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与评价实验三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与评价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2)加深对交通噪声特征的全面了解,并掌握等效连续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累计百分数声级的概念以及监测方法;(3)结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所测路段交通噪声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交通噪声的测量按照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试方法》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测试评价量本实验中采用等效连续声级及累计百分数声级对测试的交通噪声进行评价。
等效连续A声级又称等能量A计权声级,它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
在同样的采样时间间隔下测量时,测量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可通过以下表达式计算:按此定义此量为:(6.1-1)式中:,:t时刻的瞬时声级; A,:规定的测量时间。
当测量是采样测量,且采样的时间间隔一定时,式(6.1-1)可表示为:(6.1-2)式中:,:第i次采样测得的A声级; Ain:采样总数。
累计百分数声级L表示在测量时间内高于L声级所占的时间为 n%。
对于nn 统计特性符合正态分布的噪声,其累计百分数声级与等效连续A声级之间有近似关系:2L?L+(L-L)/60 (6.1-3) Aeq501090式中:,:在测量时间内有10%时间的噪声超过此值,相当于峰值噪声级; 10 ,:在测量时间内有50%时间的噪声超过此值,相当于中值噪声级; 50,:在测量时间内有90%时间的噪声超过此值,相当于本底噪声级。
90三、实验仪器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HS5633声级计、AWA6221B型声校准器四、实验方法和步骤……2. 在分别选定的测量位置,布置测点。
测点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的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经处与路口的距离应大于50m。
在测量路段上布置测点,画出测点布置图。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噪音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了解道路旁噪音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城市噪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某城市主要道路旁的噪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和分析。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道路旁噪音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相关建议。
二、监测方法与数据来源1.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手持式噪音测量仪进行实地测量,仪器型号为XX型号,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监测过程中,分别对道路旁的车辆噪音、道路设施噪音、周边环境噪音进行了测量。
2. 数据来源监测数据来源于某城市主要道路旁的30个监测点,监测时间为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
监测时段为每天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以及夜间时段,每个时段持续30分钟。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1. 车辆噪音车辆噪音是道路旁噪音的主要来源。
从监测数据来看,车辆噪音主要集中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午高峰时段相对较低。
具体数据如下:(1)早高峰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76.5分贝,最大值为83.2分贝。
(2)午高峰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74.2分贝,最大值为80.1分贝。
(3)晚高峰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77.8分贝,最大值为82.5分贝。
(4)夜间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67.3分贝,最大值为72.1分贝。
分析:车辆噪音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较高,这与城市交通流量较大有关。
夜间时段车辆噪音相对较低,但仍有部分噪音影响居民休息。
2. 道路设施噪音道路设施噪音主要包括路面摩擦声、车辆鸣笛声等。
监测结果显示,道路设施噪音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较高,午高峰时段相对较低。
具体数据如下:(1)早高峰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72.1分贝,最大值为77.4分贝。
(2)午高峰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70.8分贝,最大值为75.2分贝。
(3)晚高峰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73.5分贝,最大值为78.9分贝。
(4)夜间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65.4分贝,最大值为70.8分贝。
城市道路噪声污染评价与防治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机动车辆的增加,城市道路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道路噪声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如何对城市道路噪声污染进行评价和防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噪声污染的特点城市道路噪声污染是指道路交通所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
它具有如下特点:1.时空变化性强道路交通量、结构、运行情况、周边环境等都会导致城市道路噪声的变化性。
同时,该噪声的强度随着距离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2.多波段性城市道路噪声污染主要由车流、车速、路面车辆轮胎摩擦、车辆发动机、道路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多元噪声。
3.高频率性道路噪声污染一般为高频杂波,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二、城市道路噪声污染评价评价城市道路噪声污染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噪声来源、强度、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城市道路噪声污染评价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噪声源需要对道路上各种噪声源进行明确识别,包括车辆流量、车速、车辆的空气噪音、摩擦噪音等。
2.噪声音量噪声音量指的是噪声瞬时声级值和每日不同时间段内的等效声级。
3.噪声影响范围需要对噪声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包括周围建筑物、地形和地貌、交通结构、路面材料等的影响。
4.噪声对人体的影响需要对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可结合现场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等科学方法评价。
5.监测方法目前,常见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用人工观察、数字模拟、全频段、FFT谱分析等方法。
