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教学要点: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依德的研究方法;弗洛依德人格理论评述。

教学要求:了解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理解无意识理论;掌握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关系及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一生著书共17卷,计2000多万字,美国心理学家普汶称弗洛伊德是“盖世无双的天才”,认为他“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希望。”波林称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完整、深刻的人格理论,他不仅阐释了人格的结构,探索了行为的潜在动因,而且详细的记述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影响了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在弗洛伊德之前,有许多有先见之明的思想家讨论过无意识、本能、快乐以及精神的成因等问题,他们的观点无疑为精神分析论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2)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有重要影响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第二节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

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前意识的主要作用就是检查作用。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这个部分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无意识的特点如下:

(1)无矛盾性,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

(2)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时间关系是意识的一种特征而不是无意识的特征。

(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4)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求享乐。

(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为了证实无意识的真实性,弗洛伊德提出了六点理由来说明。

二、本我、自我、超我

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本我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它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化为精神能量,并且贮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

本我满足自己欲望、获得快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反射动作,另一种方式是想象实现。

弗洛伊德把利用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称为原始过程。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就是从本我那里得到的,自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因此,自我是本我的执行机构。

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是超我,它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超我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理想,另一个是良心。

自我在满足本我欲求时,不仅要考虑现实条件的可能性,而且要受到超我的制约。与自我不同,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它总是力图限制本我的私欲,使它得不到满足。

根据弗洛伊德这种人格动力结构的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力量决定的,而是人格内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自我是调解者,通过调解,使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但是,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人格内部冲突不可避免。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第一种是现实焦虑,它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

第二种为神经质焦虑,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带来的潜在危险所产生的。

第三种焦虑称为道德焦虑,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

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

(1)它们是无意识的,即是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

(2)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

弗洛伊德认为主要的防御机制有:

压抑:指把不能被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无意识中去。

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即否定现实,也可能否定冲动。

投射:这是把自己内心不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

反向作用:即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

合理化(文饰作用):即歪曲现实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合理化作用是采用错误的推理,使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

替代和升华: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聚集的大量能量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出来,而满足本能欲望、发泄能量的直接方式往往为超我的道德规范或现实要求所不容,因此会遭受自我和超我的抵制与压抑。这些受抵制的能量不得不转换对象或改变方向,企图以间

接的方式发泄出来,这就是“替代”。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升华作用可使自我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压制它们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之间并不互相排斥,因而有时可以多种防御机制同时起作用。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一、性、里比多、动欲区

弗洛伊德主张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生殖活动是狭义的性,而广义的性不仅包括直接的生殖活动,而且包括许多以间接形式发泄性冲动的活动。

所谓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弗洛伊德称为里比多。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

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1.口腔期:出生到1岁。

2.肛门期:1岁到3岁。

3.性蕾期:3岁到6岁。

4.潜伏期:6岁到12岁。

5.生殖期:12岁到一生。

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个体的人格发展从低级阶段进入到较高级的阶段,其首要条件是顺利解决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如果不能解决好冲突,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之为倒退。

弗洛伊德还列举出几种典型人的人格特征:口腔型特征、肛门型特征、性器型特征、生殖型特征。

第四节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一、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从谈话疗法中演化出来的,谈话疗法就是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

己以往致病的创伤经验和事件尽情吐露出来。弗洛伊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构成精神分析论的一种方法。

二、梦的分析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的实质就是在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显像有三个来源:感觉刺激、清醒时的所思所想、本我冲动。

无意识中的欲望与冲动一般以两种方式在显梦中表现出来。一种称之为符号化,另一种称之为梦的制作。

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把生活中的错误分为六类:口误;笔误;遗忘、误置与误取;误读与误听;多种错误的混合。

四、幽默

弗洛伊德在《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中,重点分析了两种玩笑:攻击性的玩笑,性的玩笑。

人们为什么对这两种玩笑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这种玩笑能够使通常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

弗洛伊德研究幽默,是因为其提供了关于无意识本我冲动的信息。如果要了解某人的本我欲望,通过了解他所喜欢的幽默是什么;要了解某群人或一个民族的精神深处,也可以从他们所喜欢的幽默获得某种认识。

