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

赵绪生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六大战略任务之一。下面我想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主题主要讲四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及背景;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第三个大的问题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要切入点;第四个大问题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及背景

首先给大家讲第一个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及背景。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来看大致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学习型社会到学习型政党这是第一个阶段的认识;第二个阶段就是从学习型政党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

那么首先看第一个阶段,从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提出是来自于国外,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赫钦斯他提出学习化社会理论。1990年另外一个美国学者彼得·圣吉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这两大理论都是适应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这种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样一个现代性的管理理念。

这样一个理论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把一个团队建设成全体成员能够超越自我,拥有共同愿景的这样一个团队,成为具有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这样一个团队,成为管理层次少而精,领导带头学习,成员自我管理的这样一个团队,这是学习化社会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来的一个主要的目的。

那么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这个理论它是在国际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当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来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的这样一个要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先后开展了这个学习型社会的创建的活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表了一个报告,是以当时的欧盟主席叫雅克德落而维主席成立了一个叫国际

20世纪教育委员会,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叫做《教育》副标题是《财富蕴藏其中》这样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有人称作是“德罗尔报告”,就是以欧盟主席命名的这样一个报告。这份报告在1996年由我们国家的教育科学出版社把中文版在国内出版了,题目也是《教育》副标题《财富蕴藏其中》。

这部书就提出来一个理念就是叫终身教育必须要建立在学习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么四个支柱上。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主要就是要学会生存、学会创业、学会创造、学会发展。以学会适应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作为它的一个根本的思想,这是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活动。

我们国家学习型社会的概念的引入,包括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当中被人们逐渐地所认知并且逐渐地所接受是在21世纪的初期,在2001年的5月份在上海召开了一次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在这次高峰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一个基本的途径,是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当中第一次由官方正式提出来一个提法,就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个提法很快就在党的报告当中得到了体现。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经过全党同志讨论、决策,最后“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样一个提法被写入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是这样写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第一次我们党的报告把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吸收到党的报告当中来。

从学习型社会再到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的提出从我们能够看到的正式的文本资料来看,是在2002年的8月14日,当时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样一篇评论员的文章。在正式的文件当中资料当中看到这个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样一个提法。

在2004年的9月,也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样一个提法被正式地写入到我们党的报告当中来,提出来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我们在党的报告当中有第一次提出来要建设学习型政党。

在2008年2月份在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强调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型团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学习的表率。

那么我们看到在组织工作会议上我们对学习型政党的认识有了一个进一步的深化,先后

提出来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党组织的学习;第二个层次就是团体的学习;第三个层次就是个人的学习。我们看到随着时间的不断的发展,我们对这个学习型政党的认识开始逐渐地从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深刻的发展的过程。这是从学习型社会到学习型政党它的演变,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再到国内、从中国的社会生活当中再到党的政治报告当中,经历过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

从学习型政党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又是经过一次认识上的深化,理论上的进一步的发展。

在200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在这次全会上当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来,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的面前。这是在党的报告当中第一次郑重提出来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次是第一次在学习型政党的前面加上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定语,所以有的学者就指出,加入一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定语就标志着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学习型政党的认识上有了一次深化,并且对学习型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一个内涵。

那么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有哪些特征呢?我们看到2009年1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的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主题就是围绕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问题展开的。习近平同志在这个讲话当中第一次又明确地提出来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那么习近平同志这样说的,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该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自觉用以指导实践的政党。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就是目光远大,胸怀宽阔,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政党。

第三个特征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政党。

第四个特征是学以立德、学以增志、学以创业,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上引领全社会,全民族的政党。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上他提出来我们所要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四个方面的目标。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什么能够在新世纪以来成为我们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战略任务提出来?我想可以从历史和现实这么两个角度来看一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提出来的一个深刻的背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

承与发扬。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大家知道从我们中国共产党将近90年的建党历史过程当中来看,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这样一个优良的传统,当然这个传统也是我们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我们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看,从建党初期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当时的我们共产党的一个模范、一个榜样,就是俄共部也就是后来的联共部。随着学习过程当中我们逐渐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们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的过程当中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这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来看,重视学习是一个传统。我们看一看三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党对学习的问题的高度的关注。

首先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是第一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曾经指出,他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的恐慌也不是政治的恐慌而是本领的恐慌,本领恐慌的背后就是看到我们在知识的储备、在能力的培养、在素质的养成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毛泽东就指出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的大党,必须要让我们的干部不断地坚持学习。

为此,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展了9年的大学期,时间就是从1936年的5月到1945年的7月,也就是抗战结束的前夕,召开了9年的大学习,通过9年的大学习想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要把我们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无期大学,就是暗指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大的时代背之下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学习。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重视学习。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逐渐地开展,我们看到我们从革命党开始变成了一个执政党,革命党建设的模式和执政党建设的模式是有区别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他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叫做《论十大关系》,在《论十大关系》当中他就提出了一个号召,他说,要向外国学习。他说我们的学习方针是什么呢?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当然学习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文学艺术的等等他认为一切的真正好的总是我们都要学,当然他也对学习提出来一些个基本的思想、指导原则,就是说要有分析、有批判的学,而不要盲目的学,不能照抄照搬,机械的搬运。提出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习的一套方针政策。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的经济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一个中心任务。面对改革开放所形成的这种新的局面和新的形势,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要求,指出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我们知道提出新的学习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所面对的这种新的问题、新的形势与革命时期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截然不同了,所以小平同志就指出,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的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实际上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个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由于我们学习工作也没有做好,导致出现一个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

