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藻学实习报告

海藻学实习报告

海藻学实习报告
海藻学实习报告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海藻类增养殖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海藻学知识并通过参考文献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对马尾藻苗种的培育掌握海藻苗种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观察马尾藻苗种的受精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

2012年4月11日至2012年4月21日,东海岛养殖基地

三、实习工具药品

水泥育苗池(2个),遮阳网,菜苗帘,解剖盘(2个),剪刀(2把),镊子(5把),20升水桶(若干),大水桶(2个),滴管(若干),胶鞋(若干),显微镜(2台),筛绢网(300目),温度计,盐度计,光度计,毛笔(若干),绘图纸,吸水纸,纱布,强氯精,高锰酸钾,草酸,余氯试剂盒等

四、实习内容

1.海藻蜡叶标本的制作

采集来的标本用海水洗净后,按种类分别放在盛有海水的瓷盆里。容易腐烂的标本应先制作。制作前标本纸上用铅笔编上采集号码,放在盘内托盘板上。盘内一半用海水,一半用淡水,制作前应在淡水里冲一下,以免标本干燥后析出一层白色的盐分。而对一些接触淡水容易死亡的海藻,则应全用海水。藻体放在标本纸上,用尖头镊子伸展分支,使呈自然状态。如果分枝太密,不易看出藻体特征,可以适当加以整枝,但基部必须保留一段,整理就绪后,慢慢的将托板抬起离开水面,然后将标本纸自托板上取下,滤去滴水,放在吸水纸上,盖上一层纱布,再放上一层吸水纸即可。制作大型硬质标本时,吸水纸要多放一、二层,这样压出的标本才平整、美观,不易损坏。当标本迭放到一定厚度时,在上面放一重物施加压力,以加快水分的吸收。由于海藻体内水分含量大,第一、二天要每天换吸水纸两次,以后每天换一次,一般情况下,一星期可完全干燥。翻换吸水纸,要先去掉上面的吸水纸,换上干吸水纸。

2.标本鉴定

瓦氏马尾藻(养殖1091-1组-1号)

马尾藻属Sargassum (Turn.) Ag.

分类地位:褐藻门、圆子纲、鹿角菜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黄褐色,树状,叶缘有尖锐的锯齿,中肋明显。气囊球形,有长柄。

蜈蚣藻(养殖1091-1组-3号;养殖1092-2组-2号)

蜈蚣藻属Grateloupia C. Ag.

分类地位:红藻门、真红藻纲、隐丝藻目、蜈蚣藻科、蜈蚣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直立,丛生,直立枝扁平、线状,基部生一盘状固着器,常具短柄。藻体紫红色,有明显的主枝,主枝两侧生羽状分支。

蛎菜(养殖1092-1组-2号;养殖1092-2组-1号)

石莼属Ulva L.

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石莼属

形态特征:藻体绿色,片状,膜质,两层细胞,丛生,高2~3厘米。自叶缘向基部深裂成许多裂片,互相重迭,似重瓣花朵。

大团扇藻(养殖1091-1组-2号)

团扇藻属Padina Adan.

分类地位:褐藻门、不动孢子纲、网地藻目、网地藻科、团扇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棕褐色,叶状,膜质,下有短柄及附着器。叶片呈扇形,高5~7厘米。扇形的部分常分裂成几个同样的扇形裂片,叶缘下卷。上表面及下表面都生毛,叶片上有数行同心纹。

网地藻(养殖1091-2组-2号)

网地藻属Dictyota Lamx.

分类地位:褐藻门、不动孢子纲、网地藻目、网地藻科,网地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直立,黄褐色,叶状,膜质。高6~10厘米,通常为二叉分支,分支顶部钝圆

囊藻(养殖1092-1组-2号)

囊藻属Colpomenia Derb.et Sol.

分类地位:褐藻门、褐子纲、网管藻目、宣藻科、囊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暗褐色,膜质,富韧性,成体中空囊状,成球状,无柄,以基部附着基质,幼时表面光滑,其内充满水,成长后稍扁,球状至不规则形状,常有破裂。

管浒苔(养殖1091-1组-3号)

浒苔属Enteromorpha(Link) Ag.

