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

第一章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概论 第一节 物流运输概述

1、 物流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

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P2) 2、 一般运输与物流运输之间的区别:(P3图1-1)

第二节 物流运输的功能和作用

3、 物流运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物流运输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2)物流运输是城市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3)物流运输推动现代工业、经济进程;(4)物流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5)物流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4、 物流运输队产业部门的效应:

(1) 空间效应:①定义: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

位置上的矛盾,②拉德纳的运输与市场趋于关系理论(P13图1-3)

(2) 时间效应:指人们只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种产品产生需求。

第二章 物流运输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物流运输需求的概念及特征

1、需求的定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2、运输需求的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3、一个具体的货物运输需求包括的五个方面:(1)流量,即运输需求量,指运输需求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2)流向,指货物位移需求的地理走向;(3)流程,即运输需求的距离,指货物发生空间唯一的起讫点之间的空间长度;(4)运价,是运输单位重量或体积的货物所需的运输费用;(5)流时和流速,反应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征,前者指货物发生空间位移

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时间,后者指货物发生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4、物流运输需求的特征:

(1)派生性: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需求派生出来的,则称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为派生性需求。货物运输需求来源于该货物的消费需

举例(P46图2-1

(2)多样性

(3

(4)部分可替代性

第二节物流运输需求函数及需求弹性

5、物流运输的弹性分析:(1)从社会总货物运输需求来说,货物运输需求是缺乏弹性的;(2)从不通运输方式来看,运输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的;(3)对于同一种运输方式的不同承运人来说,运输需求也是富有价格弹性的;(4)对于相同运输方式的不同承运人来说,运输需求还富有服务弹性。

第三节货流分布分析及货运调查

6、货流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货物沿一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位移。

7、货流分布的不平衡性:

(1)货流的方向不平衡性:回运系数r d=Q min/Q max×100% 其中,Q min指运量较小方向的货流量;Q max指运量较大方向的货流量。

(2)货流的时间不平衡性:波动系数r t= Q max/Q×100% 其中, Q max指全年运量最大季度(月份)的货流量;Q全年平均季度(月份)货流量。

8、货物运输运输调查的方法:(1)综合调查;(2)专题调查;(3)典型调查;(4)日常调查等。[理解P59]

运输调查课采用的方法:(1)访问法;(2)观察法;(3)经常性调查法等。

第四节物流运输需求预测

9、P68【例2-1】

经典案例宜昌港货物吞吐量分析及预测

10、P79【思考与讨论】1、2

第三章物流运输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物流运输生产过程及特点

1、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P95表3-2)

第二节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形式

2、一车三人,日夜双班,两工一休的多半运输形式(P97图3-5)

3、两车三人、日夜三班、分段交接示意图(P98图3-6)

丙行驶路段

第三节铁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形式

4、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的特点:(1)网运一体化经营;(2)计划运

输与集中调度相结合;(3)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输送单元为若干火车连挂而成的列车及机车组成的货物列车。

第四章 物流运输组织计划 第二节 公路货运生产计划 1、P144 例4-1

2、P146 例4-2(重)

第三节 铁路货运生产计划及组织技术 3、编组计划方案计算表(P157) 4、列车运行图(要会看,P158) 第四节 水路货运生产组织技术

5、港口生产作业过程示意图(会画,P167)

第五章 货物运输装卸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货物运输装卸管理概述

1、 装卸搬运的定义: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

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有时候或在特定场合,单称“装卸”或单称“搬

运”。

2、装卸搬运的特点(重点):(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3、托盘:托盘(Pallet )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

的水平平台装置。

第二节装卸作业组织

4、车辆装卸的基本要求:(1)减少不必要的装卸环节;(2)提高货物装卸的连续性;(3)相对集中装卸地点;(4)力求装卸设备、设施及工艺的标准化;(5)提高货物集装化或散装化作业水平;(6)合理组织装卸现场;

(7)

(8)

(9)

