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苏教选修课时通:第四章 烃的衍生物综合测试 含答案

高中化学苏教选修课时通:第四章 烃的衍生物综合测试 含答案

高中化学苏教选修课时通:第四章 烃的衍生物综合测试 含答案
高中化学苏教选修课时通:第四章 烃的衍生物综合测试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时通

第四章 烃的衍生物综合测试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C 3H 7OH

B.C 6H 5CH 2OH

C.CH 3CH(OH)CH 3

D.C 6H 5OH

2、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

C.

D.CH 3Cl

3、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B.0.1m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mol 氢气

C.乙醇能溶于水

D.乙醇能脱水

4、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

乙烯的制备

试剂X 试剂Y

A

32CH CH Br 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

4KMnO 酸性溶液

B

32CH CH Br 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

2Br 的 4

CCl 溶

A.A

B.B

C.C

D.D 5、有机物CH 3CH=CHBr 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⑥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⑦聚合反应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⑥⑦ 6、分子式为410C H O 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下列五种物质中:①水、②乙醇、③醋酸、④苯酚、⑤碳酸。按羟基氢原子的活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⑤④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④①②⑤③

D.③②④①⑤ 8、醇和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

B.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经常用于护肤用品,它属于三元醇

C.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主要成分为乙醇

D.含有羟基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醇类

9、下列四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均含有多个官能团,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25C H OH 与浓 2

4H SO 加热至170℃ NaOH 溶液

4KMnO 酸性溶液

D

25C H OH 与浓 2

4H

SO 加热至170℃ NaOH 溶液

2Br 的 4

CCl 溶

A.①属于酚类,可与3NaHCO 溶液反应产生2CO

B.②属于酚类,能使3FeCl

C.1 mol ③最多能与1mol 2Br 发生反应

D.④属于醇类,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10、苯酚(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加成得到环己醇(

),下面关于这两

种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 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C. 苯酚是比碳酸更强的酸,环己醇则显中性

D. 苯酚与3FeCl 溶液作用显紫色,环己醇加入3FeCl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11、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样存在。例如:

下列性质不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是( ) A.②用浓溴水而①用液溴;①需用催化剂而②不需用 B.②生成三溴取代产物而①只生成一溴取代产物 C.

32CH CH OH 无明显酸性,而

显弱酸性

D.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酚不能。

12、白黎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椹、花生、尤其是

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作用。1 mol 该醇和22Br H 、分别反应,消耗22Br H 、的物质的量最多为( ) A .1 mol,1 mol B .3.5 mol,7 mol

C .3.5 mol,6 mol

D .6 mol,7 mol

13、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mol·L -1

CuSO 4溶液和0.5mol·L -1

NaOH 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NaOH 溶液的量不够

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CuSO 4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乙醛的量太多

1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用Na 、NaOH 、NaHCO 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 、NaOH 、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3:2

B.3:2:1

C.1:1:1

D.3:2:2 15、关于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该化合物既可以与溴水反应,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C.该化合物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D.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7mol H 2加成

16、阿司匹林可看作一种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阿司匹林在酸性和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体系中含有的物质是( )

①3CH COOH ②32CH CH OH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17、如下流程中a 、b 、c 、d 、e 、f 是六种有机物,其中a 是烃类,其余是烃的衍生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则d 是乙醛

B .若d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a 是乙炔

C .若a 为苯乙烯(C 6H 5—CH=CH 2),则f 的分子式是C 16H 18O 2

D .若a 为单烯烃,则d 与f 的最简式一定相同

18、1,4 -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制得:

则A 可能是( )

A.乙烯

B.乙醇

C.乙二醇

D.乙醛 19、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32CH CH Br

32CH CH OH 22CH -CH 22CH BrCH Br

乙二醇

B.32CH CH Br

22CH BrCH Br

乙二醇

C.32CH CH Br 22CH -CH 32CH CH Br 22CH BrCH Br

乙二

D.32CH CH Br

22CH -CH 22CH BrCH Br

乙二醇

20、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 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如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Ⅰ:在试管中加入5mL 1mol/L NaOH 溶液和5mL 溴乙烷,振荡. 实验操作Ⅱ: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1.试管口安装一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 溶液完全反应;

