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各类经济指标

解读各类经济指标

解读各类经济指标
解读各类经济指标

解读各类经济指标

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英文名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通常缩写为GDP。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增长速度越快,表明该国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该国经济发展越慢,若GDP 陷入负增长,则该国毫无疑问的陷入经济衰退。

西方国家GDP的公布通常分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数据最为重要,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

领先指数

领先指数(Leading Indicator),也叫领先

指标或先行指标,是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是各种引导经济循环的经济变量的加权平均数。

领先指数由众多要素构成,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以美国的领先指数为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 制造业平均每周工作量。

2 平均周申请失业金人数。

3 制造商新增消费品和原材料订单。

4 卖主交割执行情况——其工厂延迟交货的百分比。

5 工厂和设备的合同、订单。

6 新增私人投资的营建许可。

7 M2货币供应量。

8 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及股息收益。

9 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

10 生产成本与卖价间的差额。

倘若这些要素有多数向好,则可提前预期领先指数将会上升。

零售销售

零售销售(Retail Sale),其实是零售销售数额的统计汇总,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信用形式销售的商品价值总额。服务业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在零售销售中。

一国零售销售的提升,代表该国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该国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该国货币偏向利空。

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针。

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太多,有通货膨胀

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一国货币来说是利多。不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的时候,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并不被市场欢迎。

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

建筑类指标在各国公布的数据体系中一般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为房地产业对于现代化经济体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景气与否也往往会在建筑类指标上反映出来。通常来讲,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该国货币来说是利好因素,将推动该国货币走强,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该国货币形成压力。

财政赤字

财政,也就是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定

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赢余,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经常帐

贸易经常帐(Current Account)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个国家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它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通常来讲,一国经常帐逆差(负数)扩大,该国币值将贬值,顺差(正数)扩大,该国货币将升值。

生产者物价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

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当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一国货币是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

耐用品订单

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来一个月内,对不易耗损的物品订购数量,该数据反应了制造业活动情况,就定义而言,订单泛指有意购买、而预期马上交运或在未

来交运的商品交易。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该国货币。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对该国货币利空。

平均小时薪金

平均小时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时和每周收入衡量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水水平。一般而言,如果预计平均小时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涨,那么每小时工资的迅速上涨对该国货币而言将形成利好刺激,反之亦然。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就业报告

非农数据即非农业就业人数。

就业报告(The Employment Report),包括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分别由两个独立的调查得出,即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

其中,企业调查提供有关非农业部门的就业情况,平均每小时工作和总小时指数;家庭调查提供有关劳动力、家庭就业和失业率的情况。非农业就业衡量在所有非农工业中有收入人员的数字,如制造业和服务业。

就业报告通常被誉为外汇市场能够做出反应的所有经济指标中的“皇冠上的宝石”,它是市场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投资者通常能从中看到众多市场敏感的信息,其中外汇市场特别重视的是随季节性调整的每月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比如,强劲的非农就业情况表明了一个健康的经济状况,并可能预示着更高的利率,而潜在的高利率促使

外汇市场更多地推动该国货币价值,反之亦然。

IFO景气指数

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是由德国IFO研究机构所编制,为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IFO是德国经济信息研究所注册协会的英文缩写。

IFO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是对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零售业等各产业部门每个月均进行调查,每次调查所涵盖的企业家数在7000家以上,依企业评估目前的处境状况,以及短期内企业的计划及对未来半年的看法而编制出的指数。

由于IFO经济景气指数为每月公布讯息,并且调查了企业对未来的看法,而且涵盖的部门范围广,因此在经济走势预测上的参考性较高。

ISM指数

ISM指数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重要数据,对反映美国经济繁荣度及美元走势均有重要影响。

ISM指数分为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两项。

ISM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ISM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反映的是美国非制造业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上水平时,表明非制造业活动扩张,价格上升,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扩张状态;反之,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下水平时,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收缩状态。

汽车销售

汽车销售(Auto Sales)是消费者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汽车销售额如果上升,一般预示着该国经济的转好和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增强,对该国货币利好,同时可能伴随着该国利率的上升,刺激该国货币汇率上扬。

消费者信贷余额

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包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将于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偿还的家庭贷款。

外汇市场关注的是随季节调整的超前净信贷余额,一般来讲,消费者信贷余额增加表明消费支出和对经济的乐观情绪增加,这种情形通常产生于经济扩张时期,信贷余额下降表明消费支出减少,并可能伴随着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悲观情绪。

通常来讲,如果消费者信贷余额不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外汇市场对该数据的反应并不强烈。同时,我们不能孤立的解读消费者信贷余额,要结合其他数据综合考察。