第三节装卸机械化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5、装卸机械化方案的选择依据:(1)货物的种类及性质;(2)装卸现场条件;(3)装卸作业量。

第五节排队理论在货物装卸组织中的应用

6、排队规则:排队规则是指决定队列中顾客接受服务次序的一个或一系列优先法则,它是由管理者制定的,从排队的顾客中挑选下一个接受服务的政策。队列中顾客人数、平均等待时间、等待时间变化范围以及服务设施的效率正是受排队规则影响的几个因素。

等待制、混合制中四种服务规则:(1)先到先服务,(2)后到先服务,(3)随机服务,(4)有优先权服务(如医院接待急救病人)。

7、多服务台并列的排队系统的两种连接方式:

一列一点式

多服务台串联的系统:

第六章物流运输成本管理与定价

第一节物流运输成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1、运输成本的概念:运输成本就是承运人为完成特定货物位移而消耗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总和,其货币表现就是各种费用的支出,包括运输工具、燃料、设备维护、劳动力、保险、装卸等。

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物化劳动又叫死劳动、对象劳动或过去化劳动。

活劳动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过程。活劳动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

2、 产品密度:反映了产品重量和体积的组合情况。

产品密度与运输成本的关系: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产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见下图)

第四节 货物运输的外部成本

3、 运输污染环境引起的外部成本

(1)外部性成本定义: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的附带成本或效益。

(2)物流运输污染环境的主要方式:①对在主要运输基础设施附近生活、工作或娱乐的人们增加了许多局部环境成本,包括噪声、视觉侵扰、局部空气污染(颗粒物、铅、CO 污染)以及非汽车量堆积;②存在超越界限的影响;③引起全球变暖和大气层臭氧耗尽等全球环境问题;④车祸;⑤占用农田;等。

4、对运输外部成本的控制:(1)政府征收拥挤费;(2)采取停车收费政策;(3)运输补贴和环境:为运输使用者提供好处,使他们转向更合乎社会需要的运输方式;(4)对受害者的保护:设置隔离带、维持路面高标准减少震动、安装双层玻璃减少屋内的主要噪音问题

5、运输产品价格三个组成部分:(1)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2)运输工人劳动(必要劳动)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3)生产者为社会劳动(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六节 运价的结构及形式 6、递减运价——零担运输

7、(P242)例题及补充内容。 第七节 物流运输中的定价

量价

费率

8、(1)认知价值定价法:又叫觉察价值定价法,也称“感受价值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所理解的某种商品的价值,或者说是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识程度来确定产品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认知价值定价法的步骤:①确定消费者认知价值,决定商品的初始价格②预测在初始价格下的商品的销量③预测目标成本,即由销量算出生产量、投资额及单位成本。④把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计算能否达到预期利润。

(2)需求差异定价法:又称差别定价法,是指根据销售的对象、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产生的需求差异,对相同的产品采用不同价格的定价方法。

①因顾客而异的差别定价,这是根据不同消费者消费性质、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如会员制下的会员与非会员的价格差别。

②因地点而异的差别定价,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销售时,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班机与轮船上由于舱位对消费者的效用不同而价格不一样。

③因商品而异的差别定价,质量和规格相同的同种产品,虽然成本不同,但企业在定价时,并不根据成本不同按比例定价,而是按外观和式样不同来定价。这里定价所考虑的真正因素是不同外观和式样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比如说,营养保健品中的礼品装、普通装及特惠装三种不同的包装,虽然产品内涵和质量一样,但价格往往相差很大。

④因时间而异的差别定价,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同一产品在不同时间段里的效用是完全不同的,顾客的需求强度也是不同的。在需求旺季时,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化,可以提高价格,需求淡季时,价格需求弹性较高,可以采取降低价格的方法吸引更多顾客。