五、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着重了解有关心理学非常态现象和特殊现象。

2.着重从整体出发研究人格,而不着重对人格的个别方面和特殊机能的考察。

3.弗洛伊德的方法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它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具有实用意义。

4.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六、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贡献:

1.弗洛伊德建立起现代心理学史上的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其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堪称后人的楷模。

2.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3.弗洛伊德体系在人格心理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的贡献。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局限性:

1.弗洛伊德体系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验而贬低意识过程。

2.弗洛伊德过分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特有的各种社会需要。

3.弗洛伊德的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4.弗洛伊德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特别是健康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研究。

思考题

1.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有哪些特点?

2.本我、自我和超我如何决定个体的外部行为?

3.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4.简要评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一、定义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人格发展及人格活动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主要的作用,焦虑即是对危险的恐惧。弗洛伊德提出三种焦虑:客观的、神经质的和道德的焦虑。客观性焦虑是对真正存在的危险的恐惧;而神经质的焦虑是对于因表现冲动的欲望而受惩罚的害怕;道德性焦虑则是由于良知的畏惧。焦虑总是引起一个人行为紧张的力量,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减少这种紧张状态的动力。而自我可以发展起许多抵抗焦虑的保持性的防御,亦即所谓防御机制,例如,一个人通过自居作用(或认同)的机制,以模仿和接受某个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从而认为自己具有与模范人物同等的能力足以应付引起焦虑的那种特殊危险。 案例1::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较为常见的自卑引发的焦虑症: 我会在感觉比自己强的人(地位、学识、金钱等方面)面前很自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敢展现自我,该说的该做的都畏首畏尾,脑子也不好使了,满脑子只想着“人家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有水平”“我怎么这么差劲”...同时有一种很强的嫉妒感;相反,和感觉比自己弱势的人相处时,又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活跃和自大,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敢表现,无所顾及,跟“人来疯”似的,同时又有优越感;我这个人是不是人品有问题啊?还是心理有毛病? 这是一种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失去平衡的而采用极端方式寻求平衡的表现。由于对自卑的状态感到极度的不满,心理失去了平衡,未了保障心理平衡,在逮到可以自信的情境时,就极端地表现自我,与前者之间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向他人----更重要的是向自己证明:其实我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 当事者两种绝然相反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是一种典型的应对自卑感焦虑的两极化模式。之所以或有这两种极端,是因为本身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使自我心理获得平衡的其他方式。人自动寻求心理平衡的方式有很多,而这位焦虑者恰好其经历在偶然间体验到了这种平衡的方式,于是就沿用了下来,而对于其他平衡的方式不了解、没有经验。然而,这却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因为这不符合理性的判断和社会一般公认的方式。于是,求助者对于两种情况都感到不满意。结果更加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来说,缺乏安全感是常见的原因,因为“如果自己什么方面都很优秀的话,就没有危险存在”。“自己就魔障了”是一种被自己难以接受自己比他人差的自卑焦虑情绪笼罩,而将自我的能力和心理能量给屏蔽了而无法发挥出在的结果,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卑上,感到焦虑、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绵阳师范学院 题目: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姓名:李明 学号: 1 3 0 3 0 4 0 1 0 7 专业:历史学 班级: 2013 级 1 班 指导教师:吴节义 2014年12月25日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要了解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首先要了解其具体含义,先简述它们的内容。 一、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二)本能论 本能论构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本质。弗洛伊德认为,本能这个词“代表了所有生于身体内部并且被传递到心理器官的力”,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消除身体的欠缺状态。本能的对象是能满足欠缺状态的事物或手段。 (四)、人格论 1、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