那么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改革开放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计划经济体制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更多的新的挑战,遇到更多新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就指出他说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过去懂得了、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要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和途径他说就是要加强学习。学习包括各个方面的学习。为此,他向全党发出了一个号召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一个号召,并且在“三讲”的过程当中,我们大家知道“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的之首就是讲学习,把学习放在“三讲”的首位。强调要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对这个新时期的学习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在全党大力倡导学习之风的背景下中央党校在1999年的9月份创立了《学习时报》,《学习时报》也是当前我们全党唯一一个以学习为主题的这样一个报纸,《学习时报》也是我们因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来全党要加强学习的这样一个形势和发展的需要而创立的。这是从党的历史传统来看,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再到改革时期,不同时期的发展这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必须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加强学习作为一个传统这样一个传家宝传承下来。

第二个背景我想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是我们党应对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挑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我想这是第二个背景从时代的现实的国情来看。我们看一看新时期党所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

首先看世情的变化。大家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整个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重大的变化,冷战格局终结,冷战时期两极争霸的大国对抗这种格局终结,世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当然这个新的时期有人说它是多极化时期,有的人说它是一超多强时期,甚至有的认为说是美国一超独霸的时期。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在和平、发展、合作的这样一个的大的时代潮流之下,当今整个世界格局出现了所谓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国际格局,时代转换的过程当中,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与冷战时期,军事、政治对抗作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来看,在冷战结束之后,我们看到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各个国家当中竞争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世情所发生的最大的一个变化我想就是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信息化的浪潮开始不断的涌现,国外的有学者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称作“第三次浪潮”,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断的发展。

我们看到在知识经济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个冲击之下,使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不仅中国共产党在积极的应对和面对世界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政党,包括执政党、在野党也在不断的应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党的政党发展战略。这种世情的变化也呼唤着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也要适应这个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面对新的问题来进行不断的学习,来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政党。

因此说,世界范围的信息化、高新科技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促使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具备的一个这样的一个现实的前提。这是从世情的角度看对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了一个要求。

第二个变化就是国情的变化。我们知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中国的国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去年我们建国60周年庆祝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我们60年的执政尤其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在社会结构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像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出新的“三农”问题、城乡差别、区域之间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等包括经济比较方式的转变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出很大的挑战,这是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比较多。

另外一个就是网络的问题。大家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率虽然按照人口的比例来算不是最高,但是发展的速度也不断地在迅速的提升,而且网络所引发的中国的经济形态和中国的政治的发展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有的同志提出来叫“网络问政”、“网络民主”都是对我们看到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空间的出现对我们新

时期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带来的重大挑战。我们看到随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的国内的发展对党的执政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我想其中通过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这是国情的挑战对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的这样一个要求。

第三个方面就是党情的挑战。我们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明年是建党90周年,关于党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在2008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是7593万人,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是371.8万个,这是2008年的数据,到今年恐怕这个数据还会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很多。

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党员的干部队伍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

另外从结构上来看,我们党员和干部的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办法,比如说像干部的队伍,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整体性的新老更替,像文化大革命以后培养的党的干部,相当一部分干部现在已经成了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党员,在我们党员的干部队伍当中这个比重也在不断地提高,像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80后的干部、70后的干部,他们在党的一些重要的位置也不断的成长和成熟起来。

我们看到一方面也看到了党员干部队伍的不断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党内也确实存在着的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也不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说有一些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有所要求是有所距离的。

我们首先看党员干部的学习问题。其他问题我们不看,看学习问题,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有些干部借口工作忙,不愿学;另外还有一些干部,碌碌无为不勤学;还有一些干部把学习作为一些装点门面,不真学;还有一些干部在浮躁的心理支配下,急功近利,不深学;还有一些干部也学了,但是学用脱节,不善学。所以说在干部的学习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一个调查就显示说在万名党政干部的阅读状况当中,数据就表明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一周的读书时间不到3个小时,其中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占40%,应酬太多,读书时间被挤占的占22.7%,可见这个比例还是相当的高的。

另外,在党的组织学习制度方面也不是很健全,比如说有的把学习制度,制度是有把它挂在墙上不落实,不实践,或者有的同志就认为,所谓学习或者建设学习型政党无非就是看看书、读读报、开点会、听听课,形式非常单一,方法也比较枯燥。

另外还有一些表面上很重视学习,搞的场面也很壮观,轰轰烈烈,那么实际效果怎么样呢?这个就很难说,有的缺乏针对性有的缺乏失效性。所以在干部学习上存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与我们所要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背道而驰,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和解决的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为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的了新的要求。

二、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一)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

