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最新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最新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最新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最新小学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实施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三、工作职责

1、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3、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导、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预防: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橱柜、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学校师生自我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办公室、进行定期消毒。

3、坚持晨、午检制度。晨、午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坚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5、做好疫苗针对性疾病的控制。学校应做好水痘、风疹、流感等既是学校多发、好发传染病又是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针对性疾病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工作,以有效地建立学校的免疫屏

障。

五、疫情报告: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3、疫情报告人:

六、控制

1、凡发现校医务室无法确诊的甲、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均应立即安排转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校医应跟踪了解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2、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校医务室指导相关人员做好终末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3、校医务室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医务室内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七、应急准备

1、学校应逐步加强学校医疗救治、卫生防护工作的物质条件,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四落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定期对各班主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发事件的业务能力。

八、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教育主管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2、学校在接到属地政府、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按照属地管理得原则,不折不扣地实施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报请上级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校医务

室应立即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治。医护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给予支援。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配合校医及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校医务室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防止医源性感染和校内感染。校医应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5、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学校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校长

成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医室)、宣传组(政团队和校办公室)、监测与疫情处理组(各年级组组长、各班班主任、校医)、健康教育组(教导处)和后勤保障处(总务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

职责分工: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肺结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屮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组长:吴新国副组长:张红林成员:温军.韩俊龙.年忠.贺磊.崔宏岩. 赵艳霞.马丽霞.白冬梅.及各班班主任 (二)职责: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学校缺课.缺勤的监测.报告与管理,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沟通和配合,做好调查.采样和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现疫情苗头,应及时向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报告。 二. 各季节常见传染病 (一).冬春季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麻疹.水痘.猩红热. 风疹.人禽流感.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乙肝.甲肝. 非典.猩红热等。

(二).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细菌性痢疾(菌痢).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食物中毒.乙肝.甲肝.霍乱.伤寒.副伤寒.猩红热.人禽流感.感染性腹泻等。 三. 流行病学特征 (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2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屮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学校应有计划的实施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最经济的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岀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两类: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腮腺炎、水痘、麻疹以及肺结核等 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等。 在学校的传染病流行事件当中大概有四分之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大概占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的五分之一左右。 学校常见的食物中毒大概有三类: 1.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者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里面最常见的,发病率非常高,病死率比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气候比较炎热的夏秋季节。 2. 化学性的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误食有毒的化学物质(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这些有毒的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这种中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 3. 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中毒 通常指的是误食里有毒的动植物,或者食用了因加工烹调的方法不当,而没有除掉有毒成份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 比较常见的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的马铃薯中毒,河豚鱼中毒,以及有毒的蘑菇中毒等。 这一种食物中毒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病死率一般因动植物种类而异,有一定的季节性。 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根据卫生部应急办提供的一个资料表明 1.2006 年我们全国发生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告总数的 1944 次,占了整个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70.33% 。

2. 食物中毒或者传染病患者的人数总数一共有111916 人,占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总数的77.60%。 3. 去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 30 人,占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总数的 6.86%。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比,农村乡小学和乡中学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个学校突 1324 起,占整 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3.17% 。 5.2006 年和2005 年相比,整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件数上升了135.92 ,病例数上升了10 6.98 ,死亡人数下降了1.05% 。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预防 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当中,传染病的预防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是不一样的,我们接下来分别来讨论。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可以说缺一不可,缺 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1.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够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者动物。 2.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之后,传染给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从病人到健康人)。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5 类, 1 )接触传播:结膜炎、红眼病等。 2 )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 ( 径。 3 )食物或水传播:霍乱、细菌性的痢疾、甲型肝炎等。 4 )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疟疾、狂犬病、肠道的传染病等。 5 )经血液或体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 案例1] 2002 年12 月至2003 年的5 月,南方某县中学先后有147 名学生患有急性传染性的肝炎。经省疾控中心专家 进行调查:该中学急性传染性肝炎爆发流行系以水源传染为主的这个传染性肝炎的传播。该学校的自备水井的水质检测 结果显示:该水井被粪便污染,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而甲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都隐藏在大便当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校职责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完整版)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和生化教师 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2017年崇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组长:龙家雪 副组长:廖赤军李林屈湘庸张世明 组员:童红樱宋莎宋新华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完整版)中小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XXX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

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

2018传染病应急预案4篇

2018传染病应急预案4篇 为了有效地应对校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应急反应与措施 学校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有传染病

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保证教室及其它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镇、县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传染发生情况。 当出现疾情后,建立疫情每日“零报告”制度,由专门人员负责,每日向有关部门报告本校情况。 当学校内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学校即成立救护及防病工作临时现场指挥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根据疾病发生情况,与卫生部门配合开展隔离抢救及疾情现场处理工作,做好报告与响应工作。 1、报告: 当学校发现可疑疫情时,学校负责人按不同种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报教育局和街道政府。 2、响应: 一旦卫生部门通知学校发现确诊为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学校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开展现场救治工作,按照县教育局《关于落实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通知》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严防疫情扩散,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xx中心校 3月 防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结膜炎、水痘等),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肥东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4月29日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适用围及工作原则 (一)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识,落实各项防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县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围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措施果断。县人民政府和卫生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重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和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学技术保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篇二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学校要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消毒。 5、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学校一旦发生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遵循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以下传染病应急事件的等级确认、划分进行处置。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 1)流感: 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38℃ ,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 5 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 例以上、 100 例以下。 ( 2)集体性发热事件: 在近 3 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 5 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 例以上、 100 例以下。 ( 3)水痘: 学校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 30 例以下。 ( 4)流脑: 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 5)非典型肺炎: 学校出现体温﹥38℃ ,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山东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办公室 医务科:组织相应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抢救器械、设施。 急救中心(内、外科):负责开辟抢救场地,协助现场处置,医疗救护。 护理部:组织相应专业护理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护理抢救物品。 感染控制科:组织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卫生防护工作,监督传染病源的消毒隔离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药剂科:负责相关药品的紧急购入,保障药品的供应。 总务科:负责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维修及使用协调工作,保障临床所需相关物资的供应。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

