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 重点难点

一次函数 重点难点

一次函数 重点难点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11.26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分别 存在点E,F,使得△EOF与△AOB全等,则直线EF的表达式为( ) ? A. B. ? C. D. 1 2 2.(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上不与A,B重合 的动点.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D,若使△B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3.(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x,y)是直线y=-2x+4上的一个动点, 过P作AB的垂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E,F两点,若△EOF与△AOB全等,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 C. D. 4.(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y=x+2上不与A,B重合的动点.过 点C的另一直线CD与x轴相交于点D,若使△A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4 5 5.(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已知A(2,0),B(0,4),线段CD的两端点在坐标 轴上滑动(点C在y轴上,点D在x轴上),且CD=AB.若满足点C在y轴负半轴上,且△COD和△AOB全等,则满足题意的点D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3,0), P(x,y)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当△OPC的面积为时,点P的坐标为( ) ? A. B. C. D. 一次函数之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 11.25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x轴上的动点, 若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A. B. C. D.

一次函数地存在性问题(共13题)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知识点睛 函数背景下研究存在性问题,先把函数信息转化为几何信息,然后按照存在性问题来处理. 几何图形 一次函数坐标 1. 如图,直线2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y 轴上,且12 OA AC =,直线CD ⊥AB 于点P ,交x 轴于点D . (1)求点P 的坐标; (2)坐标系是否存在点M ,使以点B ,P ,D ,M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如图,直线y =k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且4 3 OC OB =. (1)求B 点的坐标和k 的值. (2)若点A (x ,y )是第一象限的直线y =kx -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是6? (3)在(2)成立的情况下,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OA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OA=6,OB=12,点C是直线y=2x 与直线AB的交点,点D在线段OC上,OD =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求直线AD的解析式; (3)P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平面是否存在点Q,使以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如图,直线1 22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3,0) ,P (x ,y )是直线1 22 y x =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重合) . (1)在P 点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 的面积为27 8 ,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过P 作AB 的垂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E ,F 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EOF ≌△BOA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 23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 (1)已知OC ⊥AB 于C ,求C 点坐标;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 x

人教版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及难点总结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项系数a决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 1、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 0 ),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二次函数图像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2、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因素 常数项c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 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0,c)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 =++(a b c y ax bx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 a≠,而b 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 =++的结构特征: y ax bx c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Array 2. 2 =+的性质:上加下减。 y ax c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1. 如图,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y轴上,且,直 线CD⊥AB于点P,交x轴于点D. (1)求点P的坐标; (2)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B,P,D,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C,OA分别 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BC=,点C的坐标为(-9,0). (1)求点B的坐标. (2)如图,直线BD交y轴于点D,且OD=3,求直线BD的表 达式.(3)若点P是(2)中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以O,D,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直线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 (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 (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6? (3)在(2)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 上,OA=6,OB=12,点C是直线y=2x与直线AB的交点,点D在线段OC上,O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求直线AD的解析式; (3)P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 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 (-3,0),P(x,y)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 合). (1)在P点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的面积为,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过P作AB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F≌△BOA?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2,3),B(4,3),C是坐标轴x轴上一点,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 A.2个B.3个C.4个D.6个 2.(2008?天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2,0),若点C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且△ABC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 的点C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2016?江宁区一模)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和(2,0), 在直线y=﹣x+2上取一点C,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共4小题) 4.(2015?杭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4,0),B(2,0),设点C是函数y=﹣(x+1)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是. 5.(2009秋?南昌校级期末)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2)、(0,0)、(3,0),若以点A、B、C、D为顶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点D 的坐标应为. 6.(2009秋?扬州校级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1,0)、C(2,3)、若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D的坐标为. 7.(2010春?江岸区期中)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 坐标分别是(﹣1,﹣1),(﹣2,3),(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为. 三.解答题(共14小题) 8.四边形ABCD中,BD,AC相交于O,且BD⊥AC,求证:AB2+CD2=AD2+BC2.9.如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在第一象限是 否存在点P,使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复变函数习题答案第3章习题详解

