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嗦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3]”,“sol嗦[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拉[6]”,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小D调,降B 调,F调,G调,E调等几种。

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传说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另外有个傣族的传说是上古时代有一头凶兽,经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但凶兽依然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

下来,再也没有出来作怪。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家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

葫芦丝的调音技巧和演奏技法

葫芦丝属于管乐器,所有管乐或多或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产生了接口式调音插口。调音插口通 过铜接口的伸缩,延长或缩短乐器内部空气柱的长短来实现音高的变化,以满足演奏、教学的需要。原理是拔出接口插接位置,竹管内空气柱增长,整体音准就相对降低一点点;反之,总体音高就会增高,这样乐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间调整,以达到与乐队、CD 音乐相协调的目的。 在使用调音型葫芦丝时,注意在拔插接口的时候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直拉直推,要用适当的力量边左右旋转边推拉,直到音准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尽量避免给一些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使用该乐器,以免错误操作,造成接口变形、损坏或漏气。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铜接口补充适量的润滑油,避免接口腐蚀生锈。 需要注意的是:调音仅仅只是对音准的绝对音高作小范围的适当调整,而不能作为转调来使用。因为葫芦丝的调音对不同的音高调整的幅度不一样,原则上来说,离簧片越近的音对调音接口的调整越敏感,越远的越迟钝,而且筒音5是不会受调音接口的变化控制的。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4.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tr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又”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葫芦丝技巧

当你对葫芦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新葫芦丝拿到手里时,最急的就是想要把它吹出声音来,正因为如此,由于你用气方法不当,甚至是不会用气,使得葫芦丝发出一种怪音“喔”音,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这是因为你在气息的运用上没有把握好,由于气息力度不够,未能使簧片与竹管产生耦合振动,所以发不出葫芦丝的正常音。另一方面在增强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呼气方法,切不能呼气过猛,要均匀逐渐的加力,一旦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及时把握好这一瞬间的感觉,然后反复练习。应该注意“呼气过猛会使簧片变形,严重时会发不出声音来,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才可以进行吹奏” 葫芦丝是用超吹的方法发音的,超吹是比葫芦丝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通过吹奏的呼吸力和唇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强,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力来实现的。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学者应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不能漏气,气息要平稳,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手指变化时,气息应用不应受到影响。葫芦丝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1”音,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5”“6”和低音“5”“6”,所以,当初学者拿起葫芦丝吹奏时,先吹“1”音,然后可以按指法表和练习曲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另外,初学者对姿势往往不得要领,顾此失彼,或者干脆马马乎乎。要吹好葫芦丝,第一步就是要摆好姿势,这样才可以使身体各部位更加放松,利于气息的流畅,在今后的演奏中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部是按孔有漏气现象,如果养成习惯,对演奏乐曲的音色,音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克服,再就是不重视长音的练习,确实来说,长音月口气要吹十几秒甚至更长,声音要漂亮要稳定是不太容易的,长期练习枯燥无味,但是要保证将来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一首乐曲,练习长音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重视长音练习,即使将来可以演奏乐曲那音色也一定不会太美,严重的影响演奏效果,所以要重视长音的练习。 怎样练好一首乐曲: 我认为要练好一首乐曲首先要分析乐曲的内容和表现方法,可以结合试奏进行。然后再以较慢的速度,后逐步加快至原速,通过试奏一是了解一下乐曲的大致音响效果,二是检查一下原定表现手法是否适合,再就是发现难点,为进一步练习做准备。然后再分段练习,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一是要突破技术难点,力求达到技巧上的熟练,二是体会感情,进一步研究每段的艺术表现,必要是可插入一些辅助性的基本功练习。最后就是按曲子的规定速度将全曲连贯起来做综合练习。另外正如大家所说的要多听一下原曲,了解各个不同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和各种不同的技法产生那些不同的效果,加以利用,或创新!在葫芦丝乐曲的练习中,切忌追求快,还有过量的加用劲,动作的多余。有些人不懂正确的方法,越快越难的曲子吹的越快,越使劲,甚至全身都跟着使劲,造成浑身紧张影响乐曲的效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使自己的练习失去兴趣,甚至半途而废。练习应该是在慢中进行的,练习演奏、音乐表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内心歌唱,预先听相关音乐,到大脑控制艺术想象等各方面的到位和协调一致,首先是建立,然后才是熟悉巩固与发展。无论是建立也好发展也好,都是先在慢速度中开始的,动作是在放松,自然中进行的,否则如何快了紧了,将无法分析无法选择无法改正,说穿了就是无法演奏,无法表现。所以说练习应该是慢练,快改。只有慢练才能分析检查,只有快改,才能使练习少走弯路。慢练不等于松懈,而是利用小拍子,在严格的节奏中,时刻似均,准美的标准进行慢练。总之为了不浪费精力,有限的利用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大家必须学会正确的练习方法,掌握一套科学的,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练好一首乐曲的效果! 怎样掌握好乐曲的强弱:

葫芦丝学习口诀

葫芦丝演奏口诀摘选 葫芦丝的基本功主要有三方面,即气、指、舌。 一、气(呼吸方法) 1、不提肩、不挺胸、口鼻通、不出声;气下沉、丹田功、音柔美、颤常用。 2、高音缓、低音急、轻呼能出筒音3 3、吹长音时要做到: 音头不能软、音体不能板、音尾不能散。 4、学会气颤音的方法是: 急缓交错、丹田配合。 5、对于慢曲换气的要求是: 慢曲慢换、音断曲不断。 慢曲快换、旋律更连贯。 6、对于快换气的要求是: 口鼻都要通,吸气不出声。 7、对音量大小的要求是:

轻音不能浮,重音不能浊。 8、对音准的要求是: 渐强起,渐弱收,音准关键在两头。 二、指(手指技巧) 1、针对初学者的手形,要做到“不靠不翘”。可要求: 指放平、勿高抬,孔按实、松则快。 2、关于按音孔的方法: 初学用指肚,提高加指尖。 3、持乐器要端正,既稳固又放松。 4、叠、打、抹、滑的一般规律是: 上行叠音,下行打,向上抹音,向下滑。 5、叠打与抹滑的主要区别是: 快叠打,慢抹滑。 6、叠音、波音、指颤音的主要是手指开闭的次数: 一叠、二波、三起颤。 三、舌(吐音方法)

1、断吐用“吐苦”,连吐用“嘟咕”,舌指能同步,快板必清楚。 2、快板要慢练,慢板要连贯。 3、勤练“苦”,慢练“呼”, 小舌也能打“嘟噜”。 4、“吐苦”各占半,“苦”音要久练。 四、如何演奏好乐曲 1、运用好基本功:气要通,指要松,舌要清。 2、练习新曲的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对、会、背、味。 ①对:将乐谱及表情技巧符号吹对; ②会:能看谱连贯完整地演奏全曲; ③背:能背谱熟练地演奏; ④味:能体现乐曲的风格韵味及作者意图。 3、对于有难度的乐曲,要进行重复练习: 慢快慢快,简繁简繁,零整零整,看背看背。4、针对在学校学生功课多,练习时间

葫芦丝教材内容

前言 蒲吕中学葫芦丝艺术特色教育意义: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利用校园广播在活动课时间编排专题节目插播葫芦丝的经典名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在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引起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学的欲望,就会认真学练并积极参加音乐的实践活动。学校开设器乐兴趣小组时,很多同学涌跃报名参加了葫芦丝学习小组。开课辅导时,认真为学生示范演奏每一个练习曲。学生从优美的葫芦丝乐声中得到感染,个个跃跃欲试。 二、压缩教材、优化教程。 按照葫芦丝教材来辅导学生是比较省事的,但教材编著者是以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编写的,务必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常用的教材难度大,教程长。该教材中前几个练习曲吹奏发音难,要求两手手指除左小指和右手拇指以外,其余8个手指必须严密按住音孔,稍有某手指不严密即出噪音或不发音,又是长音练习,初学者的肺活量小,不会用气。学生练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得不到成功的喜悦。该教材中还有不少练习曲重复繁琐,枯燥无味且难以表现葫芦丝的乐曲特点,学生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学生按其教程训练,则需要一百多个课时,显然速度不快。教师拼体力,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一定很低。为此,对教材删繁就简,去粗选精,再从其它器乐(如钢琴、竹笛等)教材中选出一部分适合葫芦丝演奏的练习曲,加上以前没有专业教材自己辅导学生时所编写一些的练习曲,重新编写了一本葫芦丝的练习教材,整个练习曲部分学生一般用50课就能练完,不但保证了整个教程的难易适中,教材安排合理,注意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而且缩短了训练周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循序渐进、扎实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练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基础,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但又不能急于事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我要求他们只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学生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到呼吸的方式,而导致动作失调。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导他们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再讲解横膈膜的运动等原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自我感悟,不断提高呼吸的技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演奏葫芦丝练气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法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四、分层施教、帮带互促。 参加葫芦丝兴趣小组学习的学生音乐基础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强弱,到班时间有先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它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安排简单易学的曲

