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目录

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3监测依据.................................................................................................

2

3

2.4系统技术指标......................................................................................... 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4)

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4)

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5)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7)

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7)

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0)

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4)

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26)

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2)

2.3.6土压力计 (35)

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39)

2.3.8气象监测站 (40)

41

2.4北斗传输.......................................................................................... 第三章、软件介绍..............................................................................................

42

45第四章、服务体系..............................................................................................

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5)

4.2 技术培训..............................................................................................

46

46 4.3 技术服务..............................................................................................

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

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

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

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

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

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

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

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

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位移监测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的结构健康安全监控系统,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和依据。

1)监测设计原则

(1)科学合理性原则

监控对象的选取有科学和法律依据,尤其符合相关安全规程和规定,是

必要的;

监控手段的选取有高科技含量,是先进的;

监控效果准确有效。

(2)经济实用性原则

凡是需要较大投入的监控项目都是需要经常使用的;

凡是原系统已具备的功能或结构装置,只要准确有效,都采用系统整合

的方法加以利用,相互配合;

所有涉及的技术手段,在保证长期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最经济的方

案;

所有的操作功能都采用最简洁的使用方法、做到直观方便、性能稳定以

及维护简单。

(3)系统可扩展性原则

在监控方案要求改变时,本次投入的软硬件设备能够继续使用,最大限

度减少重复投入;

系统接口开放性: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格

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充和监测成果的开发利用;

系统软件系统支持其它监测设备数据分析、支持人工巡检记录等。

2.3监测依据

本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以下相关规范:

表2-1 系统依据的规范

名称编号批准单位年份沉降监测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国土资源部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CH2001 国家测绘局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中国建设部1997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2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7--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UNAVCO 基准站建立规范国际UNAVCO组织

IGS基准站建立规范国际IGS委员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建设部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4系统技术指标

1)各监测点的响应时间一般为4小时一次,最快可为几分钟一次,系统可

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各监测子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表面位移监测水平3-5mm,

内部位移监测精度 1.5″(量程不同,精度不同)等。

3)系统完全是自动运行,如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及表面采用GPS

监测时的自动网平差、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报警及自动生成报表等,系

统管理员可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参数设置等操作;

4)用户可根据各监测点位置的地质情况分别设置预警值,如果某监测点监

测结果超过预警值,系统则通过短消息、声光或者E-mail的方式自动

报警给相关人员;

5)数据分析软件可自动分析各监测点的实时与历史三维变化情况、各监测

点沉降速率实时与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各个监测点反映出整个滑坡体的

形变动态;

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2.1 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设计参考了当前所有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引入新的科技手段,为滑坡体的可靠监测和治理提供了立体、科学的指导方向。此次拟监测的方案如下:

1)滑坡体表面位移监测;(GPS监测系统)

2)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裂缝计)

3)滑坡体内部位移监测(固定测斜仪)

4)滑坡体内部水位监测(孔空隙水渗压监测)

5)滑坡体内部土压力监测(土压力计)

6)组合气象站(雨量计、风速计、气压、风向、湿度、温度传感器)

7)土壤温湿度监测(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图3-1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滑坡体监测系统主要由:滑坡体野外传感器采集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监控预警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野外传感器部分:

(1)表面位移监测

a)采用高精度GPS定位设备

b)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采用拉线式位移计

(2)滑坡体内部监测:

a)采用固定测斜仪进行滑坡体内部位移监测

b)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

c)采用土压力计进行内部土压力监测,

(4)一体化气象站(雨量计、风速计、气压、温度、风向、湿度传感器)

(5)采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滑坡体的温度和湿度。

2)数据传输部分:

由于滑坡体所处的位置,移动和联通的手机信号都比较好,考虑到通讯实时稳定性、建设成本本次滑坡采用3G进行通讯。

3)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由布置在监控中心的小型机系统、服务器系统

及软件系统组成;

4)辅助支持系统:包括外场机柜、外场机箱、配电及UPS、防雷等子系统。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2.3.1.1 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为GPS),是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11月授权开始研制的海陆空三军共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GPS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3部分组成。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整个系统于1994年完全投入使用。在地球上任何位置、任何时刻GPS可为各类用户连续地提供动态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实现全球、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导航、定位和授时。目前、GPS已在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石油勘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定位原理如下图:

图3-2 GPS差分示意图

通过近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精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平差后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精度为1mm~2mm,高程精度为2mm~3mm。应该说: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变形监测,是一种先进的高科技监测手段,而用GPS监测滑坡体是GPS技术变形监测的一种典型应用。通常有两种方案:①用几台GPS 接收机,由人工定期到监测点上观测,对数据实施处理后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

②在监测点上建立无人值守的GPS观测系统,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实时监测解算和变形分析、预报。GPS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各大桥梁、边坡、大坝等监测项目。

