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通信第二次Labview实验

无线通信第二次Labview实验

无线通信第二次Labview实验
无线通信第二次Labview实验

《无线通信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手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Ⅱ

时间:2016年5月15日

目录

一.实验任务 (1)

1. 发送端top_tx主程序 (1)

2. 发送端top_rx主程序 (1)

3. 添加QPSK调制解调模块 (1)

二. 理论分析 (2)

1. 发送端介绍 (3)

2. 接收端介绍 (5)

三. 实验步骤 (7)

1. 设置IP (7)

2. 更改参数 (7)

3. 运行程序 (8)

四. 结论及分析 (8)

1. BPSK信号发送接收实验 (8)

2. QPSK调制解调 (8)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0)

六.扩展问题 (11)

七. 心得与体会 (11)

八. 参考文献 (12)

一.实验任务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USRP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并且通过LabVIEW 来实现对不同调制信号的同步性能的对比,由于在实验一中已经完成了数字调制的实验,所以在做这部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之前的调制解调模块。该实验将通过配置USRP的参数来使你了解把基带信号上变频到射频信号以及把射频信号下变频到基带信号的过程,并熟悉LabVIEW中的各种USRP模块的配置方法。

本次实验中需要完成的有top_tx和top_rx两个主程序,完成实验后。完成的任务是下面这三个,目标是在进行完这三个任务后得到一个完整的程序,使其可以实现全部的功能。

1. 发送端top_tx主程序

实验要求描述:在学生版程序中,BPSK的调制解调模块是完整的,需要在BPSK 选板中完成发送和接收的USRP配置工作。程序中通过USRP发送数据所需的VI 都已经添加好,把这些VI与数据流和这些VI之间通过适当的连线相连,同时修改一些发送所需的参数。

2. 发送端top_rx主程序

这也是基于BPSK调制解调完整的情况下,在接收端完成USRP模块的连接,同时修改接收所需的参数。之后通过USRP发送和接收BPSK信号来检验你配置的USRP是否正确。在确认USRP配置正确后,再进行任务。

3. 添加QPSK调制解调模块

实验要求描述:在程序中完成QPSK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方式可以参考BPSK 或者上一个实验。在整个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添加的调制解调模块的

数据类型与提供给你的模块之间的数据类型的匹配。

二. 理论分析

本实验实现了BPSK的调制解调和QPSK的调制解调,并使用USRP发送和接收。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上一个实验一样,本次实验的不同之处再与使用了USRP 发送和接收,实现了实际信道中信号的传输。

BPSK的调制就是直接将数字基带信号映射到对应的载频相位上,使用labview仿真实现需要将输入的01数字码元用数组索引并且输出一个符号流,然后进入下级模块调制并发送。BPSK解调只需求收到的码元与0或者1之间的欧式距离,使用最大似然判决规则即可。此外也可使用匹配滤波器来实现。

QPSK需要将原始的二进制比特流对应为四进制的比特流去调制相位。将输入比特流串并变换后,高位乘以2,加上低位即可实现二进制到四进制的对应。使用求出的对应序列去索引一个事先设置好的复数,用它最终输出去调制相位,从而实现了QPSK的调制,在星座图上的体现就是将00、01、11、10对应到四个星座点上。QPSK解调也使用了最大似然的方式,求最终得到的含有噪声的数据与星座图上点的距离,把在距离最小的点作为实际接收到的数据。然后进行并串转换,就可以得到输出比特流。

本实验中还是用了脉冲成型技术,脉冲成型就是将输出的调制信号与一个脉冲成型滤波器相乘,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ISI(码间串扰),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了满足奈奎斯特定理的脉冲成型滤波器在其余抽样点上的抽样值为0。

1. 发送端介绍

本实验发送端的调制主程序包含4个功能模块,其功能分别如下所述,配图为我们自己连接的程序。

TX_init

本模块主要实现USRP的初始化,是配置一些基本USRP参数的模块。主要分三个模块:niUSRP Open Tx Session,niUSRP Configure Signal和niUSRP Commit。niUSRP Open Tx Session将设备的ip地址作为设备名称输入得到所有子NI-USRP 之间的会话认证。niUSRP Configure Signal是对输入信号的各种参量(如采样率,天线增益,载频)的认证。niUSRP Commit起到一个对任意改变参数进行验证,并将会话认证转成ip地址输出的作用。程序中给信号加上了error,我们可在最后的error out中查看输出。

transmitter

Mod

本模块是调制程序的核心,实现的是基带信号的产生,包括信源编码,调制,脉冲成形等重要功能。首先通过TX_init得到符号速率和数量从而绘出星座图和眼图,然后将输入的符号序列通过调制转换为基带信号,再在前面加入保护间隔和控制序列,进行脉冲成型,然后通过设置的AWGN信道输出。

Tx-prepare-for-transmit

本模块的作用是对调制完的信号幅度进行归一化。确保IQ数据没有超过1,否则发生数据溢出。

TXRF_send

图 7 TXRF send

本模块实现的功能是把调制完的数据写入USRP,实现发送。将参数传递到NiUSRP Write TX data,之后以CDB的形式发送。

2. 接收端介绍

本实验接收端端的解调主程序包含5个功能模块,其功能分别如下所述。

RXRF_init

本模块的作用实现USRP初始化。与发送端相似,先通过niUSRP Open Tx Session 将设备的ip地址转成会话认证,再将会话和相干频率与时基时钟源作为niUSRPcommit的会话认证输入,然后才能允许输出。

RXRF_config

本模块的作用是配置USRP的参数。正常接收时,将设置好的调制参数与usrp 的配置参数传递过来,经niUSRP Configure Signal认证后输出。

RXRF_recv

本模块的作用是接收射频信号,并且下采样到中频。将接收端的采样率和捕捉时间相乘取整作为采样点数,会话,触发电平等参量传递给收端的触发捕捉模块进行接收得到IQ波形。将相干位置作为参量控制捕捉的停止,以便其他程序开启运行,同时通过检测包确保如果没有出现error接收端将不发生超时。

receiver

本模块是解调程序的核心,实现的是恢复出原数据流。包括匹配滤波,同步,信道估计,均衡,解调,检测误码率等重要功能。它主要完成三个任务,首先通过确定符号速率从而得到保护序列和训练序列,然后把基带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同步,信道估计和均衡解调得到比特流,并画出接收信号的星座图和眼图。