货币供应量

即货币存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应当根据货币基本职能来给货币下定义,因此货币供应量应当包括所有执行货币主要职能的信用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精确辨别一种信用工具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在货币与非货币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

义、分类货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不同范围。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性。

根据金融资产的不同流动性,可以将货币划分为下几个层次:

M1=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这也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然而,各种金融机’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以及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单等等也可视为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转变为现,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可以包含在广义的币供应量中。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将广义货币应量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等)

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供求的变化对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调控货币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行的主要任务。可见,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具有大的意义。

第一,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

第二,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 P=C+I +G+(X-M);用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注:C---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X---出口 M---进口 X-M: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如增值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5、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净税收:指生产与进口税和补贴的差额。统计误差:指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账户中统计劳动者薪金收入时出现的误差。个人各项支出指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利息支付及个人对本国政府和国外的转移支付。 7、两部门经济: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公式:Y=C+I 8、三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公式:Y=C+I+G 9、四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及对外贸易。公式:Y=C+I+G+(X-M) 10、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的债务称国债。政府借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宅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息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 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 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 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 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 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 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 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 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 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 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 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 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 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 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 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 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 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 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 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 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 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济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济分析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宏宇建筑公司吉林市25号楼工程二标段 工期要求:招标文件规定本工程于计划于2014年5月10日开工,计划2015年7月20日竣工。总工期436天。 本工程位于吉林市昌邑区红旗街3066号;总建筑面积5995.2㎡,占地面积559㎡;建筑高度36m,标准层高3m,建筑层数为11层;结构形式为断肢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桩基础。墙体:外墙填充,≥MU5.0煤矸石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内墙填充,≥MU3.5煤矸石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工程类别为二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Ⅱ类。梁、板、梯均采用C25混凝土,剪力墙柱四层以下为C30混凝土,以上为C25混凝土。本工程需要用到的钢筋有Ф10以内圆钢146.977t,Ф10mm以外圆钢6.097t ,螺纹钢173.939t 。 装饰标准为:厨房、卫生间为防滑地面砖;楼梯间、电梯前室为灰色唐光花岗岩板;其他为40厚细石混凝土;外墙装饰为通体砖、涂料;上人屋面卷材防水、刚性防水两道防水;非上人屋面卷材防水,绿豆沙保护层;成品木门、防火门、防盗门等;窗为塑钢窗。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设计主要分析了总造价形成、造价指标、主要材料消耗指标、措施项目指标、工期指标等。总造价形成见表一,造价指标见表二,主要材料消耗指标见表三,措施项目指标见表四,工期指标见表五。 表一总造价形成

表二造价指标 表三主要材料表

表四措施项目价格表

表五工期指标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3.1单方造价的分析 单方造价的高低是衡量工程项目投资是否合理的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指标。简单来说,单方造价即指每平方米或每立方米的建筑工程造价,其计算规则是对应的工程总造价与总建筑面积之比。本工程单方总造价为1327.98元/m2.,依据市场中民用住宅断肢剪力墙结构单方造价在1200元/平方米—1400元/平方米的情况,说明土建部分预算还算符合市场实际情况。与同类型工程相比偏低,这是由于施工中采用了泵送混凝土技术,解决了混凝土水平和垂直运输,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我方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过程中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将工作面分为两个施工段,使得各班组连续施工,减少了窝工现象,并且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总工期缩短。 3.2造价指标分析 土建装饰部分预算,工程总造价为7961505.18元,而建筑工程总造价为5719545.32元,占总造价的比重为71.84%;装饰工程总造价为2241959.86万元,占总造价的比重为28.16%。就整个工程来看,土建部分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直接影响了工程总造价。工程总造价7961501.18元,直接工程费占总造价的比重为63.9%,是建筑工程中比例最大的一项费用,而其中的材料费是直接工程费中比重最大的费用项目,占直接费的的比例为73.9%。可见,工程建设过程中,直接工程费作为其他费用计算的基础,应当注意人工、材料和机械的使用消耗量,尤其是材料消耗量,它也是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主要材料中,钢筋用量为57kg/㎡,据工程统计,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用钢量一般为(50~70)kg/m2,所以本工程中的钢筋用量是合理的。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解释及耗差分析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解释及耗差分析 一、概述 火力发电厂既是能源转换企业,又是耗能大户,因此技术经济指标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火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不仅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还可以指导火电厂电力生产、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工作。 火力发电厂指标很多,一般将经济技术指标分为大指标和小指标。小指标是根据影响大指标的因素或参数,对大指标进行分解得到的。小指标包括锅炉指标、汽轮机指标、燃料指标、化学指标等。 1、综合性指标: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为发电量、供电量和供热量、供电成本、供热成本、标准煤耗、厂用电率、等效可用系数、主要设备的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 2、锅炉指标:锅炉效率、过热蒸汽温度、过热蒸汽压力、再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压力、排污率、炉烟含氧量、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除尘器漏风系数、飞灰和灰渣可燃物、煤粉细度合格率、制粉(磨煤机、排粉机)单耗、风机(引风机、送风机)单耗、点火和助燃油量。 3、汽轮机指标:汽轮机热耗、汽耗率、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再热蒸汽温度、真空度、凝汽器端差、加热器端差、凝结水过冷却度、给水温度、电动给水泵耗电率、汽动给水泵组效率、汽动给水泵组汽耗率、循环水泵耗电率、高加投入率、胶球装置投入率和收球率、真空系统严密性、水塔冷却效果(空冷塔耗电率、冷却塔水温降)、阀门泄漏状态。 4、燃料指标:燃料收入量、燃料耗用量、燃料库存量、燃料检斤量、检斤率、过衡率、燃料运损率、燃料盈吨量、盈吨率、燃料亏吨量、亏吨率、煤场存损率、燃料盘点库存量、燃料盘点盈亏量、燃料检质率、煤炭质级不符率、煤质合格率、配煤合

