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典型例题

小学数学典型例题

小学数学典型例题
小学数学典型例题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现在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加入、两队又合作了12天这时甲队调走。乙队继续做15天才做完这项工程、问甲队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

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

也就是甲乙的工效和是1/30

现在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加入、两队又合作了12天这时甲队调走。乙队继续做15天才做完这项工程。

可以整理为:

甲单独做的24天分成15天加9天,乙队单独做的15天,可以合在一块儿,也就是甲乙合作15天,甲单独做9天;接着加上两队又合作了12天,甲乙合作了15+12=27天,也就是:这项工作甲乙合作27天,甲单独做了9天,完成这项任务。

假设甲的工效是X

1/30 ×27 + X ×9 = 1

X=1/90

甲队单独做这项工程要

1 ÷1/90=90天

小明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和语文两科的平均分是92分,数学和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96分,语文和英语两科的平均分94分,小明在这次考试中三科各多少分?

数学和语文两科的平均分是92分

数学+语文=92×2=184

数学和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96分

数学+英语=96×2=192

语文和英语两科的平均分94分

语文+英语=94×2=188

184+192+188=(数学+语文)+(数学+英语)+(语文+英语)

也就是:

184+192+188=(语文+数学+英语)×2

564 = (语文+数学+英语)×2

564÷2=语文+数学+英语

282=语文+数学+英语

语文+数学+英语=282

数学+语文=92×2=184

英语:282-184=98

数学+英语=96×2=192

语文:282-192=90

语文+英语=94×2=188

数学:282-188=94

四个整数,其中每三个数之间的和分别为22,27,20,24,求这四个数。

1数+2数+3数=22

2数+3数+4数=27

3数+4数+1数=20

4数+1数+2数=24

四个式子左边全部相加:

(1数+2数+3数) + (2数+3数+4数) + (3数+4数+1数) + (4数+1数+2数)

经过整理:

也就是3个1数,3个2数,3个3数,3个4数

那么:

(1数+2数+3数 + 2数+3数+4数 + 3数+4数+1数 + 4数+1数+2数)÷3 = 1数+2数+3数+4数

也就是:

(22+27+20+24)÷3 = 1数+2数+3数+4数

1数+2数+3数+4数=31

1数+2数+3数=22

4数:31-22=9

2数+3数+4数=27

1数:31-27=4

3数+4数+1数=20

2数:31-20=11

4数+1数+2数=24

3数:31-24=7

这11道题据说要智商200的人才能全解出来

(1)有3个人去投宿,

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

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后,

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每人分到1元.

这样,

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

现在又退回1元,

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钱,

3个人每人9元,

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

有谁知道答案呢?

(2).有个人去买葱

问葱多少钱一斤

卖葱的人说 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完100元

买葱的人又问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

卖葱的人说卖葱白7毛葱绿3毛

买葱的人都买下了

称了称葱白50斤葱绿50斤

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

葱绿50*3等于15元

35+15等于50元

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

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

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

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

你说这是为什么?

好好想想把答案留下

(3).有口井 7米深

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

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

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想好答案留言

(4).一毛钱一个桃

三个桃胡换一个桃

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

想明白了留言,把你吃桃的方法写明白~

(5)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

同,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知道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

(6)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1公里又要吃掉1根胡萝卜。问:商人最多可卖出多少胡萝卜?

(7)话说某天一艘海盗船被天下砸下来的一头牛给击中了,5个倒霉的家伙只好逃难到一个孤岛,发现岛上孤零零的,幸好有有棵椰子树,还有一只猴

子!大家把椰子全部采摘下来放在一起,但是天已经很晚了,所以就睡觉先.

晚上某个家伙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的藏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

过了会儿,另一个家伙也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剩下的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又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滴藏了一份,把剩下

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

又过了一会 ......

又过了一会 ...

总之5个家伙都起床过,都做了一样的事情。早上大家都起床,各自心怀鬼胎的分椰子了,这个猴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这次把椰子分成5分后居然还是多一个椰子,只好又给它了.问题来了,这堆椰子最少有多少个?