二、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我们想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党对它的理解从提出来到现在应当来讲时间不是特别长,将近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所在学习型政党这个概念的理解上也有不同的视角。有的学者他就从政党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型政党,他说学习型政党是什么呢?学习型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而使政党组织及其成员不断的运用学习的手段,不断获取新的学习的能力,创造性的实现其政治目的或政治纲领的这样一个政治组织。所以说这是学习型政党从政党的角度来理解,把它理解成为这样一个学习性的政治组织。

另外一个角度有的同志从学习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型政党。认为学习型政党是什么呢?学习型政党就是通过学习教育强化党的意识,提高党的能力,推进党的事业的这样一种政党建设的模式。这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理解政党建设的一个新模式。那么按照这样一个学习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想它认为是包括两个层面,把它分为学和习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学和习是两个不同的词语组成这样一个合成词。

那么它认为从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就是要努力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还有一个现代的科学知识来实现党的学习的工作化,这是强调从学的角度来看。

那么所谓习的角度来看是比较注重实践的层面,也就是说习的角度是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工作不断探索新方法,回答新问题,也就是实现工作过程的一个学习化。这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型政党。

更多的同志是从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型政党。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界定学习型政党它是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取得进步的这样一个政治组织。那么这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学习型政党是一个通过学习来取得政治进步的这样一个政治性的组织。

学习型政党主要是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这样一套制度体系来不

断增强组织及其成员的这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使政治组织能获得一个不断适应变化,具有持续创造能力的这样的一个政治组织,这个角度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同志认为是应当从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所要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要特征

那么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有哪些特征呢?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一般的学习型组织有共同的地方,当然应有它的特色的地方。我想学习型政党主要有这么几个特征值得我们去把握:第一个成员具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这个词也是最近几年我们谈的比较多的这样一个词语。所谓共同愿景也就是大家共同愿望的一种景象,也就是组织当中人们所共同拥有的这样一种意向和景象,而且共同愿景跟一个政治组织的目标不太一样,我们讲传统状态下的组织目标一般是从领导高层来确定的,确定一个目标大家跟着去努力,而共同愿景不是由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提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的过程实现上下结合这样一种过程,是通过全体党员共同协商所形成的,而且它是通过这种系统的思考和组织的学习的方法这种方式来确立的,而且共同的愿景一旦确立之后,就会成为全党的一个共识和认同,而且也会成为一个推动党组织发展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学习型政党组织它的成员要有一个超越自我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也就是说学习型政党组织要求成员通过一个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解放思想,保持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这样一种状态,在实践当中实现超越自我。那么学习型政党的组织成员就要有一种创新意识、勇于富于挑战,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勇于用这种不断探索这样一种精神去不断的去努力。这是第二个特征。

第三个特征学习型政党组织它具有一个扁平化的这种学习结构模式。我们一般强调一般意义上的这种政党组织是比较倾向于采取传统的方式层层传达的宝塔式的组织学习结构模式。一份文件从最高领导然后高层、中层再向基层这样一个自上而下传递的过程。

而学习型政党一般要采取一种以低方为主的扁平化的学习结构模式。扁平化也是一种我们所说的现代管理模式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最高的决策层和最低的基层之间它们之间相隔的层级比较少,这样的话能够尽最大的可能保证上下级之间这种信息的良性的畅通,二者之间实现一个良性的互动。我们知道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管理的层级越多,那么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生扭曲变异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那么只有这种扁平化的这种学习结构模式才能够形成我们所说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整体互动、协调合作的这样一个

组织群体,这样的话使这个组织产生一个强大的创造力和一个持续的发展力。这是学习型政党的第三个特征。

第四个特征,学习型政党要具有一个完备的学习教育体制和机制。有没有这样一个学习教育体制和机制是衡量一个学习型政党组织它是否成熟的这样一个标志。那么我们知道为了保证的学习的可持续和可发展,学习型政党组织它需要有一套完备的学习教育体制和机制来作为保证,把学习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不会因为一两个领导人它重视学习那么大家都重视学习,换个领导人之后就可能另一个领导人不重视学习,学习制度就被荒废了。所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制度化它是使学习能够深入、持久、有效地持续下去的这样一个有力的保证,所以说学习型政党一般都要建立这么一套合理的适度的适用的这样一套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学习好的就可以去表扬,学习不好的需要鞭策!有这样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使学习型政党能够有效地运转下去。

学习型政党组织第五个特征就是要具有一个快速应变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知道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组织它首先必须是能够快速应对突发挑战和持续适应环境变化的这样一个组织,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组织都都不是真空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它所面对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包括组织体系内部的能量的交换与组织体系外的其他的组织体系之间,包括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一个强大的组织它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它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

我们知道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和发展变化,我们看到各国的政党它都面对着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急剧变化、更加流动的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形势,不仅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我们看到世界其他各个政党也都面临这样一个情况。如何来通过党员的个体学习和党组织的集体学习,使每个个体和党组织能够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当中能够具备这样一个适应环境发展的能力,进而发挥政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我想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发展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能力。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型政党组织它应当具备这么几个方面的特征。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的切入点