葫芦丝演奏技法

葫芦丝演奏技法 葫芦丝演奏技法 一、葫芦丝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但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 合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葫芦丝 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战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 度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 腿稍微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度放松和僵硬。 葫芦丝的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 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 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 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 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口劲返 回顶部 风门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 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

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 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 能够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因为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 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 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 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 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 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口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 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 缓急之分,但因为葫芦丝的吹奏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 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葫芦丝音域过窄)。 [NextPage] 吹奏基本技巧 双吐 双吐比单吐速度要快,适用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音时舌尖有发"吐"音的动作,舌根有发"苦"音的动作,要练至两者的力度一致。 开始时可用念字法,到后来就不用真正念出来了。初学双吐时除了要 看文字说明外,更重要的要用心去体会、摸索,比如,刚学双吐,在"吐"与"苦"之间容易出现尾音或两个音分得不十分清楚,而解决的办法 无法用文字来完全描述,这就需要你持续地调整口形、舌形舌位、力度、口腔内的余气量,最终你会找出的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关于双吐

学习葫芦丝感受

学习葫芦丝感受 时间:2017-09-14 10:39:39 | 作者:梁睿婷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葫芦丝教学,班里很多同学都买葫芦丝,妈妈见那么多人买,也帮我买了一个。 我们每个星期有两节葫芦丝课。老师先教我们基本指法,然后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谱,一句一句地学吹。同学们都学得很很认真。到现在,我已经会吹很多首曲子了,在家里,还经常为父母演奏几曲,给家里带来了不少欢乐。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每个组选一个人吹奏葫芦丝,我被人选中了。我非常的紧张,在手忙脚乱中总算吹完了一曲。我吹奏得很糟糕,沮丧地回到座位上,埋着头。没想到老师居然对全班说我吹得挺好的,只是有点紧张,不然的话会吹得更好。老师的热情鼓励,让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打那以后,我渐渐有了自信,每次有演奏的机会,我都会积极争取。站在讲台上吹奏,看着同学们欣赏的目光,我充满自豪。 以前,一下课,我总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作业中遇到难题,我总是烦躁不安;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我总是萎靡不振。在学习葫芦丝的过程中,老师安排我做组长,我很激动,也很紧张。但我从心底里知道,既然我是组长,就要做同学们的榜样和老师,不然我就教不好组员了。所以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要坚强起来,要比同学们更刻苦,要比同学们吹奏得更好。课间,我不再打闹,经常练习新学的曲子;遇到难题时,我不再烦躁,吹奏一首柔和的曲子,心境豁然开朗,思维更开阔了;感到压力时,吹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紧绷的心弦便松弛了许多;闲暇时,自学自己爱听的曲子,在班里吹给同学们听,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心里甜滋滋的……我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因为我知道做每一件事就像学习葫芦丝一样——要有自信! 葫芦丝声充满着整个校园,滋养着我们的生活,浸润着我们的人生。

葫芦丝基础知识及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葫芦丝的介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葫芦丝的基本构造。 2.掌握葫芦丝吹奏姿势和基本指法。 3.曲子练习 教学难点:葫芦丝乐曲的指法和用气。 教学过程: 一、葫芦丝结构认识: 葫芦丝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1.出示葫芦丝让学生认识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1)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2)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3)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 (4)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实验小学统一使用降B调葫芦丝进行教学。

