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数学研修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鸭鸽营中学王红霞

老师们,大家的发言积极踊跃,使我受益匪浅。以往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我们有时不愿意放下主宰课堂的权利。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被动,直接原因是我们讲得过多。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理论上已上升为人们的共识,“自主学习”已成为众多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就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我们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老师们的发言和自己的见解总结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应该让学生建立自主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数学的机会,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通过精心选取课前预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先行自学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按小组次序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意见和见解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

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的作用:一是对学生的见解作精要点评;其次是注意捕捉学生灵光闪现的思维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成为他们讨论小组中的一分子。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发言的机会,这就扩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了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反过来也激发了每个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增添了动力,使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为将来的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在一个班中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为此,实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要求的考查活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以实现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协调同步发展为归宿,力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能力。在班级群体中实行分层次合作。把课堂上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到课堂外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性学习,使课内课

外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来满足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涌现出来的研究和交流的欲望。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可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

性特征等分为若干小组,这样既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之后,既拓宽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渠道,而且,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同学们也会对探究数学的气氛愈来愈浓,从而会形成主动、自主、生动的数学学习气氛。

三、运用各种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氛围后,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成会自己发展的主人”。1、学会制定学科目标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习处于无状态之中;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垂头丧气。为此,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采用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对能力的要求分阶段达到,对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了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学习计划,小组活动时让

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互相取长补短。对于有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交谈,会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3、教会学生学会课

前预习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通过给学生出示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概括学习目标、领悟学习重点、探索解决难点的方法。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4、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较深的题;

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书牵着鼻子走,使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应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抄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的方法。5、让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在学生学会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以他人的交流中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在课堂讨论中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6、教学生学会反思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刚才有老师提到: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何谓"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1)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做?(3)我是如何想到的?(4)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

(5)一题多变看看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1)错在哪里;(2)错的原因是什么;(3)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能能动地进行反思和评价,就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控和修正,达到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状态、课堂检测、阶段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做出合情评价,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同学的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7、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记错本”,把自己平时作业、单元测

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原因,使学生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记错本有了,教师还要注意及时反馈,如每周五,可布置“一周错题回顾”,把本周自己做错的题再做一遍,星期一逐本批改,对于再次做错的题做上标记,再记录下来,再做,这样到期末,学生的错题就越来越少。

总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境界。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课题意义: 数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教师应转变观点、转变角色,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合作空间,使数学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色的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促动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室不再是学生静静聆听老师宣讲那些格言般的定理、法则的讲堂,而是成为他们活动、实践、探索的学习场所。教师应作为一个组织者,在设计好教学方式后,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多留点空间,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中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教材中共有 8 个探究,常规的教材处理是分 4 课时完成:第 1 课时是“SSS ”,第 2 课时是“ SAS ”,第 3 课时是“ ASA ”、“ AAS ”,第 4 课时是“ HL ”,教材的这种编排很容易让老师和学生接受,教师教起来也顺手。但是考虑到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但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三个条件,如何去选择条件,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所以在课堂设计中我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使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 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并能初步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结论”的学习过程体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同时提升几何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表达水平。

初中数学实践研修成果

初中数学实践研修成果 通过国培的学习,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教学技能。而作为一名刚毕业的缺乏经验的教师,通过国培的学习,学到了自己教学技能上不足点和存在的缺陷。例如,在新教材人教版数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主动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作为新教师,感觉自己没有较强的组织学生的能力,而且课堂教学情境或活动设计不够创意,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课堂教学的方法上过于单调,导致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数学没有新鲜感。下面是通过国培学习后,我对于上述问题的几点解决方法的思考。 一、情景设计,激发探究欲望 (1)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作为引导者,教师为了创设的情景够新鲜,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或通过网络媒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为借鉴。(2)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完成;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