(3)撇脂定价法:又称高价法,即将产品的价格定的较高,尽可能在产品生命初期,在竞争者研制出相似的产品以前,尽快的收回投资,并且取得相当的利润。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降低价格使新产品进入弹性大的市场。一般而言,对于全新产品、受专利保护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产品、流行产品、未来市场形势难以测定的产品等,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

第七章物流运输优化与决策

第一节物流运输服务选择决策

1、评价运输货优劣的四项标准(运输合理化所要实现的目标、选择运输方式的

基本原则):安全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2、(1)经济性,强调的是从运输费用上考虑选择运输成本低的运输方式。

(2)“效益背反”现象:是指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的目标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包装问题,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皆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显然,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出现的上百亿的商品损失,就是这种效益背反的实证。

3(P265例7-1)公式:总成本=运输费用+库存成本。

运输费用=运输量×费率;

库存成本=在途运输库存成本+工厂存货成本+仓库存货成本

【在途运输库存成本=ICDT/365;工厂存货成本=ICQ/2;仓库存货成本=I(C+R)Q/2】

第三节物流运输线路的优化

3、动态规划法:

4、Dijkstra方法

物流管理 复习资料

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1.现代物流管理以为第一目标。 2.MRPII是指。 3.物流的起点是。 4.供应商管理库存可简写为。 5.是衡量物流系统为顾客创造的时间和地点效用能力的尺度。 二、判断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 1.服务企业不存在物流问题。( ) 2.委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称为物流的外部一体化。( ) 3.企业的顾客服务标准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竞争环境及行业传统的影响。( ) 4.对流运输又称相向运输。( ) 5.与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相比,转运中心的储存能力强。( ) 6.包装具有三大特性:保护性、单位集中性、促进销售。( ) 7.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以牺牲物流服务质量为条件。( ) 8.物流成本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 9.属于物流园区拓展功能的是带动供应链。( ) 10.生产均衡化是准时制管理实施的唯一条件。( ) 三、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供应链: 2.国际物流: 3.第三方物流 4.高低点法 四、简答题 1.请简述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措施有哪些? 2.物流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3.提高顾客服务绩效的途径有哪些? 4.请简述物流系统的特征有哪些? 5.请简述物流成本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五、论述题 请你谈谈五种基本运输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 实现顾客满意 2. 生产计划系统 3. 包装 4. VMI 5. 顾客服务水平 名词解释 1. 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 国际物流:按国际分工协作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高低点法:指以某一时期的最高业务量的物流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之差,求得单位变动成本,然后代入高点或低点的物流公式,据以求出物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数额,建立物流成本模型的方法。

物流管理基础复习题

物流管理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10分) 1.现代物流管理应遵循服务性原则、通用性原则和合理化原则。 2.系统由“输入、转化、输出”三要素组成。 3.物流系统的第二大系统特征要素,正确的物流定义应该为在正确的时间内, 以正确的价格,将正确的数量和正确质量的货物,送往正确的地点。 4.集装箱运输具有“高速、高效、安全、经济、中转方便”等优点,目前被世 界各国广泛使用。 5.现代物流业的中心要素包括运输、(短距离的运输称为配送)、保管。 6.配送是由备货、理货和运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7.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与废弃物流。 8.生产物流具有连续性、节奏性和平行性的特点。 9.MRP的特点是需求的相关性、确定性、复杂性和优越性。 10.国际物流的特点是;风险大、适应性强,借助国际服务业帮助,获取信息手段新,有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成本高。 11.集装箱船舶的装载能力通常以能装多少个TEU为衡量标准。 12.制定物流标准化要通过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的形式。 13.第三方物流的兴起首先是源于企业对于物流外包的需求。 14.安盛咨询公司提出,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分) 1.现代物流业的主体行业,包括;(铁路运输业、汽车货运业、水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 2.下列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的物质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范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流不仅仅是研究物的流通与储存,还研究伴随着物的流通与储存而产生的信息处理;物流是从某个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储存、搬运、加工、生产直至产成品的销售的整个过程)。 4.运输的质量标志有(完好;正点;运力)。 5.要素信息、管理信息、运作信息和外部信息构成(物流信息)。 6.(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等衡量指标。 7.物流的支撑要素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 8.下列情况中(单程空驶;舍近求远;无效运输)属于不合理运输。 9.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不点件计收;交接凭箱口铅封;不易冒领;可方便地实现门对门服务)。 10.对于长距离运输,如果对时间的要求不高,下列运输形式(水路运输)的成本最低。 11.MRP表示(物料需求计划)。 12.各个工序对所需要的物资都按精密的计划适时的足量的供应,一般不会超量库存,从而使在制品实现零库存,达到节约库存费用的效果,这反映了(需求的相关性;需求的确定性;MRP的优越性;计划的复杂性)。