第三章习题详解 1. 沿下列路线计算积分 ? +i dz z 30 2。 1) 自原点至i +3的直线段; 解:连接自原点至i +3的直线段的参数方程为:()t i z +=3 10≤≤t ()dt i dz +=3 ()()()?? +=??????+=+=+1 3 1 0332 3 30 2 33 13313i t i dt t i dz z i 2) 自原点沿实轴至3,再由3铅直向上至i +3; 解:连接自原点沿实轴至3的参数方程为:t z = 10≤≤t dt dz = 33 0330 2 3 2 33 131=??? ???==?? t dt t dz z 连接自3铅直向上至i +3的参数方程为:it z +=3 10≤≤t idt dz = ()()()33 1 031 0233 233133 13313-+=??????+=+=?? +i it idt it dz z i ()()()3 3331 02 3 0230233 133********i i idt it dt t dz z i +=-++= ++= ∴??? + 3) 自原点沿虚轴至i ,再由i 沿水平方向向右至i +3。 解:连接自原点沿虚轴至i 的参数方程为:it z = 10≤≤t idt dz = ()()31 031 202 3 131i it idt it dz z i =??????==?? 连接自i 沿水平方向向右至i +3的参数方程为:i t z += 10≤≤t dt dz = ()()()33 1 031 02 32 3113 131i i i t dt i t dz z i i -+=??????+=+=?? + ()()3 333320 2 30 2 13 13113131i i i i dz z dz z dz z i i i i +=-++= += ∴? ? ? ++ 2. 分别沿x y =与2 x y =算出积分 ()?++i dz iy x 10 2 的值。 解:x y = ix x iy x +=+∴2 2 ()dx i dz +=∴1 ()()()()()??? ??++=????? ???? ??++=++=+∴ ?? +i i x i x i dx ix x i dz iy x i 213112131111 0231 0210 2 2 x y = ()2 2 2 2 1x i ix x iy x +=+=+∴ ()dx x i dz 21+=∴ ()()()()()? ???? ??++=????? ???? ??++=++=+∴ +1 1 043210 2 2131142311211i i x i x i dx x i x i dz iy x i

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1 如图,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63+=x y ,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经过B 、C 两点,点C 的坐标为(8,0),又已知点P 在x 轴上从点A 向点C 移动,点Q 在直线2l 从点C 向点B 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且移动的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移动时间为t 秒(101<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b)(b>0).P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点P'不在y轴上),连结PP',P'A,P'C.设点P的横坐标为a. (1)当b=3时, ①求直线AB的解析式; ②若点P'的坐标是(-1,m),求m的值; (2)若点P在第一象限,记直线AB与P'C的交点为D.当P'D:DC=1:3时,求a的值; (3)是否同时存在a,b,使△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b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021年温州市中考数学重难点复习:二次函数

2021年温州市中考数学 重难点复习:二次函数 目录 一、历年真题 二、知识点讲解 三、各地真题及模拟题精讲

一、历年真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将抛物线y =x 2﹣2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A .y =x 2﹣1 B .y =x 2﹣3 C .y =(x +1)2﹣2 D .y =(x ﹣1)2﹣2 【解答】解:将抛物线y =x 2﹣2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2+1,即y =x 2﹣1. 故选:A . 2.如图,抛物线y =﹣(x +m )2+5交x 轴于点A ,B ,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与原抛物线交于点C ,则点C 的纵坐标为( ) A .5 2 B . 114 C .3 D . 134 【解答】解:将抛物线y =﹣(x +m )2+5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y =﹣(x +m ﹣3)2 +5, 根据题意得:{y =?(x +m)2+5y =?(x +m ?3)2+5, 解得:{x =3 2?m y =114, ∴交点C 的坐标为(3 2?m , 114 ), 故选:B . 3.已知点A (﹣3,a ),B (﹣2,b ),C (1,c )均在抛物线y =3(x +2)2+k 上,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c <a <b B .a <c <b C .b <a <c D .b <c <a 【解答】解:函数的对称轴为:x =﹣2, a =3>0,故开口向上, x =1比x =﹣3离对称轴远,故c 最大,b 为函数最小值, 故选:C .