二、葫芦丝的吹奏要求: (一)姿势 葫芦丝的吹奏姿势有站与坐势两种: 1、站势: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呈外八字形分开与肩宽,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吹奏时,两眼平视前方,两肩放松,两臂向上自然抬起,双手举起葫芦丝,用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开闭葫芦丝的第一、第二、每三孔,大母指托于主音管背面,小指则轻轻地按在主管侧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开闭葫芦丝的第四、第五、第六孔,大母指则开闭第七孔,小指要轻轻按在副管上。 2、坐势:坐势和站势的吹奏姿势基本相同,稍有不同之处就坐吹时,双脚一左一右或稍微一前一后踏地,切记不要将背靠在椅子上。 二、葫芦丝的发音的好坏主要在于舌簧,吹奏时不能用力过猛,以低音“5”为基音,除了低音“3”和“4”缓吹外,其余诸音以“5”音的力度为基础,只要把低音“5”吹好了,口形和气息保持住,再往上其它音气息稍作调整就能吹奏出来。 (二)气息 c吹奏葫芦丝时气息一定要平稳才能吹奏出好听的乐音,吹奏过猛簧片不能正常发音,还容易受损,气息过缓,也不能正常发音。为了提高吸气速度,要嘴和鼻同时吸。乐曲长时要多吸一些气,乐曲短时就少吸一些气。

文化育人之葫芦丝特色教育案例

文化育人之葫芦丝特色教育开展方法 古寨镇中心小学肖家伟 一、教育目的: 葫芦丝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乐器,在学练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以艺促德、以德促艺、立美育人。 二、选择葫芦丝这种乐器的原因: 葫芦丝音色柔和、优美、婉转动听。易于激发学生的学练情趣。葫芦丝简单易学,没有复杂及高难度的技术负担,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它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发音较容易,简单易学。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合小学各年级学生学习。 葫芦丝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声音相容性好,便于独奏、重奏、合奏和集体演奏,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开展方法 (1)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活动中播放葫芦丝的简单乐曲和经典名曲,让学生在欣赏葫芦丝音乐美的同时,熟悉一些简单的乐曲并能随口哼唱;在校园的文艺活动中,安排教师葫芦丝独奏的节目,让学生亲目所睹亲耳所闻,从而诱发他们学习葫芦丝的情趣和欲望;在学校宣传栏中张贴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介绍傣族世代相传的关于葫芦丝的神奇而美丽爱情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葫芦丝的文化内。 学生在良好的音乐美感氛围中学习葫芦丝,情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不但学练认真,而且主动参加校内外音乐实践活动(2)、优化教材、压缩教程。 教材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学习。初学时练习曲的

乐句要较短,学生不会因为过于注意呼吸气而影响到指法的训练。由于降低了难度,学生能快速进入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练能吹出一到二首练习曲。接着后面的练习曲则逐步增加难度,但又确保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当堂学好,接受能力差些的学生只需课后多练习几遍也能学会。 这样学生对练习曲不感到乏味,兴趣很浓。大大缩短了训练周期,提高了教学效率 (3)、扎实基础、循序渐进。 学生练习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扎实基础,训练其基本功,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但又不能急于事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 在练习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水平,又要增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要营造了一种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 (4)、分层施教、帮带互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其音乐性、愉悦性、全面性、激励性、导向性这几个原则。在学练中可采用分层学练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低年级的学生长音练习不作硬性要求,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长音要达标准。在“婚誓”一曲的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能演奏主弦律、节拍准确就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能将技巧溶入,如虚震音、渐强渐弱,对换气的要求则更严格些。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它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认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尖子生,由他们组织“帮带”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帮一”、“少带多”,互学互促。每次授新课后,选出学得较好的

葫芦丝初学指南

零基础学习步骤 首先零基础的朋友,见意大家一定要多看视频,边看视频边练习,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视频讲解还是不理解的话,打字更是解决不了你的问题的,所以,视频一定要多看,不是看几次的问题哦! 首先大家拿到葫芦丝后,不要急于去吹,先看一下葫芦丝的保养知识,这部份内容在我们的教材第一页和光盘中都有,好的葫芦丝还需要我们好好爱护(也可以网上在多了解一些,可能更全面)然后学习第一讲和葫芦丝如何吹出正确的音这二小节的内容,注意初学的朋友一定先把这两小节内容仔细的看一遍,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边看光盘边自己拿着葫芦丝模仿练习,每个音都能偿试吹出后,大家可以学习第二讲内容,单吐,学习舌的技巧。通过这三个视频的学习,我们对葫芦丝的三个最重要的基本功,气指舌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演奏姿势,自己的口型,大家可以对着镜子练习。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员朋友还是很顺利的,有个别学员会碰到以下小问题,现总结如下: (1)手指按不牢音孔,或者说记不住那个孔发那个音 这是个低级问题,除了多练,没什么技巧。 (2)在吹每个音的后面有个小杂音或小尾音 这个我们一般所说的咕音,我们专门有这个讲座(咕音的控制),大家可以专门学习一下。 可能有的朋友讲座看了几次后,还是控制不好,这个也不要气妥,