3.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需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5.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 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产物,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需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

1.当和__________反应时,可转化为

2.当和__________反应时,可转化为

3.当和__________反应时,可转化为

22、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 的流程如下所示:

1.A和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B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① 、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反应的类型:A→C:__________

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

3.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5.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6.写出D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4、某药物中间体K及高分子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R1NHR2易被氧化

Ⅱ.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②的反应条件为______。反应①、③的目的是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5.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6.由A合成H分为三步反应,选用必要的无机、有机试剂完成合成路线(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项中生成物有和二种。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分子式为C4H10O,且能与金属Na反应生成H2,则该物质一定为醇类,其结构包含1个丁基和1个羟基,丁基有4种结构, 则符合条件的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苯酚的酸性强于水,水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强于乙醇,则羟基氢原子的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③⑤④①②,故选A。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物质①中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属于酚类,但酚羟基不能和3NaHCO 溶液反应,A 错误;物质②中羟基连在苯环的侧链烃基的饱和碳原子上,属于醇类,不能使3FeCl 溶液显紫色,B 错误;物质③属于酚类,苯环上酚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根据物质③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 ③最多能与 2 mol 2Br 发生反应,C 错误;物质④中羟基连在烃基的饱和碳原子上,属于醇类,并且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物质④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 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取1mL 1mol·L -1

CuSO 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时,需要0.5 mol·L -1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112

mL=4mL 0.5

??,这说明实验中硫酸铜过量,NaOH 的量不足,不满足碱性条件,故加热无红色沉淀出现,A 项符合题意。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醛基、醇羟基、酚羟基。根据官能团的性质,与钠反应的有酚羟基、醇羟基、羧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羧基和酚羟基,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只有羧基,所以消耗Na 、NaOH 、 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故B 正确.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水解时,中的C—O键从虚线处断裂,故水解产物为乙酸和,又因酯的酸性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后体系中含有乙酸、和

,故A项正确。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1.冷凝回流; 2.溶液分层消失; 3.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4.取水解后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水解后的溶液含有溴离子

5.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试管,再通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KMnO4溶液褪色,(或直

接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乙烯,发生消去反应

解析:

21答案及解析:

答案:1.NaHCO3; 2.NaOH或Na2CO3

3.Na

解析:首先观察判断出该有机物含有哪些官能团:羧基(—COOH)、酚羟基(—OH)和醇羟基(—OH),再判断各官能团活性:—COOH>酚羟基>醇羟基,然后利用官能团性质解答。本题考查

了不同羟基的酸性问题。由于酸性—COOH>H2CO3> >HCO3-,所以①中应加入NaHCO3,只与—COOH反应;②中加入NaOH或Na2CO3,与酚羟基和—COOH反应;③中加入Na,与三种都反应

22答案及解析:

答案:1.氯原子;醛基; 2.CH3CHO; 3.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CH2=CH2+Cl2→CH2ClCH2Cl;

HOCH2CH2OH+2CH3COOH CH3COOCH2CH2OOCCH3+2H2O

解析:

23答案及解析:

答案:1.消去反应; 2.C、E;

3.

4.C;

5.

6.

解析:

24答案及解析:

答案:1. 醛基

2.液溴/FeBr3;保护醛基

3.

4.

5.加成反应

6.

