方法,对于区域整体区位条件评价,则更多的是从区域空间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变化的角度,运用发展和开放的观点,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评价区域发展

评价结果的检验与校正,运用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相关检验和评价结果的调整,确定正确合理的区位条件的评价结果。

评价原则:1. 从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实际要求出发

2. 全面综合分析,深入主导因素

3. 定性、定量、定位和定时分析原则

4. 运用辨证的观点

5. 运用发展的观点

6. 运用开放的观点

7技术可能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合理性论证

■2.如何定性,定量,定位,定时的分析区位条件的基本特征?

答:区位条件的基本特征包括:唯一对应性、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与层次性。在对经济活动区位条件进行评价时,要抓住区位条件及其因素的质量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定时、定位地分析,全面把握和评价区位条件的整体特征。

(1)对于区位条件的唯一对应性。首先要进行定位分析,因为区位条件最终表现为一定的场所(位置),这种场所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二维地理空间中可以由唯一的一对地理坐标表示。又因这个固定场所是具有一系列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故又要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认识到这个固定场所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不同场所具有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组合特征,因此对一固定位置又要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充分合理利用该地的劳动力、资源、能源、市场等区位条件,并使其与自然相和谐。(2)对于区位条件的系统性。针对区位的自然经济社会整体进行定性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和评价区位条件的主次和优劣,充分利用区位条件的有利因素,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对区位条

件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区位条件的规模及影响程度。

(3)对于区位条件的动态性。对区位条件不同时段的状态、特征进行定时分析,把握区位条件的动态变化特征。

(4)对于区位条件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对区位条件进行定时、定位、定性、定量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本区域系统的区位条件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受更大区域系统的影响。

▲3.如何理解“不同因素对同一经济部门的影响与同一因素对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有重大差别”?

答:不同因素对同一经济部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侧重于从经济部门的需求出发,评价不同因素的主次,而同一因素对不同经济活动部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侧重于从区位因素出发,针对具体的经济活动,讨论其利弊,评价该因素是否有利于开发。

第四章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

1.综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 2.为什么要运用因地制宜原理?

答:因地制宜是指决策过程中根据不同区位具体的条件和特征,使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达到相应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如果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不考虑因地制宜原理,往往会造成经济效益低,社会压力大,环境问题突出等局面。例如不考虑华北地区缺水的问题,而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业,势必导致水稻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同时使得该地区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区域与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给工业用水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 3.如何理解因地制宜?从哪几方面来把握因地制宜?

答:⑴因地制宜是指决策过程中根据不同区位具体的条件和特征,使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达到相应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⑵在运用因地制宜时,既要针对具体的区位条件,安排相适宜的经济活动,选择相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

确定相适宜的开发利用强度,同时也要针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客观需求,把握区域具体条件的差异,为经济活动的选择相适宜的区位,确定相适宜的活动方式和强度,优化经济活动与其他要素、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联系。根据决策背景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因地制宜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匹配过程中具体体现为:① 经济活动与良好的用地条件相结合

② 经济活动与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

③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生态)相结合(利用方式与强度)

④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相适应(动态性)

⑤ 经济活动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存在性与动态性)

⑥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要受更大地理环境的影响。

★ 4.试论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集聚与分散相结合。

答:集聚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呈集中分布的状态,同时也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集聚的趋向和过程。实质上是顺应经济活动在技术、生产、经济和生态上的联系,缩短空间距离,优化空间关系,将有关联的经济活动集中组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互补节约消耗,产生集聚效益。然而当积聚规模过度时,会出现集聚不经济现象,带来负面影响。

分散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呈分散分布状态以及分散的趋向与过程,是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避免出现集聚不经济的一种组织方式,也是促进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在空间上趋于相对均衡、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基本机制。适当的分散不仅可避免过度集聚带来的种种弊病,充分利用个地区资源,使产、供、销密切联系起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而过度分散则会破坏经济活

动和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由此可见,集聚与分散相结合呈现出一个合理的度,既要因地制宜的集中,也要因地制宜的分散,把握好这个度,从而体现了既经济又安全公平的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规律。

★ 5.试论地区发展决策时应坚持走“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道路。(重要性)

答:地区专门化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有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地位特别重要,其产品服务在全国同类产品服务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其产品服务具有区际意义。其有利于形成集聚规模效益,提升区域企业的竞争力等等。

但地区专门化一般是针对地区主要资源、优势资源,也要有针对次要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发展,适度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地区专门化只有和综合发展相结合,才能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这一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强调的是一个合理的度,不可过分强调或不强调任何一方,既要抓住主要资源进行专门化发展,也要考虑全面和综合发展。

★ 6.地区经济发展决策时,如何把握“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方式)答;地区专门化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有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地位特别重要,其产品服务在全国同类产品服务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其产品服务具有区际意义。其有利于形成集聚规模效益,提升区域企业的竞争力等等。但地区专门化一般是针对地区主要资源、优势资源,也要有针对次要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发展,适度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地区专门化只有和综合发展相结合,才能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应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考虑地域条件的发展变化和经济活动及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内在联系的发展变化,既要注意因地制宜地形成地区专门化、走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也要考虑区际、甚至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及经济联系等更大自己机系统的影响。