第三个问题就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的切入点。我们已经提出来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到底从哪几个角度来切入、来探索建立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知道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的本身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届四

中全会提出来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按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在总揽全局的的前提下突出建设的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过程。十七届四中全会它提出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这四项工作我想也应当成为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个主要的切入点。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这四个方面首先看第一个方面就是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需要从概念的角度我们来重澄清到底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因为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提出来之后不同的同志、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它做了一个界定,经过几年来这样一个讨论基本上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独特经验,这样的话来形成一个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这是最近几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这样一个界定。我们知道中国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我理解的它主要解决一个空间的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从欧洲诞生之后在俄国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主要解决的空间问题,立足中国国情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我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党的建设的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的变化相结合,进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回答时代的课题,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然这个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有研究者指出,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也包括形势的时代化,而且还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我们看到随着党的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不仅内容发生了变化,党的建设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包括话语体系,比如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成为的中国政治生活当中、语音生活当中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你很难去和广大的网民去打交道。所以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第三个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以便于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理解、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大大众化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等同于通俗化,甚至有

的人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误读为就是叫做庸俗化,我觉得这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所以说大众化它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一个适应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灌输都要体出一个群众性和通俗性的特点。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大家看到这个“化”的本意就是一个过程的意思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它永远不会静静地停止某一点上,而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变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关系同志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比较被大家接受的认识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核心,是统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总原则和总要求;而时代化是关键,它是展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大众化是基础,它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度和广度的重要的途径,这是有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关系的这样一个总结和概括。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第二个切入点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这样一个具体要求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要端正思想认识态度。党员干部首先要把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或者是作为共产党人的一个根本的标准,这是一个思想认识态度的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指明的一个基本的方向,党员同志和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理论研究。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解对它的内涵要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着眼于当前这个世界形势的发展特点,国情形势发展的特点以及党的情况发展的特点来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的措施我想包括这么几个方面,比如说像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一些学科体系和教材,而且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有创新思想,有这种意识这样一些中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理论建设方面,这是一个方面。

第三个要高度重视实践,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个我们所说的单纯的学术理论,它主要着眼于指导实践。那么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我们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

义,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不断的深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与我们推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那么根据我们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面对的突出的问题来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它所需求的人民群众所关切的一些问题,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困惑,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

第四个方面就是切实改进学风和文风。我们知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和大众化,它有一个文风的问题和学风的问题。要使马克思主义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就是我们提出来的三贴进原则,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这样一个作用。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语言和方式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原则。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第二个切入点就是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武装全党来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一个长期的这样一个战略性的任务。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这样一个最新的成果,当然对于我们党来说,也是我们党建设过程中一个宝贵的政治经验和精神的财富,当然也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和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全党我想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个就是要系统的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的认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提出到发展到现在它的人们的认识它的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求我们广大的党员和领导干部要通过系统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真正的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做到“四真”才是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因为你只有全面系统深刻完整的掌握了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会其中的意义,把握他的时代背景,把握它的历史地位和深刻的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把握博大精深精神的内容,那么你才能够用这个理论去指导实践。

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和认识就要求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让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广大党员能够真信、真懂、真学、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个就是结合当前我们刚刚结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总结学习科学发展观

的经验,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那么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引导广大的党员干部来精确地掌握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的成果,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当前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个方面这样一个提出来的新要求,这样使全党在认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总结经验在各个地方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包括用人导向和体制的机制,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进一步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之一,它在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当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的这样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面对着新时期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一个工作的大局,要想真正地把来自世情、国情这样的变化对我们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使学习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应对危机、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实现新的发展,提高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来形成一个能够适应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从提出来到现在有几年的时间。我们知道党员干部能够模范地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的。因为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社会的一个魂。在所有的价值目标体系地当中它处于一个统领和支配的地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人们的这种社会意识包括对社会思潮都有一个强大的引领和整合的功能,也就是说核心价值体系一个社会当中扮演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知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恰恰有这样一个很强的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构成我们大家知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就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就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我们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这样一个核心的价值体系。

如何在实践当中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呢?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

需要我们把握:第一个就是通过真学、达到真知,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党员干部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确立首先不是马上要求广大的人民群众去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基本的一个实践者,而是要对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把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它的基本的价值和趋向。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首先要增强广大的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说白了就是让广大的党员干部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有一个魂。这个魂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个方面,就是通过真用,达到真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认同。政治认同现在对于很多国家的政党建设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知道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使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贯穿于广大党员干部的理念当中,贯穿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践当中,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这样一个融汇贯通当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准则,我想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真用,达到真行,使广泛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实践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这个言行举止他对一个社会应当来讲有很强大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我们群众也经常且这样说,党员干部都不相信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求我去相信呢?所以这就能够看出来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各级领导干部要首先来带头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感召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学习。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第四个切入点,我想就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一般我们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样一个系统的工程当中一项最基础的工程。因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的一个最根本的组织形态,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我们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激励、团结、促进和保障其成员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完成政党使命的这样一种组织形态。也就是说这个学习型党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的形式把个人的学习和团队的学习把它作为一个党组织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这个最大限度地激发党组织的所有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话来形成一个团队的这样一个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这样使党的组织始终保持强大旺盛的生命力,这