解析: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故答案为:醛基;

2.反应②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则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为液溴/FeBr3;反应①、③的目的是保护醛基,

故答案为:液溴/FeBr3;保护醛基;

3.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5.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6.A和戊酮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发生消去反应,最后发生加成反应得到H,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电化学基础》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1分)1.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锌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阳极 B.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 2 C.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O 2通入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4H++4e- ===2H 2 O D.下图中电子由Zn极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 4 溶液 3.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4.用铁丝、铜丝和CuSO 4 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时Cu极反应为:Cu—2e =Cu2+ B.构成电解池时Cu极质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C.构成电解池时Fe极质量一定减少 D.构成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后就可能产生大量气体 Fe Cu

5.如图,将纯Fe棒和石墨棒插入1 L饱和NaCl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接负极,N接正极,当两极产生气体总量为22.4 L(标准状况) 时,生成1 mol NaOH B.M接负极,N接正极,在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C电极周围溶液变红 C.M接负极,N接正极,若把烧杯中溶液换成1 L CuSO 4 溶液,反 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产生蓝色沉淀 D.M接电源正极,N接电源负极,将C电极换成Cu电极,电解质溶 液换成CuSO 4 溶液,则可实现在铁上镀铜 6.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 2(s)+2H 2 SO 4 (aq)=2PbSO 4 (s)+2H 2 O(l) 电解池:2Al+3H 2O Al 2 O 3 +3H 2 电池电解池 A 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molPb 生成2molAl 2O 3 C 正极:PbO 2+4H++2e=Pb2++2H 2 O 阳极:2Al+3H 2 O-6e=Al 2 O 3 +6H+ D 7 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选项X Y A.MgSO 4CuSO 4 B.AgNO 3Pb(NO 3 ) 2 C.FeSO 4 Al 2 (SO 4 ) 3 D.CuSO 4AgNO 3 8 2O 7 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 过程中存在反应Cr 2O 7 2+6Fe2++14H+=2Cr3++6Fe3++7H 2 O,最后Cr3+以Cr(OH) 3 形式除 去,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 C.过程中有Fe(OH) 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有 Fe C 饱和NaCl溶液 电源 M N

2021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2021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其危害。 (1)洁净的大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少量______和其他微量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见下表: 1.(1)N2、O2、稀有气体、CO2水蒸气(2)飘尘SO2、SO3酸雨NO、NO2(NO x) 光化学烟雾、酸雨CO CH4、C2H6温室效应CFCl3(氟利昂等) 破坏臭氧层

4.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1)温室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2)危害:导致两极冰川的____,使海平面____;气候变得干旱,农业区退化成草原,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4.(1)CO 2、CH 4、N 2O 、氟氯代烃 CO 2 (2)融化 上升 正常雨水偏酸性,但为什么冬天雨水的酸性通常较高? 提示: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所以冬天会有较多的SO 2和NO 2气体溶于雨水。此外,冬天对能量的需求较大,发电厂会燃烧更多的燃料以提供热量,所以冬天雨水的酸性通常较高。 ?综合拓展 一、氮氧化物的污染 引起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用NO x 表示。氮氧化物的人为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而汽车尾气则是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其反应机理为: O 2―→O ·+O O·+N 2―→NO +N· N ·+O 2―→NO +O· 2NO +O 2―→2NO 2 因此,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是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如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 、NO 、NO 2和碳氢化合物等向大气的排放。 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部,CO 和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 2和N 2: 2CO +2NO =====催化剂2CO 2+N 2。 在催化转化器的后半部,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如庚烷(C 7H 16)和尚未反应的CO 在催化剂 的作用下氧化,生成CO 2和H 2O :2CO +O 2=====催化剂2CO 2,C 7H 16+11O 2=====催化剂7CO 2+8H 2O 。 二、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治理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附答案)