三、城市道路噪声污染的防治城市道路噪声污染的防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交通管理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缓解拥堵,减少车辆停车和加速时的噪音。
2.降噪材料使用降噪材料,如降噪墙、降噪门窗等,以防止噪声向室内传播。
同时,使用吸声板、涂料等材料减少道路上的噪音。
3.道路优化设计采用科学的交通设计,选择噪声污染较小的材料,减少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等,从而减少噪声污染。
4.绿化带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两侧设置绿化带,可减少噪音源的反射和传播。
环境声学监测与评价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工具的普及,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环境声学监测与评价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综述环境声学监测与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环境声学监测的意义和目的环境声学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声音的测量和分析,来评估和控制环境噪声的一种手段。
环境噪声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环境声学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二、环境声学监测的技术和方法1. 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声级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通过它可以得到声音的分贝值。
频谱分析仪则可以将声音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从而更加详细地了解噪声的特征。
这两种仪器常常结合使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声学信息。
2. 声音地图和噪声预测模型声音地图是通过对环境中声音的测量和分析,将噪声分布情况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
噪声预测模型则是通过对噪声源和环境的特征进行建模,预测噪声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噪声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声学评价的指标和方法1. 声环境质量评价声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某一区域或场所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噪声水平、声音频谱、噪声事件等。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考虑了人们的感受,又有科学的依据。
2. 噪声影响评价噪声影响评价是对噪声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噪声暴露水平、听力损失、睡眠质量等。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实地调查、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四、环境声学监测与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1.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进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声学监测与评价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环境声学监测和评价更加精确和高效。
关于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综述【摘要】本文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了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对车流量统计、背景噪声处理、声屏障的测量提出了规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路;交通噪声;监测交通噪声对人群的健康的影响始终是调查工作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公路建设量日益增大,公路交通噪声破坏了城市远郊与乡村宁静的生活环境,引起的交通噪声扰民事件日益严重,我国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但其中均未规定公路交通噪声测量的具体方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和具体监测工作实践,提出了今后公路交通噪声监测和评价的工作方法和具体建议。
1.公路车辆运行特点1.1高速公路车辆流量公路车辆种类繁多,运营车辆车况离散性较大,车辆运行速度快,交通噪声变化起伏变化。
因此,在进行噪声监测数据分析时,通常需要对车辆进行分类统计。
为了便于噪声监测数据分析,目前交通噪声监测中的车辆流量一般按大、中、小三类车型进行分类统计:大型车(8吨以上)、中型车(2~8吨)、小型车(2吨以下)。
当需要某一路段的准确车辆流量数据时,人工计数是比较好的选择,上岗时应进行统一培训,车辆流量统计应与交通噪声监测同步进行。
另外,随着数字影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容量的数字录象设备性价比很高,每个测点采取数字录象以后,再送回实验室由专人分类统计也是一个能准确统计车辆流量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敏感点24小时连续监测尤其如此。
1.2公路车辆运营时间分布特点在进行公路交通噪声监测前,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车辆运营时间分布特点,总结归纳出各类车辆集中运营的时段,以便合理地拟订交通噪声监测方案。
一般经验表明,公路交通流量高峰期为9~11时,15~17时、21~23时。
白天车辆约是夜间的1倍,但夜间大型车辆与白天相当,且超载车较多。
实施监测前,应从各路段收费站调阅近期交通量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绘出公路各类车辆交通量时间分布,实际监测的交通量按不同车型折算为标准车流量,一般可按下式折算:标准车流量= 小型车+ 2 ×中型车+ 3 ×大型车1.3公路交通噪声昼夜分布特点公路交通噪声监测应该在有代表性的时间段进行。
贵港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报告
2020年度,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了环境噪声监测,监测项目有:道路交通噪声、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监测。
监测频率为交通噪声和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每年各监测一次,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
(一)道路交通噪声
贵港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有30个。
2020年,贵港市城区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平均值为67.4分贝,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属于好等级,较2019年有所改善。
(二)城市建成区区域噪声
贵港市市区的区域噪声监测点位共有117个。
2020年贵港市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5.6分贝,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属于一般等级。
2020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较2019年有所改善。
(三)城市功能区噪声
贵港市功能区噪声布设监测点位8个,共4个类别功能区。
2020年贵港市功能区噪声4个类别功能区的监测结果全年昼、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均达到93.8%。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评估与控制城市发展中,交通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噪声污染问题。