RXRF_close.(SubVI)

本模块的作用是关闭USRP会话。将ip地址作为参数确保相应的USRP关闭,再将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中的错误和保护序列以及训练序列对应的错误一起合并输出,作为最终error。

三. 实验步骤

1. 设置IP

经过查询我们得知所用的USRP的IP地址为,所以我们将电脑IP地址改为同一网段的。

2. 更改参数

我们实验过程中主要更改的前面板的参数有

IP地址: factor:调到30和25无法正常运作,后改成20和18都可以Capture time:我们尝试找最低临界值,在30ms时程序崩溃,50及以上乃至400ms都可以,不过越大程序运行越慢

此外,我们用的频率是980MHz。

3. 运行程序

点击tx端的连续运行,然后点击rx端的单步运行,等待,就可以看到收到的文本和星座图,眼图。

四. 结论及分析

1. BPSK信号发送接收实验

完整的发送端和接收端BPSK运行截图如下。运行时,先运行top-tx发送前面板,然后连续运行top-rx前面板即可。

2. QPSK调制解调

QPSK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完整前面板如图所示:

与BPSK 同样的道理,由于实际信道中的噪声,收端的星座图星座点变大,眼图中眼皮也变厚了,但是只要信噪比在一定的范围内,仍然可以正常的解调。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我们连好程序之后,无法正常接收,错误显示却是在给定程序中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模块里。如图所示。

解决:通过请教助教,我们得到解答。是前面参数有错误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我们仔细检查了每个模块,更改好参数问题得到解决。

问题2:为了更深入的探究我们尝试更改了很多参数,寻找其影响特性,结果导致程序多次崩溃。

解决:因为实验程序模块较多,所以在捕捉时间不合理等情况发生时,实验系统会崩溃,所以在我们选取合适范围内的参数时程序就可以运行了。

六.扩展问题

1.发送端与接收端USRP参数的配置都有什么意义USRP参数的设置对结果有什

么影响

答: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1)IP 地址的配置:计算机和USRP要属于同一网段,但是不能完全相同。

2)carrier frequency:频率需要设置成相同值,不能太低,大约900以上

3)发端的发送天线设置为tx1,收端的接收天线设置为rx2。tx1因为既可

以做发送端也可以做接收端,但是rx2天线只能接收不能发送。

4)oversample factor和sample rate两个参数,收发端要调整为一致,

不一致的话无法正确接收

5)接收端的capture time要设置的大一点,以保证对文本和信号有足够时

间来捕捉接收。

6)收发端的调制方式要选择相同。否则无法运行。

2.在本实验中,控制序列的调制方式是QPSK,改变控制序列的调制方式对同步

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QPSK的同步性能要优与BPSK,。由于接收端控制序列的解调方式也是QPSK,改变控制序列的调制方式将不能实现正常解调,同步结果将产生错误。除非将收发端的调制方式都统一改变,这样才能实现对信号的正确接收。

七. 心得与体会

本次试验分为两个模块,即发送端与接收端。我们小组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发送端可以工作,接收端无论怎样调整程序都无法成功接收,找不到哪里出错,

实验无法继续进行,非常苦恼。这就要考验我们的耐心,涉及到参数的配置问题,稍有不同,就得不到实验结果。

此外我们对Labview的使用及其不熟练,我们还是应当多多接触Labview,更加熟练的使用Labview。平时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为我们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主要还是来源之前通信原理和无线基础的课程学习。总之,还需努力。谢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答!

八. 参考文献

[1] 杨高科编写《Labview虚拟仪器项目开发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肖成勇、雷振山、魏丽《Labview2010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基于labview的低通滤波器设计要点

基于LabVIEW的低通滤波器设计 学号: 201220120214 姓名:敖智男 班级: 1221202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课程教师:方江雄 2015年6月14 日

目录 一.设计思路 (2) 二.设计目的 (2) 三.程序框图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测试信号生成模块 (3) 2.滤波功能模块.................................................................. .3 3.频谱分析模块 (4) 4.While循环模块 (5) 四.进行频谱分析.................................................................6、7五.主要设计步骤..................................................................8、9六.运行结果.. (10) 七.设计心得 (11)

低通滤波器是指对采样的信号进行浦波处理,允许低于截至频率的信号通过,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不能通过,提高有用信号的比重,进而消除或减少信号的噪声干扰。 一.设计思路 本VI设计的低通滤波器主要是先将正弦信号和均匀白噪声信号叠加,利用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有用的正弦信号:再对经过低通滤波器处理后的信号及信号频谱与滤波前的进行比较分析,检测滤波后的信号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设计目的 基于LabVIEW虚拟平台,将“正弦波形”函数和“均匀白噪声”函数产生的信号进行叠加以产生原始信号,让其先通过一个高通滤波器,滤除白噪声的带外杂波,以便在后续程序中低通滤波器可以输出正弦波;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处理,对滤波前后的信号和信号频谱进行比较,从而对低通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进行检验。

labview专题实验报告_xjtu

LABVIEW专题实验报告 *** 04054035 自动化 42 班 2007-6-22

一、实验任务: 1.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设计一个虚拟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 直流、随机白噪声等信号,且可以调整波形参数。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虚拟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信号。 2.利用第一次做的信号发生器做一个双踪示波器,使它能够模拟真实的示波器。 二、实验目的: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编程,熟悉LabVIEW的基本模块,掌握LabVIEW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设计过程与结果: 1.设计虚拟信号发生器。 分析:根据要求,由于需要选择产生产生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直流、随机白噪声等信号,所以使用了case 结构,在面板上使用一个数字控制器-Pointer Slide来选择信号发生器发生一个需要的信号,同时也可使白噪声叠加在每个波形之上,它的幅值也可以在前 面板中设置一个数字控制器-Pointer Slide来控制。每一个case 就可以产生一个信号,而 用来产生信号的则是一个可以现成调用的子VI ,可以用三个数字控制器(旋钮)来分别控 制每个信号的偏移量,频率以及幅值。 产生正弦信号 产生三角波信号