4.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在(﹣1,0)的左边,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abc>0B.2a﹣b<0C.b2﹣4ac<0D.a﹣b+c>﹣1【解答】解:A、如图所示,抛物线经过原点,则c=0,所以abc=0,故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对称轴在直线x=﹣1的左边,则?b 2a<?1,又a>0,所以2a﹣b<0, 故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依据根的判别式可知b2﹣4ac>0,故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当x=﹣1时y<0,即a﹣b+c<0,但无法判定a﹣b+c与﹣1的大小,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抛物线y=x2+6x+9与x轴交点的个数是() A.0B.1C.2D.3 【解答】解:∵b2﹣4ac=36﹣4×1×9=0 ∴二次函数y=x2+6x+9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 故选:B. 6.如图一段抛物线y=x2﹣3x(0≤x≤3),记为C1,它与x轴于点O和A1:将C1绕旋转180°得到C2,交x轴于A2;将C2绕旋转180°得到C3,交x轴于A3,如此进行下去,若点P(2020,m)在某段抛物线上,则m的值为()

复变函数习题解答(第3章)

p141第三章习题 (一)[ 5, 7, 13, 14, 15, 17, 18 ] 5.由积分 C1/(z+ 2)dz之值证明 [0,](1 + 2 cos)/(5 + 4cos)d= 0,其中C取单位圆周|z| = 1. 【解】因为1/(z+ 2)在圆|z内解析,故 C1/(z+ 2)dz= 0. 设C: z()= ei ,[0, 2]. 则 C1/(z+ 2)dz= C1/(z+ 2)dz= [0, 2]iei /(ei + 2)d = [0, 2]i(cos+isin)/(cos+isin+ 2)d =

[0, 2]( 2 sin+i(1 + 2cos))/(5 + 4cos)d = [0, 2]( 2 sin)/(5 + 4cos)d+i [0, 2](1 + 2cos)/(5 + 4cos)d. 所以 [0, 2](1 + 2cos)/(5 + 4cos)d= 0. 因(1 + 2cos))/(5 + 4cos)以2为周期,故 [,](1 + 2cos)/(5 + 4cos)d= 0;因(1 + 2cos))/(5 + 4cos)为偶函数,故[0,](1 + 2 cos)/(5 + 4cos)d [,](1 + 2cos)/(5 + 4cos)d= 0. 7. (分部积分法)设函数f(z),g(z)在单连通区域D内解析,,是D内两点,试证 [,]f(z)g’(z)dz= (f(z)g(z))| [,] [,]g(z)f’(z)dz. 【解】因f(z),g(z)区域D内解析,故f(z)g’(z),g(z)f’(z),以及(f(z)g(z))’都在D 内解析.因区域D是单连通的,所以f(z)g’(z),g(z)f’(z),以及(f(z)g(z))’的积分都与路径无关.[,]f(z)g’(z)dz+ [,]g(z)f’(z)dz= [,](f(z)g’(z)dz+g(z)f’(z))dz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培优拓展)

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培优专题) 1.(2015春?通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1),B(0,3),P是x轴上一动点,在直线y=x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画出所有满足情况的平行四边形,并求出对应的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015春?北京校级期中)已知直线y=x+3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 (1)求∠BAO的平分线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点M在已知直线上,点N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以点M、N、A、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2010秋?吴江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 边上,AE>DE,BE=BC,点O是线段CE的中点. (1)试说明CE平分∠BED; (2)在直线AD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B、C、F、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存在,试画出点F的位置,并作适当说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直线y=x+1与y=﹣2x+4交于点A,两直线与x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E,D,O,A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点A的坐标是(2,1),点B的坐标是(5,1),过点A的直线l 的表达式为y=2x+b,点C在直线l上运动,在直线OA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012春?雨花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2,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移动. (1)当OA=时,求点C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OBC的面积. (3)是否存在一点C,使线段OC的长有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点梳理及训练(最新)

① 二次函数 考点一 一般地,如果y =ax 2+bx +c(a 、b 、c 是常数,a ≠0),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1.结构特征:①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②x 的最高次数是2;③二次项系数a ≠0. 2.二次函数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般形式:y =ax 2+bx +c(a 、b 、c 是常数,且a ≠0); 顶点式:y =a(x -h)2+k(a ≠0),它直接显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h ,k); 交点式:y =a(x -x 1)(x -x 2)(a ≠0),其中x 1 、x 2 是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考 点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考点三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特征与a、b、c及b2-4ac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考点四 任意抛物线y=a(x-h)2+k可以由抛物线y=ax2经过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考点五 1.设一般式:y=ax2+bx+c(a≠0). 若已知条件是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一般式y=ax2+bx+c(a≠0),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出a、b、c的值.2.设交点式:y=a(x-x1)(x-x2)(a≠0).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则设交点式:y=a(x-x1)(x-x2)(a≠0),将第三点的坐标或其他已知条件代入,求出待定系数a,最后将解析式化为一般式. 3.设顶点式:y=a(x-h)2+k(a≠0). 若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方程与最大值或最小值,则设顶点式:y=a(x-h)2+k(a≠0),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出待定系数化为一般式 考点六 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两个方法 ①用二次函数表示实际问题变量之间关系. ②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大化问题(即最值问题),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同时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二次函数y=-3x2-6x+5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A.(-1,8) B.(1,8) C.(-1,2)D.(1,-4) (2)将二次函数y=x2-2x+3化为y=(x-h)2+k的形式,结果为() A.y=(x+1)2+4 B.y=(x-1)2+4 C.y=(x+1)2+2 D.y=(x-1)2+2 (3)函数y=x2-2x-2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可求得使y≥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②