尤其是道路交通噪声,给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评估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评估是对噪声水平、特征及影响范围的准确度量与分析。
评估的方法通常包括噪声测量和噪声预测两种。
噪声测量是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准确、全面的测量,以获得实时噪声特征参数。
通过测量结果,可以量化噪声源的强度、频谱等信息,为后续的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而噪声预测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根据道路和交通特点以及噪声源的特性,可以预测未来某个区域的噪声水平。
噪声评估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减小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减小、消除交通噪声的过程。
目前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和传播路径控制。
源头控制是指从噪声源头入手,采取减少噪声源产生的措施,例如采用低噪声轮胎、降低车速等,以减少交通引起的噪声。
传播路径控制则是指通过控制噪声传播路径中介质的性质和条件,减少噪声传播的效果。
例如,采用声屏障、绿化带、隔音墙等,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噪声的传播。
综合利用源头控制和传播路径控制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水平。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控制需要政府、城市规划者、交通管理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交通噪声进行限制和管控。
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噪声因素,合理规划道路、建筑布局,以避免高噪声区域的产生。
交通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确保交通噪声的控制达到标准。
同时,居民也应加强噪声污染的意识,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估与控制的问题愈发凸显。
只有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控制,才能实现城市交通噪声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噪音的测量与分析一.论述1 噪声的定义及影响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的显著特点是:无污染物存在、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有限、传播不远、振动源停止振动噪声消失、不能集中治理。
噪声来源于交通工具、工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和人们的社会、家庭活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睡眠干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当人在100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中工作时会感到刺耳、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聋。
超过140分贝的噪声会引起眼球的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搏、血压都会发生波动,甚至会使全身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说话能力受到影响。
2 产生交通噪声的因素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面交通设施已经存在或者已有规划,在其邻近区域建设学校、医院、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未预留必要的防噪声距离,造成噪声敏感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出现交通噪声污染问题。
二是由于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是运行造成的环境噪声污染。
除新建地面交通设施可能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外,一些地面交通设施投入运行后随着车流量的增加,或运行参数的改变(如铁路提速),还可能产生新的噪声污染问题。
3 影响交通噪声的因素及防治方法影响因素1、邻近公路车流量越高的,噪音越大。
主干道上的肯定会比在小区市政路的噪得多。
2、邻近公路车速越高的,噪音越大。
3、重型车辆比例越高的,噪音越大,例如货柜车(集装箱车辆)。
4、公路路面质量越低的,噪音越大。
同样的路面质量,有减速带的也会比没有减速带的吵。
5、离公路越近的,噪音越大。
同一辆重型货车经过时,离公路10米位置的高5.5米的住宅(平面直线距离)衰减0.3分贝,30米衰减4分贝、50米衰减6分贝、100米衰减8.9分贝。
6、离公路同一距离,普通住宅楼层越高的,噪音越大。
认为住得高点就远离噪音的想法是错的。
城市交通噪音与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噪音成为城市居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交通噪音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破坏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因此,对城市交通噪音的影响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交通噪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人们容易出现耳膜炎、高血压、失眠等健康问题。
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来说,噪音对他们的影响更为严重。
长期的噪音污染会引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在学龄儿童中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对交通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交通噪音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持续的噪音干扰会使人们感到疲惫不堪,影响日常生活的品质。
噪音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增加。
一项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降低交通噪音对城市居民之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第三,交通噪音还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是多个生活系统的综合体,这些系统包括水源、土壤和空气。
噪音对这些系统造成了破坏。
例如,长时间的交通噪音会使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受到惊扰,导致它们的繁殖和迁移行为受到干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此外,噪音还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负面影响,改变它们的pH 值和化学成分,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交通噪音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如何评价城市交通噪音的影响?评价城市交通噪音的影响需要进行噪音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噪音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并综合考虑人耳对不同频率噪音的敏感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噪音的持续时间、频率成分和空间分布。
通过这些评估工作,可以评估出交通噪音对人体健康、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的潜在影响。