二、总结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知道一般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2)讨论法;(3)直观演示法;(4)反馈练习法;(5)读书指导法;(6)小组活动法;(7)多媒体教学法。 而在这些中,我发现自己平时较多的使用讲授法和反馈练习法,较少或基本不用别的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方法单调,死气沉沉。从而自己总结出:(一)、自己有能力学习的,尽可能上学生动手或讨论,或者小组形式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精神。(二)、利用多媒体,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有必要学好多媒体使用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起着非常良好的作用。像学习圆的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来教学,不仅直观,而且易懂,很多繁琐的地方多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后可以简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者初中学生对于多媒体的教学感到很新鲜,所以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很有效。当然,也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 以上是我通过国培学习后,关于自己教学技能上有待提高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今年继续参加了2018年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观课评课活动。我听了三位教师的数学课,讲课教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发挥小组合学习及当堂达标检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针对刘老师的课简单说一下: 本节课刘老师利用课本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实际的需要,由实例中“木条与墙壁平行”这一特殊情况入手,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问题1巧妙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较好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又通过问题2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点击重点。设置了“转动纸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旋转功能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直观认识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第二,再次引导学生将转动纸条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并借助电子白板的各种笔,直观形象地认识同位角。第三,在较好的处理了前两个环节后,探索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由浅入深,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刘老师的做法实为巧妙。 本节课的教学,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中,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相当强:从学生质疑问难中,引导学生以本节课内容为主,并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好其他的文化知识,将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条理、有层次。从刘老师的教案可以看得出:学生的预习——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言词、创设情景的过渡,引入及鼓励性词语全面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引究探索——质疑问难——严谨的小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非常到位。 刘老师在利用问题2暴露定义法判别直线平行的可操作性较差,从而为下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埋下伏笔.利用问题3这一特殊情况,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然转入通过角的关系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探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值得赞赏。 最后,在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有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并随着老师问题的提出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设计的动手实验与课本相比进行了改变,更加简单易操作实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变化中感受角的大小变化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的教学目标。在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个环节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三线八角,这样逐渐提高思维要求,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研究报告 榆林市第七小学刘兴林 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我确定了以《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为内容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观摩,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教师虽然有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经验和模式得以借鉴,在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好的教学经验比较散乱。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总结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方法和形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期盼。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提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堂趣味化研究,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开发儿童身心潜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总结宝贵经验。 2、在现代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课堂趣味化教学的构成和表现形式。 三、研究的方法。 以走进课堂,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为主,重点对课堂教学的有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记录精彩片段,归纳、总结出普遍的规律和方法。 四、研究的要求 1、以我校小学各年级数学老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每一节数学课堂为研究载体。 1 / 8 2、以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感受的趣味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一)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特点 1、实践性。趣味化数学课堂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或模拟)实践为主,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2、自主性。趣味化的课堂中,教师、学生在选材上、教材上、学法上、考查上都有较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在活动中无需顾忌来自教师的压力;无需顾忌来自考查的“威胁”,自主地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自由地选择内容,自由地发挥思维潜力。 3、多样性。趣味化数学课堂除了“动”的特点外,尤其突出了“活”的特点,“活”就是在内容选取上、教学方法上、组织形式上、解决问题上等等都“活”,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一、研修主题: (一)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 (二)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实施过程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正比例函数》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合作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环节多而仓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大部分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教学效果表现为:1、举手人次不高,参与率低。2、机械性训练不够扎实。3、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4、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问题设计的要求没有梯度性,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材料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材料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一轮课程方案的试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等,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充分运用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特制订 2012 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依托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 进行符合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校本教研是为提升数学教师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服务的,其在各校开展的形式多样,“集体备课” 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数学“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教师为了“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有关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悲哀:部分教师可能对别人所给的教案不甚理解甚至连看都未看就走进教室,这对学生将是何等的不负责任(可能有点危言耸听)!数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作了深入的探讨。校本研修本身就是一门崭新的科研活动,只能逐步探索才能走向成熟,为了提高对数学校本研修的认识,探索研修方法和知道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数学组对本学科的校本研修进行思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围绕学校办