2017年数学中考专题《存在性问题》

2017年数学中考专题《存在性问题》 题型概述 【题型特征】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非常精巧,解题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存在性问题按定性可分为:肯定型和否定型.存在性问题在假设存在以后进行的推理或计算,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较高,并具备较强的探索性.正确、完整地解答这类问题,是对我们知识、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验. 【解题策略】不同的存在性问题解法不同.下面按照解法及设问方式的不同将存在性问题分为代数方面的存在性问题(如方程根是否存在、最值是否存在等)、点的存在性问题(如构成特殊图形的点是否存在)并举例分析. (1)代数方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思路是:将问题看成求解题,进行求解,进而从有解或无解的条件,来判明数学对象是否存在,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 (2)点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思路是: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若能导出合理的结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断;若导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断. 真题精讲 类型一 代数方面的存在性问题 典例1 (2016·广东梅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 y x bx c =++过,,A B C 三点,点A 的坐标是(3,0),点C 的坐标是(0,-3),动点P 在抛物线上. (1)b = ,c = ,点B 的坐标为 ;(直接填写结果) (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过动点P 作PE 垂直y 轴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连接E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 的坐标. 【解析】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数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解】(1)-2 -3 (-1,0) (2)存在. 第一种情况,当以C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C 作1CP AC ⊥,交抛物线于点1P .过点1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是M .如图(1), ,90OA OC AOC =∠=?Q , 45OCA OAC ∴∠=∠=?. 190ACP ∠=?Q , 11 904545MCP CPM ∴∠=?-?=?=∠. 1MC MP ∴=.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综合专题 1.如图,将一个正方形纸片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1,0),C(0,1),P为AB边上一个动点,折叠该纸片,使O点与P点重合,折痕l与OP交于点M,与对角线AC交于Q点 (Ⅰ)若点P的坐标为(1,),求点M的坐标; (Ⅱ)若点P的坐标为(1,t) ①求点M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直接写出答案) ②求点Q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直接写出答案) (Ⅲ)当点P在边AB上移动时,∠QOP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你认为不发生变化,写出它的角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发生变化,也说明理由. 2.如图,△OAB的一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6,8),OA=OB,点P在线段OB上,点Q在y轴的正半轴上,OP=2OQ,过点Q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OA,AB于点E,F.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四边形POEF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 (3)是否存在点P,使△PE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个顶点A、B 的坐标分别A (,0)、B(,2),∠CAO=30°. (1)求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把矩形OABC以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O落在平面上的点D处,求点D的坐标; (3)在平面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O、D、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直线l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BAO=45°,点A坐标为(8,0).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段OBA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动点Q也从点O出发,沿线段OA运动,到点A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 (2)若点A、B、O与平面点E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3)在运动过程中,当P、Q的距离为2时,求点P的坐标.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原点O及点A(0,2)、C(6,0)作矩形OABC,∠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D方向移动;同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当点P移动到点D时,t=秒;

二次函数重点难点总结

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 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 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一次函数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 (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课前预习 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个格点,若点 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 有个. 2.用铅笔做讲义第1 题,并将计算、演草保留在讲义上,先看知 识点睛,再做题,思路受阻时(某个点做了2~3 分钟)重复上述动作,若仍无法解决,课堂重点听. ?知识点睛 1.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 ①分析不变特征 分析所求图形中的定点、定线、定角等不变特征. ②分类、画图 结合所求图形的形成因素,依据其判定、定义等确定分类,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通常先尝试画出其中一种情形,分析解决后,再类比解决其他情形. ③求解、验证 围绕不变特征、画图依据来设计方案进行求解;验证时,要回归点的运动范围,画图或推理,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注:复杂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往往需要研究背景图形,几何背景往往研究点,线,角;函数背景研究点坐标,表达式等. 2.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的特征分析及特征下操作要点: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直角顶点进行分类,在直角的基础上,再考虑等腰,通常借助构造弦图模型进行求解.

