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载力计算方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

V A q Q n ?+?=1γ

其中,

Q —— 极限承载力;

1γ—— 桩靴排开土的水下溶重;

V —— 桩靴体积;

A —— 桩靴面积;

2. 桩端阻力

n

q —— 确定方法如下:

2.1 对于粘性土(不排水土)

u

c n S N q ?=

其中,

c

N ——承载力系数

9)2

.01(6≤+=B

D N c 最大值不能超过9

D ——桩靴入泥深度;

B ——与桩靴面积相当的圆的直径;

u S ——不排水剪切强度。

2.2 对于砂性土(排水颗粒土)

)1(3.002-+??=q r n N p N B q γ 其中,

2γ——桩靴底面下0.5B 处土壤水下溶重; B ——与桩靴面积相当的圆的直径;

0P ——桩靴底面处压强;

q N ——承载力系数

)2

45(tan

2

tan φ

φ

π+

=e

N q

r N ——承载力系数 φt a n )1(2+=q r N N

其中,

φ——内摩擦角。

3 算例:

桩靴底面积70m 2 桩靴型深:2m 桩靴入泥土深度:10m 桩靴体积:105m 3

算例1:(粘性土质 表1)

V A q Q n ?+?=1γ

q n =N C ×S u

Nc=6(1+0.2D/B)

D=10m

B=2*sqr(A/3.14)=2*sqr(70/3.14)=9.443m

Nc=14.54>9 , 所以取9 Nc =9

Su=9kPa

q n =9*9000=81000 pa r 1=9kN/m 3

V=105m 3

Q=81000*70+9000*105=6615kN=675t

表1 大港、冀东井位试验地点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指标

算例2:(砂性土质 表2)

V A q Q n ?+?=1γ

)1(3.002-+??=q r n N p N B q γ

B=2*sqr(A/3.14)=2*sqr(70/3.14)=9.443m r 2=10 kN/m 3 Nr=10.9 Nq=10.7

p0=10kN/m 3*4.5m+8.2KN/m 3*2.7m+8.8KN/m 3*2.8m

=91.78kN/m 2

q n =0.3*10*9.443*10.9+91.78(10.7-1)

=1199.05kN/m 2

r 1=9kN/m 3 V=105m 3

Q=1199.05*70+9*105=84878.5kN=8861t

表2 海南24井位土层强度设计参数表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F k+G k A= 1000.00+32.00 16.00=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lb2 6= 4.00×4.00 2 6= 10.67m 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bl2 6= 4.00×4.00 2 6= 10.67m 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 2.0×18.0 2.0= 18.00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b = 4.00 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2017年整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一.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野外鉴别法 岩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对于微风化的硬质岩石,其承载力取大于4000kpa时,应由试验确定; 2.对于强风化的岩石,当与残积土难于区分时按土考虑。 碎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骨架颗粒空隙全部由中砂、粗砂或硬塑、坚硬状态的粘土或稍湿的粉土所充填的情况; 2.当粗颗粒为中等风化或强风化时,可按其风化程度适当降低承载力,当颗粒间呈半胶结状时,可适当提高承载力; 3.对于砾石、砾石土均按角砾查承载力。 2.物理力学指标法 粉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 粘性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1。

沿海地区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对于内陆淤涨和淤泥质土,可参照使用。 红粘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本表仅适用于定义范围内的红粘土; 2.折算系数§=0.4。 素填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本表只适用于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粘性土,以及超过5年的粉土;所查承载需经修正计算。3.标准贯入试验法 砂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砾砂不给承载力; 2.粉细砂按粉砂项给承载力;3.中粗砂按中砂项给承载力; 4.细中砂按细砂项给承载力; 5.粗砾砂按粗砂项给承载力; 6.N63.5需修正后查承载力. 粘性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N63.5需经修正后查承载力。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的定名: 2mm含量≥20%为砾质粘性土; 2mm含量<20%为砂质粘性; 2mm含量=0为粘性土