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动,具有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思路汇报如下: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我们的数学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处于困难初级中学,数学更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数学组通过分析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专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良性发展。目前我校数学组教师少,且均较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再参考大量有关校本研修资料和我区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组决定开展一系列立题小,周期短,见效快,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数学校本研修专题。主要有: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修和实践;为求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最优课堂教学探讨;为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对作业的研究。数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

初中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观课报告

借助研修平台,有机会观摩了全省各地优秀数学老师精彩课堂,认真观看了这三节课,各有各的风采,亮点纷呈,收获颇多。看过很多课,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学情分析头头是道,可是预设很丰满,生成很骨感,有点华而不实,《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说到就做到,让人眼前一亮,感想挺多。 三位老师的数学课都很真实,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现就三节课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观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我的收获: 1、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具体可操作性。课堂内容讲多将少、讲深讲浅等,目标就是指挥棒,就是标准,所以一定设计好目标。 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定教。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所涉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精选例题。

最新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这样才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课例研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并且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一、背景与主题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了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的校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怎么实现;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研究怎样改革教材资源,让课本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情境与描述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建立符号感 ——“用字母表示数”课例研究 “用字母表示数”既是苏科版七年级第三章的起始课,也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地建立符号感。在本节课中本人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以“小青蛙”为人文主串线,设计了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在问题求解的讨论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身边所有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着挑战的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推理、归纳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理解用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符号意识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观察、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校园作贡献;在探索中发现结论,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儿歌——数青蛙(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②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③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教师提问学生:谁能将这首歌继续唱下去?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这位同学唱的既好听,又准确,你知道这里隐含着什么数学道理吗?如果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这首歌又该怎样唱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精编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 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 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 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 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 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 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 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师资水平相对薄弱, 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 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 辖22镇, 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 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 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 立足县情, 大胆实践, 开拓创新, 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_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 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 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 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 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 忽视教学绩效, 过于倚重现成资源, 忽视个性化创新, 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 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 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 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 教师根据国家规定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精编版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今年继续参加了2018年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观课评课活动。我听了三位教师的数学课,讲课教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发挥小组合学习及当堂达标检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针对刘老师的课简单说一下: 本节课刘老师利用课本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实际的需要,由实例中“木条与墙壁平行”这一特殊情况入手,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问题1巧妙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较好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又通过问题2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点击重点。设置了“转动纸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旋转功能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直观认识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第二,再次引导学生将转动纸条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并借助电子白板的各种笔,直观形象地认识同位角。第三,在较好的处理了前两个环节后,探索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由浅入深,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刘老师的做法实为巧妙。 本节课的教学,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中,体现教师组织

课堂教学能力相当强:从学生质疑问难中,引导学生以本节课内容为主,并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好其他的文化知识,将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条理、有层次。从刘老师的教案可以看得出:学生的预习——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言词、创设情景的过渡,引入及鼓励性词语全面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引究探索——质疑问难——严谨的小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非常到位。 刘老师在利用问题2暴露定义法判别直线平行的可操作性较差,从而为下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埋下伏笔.利用问题3这一特殊情况,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然转入通过角的关系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探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值得赞赏。 最后,在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有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并随着老师问题的提出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设计的动手实验与课本相比进行了改变,更加简单易操作实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变化中感受角的大小变化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的教学目标。在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个环节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三线八角,这样逐渐提高思维要求,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课堂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例研究报告 威海市文登第二实验小学李霞 【内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校数学团队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载体开展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课堂”的主题研讨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何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有哪些作为?”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在循环的磨课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观点的提炼。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正文】 一、背景和主题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时下以“主动有效”为教学改革关键词的情境之下,我们在谈论任何一个议题都无法绕开“学生的学”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当然,并非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关注,而是说目前“学生的学”被提上了崭新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学,“主动”单单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便无从谈起,“有效”也更加无从谈起。于是我们都在努力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向,探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怎么才能达到数学课堂更“有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它强调的是师生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索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为此,我们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载体,开展了以“探索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