?精讲精练 1.如图,直线y=-2x+6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B,点P 是 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若以A,B,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

2.如图,直线y =-1 x +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B,点C 3 在直线y =-1 x +b 上,且其纵坐标为1,△OAC 的面积为 3 . 3 2 (1)求直线y =-1 x +b 的表达式及点C 的坐标;3 (2)点P 是第二象限内的一个动点,若△A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

一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1.(2019秋九江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C(0,6)的直线AC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 在线段OA和射线AC上运动. (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 (2)求△OAB的面积 (3)是否存在点M,使△OMC的面积与△OAB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019春通城县期末)如图,A,B是直线y=x+4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y=-2x+b点B,与x轴交于点C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点D是折线A-B-C上一动点 ①当点D是AB的中点时,在x轴上找一点E,使ED+EB的和最小,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点E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并求E点的坐标 ② 是否存在点D,使△AC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 4 3 OC OB =. (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 (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6? (3)在(2)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直线 1 2 2 y x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3,0),P(x,y)是直线 1 2 2 y x =+ 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 (1)在P点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的面积为 27 8 ,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过P作AB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F≌△BOA?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 x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 二次函数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R )。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结论:在Y 轴上,上加下减。

3. ()2 y a x h =-的性质: 结论:在X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总结: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三、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请将2245y x x =++利用配方的形式配成顶点式。请将2y ax bx c =++配成 ()2 y a x h k =-+。 总结: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 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其中2 424b ac b h k a a -=-= ,. 四、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 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 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 的交点.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 2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存在性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存在性问题 一、二次函数中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如图,把抛物线2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2 y x =-+. y x h k () 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 (1)写出h k 、的值;(2)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M,使△AOM∽△ABC?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抛物线经过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在抛物线上,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A、O、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 (3)P是抛物线上的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M、A为顶点的三角形△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二次函数中面积的存在性问题 3.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a >=+与双曲线k y x = 相交于点A ,B .已知点B 的坐标为(-2,-2), 点A 在第一象限内,且tan ∠AOX =4.过点A 作直线AC ∥x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 .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计算△ABC 的面积;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 ,使△ABD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若存在,写出点D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 =ax 2 +c (a >0)经过梯形ABCD 的四个顶点,梯形的底AD 在x 轴上, A (-2,0), B (-1,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分) (2)点M 为y 轴上任意一点,当点M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为最小时,求此时点M 的坐标;(2分) (3)在第(2)问的结论下,抛物线上的点P 使S △PAD =4S △ABM 成立,求点P 的坐标.(4分) (4)在抛物线的BD 段上是否存在点Q 使三角形BDQ 的面积最大,若有,求出点Q 的坐标,若没有,说明理由。

中考总复习二次函数小题难点突破

2 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系列讲义(四)函数小题重难点突破 1.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0;②b <a+c ;③2a+b=0;④a+b>m (am+b )(m≠1 的实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 如图,抛物线 y=ax 2 +bx+c 的对称轴是 x=1,下列结论: ①b<0;②(a+c ) 2 >b 2 ;③2a+b -c >0;④3b<2c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上正确结论的序号). 3.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①abc>0; ②2a+b<0;③a+b<m (am+b )(m≠1 的实数);④(a+c )2<b 2;⑤a>1.其中正确 的项是( ) A 、①⑤ B 、①②⑤ C 、②⑤ D 、①③④ 4.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b -4ac > 0;②abc>0;③8a+c>0;④9a+3b+c<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如图是二次函数 y=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 A (x 1,0),-3<x 1<-2,对称 轴为 x=-1.给出四个结论:①abc>0;②2a+b=0;③b >4ac ;④a -b >m (ma+b )(m≠-1 的实数);⑤3b+2c>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5. 已知抛物线 y=ax 2+bx+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 x=-1,与 x 轴的一个交点为 (x 1,0),且 0<x 1<1,下列结论:①9a -3b+c >0;②b<a ;③3a+c>0 其中正确 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6.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 y=ax 2 +bx+c (a≠0)的图象经过点(-1,2),且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x 1、x 2,其中-2<x 1<-1、0<x 2<1.下列结论:①4a -2b+c <0,②2a -b <0,③a<-1,④b 2 +8a >4ac 中,正确的结论是 .