伊底又称本我,它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它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能量直接来源于肉体。伊底是完全非理性的,它遵循着快乐原则。伊底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遗传的本能、欲望构成,肉体是它的能量源泉。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即它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超我形成于幼儿期,因为光靠自我的力量不能控制伊底的本能冲动,所以,超我的形成是必要的。这些宝贵的思想对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影响重大。但是,他过分强调性本能和潜意识的作用,忽视理性意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为他的人格理论留下了明显的缺陷。(五)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论 弗洛伊德在对自我功能以及神经症和精神病根源的研究中,提出了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系统观点。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 埃里克森的阶段论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但他的学说更为乐观,更认同人类积极发展能力的主动性。他认为,如果个体能够积极的加以解决,那么将促进个体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个体不能顺利的应对,则会影响个体的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寻求控制感、力求完美和克服自卑是人类的本能。当我们体验到自卑时,我们便被追求优越的力量所驱动。他指出,优越并非一定是比他人优越,而是从一种只觉到的较低的位置发展到较高的位置,从感觉到不足到感觉到增强,通过追求能力、控制、完美从而克服无助感。

第五章 婴儿心理发展

第五章婴儿心理发展—婴儿生理的发展 1、婴儿认知的发展中,()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 A. 感知觉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2、婴儿在()时期产生了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A. 选择性的社会性反应时期 B. 特定依恋期 C.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期 D. 目标调整的参与期 3、()理论认为婴儿必先具有客体永存性的概念,才能形成依恋 A. 习性学理论 B. 精神分析理论 C. 学习理论 D. 认知理论 4、()依恋类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会哀伤,母亲回来时表现欣喜选项: A. 安全型 B. 抗拒型 C. 退缩型 D. 逃避型 5、()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那些有较多负责的看护人员的福利院中,婴儿没有表现出 A. 凯根的气质假说 B. 柯切斯佳的整合理论 C. 母亲剥夺假说 D. 社会刺激假说 6、()气质类型的婴儿不怎么活跃,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常常安静地退缩 A. 安静型 B. 迟缓型

D. 抑制型 7、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A. 从上到下 B. 从左到右 C. 从大到小 D. 从远到近 8、依恋类型有() A. 安全型 B. 抗拒型 C. 退缩型 D. 逃避型 9、托马斯等人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A. 容易型 B. 困难型 C. 情绪型 D. 迟缓型 10、()认为喂奶方式对婴儿的依恋产生重要的影响 A. 弗洛伊德 B. 埃里克森 C. 鲍尔贝 D. 艾恩斯沃斯 11、 2个月的婴儿的记忆能维持() A. 1天 B. 2天 C. 1星期 D. 2星期 12、()个月的婴儿脑重接近成人的脑重 A. 6个月 B. 12个月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精神分析理论讲解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3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个人物与精神分析有关()。 A 荣格 B 马赫 C 华生 D 安吉尔 2、下列哪种理论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比较大?()。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3、( )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巴甫洛夫: 4、哪种理论认为认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5、在精神分析中,有的病人产生对治疗者的依恋甚至爱慕称为。()。 A 投射 B 移情 C 外设 D 转移 6、下列心理学流派中,哪一个被称为“第三势力。()。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 C 机能主义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需要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8、下列哪种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 ()。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9、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 10、首先将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治疗的是:()。 A 华生 B 霍妮 C 班图拉 D 沃尔夫 二、多选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是()。 A 压抑 B 退行 C 言语 D 沉默 2.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中症状是()。 A被压抑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 B 自我与本能欲望 C是压抑与被压抑两种势力妥协的产物 D 自我没有得到实现 3.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包括()。 A真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现实性焦虑 4.心理防御方法中的合理化包括()。 A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 B 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 C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D 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5.童年期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A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 没有发生质变。 C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 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6.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是()。 A 本我 B自我

spss教程第二章均值比较检验与方差分析要点

第二章均值比较检验与方差分析 在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比较现象之间的某些指标有无显著差异,特别当考察的样本容量n比较大时,由随机变量的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所以,均值的比较检验主要研究关于正态总体的均值有关的假设是否成立的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单个总体均值的 t 检验(One-Sample T Test); 2、两个独立总体样本均值的 t 检验(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3、两个有联系总体均值均值的 t 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 4、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5、双因素方差分析(General Linear Model Univariate)。 ◆假设条件:研究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在Analyze菜单中,均值比较检验可以从菜单Compare Means,和General Linear Model得出。如图2.1所示。 图2.1 均值的比较菜单选择项 §2.1 单个总体的t 检验(One-Sample T Test)分析 单个总体的 t 检验分析也称为单一样本的 t 检验分析,也就是检验单个变量的均值是否与假定的均数之间存在差异。如将单个变量的样本均值与假定的常数相比较,通过检验得出预先的假设是否正确的结论。