★7.论区域分工与协作,试举例说明。

答: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产生了分工。

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在区域分工的深化过程中,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倾向日益突出,伴随着区域之间竞争的加剧,也出现了区域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区域之间在分工的基础上,就必然要开始寻求合作。

区域分工的利益在于,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而区域合作的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8.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如何理解综合平衡,统筹兼顾?试举例说明。

答:⑴统筹兼顾是指在组织决策中要顾及系统整体各个方面的统一安排,而综合平衡则是指系统整体各方面关系的统一协调。前者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后者侧重于系统内部之间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⑵从统筹兼顾的角度,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既要关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也要考虑经济活动体

系在资源、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联系,同时还要分析地理环境系统的自然社会经济各要素的数量、质量、空间以及动态变化等多方面的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从综合平衡的角度,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既要处理好自然社会综合体中,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城市与乡村、区内与区外、目前与长远等各方面关系。最终使得自然社会综合体系统内地尽其用、

物得其用,形成合理的经济地域空间结构。

⑶例如城乡一体化从统筹兼顾的角度就是把城乡看成一个整体,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形成

一个有机整体;从综合平衡的角度,应使城乡之间各类经济活动的组织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第五章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 1.生产布局时如何考虑生产布局经济效益的地域性特征和完整性特征的影响?(04简3)

(3.衡量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是否最佳的重要尺度是什么?如何把握区位选择的经济效益?)

答:经济效益的地域性是指由于地域差异而使经济活动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费用或利润。而经济效益的完整性是指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经济效益应体现在从产品生产到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整过程中。

从经济效益的地域性考虑,同类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域的经济效益有所差异,因而同类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域的衡量标准应有所不同,做到因地制宜。从经济效益的完整性出发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综合全面的考虑各类费用,寻求经济效益的最佳值。

▲ 2.简述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过程。(04简5)

答:

▲ 4.如何理解“根据经济效益来确定区位选择,主要可通过分析基建投资,生产成本或运营费用和产品运费三方面的地域差异来实现?

答:由于经济效益是衡量区位选择是否最佳的极为重要的尺度,而经济效益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其构成主要由基建投资、运营费用和产品运费三大方面组成。

第七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 1.如何理解这些组织方式的共性和个性?

答:这些组织方式是指用地选择与用地平衡、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及关系优化与结构优化。

共性:这些组织方式都在于是运用了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针对区域经济活动(系统)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采用定性、定量、定位、定时的分析,实现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相宜和谐与稳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从而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

个性:(1)用地选择和用地平衡侧重于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位置,主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原理;

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侧重于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强度,主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而关系优化和结构优化则主要是从经济活动的关系入手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主要利用了统筹兼顾与综合平衡的原理。

(2)对于用地选择、组团布局和关系优化主要是针对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而用地平衡,功能分区和结构优化主要是从区域整体出发来考虑经济活动体系和区域地理环境体系相结合。

(3)不同的组织方式所采用的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有所差异。用地选择根据经济活动区位需求条件和区位供给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匹配,实现两者的相宜结合;用地平衡是从整体出发,协调区内各类用地需求,使得区内所有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组团布局是将具有互补性的多个部门或企业集中在一起,实现集聚效益;功能分区是在组团布局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来组织经济活动系统,将全区划分为一系列基于分工协作的功能区;关系优化是针对经济活动或经济活动系统,研究经济活动之间空间关系的优化;而结构优化是从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系统整体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优化。

第八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优化

★ 1.如何理解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的决策过程?

答: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是以区域为范围,将经济活动系统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的决策过程,主要包括决策背景分析、决策方案的排列组合和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三个主要环节。

决策背景分析主要是针对区域系统,抓住区域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采用定性、定量、定位、定时的方法,综合全面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状态和水平,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容量和潜力;分析区间的分工与协作,把握更大区域系统对本区的影响;分析区域系统的发展阶段和动态变化(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动态变化),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决策方案的排列组合是为了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尽可能综合全面的思考,使对系统未来状态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又要能够解决系统现存的不合理问题,包括区域整体层次的决策、区域经济要素子系统的专项规划和区域经济空间子系统的分区规划。在排列组合尽可能全面的基础上,突出反映优势和特色的主要排列组合方案,为下一步决策方案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奠定基础。实际上,在这个环节中已交织着分析评价选择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筛选出若干主要的待选决策方案。

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是采用定性、定量、定时、定位的方法,从综合效益、特色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来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方案,从中选出最合理可行的方案。在决策方案实施阶段还要进行决策实施评价。

★ 2.试简要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来综合评价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合理及优化与否?