随着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北斗必将成为国际主流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GPS接收机已经可以实现全面兼容北斗卫星信号。支持GPS+北斗解算,北斗系统在亚太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GPS,接收机在高遮挡地区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GPS+北斗的解算模式更大程度的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稳定性。

2.3.1.2 传统监测手段与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优劣势对比

1)传统监测手段

常规变形监测技术包括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定点的变形值,其优点是:

(1)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变形状态;

(2)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监测环境;

(3)可以提供绝对变形信息。但外业工作量大,布点受地形条件影响,不易

实现自动化监测。特殊测量手段包括应变测量、准直测量和倾斜测量,

它具有测量过程简单、可监测变形体内部的变形、容易实现自动化监测

等优点,但通常只能提供局部和相对的变形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包括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近10余年来,近景摄影测量在隧道、桥梁、大坝、滑坡、结构工程及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等方面

得到了应用,其监测精度可达mm级。与其他变形监测技术相比较,近景摄影测量的优点是:

(1)可在瞬间精确记录下被摄物体的信息及点位信息;

(2)可用于规则、不规则或不可接触物体的变形监测;

(3)相片上的信息丰富、客观又可长久保存,有利于进行变形的对比分析;

(4)监测工作简便、快速、安全。但摄影距离不能过远,且大多数的测量部

门不具备摄影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应用尚

不普及。

2)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优点

(1)优点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时具有下列优点:

测站间无需保持通视:由于GPS定位时测站间不需要保持通视,因而可

使变形监测网的布设更为自由、方便。可省略许多中间过渡点(采用常

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为传递坐标经常要设立许多中间过渡

点),且不必建标,从而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移: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

平面位移通常是用方向交汇,距离交汇,全站仪极坐标法等手段来测定;

而垂直位移一般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来测定。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的分别测定增加了工作量。且在山区等地进行崩滑地质灾害监测时,由

于地势陡峻,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也极为困难。改用三角高程测量来测定

垂直位移时,精度不够理想。而利用GPS定位技术来进行变形时则可同

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移。由于我们关心的只是点位的变化,故垂直位移的

监测完全可以在大地高系统中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将大地高转换为正

常高时由于高程异常的误差而造成的精度损失。虽然采用GPS定位技术

来进行变形监测时,垂直位移的精度一般不如水平位移的精度好,但采

取适当措施后仍可满足要求。

全天候观测: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在风雪雨雾中仍能进行观

测。这一点对于汛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是非常有利

的。

易于实现全系统的自动化:由于GPS接收机的数据采集工作是自动进行

的,而且接收机又为用户预备了必要的入口,故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把

GPS变形监测系统建成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的监测系统。这种系统不但

可保证长期连续运行,而且可大幅度降低变形监测成本,提高监测资料

的可靠性。

可以获得mm级精度:mm级的精度已可满足一般崩滑体变形监测的精度

要求。需要更高的监测精度时应增加观测时间和时段数正因为GPS定位

技术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监测手段。

2)总结

从上面分析可得,利用GPS进行变形监测的优点要远远大于缺点的制约,所以说:GPS技术的应用给测量技术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据资料介绍,国外从

20世界80年代开始用GPS进行变形监测。从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布设地壳运动GPS监测网,为地球动力学和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报服务。例如,

日本国土地理院从1993年开始了GPS连续观测网的筹建工作,到1994年日本列

),目前的观测岛已建立由210个GPS连续观测站组成的连续监测系统(COSMOS

站总数以发展到1000多个。该系统与1994年10月1日正式使用,10月4日就检测到北海道东部近海8.4级大地震,并清晰地记录了地震前后的地壳形变。此后,又成功的捕捉到三陆远海地震及兵库县南部地震的地壳形变。1995年1月

17日,在日本阪神7.2级大地震后,该系统在进行快速、准确、精细地监测与

分析地壳运动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自2006年以来GPS 自动化监测解算软件解

算软件,成功地应用到如东海大桥、宁波五路四桥、润扬大桥等大型桥梁的安全

监测,拉西瓦水电站的高边坡稳定监测,露天矿煤矿的边坡稳定监测等项目,GPS 自动化监测技术将在监测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1.3 GPS滑坡体表面位移监测系统设计

GPS监测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即传感器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辅助支持

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下图为现场监测系统的拓扑图:

图3-3 GPS监测系统拓扑图

1)传感器子系统:即由各GPS(监测专用机型GPS接收机)监测单元组成,

2)数据传输子系统:负责传感器系统所采集数据实时的传输到控制中心。

具体的传输方式我们一般采用光纤、高频无线传输终端、3G等媒介,为

了达到可靠、有效、稳定可以让将几种方式并存;本项目将以3G数传方

式为主,高频无线网桥、Internet和光纤通讯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

用,本次采用3G进行通讯。

3)辅助支持系统:由监测外场及监控中心辅助整个GPS自动化监测系统正

常运行的设备组成,包括配电及UPS、防雷、综合布线及外场机柜等子系统组成。

A.GPS参考站

GPS参考站的建设主要包括站址选择、基建、仪器设备的选择及设备安装:

