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字词积累

文言文字词积累

文言文字词积累
文言文字词积累

文言文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给通假字注音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4才美不外见()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5其真无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6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7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8百废具兴()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9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10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实词_

练习册、课本的注释和课后练习中解释加点字词都是很重要的内容,结合句子掌握意思。(一)一词多义

许1、一百许里()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曳屋许许声()尽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1执策而临之()2、策之不以其道()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不知马也()3、()

能1、虽有千里之能()2、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3、食不饱()因1、余因得遍观群书()2、因势像形()

虽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游人虽未盛()

复1、不敢出一言以复()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益1、益慕圣贤之道()2、开卷有益()

乃1、久而乃和()2、乃重修岳阳楼()3乃不知有汉()绝1、天下独绝()2、猿则百叫无绝()3、佛印绝类弥勒()4、群响毕绝()5、巧妙绝伦()

故1、故余虽愚()2、故使人问之()

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明灭可见()

去1、去国还乡()2、西蜀之去南海()3、委而去之()(二)古今异义

1几欲先走走:古义()今义()2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今义()3而或长烟一空或:古义()今义()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古义()今义()5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古义()今义()6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的动词

泉而茗者,壘而歌者,红妆二蹇者亦时时有

(二)名词用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三)使动用法使之怎么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沙走砾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

3名词的使动用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四、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以。。。。。。。为。。。。。。

心乐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一)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佳木秀而繁阴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答:

(二)岳阳楼记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2)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开:(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偕:2.第②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3.用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三)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集》

1.选文①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选文②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亦不详其姓字详:(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慰: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4.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

(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五)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师读()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媵人持汤沃灌:②腰白玉之环:

③既长,知其世家④往往馕粥不充: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知识储备积累

文言文知识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第二人称代词:汝,尔,若,乃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伊,焉

二、指示代词

1近指代词:是,此,斯,之可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

2远指代词:其,夫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

3虚指代词:或

4无定代词: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样东西

三、副词

(一)程度副词1表轻度:稍,微,少译成:稍微,略微2表深度:愈,益,弥,尤译成:更加,尤其3极度高:绝,极,至,大,甚

(二)范围副词1表总括::悉,皆,咸,毕,俱,举,凡,尽。2表仅限:惟,但,止,才,独相当于“只”3表共同:共,并,俱,偕

(三)1过去时:A、表示“已经、曾经”的意思的有:既,尝,已,业B、表示“以前、当初、过去”的有:向,本,昔C、表示“常常、经常、向来”意思的有:素,恒

2现在时:方,正,会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3将来时:且,将,欲

4表示短暂:寻,未几,既而

(四)频率副词1、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的有:屡,数,每

2、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重复的副词有:又,复,尚,更,再

(五)语气副词1、表示肯定、确认:必,诚(相当于“一定,实在,果真”)

2、表示否定、禁止:不,弗,未,非,勿,无,莫,微(相当于:不,没有)

3、表示推测、估量的有:或,得无,可(相当于:恐怕,或许,几乎,可能)

4、表示反问:宁,其

四、介词、连词、助词

为:1、动词:a、为人五,为窗八b、是为东坡

2、介词:a、对,给,向不足为外人道也b、被

以:1、介词:a、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b、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c、介绍动作、行为所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拿,用以丛草为林以衾拥覆d、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依靠,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2、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b、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以便无从致书以观属予作文以记之c、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以塞忠谏之路d、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也可不译

于:1、表时间,可译为:在,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介绍行为发生的处所、环境,可译为:在,从,到行者休于树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3、介绍行为所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用在形容词之后,介绍比较对象,可译为: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1、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可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年又最高2、表示承接关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就,才等潭西南而望4、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而且,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之:1、代词他,她,它(们)指代具体的人或事策之不以其道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项为之强3、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郊田之外5、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倩女之靧面6、动词:去,往吾欲之南海7、凑足音节

无实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文学常识积累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汇总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