是学习型党组织。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也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学习型党组织提出来之后也有大家对它的理解也有几个不同的视角。

我想这里首先学习澄清我们关于学习型党组织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研究者就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认识上的误区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它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去听听课、看看书、看看报,接受一个培训,而是说仅仅通过学习和培训这样一个手段来改造学习型党组织的成员包括组织的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根本的目标在于提高学习型党组织本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以及适应能力。这是第一个误区需要去澄清的。

第二个不要对学习型政党组织给予它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期望。认为学习型党组织是解决新时期我们党的建设过程当中面对的各种各样问题的一个所谓的解决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客观地讲学习型政组织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是通过引导学习型党组织不断的创新、不断地进步来使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是说一建立一个学习型政党组织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三个误区就是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成效也不能给予过高的不现实的期望。认为这个学习型政党组织一建立马上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应当把学习型党组织视为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学习型党组织的作用的发挥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而是通过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厚积薄发,你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然后积累新的知识,积累新的能量,然后能量的发挥是要不断地根据现实的发展不断地释放出来,所以说这是有的间研究者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当中有这么几个认识上的误区做了一个澄清。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途径我想基本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型党组织最基本的途径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知道古人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实际这就强调一个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那么同样我们知道广大的党员干部在学习的环境的营造方面也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基本的条件。

你首先在全党范围内营造一个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这样一个的浓厚的氛围,大家都学习,让不爱学习、不学习成为一种我们我所说的羞耻,这样的话才能够使各级的党组织把搞好党员的学习作为完善党组织生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使党组织能够真正成为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这样一个大熔炉,同时也是成为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长知识、长本领这个一般新的学校,所以说学习环境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党员干部特别是我们所说的高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

在学习型政党建设当中,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行动来为全党、全社会树立这样一个楷模和标杆。

另外广大的党员也要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发扬重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样一个优良的传统。那么党员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当然更多要向人民群众需学习,这样形成一个党组织、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党员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的这样一个全面学习的氛围。

第二个方面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理念,我们知道都要学习,学习的理念也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你学的是错误的你可能产生的效果也是负面的。因此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牢固在全党范围内树立全员学习和党员终身学习的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前面提到,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有人说现在是叫知识爆炸的时代,今天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要落伍了,甚至说就没学呢,知识就已经落伍了,但是作为你要不断的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还必须要去学习。我们要把是否重视学习、是否认真学习、是否注意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作为党性强不强这样一个重要的标志。

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也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通过勤奋的学习、深入的思考,不断的充实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最终还要提高自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当中来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使党组织真正地成为党员学知识、长本领、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这样一个大学校。

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第三个方面就要完善丰富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的理论,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等等这些基本理论与学习的专业技能以及各种各样的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地丰富学习的内容。

另外,党员干部还要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落实要有一个过程,要有思想上认识的过程,自身政治思想素质高你的接受程度就高,贯彻党的方策政策路线过程中就能够正确的贯彻落实,要不然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模范的去遵守。

另外还要学习党的历史知识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建党将近90年来,党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当中有很多历史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反思,值得我们去总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史可以使人明志。

另外还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知识,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新技能。首先还要成为本岗位的一个行家里手,把本职工作还要做好,既要学习基本理论,既要学习方策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党史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

另外还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因此我们看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的问题确实需要所谓的这种全能性的人才,复合型的知识人才,能够去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第四个方面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知道加强学习方法很重要,为什么有的人也很勤奋,也有爱学习的理念,但是学习成绩总提高不上去。所以这就存在一个方法的问题。我们经常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个这个“器”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坚持运用好已经有的良好学习的做法,比如说现在我们已经形成的党委或者党组织的中心学习制度,还有进行一些专题研讨学习的方法包括学习教育,干部脱产、培训、轮训的方法,这样好的依然能够在发挥作用的这种形式方法我觉得我们应当把它保留下来。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还要探索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一些新的方法,那么这个新的方法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方面要改变培训的手段和方式。比如说像改进这个专题讲座的方式,另外可以通过专题的电视片等等这些学习教育的方式。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我想也不一定总要采取这种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讲,学员在下面听的方式也可以探索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等这种教育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知道网络教育从节约成本、学习的这种灵活性、这种时效性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教育我想将来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党员干部的培训方面。

再一个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用一些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手段来提高学习型政党组织的覆盖面以及党员干部的参与的力度,再按照传统的模式下搞这个文件宣读啊,文件传真层层传达这种方式我觉得确实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第五个方面就要建立一个完备的学习制度。前面提到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的时候讲到了一个完善的学习型党组织必须要有一套的完备的学习制度来作为保证。我们也经常说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型政党组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它有没有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这样的一套学习制度。我们知道完备的学习制度可以使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素质不断提高,组织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能够不断的得到增强,在建立完备的学习制度方面我觉得有很多工作也需要我们去探索,需要我们去实践。

比如说在学习的制度建设方面,比如说像学习的考勤制度、学习的档案制度、学习的通

报制度等等,我觉得这些都要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形成一种能够良性健康运转下去的这样一个长效的机制。