1)参考站位置的选择

参考站要求建立在地基稳定的地点,同时GPS参考站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场地稳固,年平均下沉和位移小于3mm;

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不宜超过15°;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尽量靠近数据传输网络;

天线墩的高度不低于2米;

观测标志应远离震动源。

参考参考站的必须建立在冻土层上,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参考站的影响。

2)参考站基建

图 3-4参考站观测墩示意图

(1)观测墩的建设要求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前提下,观测墩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观测墩应浇注安装强制对中标志,并严格整平,墩外壁或内部应加装(或预埋)适合线缆进出硬制管道(钢制或塑料),起保护线路作用;

GPS观测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铸的方法施工。混凝土浇铸过程中的

水泥、沙子、石子及其他添加剂的用量以及混凝土施工的要求均按照表

一的要求执行;

GPS观测墩中的钢筋骨架采用直径≧10mm的螺纹钢筋,使用时须在距两

端10cm处,分别向内弯成∩形弯(足筋下端30cm处向外弯成∟形弯)

用料。裹筋采用直径≧6mm的普通钢筋;

基座建造时浇灌混凝土至基座深度的一半,充分捣固后放入捆扎好的基

座钢筋骨架,在基座中心垂直安置捆扎好的柱石钢筋骨架,将柱石钢筋

骨架底部与基座钢筋骨架捆扎一起,浇灌混凝土至基座顶面,充分捣固

并使混凝土顶面处于水平状态;

混凝土浇灌至地面下0.2米时,在观测墩外壁应预埋适合线缆进出的直

径不小于25mm的硬质管道(钢制或塑料),供安装电缆保护线路用;

双频天线的保护罩要采用全封闭式,以起到防水、防风等效果,同时天

线罩的衰竭率不大于1%;

可利用观测墩基坑,加筑用于存放太阳能蓄电池的水泥槽。

图3-5 观测墩设计图

3)参考站仪器的选择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本GPS自动化监测系统选用监测专用型双频高精度GPS+北斗接收机。

B. GPS监测站

GPS监测站是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滑坡体形变和位移变化量的依据,各监测点

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通讯网络(无线网桥或3G)实时传输GPS 观测数据到控制中心,并结合各参考站的观测数据与起算坐标通过控制中心软件

准实时解算处理,最终得到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GPS监测站也和参考站一样,也包括监测站地址的选择、监测站基建、仪器

设备的选择及设备安装四个部分,具体建设见“参考站的建设”相关章节。

图3-6监测站设备安装示意图

5)监测点的位置选择

参考本章节A章节中关于基础站的选址获取更多信息。

C.数据传输系统

GPS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传输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各监测站和参考站原始

GPS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控制中心。本项目拟采用3G模块进行通讯。

图3-7 3G通讯模块图3-8 无线网桥

图3-9无线网桥传输示意图

D.GPS数据处理软件

“数据处理”是滑坡体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数据处理”结果精度的高低关系到我们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判断、分析以及影响管理人员的决策。

对于本监测系统“数据处理”主要指监测区域内各GPS原始数据的采集控制,以实现数据处理的同时对数据采样间隔,GPS一机多天线的信号切换的控制、各GPS原始数据的输入与处理、原始数据的检验、设备故障诊断,其它监测手段监

测数据的输入与处理等。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业主的具体要求,我们推荐选用专业GPS监测软件进行系统控制与数据处理。软件在进行GPS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先进的非线性Kalman滤波双差解、三差解算法,同时增加了先进的电离层改正模型、支持多

参考站解算及实时独立基线网平差等功能,具体精度为平面小于3mm,高程5mm。并且实现双基站或多基站处理功能。

数据解算软件为进行的实时三维变形测量分析系统软件。能同时对安放在目标设施或自然物体上的几十个GPS进行实时三维位置解算,并达到毫米级精度。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智能防雷环境预警监控系统

防雷环境远程预警监控系统创建智能化防雷保护平台 系统介绍: 智能系统的构成是由精密的电子设备和监控设备组成。如这些设备或设备内的防雷器遭受雷击损坏或者脱网,导致传输信号中断,不及时排查的话,严重的会造成系统瘫痪故障,产生经济损失。通过预警监控系统可以将现场防雷环境状态、雷击状况、接地电阻数值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实时监控。软件的信息数据通讯应用Modbus工业化通讯协议,并通过RS-485有线或无线(光端机、以太网)实现异地远传至中心控制平台进行监控管理。 平台功能简介:

