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改善师资经费补助

教育部改善师资经费补助

教育部改善师资经费补助
教育部改善师资经费补助

教育部改善師資經費補助

正修科技大學

96年度教師專業研習成果報告

******************************* *【SIP測試策略課程(Test Strategies for System-in-Package)】心得報告* *******************************

團體 ▉個人

單 位: 資訊工程系

單位主管: (簽章)

職 稱: 副教授

姓 名: 王維倫

執行期間: 96年12月1日至12月3日

教評會審查期間: 學年度第 次( 年 月 日)

【SIP測試策略課程(Test Strategies for System-in-Package)】心得報告

中文摘要:

關鍵詞:系統晶片、系統級封裝、測試標準、邊界掃描。

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地進步,單一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不斷地增加,使得電子產品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且功能日益精進。為能滿足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的要求,『系統晶片』技術於是應運而生不僅可有效地節省晶片面積亦可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但是由於系統晶片內的各個核心電路來自不同製造廠商或是使用不同製程技術,相對地增加系統晶片的測試困難度以及無法有效提昇晶片良率。基於此,為提高晶片良率,於是有些廠商將系統晶片內部的核心電路先行各別製造及測試,然後再將其組合及封裝並進行最後測試,這總稱為『系統級封裝』技術。

在次課程中講者研究『系統級封裝』測試技術,並且為了進一步降低測試成本,亦將研究將原本應植入在待測電路的測試控制器,重新設計成以FPGA為基礎的測試控制電路並移植到待測電路外部以減少晶片面積及增加控制電路的設計彈性。

英文摘要:

Keywords:System-on-Chip、System-In-Package、IEEE 1500 Standard, Boundary Sca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transistors on a single chip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o meet the rapid demands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 market, the system-on-chip (SOC) technology has been proposed to shorten the time-to-market and reduce the chip area. Due to the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of the cores within the SOC,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test the SOC.

Some manufacturers use the system-in-package (SIP) technology to raise the yield of the chips. The cores within the chips have been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separately, then assembled and packaged.

In this course, the speaker will survey and develop the test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SIP. By replacing the test controller of the built-in self-test (BIST) schemes inside the circuit under test (CUT), in this project, the test controller will be redesigned based on the FPGA chips and put it outside the CUT to reduce the chip area overhead and increase the design flexibility.

心得報告

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地進步,單一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不斷地增加,使得電子產品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且功能日益精進。為能滿足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的要求,『系統晶片(system-on-chip、SOC)』技術於是應運而生使得許多功能模組(functional module)稱為核心電路(core)整合在單一晶片上以縮短上市時間與降低晶片面積成本。跟其他同級的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的電路相比,系統晶片具有較佳的性能,較小體積與較低的功率消耗,此外SOC的core還可以重複使用,因此可大為降低設計流程成本與時間。

但是由於系統晶片內的各個core來自不同製造廠商或是使用不同製程技術,相對地增加SOC的測試困難度以及無法有效提昇SOC良率。基於此,為提高晶片良率,於是有些廠商使用『系統級封裝(system-in-package、SIP)』技術將SOC內部的各個core (在SIP中稱為chip)先行分別製造及測試,然後再將其組合及封裝並進行最後測試。ㄧ個SIP是由許多晶片(chip)堆疊(stack)及連線並封裝在一起,每一個晶片有自己的功能(functionality)並在複雜的系統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或是擔任子系統晶片(subsystem on a chip、SSoC)。與SOC與PCB相比,SIP具有以下優勢: (1) SIP中的chip 可以用不同技術來個別製造,然後再加以組裝, 因此有較佳的性能及可以簡化設計流程,(2) 由於SIP採用模組化設計因此較容易保護IP智財權。

如下圖所示為SIP的測試流程,首先將SIP中的各個chip分別進行burn-in wafer test (這是因為SIP無法完全對其內部所有的chip進行存取控制或是說要做到可以完全存取的地步需要很高的成本),選出品質好的die 之後,再由SIP integrator進行組裝及封裝後再分別進行interconnection test、post-packaging test及overall SIP test [3]。與SIP測試相比,SOC的測試困難度在於設計上的困難度(design complexity)與對內部核心電路(core)存取能力的下降。