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浒苔属

形态特征:藻体绿至黄绿色,圆管状中空,膜质,单条或基部少许分支。藻体无柄,成熟时从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形成固着器固着在基质上

叉枝藻(养殖1092-1组-2号)

叉枝藻属Gymnogongrus Martius

分类地位: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叉枝藻科、叉枝藻属形态特征:藻体由一个盘形固着器向上生出几个直立枝。枝坚实,角质,重复双分支或多叉的分支。

宽扁叉节藻(养殖1092-4组)

叉节藻属Amphiroa Lamx.

分类地位:红藻门、真红藻纲、珊瑚藻目、珊瑚藻科、叉节藻属形态特征:藻体为粉红色至紫红色,或呈绿红色,含厚石灰质,藻体直立,高约4~10公分,丛生。叶状体基部呈扁平状,表面平滑,具叉状分歧,呈扇状开展,有节与节间之分,主枝关节清晰,下部节间扁圆形,上部节间则扁平,长0.55~0.8公分,宽0.11~0.26公分,边缘薄,中间中肋突起,并具有隆起黑点,顶端节间部则有环状横纹。

鹿角沙菜(养殖1092-1组-2号;养殖1091-2组-1号)

沙菜属Hypnea

分类地位: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沙菜科、沙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直立,丛生,或错综缠结,多圆柱状,向各方向分枝,被有疏密程度不等的刺状小枝;内部具有中轴,一般明显,有时不十分明显。四分孢子囊生于最末小枝膨大部位的皮层细胞中,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面,精子囊窠散生在末枝的表皮层。

叉珊藻(养殖1091-1组-3号)

叉珊藻属Jania Lamx.

分类地位:红藻门、真红藻纲、珊瑚藻目、珊瑚藻科、叉珊藻属形态特征:藻体粉红色,石灰质,丛生。主枝圆柱形,分枝清晰,二叉分枝常呈直角。主枝扁圆柱型,有节与节间之分。藻体多轴型,节间部髓部由多列等长弓型细胞组成,膝节部则只有一列长细胞。

草叶马尾藻(养殖1091-1组-4号)

马尾藻属Sargassum (Turn.) Ag.

分类地位:褐藻门、圆子纲、鹿角菜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褐绿色,主干圆柱形,顶上有几条主枝,主枝下部扁平。叶长披针形,偶见分叉,中肋细,不甚明显,全缘,少数有稀疏的粗锯齿。气囊球状。固着器盘状。生殖托圆柱形,叉状分支或总状排列。

3.马尾藻的育苗

准备好两个育苗池,刷洗干净,用300PPM的高锰酸钾泼洒消毒15分钟,清洗干净后加入过滤海水,将采集来的马尾藻种藻挑选出成熟有活力的藻株,去除浮泥及粘附在藻体上的寄生物,清洗干净后分雌雄分别放入育苗池(以生殖托的雌雄差异鉴别)。加水至淹没藻株,拉好遮阳网。清洗一个大白桶,用300~450PPM的强氯精消毒,清洗干净后加入过滤海水,测定水质情况(余氯、PH、盐度),经曝气充氧17h后待用,将育苗用的采苗帘用消毒后的海水浸泡至水不变色,将采苗帘井字形叠放入水桶。用剪刀剪取雌雄生殖托,用毛笔轻轻除去附在藻体上的浮泥及脏物,清洗干净,经挑选使其无杂藻、污泥,无腐烂(烂尖的雄藻是已经排过精的)。以雌雄比2:1将雄生殖托(250~500g)和雌生殖托(500~1000g)放入大桶采苗帘上方,均匀散开。大桶2天内不充气,不换水。安排三人一组轮班记录温度、盐度,2h翻动一次大桶中的生殖托,若网帘浮起来则压到水下。选取雌雄生殖托各10个左右用保鲜膜装海水放在大桶中连续观察,尽量使保鲜膜与大桶中的环境条件一致。每次观察后将保鲜袋放回大桶。每小时用显微镜观察绘图或拍照记录受精发育情况,测量卵的长径与短径,注明核的数量,记录温度与湿度。雌生殖托的生殖窝周围有卵则说明已开始排卵。拍照时注意时间与照片一一对应。观察时要注意:1.生殖托要轻拿轻放,防止卵的脱落;2.最好由一人测,减少误差;3.测量时注意卵子的分裂发育及颜色的变化;4.对于不确定编号的卵可参考前面的数据核对;5.观察时注意加水,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卵的发育;6.轮班的时候要向下一组交接清楚,确保受精发育的连续观察。温度变化范围(25.8℃~29℃)、盐度变化范围(27~30)湿度变化(80%~90%)。