平台数据采集: 防雷预警系统设备模块可配合防雷环境预警监控系统对雷电、电网环境、防雷器三大类数据集中采集管理。 ◆电网环境数据(电源电压、工作电流、温湿度、接地电阻值); ◆雷电数据(雷击次数、强度、能量、雷击发生的时间); ◆防雷器数据(防雷器的劣化、全生命周期状态和前端保护器的分闸)。 防雷环境预警监控系统的优势及介绍: 防雷环境远程预警监控平台应用新颖的智能控制技术能对防雷设施自身保护诸多方面进行完善的提升,实现在线监测防雷环境状态,可对防雷系统接地电阻、防雷器遭受雷击状况(如雷击强度、雷击次数、发生时间)、防雷器劣化状态(全生命周期统计)、防雷器故障脱网状态的运行现场等情况进行组网通讯监测。远程实时监护为有效杜绝发生因有潜在危险和缺陷的防雷设施带病运行而引起浪涌过压的雷灾事故,创建了一个崭新的防雷环境保护智能化平台。 1.防雷环境: 应用于保护可能发生受到外部雷击、内部感应雷以及浪涌过电压危害的建筑物及其装备的实施环境。包括针对直击雷的防护、感应雷的防护、屏蔽、等电位联结、防雷接地等例行的各项防雷保护设施装备运行状态和品质;工作电源环境参数;以及可能影响防雷装备的整体运作保护效果的有关诸如温度、湿度等物理条件的集合体。 2.远程预警: 在本案中指防雷系统通过通讯网络对获取的远地现场运行参数分析处理,依据统计学原理及科学推理,将可能发生的防雷保护设施装备的隐患故障进

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综述 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王婧,赵琦,赵根明 摘要 应对SAR S、禽流感、甲H1N1流感和其他传染病暴发的经验显示,灵敏、高效的传染病 监测预警体系是控制传染病蔓延的关键,是降低疾病危害的基础。有效控制不断涌现的新发传染病, 除需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外,还要不断地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疾病流行的新特征和新形 势。本文从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入手,综述了世界部分国家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状况及职能 分布情况,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传染病流行特征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提供信息与参考。 关键词 传染病;传染病监测;传染病预警;评估 中图分类号:R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6639(2010)07 0753 03 目前全球传染病流行情况十分严峻,新老传染病对健康的威胁交替发生,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的同时,对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传染病流行现状 1 1全球传染病流行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统计,全球范围内,每死亡10人中,就有3人死于传染性疾病、围产期情况和营养不良。传染性疾病造成了51%的寿命损失,特别在低收入国家,传染病造成68%的寿命损失[1]。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国际间贸易的扩大,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出现。研究表明,在过去50年间,新发传染病的数量增长了4倍[2 4]。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地、每年新增1种以上的速度被发现[5]。 1 2我国传染病流行情况 我国是传染病高发国家。2008年全国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68 01/10万,死亡率0 94/10万,病死率0 35%。发病数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麻疹,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2 6%;死亡数前5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4 9%[6]。 目前我国传染病的疫情主要有以下特点:(1)少数传染病已被控制或即将被消灭,如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等;(2)过去已基本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卷土重来,如结核、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等;(3)一 基金项目: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资助(EID41),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项目(08GWZX0201)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作者简介:王婧,硕士,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赵根明,E mail:gmzh ao@sh mu edu cn 些新的传染病不断被发现,如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4)其他一些新发的传染病,至今没有分离到病原体或没有开展调查研究工作[7 8]。在全球报告的40余种新发传染病中,三分之二的新发传染病在我国存在或可能存在(潜在)[9]。 2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 2 1监测与预警 监测是持续、系统的收集、分析并解释数据以支持公共卫生行动,并且将在时间上分散的这些数据密切整合发布给需要的人,并采取公共卫生行动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改善公共卫生[10]。传染病监测的目的是为控制传染病进行决策、制定方案、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和调整有关政策服务,最重要的是通过早期监测发现传染病的流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11]。监测的基本公共卫生职能包括:支持病例监测、公共卫生干预、估计疾病或伤害的影响、描述卫生状况的自然史、确定疾病分布和传播、提出理论并展开调查、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规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预测暴发[12]。 预警是在考虑了资料的不完全性、危害的不确定性之后,仍要在有必要采取措施的地方进行危害警告的一种方法。预警包括预警分析和预警监控。 监测是预警分析的基础,是基础信号采集的过程;预警是监测的目的,是监测行为的产出。预警是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件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正、预防与控制的管理活动。监测与预警是控制、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危害的关键所在,是实施从源头上治理危害的理论保障。 2 2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 基于全球传染病防控的需要,WH O在1996年启动了一个高效的全球流行病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被称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运作和协调框架,可获得专