例1:根据2002年我国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数据库SY-2),检验国有企业的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是否等于10000元,假设数据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首先建立假设:H0:国有企业工资为10000元; H1:国有企业职工工资不等于10000元 打开数据库SY-2,检验过程的操作按照下列步骤: 1、单击Analyze →Compare Means →One-Sample T Test,打开One-Sample T Test 主对话框,如图2.2所示。 图2.2 一个样本的t检验的主对话框 2、从左边框中选中需要检验的变量(国有单位)进入检验框中。 3、在Test Value框中键入原假设的均值数10000。 4、单击Options按钮,得到Options对话框(如图2.3),选项分别是置信度(默认项是95%)和缺失值的处理方式。选择后默认值后返回主对话框。 图2.3 一个样本t检验的Options对话框 5、单击OK,得输出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a).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 One-Sample Statistics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 较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 古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指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他的早期的 理论是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 无意识系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前意识的主要作 ———」用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 不良情感, -I 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 —— - □ 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 全隔离。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 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 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 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 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弗洛伊德 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远 超过意识和前意识。后期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

我、超我。本我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性心理为主线。以性心理发展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他的研究资料来源于对病态人格的心理分析。 新精神分析是在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尼、弗洛姆等人。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

人。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菜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人。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现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新精神分析在作了一些不同的解释的情况下,仍保留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潜意识动机作用,压抑和抵抗,精神决定论,移情作用,以及自由联想法等。新精神分析学家在各自理论中提出的如基本焦虑,原始恐惧,逃出自由等概念,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在起主要作用,不过表现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而已。一些从西欧,特别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医疗实践和理论探讨中,开始背离了正统的精神分析路线。他们反对 S.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本能论,抛弃了里比多(即性力)的概念和人格 结构说,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逐渐形成了新精神分析派。这一派的主要代 表有H.S?沙利文、K.霍妮、E.弗罗姆等人。 沙利文强调的是人这个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格不是别的,乃是一个人在以一定文化为背景的人际关系中一种日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本恶” Frued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偏执的特点。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第二,frued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第三,frued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1. 早期人格结构说 地形学模型主张无意识(潜意识)的“两部人格”结构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觉经验。 潜意识:即无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形成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2.后期人格结构说 结构性模型提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理性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本我: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是人出生时人格唯一的动力,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能、驱力源。包括性、攻击等本我过程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而来,是人各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超我: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的自我,处于人格最高层 (三)人格动力 1.生的本能即所有生命的维持、发展和延续有关的本能有正向的、积极的、建设性的 作用,其中性本能是主要成分 2.死的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破坏性的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对抗、攻击、 甚至杀戮 3.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是由人体内部器官的兴奋产生,其唯一功能是向自我 发出危险信号。出生创伤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大焦虑 现实性焦虑: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神经性焦虑:是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是所引起的恐惧感。 道德性焦虑:是个人良心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4.自我防御机制 五个重要特征:(1)具有控制冲突和情感的作用(2)在潜意识层面进行 (3)在各种机制间互有差别( 5)既是适应性的,又是病理性的 (4)尽管防御通常带有精神病的特点,但它是可逆的 Frued 的观点:防御机制间并不相互排斥,因而有时可以多种防御机制同时起作用;每个人通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个人先前经验和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由于自我法案与机制成功地保护了个人免受焦虑侵袭,他们更倾向于保持不变。 类型

