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2文化与经济政治讲义(全国通用版)必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2文化与经济政治讲义(全国通用版)必

学案2 文化与经济、政治

走进生活目标导航

里约热内卢市是本届奥运会的最

大受益者,共接待了117万游客,

游客日均消费为116美元。奥运会

结束后的第一天,里约国际机场创

纪录地接待了8.5万名乘客,是日

常客流量的两倍以上。里约通过奥

运会提升了旅游产业的专业性和

国际竞争力。

思考奥运会能带来如此巨大的

经济效益,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

响、相互交融的特点。(重点、

难点)

2.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重

点)

3.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

费的状况,增强文化竞争的意

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

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1)从科技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从劳动者角度看: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从生产力角度看: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1)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应对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判断

(1)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提示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2)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提示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作用。

(3)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

提示错误。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2.思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否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

提示不能。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呈现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并不能抹杀三者之间的本质、功能与作用的区别。

探究点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探究导引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活动,以33个专题,展示了60多个国家和中国15个省区市8 000余件展品,涵盖了

历史文物、美术摄影、创意设计、动漫制作、非遗保护等十余种品类。本届文博会共签约文化项目89个,签约金额1 078亿元。此次签约项目中,单体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31个,超过20亿元的有21个。

(1)人类社会可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文博会属于哪个领域?

(2)一次文博会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请说明文博会对推动我国发展的意义?

答案(1)文博会既属于经济领域,又属于文化领域。

(2)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博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各种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拉动文化消费,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核心归纳

1.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内涵侧重点

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

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

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

互作用

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

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

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

互融合

2.什么是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典型例题

例1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

A.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B.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答案B

解析不同文明形成的经济、政治条件不同,文明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就不同,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 表述正确;A、C、D三项虽然本身说法都正确,但没有说明这些文明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同,故排除。

探究点二文化与综合国力

探究导引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加强“深空”“深

海”“深地”“深蓝”(简称“四深”)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如“天地一体化”信息化网络,研发量子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建立海底观测系统,启动深海空间站建设,实施探月工程,部署启动火星探测计划等。

在“深空”领域,美国强调要增强太空能力,甚至提出必要时要限制对手在太空的行动。在“深海”领域,日本计划打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船“地球”号。在“深地”领域,世界大国着重加强地球探测和深部矿产勘探等。在“深蓝”领域,主要大国的信息化战略,已经深化到军事、天文、生物、能源、智能制造等各个领域。

“四深”领域的竞争,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制高点。

(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四深”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答案(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核心归纳

正确理解文化软实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