4.马尾藻的受精发育

马尾藻雄性生殖托细长,雌性生殖托粗短。雌、雄生殖窝的发生是由生殖托近表皮层的一个质浓的皮层细胞发育而成的。发育之初,该细胞先横分裂成二个细胞,上面的一个细胞称舌形细胞,不再分裂,以后消失。下面的一个细胞称基部细胞,以后分裂发育成生殖窝内壁的生殖层,同时由于其周围细胞数目的增加及体积的增大,结果形成瓶装的空腔即生殖窝。由窝顶上的表皮细胞分裂下陷产生窝的向外开孔。在发育过程中,先在生殖层上长出由单列细胞组成的分枝或不分枝隔丝,精子囊椭圆形,由雄性藻体生殖窝中侧丝的顶端或侧面产生,精子囊母细胞第一次精减数分裂后,在囊母细胞第一次经减数分裂后,在囊内产生许多透亮的小精子,精子梨形,具有前短后长的两条侧生鞭毛,能在海水中游动。无柄的卵囊,由雌性藻体生殖窝内壁侧丝产生,卵囊母细胞核,

第一次经减数分裂后,再经二次分裂而成八个子细胞核,以后,其中7个子核退化,只留下一个子核。因此,一个卵囊只形成一个单核的卵,成熟时,卵排出生殖窝附着在生殖托的周围,精子排出后,游向卵细胞,受精后的合子,仍萌发为孢子体。

图示受精发育过程

生殖窝(未排卵)排卵(挂卵)示卵

卵-1核卵-2核卵-4核

卵-6核卵-8核卵A-1

卵A-2 卵外未明膜体分裂(2细胞)

分裂(3细胞)分裂(4细胞)分裂(多细胞)

分裂(多细胞)小苗1 小苗2

小苗3 小苗4 生殖托(挂卵)

五、实习感想

为期两周的海藻育苗生产实习结束了,在东海岛实习基地的这两周里,我们对马尾藻进行生产育苗,经历了育苗的整个环节,掌握了生产上海藻育苗的基本流程。通过对马尾藻受精发育的连续观察,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并与同学互相协助,很好的完成了每天的任务。

在实习前,由于对《海藻与海藻栽培学》这门课程学得不是很好,担心实习中很多东西不懂。但在接触到实际操作后,很多课本上的东西就豁然开朗了,还额外学到很多东西。

4月11日,我们早早地起床收拾好行李后,在钟海楼候车一起乘坐校车前往东海岛实习基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到达基地宿舍楼下。大家来到各自的宿舍,整理好行李后就进入真正的实习状态了。

12日,我们准备育苗池让种藻下池,大家一起洗池、消毒、放水、拉遮阳网,清洗藻种下池。剪生殖托在大塑料桶中受精育苗。之后大家学习制作蜡叶标本。老师先给我们示范一遍,之后大家分组制作,将采集来的各种海藻分类清洗,铺吸水纸,压实。

后面就安排值班测量水温,观察受精情况。适时清洗种藻,除去腐烂的生殖托。把沉入水底的生殖托挑出活力好,没有腐烂的生殖托,将较好的成熟的和未长好的生殖托(较小的)分开放好,转移塑料桶。采取一定生殖托放在烧杯中在实验室观察。

在观察受精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同时追踪观察几个卵很容易搞混,另外由于值班交接不好,中间断过几次记录,使得前面同学的观察结果只有作废,重新开始观察。