浅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

浅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 水泥混凝土(素混凝土)路面是山东地区加油站选用的主要硬化地面形式之一,由于公司部分加油站临近煤矿区或物流区,且车辆超载运输现象也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很多路面在使用初期就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损坏,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严重影响了加油站的经营销售、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投资效益。因此,为解决大载重车辆地区的混凝土地面易破损问题,需要在施工开展前分析此地段的极限车辆荷载与混凝土地面的设计方法。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地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各因素对地面造成破坏的原因并根据破坏原因进行简单的数据测算,最后针对各破坏因素的极限值进行承载力比对,确定固定厚度的混凝土路面的极限承载力。 目的是简单清晰的确定混凝土的竖向承载力与混凝土厚度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地面承载力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基础承载力,混凝土标号,混凝土厚度,及设计形式。 基础承载力(计算目标值):由于重点分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情况,且设计院设计的三元结构(15CM黄土垫层、15CM砂石垫层)一般情况下符合基础要求,因此计算中的基础一律按无限宽(刚性)基础进行考虑(根据厚度进行求解)。 混凝土标号:混凝土中的标号与刚度是成正比的即标号越大,混凝土的刚度越大,因此路面选择过低标号的混凝土会导致整体路面的网裂,而选择过高标号的混凝土会导致整体路面的刚度过大,呈现脆性即易整体开裂,因此标号的正确选择也是混凝土路面能否长期保持良好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中的混凝土标号一律选用设计院设计的C30标号。 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8CM-30CM):根据公式分别代入25CM、28CM、30 CM。以25CM厚的C30混凝土为例,C30轴心抗压是20.1Mpa=20.1N/mm2=20.1×1000000N/m2,相当于20. 1×100000千克(五个零,除以10,重力加速度),也就是20.1×100吨,2010吨,即2010 吨/m2,因为是25CM厚混凝土,所以需要乘以0.25,因此推算每立方米的,25CM厚的C30混凝土的设计抗压能力约为502.5吨/m3。(初略计算,C30,厚25cm,最大只能承受63.245吨) 设计形式:由于上述影响因素均对混凝土的抗压进行考虑(即垂直地面方向),因此均按设计院提供的素混凝土方案,未进行配筋处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素混凝土路面的抗压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厚度,因此需要根据已知厚度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极限承载力。 Fcd=0.7·βh·Ftd·Um·H Fcd——混凝土最大集中返力; βh——对于厚度小于300mm时,取1; Ftd——轴心抗拉应力(C30取1.39mpa); Um——高度换算比=2·(a+b)+4H,a=20cm,b=60cm(a,b分别为轮迹宽、长); H ——厚度。 带入数值即对应关系: C30混凝土25CM 极限车辆承载力:63.245吨; C30混凝土28CM 极限车辆承载力:74.104吨; C30混凝土30CM 极限车辆承载力:81.732吨。 以上计算式只能计算出素混凝土路面在垂直方向上的极限承载力,但实际路面在对大车进行

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0.8d m =,桩长20l m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 0~2m 填土,30sik a q kP =;2~12m 淤泥,15sik a q kP =;12~14m 黏土,50sik a q kP =;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该层厚度大,桩未穿透。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20.8302151050280426000.84 1583.41306.92890.3uk sk pk Q Q Q kN π π=+=???+?+?+?+??=+= 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 1.0d m =,扩底直径 1.4D m =,扩底高度1.0m ,桩长 12.5l 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0.8m 。土层分布: 0~6m 黏土,40sik a q kP =;6~10.7m 粉土,44sik a q kP =; 10.7m 以下为中砂层,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1.00.8d m m =>,属大直径桩。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p 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 (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d 2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 桩侧黏性土和粉土:() 1/5 1/5(0.8/)0.81.00.956si d ψ=== 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 1/3(0.8/)0.81.00.928si d ψ=== 桩底为砂土:() 1/3 1/3(0.8/)0.81.40.830p D ψ=== ()2 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 uk Q kN ππ =????+??+???=+= 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m ,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 ,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a MP ,桩顶以下土层参数

混凝土地坪承载力计算(第一版)

混凝土地坪承载力计算 对于500T吊机地面承载力计算 1.道路构造(1)——对应1#、3#支腿 2.道路基础承载力:本次重点分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情况及道路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由 原设计单位设计的底基层250厚碎砾石碾压密实,30厚粗砂垫层应该符合道路基础的要求。 3.查表可得C25混凝土参数如下: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16.7N/mm2 抗拉强度标准值ftk=1.78N/mm2 抗剪强度ft=4N/mm2 4.假设3.5*2.5*0.3钢板为基础,以道路结构层为持力层,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进行近似计算,已知吊车支腿最大荷126t,相当于1260KN,钢板重量 20.6T,相当于206KN。 ①计算混泥土地面附加应力: (1260+206)/2.5*3.5=167.5KN/M2<16700KN/M2 满足抗压要求 ②计算混泥土地面剪切应力: (1260+206)/((2.5+3.5)*2*0.2)=610KN/M2<4000KN/M2 满足抗剪要求