(完整版)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规范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师生和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伤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依法处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快速反应,适时妥善处置,尽快平息事态,恢复秩序,维护稳定。 3、坚持分级管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等因素,进行分级管理、分级处置。 4、坚持科学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置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预防和应对事件的水平。 二、组织机构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钟晓明副组长:徐云峰 成员:何萍刘柠琦南雪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领导小组报告,由办公室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保证安全”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保护现场做好隔离工作,维护现场秩序,上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领导小组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1小时内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纪律处分。 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领导小组。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领导小组。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领导小组。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领导小组。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

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早餐。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2篇【最新版】

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2篇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教委及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在校园的发生和流行,使传染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一、目标管理 1、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校园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总负责,分管副校长负

责保证转送病人的车辆,随时待命;体卫处负责与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的及时沟通,加强宣传工作,稳定师生情绪,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总务主任负责安排疫点的消毒工作,负责门卫的管理;班主任负责联系家长,掌握学生家长的电话;校医负责现场的及时救治和转送病人,校医要掌握并每学期核对全校学生的家长联系电话,确保紧急情况下与家长的联系畅通。 三、应急处理 1、学校在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不折不扣地实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相关部门应急指挥部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2、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校医报告,校医及时向传染病领导小组报告。 3、校医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间:甲类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统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区疾控中心报告。任何人不得瞒报、慌报、缓报疫情。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急救医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市、区、镇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完成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1、成立xx镇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张x(支部书记、院长)1321x8053 副组长:岳x(副院长)1350x356、侯x(副院长)1598x718、刘桂兰(副院长)1321x7301 成员:王x1398x2766、秦x138x8459、周x15983x318、周 x1398x2768、陈x137x441、黄x139x3081、吴x1899x2936、刘x158x6586、梅x135x3260、各村卫生站站长 办公室设在公卫科,由岳x负责日常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院感控制组。

(1)应急办公室:岳x 13x98356 由办公室、质控办等组成,负责单位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工作;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培训、演练;对应急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负责收集应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按时向卫生局上报动态信息以及事件中病人资料的统计等。 (2)医疗救治组:王x 由医务科、临床各医疗科室、社区责任医师等组成,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医疗救治组下设由单位高职称、高年资、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一支应急医疗小组,承担应急救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负责对病例的确诊及其他技术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措施。 (3)物资保障组:周x 由后勤科负责应急物质储备;相关应急设备、药品的调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应急处理紧急救治的需用。 (4)院感控制组:周x 由院感科负责院感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扩大事态发展;负责日常院感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 各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协调作战。 (二)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院启动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积极展开医疗救治,信息上报。在当地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法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016-2017 学年西平县第一小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本学校卫生安全管理,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提高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目标 1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和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发生和蔓延。 3 、普及和宣传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原则 1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疫情报告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要及时纠正和责任追究。 2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

块结合、以块为主。承担学校卫生保健的医疗机构为法定的疫情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3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结合学校的人力、物力条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处置及时有效合理。 4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在积极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的基础上,要加强日常监护,发现病例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三、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集体食物(饮用水)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四、组织管理学校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 导小组。 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互通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1 、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 、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暴发流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学校负责人朱相军为组长,刘懋为副组长,其他各位老师及各班主任为组成成员。报告员由高丽兼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①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学校的工作预案; ②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班级,落实到教师; ③制定学校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并检查督促本校各年级落实情况。 ④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 ⑤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 ⑥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村卫生室就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

隔离、早治疗; 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 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一)、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要早发现。要坚持实行晨检制度。每天早晨由班主任到 班级中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必要时要测量体温);每天都要保证教室的通风;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消毒工作,特 别是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的质量管理,确保师生 饮食、用水的安全,加强校园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是学生接触 的公共教学设施、公共用具要加强消毒,及时消除校内外垃圾 堆和卫生死角;建立缺课登记制度,班主任要及时落实学生缺 课的原因,并对生病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学生双休日、节假日 结束返校时,班主任需对学生逐一进行晨检。 2、要早报告。出现疫情时,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 校有关领导,同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3、要早隔离。一是对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并通过家长将 其送往医院诊治,严重者直接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二是对 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卫生室检查。当一个班级出现一例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整个班级应该停课。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痊愈后需持正规医院的证明并经学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山锦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第一节 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山西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院长总督导:党委书记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2 、办公室医务科:组织相应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抢救器械、设施。医务科急救中心(急救中心(内、外科):外科):负责开辟抢救场地,协助现场处置,医疗救护。) 护理部:组织相应专业护理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护理抢救物品。感染控制科:组织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卫生防护工作,监督传染病源的消毒隔离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药剂科:负责相关药品的紧急购入,保障药品的供应。剂科:总务科:总务

科:负责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维修及使用协调工作,保障临床所需相关物资的供应。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六、指挥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