答:对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综合效益、特色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从综合效益评价的角度考虑,区域经济地理空间组织的决策要①. 有利于因地制宜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②有利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避免出现两个极端;③有利于促进区内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内经济差距的缩小;④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实现区内特色与区际分工协作的协调发展;⑤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特色评价角度考虑:①是否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②是否围绕区域特色产品培育和发展,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③是否有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科技贡献率。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03论2)3.区域发展决策时,如何分析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19)

答: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指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区域发展的劣势是指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对区域发展决策进行优劣势分析时,采用定性、定量、定时、定位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系统的地域差异和本区域在更大系统中的角色。

对于区域发展优势应放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分析其在更大区域系统中承担的角色、重要性,以及在同一层次区域系统中的排序,即区域地位。同时,还应明确区域发展优势的各种特征,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区域发展劣势包括区位劣势、资源劣势、技术劣势等。认清区域发展的劣势,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以便在进行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优化决策时作出相应的安排或补救措施。

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

★ 1.合理的农业生产地域结构主要具备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如何定量描述?(12)答:农业生产地域结构是指由一系列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技术关系、生态关系等将农业各经济部门(主要指生产部门)联结成的整体。合理的农业生产地域结构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竞争力;②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③农业生产与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总之,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应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既具有区内特色又具有区际意义;专业化生产和综合发展相协调,

各部门是一个有机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物与环境的密切结合,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衡量一个区域的农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应着重把握以下指标:①资源利用状况;②生态环境状况;

③经济效益大小;④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 2.如何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答:地区专门化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有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地位特别重要,其产品服务在全国同类产品服务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其产品服务具有区际意义。农业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特别强烈的区域性,因而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①有利于最充分地利用各地不同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做到地尽其利;②有利于更好地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④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商品率和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的联合企业。

但农业如果只走区专门化发展的道路,则形成经济结构单一、地域自然和市场等风险能力低下的局面,不利于区域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因而农业的发展应走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既利于发挥区内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又有利于提高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全面利用区域资源的优势。

▲3.如何理解种植业布局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决策?

答: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将种植业各种作物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搭配,以充分利用土地并获得较多的产品,因此农业布局除了要对种植业各部门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外,还要形成一定的种植制度。

主要决策包括:1)农作物适生区的划分和适生地的选择;2)农作物生产基地和集中产区的确定;

3)农作物生产结构的组合;4)农作物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的确定;5)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4.实现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答: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是为了充分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要素,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安排合理的农业活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地域结构,走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的道路。

因而前提和基础是区域有具备1)独特的自然资源,在更大的区域系统中具备地区特色,具有发展地区特色农业的潜能2)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能够有实力开发利用区域独特的自然资源。

第十章区域工业布局

■ 1.工业布局时,如何体现环境保护的原则?

答:(1)工业布局要注意保护水源。工厂选址多倾向于地下水丰富、地基基础较为有利的地带。最好不要选在山麓洪积、冲积扇上,存在地下砂砾石层较厚,孔隙率大,渗透系数高,截污自净能力小。一般不能在一段河道上布置排放污水自净水平的工业企业。多以流域为单位,兼顾上下游,合理布局。

(2)工业布局要注意防止大气污染。为消除工业对空气的污染,结合平原地形特点与低层大气结构和大气扩散规律,一般要求排放大量烟尘的工厂布置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区的下风方向。

(3)工业布局要解决废渣排放问题。尽量做到对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对暂时无法利用的各种工业废渣,合理布置废渣堆放场地。

(4)工业布局要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

■ 2.为什么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一般分为远离城市,城市边缘和城区或居住区三种情况?

答:1)布置远离城市的工业区。由于经济、卫生和安全的要求,有些工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例如:砖瓦、石灰、矿、木材加工等原材料工业;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工厂;有严重污染的钢铁联合企业和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厂等。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对城市有一定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应布置在城市边缘。这类工厂有着生产、工艺、原料、运输等各方面的联系,宜集中在几个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区。

3)布置在城市内或居住区的工业。一些污染小、用地小、无需采用铁路运输、货运量不太大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内或居住区内。例如:小型食品工业;小型轻纺和服装工业;小五金、小百货、日用工业品

和小型服务修配厂;文教、卫生、体育器械工业。

■ 3.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关系?

答:(1)工业区与居住区平行布置。这种布置的优点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比较好,职工上下班方便。

并有林荫路隔开,工业区与居住区各向平行发展,相互干扰小

(2)工业区与居住区垂直布置。这种布置的优点是工人上下班的道路不为工业区内铁路所隔断。正面的长度较短,防护带减少,可以节约建设费用

(3)混合布置方式。工厂区及居住区分散布置,基本上是一厂一个居住区,一部分职工上下班虽然比较方便。但是工业区和居住区干扰,用地极不紧凑,市政工程建设极不经济,也难以组织公共服务设施。

▲ 4.如何把握生态工业区中的生态关系与生态各原理?

答:生态工业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由多个企业相互结合而成的有一定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价值增值等内在联系的工厂群体。其运做是由体现生态学原则的园区设计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5条原则:1)生态链原则;2)工业生态系统整体性与成员个体性相统一的原则;3)多样性原则;4)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的多功能性原则;5)园区空间组织和联系的高效性原则。

第十二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 1.在线路布局中,如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系统?

(2.交通线路布局时,如何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

答: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性能、对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及经济指标不同,它们各有其合理的使用范围,在综合运输网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线路布局中应把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国民经济所产生的运输需求特征,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地域综合运输网。

①公路具有灵活机动性强、速度快、直达性强、造价较低,因此公路多布局在人流量大,

②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连续性强、成本较低、时间性强,

③水路运输具有运费低、运量大

④航空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其次是灵活性强、管理费用较少

⑤管道运输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建成后运行费用少、受自然条件少、可全天候运行、运量比较大、能耗低。

第十三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时,如何把握“城乡一体化”?