风险预警与监测系统需求说明

风险预警与监测系统需求说明 一、开发目标 实现全行范围内各层级机构、各职能部门之间风险预警信息和风险监测信息的共享,实现自下而上的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信息的推送和流程化管理,实现自上而下的风险监测和风险监督。 二、用户管理 最终用户主要是分行资产条线的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也包括各层级领导,能够熟练的使用浏览器和文字处理软件;预计本系统开放时间与分行办公管理系统同步,本系统需单设系统管理员一名,预计本系统同时在线人数不超过100人。 非系统管理员用户权限管理表安排思路如下: 机构分为:支行、分行条线部门、分行风险管理部门三类;条线分为:公司、小企业、零售、微贷四类;角色分为:支行操作员、支行行长、部门操作员、部门领导和行领导五类。 三、功能模块 1、临期业务风险预警模块 所有临期业务风险预警均自下而上发起。 发起流程为:支行操作员发起→支行行长审批→推送至

分行条线部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标注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按月生成临期业务预警情况报告表 格式如下: 2、风险资产动态名单化管理模块 风险资产依据管理层级自下而上分为重点关注客户、问题客户、不良客户和已核销客户四类,流程可自下而上亦可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发起流程为:支行操作员发起→支行行长审批→推送至分行条线部门审批→条线部门二级审批后推送至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审批→分行风险管理部门二级审批后纳入或移出对应名单 自上而下发起流程为: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发起→纳入或移出对应名单→推送至支行和分行条线部门 按月生成风险资产名单和变化情况表 格式为:

3、原始数据导入(系统管理员导入) 一次性导入风险资产动态名单初始数据;按月导入风险资产月度清单 4、待处理风险信息推送 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风险资产月度清单,自动生成待处理风险资产信息,推送给分行条线部门和管辖支行,分行条线部门和管辖支行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反馈 发起流程为: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推送→分行条线部门和管辖支行进行反馈→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标注反馈的有效性按月生成风险信息处置情况表 5、风险监测 根据风险资产月度清单按不同统计口径生成当期明细清单;根据风险资产月度清单按不同统计口径生成任意两个时点之间的报表和明细资产变化情况清单。 四、数据结构

物价局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市物价局 价格监测预警系统

目录 一、单位基本情况 (4) 二、项目基本情况 (4) 三、项目建设目标 (5) 四、网络拓扑 (6) 4.1网络结构 (6) 4.2网络说明 (6) 五、总体架构 (6) 六、项目建设内容 (7) 6.1业务系统架构 (7) 6.2系统业务功能 (8) 6.2.1采报管理 (8) 6.2.2任务管理 (9) 6.2.3监测预警 (10) 6.2.4数据统计分析 (10) 6.2.5办公管理 (12) 6.2.6基础数据管理 (12) 6.2.7系统管理 (12) 6.2.8价格鉴证管理 (12) 6.2.9成本鉴审管理 (13) 6.2.10监测数据发布 (13) 6.2.11系统集成 (13) 七、项目建设意义 (14) 八、采用的技术与规范 (15) 8.1软件架构 (15) 8.2技术架构 (16) 8.3安全体系架构 (17)

九、项目开发工期计划 (17) 十、硬件设备参数 (18) 十一、投资概算 (18) 十二、实施计划 (19) 12.1实施目标 (19) 12.2实施计划 (19) 12.3项目领导小组 (20)

一、单位基本情况 **市物价局位于**市政务文化中心B区一层,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国家、省价格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商品、服务价格规定的贯彻实施。 (二)制定全市价格总水平年度调控目标和调控措施,建立和完善价格监测和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三)拟定地方性价格规章草案,制定价格管理规范性文件;指导全市价格行政复议工作和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实施价格听证会制度、价格公告制度。 (四)管理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制定和调整市级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指导。 (五)负责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和调整省委托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治理乱收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经营性服务收费实施收费许可证管理和年审制度;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报告制度。 (六)负责全市价格行政执法和价格举报工作,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组织和指导开展全市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七)负责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 (八)负责全市价格鉴定、价格信用认证以及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和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定的“双认定”等工作;负责全市价格监测、价格预警、价格信息发布等工作。 (九)指导、监督全市价格管理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内部价格约束机制,指导行业组织价格自律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省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省物价局关于做好当前价格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全市价格监测预警系统,进一

环境预警监测系统介绍

环境智慧监测预警系统 全新物联网环境监测预警分析 集监控、报警、监测、控制、数据采集、IP广播、数据分析为一体。 功能整体介绍: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事前预警:对监测点位需要监测的事项进行报警范围的提前设定。通过后端远程监控查看实时状况。 事中控制:当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自动/手动打开相应控制的处理设备,远程进行IP广播语音喊话、或者通知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将事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事后分析:在事情结束之后,通过报警抓拍历史记录及数据历史记录进行查看分析,总结事情发生的原因,避免或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具体功能: 1、环境监测预警分析 5、分控管理 2、设备故障提示功能 6、自动控制