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產學專家對SIP的測試技術進行許多相關的研究,如SIP中的SOC與SDRAM及Flash Memory的植入式自我測試技術(built-in self-test,BIST) [1],SIP中記憶體的高頻測試(> 100 MHz)與記憶體修復(repair) [2],使用IEEE 1500測試標準來進行SIP中各個core的測試 [3]與診斷Delay Fault及Crosstalk Fault [4],另外為提高對『系統級封裝』內部各電路的測試控制及觀察能力,採用射頻信號傳送測試向量及接

收測試響應等無接觸方式來進行測試 [5,6]。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研究SIP測試技術,並且為了進一步降低測試成本,亦將研究將原本應植入在待測電路的測試控制電路(test controller),重新設計成以FPGA為基礎的test controller並移植到待測電路外部以減少晶片面積及增加控制電路的設計彈性。隨著半導體技術科技不斷地進步,預期此一SIP測試市場商機將會持續發展下去。

由於測試標準IEEE 1500剛於2005年對外正式公佈,因此在SIP內部的有些chip可能還在使用較早的測試標準IEEE 1149.1。本課程所設計的test controller將依循IEEE 1500的測試標準,對於使用IEEE 1149.1測試標準的晶片而言,講者在test controller新增IEEE 1500與IEEE 1149.1的轉換介面使得test controller亦可依循IEEE 1500的測試標準來對使用IEEE 1149.1測試標準的晶片進行測試。

在本課程中講者依循IEEE 1500的測試標準研究在SIP進行測試方法與架構,其中講者將考慮SIP中各個chip本身已經具備測試標準IEEE 1500或是1149.1的架構來進行研究,以下將分三個項目來各別討論:

(一) IEEE 1500測試標準:

如下圖所示為IEEE 1500測試標準下的測試示意圖,其中Test Source 與Test Sink分別表示test pattern generator與test response evaluator在SOC 中用來對每個具有IEEE 1500測試標準介面的core進行測試。

如下圖所示為core具有IEEE 1500測試標準介面的架構圖:

在IEEE 1500測試標準中為了能完成測試流程的進行,必須設計一個TAM (test access mechanism),此即為本課程中要放在待測電路外部的測試控制器。

(二) IEEE 1149.1測試標準:

如下圖所示為IEEE 1149.1測試標準的架構圖。

其中TAP (test access port)為在IEEE 1149.1測試標準中進行整個測試流程的控制中樞,架構圖如下圖所示。

(三) IEEE 1500與1149.1的轉換介面:

由於測試標準IEEE 1500剛於2005年對外正式公佈,因此在SIP內部的有些chip可能還在使用較早的測試標準IEEE 1149.1。本課程所設計的test controller將依循IEEE 1500的測試標準,對於使用IEEE 1149.1測試標準的晶片而言,講者將在test controller新增IEEE 1500與IEEE 1149.1的轉換介面使得test controller亦可依循IEEE 1500的測試標準來對使用IEEE 1149.1測試標準的晶片進行測試。

IEEE Std. 1500IEEE Std. 1149.1

參考文獻

[1] K. Yamasaki, I. Suzuki, A. Kobayashi, K. Horie, Y. Kobayashi, H. Aoki,

H. Hayashi, K. Tada, K. Tsutsumida, and K. Higeta, “External Memory

BIST for System-In-Package,” 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st, pp. 1145 – 1154, 2005.

[2] S. Tomishima, H. Tanizaki, M. Niiro, M. Maruta, H. Hidaka, T. Tada, K.

Gamo, “A Variable Drivability (VD) Output Buffer for The System In A

Package (SIP) and High Frequency Wafer Test,” Proc. International Test Conference, 2002, pp. 170 – 177.

[3] D. Appello, P. Bernardi, M. Grosso, M. S. Reorda, “System-in-Package

Te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EEE Design & Test of Computers,

V ol. 23, No. 3, March 2006, pp. 203 – 211.

[4] K. Shu-Min Li, Yao-Wen Chang, Chauchin Su, Chung-Len Lee, and

Jwu E Chen, “IEEE Standard 1500 Compatible Interconnect Diagnosis for Delay and Crosstalk Faults,” Proc. of Asia and South Pacific Conference on Design Automation, 2006, pp. 366 – 371.