答:城乡一体化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指的是城乡之间逐渐形成统一规划、分工合作、互为依托、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就有机整体。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时,应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1)城乡经济活动一体化。城乡之间的经济活动能够形成互补共赢,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

2)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绿地建设、环保规划等。

3)城乡资源利用一体化。包括水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

4)城乡管理一体化。包括体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的财政支出制度、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2.在工业布局中,如何把握工业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与关系?

答:工业布局中,工业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与关系体现在:

位置:①工业布局是集中还是分散,有否组成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市区还是郊区;②工业区的范围大小是否适应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城市工业用地国家标准,就地扩建有否可能;③工业用地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等。

强度:①工业区的土地利用率(实际已经利用了的面积占工业总用地的百分比);②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即各类建筑物基底面积占工业总用地的百分比;③多层厂房、仓库的情况和发展可能性等。

关系:①每个工业区的性质是明确还是混杂;②工业区的组织有否满足生产协作的需要;③工业区与居民区是否配套、协调,职工上下班是否方便;④工业区与水、电、交通设施的位置关系,能否满足工业生产的水、电、交通的要求;⑤工厂企业之间,工业区对居住及城市其他设施干扰、污染的程度等

★ 3.若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在进行城市布局――确定它的位置,强度以及与其他要素关系时,有何考虑?

Macroeconomics_exam_20090630_XiaoLiping[]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试卷

武汉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8级 2009年6月30日 宏观经济学(A卷)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Paper A) Instructions: You have two hours to complete the test. Full marks are 100 points.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You can answer your questions either in English or Chinese. Read the questions carefully before answering them. Be precise and to the point.Good luck! Problem 1 (10 points) True or False? Explain your answer completely but briefly. a.James Bond is about to retire and is thinking of selling his car. He spends £1,000 in repairing and tuning the engine, and finally agrees to sell it to Miss Money Penny for £10,000. As a result, GDP increases by £11,000. b.Robinson Crusoe will live better by catching fish, if he has more physic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c.It is one case of moral hazard that a patient is more likely to apply for health insurance than healthy men. d.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fficiency wages, firms who pay wages at the equilibrium level will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e.The introduction of ATM machines has made it easier to withdraw cash from checking accounts. As a result, the Central Bank now has to buy more bonds in the market every time it wants to increase the stock of money in the economy by a certain amount. Problem 2 (10 points) Suppose there is a small farming economy. It produces some corn and imports 7 bushels of corn. Of these, 80 bushels are consumed, 10 go for government purchases to feed the army, and 6 go into domestic investment as increases in inventories, 11 bushels are exported. In addition, taxes are 12 bushels. a.What is the GDP of the economy? b.Calculate private saving, public saving and net capital outflow. The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ving and investment. c.Assuming in the economy, women have worked more hours in producing corn.

武汉大学研究生中英文成绩单(新版出国用)59

武汉大学研究生成绩单 Wuhan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Transcript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层次:学制:年 学年学期School Year 课程名称 Course 学分 Credit 成绩 Grade (供2004级至2007级同学使用,打印时此句红色提示请删去) PS: The 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has used Ten-point grading scale since 2008. 96-100= A+; 90-95= A; 85-89= A-; 80-84= B+; 75-79= B; 70-74= B-; 67-69= C+; 63-66= C; 60-62= C-; 0-59= D. (供2008级和以后的同学使用,打印时此句红色提示请删 去) Tel: (86) 27 Fax: (86) 27 E-mail 1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 核实人: Registrar: 研究生院院长: Dean of the Graduate school: 制作研究生中英文成绩单注意事项: 1.无论实际学习时间是几年,2004级及以后的硕士生学制均为两年,2004级以前的硕士生学制均为三年,博士生学制均为三年。硕博连 读生若把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成绩都制作在一张成绩单上时,学制填五年。 2.课程名称、学分和成绩都对照中文成绩单正确填写,中文成绩单中所有课程都要填写在中英文成绩单中,课程名称要求中英文对照。 成绩单列表的行数若不够,可以添加;若有多的行,请删去,确保不留空行。整张成绩单尽量控制在一页纸上。 3.成绩单末尾部分关于计分制的说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用的保留。 4.研究生中英文成绩单不需要所在学院盖章,带上盖有学院成绩章或档案馆公章的中文成绩单原件即可。 5.成绩单办理时间:每周二下午和周三下午(14:30——17:00),办理地点:研究生院202室。 2