(8)某个岛上有座宝藏,你看到大中小三个岛民,你知道大岛民知道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但他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只有中岛民知道大岛民是在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但中岛民自己在前个人说真话的时候才说真话,前个人说假话的时候就说假话,这两个岛民用举左或右手的方式表示是否,但你不知道哪只手表示是,哪只手表示否,只有小岛民知道中岛民说的是真还是假,他用语言表达是否,他也知道左右手表达的意思。但他永远说真话或永远说假话,你也不知道他是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你能否用最少

的问题问出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提示:如果你问小岛民宝藏在哪,他会反问你怎么才能知道宝藏在哪?等于白问一句)

(9)说一个屋里有多个桌子,有多个人?

如果3个人一桌,多2个人。

如果5个人一桌,多4个人。

如果7个人一桌,多6个人。

如果9个人一桌,多8个人。

如果11个人一桌,正好。

请问这屋里多少人

(10)有人想买几套餐具,到餐具店看了后,发现自己带的钱可以买21把叉子和21把勺子,或者28把小刀。如果他买的叉子,勺子,小刀数量不统一,就无法配成套,所以他必须买同样多的叉子,勺子,小刀,并且正好将身上的钱用完。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该怎么办?

(11)一个小偷被警查发现

警查就追小偷,小偷就跑

跑着着跑着,前面出现条河

这河宽12米,河在小偷和警查这面有颗树

树高12米,树上叶子都光了

小偷围着个围脖长6米

问小偷如何过河跑?

甲乙两人共同做一件工作需10小时完成,在共同工作4小时之后甲因故离开,由乙有单独做了18小时完成任务。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小时?

甲乙两人共同做一件工作需10小时完成,甲乙的工效和是1/10

在共同工作4小时之后甲因故离开,由乙有单独做了18小时完成任务,可求出乙的工效,以及甲的工效

乙的工效:

(1-1/10×4)÷18=1/30

甲的工效:

1/10 - 1/30=1/15

甲的工效是1/15,甲单独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就是:1÷1/15=15(时)

同理:

乙的工效是1/30,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就是:1÷1/30=30(时)

某工程由甲单独做40天,再由乙做20天可以完成。现在甲乙合作35天就完成了。如果由甲单独做30天,再由乙接着做,乙还要做多少天才能完成?

现在甲乙合作35天就完成了,也就是甲乙的工效和1/35。

某工程由甲单独做40天,再由乙做20天可以完成。可以看成是甲乙合作20天,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这样可以求出甲的工效,以及乙的工效。

甲的工效是:

(1-1/35×20)÷20=3/140

乙的工效是:

1/35 - 3/140=1/140

如果由甲单独做30天,再由乙接着做,乙还要做多少天才能完成?

(1-3/140×30)÷1/140=50(天)

一批零件共840个,如果甲先做4天,乙再加入,合做8天可以完成;如果乙先做4天,甲再加入,合做9天可以完成。则甲每天做几个,乙每天做几个?

如果甲先做4天,乙再加入,合做8天可以完成,

也就是:甲乙合作8天,甲单独做4天,可以完成任务。

如果乙先做4天,甲再加入,合做9天可以完成,

也就是:甲乙合作9天,乙单独做4天,可以完成任务。

整理一下:

甲乙合作8天,甲单独做4天,可以完成任务。

甲乙合作9天,乙单独做4天,(甲乙合作8天,甲单独做1天,乙单独做5天)可以完成任务。

前边部分都是甲乙合作8天,那后边部分,甲单独做4天就应该等于甲单独做1天,乙单独做5天。

如下:甲单独做4天 = 甲单独做1天 + 乙单独做5天

也就是:甲的工效×4 = 甲的工效×1+乙的工效×5

甲的工效×4 - 甲的工效×1 = 乙的工效×5

甲的工效×3 = 乙的工效×5

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 5:3

假设甲的工效为5X,乙的工效为3X

根据:如果甲先做4天,乙再加入,合做8天可以完成,可列方程

5X ×4 + (5X + 3X)×8 =840

20X + 64X =840

84X =840

X=10

甲的工效:5X=10×5=50

乙的工效:3X=10×3=30

也就是甲每天做50个,乙每天做30个。

一批稿件,甲先打了12分钟后,因事离开。乙接着打了20分钟,还剩下3/10。已知两人共同打完这批稿件要24分钟,那么甲单独打完要多少分钟?