格率、燃料亏吨索赔率、燃料亏卡索赔率、入厂标煤单价、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入厂煤与入炉煤水分差、输煤(油)单耗、输煤(油)耗电率、燃煤机械采样装置投入率、皮带秤校验合格率。 4、化学指标:自用水率、补水率、汽水损失率、循环水排污回收率、机炉工业水回收率、汽水品质合格率等。 5、热工指标:热工仪表、热工保护及热工自动的投入率和准确率。 二、综合性指标定义及计算 1、发电量:指电厂发电机组经过对一次能源的加工转换而产生的有功电能数量,即发电机实际发出有功功率与发电机实际运行时间的乘积,单位为kW·h或万kW·h。发电量根据发电机端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即: 发电量=计算期电能表的读数差×电能表的倍率 2、厂用电率:指发电厂为发电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厂用电率=计算期内发电厂厂用电量(万kW·h) 计算期内发电量(万kW·h) ×100% 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是指全厂发电量与上网电量的差值与全厂发电量的比值,即 L gh=W f?W gk+W wg W f ×100 式中 : W wg——全厂的外购电量,kW﹒h ; W gk——全厂的关口电量,kW﹒h 3、标准煤耗 (1)标煤量 注:各种不同煤种具有不同的发热量,必须折算到一定的基准下才能进行经济性比较。标准煤是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kg(即7000kcal)的煤。燃油耗用量较小且油质变化不大,41868 kJ/kg(即10000kcal/kg)就是1kg标准油的发热量。 (2)发电标准煤耗(发电标煤率):是指火电厂产生1kW·h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g/kW﹒h)。

对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对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股票指数走势与宏观经济变化间的变化关系,建立理论模型,来探讨国内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而为未来经济决策、以及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背景介绍 自1992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无论从股票市值总值、流通市值,还是从成交金额等指标来看,中国股票市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06年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达到24821.54亿元,流通市值7321亿元,成交金额144.47亿元;与此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分别达到10296.91亿元、4482.56亿元和64.82亿元。中国股票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得到空前提高。但是,自2006年6月起后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指数,都发生了与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相背离的局面。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分别从2001年6月2218点和658点降至2006年1月的1258点和307点。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8.3%、9.1%、10.0%、10.1%和9.9%。根据宏观经济的一般规律,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总量的上升将导致更多的资金为了追逐良好的经济收益,进入股票市场,支持股票市场不断走强,从而出现股票指数不断攀升的情况。然而,中国市场的股票指数走势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相同的变化方向,反而出现了相背离现象。那么,中国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成了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如果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什么,是否遵循宏观经济的一般规律----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还是“晴雨表”已经失效。这就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3、指标设计 在指标设计方面,根据实际需要经行选择。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