在东海岛的实习虽然只有两周,此次实习很短暂,单讲实习,能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不过在感性认识上我们对养殖生产的情况有了更详细的认识。从实习中,也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学习和巩固,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同时也找到自身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强锻炼,为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在实践中也要不断去创新,才会不断发展,为水产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目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 四、计算题(20分) 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E=380m3/亩,设计降雨量P=150㎜,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取0.3m,生育后取0.8m。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田=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灌溉,灌溉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用水量平衡方程在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SPAC系统:将土壤-植物-大气看做一个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量,又称腾发量。 3.作物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4.田间持水量(率):当悬着毛管水达到毛细管最大持水能力时,悬着毛管水的平均含水量(率)。 5.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种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者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简答题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各指什么? 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旱田中由于降水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2.简述作物实际需水量的计算过程。 (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2)实际需水量的计算 3.简述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的区别与联系。 灌水定额是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4.如何计算管道式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扬程? 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就是涉及管线上同时工作的喷头流量之和,再考虑一定数量的损失水量;喷灌系统的设计扬程是在设计管线中的支管入口压力水头的基础上,考虑沿线设计管线的全部水头损失、水泵吸水管的水头损失,以及支管入口与水源水位的地形高差得到的。 5.喷灌的主要灌水质量指标有哪几个,如何定义? 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 喷灌均匀度: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一般采用水滴直径的 大小来衡量。 6.渠道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不冲不淤流速验算?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07级 01班姓名:朱海岩 学号:070290115成绩: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2008-11-4 目录 一、前言 (1) 二、实习区概况 (2) 三、地层岩性 (4) 四、岩石 (5) 五、地质构造 (6) 六、岩浆作用 (7) 七、河流地质作用 (8) 八、矿产资源 (9) 九、结束语 (9) 一、前言 1、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时间、地点与路线安排 08年 10月 31日早八点 --------- 室内的讲解及分配实习任务 08年 11月 1日早七点 --------- 水电学院——古武当山 08年 11月 2日早七点 --------- 水电学院——京娘湖 08年 11月 3日早七点 --------- 武安活水村西—莲花洞 08年 11月 4日早八点 --------- 进行内业的实习报告的书写 3、实习队伍的组成 由老师及几位辅导员带队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二、实习区概况 地形地貌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 西连太行山地, 东接华北平原, 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一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 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 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农田水利学课外作业

《农田水利学》习题 绪论 问答题 1、简述我国水资源状况扩其特点。 2、简述我国古代四大灌溉工程,其中哪两个灌溉工程至今在发挥作用? 3、我国农田水利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4、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 2、薄膜水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率 (二)选择题 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 A、膜状水 B、毛管水 C、重力水 D、吸湿水 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最大分子持水率 D、凋萎系数 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毛管持水率 D、凋萎系数 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最大分子持水率 B、毛管持水量 C、田间持水率 D、饱和含水率 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 B、2MPa C、2、5MPa D、3MPa 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 A、洪灾 B、涝灾 C、渍灾 D、洪涝灾害 (三)问答题 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 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 6、何谓SPAC? 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作物需水量 2、需不模系数 3、灌溉制度 4、灌水定额 5、灌溉定额 6、灌水率(灌水模数) (二)选择题 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土壤 B、气象 C、作物 D、农技措施 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 B、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 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 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 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棉花 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 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 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 D、净灌水流量 5、()宜采用畦灌。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三)问答题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 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内容有哪些? 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

农田水利学习题(一)

农田水利学习题(一) 【习题一】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 基本资料 某冲积平原上的农田,1m深以内土壤质地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土壤容重为1.40t/m3,地下水面在地面以下7m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m。 要求: 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具体要求有: (1)分别用m3/亩,m3/ha和mm水深三种单位表示有效含水量的计算结果; (2)根据所给资料,将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土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习题二】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基本资料 (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见表1 表1某地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2 表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及日渗漏量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推求该地水稻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耗水量。 【习题三】用“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棉花需水量 基本资料 (1)棉花计划产量,籽棉300kg/亩 (2)由相似地区试验资料得,当产量为籽棉300kg/亩时,棉花需水系数K=1.37m3/kg。(3)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模比系数,见表3 表3棉花各生育阶段的模比系数 要求: 计算棉花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累积值,以备在用图解法制定灌溉制度时绘制需水量累积曲线之用。 【习题四】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播前灌水的目的是使土壤在播种时的含水率适于发芽需要,并供给苗期蒸发蒸腾的需水;同时使最大计划湿润层储存足够的水分,以便在作物根系深扎后使用。 基本资料 (1)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H=0.8m (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max=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4)播前土壤天然含水率θ0=48.0% (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要求: 计算播前灌水定额。 【习题五】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图解法 基本资料