[5] Y. Wang and M. Margala, “New Embedded Core Testing for

System-on-Chips and System-in-Packages,” Proc. of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6, pp. 1897 – 1900.

[6] S. Bernard, D. Andreu, M.-L. Flottes, P. Cauvet, H. Fleury, F. Verjus,

“Testing System-in-Package Wirelessly,”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and Test of Integrated Systems in Nanoscale Technology, 2006, pp. 222 – 226.

[7] IEEE Standard Test Access Port and Boundary-Scan Architecture, IEEE

Std. 1149.1-1990, 21 May 1990.

[8] IEEE Standard Testability Method for Embedded Core-based Integrated

Circuits, IEEE Std 1500-2005, 2005, pp. 1 – 117.

教育部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项目管理办 法

附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技〔〕1号 4月7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根据国家财政制度的要求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项目经费,来源于由教育部负责分配和管理的部分科学事业费。 第三条本办法为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申请学校及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 第四条项目资助的范围主要为高等学校开展的自然科学研究。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并结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科布局及发展的需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三类,按照资助额度的不同分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 第二章立项 第五条项目采取分年度发布申报领域、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每年受理一次,申报时间截止到每年的6

月1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六条申报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选题符合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科交叉。2.研究思路明确,学术思想或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交成果的方式具有可考核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项目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学风端正,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4.课题已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基本具备主要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本设备等)。 5.非教育部属学校在申请项目时,依托学校及隶属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应分别签署条件保障和配套经费的实质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七条在条件相当时,依托于国家或教育部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项目立项程序: 1.教育部在每年4月底前将申报项目通知下发直属学校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确定当年申报领域和各单位申报的限额。 2.申请者须填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格式见附1)一式三份,经学校科研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盖具学校公章统一报出,不受理个人申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 (教财〔2012〕7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中央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体制 1. 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院)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设备)、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 明确院系监管责任。学院、系、所和国家认定的校内各类研究机构(简称院系),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院系要根据学科特点和项目(含课题,下同)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要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学校要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院系负责人的考核范围。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3. 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要熟悉并掌握有关财政法律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依法、据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按照批复预算和合同(任务书)使用经费,接受上级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4. 设立专门机构。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可以在财政部门或科研部门内部统一设置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协助、指导项目申请人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对已批复或签订合同(任务书)的项目提供从到款通知到具体项目经费分配、预算执行进度通报、经费使用建议、预算调整、决算编制、外部沟通协调等全过程服务,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科研合同管理、技术市场登记、税费减免等相关工作。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5. 建设专业化队伍。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业的财务、科研管理人员,充实科研经费管理服务力量。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制度,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引导院系和有条件的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聘用科研秘书,协助完成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学校财务部门要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秘书等人员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强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6. 完善科研信息系统。学校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完善系统功能,建立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doc

附件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是用于支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放管服”结合,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专款专用、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充分体现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赋予依托学校和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管理权限。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注重规范管理、改进服务,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和

宽松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条财政部、教育部负责制定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预算安排的总体方案。教育部负责编制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评机制。 第五条项目依托学校是繁荣计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按要求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将项目资金纳入学校预算,指导和审核项目预算编制,承担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资金使用,审核项目决算。 项目依托学校的财务和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的指导;注重科学管理、改进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合理合规使用资金。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预算和财务管理规定,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二章支出范围 第七条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分为研究项目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