现代物流管理 期末复习重点+课后练习答案

现代物流 名词解释 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2.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的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3.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4.效益悖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发生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5.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6.装卸搬运活性:是把货物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提高装卸搬运活性是装卸搬运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7.播种分拣方式:是将需配送的同一货物,从配送中心集中搬运到发货场地,然后再根据各用户对该种货物的需求量进行二次分配,就像播种一样。 8.摘取方式:是在配送中心分别为每个用户拣选其所需货物,此方法的特点是配送中心的每种货物的位置是固定的,对于货物类型多,数量少的情况,这种配送方式便于管理和实现现代化。 9.零库存:是物资存储优化理论,即存储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它并不是指企业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为零,而是指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采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库存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有效地控制,尽可能降低库存量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 1.物流合理化的目标是什么? 1. 距离短、 2.时间少、 3.整合好、 4.质量高、 5.费用省、 6.安全、准确、环保 2.简述实现装卸合理化的途径? 首先必选坚持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1.安全文明原则2.胜利节能原则3.装卸搬运次数最小原则4.装卸搬运程序化原则5.机械化原则6.系统化原则;其次是按照合理化的需求进行装卸搬运作业1.防止无效装卸搬运2.提高装卸搬运活性3.集装单元化原则4.合理选择装卸机械方式和方法5.利用或清除重力影响6.保持物流均衡畅通 3.叙述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1.进货作业 2.保管作业 3.理货配货作业 4.出货作业(时效性、可靠性、沟通性、便利性、经济型)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近价值。 3、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现代物流的作用: A、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B、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客户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C、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D、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5、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 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7、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时间和地点 提供给客户。 8、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智 能化、集成化。 9、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10、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的四个领域:供应、生产、物流、需求。 11、供应链的四个流程: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点: A、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B、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C、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D、物流过程高度协调。 13、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4、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5、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A、合同承包; B、个性化服务; C、多样化、复杂性、随机性; D、规模化、专业化;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 1. 根据企业战略不同,物流可以为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资本、_提高服务__三种目标。 2.物流各环节的不协调,其实就是成本的冲突,此消彼长的成本悖反现象,其解决的办法就是平衡物流各项活动。 3. 物流规划主要解决4个方面的内容: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战 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4. 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整合平衡策略、多样化策略、混合策略、合并物流策略、标准化战略和推迟战略。 5. 按照价格分类,采购可以分为招标采购、询价现购、比价采购、议价采购、定价采购、公开市场采购。 6. 物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企业及其所有营销渠道,从战略的角度管理原材 料、零部件和最终库存品的采购、流通和存储,以低成本完成订单,从而实现当前和未来的收益最大化。 7. 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 户,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价值。 8. 运输产品具有三维特性,即空间性、时间性和数量性。 9. 合理运输的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10.在对供应链进行构建时应注意考虑客户优先、定位明确、防范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11.作业流程是指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以创造出顾客所认同的有价值产出的一系列活动。它可以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两部分。 12.所谓询价采购,就是向选定的若干个供应商发询价函,让它们报价,然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报价来选定供应商的方法。 13.仓储布局好坏的评估要素主要有效率、流量、人性、成本、时间 __ 五方面。 14.库存持有成本是指和库存数量相关的成本。 15.条形码按照表示信息的空间可分成一维、二维和多维三类条码。 16.物流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 17.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是以如何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为宗旨的供应链。 18.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有:业务优势、成本优势、客户服务优势。 19.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目的,选择供应商的原则有:目标定位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择优录用原则、共同发展原则。 20.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会遵循一种销量变化的模式,经历4个阶段:导入期、增长期、高峰期、衰退期。 21.对A、B、C类产品,要重点进行管理,做到实时记录,严格控制,谨慎预测,保证订货供应的是A类库存物。