水利工程学习心得

水利工程学习心得 经过这次的水利工程学习,在剖析工程地质问题时,公开水位以上和以下要分别看待。应从工程角度,按公开水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水利工程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水利工程学习心得篇1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1.石佛寺水库。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沈阳市森林公园。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棋盘山水库。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 16478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其主要功能是担负辽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

农田水力学作业答案

农田水利学作业 1、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的需水量 (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见表1-1。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1-2。 表1-1 某地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 表1-2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及日渗漏量 1

解:(1)各月日蒸发量 4月日蒸发量ET04=182.6/30=6.09 mm/d 5月日蒸发量ET04=145.7/31=4.7 mm/d 6月日蒸发量ET04=178.5/30=5.95 mm/d 7月日蒸发量ET04=198.8/31=6.41 mm/d (2)由ET=αET0,计算各生育阶段的蒸发量如下表: 2

2、设计春小麦灌溉制度 西北内陆某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117mm,其中3~7月降雨量65.2mm,每次降雨量多属微雨(5mm)或小雨(10mm)且历时短;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且矿化度大,麦田需水全靠灌溉。土壤为轻、中壤土,土壤容重为1.48t/m3,田间持水量为28%(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春小麦地在年前进行秋冬灌溉,开春解冻后进行抢墒播种。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需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计划湿润层增深土层平均含水率及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如表2-1所列。据农民的生产经验,春小麦亩产达300~350kg时,生育期内需灌水5~6次,灌水定额为50~60m3/亩。抢墒播种时的土壤含水率为75%(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 表2-1 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资料表 解: (1)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因而可忽略地下水补给量K。 3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

农田水利学作业

第二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 【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某平原农田,1m 深内土质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9.5%(体积),土壤容重1.4 t/m3,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7m 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为0.8m 。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要求:(1)分别用m3/亩,m3/hm2和mm 三种单位表示结果;(2)将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土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体积的百分 2. 【土壤入渗水量的计算】某土壤经测定,第一分钟末的入渗速度i 1=6mm/min ,a=0.4。求:运用土壤入渗经验公式计算30min 内的入渗量,平均入渗速度,及第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 解:把i 1=6,i f =0.4,t=1代入 i=S 2t ?1 2+i f 解得 S=11.2 把 S=11.2,t=30, ,i f =0.4代入I=S t 12+i f t 得I=11.2x 3012 +0.4x30=73.34mm. 平均入渗速度v=73.34/30=2.44mm/min. 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i 30=S 2t ?1 2+i f =11.2 2x 30?1 2+0.4=1.42mm/min. 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1. 用“以水面蒸发为参考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的耗水量。基本资料:(1)某地根

解:各阶段蒸发耗水总量 返青期:0.784x(182.630 x5+ 145.731 x3)=34.91mm 分蘖期:1.06x 145.7 31x25=124.55mm 拔节孕穗期:1.341x(145.731x3+ 178.530 x15)=138.59mm 抽穗开花期:1.178x(178.530 x15)=105.14mm 乳熟期:1.06x 198.831 x10=67.98mm 黄熟期:1.133x 198.831 x9=65.39mm 各阶段渗流总量 返青期:1.5x8=12mm 分蘖期:1.2x25=30mm 拔节孕穗期:1.0x18=18mm 抽穗开花期:1.0x15=15mm 乳熟期:0.8x10=8mm

川大水利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学生姓名陶剑 学号 2014141482182 年级 2014级 小组成员卢愈容、杨林、邓多、石益指导教师何鹏 教务处制表 二0一六年6月8日

目录 目录 (2) 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1.1工程任务 (3) 1.2 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 工程部位地质条件 (4) 2.1 地层岩性 (5) 2.2 地质构造 (7) 3拟建水库库区段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8) 3.1主要结构面成因类型............................................. (8) 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9) 3.3岩体结构类型........................................................................... (11) 4.龙门洞口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库区河谷类型判断 (11) 4.1主要结构面与河谷延展方向间的关系...................................................... (11) 4.2河谷类型判断................................................... (12) 5.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坝型选择论证 (12) 5.1 坝址区工程性 (12) 5.2 坝型的选择 (13) 5.2.1 重力坝 (13) 5.2.2 拱坝 (14) 5.2.3 土石坝 (14) 6.工程措施 (15) 6.1针对渗漏问题..................................................................... (15) 6.2针对坝基(肩)稳定性问题............................................. (16) 7.结论及建议 (16)