教育部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技〔2003〕1号 2003年4月7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根据国家财政制度的要求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项目经费,来源于由教育部负责分配和管理的部分科学事业费。 第三条本办法为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申请学校及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 第四条项目资助的范围主要为高等学校开展的自然科学研究。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并结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科布局及发展的需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三类,按照资助额度的不同分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 第二章立项 第五条项目采取分年度发布申报领域、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每年受理一次,申报时间截止到每年的6月1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六条申报项目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选题符合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科交叉。 2.研究思路明确,学术思想或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交成果的方式具有可考核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项目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学风端正,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4.课题已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基本具备主要研究条件(实验室和基本设备等)。 5.非教育部属学校在申请项目时,依托学校及隶属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应分别签署条件保障和配套经费的实质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七条在条件相当时,依托于国家或教育部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申请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项目立项程序: 1.教育部在每年4月底前将申报项目通知下发直属学校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教育厅(教委),确定当年申报领域和各单位申报的限额。 2.申请者须填报《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格式见附1)一式三份,经学校科研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盖具学校公章统一报出,不受理个人申报。 3.项目申请经形式审查合格后,分若干领域组织专家集中评审。 4.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及当年科研经费情况,择优确定支持的项目。 5.教育部发文通知相关学校项目入选情况,研究经费与当年的科学事业费一起拨到项目承担学校。《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二份经科技司签署意见后返回给学校(一份存学校科研处,另一份存课题组),作为项目立项、管理及验收的依据。 6.教育部根据国家需求及科技发展趋势制定重大项目申请指南,于每年8月份对外发布, 9月20日前受理重大项目申请。重大项目优先支持已经结题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的项目。重大项目立项,还需填写重大项目合同书(格式见附4)。 第九条项目立项后,教育部将根据财政部对经费的拨付要求,年底前将经费拨付到位。项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科研任务完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下文是,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确保科研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科研及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科研经费来源 第二条科研经费来源: 一校外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二学校及各学院所、中心等划拨的科研经费。 三科研成果转化收入。 四其它形式的科研经费来源。 第三章科研经费支出范围 第三条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 一设备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 题等活动而召开会议发生的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 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 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事先报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同意。 八资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 九数据采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 费用。 十印刷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 十一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 的出版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十二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 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三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 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计划项目和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十四管理费:是指从事科研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十五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 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四章科研经费管理 第四条学校所有科研经费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 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1]5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21]11号以及地方各级部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规定。 第五条学校年度科研经费收支由科研管理部门提出预算方案,经财务部门审核,纳 入学校总体财务预算。 第六条各类科研项目必须以学校名义签订科研项目合同,其经费必须全额划入学校 银行账户,按项目管理。 第七条科研经费实行责任制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 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经费与财务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财库[2006]23号 【发布部门】财政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6.04.06 【实施日期】2006.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 (财库[2006]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育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 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及时、规范支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财政部、教育部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教育部反映。

附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六年四月六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管理监督,提高资金支付效率,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是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中央财政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央专项资金)。包括免费教科书资金、免杂费补助资金、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 第三条中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拨付下达后,由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部门和县级(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及不设区的地级市,下同)财政部门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教学四项经费管理与实施办法(试行)

教学四项经费管理与实施办法 (试行) 根据教育部〔2005〕1号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为保障本科教学各项业务顺利开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决定从2005开始,每年划拨教学四项经费专款,使年本科教学四项经费的投入达到年学费总额的30%(即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标准),为规范和加强四项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科教学四项经费是指教学业务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教学差旅费和体育维持费。 第二条教学业务费是开展日常教学的各项开支,包括教学杂费(含军训费、招生费、就业指导费等);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费;专业建设费;教学检查与评估费(含教师教学竞赛);教学成果与奖励费;实习实践费(含各类实践竞赛、文艺活动等费用);实验耗材费;毕业论文设计费;教材建设与奖励费;日常办公费用。 第三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包括各类教学仪器的修理、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的维护等费用。

第四条教学差旅费。指各项与教学有关的差旅费用,包括教师和行政干部的调研、学习、培训及外聘教师的差旅等费用。 第五条体育维持费。指体育场地的维护、维修、消耗材料的购买、各项体育活动和参加比赛等费用。 第六条经费投入。学校决定本科教学四项经费每年以不低于年学费收入的30%投入,2005年按学费总额的30%投入,根据收支情况,投入逐年递增。 第七条立项。原则上所申请的教学项目内容,必须要有按培养计划要求完整、充分的立项依据。同时经费的支付范围和额度必须符合学校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第八条立项形式。实行“按计划整体立项,分次支取经费”和“按分项目使用经费,总额包干”的形式申报和使用经费。采取何种形式,需要根据项目类型进行确定。第一种形式多用于规模大、共性强、计划性好的教学项目;第二种形式多用于规模小、随机性大、不易提前计划的教学项目。 第九条立项管理。为保障教学项目顺利进行,实行管理责任制。教务处负责教学项目的审定和考核,院系明确责任主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以保证按项目目标和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第十条管理权限。教学业务费中除办公费用由院系和教务处共同审核,其它项目内容均由教务处负责审核,其中教务处负责公共课办公费用的立项分配(含两课、体育、公外、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艺术)。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