初中数学教师研修成果

初中数学教师研修成果 以下是我对自己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简单回顾和总结: 一、聆听专家讲座,更新教育观念 本次培训的安排中理论讲座较多,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 王尚志和徐建乐教授带领我们走进新课改,认识了数学新课程中的基本理念和“四基”内容,他们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对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章魏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为我们诠释了数学课堂的本质和打造有效课堂的 关键;王全乐教授以幽默的语言与我们交流了学生管理观念的转变;朱红素院长为我们指引了名师成长之路……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了解到更多的教育理论,学到了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普通农村中学的数学老师,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了!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的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对数学课堂本质的认识过于浅薄,更别提着眼于教育的的发展远景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的确是不行的。通过培训,真正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开拓了我的思想境界,提升了自己对数学教学课堂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二、观摩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培训中,我们分别去徐水二中,北京九中,保定七中进行 教学实践观摩。在此期间,我领略了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见识到了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从他们的课上看到了很多亮点,比如北京九中的刘永江老师上课教态很好,富有激情,

态度亲切,让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很好的发挥;徐水二中的许春英老师教学过程设计的很好,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这些优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讲解,对于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上有着非常重要而有深远的意义,让我能够取长补短,进行反思。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向他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三、参与学员研讨,交流教学资源 在学习中,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与他们深入交流探讨,抒 发各自的观点,彼此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很多问题上产生共鸣。我们谈教学方法,谈经验教训,互相提供教学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进行论坛交流。教学之路,虽“路 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有了这些朋友的 支持和帮助,我的教学之路会减少崎岖,我们将奋勇向前。 总之,有意义的省培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老师们的“点化” 和“引领”,使我豁然开朗。省培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努力,继续提升。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最新)

2017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观看了济南市长清实验中学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堂实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当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完美,环节精巧,而是因为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因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也与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产生强烈的共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基于此,在观看本课时,我确定的观察点为“学生学习”维度中的“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张静老师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总共有13处学生活动(这里的学生活动指教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学生相对独立地活动一段时间),从内容看,学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学生活动的时间来看,总时间为30分钟,占本节课总时间的67%。学生相对独立的活动时间能占到这样的比例,说明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活动形式来看,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有口述,书写,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测试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为主。本节课,集体回答26次,个体口答11人次,个体黑板演示展讲3人次,个体板演展讲4人次,小组合作交流3次,全体测试一次。 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张静老师本节课的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三点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后一点着重能力及情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贯穿于在3和4这两条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通过第二环节的自主探究中的三个学生活动实现。从学生的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活动都有利于目标达成。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活动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总体评价: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黑板板演展讲呈现出来,让学生原始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彰显活动有效之美。 本节课突出的优点: 一、数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课例研修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偏差也不断出现,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避免走入误区,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为此,我校展开了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创设情境、动境进行教学的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 参加我们响水中心小学教研活动,我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分数除法》一课,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境过于多,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动境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 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 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 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这是浙教版教材七(下)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中的其中某个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学生们现出自豪的神情并急切地要求老师给出题目】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 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 35 2494 x y x y += ? ? += ? ,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得 23 12 x y = ? ? = ? 。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1 2 的脚,则每只鸡就变

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 师:是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题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 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沾益县白水镇第二中学王吉会 数学校本教研是为提升数学教师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服务的,其在各校开展的形式多样,“集体备课”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数学“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教师为了“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有关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悲哀:部分教师可能对别人所给的教案不甚理解甚至连看都未看就走进教室,这对学生将是何等的不负责任(可能有点危言耸听)!数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作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数学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处于困难初级中学,数学更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数学组通过分析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专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

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良性发展。 目前我校数学组教师少,且均较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再参考大量有关校本研修资料和我区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组决定开展一系列立题小,周期短,见效快,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数学校本研修专题。主要有: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修和实践;为求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最优课堂教学探讨;为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对作业的研究。 数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们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他人从未研究过或是目前教材中的数学综合实践内容等。当然,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最好能兼顾数学学科中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各备课组研修专题草拟 1.预备年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