③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1)已知基础宽度b=2.5M,长度L=3.5M,基础埋深d=0M,持力层厚度 z=0.2+0.03+0.25=0.48M,下卧层承载力取fak=110kpa 2)持力层为混泥土结构,查表取其重度r=24KN/M3 3)按下卧层土性指标,对粉砂夹粉土的地基承载力修正: fa= fak+ηbγ(b-3)+ηdγm(d-0.5)=110kpa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 5.2.3 条的原则确定;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 5.2.4 取值;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承载力计算方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 1 .计算公式 Q q n A i V 其中, Q ――极限承载力; i——桩靴排开土的水下溶重; V——桩靴体积; A ――桩靴面积; 2.桩端阻力q n ------------- 确定方法如下: 2. 1 对于粘性土(不排水土) q n N c S u 其中, N c ――承载力系数 D N c 6(1°.2 ) 9最大值不能超过9 B D桩靴入泥深度; B ---- 与桩靴面积相当的圆的直径; S u ――不排水剪切强度。 2. 2 对于砂性土(排水颗粒土) q n 0.3 2 B N r P o(N q 1) 其中,

桩靴底面下处土壤水下溶重;

B ---- 与桩靴面积相当的圆的直径;P o——桩靴底面处压强; tan N q ――承载力系数N q e N r ――承载力系数N r 2( N q 其中, ——内摩擦角。 3 算例: 桩靴底面积7om 桩靴型深:2m 桩靴入泥土深度:10m 桩靴体积:105用 算例1:(粘性土质表1) Q q n A i V q n = N C X S u Nc=6(1+B) D=10m B=2*sqr(A/=2*sqr(70/=9.443m Nc=>9 ,所以取9 Nc= 9 Su=9kPa q n=9*9000=81000 pa r1=9kN/m V=105rm tan2(45 2 ) 1) tan

Q=81000*70+9000*105=6615kN=675t

算例2:(砂性土质表2) Q q n A i V q n 0.3 2 B N r P o(N q 1) B=2*sqr(A/=2*sqr(70/=9.443m 「2=10 kN/m3 Nr= Nq= p0=10kN/m*4.5m+m*2.7m+m*2.8m 2 =m q n=*i0**+ 2 =m r i=9kN/m 3 V=105m

(新)搅拌站基础承载力验算书

拌合站基础计算书 梁场混凝土拌合站,配备HZS120拌合机两套,每套搅拌楼设有5个储料罐,单个罐在装满材料时均按照200吨计算。经过现场开挖检查,在地表往下0.5~3米均为粉质黏土。 一.计算公式 1 .地基承载力 P/A=σ≤σ0 P—储蓄罐重量KN A—基础作用于地基上有效面积mm2 σ—地基受到的压应力MPa σ0—地基容许承载力MPa 通过查资料得出该处地基容许承载力σ0=0.18 Mpa 2.风荷载强度 W=K1K2K3W0= K1K2K31/1.6V2 W —风荷载强度Pa,W=V2/1600 V—风速m/s,取28.4m/s(按10级风考虑) 3.基础抗倾覆计算 K c=M1/ M2=P1×1/2×基础宽/ P2×受风面×力矩≥2即满足要求 M1—抵抗弯距KN?M M2—抵抗弯距KN?M P1—储蓄罐自重KN P’—基础自重KN P2—风荷载KN 二、储料罐地基承载力验算 1.储料罐地基开挖及浇筑 根据厂家提供的拌合站安装施工图,现场平面尺寸如下: 地基开挖尺寸为半径为8.19m圆的1/4的范围,宽4.42m,基础浇注厚度为