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AA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部与AA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A)联合设立“教育部-AA科研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为加强基金项目的规范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AA设立“教育部-AA科研基金”(以下简称“科研基金”),对基金项目提供研究经费。教育部、AA共同对基金项目进行管理,组织基金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基金项目按年度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指南主要由AA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出,经双方商定后确定。 第四条有关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为基金项目的申报单位,AA可提出申报单位建议。由教育部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研究确定申报单位名单。申报单位负责统一组织项目申报、项目过程管理及项目资金管理,包括项目中期检查、财务审计及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五条基金项目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进行申报。申报指南由教育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接受项目申报单位的项目申报。 第六条基金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申报单位为法人责任单位。法人责任单位对项目申报、执行、结题等全过程及项目经费使用承担法人责任。项目申报单位不能独自完成项目研究目标的,可联合其他单位共同申报。联合申报时的牵头单位为项目法人责任单位。基金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七条基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申报项目指标由教育部与AA根据申报单位学科基础与前期承担基金项目的完成情况确定。未按时结题或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占用申报单位第二年申报名额,连续两年有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取消申报资格。

关于科研立项课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XX学院关于科研立项课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及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根据学院有关规定规定,本办法所指科研立项课题经费指课题批准单位资助的经费(简称资助费)和学校按一定比例配套资助的经费(简称配套费)。自筹课题经费和学校立项课题经费属于资助费。地方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委托的科研课题资助费简称横向课题费。 第三条课题经费使用应本着勤俭办事的方针,精打细算、力求节约,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等工作条件和可以利用的协作条件,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章课题经费的使用及管理 第四条各类课题经费必须汇入学校基本账户,由财务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课题经费到款后,财务处必须及时通知科研处,科研处据此下达配套费并书面通知财务处设立课题经费指标本,财务处按照科研课题的开支范围进行管理核算,专款专用。 第五条课题主持人应按经费预算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课题经费,如有突破或变更,应事先报科研处审核,并视情况上报校领导审批,否则课题经费开支不予报销。 第六条课题经费的使用,采用课题主持人负责制和额度审批制。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经费的申请和使用,经科研处审核同意后,按金额大小分级审批。一次性报销1000元(含1000元)以下由科研处审批;一次性报销1000—10000元由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审批;一次性报销

10000元以上由院长审批。 第七条课题经费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低值易耗材料等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采购、审批和验收手续。 第八条为方便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允许课题组预借3000元周转金,期限最长3个月。违者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违规责任。 第九条课题组使用校车,应到校办办理派车审批手续,并按规定到财务处交纳派车费;使用私家车的,应事先经科研处签批后,财务处方予报销。私家车费用及其他超标的交通费(含打的费),不得超过课题经费总额的3%。 第十条课题主持人一般不能变动,如确需变动(工作调动、出国等),课题主持人应提前到科研处办理课题委托代管手续或申请更换主持人(须从课题组成员中择优录用),并书面通知财务处,未办理相关手续的,冻结该课题经费的使用。 第三章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第十三条校内外各类纵向科研立项课题资助费的开支范围 1.科研业务费:计算、测试、分析费(使用本单位设备的只收消耗费),计算机消耗材料、机时费、入网、电话费等信息通讯费,课题所必需的国内调研和小型学术会议费(包括为完成课题必须举行的成果评审鉴定、专题研讨等会议费用),差旅费,资料印刷费、论文版面费(不含稿费),学术刊物订阅费等。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3.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和安装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 4.实验室改装费:为改善资助课题研究的实验条件,对实验室进行简易改装所开支的费用。实验室扩建、土建、房屋维修等费用不得列入