第二个叫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我们知道过程也很重要,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化督促、强化考核。比如说把考核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综合评价体系中来,把考核的结果纳入到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管理当中来,甚至可以把考核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没有这样一套制度和激励的机制在里边,我们知道一个学习制度应当来讲它的时效性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另外在完备的学习制度建设方面,比如说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制度方面我们也正在探索不断的构建一个覆盖面比较广的学习教育体系,比如说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国民与体系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当然,这个发挥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渠道这个在党员干部培训的教育过程中我觉得应当要有所针对性,因为不同的机构它们在培训和教育的目标选择上包括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一系列制度上应当是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的。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大致有这么四个的方面的切入点或者四个方面的着手点作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这么四条路径。四、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我们知道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应当来讲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思想理论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深入学习理论,深入的学习思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首先要明确学习什么的内容?到底学什么?因为通过思想理论的学习才能够牢固地确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以说在深入学习思想理论这个体系方面要求中央也提出来一个基本的要求,这个学习是什么样的学习?就是全面的学习而不是片面的学习。不是因为说我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不喜欢什么就不学什么。不是这样的。而是要全面的去学习,而不是片面的学习。

要准确地学习而不是模糊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的效果为什么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学的好,就因为正确的需学习,而学的差就是敷衍了事,模糊的去学习。

再一个要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不是零敲碎打的去理解和把握,更不能我们所说的断章取义的去学习,学习实际上有很多的要求在里面,所以说你要想真正地去弄懂、弄通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必须要坚持全面的、准备的、系统的学习,只有这样的话你才能够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那么全面深入的学习思想理论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也需要我们去把握。

第一就是要精心地研读经典著作。我们所说精心研读经典著作,努力的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个经典著作我想主要是包括要精心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江泽民著作以及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论述。当然学习经典著作我们说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的本源,当然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根本,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都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不可能只学习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而不学习的其他的内容,我觉得这样的话只有全部学习才能够把经典著作原汁原味的东西把握住。当然学其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比较多,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们知道在学习经典著作的方面要学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

所以说在学习经典著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叫认认真真读本本,另一方面也不能搞本本主义,所以说这个尺度要把握住。读经典著作不是让大家什么事情都拿本本来比较,而且要通过读本本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心得体会,新的思考转变你的思想观念。这是第一个要求,精心研读经典著作。

第二个就是要学习党章和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知道党章它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大法,大致相当于党章在党的规章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它是党内的一部宪法,而且也是一个政党内部的最高的行为规范,是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对整个党的制度建设具有一个指导、规范、统领这样一个大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学习党章包括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的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我觉得学习党章的党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以科学的制度来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个制度我想既包括各种各样的法律规章制度也包括党内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三个方面要学习各个方面新知识。我们知道在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新问题、新的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之下,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很多,覆盖面很广,你说我是大学毕业、我是硕士毕业、我是博士毕业,我学的知识已经够了,我觉得不是这样,还有很多的知识,我们学的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内容,甚至有的内容也已经学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落伍了。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2012年第1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2期) Total No .312 收稿日期:2012—08—13 作者简介:刘黎(1986—),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治,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刘 黎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系统地阐释了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权力的配置与制约以及国家和公民社会关系等理论内容, 这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学说。理论来源于实践,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创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不断深入理解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中,从基本政治制度、法治国家以及国家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学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本质;市民社会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6—02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第一个历史文献应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它和《法兰西内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一系列著作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 义国家学说。当时的革命形势决定了这门学说是通过分析总结国家形态的历史演变,披露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虚假性,指出国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矛盾在政治上的反映,都将经历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灭亡的历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按照历史顺序叙述马 克思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他认为马克思国家学说应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首先,在欧洲1848年革命 前夜,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所在。第二个发展时 期是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 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尚未提出用何种方式方法完成这一使命。第三个时期是1871年巴黎公社出现以后。通过巴黎公社马克思找到了完成这一使命的方法。他认为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立法和行政的工作机关。”并借 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政权组织形式,即议行合一,兼管 立法和行政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和内涵 马克思提出国家的本质应该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 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 。充分理解“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 关于国家本质论述的关键。这二者之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他认为国家的本质应该是由国家的阶级属性和其社会关系性质这两大基本属性决定的。例如,阶级社会中的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虽然他们在表象上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实质上却是由其统治阶级所操纵的统治工具。国家代表的仅仅是部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利益,并不是全体公民社会的普遍利益诉求。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概念提出了一个超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民主的新民主概念。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三大理论创新:首先是对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的深层剖析。马克思指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平衡社会各阶级不同利益的载体,这种理论实现了冲突论和融合论的统一;其次是对国家职能的合理划分,马克思提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 6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综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综述 发表时间:2012-04-05 来源:新华社 花繁枝秀香已馥潮平风正扬帆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综述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隋笑飞)教材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基础性任务,是工程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政治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西方经济学》《文学理论》《新闻学概论》《宪法学》……40多种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出版,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由中宣部、教育部等主管单位精心组织实施的,是工程咨询委员会、工程办公室、教材编写课题组深入研讨、反复修改,与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共同打造的学术精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弹指一挥间——八年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工作深入推进、成果丰硕,一个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各学科领域最新学术进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加强领导矢力推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1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编写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基础教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教材编写工作始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 2004年4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决定组织全国最强的学术力量,编写150余种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骨干基础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中包括40余种重点骨干课程的专业基础教材,形成反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成果,体现当今中国学术研究和教材编写最高水平的重点教材体系。 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问题,决定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充实为4门必修课,将新教材编写工作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07年8月,中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对教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确立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编写原则和工作机制。 2004年以来,中央召开的每一次全会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中央领导同志对工程重点教材高度重视,从教材编写提纲到教材书稿的审定、批准,都亲自审改和把关,对教材编写工作给予有力指导。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工程专门设立由30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和各学科领域权威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工程成果进行政治和学术把关;工程教材编写工作以课题组形式进行,集中了国内各学科领域,包括老中青各个层次的骨干力量,为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提供了队伍和人才保证。 许多参与工程教材编写的专家表示,“中央通过实施工程组织编写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重视程度之高、调动力量之多、编写规模之大是很少见的”。他们深深感到,每一本工程教材的编写,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都离不开咨询委员的认真审议和严格把关,离不开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许多一线教师的潜心研究攻关和默默奉献,离不开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大力支持。 机制科学精益求精 质量是工程教材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5观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5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1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1切被安排的阶级受1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它包括3层含义: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1种历史现象,不是历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构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样,国家也必定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完全消灭而自行灭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 2.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一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1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1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托它的政治统治来保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协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气力的表现,1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3.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分,就在于它有逼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类权利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类权利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迫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