2m。基底处理方式为:压路机碾压两遍,填筑30cm建筑砖碴、混凝土块并碾压两遍。查《路桥计算手册》,密实粗砂地基容许承载力为0.55Mpa。 2.计算方案 开挖深度为2米,根据规范,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计算时按整体受力考虑,每个水泥罐集中力P=2000KN,水泥罐整体基础受力面积为95.48m2,基础浇注C25混凝土,自重P’=4774KN,承载力计算示意见下图: 粉质黏土 根据历年气象资料,考虑最大风力为28.4m/s(10级风),风的动压力P2=V2/1600=504.1N/m,储蓄罐顶至地表面距离为20米,罐身长17m,5个罐基本并排竖立,受风面积306m2,在最不利风力下计算基础的抗倾覆性。计算示意图如下 P2 罐与基础自重P1+P’ 3.储料罐基础验算过程 3.1 地基承载力 根据上面公式,已知P+P’=14774KN,计算面积A=95.48×106mm2, P/A= 14774KN/95.48×106mm2=0.15MPa ≤σ0=0.55 MPa 地基承载力满足承载要求。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部分计算题

一、计算题 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5m×7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如图中所示(其中竖向力 ]=240kPa[。试检算地为主要荷载,水平力为附加荷载)。持力层为砂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基承载力、偏心距、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K≥1.5(提示:要求倾覆安全系数)0 [本题15分] 参考答案: 解: )(1

代入后,解得: ,满足要求 ),2满足要求( ), 满足要求(3 3kN,对应的偏心距e=0.3m×10。持力层的=5.0二、图示浅埋基础,已知主要荷载的合力为N容许承载力为420kPa,现已确定其中一边的长度为4.0m (1)试计算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另一边所需的最小尺寸。 (2)确定相应的基底最大、最小压应力。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由题,应有 )2(N=6×1m×3m,已知作用在基础上的主要荷载为:竖向力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三、32M。试计算:kNm。此外,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0kN,弯矩×=1.510 1)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能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e的要求?(2)其偏心距是否满足ρ≤N不变,在保持基底不与土层脱离的前提下,基础可承受的最大弯矩是多少?此时3)若(基底的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1 )(2 )3( ba,四周襟边尺寸相同,埋=某旱地桥墩的矩形基础,基底平面尺寸为7.4m=7.5m,四、hN=6105kN2m=,在主力加附加力的组合下,简化到基底中心,竖向荷载置深度,水平荷载HM=3770.67kN.m。试根据图示荷载及地质资料进行下列项目的检算:,弯矩=273.9kN(1)检算持力层及下卧层的承载力; (2)检算基础本身强度; )检算基底偏心距,基础滑动和倾覆稳定性。3 (.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bai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 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 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砂根据饱和度(Sr)和紧密度(D)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 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埋深大于1米时,必须按下式校正:P=[σ]+ k1r0(b-3)+k2r(h-1)。式中P为计算承载力(吨/平 方米),[σ]为按表查得的承载力(吨/平方米),r0及r为地基土 持力层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容重,吨/立方米),k1 及k2为安全系数,取2—3。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 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 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 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 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

承载力计算

桩承载力计算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本文简称《桩基规范》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2004版第5.7.5条;本文简称《黄土规范》 《铁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2005版第6.2.2条中有关摩檫桩计算部分;本文简称《铁基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桩土关系简图

1.2 已知条件 (1) 桩参数 承载力性状端承摩擦桩 桩身材料与施工工艺混凝土预制桩 截面形状圆形 砼强度等级 C80 桩身纵筋级别 HRB400 直径(mm) 400 桩长(m) 13.000 (2) 计算内容参数 竖向承载力√ 计算方法经验参数法 考虑负摩阻ㄨ 水平承载力√ 桩顶约束情况固接 允许水平位移(mm) 10.0 纵筋保护层厚(mm) 60 抗拔承载力ㄨ 软弱下卧层√ 承载力比 0.33 均匀分布侧阻比 0.50 考虑地基液化不考虑 (3) 土层参数 (m)高(m)(kN/m3)(kN/m3)(kPa)(kPa)(MN/m4) 征值(kPa)修正(kPa)程度