管理学工作分析第一至第二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一、填空题 1、工作分析的实质就是区别组织中一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___________。(差异) 2、工作分析的目的是为组织内每项工作制定一份全面、正确并符合组织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为组织提供______________。(工作说明书、工作分析报告) 3、工作说明书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工作描述、工作规范) 4、工作分析基本要素,这一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____,客体是组织内部的____________,内容是与各项有关的____________,结果主要形成一份____________。(工作分析者、各项工作、信息、工作说明书) 5、工作说明书也可以叫做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职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 6、从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来看,工作分析活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工作分析______、工作分析______、工作分析_____、工作分析______。(方法、内容、成果、用途) 7、中国古代政治家管仲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主张将国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业并按专业分别聚居在固定的区域。(四民分业定居论、士、农、工、商) 8、荀况把分工称作“______”,特别强调分工的______________。(曲辨、整体功能) 9、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工作分析活动的人,据说是一位名叫___________的人。1747年,狄德罗受命为德国一家翻译协会编撰一部百科全书。(狄德罗) 10、美国___________被后人尊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12、泰勒在1903年出版_______________一书,1911年他又出版__________________一书。(《商店管理》、《科学管理原理》)13、现代意义上的工作分析还和_______________等人力资源管理和__________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人员选拔测评、开发工作) 14、闵斯特伯格于1913年在美国出版了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15、1905年,心理学家_______和医生_______编制了世界第一份智力测验试卷(比内、西蒙) 16、定量管理帮助管理者通过开发问题的正规___________来决策。(数学模型) 17、德国工效学家___________被认为“工作分析”的创始人。(罗莫特) 二、名词解释:1、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职位分析或岗位分析,它是全面了解组织中一项工作特征的管理活动,即对该项工作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顿、分析和综合的一个系统过程。 2、工作描述:是反映某项工作的性质/任务以及责任、也可称为TRDs。 3、工作规范:是反映从事该项工作的任职资格,也可称为KSAOs。 4、工作分析报告:是通过工作分析发现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组织有效性的诊断提供依据的一种书面文件。 5、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是表明工作分析活动的主要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工作分析或活动的基本思路与框架,或者说它反映了一种显示的工作分析的模式。 6、动作时间研究:就是将工作分成若干部分并分别进行计时 7、选拔:就是确定在某一职务上所要做的工作和胜任该工作所需的能力、技能、知识等,从而将能够胜任与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筛选出来 三、简答题1、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1)工作是组织的细胞;(2)工作是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体;(3)工作是同类职位(岗位)的总称;(4)工作是人与组织之间的桥梁 2、简述工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答: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是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导向;另一方面是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各智能子系统整合,对于前者,工作分析是从战略、组织、流程向人力资源管理只能过渡的桥梁,对于后者,工作分析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在各智能子系统进行整合的基础与前提。正是由于工作分析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这种关键性的角色,使其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工作分析也是中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现代化管理之路的重要环节 3、简述工作分析在战略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答:(1)实现战略传导;(2)明确工作边界;(3)提高流程效率;(4)实现权责对等;(5)检查工作效果 4、简述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答:(1)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2)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3)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教学要点: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依德的研究方法;弗洛依德人格理论评述。 教学要求:了解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理解无意识理论;掌握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关系及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一生著书共17卷,计2000多万字,美国心理学家普汶称弗洛伊德是“盖世无双的天才”,认为他“为全人类开拓了心理的希望。”波林称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完整、深刻的人格理论,他不仅阐释了人格的结构,探索了行为的潜在动因,而且详细的记述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影响了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在弗洛伊德之前,有许多有先见之明的思想家讨论过无意识、本能、快乐以及精神的成因等问题,他们的观点无疑为精神分析论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2)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有重要影响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第二节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 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第二章 英汉对比