物流管理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流管理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物流管理基础

一、判断题。 订货合同是到库物资验收的重要依据[1.]服务改善是物流战略的基本目标之一][2.工业包装可以起到促销的作用]3.[ 供应链的范围比物流要宽]4.[ 供应链的范围与物流的范围相同]

5.[ 国际多式联运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方] [6.之一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方][7.之一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的对象是相同的]8.[ 货代属于第三方物流]9.[ 货代属于第一方物流][10. 技术标准是到库物资验收的重要依据] 11.[ 流通加工创造了物品的使用价值]12.[ 流通加工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 13. 流通加工完善了物品的使用价值。] 14. [ 企业生产的图纸不属于物流信息。] [ 15. 企业物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 ] 16.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活[]17.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18. 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既具有国际性,又具有区域性[19.] 物流要素是由物流的节点要素和线[]20. 要素组成的物流要素是由物流的线路要素组成的]21.[ 又包含不物流中的物品既包含动产][22.产

物品储存是为了保证其使用价值在][23.间上得到延续物品配送是从物流据点到用户的送][24. 方式。物品配送是从物品生产厂家到用户的] [ 25. 送货方式。物品运输产生了物资生产与消费的空] [ 26. 间效用。物品运输产生了物资生产与消费的时] [ 27. 间效用。. 物资流通简称物流。[ ] 28. 现代物流仅是物资流通中的一部分[29.] 运费节省是评价合理运输的标准之一[30.]

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1、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和Logistics共存;20C初—20c50s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20世纪50年代中-80年代中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Logistics;80年代中期—今天 2、分销物流的特点:定位在分销领域,注重专业化,初步专业化,是企业末端产品分销到网 络或客户的整个领域,智能化 3、现代物流:全域,是注重集成化,专深入专业化,深入集成化,深入信息化,系统化, 网络化,一体化 4、物资,就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对人们有用的物质资料。 5、物资的物质实体,指物资的客观存在实体,它有形状、有性质、有质量、有体积、看得 见、摸得着、能够被人们所感知。 6、物资的社会实体,指物资的效用性(价值,社会地位、作用和稀缺程度、所有权性质、 交换价值等),它反映物资的社会地位、经济价值和珍贵程度等。。 7、物质实体是社会实体的载体,社会实体是物质实体在社会中的效用体现。 8、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具体的物流 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9、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 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通过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10、商流不等于商品流通。商流只是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物流也不等于物资流通,物流只 是物资流通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物资流通)既包括商流,又包括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11、企业内部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区别:范围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遍及整个社会,领域生产领 域、流通领域,规模微观物流、宏观物流,特征一般不伴随有商流发生、一般伴随商流发生。 12、信息流也是流通的组成部分,它和商流、物流一起共同构成了流通的“三流”。 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产生、加工、存储和传递等程序化的作业处理流动过程。 13、系统,是由两个以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为完成特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 每个单元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分成更小的子系统。 14、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系统:七个步骤的方法:①摆明问题② 指标设计③系统综合④系统分析⑤系统优化⑥择优决策⑦计划实施 15、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为完 成物资物质实体流动为目的的有机结合体。最基本的物流系统由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子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而成。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往下分成更小的子系统。物流系统本身又处在更大的系统之中。 16、输送是指:由生产厂到配送中心(或用户),长距离大批量快速运输,多装快跑,追求 运输效率,一般用大型运输工具。 17、配送是指:由配送中心至用户(或零售店)的运输,在局部范围短途小批量循环送货, 按时按量、及时送货、服务好省车次和不污染环境,一般是用汽车等小型运输工具。 18、储备分类:保障储备、周转储备。 19、保障储备:又称为保险储备,它是为了预防灾害、预防战争、预防一些不测事件而进行 的有计划的储备。特点:储存时间较长,不周转。作用:满足紧急时刻的物资紧急需要、备荒、救灾、战争、平抑物价。 20、周转储备:是指处在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上的等待加工、等待销售、等待运输的临时性