第6章 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6 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6.1 概述 本章介绍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及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所组成,且混凝土本身是非弹性、非匀质材料。抗拉强度又远小于抗压强度,因而其受力性能有很大不同。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构件加载试验。建筑工程中梁常用的截面形式如图6-1所示。 6.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6.2.1 材料的选择与一般构造 1)截面尺寸 为统一模板尺寸以便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宜采用下列尺寸: 梁宽一般为100m m、120m m、 150m m、180m m、 200m m、220m m、250和300m m,以上按 b/,50m m模数递增。梁高200~800m m,模数为50m m,800m m以上模数为100m m。梁高与跨度只比l h/,主梁为1/8~1/12,次梁为1/15~1/20,独立梁不小于1/15(简支)和1/20(连续);梁高与梁宽之比b 在矩形截面梁中一般为2~2.5,在T形梁中为2.5~4.0。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为了满足对受力钢筋的有效锚固及耐火、耐久性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有足够的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与钢筋直径,构件种类、环境条件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具体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6-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注:(1)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做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3)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采用。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另作水泥砂浆保护层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置桩长为空桩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kN 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① 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η——② 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 式中 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m A R m sk p a 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β 1055.05.1455.014.3m 2 2=÷?=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m 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要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90KPa ,需调整搅拌桩间距,最疏为1.1m*1.1m ,计算得: kPa kPa f m A R m sk p a 9017.9150)196.01(8.0237 .0275.71196.0)1(f spk >=?-?+?=-+=β 196.01 .1455.014.3m 22=÷?= 2010-11-10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很多,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和经验统计的,它们大都包括三项: 1. 反映粘聚力c的作用; 2. 反映基础宽度b的作用; 3. 反映基础埋深d的作 用。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a.太沙基公式 式中: P u——极限承载力,K a c ——土的粘聚力,KP a γ——土的重度,KN/m,注意地下水位下用浮重度; b,d——分别为基底宽及埋深,m; N c ,N q ,N r——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实线查取。 图 2

对于松砂和软土,太沙基建议调整抗剪强度指标,采用 c′=1/3c , 此时,承载力公式为: 式中N c′,N q′,N r′——局部剪切破坏时的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虚线查得。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 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 b.汉森承载力公式 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c,N q,N r值 N c N q N r N c N q N r 024 226 428 630 832 1034 1236 1438 1640 1842 2044 3

2246 S c,S q,S r——基础形状系数,可查表 表基础形状系数S c,S q,S r值 基础形状S c S q S r 条形 圆形和方形1+N q/N c1+tanφ 矩形(长为L,宽为b)1+b/L×N q/N c1+b/LtanφL d c,d q,d r——基础埋深系数,可查表 表埋深系数d c,d q,d r d/b 埋深系数 d c d q d r ≤ 〉 i c,i q,i r——荷载倾斜系数,可查表 i c i q i r 注: H,V——倾斜荷载的水平分力,垂直分力,KN ; F——基础有效面积,F=b'L'm; 当偏心荷载的偏心矩为e c和e b,则有效基底长度, L'=L-2e c;有效基底宽度:b'=b-2e b。 c.我国地基规范提供的承载力公式 当荷载偏心矩e≤时,可用下列公式: 4