教育部改善师资经费补助

教育部改善師資經費補助 正修科技大學 96年度教師專業研習成果報告 ******************************* *【SIP測試策略課程(Test Strategies for System-in-Package)】心得報告* ******************************* 團體 ▉個人 單 位: 資訊工程系 單位主管: (簽章) 職 稱: 副教授 姓 名: 王維倫 執行期間: 96年12月1日至12月3日 教評會審查期間: 學年度第 次( 年 月 日)

【SIP測試策略課程(Test Strategies for System-in-Package)】心得報告 中文摘要: 關鍵詞:系統晶片、系統級封裝、測試標準、邊界掃描。 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地進步,單一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不斷地增加,使得電子產品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且功能日益精進。為能滿足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的要求,『系統晶片』技術於是應運而生不僅可有效地節省晶片面積亦可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但是由於系統晶片內的各個核心電路來自不同製造廠商或是使用不同製程技術,相對地增加系統晶片的測試困難度以及無法有效提昇晶片良率。基於此,為提高晶片良率,於是有些廠商將系統晶片內部的核心電路先行各別製造及測試,然後再將其組合及封裝並進行最後測試,這總稱為『系統級封裝』技術。 在次課程中講者研究『系統級封裝』測試技術,並且為了進一步降低測試成本,亦將研究將原本應植入在待測電路的測試控制器,重新設計成以FPGA為基礎的測試控制電路並移植到待測電路外部以減少晶片面積及增加控制電路的設計彈性。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 办法(2006年修订)》的通知 教社科[20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我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2001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2006年修订稿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 教育部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2006年修订) 目录 一、总则 二、管理体制 三、人员管理 四、项目管理 五、人才培养 六、成果管理 七、学术交流 八、经费管理 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 十、档案管理 十一、报告制度 十二、检查评估 十三、附则 一、总则 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

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 (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

教育部经费管理办法

教育部经费管理办法 第五章 项目经费与使用 第十八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分为教育部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包括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规划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主要指从校外有关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专项任务项目。鼓励项目依托学校或其它部门提供项目配套经费。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由教育部资助的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项目依托学校,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不予拨付二期经费;未通过验收结项的项目,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项目研究无关的开支。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所列的各项经费支出范围,在依托学校财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依托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 2.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确需赴国外境外调研者,须经依托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 4.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5.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6.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7.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8.印刷费:指打印、誊写调查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的费用。 9.管理费:指项目依托学校提取的用于管理项目的费用。一般项目的管理费每项不超过2000元,重大重点项目每项不超过3000元。严禁超额提取和重复提取。10.其它: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其它支出。 第六章

和《本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精心整理 关于印发《本科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和《本科精品课程建设 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艺〔2007〕68号 院属各部门: 、《云〔二○○七年九月三日 主题词:教育本科教学印发方案办法通知 云南艺术学院院办公室2007年9月4日印发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精品课程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3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及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细则》(云教高〔2003〕44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云教函〔2007〕108号)等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本科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1.? 2.? 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可以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2018-2019】教育部经费预算报告-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教育部经费预算报告 篇一:示范校经费使用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经费使用总结报告 二〇一三年八月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校经费使用总结报告 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高度重视示范校经费使用管理工作,对示范校经费实行专账管理,完善了经费使用审批流程。严格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使用资金,认真遵守国家、广东省和珠海市的财务制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无挤占、挪用和自行调节的情况,为示范校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费预算情况 根据教职成〔201X〕9号和《项目建设任务书》,示范校建设项目应投入中央补助资金9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70万元,学校自筹30万元,共计1960万元。按预算安排,项目资金被分别安排到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以及一个特色项目的建设。其中,中央财政资金被安排用于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地方资金分别用于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一体化实训设备购置,另有150万元用于特色项目建设。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单位:万元): 二、资金到位情况 截止至201X年7月25日,学校共收到中央补助资金960万元、第一年地方配套资金500万元、企业以捐赠设备形式投入的70万元、学校自有经费投入的30万元,共计1560万元。学校于201X年10月22日书面向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财政局申请拨付第二年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珠海市财政局于201X年6月承诺下拨资金,学校于201X年7月29日收到该笔资金。至201X年7月29日,共计收到示范校专项资金196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具体如下:

xxx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管理细则

?XXXX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为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科研项目配套标准 第一条科研项目经费配套标准按照《XXX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配套经费开支范围 第二条设备费: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除项目合同有规定外,均属于学校资产,应按照《XXX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建账和管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录音机、小型实验设备等。 第三条调研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国内调研活动所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等费用。调研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支出额一般不得超过配套费的20%。 第四条会议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召开小型会议而支出的费用。会