二、习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其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3.下列过程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A) A.燃烧B.分解C.凝华D.溶解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D)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5.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7.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又知:P4 (白,s)+ 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 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B)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10.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 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 单元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 2. 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1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铁棒附近产生OH- B. 铁棒逐渐被腐蚀 C. 石墨棒上放出Cl2 D. 石墨棒上放出O2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 ..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 -2e -==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 -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 == 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 == Fe2+ 4. 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得到112mL H2(标准状况),此时电解质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的pH为( ) A. 13 B. 12 C. 8 D. 1 5. 用两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B. 放电时通入氧气的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最新高中化学实验室制气体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方法建议: 1. 此部分会考说明上要求为掌握水平,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熟练记忆的基础上,一定要多进行习题训练 2. 此部分相关内容还可参见《大聚焦》P30~31、P91、P138 中学课本中要求掌握的常见气体制备的有关知识,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包括:发生、净化、干燥装置)和药品、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组装顺序和操作顺序)、气体的收集和检验(或验满)等务必全面、熟练掌握,这也是准确、迅速解答有关实验设计题和综合实验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一、气体的制备: 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的三种典型类型: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约13种气体的制备,它们是:三种单质气体(O2,H2,Cl2)、三种氢化物(HCl,H2S,NH3)、三种有机气体(CH4,C2H4,C2H2)、四种氧化物(CO2,SO2,NO,NO2)。 写出下列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固体-固体加热装置 制O2的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制NH3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制CH4的反应原理CH3COONa+NaOH Na2CO3+CH4↑ 固体-液体(液体-液体)加热装置 制Cl2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制HCl的反应原理NaCl(固)+H2SO4(浓)==NaHSO4+HCl↑(不加热或微热均可)NaCl(固)+NaHSO4(浓) Na2SO4+HCl↑ 制SO2的反应原理Na2SO3(固)+H2SO4(较浓) Na2SO4+H2O+SO2↑ 制NO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不加热速率慢) 制C2H4的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H2O 固体-液体不加热装置 制H2的反应原理Zn+H2SO4(稀)==ZnSO4+H2↑ 制CO2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制H2S的反应原理FeS+H2SO4(稀)==FeSO4+H2S↑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基础训练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基础训练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S 32 C1 35.5 Cu 64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 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 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3、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CO2气体22.4 L 4、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铁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5、下列几种金属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的速率最快的是( ) A.镀铝塑料B.食品罐头盒(镀锡) C.白铁水桶(镀锌) D.镀银铜质奖章 6、如下图所示,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铁丝和铜丝。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也可以构成电解池 B.a电极可能发生反应:Cu2++2e-===Cu C.b电极质量可能增加 D.该过程可能有大量气体产生 7、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A.NaOH B.H2SO4 C.Na2CO3 D.Na2SO4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汇总-练习与答案