主要是我们初学的朋友气息控制不好所致,大家不要太在意这个咕音,多吹多练,掌握正确的方法,慢慢就会好的哦…… (3)低音3有时能吹出,有时吹不出,单独吹能吹出,在曲子中吹不出 这也是气息不稳所致,初学的朋友吹不好也很正常,可见气息在葫芦丝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哦, (4)还有的朋友中音 4 吹不好,感觉这个音总是听起来不舒服,很怪,声音小等……中音 4 这个音在葫芦丝上 是个泛音,初学的朋友吹不好主要是手指不灵活加上与 气息配合不好与其他音转换时有其他音附在中音 4 上 所致,学习方法也是多练,具体可看光盘中的<中音4 和 低音3 的吹法>这个讲座。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要求我们的学员能够把教材中第二讲新疆舞曲较为顺得的吹出,大家可以以较慢的速度,只要能吹了基本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我们把重点放在简谱学习,乐理知识学习,学会唱谱上。在我们教材中有专门的乐理小知识介绍,在光盘中有简谱入门的视频讲座,这部份知识以实用为主,建议大家记住并背下来就可以了,以后大家想提高的话,可以买一本乐理书,专门研究一下。 在第三讲中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小技巧,连音,这个技巧很容易学会,我们掌握了吐音,连音技巧,就可以学习很多小练习

1 葫芦丝的起源和发展

1 葫芦丝的起源和发展 我们大家可能都曾经见过葫芦丝或者听过葫芦丝的演奏。那么它是一种什么乐器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同学们一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去进行了解和研究吧! 认识葫芦丝 请同学们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有关葫芦丝的知识。 葫芦丝 巴乌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不同种类的葫芦丝,观察一下它们都有什

么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赶快进入吧!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了解葫芦丝的起源 大家知道葫芦丝是怎样产生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

个问题。 下面图画中的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搜集葫芦丝乐曲 我们大家平时通过媒体多了解一下关于葫芦丝的知识,统计一下我们都是听过什么葫芦丝曲子,然后把它记下来吧!

葫芦丝的起源 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 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彩 芦丝又称葫芦箫,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 ,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 音,最细的发e'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一、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 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 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关于手型:双手持葫芦丝,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状。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最下面为一孔)拇指托于主管下方(约第三、四音孔之间)。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开闭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左右手的小指分别负责开闭两侧副管的音孔。正确的手型,应是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地向里弯曲,如果手指过于勾曲或过于平直都会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紧张,影响其动作的灵活性和持久性。开放音孔时,手指抬得不宜过高,也不要太低,一般两个手指的高度即可。过高影响演奏速度,太低则影响音准和音量。关闭音孔时,用指肚将其按住,严密不漏气即可,若按的太紧会 造成手过度紧张。 3、关于口型:上下嘴唇自然合拢,含住“吹嘴”于口唇中央处,双唇肌和两 边嘴角适当收缩。注意吹奏时两腮不可鼓起,否则将会阻碍肌肉的控制。 二、葫芦丝的调及指法: 葫芦丝的定调是以第三孔所发音乐的音高为准,受其乐器构造本身的限 制,常用有以下几种调: 1. 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 5” C大调指法表(筒音做5 )低音5 低音6 低音7 1 2 3 4 5 6 第七孔●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表示“开半孔” 2 . 开第三孔为“fa”即筒音作“1” F大调指法表(筒音做1)1 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第七孔●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第二孔● ● ○ ○ ○ ○ ● ○ ○ 第一孔● ○ ○ ○ ○ ○ ○ ○ ○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表示 “开半孔” 3 . 开第三孔为“so”即筒音作“2” G大调指法表(筒音做2)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高音3第七孔●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 第二