武大考研之研究生院介绍

武大考研之研究生院介绍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达十余年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34所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学校之一。 扎根于百年武大的深厚底蕴,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教学设施比较完备、培养质量得到很好保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特别是2000年合校以来,武汉大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陈出新,加强管理,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明确将“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理念,并通过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等诸多环节上的改革,全力打造“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不仅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而且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我校共有2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导师水平的提升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武汉大学非常重视导师队伍建设,推行复合导师制,开办“导师学校”、跨学科导师沙龙,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各种导师管理机制。2012年,学校大胆改革导师上岗招生制度,采取“评聘分离,动态上岗”的方式,实现“博导”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使导师队伍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目前,在1300余名博士生导师、2800余名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9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5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 在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生源质量,不断完善招生指标“二段制”分配模型,在全国率先举办研究生招生宣传日,组织招生宣传小组到全国重点高校进行招生宣传,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推免生人数也持续增长,2013年推免生人数达到1420人,创历史新高。同时不断优化选拔方式,推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入学考核”、“优秀人才单独选拔”等招生考试方式,积极探索特色化研究生选拔机制。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实行以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并建立了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学术型研究生中实施以直博生、“1+4”、“2+3”、“3+3”硕博连读制度为主体的多元化贯通式培养方式,多维度搭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2011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项目,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融入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此外,学校一直贯彻人才培养中的科研导向原则,积极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和氛围,鼓励研究生大胆创新,并不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等途径,积极开拓国际化教育渠道,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完善规章、加强管理、狠抓质量,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的科学发展;实行“先面试后统考”选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为依托,积极构建以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实习实训、行业前沿讲座为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在国家设置的39种专业学位中,

宏观经济学 武汉大学 6习题及答案

第6章开放市场条件下的一般均衡:IS—LM—BP模型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 4.进出口商品的交换比率5.国际收支6.J曲线效应 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8.外汇9.汇率 10.套汇11.国内均衡12.国外均衡13.BP曲线 二.选择题 1.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裕,资本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通过以下( )可从对外贸易中得到收益。 A.生产资本密集型的商品B.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商品 C.征收高额的进出口税D.采用生产成本随产品增加而上升的生产方式 2.通过对外贸易,一国( )。 A.可以达到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实际消费 B.只能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消费水平 C.不能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 D.更局限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消费 3.若劳动和资本量不变,x国可生产20吨钢或20吨煤,Y国可生产10吨钢或16吨煤,成本不变情况下Y国应向x国( )。 A.进口煤和出口钢B.进口煤和钢 C.出口煤和进口钢D.出口煤和钢 4.成本不断上升情况下,生产相同产品的两个国家( )。 A.发现相互交易是无益的 B.交易后可能继续生产他们的产品 C.发现在交易后一方获利一方受损 D.将各自专门生产成本不变时的那么多商品 5.在( )情况下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可替代国际间的要素流动。 A.如果要素是充裕的 B.只有在比较优势说被否定时 C.只有在商品流通受到管制时‘ D.当通过贸易使各国的稀缺要素不再缺乏时 6.同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进行贸易( )。 A.必然使高工资国家降低实际工资 B.可能提高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 C.低工资国家将降低实际工资 D.可能使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下降 7.进出口交换比率的改善对一国是有利的,因为( )。 A.可以出口更多的商品B.可以使汇率上升 C.获得进口的成本将下跌D.在国内生产同样的产品变得更便宜而不用进口 8.估价贸易收益的最好方式是( )。 A.通过国际贸易导致的全球产出的增加 B.比较国民生活水平与进口消费的比例 C.比较国民生活水平与出口产品的比例 D.进出口交换比率的影响程度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学习意义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界------科学技术----——人 (客体)(中介)(主体) 研究内容 自然观, 科技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 哲学 交叉科学(科技哲学) 学习意义 a科学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需要 b探索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c、提高哲学素养的需要 d、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e、提高科技意识的需要 2自主创新的形式和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个方面。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 消化创新是指在引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的过程。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 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形象思维是用个别表现一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美学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1)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研究仅依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应

武汉大学2010宏观经济学

武汉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级 2011年6月29日 《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Paper A) 说明: 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可用英文或中文作答,如用英文作答可适当加分。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后再简明扼要地作答。祝你好运! 1. (10分) 一天,巴瑞理发公司得到了400美元的理发收入。这天,他的设备折旧价值50美元,剩下的350美元中,巴瑞向政府缴纳了30美元的销售税,拿回家220美元的工资,留100美元未来添设新设备做生意。巴瑞带回家的220美元中,他缴纳了70美元的所得税。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巴瑞对下列收入度量指标的贡献: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生产净值 c.国民收入 d. 个人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 2. (10 分) 解释宏观经济学家所定义的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异。下列哪一种情形代表投资?哪一种代表储蓄?解释之。 a. 你的家庭拿到抵押贷款并买了一所新房子。 b. 你用你200美元的工资购买AT&T公司的股票。 c. 你的室友赚了100美元并把它存入了她的银行账户。 d. 你从银行借了1000美元买一辆汽车用于做送披萨饼的生意。 3. (10 分) 列举所有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绩效的因素。其中,哪些属于总供给的方面的因素?哪些属于总需求方面的因素?在长期,央行可以仅仅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不断增加货币数量,来使经济持续增长吗? 4. (15 分) 过去10年间,许多中国的储蓄被用于美国的投资。更确切地说,中国政府一直在购买美国的资本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 a. 如果中国政府不再购买美国资产,美国的可贷资金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特别是,美国的利率、储蓄与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b. 美元价值和美国的贸易余额会发生什么变动? 5. (15 分) 解释下列每一个事件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假设决策者不采取行动。 a. 股市急剧下降,减少了消费者的财富。 b. 政府增加国防支出。 c. 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率。 d. 国外衰退使外国人买的中国物品减少了。 e. 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6. (20 分) 判断正误。指出下列观点是否与你在宏观经济学中所学的知识相符,并说明你的观点。 a. 个人能够影响货币供给。