水利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学----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种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是以地学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学、力学的知识和工程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来解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有关的地质问题。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课程中研究、讨论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都是围绕工程地质条件来进行。自然地质环境与建设工程的矛盾性。 工程地质学的目的: 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区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对建筑区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方法、措施,保证建筑物的选址正确、设计合理、施工顺利、经济节约及工程完工后运行安全。不同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工程类型各不相同,在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各方面并不是等同的,而且要有主有次,其中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器主导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地形地貌或水文地质条件也可能是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地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所谓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作用2个方面: (1)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共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筑有制约影响因素,反之工程建筑又改变了建筑区的地质条件,二者是相互制约的。建筑物完工之后,地质条件的改变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必须要考虑、研究、进行预测。 (2)工程地质作用---------地质条件的变化 建筑物建成之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改变,对建筑物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如水库诱发地震、不均匀沉降对楼房的危害等。无论是工程地质条件还是工程地质作用研究解决的问题都是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 (1)工程岩土学(2)工程动力地质学(3)工程地质勘察(4)区域工程地质学(5)环境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关系密切的主要学科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地学学科的分支。工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二、工程地质学的任务和在工程建设中的意义 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公路、铁路、桥梁建设、工民建都要应用到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1)评价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预测、分析在工程建设及完工之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3)选择最佳场地和克服不良现象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环境的保护等;(4)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学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1)选择最优良的建筑地址; (2)查明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物理地质作用; (3)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既注意事项等; (4)提出防治、改善不良地质现象的方案措施。 三、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成就与发展 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追索到公元前。我国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公元前250年就开始修建,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公元前485年修建。这些工程都需要一定的地质知识。到20世纪20年代工程地质学才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设计正常蓄水位l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建成后,它不仅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在我国,工程地质学科是在建国之后得到飞速发展,在各项工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章 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平均半径6371km。在地球表面向下30---40km和2900 km有两个分界面,称之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部分。厚度约3470km,主要由铁镍物质等组成。 地幔----介于古登堡面和莫霍面之间的部分,依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又分为上、下地幔。组成物质上地幔为多含Fe、Mg的硅酸盐矿物组成,下地幔为FeO、MgO的含量更高。 地壳----地球的表层的固体部分,厚度变化很大。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5----6km,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3 km。最厚的地壳是在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其厚度70—80km。 地球 地球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它有别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的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岩石圈的板块运动。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统特有的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各元素含量极其不均匀,其中最主要的有10种,占地壳总质量的99.96%。美国化学家克拉克应用陨石类比法的分析统计,它们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是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组成矿物,矿物的集合体就是岩石。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叫做造岩矿物。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从分布上地球表面沉积岩和变质岩约占75%,岩浆岩占25%,从质量上沉积岩占地壳质量的5%,变质岩占6%,岩浆岩占89%。不同的成因是岩石形成的条件不同,

水利工程地质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是自然历史发展演变的产物,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2、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即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和由工程活动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作用。其中第二点又称工程地质作用。) 3、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物的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对工程建筑区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措施,以便保证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正确合理的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因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六种地质因素。 2、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所谓工程地质问题,即一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在该地进行建筑的要求,以致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发生的问题或存的缺陷。 3、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1)评价工程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修建建筑物选择优良的建筑地点; 2)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建筑前、后及建设中工程地质条件可能产生变化;论证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应做出定性及定量的评价。 3)对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4)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 4、地球的外部构造和内部构造包括哪些内容 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自地表以上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内部也具有层圈构造,包括地壳、地慢和地核等三个主要层圈。 6、什么是地质作用?类型有哪些?定义 这种由于自然动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地质作用动力能的主要来源和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将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1.内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主要有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旋转能、重力作用所形成的重力能,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等。地内能促使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内力作用或内生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所产生的动力在地壳表部进行的各种地质作用叫做外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外力作用或表生作用)。 7、什么是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 2、薄膜水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率 (二)选择题 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 A.膜状水 B.毛管水 C.重力水 D.吸湿水 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最大分子持水率 D.凋萎系数 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毛管持水率 D.凋萎系数 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最大分子持水率 B.毛管持水量 C.田间持水率 D.饱和含水率 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 B.2MPa C.2.5MPa D.3MPa 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 A.洪灾 B.涝灾 C.渍灾 D.洪涝灾害 (三)问答题 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 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 6、何谓SPAC?