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 A 1.安①怎么、哪里。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②安逸、安乐。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安稳、安定。如: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⑤何处,哪里。如: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2.案①文书、案卷。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②几案、矮长桌。如: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蒲松龄《劳山道士》) ③同“按”,按着。如: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王充《订鬼》) B 3.把持着、端着、拿着。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比①靠近、挨着。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表比较。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及、等到。如:莫邪子名赤,比后壮。(干宝《干将莫邪》) C 5.才①仅仅、刚刚。如: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才能。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司马光《孙权劝学》) 6.彻①尽。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通达,这里引申为思想的改变。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7.诚①确实、的确。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诚心。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愚公移山》) ③表假设,假如。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司马光《祖逖北伐》) 8.辞①告别。如:停数日,辞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推辞、不接受。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司马光《孙权劝学》) ③言辞。如: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从①采纳、听从、顺从。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②跟随。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由、自。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追、追求。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从容。如:王果从容入。(蒲松龄《劳山道士》) D 10.但只、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1.对①对着、向着。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语文字词古诗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 题型专练(一)语音与汉字 第一单元 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发髻.(jì)吝sè(啬)草垛.(duò) 化妆.(zhuāng) 造.访(zào) 花苞.(bāo) 竦zhì(峙) 粗犷.(guǎng) 莅.临(lì) 屋yán(檐) 淅.沥(xī) 衣裳.(shang) 碣.石(jié) 萧瑟.(sè) 2.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山lǎng rùn(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zhuó luò)。 (4)看吧,由澄清 ..(chénɡ qīng)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3.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酝酿)。鸟儿将kē cháo(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 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yìng hè)着。 ..(wǎn zhuǎn)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 ..(mài nòng)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嘹亮)地响。 4.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喉咙烘托抖擞呼朋引伴 B.键壮宽敞睫毛花枝招展 C.静谥端庄凄冷咄咄逼人 D.玲铛地毯安适争先恐后 第二单元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仿膳.(shàn)一霎.(shà)匿.笑(nì) 攲.斜(qī) 菡萏 ..(qiáo cuì) ..(hàn dàn) 憔悴 絮.叨(xù) 徘徊.(huái) 2.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jì(寂) shì(侍)弄yāng(央)求 jué(诀)别分qí(歧) 遮bì(蔽) chuí(捶)打wān(豌)豆dǎo(祷)告 zǐ(姊)妹并dì(蒂) 烂màn(漫) 3.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tān huàn(瘫痪)后,她侍.(sh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xiǔ)整宿翻来fù(覆)去地睡不了觉。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pū)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nèn(嫩)芽儿也mì(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4)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 ..(qīnɡ cè)了下来,正fù(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xù(绪)散尽了! 第三单元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之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五年级语文词语、诗句积累(最新整理)

五年级语文词语、诗句积累一、成语 【比喻构词】胆小如鼠一贫如洗料事如神视死如归对答如流挥金如土铁证如ft 度日如 年心如乱麻健步如飞守口如瓶 【夸张构词】怒发冲冠一目十行百发百中一日三秋不毛之地不计其数胆大包天寸步难 行一步登天千钧一发 【反义构词】弃暗投明取长补短生离死别苦尽甘来三长两短大同小异古往今来舍近 求远举足轻重前因后果 【近义构词】胡言乱语狐群狗党胡思乱想自暴自弃花言巧语含辛茹苦穷凶极恶长吁短 叹长年累月引经据典争名夺利 【ABCC】神采奕奕生气勃勃忧心忡忡气势汹汹大腹便便小心翼翼死气沉沉喜气洋洋风 尘仆仆 【AABC】欣欣向荣默默无闻夸夸其谈蒸蒸日上人人皆知井井有条滔滔不绝娓娓动听格 格不入振振有词 【ABAC】不闻不问无忧无虑自作自受全心全意无影无踪半信半疑如痴如醉人ft人海 毛手毛脚 【AABB】ftft水水三三两两口口声声大大咧咧吞吞吐吐形形色色慌慌张张清清楚楚 【巧藏动物机关】胆小如鼠力大如牛生龙活虎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打草惊蛇悬崖勒马顺手牵羊杀鸡儆猴呆若木鸡 【巧藏人体部位】焦头烂额另眼相看画龙点睛扬眉吐气掩耳盗铃三头六臂一手遮天了如 指掌肝胆相照指手画脚 【巧藏数字】多此一举说一不二三头六臂四通八达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 海九霄云外十全十美 【含有“然”字成语】:恰然自得依然如故恍然大悟浑然一体安然无恙焕然一新庞然 大物\ 泰然处之怦然心动哑然失笑 【描写颜色的词】:五彩缤纷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面如土色五光十 色 【描写稀少的词】: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微乎其微百里挑