两人共同打完这批稿件要24分钟,也就是告诉我们甲乙的工效和是:1/24

一批稿件,甲先打了12分钟后,因事离开。乙接着打了20分钟,还剩下3/10,

整理一下:

无论是甲单独打还是乙单独打,当甲打了一分钟,乙也打了一分钟,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他们合打了一分钟,因此,甲先打了12分钟后,因事离开,乙接着打了20分钟,可以看成是甲乙合打了12分钟,乙单独打了8分钟。

也就是:

甲乙合打了12分钟,乙单独打了8分钟,还剩下3/10,已经完成了7/10。

工效和× 12 + 乙的工效× 8 = 7/10

1/24 × 12 + 乙的工效× 8 =7/10

1/2 + 乙的工效× 8 = 7/10

乙的工效× 8 =2/10

乙的工效:1/40

甲乙的工效和 - 乙的工效 =甲的工效

1/24 - 1/40= 1/60

工作总量÷工效 = 工作时间

1 ÷ 1/60 = 60

甲单独打完要60分钟。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轮流交替做,也恰好用整数天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轮流交替做,比上次轮流制作要多1/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由甲、乙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第一种情况: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轮流交替做,也恰好用整数天完成这项任务。第二种情况: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轮流交替做,比上次轮流制作要多1/3天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可以反映出当甲先做时,用的时间就少,而乙先做时,用的时间就多。还反映出甲的工效高,乙的工效低。肯定的是第一种情况中甲用的时间比乙多一天,而第二种情况中,乙的天数刚好和第一种情况中甲的天数相同,甲则是与第一种情况中乙的天数相同的基础上还多1/3天。

如图:

第一种情况:甲乙甲乙......甲

第二种情况:乙甲乙甲......乙甲×1/3(甲的三分之一)

图中(竖着看)省略号以前的包括省略号刚好是一一对应相等的,第一种情况:甲乙甲乙......等于第二种情况:乙甲乙甲......,那么我们可以得出:

甲一天的工效 = 乙一天的工效 + 甲一天工效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乙一天的工效应该等于甲一天工效的三分之二

甲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甲的工效就是: 1/10

乙的工效:1/10 × 2/3 = 1/15

这项工程由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就是:

工作总量÷ 工效和

1 ÷ (1/10 +1/15)

= 1 ÷ 1/6

= 6(天)

甲乙丙用同样的钱买水果,甲比丙多拿了7千克,乙比丙多拿了5千克,甲给了丙21.6元钱,这些水果每千克多少钱?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应该甲给丙21.6元钱对应的水果数量。(千万不要简单的看成是7千克)

接下来进一步分析:甲比丙多拿了7千克,乙比丙多拿了5千克。这也是解答这个题的关键。

我们应该理解为:甲和乙在丙相同的基础上还多出了(7+5)千克,多出的12千克。因为三个人是用同样的(相同的)钱买水果,所以每个人分得的数量也得相同。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4千克,我们可以理解为三人在丙的数量上再加上了4千克,这样也就刚好满足平均分。

那么,在三个人是用同样的(相同的)钱买水果的前提下,甲应该比丙多拿了相同数量的基础上多了(7-4)千克,也就是说甲给了丙21.6元钱,所对应的是3千克,而不是7千克。

列式:

21.6÷{7-[(7+5)÷3]}

=21.6÷{7-[12÷3]}

=21.6÷{7-4}

=21.6÷3

=7.2

水果每千克7.2元。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6.42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就应该是圆周长的一半,即:2×π×r ÷2 ,也就是:π r 长方形的宽就应该是圆的半径,也就是:r

已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6.42厘米,也就是:π r - r =6.42厘米

π取 3.14

π r - r =(3,14 -1)r = 2.14 r

得到:

2.14r=6.42厘米

r =3厘米

圆的面积是:3×3×3.14=28.26平方厘米

一个周长为300米的环形跑道,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70米,丙每分钟走50米,甲乙丙三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同方向走,多少分钟后他们又在同一点?