混凝土基础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基础承载力计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水泥混凝土(素混凝土)路面是山东地区加油站选用的主要硬化地面形式之一,由于公司部分加油站临近煤矿区或物流区,且车辆超载运输现象也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很多路面在使用初期就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损坏,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严重影响了加油站的经营销售、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投资效益。因此,为解决大载重车辆地区的混凝土地面易破损问题,需要在施工开展前分析此地段的极限车辆荷载与混凝土地面的设计方法。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地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各因素对地面造成破坏的原因并根据破坏原因进行简单的数据测算,最后针对各破坏因素的极限值进行承载力比对,确定固定厚度的混凝土路面的极限承载力。 目的是简单清晰的确定混凝土的竖向承载力与混凝土厚度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地面承载力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基础承载力,混凝土标号,混凝土厚度,及设计形式。 基础承载力(计算目标值):由于重点分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情况,且设计院设计的三元结构(15CM黄土垫层、15CM砂石垫层)一般情况下符合基础要求,因此计 算中的基础一律按无限宽(刚性)基础进行考虑(根据厚度进行求解)。 混凝土标号:混凝土中的标号与刚度是成正比的即标号越大,混凝土的刚度越大,因此路面选择过低标号的混凝土会导致整体路面的网裂,而选择过高标号的混凝土会导致整体路面的刚度过大,呈现脆性即易整体开裂,因此标号的正确选择也是混凝土路面能否长期保持良好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中的混凝土标号一律选用设计院设计的 C30标号。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书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书 编写依据塔吊说明书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塔基承台设计为5200m×5200m×1.3m,根据地质报告可知,承台位置处于回填土上,地耐力为4T/m2,不能满足塔吊说明书要求的地耐力≥24T/m2。为了保证塔基承台的稳定性,打算设置四根人工挖孔桩。 地质报告中风化泥岩桩端承载力为P=220Kpa。按桩径r=1.2米,桩深h=9米,桩端置于中风化泥上(嵌入风化泥岩1米)进行桩基承载力的验算。 一、塔吊基础承载力验算 1、单桩桩端承载力为: F1=S×P=π×r2×P=π×0.62×220=248.7KN=24.87T 2、四根桩端承载力为: 4×F1=4×24.87=99.48T 3、塔吊重量51T(说明书中参数) 基础承台重量:5.2×5.2×1.3×2.2=77.33T 塔吊+基础承台总重量=51+77.33=128.33T 4、基础承台承受的荷载 F2=5.2×5.2×4.0=108.16T 5、桩基与承台共同受力=4F1+F1=99.48+108.16=207.64T>塔吊基础总重量=128.33T 所以塔吊基础承载力满足承载要求。 二、钢筋验算 桩身混凝土取C30,桩配筋23根ф16,箍筋间距φ8@200。 验算要求轴向力设计值N≤0.9(fcAcor+fy’AS’+2xfyAsso) 必须成立。 Fc=14.3/mm2(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cor=π×r2/4(构件核心截面积) =π×11002/4=950332mm2 fy’=300N/MM2(Ⅱ级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AS’=23×π×r2/4=23×π×162/4 =4624mm2(全部纵向钢筋截面积) x=1.0(箍筋对砼约束的折减系数,50以下取1.0) fy=210N/mm2 (Ⅰ级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dCor=1100mm (箍筋内表面间距离,即核心截面直径) Ass1=π×r2/4=π×82/4=16×3.14=50.24mm2(一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S螺旋箍筋间距200mm A’sso=πdCorAssx/s =π×1100×50.24/200=867.65mm2(螺旋间接环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换算截面面积)因此判断式 N≤0.9(fcAcor+fy’AS’+2xfyAsso)=0.9(14.3×950332+300×4624+2×1.0×210×867.65)=15341360.6N 248.7KN<12382.87KN 经验算钢筋混凝土抗拉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轻、重型计算公式)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就我国在建高速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而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多给出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要求100kpa、箱涵250 kpa等等。因此承建单位一般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基底进行检验。 触探法可分为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检测人 员是应该搞清楚的。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 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多为测试中心及设计单位采用)。

地基承载力规范及方法

1简介 地基承载力:地基满足变形和强度的条件下,单位面积所受力的最大荷载。 2概述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3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4注意问题 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3)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按标准方法试验,未经数理统计处理的数据。可由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规范得出的承载力。 (4)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承载力最小值,系按标准方法试验,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的数据。可由野外鉴别结果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直接查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也可根据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即得。 (5)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6)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的地基承载力。即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地基所允许采用抗力的设计值。它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也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各行业使用《规范》不同,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使用含义上相当 合理确定

公路路基承载力计算确定方法

公路路基承载力计算确定方法 2、岩土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及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的提供是利用土分析统计和原位测试成果,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63-2007进行查表,然后结合地区经验稍做调整后给出。各类岩土层分别按照如下细则执行: 1)一般黏性土、软土、全风化岩层 ①根据土工试验参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查表和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qik值。 ②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按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 2)冻土 按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以及《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中相关规定执行。 3)砂类土 ①按实际标贯击数N或修正后动力触探锤击数N′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后,再依据密实度按规范查表和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qik值。 ②根据实际标贯击数N或修正后动力触探锤击数N′按地区经验确定[faO]值。 4)卵石土、碎石类土、强风化岩石 ①根据校正后的动力触探锤击数N′按地区经验确定卵石土、碎石类土及强风化岩石的密实度,再根据密实度按规范查表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qik值。 ②根据校正后的锤击数N′按地区经验确[faO]定值。 5)中~微风化风化基岩 根据岩石野外特征及岩石的饱和抗压强度测试成果(详见“岩石试验成果表”)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确定[faO]值。 3、原位测试数据整理及应用 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各类土体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及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对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的量测,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取。 (1)一般以5击为一阵击,记录一阵击的贯入量及相应的锤击数,土层较松软时,应少于5击。并按式(1-7-3-1)计算每贯入10cm的实测锤击数。 (1-7-3-1) 式中:N—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K一阵击的锤击数; S—相应于一阵击的贯入量(cm)。 (2)当土层较为密实时(5击贯入量小于10cm时),可直接记录每贯入10cm所需的锤击数。 (3)触探杆长度的校正 当触探杆的长度大于2米时,需按式(1-7-3-2)对试验结果校正: (1-7-3-2) 式中:N’63.5—修正后的锤击数; N63.5—实测锤击数; a—修正系数,修正系数a值见表1.7.1。