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嗦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3]”,“sol嗦[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拉[6]”,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小D调,降B 调,F调,G调,E调等几种。 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来源

葫芦丝基础知识 (1)讲解学习

材料以铜质为主。 附管管。常见的为两附管各发一单(长)音。短的为高音附管,

四、【葫芦丝音孔】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吹奏作“so1梭5”为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从下到上依次为“低音mi咪[3]”.“低音sol梭[5]”.“低音la拉[6]”.“低音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

拉[6]”(主管背后上方)。 副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只能发一个音。 五、【葫芦丝日常保养】 葫芦丝如保养得不当,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葫芦内外发霉, 2、主附管破裂。 3、高音不可发音, 4、筒音偏高等; 保养常识: 1、不适宜长时间不间段地吹奏; 2、要轻拿轻放,不可猛吹,避免重压、摔打; 3、吹奏过后倒悬挂在相对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晒或潮湿;切不可烘烤和在阳光下曝晒; 4、饭后一定要嗽过口以后再吹; 5、专物专用,最好不外借、不借吹,避免簧片变形以及病毒传染; 6、清洁簧片要特别小心。不能用水洗葫芦丝;

7、每天至少吹十几分钟,长期不用最好将各个部件拆卸并妥善保管。 六、【葫芦丝的握法及手型】 一般来说,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第一、二、三孔,小手指自然附于附管侧,左手类推;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向里弯曲;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整个手型做到通、松、空;初学者要做到“不靠不翘”。即:指放平、勿高抬,孔按实、松则快。美观、灵巧。 七、【葫芦丝不正确的按孔姿势】 倒腕式机翼式孔雀开屏式 八、【葫芦丝正确的按孔姿势】 按劲不要太大,以按实为好 九、【葫芦丝不正确的按孔】 指尖按孔(初学者不宜)指腰按孔 十、【小手指的作用】 1、固定作用 2、手指定位 3、避免机翼、保持美观 十一、气息的运用 胸腹联合呼吸法、口鼻同时吸气以口为主,不可提肩、发声; 深吸长呼、快吸慢呼,静吸静呼 气息平稳,均匀呼出;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

基础理论讲解: 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 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共鸣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 主管是主要发育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 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 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调、大G调、大F调、大bE 调、大D调,巴乌常用调有G调和F调。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能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则不准确,让人感到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比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手形 为保证手形美观并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①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与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得笨拙,其次从外观上来看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扇动既美观又灵活);②机翼式(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个不美观的角度,经常还回伴随手指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的动作会显得僵硬);③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是形成于打开音孔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回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音孔太高,当关闭音孔时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音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势。 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应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的作用有三个: ①是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 ②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抬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固定后会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③是保证手形的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达到美观。 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容忽视,其运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应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三、“咕”音的避免

特色风情乐器葫芦丝课外活动小组活动方案

特色教学风情乐器——葫芦丝 课外活动小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同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总目标。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挥发,‘‘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他们的性能与情操。、以乐器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构建起以乐器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发挥我校教育整体功能的‘‘乐器特色教育’’的办学模式,彰显自己独特办学特色。 二、活动目标 1、全面开展葫芦丝教学,普及民族音乐,让全体同学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葫芦丝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演奏葫芦丝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的吹课本与课外中的乐曲。 3、普及‘‘从会吹葫芦丝’’的基础上,发展民主乐器及西洋乐器教育培养一批特长学生。 三、活动对象以及乐器的来源和教育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乐器的普及在每届的七年级学生,学时为一年,乐器自备,学校投资的一部分教材为自编教材,每生每人一本。

四、活动内容 1、学生吹奏简单的葫芦丝名曲及课本的歌曲,适当培养一些尖子。另为还要拓展其他乐器,如笛子、电子琴、萨克斯等乐器。 2、办三十中学音乐特色节目表演。 3、积极参加社会的一切文娱活动及公益活动。如广场文化日,慰问敬老院等。 4、鼓励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器乐考级。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1、每周四下午第二节 2、课本教学完成任务以后,学生参与乐器练习,使乐器进入课堂。 活动形式: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辅导,力争达到每个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乐器演奏。 六、评价机制 1、能分阶段按要求完成吹奏练习曲的学生为达目标。 2、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各类乐器考级的学生的特色生。 3、器乐演奏水平较突出的学生,评委更高荣誉。 六.学习内容: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葫芦丝演奏的基础在于提高气息控制能力,在于提高学生的了基本

葫芦丝初学教程-(适合初学者-自学者.)