经分析:先看成是追及问题

甲追及乙,甲追及丙,乙追及丙

它们追及的路程都是环形跑道的长度300米,追及速度是他们的速度差。追及时间 = 追及路程÷ 追及速度

甲追及乙的时间:300÷(100-70)=10分钟

甲追及丙的时间:300÷(100-50)=6分钟

乙追及丙的时间:300÷(70-50)=15分钟

也就是甲和乙要再次相遇需要10分钟,

也就是甲和丙要再次相遇需要6分钟,

也就是乙和丙要再次相遇需要15分钟,

三个人要一起相遇,需要的时间就是他们两两相遇的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10分钟,6分钟,15分钟的最小公倍数。

10、6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30

也就是30分钟后三个人可以再次相遇。

甲乙两人同时绕400米的环形跑道行走,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点背向而行2.5分钟可以相遇,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点同向而行12.5分钟甲能追上乙,求甲乙每分钟各走多少米?

甲乙两人同时绕400米的环形跑道行走,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点背向而行2.5分钟可以相遇。

这种情况是相遇问题

速度和× 相遇时间 = 相遇距离

速度和× 2.5 = 400

速度和:160米

甲乙两人同时绕400米的环形跑道行走,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点同向而行12.5分钟甲能追上乙。

这种情况是追击问题

追击速度(速度差)× 追击时间 = 追击距离

追击速度(速度差)× 12.5 = 400

速度差:32米

根据题意: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点同向而行12.5分钟甲能追上乙,也就是甲的速度快,乙的速度慢。

那么,

速度和:甲 + 乙 =160米

速度差:甲 - 乙 = 32米

速度和 + 速度差 = 甲速度的2倍

也就是:

160+32=甲速度的2倍

甲的速度:96米

乙的速度:64米

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6错写成9,结果得936,实际应是864,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两位数× □6 = 864

表示:□6个两位数是864

两位数× □9 = 936

表示:□9个两位数是936

□9个两位数比□6个两位数多了3个两位数,

3个两位数就是(936 - 864)

3个两位数就是72

1个两位数就是

一个假分数的分子是55,化成带分数后,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子,分母刚好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求这个带分数?

假分数的分子与化成的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子,分母的关系是:

假分数的分子 = 带分数的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 带分数的分子

也就是:

55 = 带分数的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 带分数的分子

经分析:要使带分数的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 带分数的分子的结果是55,是一个两位数,并且满足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子,分母是三个

连续的自然数,那么只能是带分数的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是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情况(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至少是一个三位数)

按此分析:从最大的一位数开始推起

第一种情况: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子,分母

分别是:7 8 9

检验:带分数的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 带分数的分子

9 × 7 + 8 ≠55(得出不符合)

第二种情况: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子,分母

分别是:6 7 8

检验:带分数的分母×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 带分数的分子

8 × 6 + 7= 55 (刚好符合)

所以这个分数就应该是:六又八分之七

在一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所得的三位数比原数大126。原来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在一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所得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10倍,

如果把原来两位数看作1份,现在的三位数就是10份。

也就是现在的三位数比原来两位数多了原来的9份(现在的三位数比原来两位数大了原来的9份)。

9份对应的是126,1份就是14。

也就是原来两位数是14。

三个小组的人数一样多,第一小组男生数等于第二小组女生数,第三小组的男生数是三个小组男生数总和的1/4,问三个小组的男生总数占三个小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因为:

第三小组的男生数是三个小组男生数总和的1/4

也就是:

三个小组男生总数是:4份

第三小组男生数是:1份

三个小组男生总数4份 - 第三小组男生数1份 = 第一小组男生和第二小组男生总数3份

得:

第一小组男生数 + 第二小组男生数 = 3份

已知:

第一小组男生数 = 第二小组女生数

由:

第一小组男生数 + 第二小组男生数 = 3份

第一小组男生数 = 第二小组女生数

可得:

第二小组女生数 + 第二小组男生数 = 3份

第二小组女生数 + 第二小组男生数 = 第二小组总人数

也就是:

第二小组人数是:3份

因为三个小组人数相同,所以第一小组也是3份,第三小组也是3份,三个小组总人数是3个3份,也就是9份。

那么:

三个小组男生总数4份是三个小组总人数9份的4/9

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3个,则多8个,若每人分5个,则最后1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少于3个。问有多少孩子?多少苹果?