物流管理考试复习题(附答案)54094

物流管理总复习题 二、选择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 A )。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2.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 A )。 A.形质效用; B.时间效用; C.空间效用; D.社会效用 3.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 A )。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页脚

4.按照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属于作业层的容有( ABE )。 A.发货与进货运输; B.装卸搬运 C.用料管理; D.系统控制; E.流通加工 5.物流科学的发展经过(ABC )过程。 A.以P.D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B.以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 C.供应链管理时代;D.萌芽时代; E.流通时代 6.战略性物流网络规划的目标是,( D? )。 A.利润最大化; B.成本最小化 C.服务最优化; D.利润最大与服务最优之间的平衡 7.物流决策三角形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D? )。 A.库存战略; B.运输战略; C.客户服务目标; D.选址战略 8.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 )。 A.用户服务; B.渠道设计; C.网络分析; D.物料管理 9.战略目标应满足的要( AC ? )。 A.可接受性; B.灵活性; C.可度量性; D.适应性 E.易理解性 10.企业的战略决策往往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它们是( ABCE )。 .页脚

物流成本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第一章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2、 社会物流成本、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内容。 社会物流成本: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支付给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社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3、 物流成本管理内涵。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 物流成本的管理要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分析对象 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来管理物流活动 物流成本管理要面向客户服务过程 宏观物流管理视角下的物流成本管理 4、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 1)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物流责任成本管理以及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 2)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 5、 物流 成本效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物流管理(L o g i s t i c s M a n a g e m e n t)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

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物流管理基础考试试卷B卷答案

期末考试《物流管理基础》(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物流管理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分) 2.运输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5分) 3.ABC分类管理 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5分) 4.绿色物流 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料得到最充分利用。(5分)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 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下列物流功能中,创造物流空间效用的主要是通过(B)功能实现的。 A.装卸 B.运输 C.仓储 D.流通加工 2.物流运输的各个子系统中,装卸费用高,不适合短途运输的是(B)。 A.铁路 B.水路 C.公路 D.航运 3.企业采购流程的第一步是(A)。 A.拟定采购计划 B.寻找相应的供货商 C.验收供应的货物 D.评价采购工作 4.下列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的是(C)。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5.(B)已被许多公司视为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和使其产品和服务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A.第三方物流 B.高效的物流管理 C.物流信息化 D.客户服务 6.国际物流运输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是(B)。 A.铁路运输 B.海洋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7.现代物流的概念源于(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8.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基本认定(A)为物流基础模数尺寸。

最新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 1、单选题: C、石油危机)相关。 A生产)上。 C、20世纪50年代)。 A.经济学界和 B.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机结合。这个物流定义的制定者是( A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A、宏观物流)。 D、功能性物流)。 B、20世纪80年代)。 C国际贸易)。 A准时生产方式)。 D流通型节点)。 C网络). A转运型节点)。 B.时间)。 C.信息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B.静态含义)。 A.商业包装)。 A.管理监督委员会)。 C.分析的目标)。 D.距离经济原则)。 C.一致性)。 A .能源)的主要消费者之一。 B.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能)措施。 B.铁路运输)。 D.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B.水上运输)。 B.水上运输)。 A.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B.安全性原则)。 A.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 C.实现仓储合理化)。 C.编号作业)。 D.盘点作业)。 A.批次补货)。 B.定时补货)。 B.“确保有货可配”)。 A.互补性)。 B.周转率)。 D.存货的正确存取)。 C备货)。