直流信号 方波信号 锯齿波信号前面板如下所示:

前面板中的偏移量、频率和幅值旋钮分别用来调节信号的偏移量、频率和幅值。而信号选择控制器则用来选择产生的信号。噪声大小控制器用来调节加在信号上的噪声大小。 2.双踪示波器的设计: 分析:要模拟真实的示波器,那么就要实现两个独立的通道 A 和 B,并且能够同时显示两个通道中的信号波形( A&B),以及两个通道波形的叠加情况( A+B)。同时给每个通道的波 形配备上各自独立的调节控制器,这些控制器(旋钮)包括垂直灵敏度,水平灵敏度,水平 位移,垂直位移。为了更好的模拟现实的示波器,给每个通道配备一个信号发生器,用来给 每个通道送来所需要的信号,现在主要分析一下示波器部分的功能如何实现。 设计示波器部分时,先利用 1 中的方法产生信号,然后再将所产生的信号的有关参数, 如频率和幅值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利用提取出来的信息通过Waveform Generation函数来产生波形。之所以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产生波形,主要是想在将提取的波形信息后,通过垂直灵敏度和水平灵敏度两个旋钮来调节波形,进而达到模拟现实示波器能够改变垂直灵敏度和水 平灵敏度的目的。 下面将流程图分解成三个模块进行解释。 模块 1. 信号发生器模块:

虚拟仪器LabVIEW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课程名称虚拟仪器 实验项目熟悉编程环境与基本编程操作 实验仪器计算机 系别: guangdian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2011年3月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熟悉编程环境与基本编程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理解LabVIEW的运行机制,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2.掌握基本编程操作,包括VI程序的创建、编辑、运行与调试。 3.理解LabVIEW模块化编程思想,掌握子VI的创建、编辑及调用。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主要设备有计算机, LabVIEW8.5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教材第82—83页练习4.2,创建VI后保存为Thermometer.vi。 1.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 2.从控件菜单选择一个温度计放到前面板 3.在温度计上用右键单击设定一个精确的温度值,选择Visible》Digital Display 4.将VI保存为Thermometer.vi 教材第107—108页练习5.2,打开练习4.2所创建的VI,将其转变成一个子VI。 1打开4.2创建的Thermometer.vi 2.为该VI创建一个图标,从VI图标窗格选择Edit Icon…,单击OK返回主VI

3从图标弹出菜单中选择Show Connector创建连接器。 4将端子指派给温度指示器,使用Writing工具单击连接器端子,端子就会变成黑色,然后单击温度计指示器。 5在温度计指示器的弹出菜单选择Description and Tip…为温度指示器编制文档 6选择File》Save将修改保存。 四、收获与体会

虚拟仪器大作业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大作业 实验名称: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实验室: 综合楼716 实验时间:2013/11/28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 1.实验要求和说明 2.程序设计流程图 3.程序各版块介绍说明 4.前面板的设计 5.调试过程 6.结果及分析 三.实验收获及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 现代医学表明,心电信号(ECG)含有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大量信息,ECG的检测与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了解心脏的功能与状况、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各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本次大作业利用具有直观图形化编程和强大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虚拟仪器编程语言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设计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简单心电信号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心电信号的读取,处理分析,波形显示、心率显示及报警,波形存储和回放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及要求 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 1. 本次大作业所用原始信号是从MIT-BIH(Massachusettes Institute of and Beth Israel Hospita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贝丝以色列医院)心率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4b6533539.html,/physiobank/database/mitdb/)中选取心电信号作为实验分析的数据。设计的系统要求对原始心电信号进行读取、绘制出其时域波形,利用原始心电数据中的时间数据控制显示时间,并具有保存回放功能,同时具有心率过快或过缓报警提示功能。 2. 心电信号是微弱低频生理电信号,通常频率在0.05Hz~100Hz,幅值不超过 4mV,它通过安装在皮肤表面的电极来拾取。由于实际检测工况的非理想,在ECG 信号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工频噪声及电极极化等各种随机噪声的影响。噪声的存在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噪声。因此,在ECG 信号检测过程中,如何抑制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等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求选择并设计合适的滤波器,除去所给心电信号的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 3. 检测心率:检测信号心电的R波,计算平均心率和实时心率(R-R波时间间隔 的倒数),并显示实时心率和平均心率。 4. 对任一路心电信号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分别显示出结 果。

利用LabVIEW实现信号处理

利用LabVIEW实现信号处理 摘要 信号处理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而频谱分析正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一般的频谱分析都依靠传统频谱分析仪来完成,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携带。而基于LabVIEW设计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用软件代替硬件,价格低,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完成现场信号的采集、处理及频谱分析。 现今最有代表性的图形化编辑软件——LabVIEW,用之模拟从DAQ板卡中采集到一路带有均匀白噪声的正弦信号,显示其波形,并分析、显示其幅频特性曲线以及相频特性曲线。另外本文还根据LabVIEW中的子程序,实现了语音信号的录音与播放。 关键词虚拟仪器数据采集总线LabVIEW 1.1 LabVIEW简介 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kbench——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的概念,是直观的前面板与流程图式的编程方法的结合,是构建虚拟仪器的理想工具。LabVIEW和仪器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显示部分一起协调工作, 是简化了而又更易于使用的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G的开发环境。 LabVIEW集成了很多仪器硬件库,如GPIB/VXI/PXI/基于计算机的仪器、RS232/485协议、插入式数据采集、模拟/数字/计数器I/O、信号调理、分布式数据采集、图像获取和机器视觉、运动控制、PLC/数据日志等。 与传统的编程方式相比,使用LabVIEW设计虚拟仪器,可以提高效率4~10倍。同时,利用其模块化和递归方式,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设计和更改自己的虚拟仪器系统。 1.2用LabVIEW设计虚拟仪器的步骤 LabVIEW编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总体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进行VI总体结构设计,确定面板布局与程序流程,并保证所使用的虚拟仪器硬件在LabVIEW函数库中有相应的驱动程序。 2、前面板设计:在LabVIEW的前面板编辑窗口内,利用工具模板和控件模板进行VI 前面板的设计。 3、方框图编程:在LabVIEW的方框图编辑窗口内,利用工具模板和函数模板进行方框

labview实验报告

LabVIEW课程设计 报告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题

1、用labview的基本运算函数编写以下算式的程序代码: 首先在前面板创建一个数值输出控件,然后在程序框图中按照上图连接线路,点击运行,程序结果。 2、利用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关系C = 5(F ?32) / 9编写一个程序,求华氏温度 (F)为32, 64, 4, 98.6 , 104, 212时的摄氏温度。