一沧海一粟 【描写热闹繁华安静的词】: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花花世界举袖为云挥汗如雨 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万人空巷水泄不通 【描写丰富繁多的词】: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无奇不有无穷无 尽一应俱全比比皆是不计其数层出不穷 二、古诗(一)、春景诗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二)、夏景诗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三)、秋景诗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yǔ) 锡《望洞庭》(四)、冬 景诗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五)、 爱国诗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示儿》(六)、ft水田园诗 ft: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ft小。——唐杜甫《望岳》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3、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宋朱熹《观书有感》 14、田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七)、送别诗 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思乡诗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ft东兄弟》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十一)、边塞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序号详情1文言文重点字词——《论语》2文言文重点字词——《鱼我所欲也》3文言文重点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文言文重点字词——《曹刿论战》5文言文重点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6文言文重点字词——《出师表》7文言文重点字词——《桃花源记》8文言文重点字词——《三峡》9文言文重点字词——《马说》10文言文重点字词——《陋室铭》11文言文重点字词——《小石潭记》12文言文重点字词——《岳阳楼记》13文言文重点字词——《醉翁亭记》14文言文重点字词——《爱莲说》15文言文重点字词——《记承天寺夜游》16文言文重点字词——《送东阳马生序》

17文言文重点字词——《关雎》18文言文重点字词——《蒹葭》19文言文重点字词——《观沧海》20文言文重点字词——《饮酒》21文言文重点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文言文重点字词——《次北固山下》23文言文重点字词——《使至塞上》24文言文重点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文言文重点字词——《行路难》26文言文重点字词——《春望》27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8文言文重点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9文言文重点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0文言文重点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文言文重点字词——《观刈麦》32文言文重点字词——《钱塘湖春行》33文言文重点字词——《雁门太守行》34文言文重点字词——《赤壁》35文言文重点字词——《泊秦淮》36文言文重点字词——《夜雨寄北》37文言文重点字词——《无题》38文言文重点字词——《相见欢》39文言文重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主旨 句:,。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 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 是:,。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文天祥《过零丁洋》)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 是:,。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 《行路难》李白