A.分拣与配货)。 C汽车)。 B实施阶段)。 D.经验方法)。 A评价的范围)。 B.专业物流型配送中心)。 D流通型配送中心). A.订单分割). A流通加工)产生的基本原因。 A商品)。 C 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 A.保护性加工)。 B节省空间包装)。 或将可以相互拼凑以减少占用空间的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这种包装属于( D.集成性包装)。 B.变动性)。 B.加工的信息)。 D码)。 C解码)。 A.识别和采集信息)的技术。 D.条码技术)。 A.GIS技术)。 D沟通质量)的主要表现。 B.沟通)来保证的。 B物品保护质量)。 C.服务过程质量)。 B.外在质量)。 B.外在质量)。 C.服务形象质量)。 D.物流服务形象质量)。 A.响应质量)的表现。 C信用质量)的表现。 D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 D.相对质量)上。 C.物品保护质量)指标。 C.物品损耗率)。 A.订单反应时间)。 B.顾客投诉率)。 C.成本控制重点)。 2、多选题 ABD)。A.科学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BC ) B.供应物流C.生产物流 A.形态效用 B.占用效用 D.时间效用 E.空间效用) AC))A.20英尺 C.40英尺 ABC)A.系统化 B.专业化 C.信息化 ABCDE )A.方向性 B.有限性 C.多样性 D.连通性 E.选择性 (ABCDE )。A.运载工具子系统 B.运送线路子系统 C.交通控制子系统 D.维修养护子系统 E.管理指挥子系统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物流管理考试复习题(附答案)资料

物流管理考试复习题 (附答案)

物流管理总复习题 二、选择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A )。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2.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A )。 A.形质效用; B.时间效用; C.空间效用; D.社会效用 3.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A )。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按照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属于作业层的内容有(ABE )。 A.发货与进货运输; B.装卸搬运 C.用料管理; D.系统控制; E.流通加工 5.物流科学的发展经过(ABC )过程。 A.以P.D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B.以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 C.供应链管理时代;D.萌芽时代; E.流通时代 6.战略性物流网络规划的目标是,(D? )。 A.利润最大化; B.成本最小化 C.服务最优化; D.利润最大与服务最优之间的平衡 7.物流决策三角形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D? )。 A.库存战略; B.运输战略; C.客户服务目标; D.选址战略 8.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A )。 A.用户服务; B.渠道设计; C.网络分析; D.物料管理 9.战略目标应满足的要求是(AC? )。 A.可接受性; B.灵活性; C.可度量性; D.适应性 E.易理解性 10.企业的战略决策往往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它们是(ABCE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解释五: (1)日本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1981》中的物流概念:“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练习卷1.

班级姓名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练习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 1、物流是(流程的一部分 A.一体化 B.供应链 C.市场营销 D.国际贸易 2、第一代物流是指(。 A.机械物流 B.人工物流 C.自动化物流 D.集成物流 3、第二代物流是(。 A.集成物流 B.智能型物流 C.机械物流 D.自动化物流 4、第五代物流是(。

A.人工物流 B.智能型物流 C.机械物流 D.自动化物流 5、第三代物流是(。 A.人工物流 B.机械物流 C.自动化物流 D.集成物流 6、第四代物流是(。 A.人工物流 B.机械物流 C.自动化物流 D.集成物流 7、物流从(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 B.物流服务对象角度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角度 D.物流活动的动作主体

8、物流从(可划分为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 B.物流服务对象角度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角度 D.物流活动的动作主体 9、物流从(角度可划分为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 B.物流服务对象角度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角度 D.物流活动的动作主体 10、物流从(角度可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 B.物流服务对象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 D.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 11、物流活动地域跨度大时间跨度大,这一现象体现物流的(特征。 A.系统性 B.客观性