在程序前面板创建一个数值输入控件和一个数值显示控件,在程序框图中添加一个公式节点,添加一个输出和一个输入分别输入和显示控件项链,在公式节点框图中输入温度转换公式,然后在面前扮输入相应的温度点击运行,得到相应的结果。 3、创建一个2行3列的二维数组控制件,为数组成员赋值如下: 00 .600.500.400.300.200.1 在前面板创建一个数组显示控件,然后将1、2、3创建成数组第一行,4、5、6创建成数组第二行,再将两行创建成一个两行三列的二位数组,点击运行显示输 出结果。 4、用数组创建函数创建一个二维数组显示件,成员为:

1 2 3 4 5 6 2 3 4 5 6 1 3 4 5 6 1 2 4 5 6 1 2 3 编程将上述创建的数组转置为: 1 2 3 4 2 3 4 5 3 4 5 6 4 5 6 1 5 6 1 2 6 1 2 3 先在面前板上创建一个上图这样的数组。再创建两个显示数组(一个为显示数组,另一个为转换后数组),在程序框图上面按照下图连线,在原数组和转换后数组之间接一个“二维数组转制”, 点击运行后显示为:

5、创建一个簇控制件,成员分别为字符型控制件姓名,数值型控制件学号,布 尔型控制件注册。从这个簇控制件中提取出簇成员注册,显示在前面板上。 在面板上添加一个簇,在族里分别添加一字符显示控件,数值显示控件,布尔型 显示控件,程序框图连接如图: 先解除捆绑然后再捆绑,输入姓名、学号点击运行在输出簇里显示。 6、创建一个字符串显示件,程序运行后显示当前系统日期、时间和自己的班级、姓名。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5年11月30日

1 正弦信号的发生及频率、相位的测量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双路正弦波发生器,其相位差可调。 ●设计一个频率计 ●设计一个相位计 分两种情况测量频率和相位: ●不经过数据采集的仿真 ●经过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卡为PCI9112〕 频率和相位的测量至少有两种方法 ●FFT及其他信号处理方法 ●直接方法 实验过程: 1、正弦波发生器,相位差可调 双路正弦波发生器设计程序:

相位差的设计方法:可以令正弦2的相位为0,正弦1的相位可调,这样调节正弦1的相位,即为两正弦波的相位差。 2设计频率计、相位计 方法一:直接读取 从调节旋钮处直接读取数值,再显示出来。 方法二:直接测量 使用单频测量模块进行频率、相位的测量。方法为将模块直接接到输出信号的端子,即可读取测量值。 方法三:利用FFT进行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在频率谱和相位谱上可以直接读取正弦信号的主频和相位。 也可通过FFT求得两正弦波的相位差。即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信号的想频特性,两信号的相位差即主频率处的相位差值,所以这一方法是针对单一频率信号的相位差。 前面板如下:

程序框图: 2幅频特性的扫频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T3 D扫频仪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扫频法测量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增益及带宽。 二、工作原理 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一般在中频段K中最大,而且基本上不随频率而变化。在中频段以外随着频率的升高或降低,放大倍数都将随之下降。一般规定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指标为3dB,即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70.7%,相应的频率分别叫作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上下限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它是表征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如果放大电路的性能很差,在放大电路工作频带内的放大倍数变化很大,则会产生严重的频率失真,相应的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1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姓名:肖阿德班级:测控0801 学号:118 时间:地点:电气院楼305 实验一VI程序的创建、编辑和调试 1.熟悉LabVIEW环境。 新建一个VI,进行如下练习: ?任意放置几个控件在前面板,改变它们的位置、名称、大小、颜色等等。 ?在VI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进行切换 ?并排排列前面板和后面板窗口 2.创建一个VI。 发生一个值为0.0~1.0的随机数a,放大10倍后与某一常数b比较,若a>b,则指示灯亮。要求:①编程实现;②单步调试程序;③应用探针观察各数据流。 3.创建和调用子VI。 创建一个子VI,子VI功能:输入3个参数后,求其和,再开方。 编一个VI调用上述子VI。 4.编写一个VI求三个数的平均值。 要求: ?对三个输入控件等间隔并右对齐。 ?添加注释。 ?分别用普通方式和高亮方式运行程序,体会数据流向。 ?单步执行一遍。 5.实验个人总结: 前面板中控件的颜色、大小、名称等都可以在控件的属性中设置; 其中颜色可以使用工具选版的”设置颜色”来设置,并且比在属性中设置更灵活、简便; 探针设置后配合单步调试能清楚的展示程序运行的具体过程,便于明白程序和差错; 创建子VI时,图标的选择最好有针对性和个性,如可以自行绘制图标,便于在调用图标时快速了解子VI的功能作用;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姓名:肖阿德班级:测控0801 学号:118 时间:地点:电气院楼305 实验二数据操作 1、写一个VI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如右图所示:当A>B时,指示灯亮。 2. 写一个VI获取当前系统时间,并将其转换为字符串和浮点数。这在实际编程中会经常遇到。 3. 写一个温度监测器,如右图所示,当温度超过报警上限,而且开启报警时,报警灯点亮。温度值可以由随即数发生器产生。 4.给定任意x, 求如下表达式的值 5.实验个人总结: 在获取系统时间的VI中,通过对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中的格式字符串的设置可选择需要输出的日期/时间的格式 当一些控件要求的数据格式与当前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不相符时,可通过相应的转换函数进行强制转换; 在输入一些数学表达式时,注意一些特定的数学符号在LabVIEW中的规定表示法;