根据题意:

若每人分3个,则多8个

总数减去8刚好是3的倍数

若每人分5个,则最后1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少于3个

最后1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少于3个,也就是1个或者2个

用小学阶段用的最多的不完全归纳法解答

若每人分3个,则多8个,若每人分5个,则最后1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少于3个(也就是1个或是2个)

原来每人分3个,现在每人分5个,现在每人比原来每人多分2个,原来多的8个,依次分给每个人,

如图:

3 3 3 3 ......

3+2 3+2 3+2 3+2 ......

现在需要考虑省略号这里到底还有几个数

根据题意:

若每人分5个,则最后1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少于3个

也就是最后一个人分得的是1个或是2个,而原来每人分得的是3个,这个不是相矛盾的吗,不是,其实是从最后一个人(3个)那里取了一部分(也就是1个或是2个)

如图:

3 3 3 3 3 3

3+2 3+2 3+2 3+2 3+2 1(只有取2个才能给前一个人

凑够5)

因此最后1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是1个一共有6个小朋友

一共有3×6+8=26(个)苹果

浅谈数学开放题

浅谈数学开放题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现行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的过程。那么在教材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开放题之前,好的开放题从那里来?我认为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封闭”题“开放”。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使社会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由于社会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人必 需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用现成的方法解决现成的问题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学习的更高境界是提出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因此首先必须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给题学生做题的被 动的、封闭的意识,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 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于开放题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近两年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开放题的“影子”,如1998年第(19)题:“关于函数f(x)=4Sin(2x+π/3)(x∈R),有下列命题:①由f(x1)=f(x2)=0可得

x 1-x 2必是π的整数倍;②y=f(x)的表达式可改写为y=4Cos(2x-π/6):③y=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④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6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显然高中代数必修4上的例子“作函数y=3Sin(2x+π/3)的简图。”可作为其原型。学生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会产生对问题开放的需求,逐步形成自觉的开放意识。又如 2000年理19文20题函数单调性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既有条件开放又 有结论的开放,条件上,对 112ax x ,是选择012x ,还是选择112x ?选择前者则得a x ax 1 ,01 ,以后的道路荆棘丛生,而选择后者则有0,11x ax ,以后的道路一片光明;结论开放体 现在结论分为两段,一段上可使函数单调,另一段上不单调,且证明不单调的方法是寻找反例); 从数学考试中引进一定的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开放题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小学数学公式完整表

小学数学公式完整表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 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 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 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小学数学解答题经典题

小学数学解答题经典题 1、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合修一条1875米的公路,用25天。完工时乙队比甲队少修125米,乙队平均每天修35米,甲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车从甲站到达乙站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站到达甲站需要12小时,如果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相遇是快车比慢车多行180千米,甲、乙两站相遇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影门票20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那么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行了3.2小时后,两列还相距全程的5/8,两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30小时完成,乙独做20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乙给甲87个,两人零件个数就相等,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全长的37%,第二天和第三天修的米数的比是4:5,第二天修了64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星鞋厂生产一批儿童鞋准备装箱。如果每箱装70双,5箱装不满,如果每箱装44双,7箱又装不完,最后决定每箱装A双,这是恰好装满A箱而没有剩余,这批儿童鞋共有多少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两桶油,第一桶用去1/4后,余下的与第二桶的质量比是3:5,第一桶原来有油18千克,第二桶原来有油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一段时间后,客车行了全程的7/8,货车行的超过中点54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当甲车行到全程的7/11时与乙车相遇,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又行驶了154千米到达A地。甲车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小学数学例题的开放

小学数学例题的开放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 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旧教材”中的部分例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从开发教学资源的效益考虑,开放教材例题,使例题更富有课改气息,更富有挑战性,也激活了教材。 一、例题形式的开放 例题形式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参与。例题形式的开放,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呈现,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踊跃参与。如教学“解比例”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例题: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 6∶3和8∶5 学生肯定它们不能够组成比例。我接着说:你们能从6∶3和8∶5这两个比中换掉其中的一个项,使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而且说得很好。我又接着说:如果指定把“3”换掉,使这两个比能组成一个比例,可以用怎么样的形式出这道题?提出你们各自的建议。 学生讨论后汇报: 学生甲:我设这个数为X,求解6:X=8:5。