承载力计算方法

承载力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 V A q Q n ?+?=1γ 其中, Q —— 极限承载力; 1γ—— 桩靴排开土的水下溶重; V —— 桩靴体积; A —— 桩靴面积; 2. 桩端阻力 n q —— 确定方法如下: 2.1 对于粘性土(不排水土) u c n S N q ?= 其中, c N ——承载力系数 9)2 .01(6≤+=B D N c 最大值不能超过9 D ——桩靴入泥深度; B ——与桩靴面积相当的圆的直径; u S ——不排水剪切强度。 2.2 对于砂性土(排水颗粒土) )1(3.002-+??=q r n N p N B q γ 其中, 2γ——桩靴底面下0.5B 处土壤水下溶重; B ——与桩靴面积相当的圆的直径; 0P ——桩靴底面处压强;

q N ——承载力系数 )2 45(tan 2 tan φ φ π+ =e N q r N ——承载力系数 φt a n )1(2+=q r N N 其中, φ——内摩擦角。 3 算例: 桩靴底面积70m 2 桩靴型深:2m 桩靴入泥土深度:10m 桩靴体积:105m 3 算例1:(粘性土质 表1) V A q Q n ?+?=1γ q n =N C ×S u Nc=6(1+0.2D/B) D=10m B=2*sqr(A/3.14)=2*sqr(70/3.14)=9.443m Nc=14.54>9 , 所以取9 Nc =9 Su=9kPa q n =9*9000=81000 pa r 1=9kN/m 3 V=105m 3 Q=81000*70+9000*105=6615kN=675t

《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第五章:工程规范地基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 第2节:建筑规范地基承载力计算 5.1 概述 ( 梁总文 ) ——————————————————————————————————————— 5.2建筑规范地基承载力计算 5.2.1 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 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f u 可按下式估算。 k c c q q u c N d N b N f ξγξγξγγ++=02 1 (5.2.1) 式中 u f ―地基极限承载力(kPa ); c q N N N 、、γ―地基承载力系数,根据地基持力层代表性内摩擦角φk ( °) ,按表5.2.1-1确定; c q ξξξγ、、―基础形状修正系数,按表5.2.1-2确定; b 、l ―分别为基础(包括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宽度和长度(m ); 0γγ、―分别为基底以上和基底组合持力层的土体平均重力密度(KN/m 3); d ―基础埋置深度(m ); k c ―地基持力层代表性黏聚力标准值。 表5.2.1-1 极限承载力系数表

表5.2.1-2 基础形状系数 对(5.2.1)式参数取值做如下说明: (1)对箱、筏形深大基础,宽度b 大于6m 时取b=6m 。按表5.2.1-2确定基础形状系数时,b 、l 按实际尺寸计算; (2)式中0γγ、的取值,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不属于隔水层的土层取浮重力密度;当基底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属于隔水层时,γ可取天然重力密度;如基底以上的地下水与基底高程处的地下水之间有隔水层,基底以上土层在计算0γ时可取天然重力密度; (3)基础埋深d 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规定取值: 1)一般自室外地面高程算起;对于地下室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时,自室外天然地面起算,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从室内地面起算; 2)在填方整平地区,可从填土地面起算;但若填方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自填方前的天然地面起算; 3)当高层建筑周边附属建筑处于超补偿状态,且其与高层建筑不能形成刚性整体结构时,应分析周边附属建筑基底压力低于土层自重压力的影响,由此造成高层建筑基础侧限力的永久性削弱,会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在此情况下,可考虑将周边附属建筑基底压力除以相同层位土的重力密度,换算成等代基础埋深; (4)表5.2.1-1给出的极限承载力系数,亦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N q =)2/45(tan 2tan k k e ??π+ N C =( N q –1) cot φk N γ=2(N q +1) tan φ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