企业总收入 1、定义: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企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2、计算方法:企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总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应交税金 包括 1、产品销售税金: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2、税金(管理费用中的):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本年应交增值税: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4、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按所得额计征的税额。 劳动者报酬: 1、定义: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本期计提折旧:指企业自年初至报告期止累计提取的折旧。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填列。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新创造的价值。 增加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采用的是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收入(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退税)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其他 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一般推荐使用倒算法。 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如工资、折旧、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 2011年08月26日星期五 18:24 1.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每月发布一次,分环比,同比,定基价格指数。 统计局公开资料http://https://www.doczj.com/doc/4c11423196.html,/tjzs/zjCPI/ 第一类是食品31.79%,食品当中又包括粮食、淀粉、干豆类和豆制品、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菜、调味品、糖、茶和饮料等 第二大类是烟酒及其用品3.49%; 第三大类是衣着8.52% ; 第四大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5.64%;耐用品消费(家具、部分家电等)、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家庭服务加工维修服务 第五大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6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及服务两个中类。具体包括医疗器具及用品、中药材及中成药、西药、保健器具及用品、医疗保健服务、化妆美容用品、清洁化妆用品、个人饰品、个人服务。假如你到医院去看医生,其产生的挂号费、注射费、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理疗费、化验费等医疗服务项目也属于CPI调查范围;个人服务项目更具体了,美容、理(烫)发、洗浴等都属于CPI的调查项目之一。 第六大类是交通和通讯9.95%;交通和通信类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车用燃料及零配件、车辆使用及维修费、市区公共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通信工具、通信服务。在交通和通信类,大到几万、几十万的轿车价格,小到停车费、车辆修理服务费、洗车费价格的变化等,也都包含在CPI的调查项目中。 第七大类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13.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主要包括: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类、旅游四个中类。具体来说,既包括电视机、激光视盘机、摄像机、电脑、钢琴等乐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又包括中高等教育学杂费、专业技能培训学费、托幼费、纸张钢笔等文具、书报、杂志、电影票、景点门票、有线电视的初装费、旅行社收费服务类项目 第八大类是居住17.22%。居住类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水电燃料。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砖、水泥、涂料、玻璃等修建和装修房屋的材料;租房包括公有房屋、私有房屋租用费等;自有住房包括住房估算租金、物业管理费、维护修理费等;水电和燃料包括水电费、液化气、管道天然气或煤气等。 实用性解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对提升信心、抑制经济深度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恶化、中国出口下滑严重、国内消费需求启动需要较长时间、政府出台投资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难以立即显现、房地产等支柱产业持续低迷等原因,目前看来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尚未走出下行通道。但经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已出现回暖迹象。 课题研究组经认真研究选取了GDP、CPI、PPI、PMI等20个指标,以期全面反映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为企业家正确判断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提供帮助。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008年我国GDP突破30万亿,同比增长9%;GDP季度累计增幅由10.6%下降至9%。2009年第一季度GDP为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同比增幅为1992年季度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预计随着“保增长”措施逐渐见效,下半年GDP增幅将高于上半年。 从GDP季度数据来看,同比增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由2007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6.1%。

2009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投资、外需对GDP贡献的数据,GDP同比增长6.1%,其中最重消费贡献4.3%,投资贡献2.0%,外需贡献-0.2%。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5万亿,同比增长21.6%。200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城市零售额19834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564亿元,同比增长17.0%。 由上图可以看出,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由2008年9月的23.2%连续降至2009年2月的11.6%;2009年3月同比增幅止住下滑趋势,升至14.7%。

重要各国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各国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一、利率(Interest) 利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凯恩斯则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货币的代价”。马克思认为,利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货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人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和趋势,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向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我们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人,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走势偏好。从美国国库券(特别是长期国库券)的价格变化动向,可以探寻出美国利率的动向,因而可以对预测美元走势有所帮助。如果投资者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现有国库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国库券,便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债券价格上扬。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将会加剧或恶化,那么利率就

重要经济指标参考

重要经济指标参考 贵金属市场与美元走势密切相关,因此读懂美国经济指标有助于判断黄金的价格走势。以下选取了一些主要的美国经济指标加以说明: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元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 2.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指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发布。 3.失业率与非农就业数据(UNEMPLOYMENT RATE):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失业率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非农就业数据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之一,反映第二及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一般与美元汇率正相关。失业率与非农就业数据组成就业情况报告,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晚间公布。此外,每周四晚还会公布当周初领失业金人数,反映每周新增加的失业人口状况。

4.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5.经常项目收支: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公布。 6.资本帐收支: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7.利率(INTREST RATE):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一般每隔6周决定一次。 8.生产物价指数(PPI):主要衡量各种原材料及半成品在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的情形。数据上升说明生产旺盛、通胀有上升的可能,联储倾向于提高利率,有利于美圆;反之,则不利于美圆。此数据由美国劳工局编制,每月第二个周五公布。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一、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有何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可供最终使用产品和劳务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其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美国经济指标解读(DOC)