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作物需水量 2、作物系数 3、灌溉制度 4、灌水定额 5、灌溉定额 6、灌水率(灌水模数) (二)选择题 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土壤 B.气象 C.作物 D.农技措施 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 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 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 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 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 棉花 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 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 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 D.净灌水流量 5、()宜采用畦灌。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三)问答题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 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内容有哪些? 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

2004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风化壳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带,某重力坝高150米,其建基面应位于______________带。 2. 暂时性流水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它们所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由承压水补给的泉叫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由潜水补给的泉叫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坝基下有一倾向下游的斜面,若该斜面是结构面,抗剪指标应采用_________试验所得参数,其抗剪强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如该面不是结构面,抗剪指标应采用___________试验所得参数,其抗剪切强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5. 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岩体结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 结构面按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 山岩压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性抗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初始应力)按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测定天然应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沉积岩的胶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结物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岩浆岩的产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 14. 工程地质坑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 常用的防治不稳定边坡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括号中对打“√”、错打“×”)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可靠性。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缩短勘察周期,提高效率,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TB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 先进技术(含理论、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是工程地质勘察好、省、快的强大技能和物质基础。如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坝基岩体质量分类,边坡稳定分析,岩体弹塑性理论,地质力学模型、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试验方法的发展应用,电脑与工程地质软件包的开发应用,钻探钻进取芯技术的提高,物探各种测试手段的广泛应用等,都强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勘察周期的缩短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的快速与先进。设计、施工方面先进技术的应用,如新坝型、新建材、新工芝、新施工方法的运用,也进一步促进了工程地质勘察中对较差岩体的充分利用。 1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监测 水文地质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通过水文地质试验,求取岩土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判定岩土层的透水性,评价工程的渗透稳定性。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压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以及水位恢复试验等等。不同的地层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试验项目和计算公式。一般地,砂砾(卵)石层和河边地层中适宜做抽水试验和提水后的水位恢复试验,基岩做压水试验,填土、含泥砂土和粘性土层适宜做注水、渗水试验。文献对每一种水文地质试验的操作规程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必须按规程的规定连接设备和进行操作,使用合格的水表、秒表、水位仪、压力表等,观测足够长的时间,确保每一个试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误差。一般情况下,应查明地下水位的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等,对地下水实行动态监测。为此,钻探时不要使用泥浆,保证水位和水质测量真实;监测各孔的日期要尽量统一,以便于比对;要在不同深度取水样做水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要收集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体的补排关系;要论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不良现象、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地质测绘 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

水利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水利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水利工程中公开水是岩土体的组成局部,其主要会直接影响建立场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而且会对建筑物和水利工程地基根底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产生影响。任何建立工程项目的设计,普通均需经过一系列的观测、勘探、实验,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调查区公开水的构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质变化规律,提供在制定应用或扫除公开水措施时的水文地质根据。但是,在实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人们通常愈加注重对勘探揭显露来的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的研讨,很少直接触及水文地质参数的应用,水文地质问题常常只被以为是意味性的工作,在勘察报告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普通性评价。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域,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讨不深化,设计中又无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作由公开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 一、水文地质的勘察请求 1.自然天文条件 这里面包括气候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候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习尚候与否,具有的潮湿水平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四周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整与否、地貌腐蚀和堆积状况如何等。 2.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基底结构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结构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3.公开水位状况 包括近2~5年最高公开水位、水位变化趋向;公开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公开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公开水位的影响等。公开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宏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4.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公开水类型 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散布、厚度及埋深,经过现场实验测定地层浸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公开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断定公开水水质对建筑资料的腐蚀性等。 二、应明白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 对工程有影响的水文地质要素有:公开水的类型、公开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散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浸透性的强弱及浸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号。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增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讨,

农田水利学 复习参考答案

第2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一、名词解释 1.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一般是指灌溉工程所提供的水量能够抗御干旱的天数,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2.无坝取水 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口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的地表引水灌溉方式称为无坝取水。 二、简答 1.灌溉水源主要有哪些类型?灌溉对水源有何要求? 灌溉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大的类型。又可细分为河川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城市污水等。灌溉对水源的要求包括水位、水量及水质要求。 2.简述地面灌溉取水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主要有无坝引水、有坝引水、蓄水取水、提水取水四种。其中无坝引水适用于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有坝引水适用于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即枯水期水位或流量不满足要求。蓄水取水适用于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提水取水适用于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