课序:No.3 2学时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的相似点和差异,以及对应的翻译策略,为后面的翻译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是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以及对应的翻译技巧。难点在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巧妙地应对英汉差异,使译文达到功能对等。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及提问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ⅠWarming-up activities Discussion: You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any years, in your opinion,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Ⅱ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从词类划分来看,英语和汉语都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中的名词、数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代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似,虚词中的介词、连词、语气词(英语有冠词而汉语没有)的语法功能也有不少相同点。 2.从句子要素来看,英语和汉语都有主语、谓语、宾(表)语、定语、状语。特别是主语和谓语,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句子组合框架,它们的基本句型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尤其在应用文体以及科技文章中,英汉句子结构基本对应的情况比较常见。[例1] We received, on Nov.11,2005, with thanks, your Check No.006869 for RMB 36,000, in payment of our commission. The amount has been placed to your credit. [译文] 我方已于2005年11月11日收到贵方第006869号支票一张,金额计 人民币36,000 元,用以支付我方佣金。该笔款项已入帐,谢谢。 [分析] 上述译文从结构到语序都与原文相差无几,只是个别措辞需遵从 商业信函习惯译法。如:“我方”“贵方”。 [例2] The statement declar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must be changed or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ould continue to widen. [译文] 声明宣称:国际经济秩序必须改变,否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将继续加大。 [分析] 上述译文采用顺译法,语序与原文相差无几,只是用了一个冒号,切开原文的长句,使译句层次了然。 [例3]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phenomena of our generation. It has revolutionized our way of living—and possibly also our way of dying. You may not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 because it is a piecemeal process. But you can feel the increasing convenience and comfort brought on by airplanes, television, telephones, and even insect killers. There is hardly anything that we see, hear, feel or eat that hasn’t been chang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译文] 科技的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惊异的现象之一。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

第二章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第二章工作分析与职务设计 第一节工作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6个重要的问题: 1.工作的完成需要什么样的体力和脑力活动?2.工作将在什么时候完成?3.工作将在哪里完成?4.将如何完成此项工作?5.为什么要完成此项工作?6.完成工作需要哪些条件? (二)工作分析的有关术语 1、工作要素(job’s factor)工作中不能再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如开动机器,加工零件、取出工具等都属于工作要素。 2、任务(mission):指安排一位职工所完成的一项具体的工作。它可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要素组成。如某公司指派人员将数据录入计算机。 3、职位(posting)是一个人完成的任务和职责的集合。在组织里,每个人对应一个岗位,即有多少职位就有多少人员。 4、工作(job)即职务是同类职位或岗位的总称。 5、工作说明(job description)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用书面的形式加以描述、整理,形成一份提供有关工作任务、职责信息的文件。 6、工作规范(job specification)是指完成某一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技巧、知识、学历和工作经历等,基本素质和条件。 二、工作分析的意义 工作分析可帮助组织察觉环境的变化(如图2-1所示)

图5-1 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关系② 三、工作分析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2.调查阶段,见表2-11 . 3.分析阶段 4.完成阶段 前面三阶段的工作都是为了本阶段打基础。工作分析最后的任务就是要编写出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2。 表2-1 工作分析中需收集资料的类型 1. 工作活动 a. 工作活动和过程 b. 活动记录(例如以卡片形式) c. 所采用的程序 d. 个人责任 2. 定位于工人的活动 a. 人的行动,如有关工作的身体动作和沟通 b. 针对方法分析的基本动作 c. 对身体的工作要求,如体力耗费 3. 所采用的机器、工具、设备和辅助工作 4. 与工作相关的有形和无形内容 a. 所涉及或应用的知识 b. 加工的原材料 c. 制造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 5. 工作业绩 a. 错误分析 b. 工作标准 c.工作计量,如完成任务的时间 6. 工作环境 a. 工作日程表 b. 财务和非财务奖励 c. 工作条件 d. 组织和社会的环境 7.工作对个人的要求 1[美]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著。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葛新权,郑兆红,王斌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0:84。 2同①:92。