实验五虚拟仪器 实验报告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实验五:程序结构(2)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陈鹤龄 学生学号 1402014 27 指导教师余炜 课程名称虚拟仪器

实验5 --1使用条件结构 1.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条件结构(Case Structure)。 建立程序以检测温度是否超出范围,当温度超出上限时或下限时,前面板上的报警LED 将点亮,并显示当前的温度状态为“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在范围内时温度状态为“温度正常”。 2.设计步骤 1)前面板 1. 使用波形图标(Waveform Chart)显示实时温度和上、下限值。并且如图进行配置。 2. 添加两个数值输入件,作为“温度上限”、“温度下限”的输入。 3. 添加一个LED显示件,作为报警指示。报警时为红色,正常时为绿色。 4. 添加文本显示件,命名为“当前温度状态”。

2)框图程序 1.上图为不完整的程序框图,其中条件(Case)结构只给出了真(True)分支。请分 析程序功能,完成未给出的程序实现功能。主要实现温度值与上下限的比较,然后输出“温 度过高”,“温度过低”,“温度正常”的状态文本,实现对“报警”指示灯的控制。 2.将程序重新命名为e Temperature Control.vi ,并保存起来。 实验5 - 2 使用顺序结构 1.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顺序结构(Sequence Structure)。 用For 循环产生一个长度为1000000(1 百万)点的随机波形,并计算所用时间。2.设计步骤: 1)前面板

1. 使用波形图表(Waveform Chart)显示随机数波形,并且如图进行配置。 2. 添加一个数值显示件,命名为“用时”。 2)框图程序 1. 使用顺序结构实现,其中用时间计数器(Tick Count)函数获得当前时间。 2. 试将上图的平铺式顺序结构(Flat Sequence Structure)改为层叠式顺序结构1)前面板 2)程序框图

labview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丿 ▲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1301 学号20 姓名郭鹏 实验一LabVIEW虚拟温度检测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bVIEW 的编程环境。 2?掌握LabVIEW 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编制简单的程序。 3 ?学习建立子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测量温度的VI。 a.实验步骤 1)选择File?New,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窗口。 2)从Controls?Numeric 中选择Tank放到前面板中。 3)从“结构”里选择一个for循环,用一个随机数乘与100输岀到温度计 b.实验结果 前面板图: 程序框图: 三、实验总结 1 ?总结VI基本编程的快捷操作。 答:显示程序框图或前面板ctrl+E 框图中,对象的移动:shift+鼠标选择移动;对象的复制:ctrl+鼠标选择移动; 对象的删除:鼠标选择,按<退格 >;前面板与框图并排:ctrl+T 工具(Tools )模板:在前面板或框图中按住键并单击鼠标右键。 控件(Controls)模板:在前面板激活状态,在前面板空白区单击右键。 函数(Functions )模板:在框图激活状态,在框图空白区单击右键。 消除所有断线:ctrl+B ;实时帮助:快捷键:ctrl+H 2?简述VI程序有什么构成,其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有:输入控件、显示控件、程序结构、函数控件、连线 输入控件:完成实时对变量的外界修改,即数据源 显示控件:完成输岀显示数据、图形等。显示仪器分析结果 程序结构:用外方框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总体上把握程序的执行控制。 函数控件:构成程序的主要部分,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分析直至输岀功能。

labview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虚拟仪器技术分析与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1301 学号20 姓名郭鹏 实验一 LabVIEW虚拟温度检测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bVIEW的编程环境。

2.掌握LabVIEW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编制简单的程序。 3.学习建立子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测量温度的VI。 a.实验步骤 1)选择File?New,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窗口。 2)从Controls?Numeric中选择Tank放到前面板中。 3)从“结构”里选择一个for循环,用一个随机数乘与100输出到温度计 b.实验结果 前面板图: 程序框图: 三、实验总结 1.总结VI基本编程的快捷操作。 答:显示程序框图或前面板ctrl+E 框图中,对象的移动:shift+鼠标选择移动;对象的复制:ctrl+鼠标选择移动; 对象的删除:鼠标选择,按<退格>;前面板与框图并排:ctrl+T 工具(Tools)模板:在前面板或框图中按住键并单击鼠标右键。 控件(Controls)模板:在前面板激活状态,在前面板空白区单击右键。 函数(Functions)模板:在框图激活状态,在框图空白区单击右键。 消除所有断线:ctrl+B ;实时帮助:快捷键:ctrl+H 2.简述VI程序有什么构成,其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有:输入控件、显示控件、程序结构、函数控件、连线 输入控件:完成实时对变量的外界修改,即数据源 显示控件:完成输出显示数据、图形等。显示仪器分析结果 程序结构:用外方框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总体上把握程序的执行控制。 函数控件:构成程序的主要部分,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分析直至输出功能。 连线:用线的方式显示数据流,完成上述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 3.思考:在前面板和框图程序中,如何区分控制器和指示器。 答:在前面板中,控制器用以外部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框为白色表示可主动输入。而显示器只有显示功能,用于被动输出虚拟仪器分析结果,数据框显示灰色,不能用于外部输入。 在程序框图中。控制器端子在右侧,用于连接数据输出线。显示器端子在左侧,用于连接数 据输入线。可以右键将显示图标勾掉,此时两种元件外观也不同。 4.心得体会及其它。 答:实验很简单,没吸引力——首先提下建议。Labview是一种图形编程软件。上手很快,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现没有课本便很难取得进步。原因是,个人觉得labview最重要的是对程序编程结构的深入体会和各函数控件功能的充分掌握。前者可以通过看范例理解加深。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一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LabVIEW编程软件入门学习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局部变量写一个计数器,每当VI运行一次计数器就加一。当VI关闭后重新打开时,计数器清零。 2.写一个温度监测器,如图所示,当温度超过报警上限,而且开启报警时,报警灯点亮。温度值可以由随即数发生器产生。 3创建一个VI,比较两个数,如果一个数不大于另一个数,则点亮指示灯。