2020年武汉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武汉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公布。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_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为提高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设置要求 第一条研究生课程应严格按照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安排。 第二条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应在更高层次上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而不应是本科生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 第三条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开设的新课程,必须先由主讲教师拟定课程教学大纲,由所在单位论证通过,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后,方可正 第二章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工作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安排,并报研究生院备案,由研究生院统一协调。 第五条研究生院于每学期结束前两个月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预先安排下一学期的公共课课程表,各培养单位根据公共课表的安排,排定各自的专业课课程表,由研究生院统筹安排教室,并于学期结束前印发各单位。课表一经排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六条研究生课程一般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其中,博士研究生课程一般应由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 第七条主讲教师必须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时数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进行调整,须事前由主讲教师或教研室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未能按教学大纲规定完成教学任务的,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及成绩不予承

认。 第八条各培养单位应经常到课堂检查本单位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情况。研究生院应做好全过程的教学检查工作,不定期检查各单位的课堂教学,对查明未能按时开课的单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九条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研究生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社会调查、教学实践、专题讨论、文献综述等教学环节以及一部分实验课、选修课、补修课可以采用考查方式。 第十条研究生课程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最后两周,各科考试的具体日期在学期结束前1个月确定。公共课考试日期由研究生院和开课单位商定,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再确定专业课考试时间,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各专业课考试地点由研究生院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第十一条研究生应按个人培养计划参加课程学习,凡缺课时间超过该门课程规定学时的1/3,或未完成教师要求的报告、实验者,不得参加课程考核。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免修部分课程的申请,免修申请经培养单位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以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其成绩栏标记为免修。 第十二条课程考核成绩采用A+至D的十级记分制,具体分数级和相应级点列表如下: 分数级A+A A-B+B B-C+C C-D 级点 4.3 4.0 3.7 3.3 3.0 2.7 2.3 2.0 1.7 1.0 相当于百分数96~ 100 90~ 95 85~ 89 80~ 84 75~ 79 70~ 74 67~ 69 63~ 66 60~ 62 0~ 59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的计算方法为: 平均级点= 第十三条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以C-及以上为合格,考核成绩为D的课程必须重修,重修课程的成绩与正常考试同样记分。 第十四条研究生因故不能参加课程考试,必须事先提出缓考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经主讲教师同意,专业课经培养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公共课经研究生院批准,方可参加缓考。 第十五条研究生必须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凡舞弊者,按《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及有关文件处理。

武汉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暂行规定1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为鼓励我校博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学校规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且与学位论文选题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规定如下: 一、发表文章要求 1.申请理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申请者须在SCI三区以上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其中,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申请者须在SCI三区以上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此外在指定的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刊源,不含扩展版,下同]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2. 申请工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此外在指定的核心期刊[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含扩展版,下同]或在指定的 CSCD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3.申请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SCI收录的刊物或在校社会科学研究院规定的奖励期刊上发表;或在指定的CSSCI(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4.申请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基础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应在SCI 三区以上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或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基础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应在SCI三区以上收录期刊发表1篇论

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简要说明GDP与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 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 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主体不同,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国的居民,而GNP是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 因为GDP确实代表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和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实物)的支出,而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实质上只是所有权的转让而已。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 因为存货也是最终产品,相当于企业自己花钱买了自己的商品,算在总支出中。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 转移支付已计入净税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转移支付是无偿的,也不是接受者的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5、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 因为出口与进口对于国民收入的效果恰好相反,故为方便,只计入净出口。 6、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因为总支出等于总产出,而总产出又等于总收入。 7、简要说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缺陷。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状况。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国民收入恒等式有什么区别?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在总产出等于意愿支出也即总需求的情况下,也即非计划投资为零的时候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公式;而国民收入恒等式是一般情况下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恒等式。 2、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 种方法。 3、试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说明假日经济的作用。 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消费水平,而根据消费函数可知,消费的增加会在消费乘数的作用下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4、什么是乘数原理?为什么按照这一原理储蓄即节俭反而成为一种 罪恶?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乘数原理是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因为消费的增加会通过消费乘数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因而储蓄即节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879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Missence mutation polysome Non-Watson-Crick base pairing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Shine-Dalgarno sequence tmRNA allostery activation Blue-white screening Attenuator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描述两个经典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翻译过程中需要哪四种组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3、在遗传物质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如何确保其准确性? 4、真核细胞转录和加工中哪些过程是相偶联的?它们是如何偶联的? 5、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利用其什么特点建立起来的?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真核生物转录中,有哪三种序列构成核心启动子?请说明Ⅱ型启动子中有哪些因子构 成起始复合替,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构成复合体所必须的?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2、人的基因组大概有2.5~3万个基因,但它们构成的生物体蛋白质种类却有20多万种。 人的基因组是怎样以有限的基因形成如此多的蛋白质的? 3、有一研究生想使他所感兴趣的一大肠杆菌的基因严格受碳源控制,在葡萄糖供应时,该基因不表达,当供应乳糖时,该基因大量表达?你如何帮助他实现这种想法?依据是什么? 4、miRNA在癌细胞中有的高水平表达,有的低水平表达。请解释什么是miRNA?并推测上面两种类型的miRNA各有什么生物学功能?有一种miRNA-21在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 请设计实验得到该miRNA的生物学功能。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试卷】 武汉大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475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Transcriptome 2、Translesion replication 3、Riboswitch 4、Synonymous mutation 5、Tandem gene cluster 6、Frameshift 7、Nucleosome positioning 8、Non-autonomous transposon 9、Holliday junction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武汉大学研究生加分规则