第二章 翻译中的语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第二章翻译中的语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形合与意合句的处理策略 ★英语的形合句翻译成汉语的意合句 1)As I resumed walking I blurted out, “It’s a lucky thing it happened that way. Y ou wouldn’t have met Mother. ”(R.Zacks: “The Date Father Didn’t Keep”)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又冒出一句话:“这样倒是一件幸/好事。不然,你就遇不上你妈妈了。”★英语的形合句汉语也可以用汉语的形合句来翻译 1)Y 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了,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做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增译),宾利先生到看中你呢! 2) It will be no use to us, if twenty such should come since you will not visit them.( 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既然你不肯去拜访,即使搬来二十个,那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2)That altered, frightened, fat face told his secret well enough.( W.M.Thackeray: V anity Fair)他的胖脸蛋吓得走了样,

第五章 第三节 对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评析

第五章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第三节对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评析 我们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的三个代表人物,反映了这个学派演变的三座里程碑。 弗洛伊德说过,精神分析对于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把研究推广到心灵的区域。科学若没有这种心理学将必嫌太不完满了。我认为这句话也正是我们今天评析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传统的、学院式的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往往缺乏"人味",而精神分析理论关心人的生活,关心人心灵深处的动机和能量,表达了科学对人性的呼唤。有人问弗洛伊徳,怎样才算是正常的人?他回答道:"To love and to work."("爱情和工作。")仔细想想吧,它有多么深刻! 精神分析的原理使我们深信儿童是成人的心理之父,大大提高我们对儿童期心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皮亚杰说:"由弗洛伊德和他的学派所发现的两个基本事实是:第一,婴儿的情感生活经历明确划分的阶段;第二,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连续性,即在每一个发展水平上,儿童把当前的情感生活情境无意识地同化到早期的情境甚至更遥远的情境中去。在我们看来,这些事实甚至有趣的是在于,它们与智慧发展的事实完全一致。"(转引自熊哲宏:《灵深处的王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今天看来,精神分析学说不仅影响着心理学,而且影响到人类的整个思想宝库。 但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是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治疗临床中总结出来的一个事实、理论和虚构的混合物,是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所以,我们在评析精神分析时,不能忘记以上的基本观点。 正是弗洛伊徳学说的以上特点,,弗洛伊徳倍受磨难,不仅受到学派以外的批判,也受到圈子以内的批评,使得该学派不断分化,出现了以霍妮、埃里克森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新精神分析学派把文化引进了精神分析,把注意力从本我移向自我,重视终生发展,使精神分析更接近事实。 教材中对精神分析的评析,就是以上观点的展开

(工作分析)第二章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第二章工作分 析

第二章工作分析 主题:1、工作分析及其意义;2、工作分析准备; 3、工作分析程序和技术; 4、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 阅读:1、主要参考书中的2、9、l0、1l、12 2、林戈,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 工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4):22 3、崔建军,浅谈企业运营者应具备的素质, 东方企业家,1998,(6):96 案例:1.工作职责分岐;2、光明洗衣连锁店; 3、修改职务说明 工作说明书 案例(壹): 壹位操作工把大量的液体洒于工作台的周围,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于地上的液体清扫干净,操作工拒绝了,理由是工作忙,叫清洁工打扫;车间主任叫来清洁工,但清洁工同样拒绝了,理由是“我这里的事情仍没有做完,你叫别人干”;车间主任叫来临时工,让临时工清扫,且威胁他如果不清扫奖开除他,临时工很不情愿地干完了这件事,但心里很不满意。因为他的工作不是清扫卫生。

1.你认为车间主任的安排有无不妥? 2.你认为车间主任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今后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案例(二):见《阅读和案例》(黄攸立编)p39,引例 ●壹个企业要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其重要的前题就是要了解各种工作的特点以及能胜任各种工作的人员的特点,这就是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种情况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a、当新组织建立; b、当新的工作产生时; c、于工作性质发生变化时 一、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过程中的关联术语 工作要素—工作活动中不能再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 任务——员工活动中达到某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Task) 职责——员工于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大部分任务 职位——企业或组织于确定了其组织结构后,为每位员工规定的任务及相应的职责。(特点:A—E) (Position) 职务——由壹系列近似的或性质相同的职位

第五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王思斌)