葫芦丝、巴乌演奏方法 如何培养内心节奏感 培养内心节奏感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首要问题,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开始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内心节奏感。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练习曲时,就应该对各音符的时值长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对它有感性认识,而且还要回理性的分析。简单的练习曲一般都是首先对最为基本的音符,节奏作笼统的介绍,让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加上各种符号和记号,混合运用。演奏者应该切实遵守各条练习曲的要求,扎实的训练每一首练习曲,达到练习的目的,解决一切困难,牢记各种音符的时值比例。可以说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如果有正确的内心节奏感,我们演奏出的音乐才是准确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

葫芦丝介绍及指法表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筚朗叨、泼勒翁、布赖、米伦、比格宝、渥格宝、拜洪廖或同格满),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属簧管乐器,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阿昌语称“泼勒翁”,“泼勒”是箫,“翁”是葫芦,意为葫芦箫。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德昂族各地方言又称“米伦”、“比格宝”、“渥格宝”等。佤语称“拜洪廖”,“拜”是簧管乐器的泛称,“洪廖”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的簧管乐器。西盟佤族又称“背板”。布朗族称“同格满”。葫芦丝代表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吹奏方法 1.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2.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3.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葫芦丝演奏基础指法图 发音 5 6 7 1 2 3 4 5 6 ●●●●●●●●○

●●●●●●○○○ ●●●●●○●○○ ●●●●○○●○○ ●●●○○○●○○ ●●○○○○●○○ ●○○○○○●○○ 本调开第三孔作“do”,“1”(简音作5).表中○表示开孔---●表示合孔葫芦丝演奏基本指法表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4

葫芦丝演奏技巧的提高的四大要点

葫芦丝演奏技巧的提高的四大要点 在葫芦丝学习和演奏的交流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朋友的演奏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以后,就不再继续提高,而停滞在某一阶段,原因可能会多种多样,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仔细的观察后,发现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比较简单,多数是课程或家务或工作比较忙,没有多少时间练习,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因素。主观原因归结起就是对基础练习没引起足够的有重视。 基础练习(基本功)主要包含气、指、舌这三方面。其中,指的基本功练习往往容易被初学葫芦丝的朋友们接受,如:很多初学者能主动练习各种葫芦丝教材中的各类活指练习曲。其次是对舌的练习。如:各类单吐、双吐以及三吐的练习。但是,大多数初学者往往忽略对气息的基本练习。然而我认为气息的正确使用恰是提高葫芦丝演奏水平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正确的气息应用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提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望朋友们共同探讨。 1、气息与音乐时值的关系 气息对音乐时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当断不断,即有休止的地方,气息没有中断,使音乐缺少跳跃和活力,因平淡而缺少表现力;二是当连不连,不该断开的地方却断开了换气,打乱了音乐的连续与流畅;三是长音、四分附点音符等的时值不够准确。有的朋友一到长音就不知道自己吹了几拍,或者是原来是有速度感的,一到长音就会拖,从而感觉上就变成了没有节奏感,或者就是不到足够的拍子就把音断了,从而影响到音乐内涵的表达。不管是把音符演奏短了还是演奏长了,都不应该,音乐是时间艺术,到某个时间应该出某个音,这是一般的音乐定律。 如何正确的运用气息来准确演奏音乐呢?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长音的训练,这是加大肺活量和气息稳定的练习。在长音训练时,需要在适中的音量上尽量把音吹得很长,且注意气息的稳定,一般一口气不低于10-15秒,好的可达到30秒以上。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节奏感、速度感、各种节奏型(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附点、四分附点、三连音、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小切分、大切分、连续切分等等)的训练,若有条件可运用节拍器这一工具来影响和校正我们的心理速度与节拍感觉。 2、气息对音色的影响 气息对音色的影响主要原因在呼吸方法、用气量、喉部扩张、口腔压力等几个方面。 呼吸方法实在太重要,不得不多用些篇幅说一下,正确的呼吸方法是管乐吹奏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朋友们要认真对待.它将决定学习的成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