附件一: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选计分标准 一、平均学习成绩的计算 1、平均学习成绩计算公共课和其它培养单位认定的课程成绩。 2、平均学习成绩的计算: 平均学习成绩C=X/Y 其中, X=各课程学分乘以相应课程成绩的总和 Y=课程学分的总和 课程成绩中,计分A+相当于95分,A相当于90分,A-相当于85分,B+相当于80分,B相当于75分,B-相当于70分,计分B-及以下无参评资格。 3、硕士生平均学习成绩乘以学习成绩系数20%(即C×20%)为研究生学习成绩最后 得分。 4、博士生平均学习成绩乘以学习成绩系数10%(即C×10%)为研究生学习成绩最后 得分。 二、思想品德计分标准 30 20 15 10 3 说明 思想品德获 国 家 级 表 彰 者 获 省 级 表 彰 者 1.校党 委、校行 政发文表 彰者; 2.获县级 及以上地 方政府表 彰者。 1.学校职 能部门发 文表彰 者; 2.学院 (直属 系)党委 (总支) 发文表彰 者。 受培养单 位研工组 表扬者。 1.由评选小组根据研究生思想 品德表现给出个人思想品德基 本分(包括未受表彰者),基本 分上限为10分。 2.各级表彰均应属思想品德方 面;受表彰者须出示表彰文件或 证书证明; 3.同一事迹受不同级别表彰者, 以最高分计,不累加;受培养单 位研工组表扬加分累计不得超 过9分; 4.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需提供 依据证实; 5.各项可累积加分,但累计不 得超过30分。 得 分项 目

三、科研成果获奖计分标准 获奖等级作者排名顺序作者得分(分/项)备注 国家级科研成果一 1 50 1、科研成果必须是攻读 研究生期间完成并获奖 的成果, 并且第一完成 单位为武汉大学。 2、同一科研成果获不同 级别奖励,取最高分计, 不累加; 3、若该科研成果只有一 位作者,则享受该成果 第一作者得分;科研成 果及专利是合作项目, 可去掉导师进行评分, 最多能去1位导师。 4、专利: (1)获国家发明专利成 果应有专利证书,若该 专利获得其他科研奖励 者,以最高分计,不累 加。 (2)毕业年级同学在上 一学年申请国家发明专 利的,已经进入实质审 查阶段,但尚未拿到证 书的,按已获得证书所 加分数的70%计算;进 入公告期的,按已获得 证书所加分数的50%计 算。 (3)毕业年级同学在上 一学年申请实用新型专 利的,能够提供授予实 用新型专利权通知书 的,按全分计。 5、毕业年级同学在上一 学年有获得奖励的科研 成果或国家发明专利 的,如无法提供获奖证 明或专利证书的,学院2—3 40 4—5 35 二 1 40 2—3 35 4—5 30 三 1 35 2—3 30 4—5 25 省(部)级科研成果一 1 30 2—3 25 4—5 22 二 1 25 2—3 22 4—5 20 三 1 20 2—3 15 4—5 12 校(市)级科研成果一 1 15 2—3 12 4—5 10 二 1 12 2—3 10 4—5 8 三 1 10 2—3 8 4—5 5 国家发明专利 1 30 2-3 20 4-5 10 实用新型专利 1 15 2-3 10 4-5 5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草案-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研究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研究生合法权益,培养研究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和《武汉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武大学字[2017]31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的学籍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新生入学时,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入学者,应持有关证明请假,假期不能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期满逾两周未入学者,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学校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二)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 (三)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 (四)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录取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 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复查中发现学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可以按照第六条的规定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第六条新生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一)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保留一年; (二)参加团中央批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生等项目保留一年、国防生按规定到部队工作保留一至两年;

2017年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满分值150分) 科目名称:宏微观经济学科目代码:819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inferior good 2、natural monopoly 3、vertical equity 4、functional finance 5、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6、rational expectations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若一个长期均衡的完全竞争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减少,那么该行业会如何调整实现新的长期均衡?调整期间企业利润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结合图形说明。 2、考虑线性需求q=a-bp,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价格范围?同时利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收入的关系,解释为何在需求曲线中点处厂商实现销售收入最大。 3、什么是挤出效应?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其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4、如果浮动汇率制下的某国经济处于经济衰退之中,政策制定者认为货币贬值政策会刺激总需求从而使该国摆脱衰退。你认为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引发这种贬值?其他国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何种情况下其他国家会欣然接受该国货币贬值政策? 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0分) 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为SMC=Q-10,总收益函数为TR=40Q,且当产量为20