强迫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1种组织气力和物资气力,即特殊的社会权利。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1,民族是1个历史范畴,有它本身构成、发展到灭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构成的1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1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第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括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常常同阶级问题联系在1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致伤害少数民族大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权势帮忙。 第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1部份。民族问题历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1部份,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1部份。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全部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全部革命和建设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毛病地处理民族问题,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全部革命事业遭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4,各民族同等的联合,反对民族轻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不管大小,都1律同等。每一个民族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程论文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宫学林 学号:1032011003035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邹雯娟 徐州师范大学 2011年12 月10 日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55年的执政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同时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由此本文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并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政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执政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更是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党执政的思想来源,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55年来的执政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都取决于我们在国家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党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并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党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体现了我党在执政的关键时期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刚走出“十年浩劫”的全国人民看到了曙光,但这时华国锋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在这一复杂形势下,邓小平同志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坚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思想理论界逐步提出研究历史、判断路线是非和理论是非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最终诞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着名文章,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给予根本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在当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得到真正的贯彻,使我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这直接的体现出了我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体现了

(完整版)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和镇压工人反抗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但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21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性质首先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他们最有社会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工人阶级最初的斗争是分散的,他们的联合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斗争方向也往往是破坏机器、争取经济利益等比较初级的形式;随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教案.

民族宣传月开展民族教育 主持人:刘洪科 授课人:孙秀芬 时间:9月7日 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全体职工 地点:基建运修处会议室 授课内容: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1、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2、四个认同: 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个离不开: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马克思的“五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 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浅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浅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 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开始萌芽的时期。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思想历程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逐渐形成清晰轮廓,并不断成熟进步到形成完整体系。马克思曾鲜明地提出国家不是社会,也不是某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政治实体,一种和衷共济的共同体,一种宪法组织。那么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基本观点具体是什么,他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又有何区别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 (一)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工具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说: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二)在特殊历史阶段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中立论。在分析现代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根据阶级冲突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说明了现代国家的相对独立性和中立的仲裁作用,揭示了国家权力是阶级斗争和大众民主斗争复杂矛盾的结果,而国家机器、国家机关和国家制度体系是国家权

力斗争的中介和政治条件。在马克思看来,只要阶级统治还没有形成,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国家就保持着它的独立性。目前的国家的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才存在,在那里等级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阶级,比较先进的国家中已经被消灭了的等级还构成一种不定型的混合体而继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在那里任何一部分居民也不可能对其他部分的居民进行统治。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基础上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四)在共产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国家理论和国家消亡论。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 —2—

马克思主义五观总结

托里二中马克思主义“五观” 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活动,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党的十九大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五观”知识。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任组长的“五观”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进行。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使全校师生对“五观”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广大师生进行“五观”教育。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广播站定期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知识。 (3)通过每天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进行“五观”教

育知识等的学习。 (4)为把“五观”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全校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托里二中 2017年12月5日