小学数学命题分析

小学数学命题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命题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命题分析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一是关于数学试卷的命题原则;二是关于数学试卷的命题方法;三是关于命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数学试卷的命题原则。 ①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 《课标》提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试卷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试卷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慌的心理的答卷,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有趣,又轻松,缩短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把测试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因此编制试卷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消除他们对测试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把试卷命名为数学游乐园,将呆板枯燥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解决问题的名称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动脑筋填一填,比比谁最棒动动脑筋,考虑好了再选择考考你的计算能力,你可要细心了仔细观察,再动手做一做解决下面问题,相信自己会解决的很出色等。结尾用提醒、激励的的语言写上:请你认真检查,争取获得理想成绩。加油!!让学生们做好自我的评价,这样,既拉近了

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测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测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测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使整个测试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 ②关注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原则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试卷命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在命题时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关注优等生,满足差异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从而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试卷在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另设有梯度的试题,给有能力的同学施展才能的空间,鼓励他们向知识的更深、更广处发展,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设计一些题型新、方法活、一题多解以及学生有创造性解答的题目,这样来激励优等生,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例如:(1年级期末试题中的比一比) ③灵活开放,注重开放性原则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隐含的条件往往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数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a=2S÷h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h=2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h=S÷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a=S÷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a=2S÷(a+b)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小学数学 经典应用题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 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 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 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 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16. 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 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 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 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20.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题

谈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题的设计 通过前一阶段的研究,我发现单从课本习改编开放性习题,显得单薄无力。所以在第十册的教案中,除了用好书上的习题外,我还自己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在作业设计应中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将数学,语文,科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1.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作业中来。 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滑任何情境的学习,因此我在教案中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 在教案第十册数学“简单的统计”中作业设计时,我设计“体检”等许多生活情景,开展让学生当医生给学生体检量身高,当统计员求全班平均身高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扼的统计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一培养。 2.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 泰戈尔说过:“有能把河水限制有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堂上。我在教案中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求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 例如,第十册数学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我让学生为教室画一立体图;为老师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 (1> 现在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2> 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忽略不计> 让学生通过回家亲手实践,分析写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并说出理由等。 这样的作业“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到答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

浅谈小学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可是,我们总感觉到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05-01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可是,我们总感觉到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性的教学成分居多,课堂教学仍然是单一枯燥古

板,保留着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现在的呼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我们要提倡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下面就此谈谈这一问题。 一、营造课堂氛围的开放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导火索。陶行知老先生指出:“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教师不要长期居高临下,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而应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多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上才喜欢提问题,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灵感才容易被诱发,擦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而是一池融融的“活”水。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我就让学生六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特别是课本中的这样一道题:“小玲有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

1—6年级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 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边长×4 C=4 面积=边长×边长S= a×a= 2.正方体(V体积、S面积、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长+宽)×2 C=(+b)×2 面积=长×宽S= ×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表=2(+h+bh) 体积=长×宽×高V=bh 5.三角形(S面积、底、h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面积=底×高÷2 S=×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h =×2÷ 三角形底=面积×2÷高=×2÷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底、h高) 面积=底×高 S= ×h 7.梯形(S面积、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圆周率、d直径、r半径)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周长=×直径=×半径×2 c=πd =2πr 面积=×半径×半径 S环=(-) 9.圆柱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d底面直径、C底面周长、h高)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dh=2r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ch+2s=ch+2 体积=底面积×高 V=Sh 10.圆锥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h高) 体积=底面×积高÷3 V =Sh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 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开放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更好的为传统数学教学作补充使其得以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基”训练得到科学的平衡。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教学策略 1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己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形成具有较高效率的特定的教学方案。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根据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原则,本文提出如下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1.1 展示问题,开放有度 教学中展示的开放题要有趣、有新意,开放度要适当,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努力研究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