复变函数习题解答(第3章)

p141第三章习题(一)[ 5, 7, 13, 14, 15, 17, 18 ] 5. 由积分?C1/(z + 2) dz之值证明?[0, π] (1 + 2 cosθ)/(5 + 4cosθ) dθ = 0,其中C取单位圆周| z | = 1. 【解】因为1/(z + 2)在圆| z | < 3/2内解析,故?C1/(z + 2) dz = 0. 设C : z(θ)= e iθ,θ∈[0, 2π]. 则?C1/(z + 2) dz = ?C1/(z + 2) dz = ?[0, 2π] i e iθ/(e iθ + 2) dθ = ?[0, 2π] i (cosθ + i sinθ)/(cosθ + i sinθ + 2) dθ = ?[0, 2π] (- 2 sinθ + i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 ?[0, 2π] (- 2 sinθ)/(5 + 4cosθ) dθ+ i ?[0, 2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所以?[0, 2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 因(1 + 2cosθ ))/(5 + 4cosθ)以2π为周期,故?[-π, 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因(1 + 2cosθ ))/(5 + 4cosθ)为偶函数,故 ?[0, π] (1 + 2 cosθ)/(5 + 4cosθ) dθ = (1/2) ?[-π, 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 7. (分部积分法)设函数f(z), g(z)在单连通区域D内解析,α, β是D内两点,试证 ?[α, β] f(z)g’(z)dz = ( f(z)g(z))|[α, β] -?[α, β] g(z) f’(z)dz. 【解】因f(z), g(z)区域D内解析,故f(z)g’(z),g(z) f’(z),以及( f(z)g(z))’都在D 内解析.因区域D是单连通的,所以f(z)g’(z),g(z) f’(z),以及( f(z)g(z))’的积分都与路径无关. ?[α, β] f(z)g’(z)dz + ?[α, β] g(z) f’(z)dz = ?[α, β] ( f(z)g’(z)dz + g(z) f’(z))dz = ?[α, β] ( f(z)g(z))’dz. 而f(z)g(z)是( f(z)g(z))’在单连通区域D内的一个原函数,所以 ?[α, β] ( f(z)g(z))’dz = f(β)g(β) -f(α)g(α) = ( f(z)g(z))|[α, β]. 因此有?[α, β] f(z)g’(z)dz + ?[α, β] g(z) f’(z)dz = ( f(z)g(z))|[α, β], 即?[α, β] f(z)g’(z)dz = ( f(z)g(z))|[α, β] -?[α, β] g(z) f’(z)dz. 13. 设C : z = z(t) (α≤t≤β)为区域D内的光滑曲线,f(z)于区域D内单叶解析且f’(z) ≠ 0,w = f(z)将曲线C映成曲线Γ,求证Γ亦为光滑曲线. 【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1) 当z(α) ≠z(β)时,C不是闭曲线.此时z(t)是[α, β]到D内的单射,z(t)∈C1[α, β],且在[α, β]上,| z’(t) |≠ 0. 因Γ是曲线C在映射f下的象,所以Γ可表示为w = f(z(t)) (α≤t≤β). ?t∈[α, β],z(t)∈D.因f于区域D内解析,故f在z(t)处解析, 因此f(z(t))在t处可导,且导数为f’(z(t))z’(t). 显然,f’(z(t))z’(t)在[α, β]上是连续的,所以f(z(t))∈C1[α, β]. 因为f(z)于区域D内是单叶的,即f(z)是区域D到 的单射,而z(t)是[α, β]到D 内的单射,故f(z(t))是[α, β]到 内的单射. 因在D内有f’(z) ≠ 0,故在[α, β]上,| f’(z(t))z’(t) |= | f’(z(t)) | · |z’(t) |≠ 0. 所以,Γ是光滑曲线. (2) 当z(α) = z(β)时,C是闭曲线.此时z(t)∈C1[α, β];在[α, β]上,有| z’(t) |≠ 0;z’(α) = z’(β);?t1∈[α, β],?t2∈(α, β),若t1 ≠t2,则z(t1) ≠z(t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