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卢先福 现阶段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具体地说,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基础理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大力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现在,党建领域中的有些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党的建设客观规律还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对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些突出问题难以从理论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因此,我们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党建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比如,在对待马列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上,目前党内外有许多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屑一顾。如何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阐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价值,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仍需要努力。又如,我们虽然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包含的党建思想分别作了些研究,但如何把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进行系统研究,全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很不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建设思想,实为必要。再如,这些年在党的建设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等等,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究竟是什么关系,也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说明。特别是,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对外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鉴于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深入研究党的执政条件、执政环境深刻变化及其对党的建设影响,为化解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进行前瞻性、战略性思考和谋划,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要通过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深入研究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也是一个老党。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认真总结和用好党加强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对党治国理政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明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要结合开展纪念活动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进行系统总结,同时也要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求得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并不断增强善于运用这些规律的本领。 例如,我党长期以来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形成了哪些特点和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怎样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经历的曲折,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金融危机后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执政党比较有哪些异同,如何合理借鉴国外政党的有益经验?这些问题尽管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还要不断深化。 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实际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因此,必须把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当前党建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包括:①国家的含义、②国家的构成要素、③国家性质、④国家制度、⑤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⑥国家职能、⑦国家的管理形式(即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的含义 (1)国家的产生: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本质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 (4)国家的属性:主权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阶级性: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革命”关系时所强调的。 社会性: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所注重的。 主权性:是在“国际交往”中被看重的属性。 2、国家的构成要素: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国家主权有两个特征,表现为: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内涵。(3)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家的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性质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同时两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 案 第一小学潘佳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2、难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资料 一、活动目的: 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内涵。 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二、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 三、班会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五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无论谈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他,马克思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人。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自然,“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更是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致力于维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比较不同国家学说谈马克思主义国家 学说的科学性 摘要:国家的产生是各个政治学派必须面临和回答的一个问题,政治学史上,有许多研究国家的学派,在对国家的产生有不同的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起源是这些理论当中最具有进步性和科学性的学说,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了国家具有阶级性,并且认为阶级性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其他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本文比较不同的国家学说,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国家起源阶级性科学性 国家的产生一向是政治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各个政治学派和政治学家一直争论的话题。在人类历史上,有以下几种国家学说, 一、社会共同体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见到的每一个城邦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行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1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为了追求一种善而建立有益于人类的社会团体,这里所说的城邦其实就是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国家。在亚氏看来,自然创造了男女,组成了家庭,为了适应更为广大的生活需要,家庭自然地组成了村落,若干的村落组合而成城邦,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城邦的长成处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早期的各级社会社团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的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地产物。所以,亚氏得出了一个结论,也就是城邦处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2 二、神权国家说 这个观点主要在中世纪,中世纪西欧神权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承认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是上帝的产物。3在确立上帝的权威的基础上,阿奎那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也就是国家这种机构。这样,阿奎那就把国家说成是“那些服从同样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组成的社会。因此,他把国家的母的解释为“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在阿奎那的思想中,他认为教权高于世俗的权力,上帝才是这一切的创造者。这一思想成为神权思想的主流。 三、契约论说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第3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第7页 3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16年度重大项目计划书 课题名称 主管单位 第一首席专家 填表日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2016年9月制 课题负责人的承诺: 本人承诺对《计划书》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合作单位均已征得对方同意。若填报失实或违反有关规定,课题主管单位和第一首席专家承担全部责任。本人承诺以本《计划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研究课题实施办法,遵守国家社科基金管理规章,遵循学术规范,恪守科研诚信,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计划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第一首席专家(签章): 年月日 目录 一、基本信息 表1.数据表 (3) 二、各首席专家情况 表2.首席专家学术简历 (5) 三、课题设计论证 表3.研究状况和课题意义 (6) 表4.总体框架和研究设想 (7) 表5.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8) 四、研究计划 表6.研究进度和任务分工...... (9) 五、研究经费 表7.经费预算表.................. (10) 六、审核意见 表8.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11) 一、基本信息

二、各首席专家情况 三、课题设计论证 表4.总体框架和研究设想

注:1.除规模较大项目外,子课题一般不超过5个。请自行复制本表之二、之三、… 2.本表第二、三项所填内容须征得子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同意和确认,子课题负责人须签字。 四、研究计划 五、研究经费

注:1.经费预算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编制,须注明开支细目。2.研究周期长、经费投入大的项目可分年度单独编制经费预算细目;如有其他经费来源,请提供出资单位证明材料,附在本预算表之后。 3.大型数据资料调查和境外调研经费须单独编制详细预算计划,附在本预算表之后。 六、审核意见

马克思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五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真是让自己收获很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 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 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祖国,是自己的先人和自己的生活之根,包括一定的民族、土地疆域、河流湖泊、山川平原、矿产资源、生态气候、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社会制度等等。它反映民族成员个人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关系;祖国是统治阶级存在的前提,掌握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必须以祖国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统治阶级必定生活在一定的国度之中,离不开祖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也就是说,掌握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必定有一个祖国,祖国与国家相伴而生,没有国家统治的祖国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 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

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民族与国家,是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敌我双方的一场政治斗争,是要不要民族团结、要不要国家统一、要不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问题,当然不是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有着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民族团结是新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民族团结是新疆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民族平等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民族互助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前提是它的科学性,这是由历史和实践作为作证的。其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何雨松 机械设计及理论 2011203053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决性。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1科学社会主义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座位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其中,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

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1.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这一伟大学说后来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从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做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要求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学位 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它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研究方向等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05年增设的,归属于法学门类,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掌握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和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问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在基本知识的要求上可以有所侧重。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