文言常用词语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并怡然自乐 ③一齐并杀两尉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2、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3、比 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14、、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15、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 ③正方出神 16、芳 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②香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17、奉 ①侍奉妻妾之奉 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 18、负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中考古诗词积累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积累试题及答案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 (4)枯()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蹄。 (6)儿童急走追(,飞入()无处寻。 (7)泥融飞(),沙暖睡()。 (8)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9)()外()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10)()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阴学种()。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13)留恋戏()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诗题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4)()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天际流。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四)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四) 军事和人际交往 伐:讨伐,进攻;声讨,如口诛笔伐;功劳; 袭:偷袭;继承,随封爵或职;因循,沿袭 克:战胜,攻破;能够;克制,如克已复礼为仁;约定或限定(时间),如克日会战 拔:攻取;提拔;突出,超出,如出类拔萃 破:打败,攻克; 敌:仇敌,敌人;抵挡,抵抗,如寡不敌众;相当,匹敌,如势均力敌 距:通“拒”,抗拒,抵御;距离; 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心意,情怀;关心,如“少者怀之”。 部:统率,指挥;部队;官署,行政机关; 将:带领;扶,持,如出郭相扶将;将要,行将,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拿,用,如将功赎罪;且,又,发将信将疑 间:离间;隔阂,疏远;间或,断断续续地,如时时而间进;秘密地,悄悄地,如屏(屏退)人间语;从小路,如道芷阳间行。 引:率领,引导;拉开弓,如引而不发;延长,伸长,如引领西望;避开,退却,如秦军引而去;取过来,如引酒而饮之;引用,如旁征博引 徇:示众,如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巡行,如籍为裨将,徇下县。 次:驻扎,士卒次舍。 勒:率领,三日而勒兵。 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如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地势);坚持,如管仲固谏;固执,顽固,如汝心之固;固定,稳固,如固本清源;鄙陋,如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本来,如人固有一死。 人际交往 诣:到-----去 造:到-----去,造访;制造;成就,造就 谒:拜见,请见;请求;告诉,陈述 过:拜访,探望;责备,批评;错误,过失;胜过,超越 存:看望,问候,如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抚恤,如养幼少,存诸孤;思念; 劳:慰劳,如帝亲自劳军;功劳;费力,吃力;疲劳 访:看望,拜访;询问;查访,侦察 问:问候;问,询问;追究,考察(问罪);管,干预 顾:探望,拜访,如三顾茅庐;关心,照顾,如大臣争于私而不顾于民;思念,如顾恋慈母;回头看,如瞻前顾后;看,如君臣相顾,泣下沾巾;回头,如康顾视日影;只是,不过,如顾吾念之。 吊:慰问,如吊民伐罪;悼念死者; 延:邀请;引进,迎接;蔓延,扩展;伸长,延长 遇:对待,接待;待遇;会见;接触,感触,如臣以神遇;遇合,逢时,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如怀才不遇。 通:交往;交换,如通财货;通报,传达,如不肯为通;得志;地位显贵,显达;通晓,如通于兵事;共同的,通常的,如前代通则。

初中20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积累

初中20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积累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下册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yì)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 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妙绝.。 ..,以为 ..,微笑,默叹 未几,夫齁(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 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jī)欲先走。

古诗文字词积累

古诗文字词积累(共123字) A:安 《岳飞》宁大将安乐时邪!安:安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安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安:安乐享受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安:这里指养生的意思 《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怎么了 《私心》退而安寝。安:安稳 《周公戒子》守以俭者安。安:安定 《蔡勉旃坚还亡有财》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安:怎么 案 《崂山道士》乃于案上取壶酒。案:几案 《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案:官府俭公文 B:把 《岳阳楼记》把酒临风。把:端着 《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把;握 不 《论语六则》不亦说乎?不:不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比不上 《期行》待君久不至。不:没有 《三峡》不见曦月。不:看不见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不必 《强项令》吏不能得。不:无法 《春望》浑欲不胜簪。不:不胜,禁不住 《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不:不见 比 C:才 《包拯》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仅仅 《四知》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才:秀才 辞 《岳飞》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辞:推辞 《崂山道士》心不能待,辞曰:辞:告辞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借口 《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辞:告辞 《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辞:文辞 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至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彻:天亮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诚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 《愚公移山》帝感其诚,诚:诚心 《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诚:确实 《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诚:实在 从 《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从:随 《木兰诗》从此替爷征。从: 《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从: D:但 《木兰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卖油翁》但微颔之。但:只不过 但手熟尔。但:不过 《陌上桑》但坐观罗敷。但:只 《题破山时候禅院》但余钟磬声。但:只 《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崂山道士》但得此法足矣。但:只要 对 《期行》对子骂父。对:对着 《木兰诗》对镜贴花黄。对:照着 《强项令》妻子对哭。对:相对 《包拯》其人遂无以对。对:回答 《曹刿论战》对曰。对:回答说 E:而 《论语六则》学而时习之。而:连词,然后,之后 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而:表承接关系,就 学而不思则罔。而:表转折,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开始 三十而立。而:有 四十而不惑。而:能 《卖油翁》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表示承接关系 而钱不湿。而:可是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而翁知我。而:你,你的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而:却 《口技》一抚尺而已。而:“而已”罢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