师用心去了解每位学生,不但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而且要明白他们所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教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喜欢上你,和你没有距离感,才能相信你,信任你,这样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教师必须更高的要求自已,教师必须考虑教材中有关教学内容的可开放性和开放度:分析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获得,哪些内容不适合开放题教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很好的去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开放题课堂教学中,开放题编排能够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旧知识到新知识逐步过渡,开放题的数量和开放度都要适中。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课堂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保证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能处理的恰到好处,教师要非常熟练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一环紧扣一环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学起来水到渠成。 1.2 探究问题,及时反馈 分析所展示的开放性问题,要做好心理暗示,我们通过合作、讨论探究一定能把问题解决的心理,这样你就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力量支撑着你勇往直前,达不到目的永不罢休的蛮劲。在数学开放题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只看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与错,而更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过程,教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导。解决数学开放题不要受时间的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策略 数学开放题是在开放时代背景中生成的一种教育改革产物,开放题是一种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开放题因其趣味性、发散性、探索性与创造性的特点被视为创新的壤土,开放题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 标签:数学开放题;内容形式;设计角色;思考角度 数学开放题是一种教育改革产物,是一种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开放题教学因其趣味性、发散性、探索性与创造性的特点被视为一种教学创新。开放题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多地受到廣大数学教师的青睐,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致力于开放题教学研究,现将开放题教学的具体做法阐述如下。 一、变幻内容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性是开放题的重要特征,开放题以有趣的数学内容、特别的表述形式和轻松的解题氛围营造了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变换设计开放题的内容,精心编制数学问题,通过生活化、跨学科的新颖有趣的内容,以生动的情境和形式呈现,给学生大脑以神奇的冲击,让他们的思维细胞兴奋不已。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谈论拍皮球的话题后,给学生出示了一道开放题:“森林趣味运动会上,小动物们开展了各式各样有趣的运动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球类反弹高度竞赛,在篓子里摆放着皮球、篮球、乒乓球、足球、铅球等球类,任意选择一个球,想办法使球落地后反弹,球的反弹高度大的获胜。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白兔赢得比赛?”开放题以趣味宽松的内容情境和神秘的未知结论,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他们纷纷展开猜想和讨论,有的说:“选择比较轻的乒乓球。”有的说:“用力往地下拍。”有的说:“尽可能让球的下落高度大一些。”饶有趣味的开放性话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趁着学生的热乎劲儿,我逐步将问题引入正题:“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学生又围绕这一稍微开放的问题展开猜想,对实验要求和方法展开设计,在充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我给学生提供了结构性材料,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兴趣投入实验探究中,在积极合作中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探寻结论。 开放题思维角度的多端变幻,以其超乎寻常的开放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与大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二、变更设计角色,激活主体探究动力 在开放题教学中,主体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要驱动学生内力,激活主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C=(a+b)X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S=ah^2 二角形的底=面积X 2—咼a=2S*h 三角形的高二面积X 2一底h=2S一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底h=S 一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高a=S 一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咼* 2 S= (a+ 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X 2一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X 2一高-上底

梯形的咼=面积x 2*(上底+下底) a=2S *( a + b ) d *2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径X 2 c= n d =2 n r 圆的面积=圆周率X 半径X 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 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长方体 的体积=长乂宽X 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 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X n 公式:L =n d = 2 n r 圆的面积=半径X 半径X n 公式:S = n 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n dh = 2 n 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 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 n 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X 积高。公式:V=1/3Sh 直径二半径x 2 d=2r 半径二直径*2 r= 公式 S= a X h *2 公式S= a Xa 公式S= a Xb 公式S= a Xh X 咼* 2 公式 S=(a+b)h *2 180 度。 公式:V=abh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设计及其教学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设计及其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本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推而受世人关注的,目前数学上普遍把答案不唯一及具有开放性的题称为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占比例其实很少,平时只有在兴趣活动中学生才会有所接触,但它其实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因为它要求以它为载体的教学本身也必须开放。这对我国目前以学科中心理念为指导,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开放题的解题契入点一般较低,解题思路有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几乎人人能入手,因此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开放题的重要性及目前教材中开放题量较少且多居于思考题之中(难度偏大)这一事实,作为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开放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习。 其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开放题古已有之,只是大多以益知游戏的形式而存在。例如:有一财主留下11头驴,要求将其中的分给大儿子,其中的分给二儿子,再将其中的分给三个儿子。在三个儿子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骑驴而来的智者为他们“加进一头驴”而解决问题。它就是一道开放题,它的条件处于非完整的开放状态,在补进另一条件后方能解决问题。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也不乏开放题,比如简便运算125×16,既可以用125×8×2进行简便运算,也可以用125×8+125×8进行简便运算。还有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也属于开放题的范畴。只是教师们没有意识到开放题的作用并加以运用,而是出于减少差错的愿望只要求学生运用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用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开放题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开放题的认识,依据其本身的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教育意义。 一、以情境为特征的数学开放题 情境是产生数学关系的活动背景。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比较容易抽象出其中的数学关系。同一种数学关系在不同情境中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集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概念教学中如何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体验----数学课堂的风景线 大胆解构教材重构真实课堂 让学困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落地生根才是真发展 拿什么评价你,孩子 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 在动感、美感、情感的课堂中培养数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例谈“归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冷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策略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复习课 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让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亦显魅力 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思 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策略创设和谐课堂环境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情感促使身心全面发展 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之我见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 浅谈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 教师,请勿“惜墨如金” 开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新天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践谈 关注学生体验营造快乐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微 循序渐进,从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 浅谈角色扮演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谈数学课中多样化与优化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理性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课之我见 谈促进学习的后续发展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让学生的数学探究“丰满”起来 数学课堂上应造就学生成为主人的认识 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不懈的追求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造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浅谈网络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深入研究教材促成学生课堂学习软着陆 提高审美能力感悟数学魅力 情境创设,爱你还需有商量 也谈让低年级学生喜欢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兴趣,开启智慧的大门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小学数学经典题集锦