C.大跨度性 D.动态性 12、物流系统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而难于长期稳定。这一现象体现物流的(特征。 A.系统性 B.客观性 C.大跨度性 D.动态性 13、物流系统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同时物流系统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又处于流通环节中。这一现象体现物流的(特征。 A.复杂性 B.中间层次性 C.网络经济性 D.效益背反 14、物流系统中某一项活动得到优化将会使系统中的另一活动相应劣化,甚至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这一特征称为物流的(。 A.效益背反 B.复杂性 C.动态性 D.系统性

企业物流管理期末复习(参考)

企业物流管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通过调和总成本最小、顾客服务最好、总库存最少以及产品质量最优等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物流管理总体绩效最大化,这是(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 2、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前置期,即备货周期,从时间或者说前置期的角度来看,(订单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物流功能。 3、瓶装饮料公司把果汁、水、碳酸盐等调和在一起制成软饮料,它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产品的效用是(形态效用) 4、内部集成的第二步任务目标是将实体供应、制造支持、实体分销作为一个总体物流过程,实现其(集成化管理),以便其余库存或缓冲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企业的总库存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5、实现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的关键在于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这两个阶段的有效(整合)。 1、(生产物流)是指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物料(原料、燃料、零部件、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等)在供应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流动的一系列物流及其管理活动。 2、生产企业完成了采购程序之后,由销售方或者生产企业委托专业物流公司从事送货或者提货的物流活动。这种供应物流模式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 3、(选择和评价供应商)是采购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涉及了高质量物料和服务的确定和评价。 4、(委托保管)是指仓库业主接受企业的委托,代为保管物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者协议价格收取一定的仓储费用,同时也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存货配送或运输。 5、(提出标准)是采购流程的源头,它是物资需求部门对需要采购的物资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时需要等提出需求。C 1、企业的产品只有经过(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从而创造利润,实现企业价值。 2、一般来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 3、从生产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更希望能够增加销售渠道的广度,即(增加)销售网点的数量。 4、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要求销售物流提供及时高效的(配送)。 5、(配货作业)是指把拣取分类完成的货品经过配货检查过程后,装入容器和做好标示,再运到配货准备区,待装车后发送。 1、企业的(生产物流)是指以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入库为起点,以企业加工制造的成品入库为终点的整个产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流活动。 2、(控制层)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受来自管理层的指令,控制物流机械完成指令所规定的任务。 3、(流水生产)是指生产单位中的劳动对象以均匀的速度按照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连续地流经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并在流经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种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4、生产(物流)作业计划是指在满足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产品生产期内,合理安排计划期内各个生产单位或加工单元的生产物流活动,合理安排产品的存储,移动及加工过程,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5、(TOC)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紧要的环节,投入到物流效率最低的瓶颈环节上去,强调决策沟通与团体协作,体现了“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的管理思想。 1、(企业自营)逆向物流的模式是指生产企业自己建立逆向物流体系,自身管理退货和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 2、(行业企业联合经营)逆向物流的模式是指生产相同产品或者相似产品的同行业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逆向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进行合作,以合资等形式建立共同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网络和回收处理企业),为各合作企业甚至非合作企业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在合作企业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 3、(逆向物流外包)也叫第三方逆向物流模式,是生产企业通过协议形式将其回流产品的回收处理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以支付费用等方式,交由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二章物流基本活动 第三章物流管理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它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身,物流虽然包含在电子商务之中,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却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略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高低已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货物运输配送更快捷、高效,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1 物流的定义 当前国内外对物流定义很多,它们各有侧重,有的偏重物流系统组成,有的强调物流功能要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定义为: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 物流的分类 物流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如果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则物流可被划分为: 1) 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它是一个整体的物流系统。 2) 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内部范围内物品的流动活动。它又可以区分为五个具体的物流活动,即: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3 供应链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