议费的开支应当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按照相关规定,学校科研配套经费主要鼓励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立项开题、中期检查和预结项阶段召开专家座谈会或小型专题研讨会,以提升项目研究质量。相关会议由课题负责人向科研处提出会议方案及预算,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文献检索、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 第六条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数据采集费支出额一般不得超过配套费的15%。报销时应遵守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咨询费不得支付给课题组成员及项目管理的相关人员。咨询费的支出额一般不得超过配套费的15%。报销时应遵守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劳务费:是指课题负责人及参研人员智力投入所作的津贴费用。在财务制度许可的前提下,可以提取配套费的40%作为劳务费。发放时应遵守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严格规范公用经费支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及《山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和《晋中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财务管理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公用经费使用范围及分配原则 第一条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具体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校园环境整治、校园文化建设、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为便于中小学校加强公用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我县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二级会计核算科目定为以下两大类23款:一类是:商品和服务支出共20款,分别为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一类是:基本建设支出共3款

分别是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含图书的购置); 各学校应按《科目》要求,对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以准确反映学校公用支出状况。 第二条中小学公用经费分配,主要依据学生人数,同时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以保证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需求。同时分类别制订公用经费分项开支定额标准,保障学校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经费预算编制管理 第三条公用经费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各校在每学期开学初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原则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科目、项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所编制的经费预算须经学校民主理财小组或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在财务公示栏予以公示,并填制《公用经费支出预算表》,报县教育局计财股、核算中心备案。 第三章经费审批管理 第四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使用公用经费,须先根据编制预算安排,经局计财股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从学校基本账户中支取。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教育部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和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以下简称补助经费),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支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本办法所称城市、农村地区划分标准:国家统计局最新版本的《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的第5-6位(区县代码)为01-20且《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中的第13-15位(城乡分类代码)为111的主城区为城市,其他地区为农村。 第三条补助经费管理遵循“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客观公正、规范透明,注重实效、强化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补助经费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确定支持内容。现阶段,重点支持本办法第五条至第七条所规定的内容。 第五条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包括: (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执行。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含以2016年为基数核定的出版发行少数民族文字教材亏损补贴),具体根据各省份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补助标准、教科书循环使用等因素核定。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规定比例分担,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具体根据各省份义务教育寄宿生数、寄宿生贫困面、补助标准、分配系数等因素核定(补助标准、分配系数及分配公式详见附表,下同)。中央财政对城市学生的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 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经费与财务 【发文字号】教财[2007]10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7.07.12 【实施日期】2007.07.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财〔2007〕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下简称新机制)实施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新机制的顺利实施。但随着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地也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农村中小学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乱收费、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不够规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以下简称“一补”)落实情况不理想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为确保改革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把好事办好,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

(一)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部门《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教财〔2006〕6号)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农村中小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教科书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代收的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必须据实结算,结余的费用要及时退还学生。严禁向不寄宿的学生收取住宿费。伙食费只能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按照成本收取,学校举办食堂严禁以营利为目的。 (二)严禁通过举办各类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学校按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时,必须向每个学生开具合法收据,在收据上注明收费依据、项目及标准;严禁收费不开收据或对多个学生只开一张收据;收费项目、标准及收支情况要及时进行公示。 (三)加大对各类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乱收费行为,要严肃查处和纠正;对于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追究直接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责任,并予以通报。 二、进一步细化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协调和配合财政部门,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尽快出台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就预算的编制、审核、批复和执行进一步明确有关要求;同时,要求和指导县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 (五)完善和细化预算内容。预算收支要全、数据要实、安排要细。要将教师工资和当地政府规定教师应享受的津补贴、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各项资金全部纳入学校预算,不得在预算外保留收支项目。 进一步细化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制订各项支出标准或定额,严格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和方式。教师培训费要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进行安排;办公费、印刷费、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