小学数学经典题集锦 小升初奥数经典试题集锦 (1)一工人工作7天,老板有一段黄金,每天要给工人1/7的黄金作为工资,老板只能切这段黄金2刀,请问怎样切才能每天都给工人1/7的黄金? (2)有2个人开油坊,每天榨出10斤油,正好装满一个大油篓,他们用一个能盛3斤油的勺和一个能盛7斤油的小油篓平分了这10斤油,请问他们是如何分的? (3)一老板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老板和一赌徒赌博,老板用3个不透明的杯子盖住这3个球,让赌徒猜红球在哪个杯子里。于是赌徒选了一个杯子,还不知道里面是否是红球。老板有个习惯,在对方翻开选好的杯子之前,自己先翻开一个里面是白球的杯子,然后再问赌徒是否想用选好的杯子对换另一个未翻开的杯子。请问赌徒对换杯子赢的可能性大还是不换大? (4)有若干根不均匀的绳子,每根绳子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用什么方法确定一段1小时15分钟的时间? (5)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25元就够了于是叫小弟退回$5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自己偷偷拿了$2,这样一来便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元,于是三个人一共花了$27,再加上小弟独吞的$2,总共是$29。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那么还有$1呢? (6)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混在了一起。他们每人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呢?

(7)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洛杉矶开往42公里以外的纽约,另一辆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离开纽约开往洛杉矶。如果有一只鸟,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洛杉矶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返回,依次在两辆火车来回飞行,直到两辆火车相遇,请问,这只小鸟飞行了多长距离? (8)你有两个罐子,50个红色弹球,50个蓝色弹球,随机选出一个罐子,随机选取出一个弹球放入罐子,怎么给红色弹球最大的选中机会?在你的计划中,得到红球的准确几率是多少? (9)你有四瓶药丸,每瓶装的药丸数量不等,但都多于20粒,每瓶中每粒药丸重10,过期的一瓶中每粒药丸重11。用电子秤称量一次,如何找出哪瓶药过期了? (10)对一批编号为1~100、全部开着的灯进行以下操作:凡是1的倍数反方向拨一次开关;2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3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100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问:最后为关熄状态的灯的编号? (11)想象你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像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12)1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13)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 (14)一个大人让孩子去买苹果,给了孩子3元钱,让他买4个苹果,但每个苹果2.5元钱,可孩子买完苹果还剩4角钱。问:他是怎么买的? (15)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攻略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攻略 练习课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其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 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一.练习课的不同形式。 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两种。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单项练习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具体地说: 1.单项练习课: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习;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以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在平时作业或试卷解答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和补漏,一般采用针对性练习。例如,新教材《分时电表》教学,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课,它是在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后得练习课,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普遍,这节课还充分体现了其广泛的应用性,俱有浓烈的生活味的。2.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使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 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