类型 第五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工作服务就是满足人类需要,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 第一节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定义: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感受、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1.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2.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 规范、友善、公共参与等。 反社会行为是攻击他人或社会的有消极作用的行为,如暴力、侵犯 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等。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正常行为指符合适合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 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活动的行为。 划分标准有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 个体主观体验。划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 人类认识的深入,这些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 社会环境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定义:社会环境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是使用者行动的外部环境。 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单位、社区、 人类行为 文化、大众传媒等。

第二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生物生理层面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其行为发展必然受到生物生理因素的制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基本生物性状受遗传信息的控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体质状况构成个人社会发展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三、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内在的生物钟规定着每个人基本的生活节奏和生命周期,人人都逃不出生老病死的大限,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或阶段也常常构成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或生命事件。 2.心理层面 人的潜意识、感觉、认知、情绪、需要、态度、意志等心理过程,也是人类行为的 重要动力。关于人类行为的心理层面,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分析。 3.社会层面 从社会的角度看,人类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系统中,社会系统的时空结构作为一种基本框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确定了个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置,这个位置规定着人类行为的形态和发展。 从时间上说,自然时间节奏和社会时间安排叠加在一起,共同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 从空间上说,物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共同影响人的行为。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讲课稿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假设 “对比分析”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心。 60年代后期,由于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其理论基础受到挑战,对比分析开始衰落。 F r i e s(1945)率先提出了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的描写和仔细的对比的基础上。体现在他的著作:“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E n g l i s h a s a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L a d o(1957)提出对比分析理论系统。标志著作“l i n g u i s i t i c s a c r o s s c u l t u r e”。 L a d o(1957):“W e c a n p r e d i c t a n d d e s c r i b e t h e p a t t e r n s t h a t w i l l c a u s e d i f f i c u l t y i n l e a r n i n g,a n d t h o s e t h a t w i l l n o t c a u s e d i f f i c u l t y,b y c o m p a r i n g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t h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 t o b e l e a r n e d w i t h t h e n a t i v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c u l t u r e o f t h e s t u d e n t.” L a d o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比,可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一、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对比分析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基础之上的,“把二者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从而使外语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在外语教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一)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在学习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旧的行为习惯必然会对新的行为习惯的学习产生影响。 学习第二语言是用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旧的习惯会干扰新习惯的形成,产生偏误。 (二)语言学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个静态的、自足的系统,强调对语言的结构,强调对一种语言的结构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系统的描写、比较,因此语言差异受到强调。 二、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1.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语言迁移 (1)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会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2)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会产生正迁移,两者有差异时会产生负迁移。这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 (3)差异=困难,差异越大困难越大。 2.基本观点 (1)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母语的干扰; (2)对比分析的任务就是把学习者的母语和他所学的目的语系统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 (3)理想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以减少母语干扰的影响。 2.对比分析两种观点 强势说 强调预测,认为母语干扰是学习者学习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或唯一原因。

工作分析简要概述(doc 7页)

工作分析简要概述(doc 7页)

第二章工作分析 主题:1、工作分析及其意义; 2、工作分析准备; 3、工作分析程序和技术; 4、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 阅读:1、主要参考书中的2、9、l0、1l、12 2、林戈,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 工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4):22 3、崔建军,浅谈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 东方企业家,1998,(6):96 案例:1.工作职责分岐; 2、光明洗衣连锁店; 3、修改职务说明

职业——在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 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任务 相似的或要求的工作人员特征相 似的一组工作 2.工作分析的基本含义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Job analysis), 是指对某项特定的职务作出明确规定, 并确定完成这一职务需要什么样的行为 的过程,是对该职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 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即制定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的系统 过程。 ●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系统地收集和分析 与职务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方法。从六方面开展调研,即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

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为什么要这样做(Why)等,再将该职务的任务要求进行书面描述、整理成文。 ●工作分析: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 1.工作描述: 具体说明某工作的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 包括: a.职务名称 b.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 c.工作条件和物理环境 d.社会环境 e.聘用条件 2.工作说明书又称职务要求: 说明承担这项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有 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识、能力和其他 身体和个人特征的最低要求 a.一般要求; b、生理要求; c.心理要求 3.工作分析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