3、信息及时提示功能 7、远程终端管理 4、现场图片实时抓拍 8、后端实时数据查看 说明:系统根据各类环境在线监测的传感器,能够对土壤温湿度;水质PH、溶解氧、浊度、余氯等;气体中的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以及光照、震动、压力等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在线预警监测。 主要优势: ■环境预警监测系统有商智通研发,是当前市场上功能最全、最强的物联网环境预警监测系统。 ■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工期短,长期可靠,后期维护简单。 ■不受距离、地域影响,能够分散布点,后端集中管理。 ■针对户外特殊环境,推出无电无网方案,不需要专门布电线、网线,降低了工程成本。 ■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具有完备的后段管理平台及手机APP。 ■云端推送,保证任何一条报警信息都能100%收到。

■设备发生断电断网或硬件故障能够做到故障提示显示。 ■跟随市场发展,系统能够不断更新换代,始终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优势。 适用领域: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环保工程粮仓监测农业种植大棚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 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概述 1.1、需求背景 近年来,雨季及气候异常引起的城市内涝给市政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强降雨引发的河水倒灌、道路水淹、交通堵塞、桥梁建筑损毁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损失。 为最大程度降低内涝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为全面掌握城市内涝状况、实现排水统筹调度,我们要对河道水位以及地道桥、低洼路段的积水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起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 当前,XX 区数字化城市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而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正在积极筹备中。针对XX 区的地理特点、气象条件、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特点,制定出如下建议方案。 1.2、设计思路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业界最先进的DCS 理念来设计和实现。系统可分为多级监控中心,区主管部门内建立监控总中心,负责对整个区的内涝点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同时预留对外数据接口,如有需要可实现与市主管部门监控中心进行对接,实现各城区联网监测。 二、系统组成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监测中心: GPRS GPRS 市级监控总中心(功能预留) 地道桥 积水监测点 河道 水位监测点 GPRS 低洼处 积水监测点 区级监控总中心

硬件构成: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大屏、短信报警模块、交换 机等。 软件构成:城市防汛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 通信网络:GPRS 网络、INTERNET 公网(监测中心绑定固定IP )。 监测设备:水位/积水监测终端 现场仪表:超声波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雷达液位计、电子水尺等。 系统拓扑图: GPRS INTERNET 打印机 服务器 显示大 屏 监测中心 GPRS 值班员计 算机 短信报警模块 监测中心局域网 交换机 河道水位监测点 低洼处积水监测点 道桥积水监测点 水位监测终端 DATA-9201 水位监测终端 DATA-9201 水位监测终端 DATA-9201

监控预警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监控预警服务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意义 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将地下空间列为“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走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道路。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开发地下空间有着现实需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城市容量的扩张需求与土地资源的供给不足,国家对土地资源利用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控制政策,城市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另寻出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地面环境,同时也是解决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贫乏矛盾的有效途径。 1.1.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的模式,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既要珍惜和节约使用每一寸土地,又要推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现有的空间上挖潜增效,坚持地上地下复合开发,走集

约化、立体化、紧凑型城市发展道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好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使城市的部分功能由地上转入地下,实现由“二维”向“三维”转变,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极大地提高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率,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实践表明,充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至少可增加城市空间面积30%左右。 1.2.提高土地资源综合效益 1.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 城市空间发展若单纯地只是向城市周边地区扩展,会受到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和现行体制的限制,而向高空发展,建高层建筑,修高架桥、立交桥,又会加重城市空间密度,加剧城市交通在战争及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表现,使城市空间发展逐渐走进恶性偱环,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能节省地面空间,优化地上空间布局,有效降低容积率,增加绿地率,缓解交通压力是明智之举。 2.改善人居环境及城市生态环境 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不仅提高了城市人防备战功能和防护能力,同时也改善了城市地面环境,可以将产生很大噪声、振动、尘埃的项目放入适宜的地下空间,可以减少地面的污染,保证地面可以有更多的绿化,减少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今后,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技术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8月