三、计算题 1.某无坝引水灌溉工程,计划灌溉面积0.3万hm2,设计代 表年(p=80%)河流的来水过程及灌溉用水过程见下表。其 中无坝引水最大引水系数0.3。试计算: 1)列表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定设计灌溉面积。 2)确定干渠渠首设计引水流量及最小引水流量。 3)若不能保证灌溉0.3万hm2的面积,应采取哪些措施。 某灌区设计代表年(P=80%)的河流来水过程及用水过程表 月份 5 6 7 8 9 旬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河道流量 15.0 13.7 12.1 13 13.6 14.2 18.5 11.0 9.0 21.0 19.0 14.0 13.0 (m3/s) 灌区用水量 1500 1335 870 810 1110 1050 1170 1185 870 675 810 645 135 (m3/hm2) 列表计算: 根据题目,已知设计代表年的河流来水过程及用水过程,因此不必再按灌溉面积、灌溉定额及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灌区的用水量,且不必再选择代表年(已确定代表年的来、用水过程,且P=80%)。直接将此两项按列列于表格中。由于河道流量并非能完全用于灌溉引水,且题目要求采用的引水方式为无坝引水(不考虑蓄水及水位条件,即认定没有调蓄能力,且水位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引水要求),因此,采用无坝引水最大引水系数计算不同时段河流的最大可引水量,列于第(3)栏。根据最大可引用水量,及灌区的用水量,可计算各时段最大可保证灌溉的灌溉面积,列于第(4)栏。从第(4)栏可以看出,不同时段由于河流来水及灌区用水量的不同,可保证的灌溉面积也有所差异,其中最小的保证灌溉面积为7月下旬,为2406.1hm2,因此,为了保证全时段灌区都能正常完成灌溉,可确定设计灌溉面积为2400hm2。确定了设计灌溉面积以后,再根据单位面积不同时段的灌溉用水量,得出不同时段所需引水流量,列于第(5)栏,取最大引水流量为设计引水流量,为4.17m3/s,最小引水流量为0.38m3/s。显然,根据前述计算并不能保证灌溉0.3万hm2的灌溉面积,若需要灌溉0.3万hm2的灌溉面积所需的引水量列于第(6)栏,并于最大可引用水量(第2栏)对比,列于第(7)栏,可知,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及8月上旬河流来水量不能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因此,针对流量的不足,四种地表取水方式中,只有蓄水引水才能起到调蓄水量的作用,可采用的措施是将无坝引水改为蓄水引水,或者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减少用水量高的作物种植面积,从而减少灌区用水量。

水利工程地质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系地质组 2009年4月

目录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 二.实习地区简介 (1) 三.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 四.实习纪律 (2) 五.教学方法 (2) 六.实习内容 (3) 1.地质罗盘的使用 (3) 2.基岩岩性的观察 (3) 3.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观察 (3) 4.地质构造的观察内容 (5) 5.地貌的观察内容 (7) 6.水文地质方面的观察内容 (8) 7.河流地质作用的观察与分析 (8) 8.典型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8) 七.实习作业(提交成果)和实习报告提纲 (8) 八.复习思考题 (11) 九.实习地区地质条件简介 (13) 十.三家店水库和三家店水闸工程地质条件介绍 (22) 附录 (26) 实习地区地质略图 (26) 实习地区地层柱状 (27)

《水利工程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根据水利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野外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观察地质现象,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小面积地质填图和资料整理,熟悉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分析具体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课堂讲授内容,扩展理论知识,为今后应用地质资料打下基础。 二.实习地区简介 实习地区选在北京西山的九龙山、愁儿岭和香峪大梁一带。面积约20km2。最近处离北京约30km。北方不少有关院校在此实习。行政区划属门头沟区的门头沟乡和军庄乡,包括城子、龙泉务、军庄、灰峪等自然村及野溪火车站(见实习交通位置图)。实习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气候温暖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秋高气爽。多年平均雨量600mm。 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三.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领取实习指导书,准备实习用具及行装。 系领导动员报告并说明实习的组织领导,观看教学录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