时总成本为200。试计算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某消费者有480元收入用于消费。效用函数是U=XY,X的价格为8,Y的价格为12,试计算:(1)为达到消费者均衡,应各消费多少单位的商品?(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3)若X的价格提高21%,Y的价格不变,则为了保持效用不变,收入应增加多少? 3、某经济体有20000张1元的现钞,在不考虑现金漏损以及其他形式存款的情况下 (1)如果人们将其中的15000张1元现钞存入银行,银行维持20%的存款准备金率,则经济中的货币数量会增加多少? (2)如果人们将所有的钱都以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银行维持25%的存款准备金率,则经济中的货币数量是多少? (3)如果人们持有等额的现金和活期存款,银行维持10%的存款准备金率,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又是多少? 4、假设某经济体调查数据显示,其人口总数为400人,其中未成年人占25%,成年人中的非劳动力为100人,其中75%是男性。劳动力中女性占比为45%,女性和男性的失业率分别为5%和8% (1)计算该经济体的总体失业率?(2)计算该经济体的劳动力人数? (3)计算该经济总的劳动力参工率?(4)男女劳动力参工率分别为多少?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考研题库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 注:本题库后注释的考过的题仅代表遥感院考过。资源环境学院的试题本人没有看过,没有标注。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武汉大学研究生英语单词表(精排版)

Unit One ( be ) fraught with:充满 stumbling block:绊脚石,障碍物 cement:n. 水泥,接合剂;v. 接合,用水泥涂facade:n. 建筑物的正面 ritual:n. 仪式,典礼,宗教仪式,固定程序a. 仪式的,依仪式而行的,老规矩的,惯常的ethnocentric:种族[民族]中心主义的, 种族[民族, 集团]优越感的 lull:n. 暂停,间歇,稍息v. 平息,使...平静,哄tenacity:n. 固执,不屈不挠,顽固connotation:n. 含义 inflection:n. 屈曲,变调,音调变化refreshment:n. 点心,提神之事物,精神爽快spatial:a. 空间的 preconception:n. 预想(先入之见,偏见) stereotype:n. 铅版,陈腔滥调,老套v. 使用铅版,套用老套 inscrutable:a. 难以了解的,不能测 preferential:a. 先取的,优先的,选择的prone:a. 俯卧的,易于...的,有...倾向的ambiguity:n. 不明确,含糊,暧昧,模棱两可truism:n. 自明之理,老套的,众所周知deterrent:a. 制止,防止,挽留n. 挽留的事物,妨碍物 arousal:n. 激励,鼓励 deplete:v. 耗尽,使...空竭recuperation:n. 复原,恢复:恢复健康和力气. permeate:v. 弥漫,渗透,普及 proxemic:a. [社]空间关系学的 scrutiny:n. 研究(推敲) dyad = diad:n. 二数,一对,二元一位screen out:v. 筛选出 circumvent:v. 绕行,陷害 detachment:n. 分离,分遣,分遣队 Unit Three integration:n. 整合,集成 analogy:n. 相似,类似 therapy:n. 疗法,治疗 smoothie:n. 善于讨好女人的男子, 举止优雅的人 casserole:n. 餐桌上用有盖的焙盘,砂锅菜fluid:a. 流体的,流动的n. 流体,液体inadvertently:ad. 不注意地 duress:n. 强迫, 监禁 sabotage:n. 怠工,破坏活动,破坏v. 从事破坏活动,妨害,破坏 culinary:a. 厨房的,烹调的 delectable:a. 快乐的,可喜的,愉快的backfire:v. 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vi. (指内燃机等)逆火,回火,适得其反 cardinal:n. 枢机主教,鲜红色a. 主要的,深红色的 standoffish:a. 有点不友好的,冷淡的endearment:n. 亲爱,钟爱 intrusion:n. 闯入,侵扰 sibling:n. 兄弟姐妹 pester:v. 使烦恼,使苦恼 whine:n. 抱怨,牢骚v. 哭诉,发牢骚sobering:a. 使清醒的, 使冷静的 steer:v. 引导,驾驶,航行 Unit Four warrant:n. 正当理由,根据,委任状v. 保证,辩解,担保 symptomatic:a. 具有征候的,征候的,根据征候的 distortion:n. 扭曲,变形,曲解 retard:n. 阻止,迟延v. 妨碍,迟延,迟缓infrastructure:n. 下部构造,下部组织,基础结构,基础设施 thwart:a. 横~v. 反对,阻碍ad. 横过optimize:v. 使...完美,乐观,使...完善v.优化portfolio:n. 文件夹,证券投资组合aggregate:n. 合计,总计,集合体a. 合计的,集合的,聚合的v. 聚集,集合,合计vestige:n. 遗迹,退化的器官 constraint:约束, 强制,约束条件;[计算机] 限制,对感情的压抑 ration:n. 定额,定量,配给 subsidy:n. 补助金,津贴 externality:n. 外表(外在性,外部的事物) subsidize:v. 给与补助金,给与奖助金,贿赂entail:v. 使必需,使蒙受 unleash:v. 解开...的皮带,解除...的束缚,解放revenue:n. 财政收入,税收 disparity:n. 不一致 bid up:竞出高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