4产生一个值为0.0~100.0之间的随机数,然后除以一个在程序前面板中输入的数。当输入的数值为零时,前面板上放置的指示灯点亮,提示除法无效。 5.比较前面板中输入的三个数,并输出其中最大值。 6.在前面板输入一个三位整数,将其百位数值和个位数值对调后在前面板输出此新数。

7.输入一个自然数n ,求1~n 之间的所有自然数之和。 8.生成10~20之间随机数,并将每次生成的随机数组成的曲线显示在波形图表中。 10. 用LabVIEW 的基本运算函数编写以下算式的程序代码。 28572100768310225631563+?-+-÷+?25317813817.28.132++?-÷

11.利用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华氏度=9×摄氏度/5+32编写一个程序,求摄氏温度为32、0、-15时的华氏温度。 12.输入一个数,判断其能否同时被3和5整除。 13.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要求改用小写字母输出。 14.输入一个数,判断这个数是否在10~100之间。

15.输入一个数,若此数大于0,则输出1,若此数小于0,则输出-1,若此数等于0,则输出0。 16.设圆半径为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17.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

虚拟仪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九虚拟仪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物理学院130061311 二下六组3号 2015.4.9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 2.了解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学习简单的LabVIEW编程 3.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虚拟仪器设计 二.仪器用具 计算机(含操作系统),LabVIEW软件,数据采集卡,电阻箱(用作标准电阻),导线,开关,待测电阻,二极管。 三.实验原理 虚拟仪器的硬件系统由PC机和数据采集卡(DAQ卡)组成.数据采集卡(DAQ卡)包括多路开关、放大器、采样/保持器、习D转换器以及其他有关电路组成.这些部分共同配合完成对信号数据的采集、放大以及模/数转换任务。 本实验中利用接口卡的一个通道为整个测量电路供电,利用两个输人通道分别测量总电压和标准电阻上的电压;利用测量得到的电压数值和标准电阻数值就可以得到电路中的电流以及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在程序控制下,电路电压由OV开始逐渐增加到5V,电压每改变一次测量获得一组电压电流值,最后得到一个数组,经过线性拟合后就可以得到待测电阻值。 测量原理如图: 四.实验内容 1.初步熟悉LabVIEW 整个软件分为前面板和程序框图两部分。 前面板可以加入开关,旋钮各种控件和各种显示元件;在前面板添加的元件相应的子端

和图标会出现在程序框图上,可以在程序框图进实验编辑,另外,在程序框图内还有可控选择的大量函数模块以及各种实现程序的功能,例如循环,数字运算,比较,以及各种公式等。 2.创建一个模拟温度测量程序 前面板:开关(用于控制显示摄氏度/华氏度),温度计,温度值 程序框图:放入Demo V oltage Read 子程序,设计用开关切换摄氏/华氏度的逻辑程序,使温度计和温度值按需显示。 3.用虚拟仪器测量伏安特性 1)编写程序 前面板: 放入一个用于设置设备号的控制数、一个设定标准电阻值的控制数、一个用于设定测量间隔的控制数和一个显示测量电阻值的显示数。放人三个控制字符串,将名字分别改成“供电电压通道”、“测量总电压通道”、“测量电流通道”.分别用于设置输出输人的通道。 放上一个Express XY Graph,将名字改成“电阻的伏安曲线图”,并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改成“电压(V)”和“电流(A); 加人一个二维数组,把名字改成“数据”,用于显示测量的电压和电流。放人一个开关,用于控制程序进程. 程序框图: 设计一个循环程序,让程序不断改变电压,每次改变0.25V测20组电流电压数据,每次改变之后都使程序等待1s后测量,测量20组后循环停止,并画出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计算出电阻R(斜率)。 2)连接口卡和外部电路 3)运行程序,记录结果,保存并退出 五.思考题 1.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有什么区别 传统仪器:数据显示形式单一,数据处理功能比较简单,不容易按需改装,不能共享数

基于Labview的信号采集与处理

基于Labview的信号采集与处理 实验目的:了解、掌握连续时间信号数字化处理的原理、过程及分析方法; 实验环境:Labview软件平台、信号采集卡(DAQ, Data Acquisition),信号源及示波器等; 实验方案: 信号处理示意图 信号采集与恢复流程图 实验准备: 连接信号源、采集卡、示波器,要求用示波器观测处理前后的信号波形。 连线:采用采集卡的输入端口信号源(68正,34负)和输出端口示波器(22正,55负) 其中输入端口连信号源,输出端口连示波器

做实验前必须先确定采样频率(10倍),采样点数(时域默认3000点)以及恢复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相当于第二个)等。 实验内容: 1.实现正弦波信号的采样恢复处理。信号频率分别选500Hz, 1kHz,, 观察信号的时、频域分布,并比较分析信号处理前后的波形变化。 2.实现周期性方波信号的采样恢复处理。信号的基波频率分别选1kHz, 10kHz, 观察信号的时、频域分布,并比较分析信号处理前后的波形变化。 3.把基波频率为10kHz的周期性方波信号进行采样,最终输出为10kHz 的正弦信号,在示波器中进行观察分析。 4.一个频率为2kHz的正弦波混杂了一个50Hz的工频干扰,试用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输出纯净的正弦波形。 (注:市电电压的频率为50Hz,它会以电磁波的辐射形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之为工频干扰。) 思考题: 1.对欲采集处理的信号首先必须确定哪些技术指标? 2.采样点数的选取怎样影响信号的频率特性? 3.信号经过采集处理,恢复后与原信号有何不同? 4.通过本次实验有什么收获和建议?请写出你的实验小结。

(完整版)虚拟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要求: 一、熟悉LabVIEW环境 二、创建一个VI,发生一个值为0~1的随机数a,放大十倍后与某一常数b比较,若a>b,则指示灯亮。要求: 1、编程实现; 2、单步调试程序; 3、应用探针观察各数据流。 三、创建和调用子VI 1、创建一个字VI,子VI功能;输入3个参数后,求其和,再开方。 2、编一个VI调用子VI。 程序框图:

1、 2、子VI调用: 实验现象:

实验小结: 实验一主要熟悉了软件的使用,用了一些计算以及子VI的调用,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二 实验要求: 一、在程序的前面板上创建一个数值型控件,为它输入一个数值;把这个数值乘以一个比例系数,再由该控件显示出来。 二、创建一个3行4列的数组,(1)求数组的最大于最小值;(2)求出创建数组的大小;(3)将数组转置;(4)将该2二维数组改为一个一维数组。 三、创建一个簇软件,成员为字符型姓名,数值型学号,布尔型注册。从该控件中提取簇成员注册,并显示在前面板上。 程序框图: 一、 二、

创建数组。三、 创建一个簇。实验现象:一、

二、 三、

实验三 实验要求: 一、产生100个0.0~100.0的随机数,求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并将数据在Graph 中显示。 An=An-1+1/n(An-An-1)An是前n个数据的平均值。 二、产生100个0.0~100.0的随机数序列,求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并将随机数序列和平均值序列显示在Chart波形图中,直到人为停止。 三、程序开始运行后,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口令,口令正确时,滑键显示一个0~100的随机数,否则程序立即停止。 四、编写一个程序测试自己在前面板输入一下字符串用的时间:A virtual instrument is a program in the graphical programming luanguage. 程序框图: 一、

LabVIEW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熟悉LabVIEW软件的基本编程环境。 2.实验内容: 创建一个VI程序,并将此程序保存为子VI。此VI要实现的功能是:当输入发动转速时,经过一定运算过程,输出发动机温度和汽车速度值。 3.实验步骤 (1)启动LabVIEW,创建一个VI。 (2)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温度计控件,并修改控件标签名为发动机温度和设置最大值为100。该控件从“控件—经典—经典数值”子选项板中获得。 (3)按同样的方法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仪表控件,并修改仪表控件的标签名为汽车速度,标尺刻度范围为0~150。 (4)按同样的方法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数值输入控件,并修改控件标签名为发动机转速。 (5)从“窗口”下拉菜单中选择“显示程序窗口”切换到程序框图窗口。 (6)在程序窗口中创建乘法函数,该函数中函数选项板中的“函数—编程—数值”子选项板中选择,并和发动机转速输入控件连线,为乘法函数创建一个常量,修改为图中所示值。 (7)按同样的方法创建加法函数、平方根函数和除法函数,并按图中所示修改常量值和连好线。 (8)切换至前面板,在发动机转速控件中输入数值,点击运行按钮,运行VI程序。 (9)修改图标为T/V以表示该子VI输出量为发动机温度和汽车速度,并保存为vi.vi。 前面板: 程序框图:

1.实验目的: 熟悉子VI的调用。 2.实验内容: 创建一个VI程序,并在编写程序过程中调用实验一中创建的子VI。此VI要实现的功能是:通过旋钮控件来控件输入的发动机转速值,中间调用实验一中创建的子VI作为计算过程,从子VI输出的值分别输出至不同的数值显示发动机的温度以及当前汽车速度,同时判断当汽车速度超过100时,系统将产生蜂鸣声,报警提示。 3.实验步骤: (1)启动LabVIEW,创建一个VI。 (2)在前面板中创建一个旋钮控件,修改标签名为发动机转速,设置数值范围为0~5000,从旋钮控件中调出一个数字显示控件来同步显示旋钮控件当前值。 (3)在前面板创建两个数值显示控件,并修改标签名为汽车速度和发动机温度。 (4)切换至程序框图窗口。 (5)在程序框图中创建一个大于或等于函数。 (6)在程序框图中调用实验一的子函数,从函数选板中的“函数—选择VI”选在实验一创建的子vi.vi。 (7)在程序框图中创建一个蜂鸣器函数,并按图示连线情况连线。 (8)切换至前面板,在发动机转速中输入数值,点击运行按钮运行。 前面板: 程序框图:

LabView实验报告

机电系统创新性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 124 班 学号: 1208030436 学生姓名:王彤 指导教师:蔡家斌、曹阳 2015年12月12

目录 实验题目: LabView创新实验 (1) 实验一1.1实验内容 (1) 1.2实验过程 (1) 1.3实验小结 (3) 1.4实验总结与感想 (5) 实验二2.1实验内容. (5) 2.2 实验过程 (5) 2.3实验小结 (7) 2.4实验总结与感想 (8) 实验三3.1实验内容 (8) 3.2实验过程 (8) 3.3实验小结 (10) 3.4实验总结与感想 (11)

实验题目 本次LabView实验共有6个实验题目,有两个选择方案,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六个实验中选择了三个,分别是实验一、二、三。通过自学和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我学会了LabView软件的使用,完成了本次实验。 实验一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1.1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虚拟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直流、随机白噪声等信号〔波型选择用按键或旋钮〕,且可以调整波形参数。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前面板选择信号波形,调节信号的频率、幅值和相位〔频率、幅值、相位用数字窗口显示〕,并通过虚拟示波器观察生成的波形。 1.2实验过程 1.新建一个VI,在后面板上创建一个选择结构; 2.在选择器标签中选择一个设置为默认,并在后面添加4个分支,以便写入多种不同的程序; 3.在选择结构中建立一个仿真信号,属性设置-信号类型-正弦波-确定;

4.在仿真信号中的对应位置创建输入控件,输出处创建波形图,分别连接在仿真信号的相应位置。 5. 6.其他几种波形信号按照相同方式创建在不同的选择标签中,并在选择结构外部建立一个While循环,可以让程序连续执行。