1.项目名称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2.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2.1 项目背景 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1]。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受其的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2]。在我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存在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灾害发生时,地质灾害本身带来的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往往会对灾害地区的供电以及通信网络造成破坏,常常会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公众通信中断,使得外界难以获取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延误灾后救援的最佳时机,给灾区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实施监测与灾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现有的多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大量的还是人工监测手段;其次,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多不能实现无线覆盖,而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也难于得到保障;再者,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且多在地势险要的山区,系统的电力和通信常常难于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地区的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依靠人的力量进行信息交互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极端条件下使得信息中断,使得灾区成为一片孤岛,无法为决策部门和相关专家实时查看地质灾害现场的状况和作出救灾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从而延误灾后救援。 2.2 项目目标 本项目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搭建独立的专用低功耗无线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该系统通过系统独立的通信网络将预警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4.10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为便于对塔吊管理和安全运行,本项目设置塔吊智能监控预警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多达30台塔吊在一个层面上施工作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吊在一个层面上施工作业,防碰撞措施成为塔吊安全重要措施之一。 本系统拟采用上海睿技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塔机安全监测系统。 本区域塔机安全监测仪系统是由上海睿技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塔机安全监测产品,其能够实现对塔机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测及多种不同危险的预警,能够有效提升塔机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区域塔机安全监测系统由安装在施工塔机上的 RJ-101 型(或 RJ-102 型)塔机安全监测仪、安装在施工现场办公室的 RJ-103 型塔机控制器、安装在远程管理中心的 RJ-104 型塔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1 系统性能 RJ-101 型(或 RJ-102 型)塔机安全监测仪由带动态显示的主机(内置制动控制)、角度传感器、幅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力矩传感器、起重量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等组成,能够实时采集并显示塔机的运行状态。RJ-103 型塔机控制器不仅能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施工现场塔吊与塔吊、塔吊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还能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实现工地现场与远程管理中心间的数据通讯,实现智能结构物联网、数字化工地。 2 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1)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表4.10-1 塔吊安全监测仪配置

图4.10-1 塔吊安全监测仪组成2)传感器及服务器示意图:

图4.10-2 传感器安装示意 图4.10-3 塔吊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服务器 3 视频远程监控功能 四路视频监控:小车吊钩、驾驶室、塔机左右两侧,同时可显示在驾驶室内;支持3种3G标准和有线传输;最多四路120小时历史监控数据的保存,压缩格式H.264视频压缩技术;塔机运行视频的实时获取;正常10分钟(可设置)一次监控照片抓拍及传输;实时视频、实时图片远程管理;10.4寸彩色显示器,800×600分辨率,实施画面的监控。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系统概述 (3) 2.建设内容 (3)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4) 3.1.系统功能特点 (4) 3.2.设备技术指标 (5) 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 (5) 4.1.系统结构框架 (5) 4.2.系统功能特点 (6) 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7) 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 (7) 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 (7) 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7)

4.3.4.预警管理模块 (8) 4.3.5.报表图表模块 (8) 4.3.6.资料管理模块 (8) 4.3.7.公文管理模块 (8) 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 (8) 4.3.9.用户管理模块 (8) 4.3.10.基础信息管理 (9) 4.3.11.系统管理模块 (9) 4.3.12.日志管理模块 (9) 1.系统概述 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常常因为工作的分散,造成标准化程度较差,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 本系统基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范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变体

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对变形因素、相关因素及诱因因素信息的相关分析处理,对灾变体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同时,揭示滑坡、泥石流、崩塌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 2.建设内容 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网络监测等相应的专业设备,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配合、补充专业的地质灾害中与预警、决策系统来构建地质灾害防测体系的新方法,对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事、动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从而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业务工作能够高效协调进行,从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根据建设进度要求以及结合灾害点实际情况,方案设计模块及总体系统框架如下:本系统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准确地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处理灾害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突发性造成的损失。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针对各个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查清楚。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在距离合适同时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铺设光纤;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移动GPRS为无线传输通道,可对范围广,环境恶劣,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地域进行廉价、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制约、长期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 图1系统构成示意图 3.1.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GPRS无线传输和internet互联网络或卫星通讯方式构建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传输设备必须具备GPRS通道。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满足如下工作环境条件: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华测导航技术 2013年7月 - . - 总结

目录 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1监测的容和任务 (1)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3监测依据 (3) 2.4系统技术指标 (4) 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 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 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 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 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 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 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 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 2.3.6土压力计 (40) 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4) - . - 总结

2.3.8气象监测站 (45) 2.4北斗传输 (46) 第三章、软件介绍 (47) 第四章、服务体系 (50) 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50) 4.2 技术培训 (51) 4.3 技术服务 (52) - . - 总结

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 2.1监测的容和任务 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 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 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位移监测的需要,同时又具经- . - 总结

电力电缆接头故障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整体项目解决方案

电力电缆接头故障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六О一所 编写:胡剑

日期: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第1章引言 (3) 第2章系统相关技术 (3) 2.1 电缆接头测温分析 (3) 2.2 GPRS技术的应用及分析 (7) 第3章现场监测装置的介绍 (12) 3.1自供电无线测温传感器 (12) 3.1.1【产品概述】 (12) 3.2DCU数据采集器(GPRS可选) (16) 第4章上位机管理系统 (20) 4.1监控中心数据采集系统 (20) 4.2 SCADA系统概述 (20) 4.3控制系统功能 (27)