高中常见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练习 一、一次电池 1、伏打电池:(负极—Zn ,正极—Cu ,电解液—H 2SO 4) 负极: 正极: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 H 2↑+ Zn 2+ 2、铁碳电池(析氢腐蚀):(负极—Fe ,正极—C ,电解液——酸性) 负极: 正极: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Fe+2H +==H 2↑+Fe 2+ 3、铁碳电池(吸氧腐蚀):(负极—Fe ,正极—C ,电解液——中性或碱性)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2Fe+O 2+2H 2O==2Fe(OH)2 ; (铁锈的生成过程) 4.铝镍电池:(负极—Al ,正极—Ni ,电解液——NaCl 溶液)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4Al+3O 2+6H 2O==4Al(OH)3 (海洋灯标电池) 5、普通锌锰干电池:(负极——Zn ,正极——碳棒,电解液——NH 4Cl 糊状物)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2NH 4Cl+2MnO 2=ZnCl 2+Mn 2O 3+2NH 3+H 2O 6、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Zn ,正极——碳棒,电解液KOH 糊状物)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 +2MnO 2 +2H 2O == Zn(OH)2 + MnO(OH) 7、银锌电池:(负极——Zn ,正极--Ag 2O ,电解液NaOH ) 负极: 正极 :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Zn + Ag 2O == ZnO + 2Ag 8、镁铝电池:(负极--Al ,正极--Mg ,电解液KOH ) 负极(Al): 正极(Mg ):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 + 2OH - + 2H 2O = 2AlO 2-+ 3H 2↑ 9、高铁电池 (负极--Zn ,正极--碳,电解液KOH 和K 2FeO 4) 正极: 负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3Zn + 2K 2FeO 4 + 8H 2O 3Zn(OH)2 + 2Fe(OH)3 + 4KOH 10、镁/H 2O 2酸性燃料电池 正极: 负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Mg+ H 2SO 4+H 2O 2=MgSO 4+2H 2O 二、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负极—Pb 正极—PbO 2 电解液— 稀硫酸) 负极: 正极: 总化学方程式 Pb +PbO 2 + 2H 2SO 4==2PbSO 4+2H 2O 2、镍镉电池(负极--Cd 、正极—NiOOH 、电解液: KOH 溶液)放电时 负极: 正极: 总化学方程式 Cd + 2NiOOH + 2H 2O===Cd(OH)2 + 2Ni(OH)2 三、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2H 2 + O 2 === 2H 2O (1)电解质是KOH 溶液(碱性电解质) 负极: 正极: (2)电解质是H 2SO 4溶液(酸性电解质) 负极: 正极: 放电 充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依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 2(g )+Cl 2(g )=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 不同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中和热△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 =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H =+2×283.0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4.已知:H 2(g)+F 2(g) = 2HF(g) △H =-270 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D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 △H=-1367.0 kJ/mol (燃烧热) B .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 △H= +57.3kJ/mol (中和热) C .S (s )+O 2(g )===SO 2(g ) △H=-269.8kJ/mol (反应热) D . 2NO 2==O 2+2NO △H= +116.2kJ/mol (反应热) 6.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 4 (白磷,s )+5O 2(g)====2P 2O 5(s) △H =-a kJ/mol 4P (红磷,s )+5O 2(g)====2P 2O 5(s) △H =-b kJ/mol 若a 、b 均大于零,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b B .a>b C.a=b D .无法确定 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测定中和热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蒸馏石油 配制溶液中转移 溶液 A B C D 8. 已知H 2(g )+Br 2(g )= 2HBr (g ) △H =—72 kJ/mol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 2(g ) Br 2(g ) HBr (g ) 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 为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9.已知:2H 2(g )+ O 2(g)=2H 2O(l) ΔH=-571.6KJ· mol -1 CH 4(g )+ 2O 2(g)=CO 2(g)+2H 2O(l) ΔH=-890KJ· 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3 C .1∶4 D .2∶3 10 已知:2CO(g)+O 2(g)=2CO 2(g) ΔH=-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 1/2O 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11. 已知298K 时,合成氨反应:N 2 (g ) + 3H 2 ( g ) 2NH 3 ( g ) △H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小于92.0 kJ C 一定等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 = CO 2(g)+3H 2(g) ?H = + 49.0 kJ·mol - 1 ②CH 3OH(g)+1/2O 2(g) = CO 2(g)+2H 2(g) ?H =-192.9 kJ·mol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小于-192.9 kJ·mol - 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 = CO 2(g)+2H 2(g)的△H ﹤-192.9 kJ·mol - 13 已知H 2(g)、C 2H 4(g)和C 2H 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 l -1 、—1411.0kJ·mol -1和—1366.8kJ·mol -1,则由C 2H 4(g)和H 2O(l)反应生成C 2H 5OH(l)的△H 为 A .—44.2kJ·mol -1 B .+44.2kJ·mlo -1 C .—330kJ·mol -1 D .+330kJ·mlo -1 14.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H 2O (g )=O 2(g )+2H 2(g ) △H 1 H 2(g )+Cl 2(g )= 2HCl (g ) △H 2 2H 2O (g )+Cl 2(g )= 4HCl (g )+O 2(g ) △H 3 则△H 3与△H 1和△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 3 =△H 1+2△H 2 B. △H 3 =△H 1+△H 2 C. △H 3 =△H 1—2△H 2 D. △H 3 =△H 1—△H 2 15.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Q 1 ; 2H 2(g)+O 2(g) == 2H 2O(g) ΔH =-Q 2; H 2O(g) == H 2O(l) ΔH =-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 2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 1+0.5Q 2 B. 4Q 1+Q 2+10Q 3 C. 4Q 1+2Q 2 D. 4Q 1+0.5Q 2+9Q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