美国经济指标解读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2、制造业指数(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SM)★★★ 3、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PMI)★★★ 4、工业生产指数(Industrial Production)★★★ 5、设备使用率、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6、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7、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 8、就业报告(Employment Report)★★★★★ 9、领先指针(Leading Indicators)★★★★ 10、新屋开工数及营建许可数 (Housing Starts and Building Permits)★★★11、新屋销售量(New Home Sales)★★ 12、成屋销售量(Existing Home Sales)★ 13、零售销售指数(Retail Sales Index)★★★★★ 14、耐用消费品订单(Durable Domestic Product)★★★ 15、经常帐(Current Account,CA)★ 16、预算赤字、政府赤字(Budget Deficit)★★★ 17、贸易赤字(Trade Deficit)★★ 18、个人收入与支出(Personal Income and Consumption)★ 19、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20、工厂订单(Factory Orders)★★★★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一、制造成本部分 1、制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 制造费用。 2、直接材料消耗: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实体 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 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 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消耗, 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他应负担 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 原材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 燃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包括汽、煤、柴油等。 动力: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包括热力、电力和蒸汽等。 包装物:指用于包装本企业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筐、 篓、袋等。 外风半成品: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半成品。 修理用备件:指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有关配品和配件。 其他直接材料:指企业生产产品而耗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他直接材料。 3、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资金、津贴 和补贴,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4、其他直接费用:指企业发生的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以外的,与生产产品有直 接关系的费用。 5、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次给政府部分:指企业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 给个人的各种补贴和上交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 6、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或分厂,下同)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 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 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但不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 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7、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8、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费:指为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提取的福利费。 9、折旧费:指生产车间根据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折旧率计提的资产折旧 费。包括生产车间的厂房、建筑物、管理用房屋和设备和折旧费。 10、修理费:指生产车间为修理房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资产所支付的费用。 11、经营租赁费:指生产车间租用办公用房、生产用房、机械设备、低值易耗品等 所支付的租赁费用和土地租赁费用。 12、保险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房屋、设备等财产的保险费。 13、取暖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取暖费。 14、运输费:指生产车间在生产或销售产品过程中进行运输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15、劳动保护费:指生产车间为职工配备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 温用品等所产生的支出和高温、高空、有害工作津贴,洗理费等。 16、保健补贴、洗理费:指劳动保护费中所有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各种保健补贴和洗 理费。

经济指标及经济政策解读

如何从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角度观察中国经济 一、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解读宏观经济,需要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经典的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运行良好的宏观经济系统,需要实现四大目标: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我对宏观经济指标的介绍也首先从与这四大目标相关的指标开始。 一、经济增长 GDP总量及增速是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现在提到的经济换档下行的新常态就是指的GDP增速下降,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速,曾一度稳定在10%以上的水平,目前下降至6-7%区间。国家统计局每季度都会公布GDP总量及同比增速指标。图1可以到2015年我国GDP各季度的同比增长情况,图2则是全年GDP增长的构成情况,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第三产业增速是最快的。 图12015年GDP增长情况 图22015年GDP初步核算情况 GDP指标每季度公布一次,那么在季度期间如何了解经济增长情况呢?月度的工业增加值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国家统计局每个月会定期公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行业工业增

加值增速、分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这几个指标,虽然只是涵盖了工业部分,但从增速可以大致看到我国经济总体月度运行情况。 二、价格水平 关于物价,最常用的指标是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CPI同比和环比指标,这是衡量物价变动或者说通胀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各国均不希望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如果较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则可以视为通缩的特征,是经济陷入衰退的表现。从图3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CPI已经连续两年多处于低于2.5%的水平,处于典型的通缩阶段。 图3月度CPI数据 除了CPI,我们也要关注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简称PPI),它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PPI上涨会对CPI上涨幅度产生影响,但如果PPI持续下降,则会对厂商生产运营产生压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PPI指数已经连续49个月下滑,表明经济仍处于下行区间,工业企业运营形势仍十分严峻。 三、就业情况 考察就业情况的指标是失业率指标,该指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当重要,但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水分很大,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微观感受更重要。 四、国际收支情况 在国际收支方面,我们最关注的是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以及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这些指标国家统计局均会每月公布。在进出口方面,我们会关注进口、出口的总量及增速变化情况,顺差(逆差)变化情况,这是我国经济增长外需方面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外资方面,我们会关注外资流入的变化情况,外资的持续流入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看好的表现,而如果出现外资大规模撤资,则应引起充分重视。进出口贸易、外资流入以及对外投资的变化最终会反映到我国的外汇储备上来,外汇储备是保持基本稳定、持续增加、还是短期内大规模减少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除了以上这些“高大上”的宏观经济指标外,四大经济目标的实现还与以下一些接地气的指标紧密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