电力电缆接头故障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 第1章引言 在城市的供电系统中,电力电缆越来越多。当供电距离较长时通常在线路上要出现电缆接头,多年的运行显示90%以上的电缆运行故障是接头故障引发的。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接触电阻、过负荷等因素是引起接头温度过高,造成电缆接头绝缘老化或崩烧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东北电网有限公司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城区电力电缆安全防火远程在线监测系统)为工程背景,针对城区电力电缆接头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研制了一套新型电力电缆接头故障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监测系统由现场装置、无线通信网络和上位机管理系统组成。现场装置对电缆接头温度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上位机系统完成对电缆接头运行温度的远程监测、预警、报警及电缆接头运行状态的评估,同时,基于SCADA组件实现了GIS方式下的电缆接头管理功能;利用GSM/GPRS网络实现了上位机与现场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针对现场监测装置供电难的问题,以超级电容器为基础,专门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的现场装置有效解决了现场监测装置供电的难点。该系统适合城区大范围电力电缆接头故障在线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2章系统相关技术 2.1 电缆接头测温分析 2.1.1 电缆接头热源分析 接头发热主要是流经线路的电流在接头电阻处的损耗所释放出来的热能,该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技术要求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一○年八月

目录 1 山洪灾害普查 (1) 2 危险区的划定 (1) 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 4 监测系统 (1) 4.1站网布设 (1) 4.2监测信息流程 (3) 4.3监测站点管理 (3) 4.4监测站环境 (4) 4.5监测站设备 (5) 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 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 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 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13) 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 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 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5) 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

5.2.4 数据库系统 (16) 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 6预警系统 (24) 6.1预警方式要求 (24) 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 7 群测群防体系 (26) 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 7.2预案内容要求 (26) 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 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 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

1 山洪灾害普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 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 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 4.1站网布设 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通过山洪灾害易发程度降雨分区和区域历史洪水、社会经济调查,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布设监测站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监测预警系统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监测预警系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展水平或增长速度上的波动起伏,这是在经济统计建立时人们就发现的现象,它不断地提醒人们关注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因为经济的超常规波动对国民经济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增长过快造成的过度繁荣和经济滑坡时的大衰退都会对经济正常发展造成损失,其社会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经济中,稳定发展、抑制波动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主要目标。下图为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波动图,该图较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波动情况: 景气分析和预警系统是根据经济指标体现的统计规律,运用经济波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经济波动现象进行分析和监测预警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一方法自然、直观、概括,符合人们对经济波动的理解,可以为经济管理者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超前的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1、景气分析与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概念 景气分析与监测预警系统涉及到经济时间序列的分解、周期波动的表现形式、转折点定义、指标分类及其作用等基本概念。 对于每个经济指标的月度或季度时间序列来说,一般都包含着四种变动要素:长期趋势要素T、循环要素C、季节要素S和不规则要素I。其中的循环要素(周期波动)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古典周期波动、增长周期波动和增长率周期波动。 古典周期(Classical Cycle)波动又称古典循环或传统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收缩、萧条、扩张是在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循环的,观察经济时间序列其“绝对水平”本身的上下波动,如果这种波动具有某种规律性,则认为存在经济周期波动;增长周期(Growth Cycle)波动也称为增长循环或现代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收缩、萧条、扩张是在相对水平即增长率指标基础上测度、反映和分析的经济波动过程。增长率周期(Growth Rate Cycle)波动也称为增长率循环。观察经济时间序列,其数据与上年同月比的变化率或与上年同季度相比的变化率。如果这些增长率上下波动具有某种规律性,则认为存在景气周期波动,并称这种波动为增长率周期波动(增长率循环)。由于近十年来,我国大多数邮电通信发展经济指标在绝对量上都是增长的,只是增长速度波动较大,所以利用增长率周期波动来研究我国的邮电通信经济周期波动状况较为合理。 转折点是指经济时间序列的峰、谷日期,为了求出能反映经济波动的真正的峰、谷日期,需排除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的干扰。季节调整法和确定周期转折点的方法就是用于排除S、I的干扰的。 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化体现了经济活动的变化,它们当中有的指标先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变动,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 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需求描述 (4) 第二章总体架构 (5) 2.1系统架构 (5) 2.2预警发布 (6) 2.2.1发布权限 (6) 2.2.2预警发布内容 (6) 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 2.3预警发布方式 (7) 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 第三章详细实现 (8) 3.1概述 (8) 3.2系统架构 (8) 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 3.3.1中心监控平台 (12) 3.3.2前端采集设备 (13) 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 3.4.1预警中心系统 (16) 3.4.2预警终端 (17) 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 3.4.4预警组网方式 (18) 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 3.5LED发布系统 (23) 第四章总结 (2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治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预防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 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同时具备: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水雨情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地质数据,气候数据等,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数据依据,并由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发布。当地质灾害发生时,系统能有效地发布预警信号,提示当地民众及时防范或撤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