基于LabVIEW的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基于LabVIEW的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Liu Y an Y 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 ancheng, 224003, China E-mail: yanchengliu@https://www.doczj.com/doc/4b6533539.html, ·【摘要】虚拟仪器技术是一种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的方法,它包括有关硬件,软件和它的函数库。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包括数据采集,仪器控制,以及数据处理和网络服务器。本文介绍了关于它的原则,并给出了一个采集数据和信号分析的例子。结果表明,它在远程数据交流方面有很好的表现。 【关键词】虚拟仪器,信号处理,数据采集。 ·Ⅰ.引言 虚拟仪器是一种基于测试软硬件的计算机工作系统。它的功能是由用户设计的,因为它灵活性和较低的硬件冗余,被广泛应用于测试及控制仪器领域,。与传统仪器相比,LabVIEW 广泛应用于虚拟仪器与图形编程平台,并且是数据收集和控制领域的开发平台。它主要应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不同于传统的编程,它是一种图形化编程类程序,具有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强大的数据分析可视化和工具控制等优点。用户在LabVIEW 中可以创建32位编译程序,所以运行速度比以前更快。执行文件与LabVIEW编译是独立分开的,并且可以独立于开发环境而单独运行。 虚拟仪器有以下优点: A:虚拟仪表板布局使用方便且设计灵活。 B:硬件功能由软件实现。 C:仪器的扩展功能是通过软件来更新,无需购买硬件设备。 D:大大缩短研究周期。 E: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备可以连接并网络监控。 这里讨论的是该系统与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组成。它可以分析的时间收集信号,频率范围:时域分析包括显示实时波形,测量电压,频率和期刊。频域分析包括幅值谱,相位谱,功率谱,FFT变换和过滤器。另外,自相关工艺和参数提取是实现信号的采集。 ·II.系统的设计步骤 软件是使用LabVIEW的AC6010Shared.dll。包中的三个功能被使用。分别用AC6010- AD.VI,与AC6010- DI.VI和AC0610- DO.VI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测试范围的选择,对测试通道和测试时间的设置是由与AC6010- AD.VI完成的。在这里,测试范围为3-5V电压。由于LabVIEW的强大,一些额外的功能可以被添加到系统中。用户必须做几个步骤: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 1.实验目的: 熟悉LabVIEW软件的基本编程环境。 2.实验内容: 创建一个VI程序,并将此程序保存为子VI。此VI要实现的功能是:当输入发动转速时,经过一定运算过程,输出发动机温度和汽车速度值。 3.实验步骤 (1)启动LabVIEW,创建一个VI。 (2)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温度计控件,并修改控件标签名为发动机温度和设置最大值为100。该控件从“控件—经典—经典数值”子选项板中获得。 (3)按同样的方法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仪表控件,并修改仪表控件的标签名为汽车速度,标尺刻度范围为0~150。 (4)按同样的方法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数值输入控件,并修改控件标签名为发动机转速。 (5)从“窗口”下拉菜单中选择“显示程序窗口”切换到程序框图窗口。 (6)在程序窗口中创建乘法函数,该函数中函数选项板中的“函数—编程—数值”子选项板中选择,并和发动机转速输入控件连线,为乘法函数创建一个常量,修改为图中所示值。 (7)按同样的方法创建加法函数、平方根函数和除法函数,并按图中所示修改常量值和连好线。 (8)切换至前面板,在发动机转速控件中输入数值,点击运行按钮,运行VI程序。(9)修改图标为T/V以表示该子VI输出量为发动机温度和汽车速度,并保存为vi.vi。 前面板: 程序框图: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熟悉子VI的调用。 2.实验内容: 创建一个VI程序,并在编写程序过程中调用实验一中创建的子VI。此VI要实现的功能是:通过旋钮控件来控件输入的发动机转速值,中间调用实验一中创建的子VI作为计算过程,从子VI输出的值分别输出至不同的数值显示发动机的温度以及当前汽车速度,同时判断当汽车速度超过100时,系统将产生蜂鸣声,报警提示。 3.实验步骤: (1)启动LabVIEW,创建一个VI。 (2)在前面板中创建一个旋钮控件,修改标签名为发动机转速,设置数值范围为0~5000,从旋钮控件中调出一个数字显示控件来同步显示旋钮控件当前值。 (3)在前面板创建两个数值显示控件,并修改标签名为汽车速度和发动机温度。(4)切换至程序框图窗口。 (5)在程序框图中创建一个大于或等于函数。 (6)在程序框图中调用实验一的子函数,从函数选板中的“函数—选择VI”选在实验一创建的子vi.vi。 (7)在程序框图中创建一个蜂鸣器函数,并按图示连线情况连线。 (8)切换至前面板,在发动机转速中输入数值,点击运行按钮运行。 前面板:

虚拟仪器 实验报告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近代无线电实验报告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近代无线电实验 主讲老师:陆起涌 文章作者: 所属院系: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一章实验概述 (4) 1.1 实验简介: (4) 1.2 具体要求: (4) 1.3采用技术: (4) 第二章虚拟仪器简介 (4) 2.1 测量技术发展 (4) 2.1.1 电磁技术的测量 (4) 2.1.2 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测量 (5) 2.1.3 基于数字技术的测量 (5) 2.2 虚拟仪器发展 (6) 2.2.1 虚拟仪器的雏形 (6) 2.2.2虚拟仪器特点 (6) 2.2.3 虚拟仪器发展现状 (7) 第三章实验设备选取 (7) 3.1实体仪器:数字万用表FLUKE45 (7) 3.2 连接串线:RS232 (7) 3.3 编程软件、语言选取方案 (8) 3.3.1 LabVIEW (8) 3.3.2 VEE (8) 3.3.3 C#(C Sharp) (8) 第四章实验设计 (8) 4.1 硬件连接 (8) 4.2 软件设计 (9) 4.2.1 设计思路 (9)

4.2.2 程序界面 (9) 4.2.2 软件总体流程 (10) 4.2.3 初始化函数 (11) 4.2.4 测量过程流程 (12) 4.2.5 单位调整函数&屏幕调整函数 (13) 4.2.6 自动、手动、定时测量模式 (14) 4.2.7 数据处理、保存窗体 (15) 第五章实验过程与总结 (17) 5.1 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17) 5.1.1 连接不稳 (17) 5.1.2 多流程冲突 (17) 5.1.3 定时器中无法改变主窗体内组件内容 (17) 5.2 实验结果 (18) 5.3实验不足之处 (18) 5.3.1 概率分析 (18) 5.3.2 功能不完善 (18) 5.4 实验心得 (18) 参考文献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