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播,例如改善道路表面和车辆运行状况、设置隔离栏和绿色隔音带、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等。
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评估及治理对策道路交通噪声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噪声类型之一,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评估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评估和治理对策进行探讨。
一、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评估道路交通噪声通常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也会对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1. 分贝计的使用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评估需要用到分贝计进行量化。
分贝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噪声的分贝值。
通过对分贝值的测定,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道路交通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 调查问卷的发放对于不同的人群,对道路交通噪声的感受是不同的。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们对道路交通噪声的感受,并评估它对人们的影响。
3. 环境学的分析方法环境学是一种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的学科。
通过环境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进行多方位的评估。
例如,通过对噪声的传播、反射、吸收等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道路交通噪声的治理对策对于道路交通噪声的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制定对策。
1. 道路建设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噪声的产生。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降噪材料进行建设,或者采用专门的隔音墙等降噪设施来控制噪声的传播。
2. 车辆管理车辆的种类和状况会对道路交通噪声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车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对超过一定噪声标准的车辆进行限制或处罚,或者要求车辆进行加装降噪器等处理。
3. 建筑物设计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隔音设计,可以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传播。
4. 人员管理在人员管理方面,可以对道路交通噪声产生严重影响的人群进行特殊管理。
例如,对于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避免噪声产生对他们的伤害。
关于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综述
【摘要】本文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了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对车流量统计、背景噪声处理、声屏障的测量提出了规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路;交通噪声;监测
交通噪声对人群的健康的影响始终是调查工作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公路建设量日益增大,公路交通噪声破坏了城市远郊与乡村宁静的生活环境,引起的交通噪声扰民事件日益严重,我国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但其中均未规定公路交通噪声测量的具体方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和具体监测工作实践,提出了今后公路交通噪声监测和评价的工作方法和具体建议。
1.公路车辆运行特点
1.1高速公路车辆流量
公路车辆种类繁多,运营车辆车况离散性较大,车辆运行速度快,交通噪声变化起伏变化。
因此,在进行噪声监测数据分析时,通常需要对车辆进行分类统计。
为了便于噪声监测数据分析,目前交通噪声监测中的车辆流量一般按大、中、小三类车型进行分类统计:大型车(8吨以上)、中型车(2~8吨)、小型车(2吨以下)。
当需要某一路段的准确车辆流量数据时,人工计数是比较好的选择,上岗时应进行统一培训,车辆流量统计应与交通噪声监测同步进行。
另外,随着数字影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容量的数字录象设备性价比很高,每个测点采取数字录象以后,再送回实验室由专人分类统计也是一个能准确统计车辆流量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敏感点24小时连续监测尤其如此。
1.2公路车辆运营时间分布特点
在进行公路交通噪声监测前,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车辆运营时间分布特点,总结归纳出各类车辆集中运营的时段,以便合理地拟订交通噪声监测方案。
一般经验表明,公路交通流量高峰期为9~11时,15~17时、21~23时。
白天车辆约是夜间的1倍,但夜间大型车辆与白天相当,且超载车较多。
实施监测前,应从各路段收费站调阅近期交通量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绘出公路各类车辆交通量时间分布,实际监测的交通量按不同车型折算为标准车流量,一般可按下式折算:
标准车流量= 小型车+ 2 ×中型车+ 3 ×大型车
1.3公路交通噪声昼夜分布特点
公路交通噪声监测应该在有代表性的时间段进行。
由于交通噪声与车流量通常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根据交通量时间分布初步判定交通噪声监测的时间段,拟定具体的监测方案。
统计资料表明省内公路,一般昼、夜声级相差较小,部分路段夜间声级高于白天。
2.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2.1沿线声敏感点调查
道路中心线两侧100m范围内的学校、医院,60m范围内的居民住宅;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线路摆动在建设中时有发生,公路建成后的噪声敏感点与“环评”报告有较大差异。
2.2敏感点噪声监测
主要目的是了解敏感点环境噪声水平和达标情况。
所有敏感点不可能全部监测,首先应选取环评中确认的敏感点和每一路段代表性敏感点,以便于监测数据与环评预测值比较。
监测点应选在距道路最近的敏感建筑窗外1米,昼夜各监测1次、连续监测2天。
2.3 敏感点24小时噪声监测
主要目的是掌握公路交通噪声时间分布特性,敏感点应优先选取道路中心线两侧60米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和道路中心线两侧100米范围内的学校和医院,选择1~2个高于路面的监测点,连续监测24小时。
监测点应具备必要的监测条件、易于操作、监测期间无生活噪声或其它噪声干扰。
2.4交通噪声平面衰减监测
主要目的是掌握公路交通噪声空间分布特性,应选择在道路的平直路段、距弯曲段和桥梁较远、公路两侧开阔无屏障。
监测点分别选在距公路路肩20米、40米、80米和120米,监测点与公路之间高差应尽量保持一致、无其它声源干扰,必要时增设距路肩0.2米监测点。
一般每条公路设1-2个监测断面。
2.5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
视声屏障长度,一般设4~6个同步监测点。
3.关于背景噪声
3.1背景噪声来源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并没有关于交通噪声测量过程中背景噪声
修正问题,《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也缺乏相应的规定。
然而在实际监测过程中(特别是在乡村的24小时无人职守监测),背景噪声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有时无法回避。
背景噪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监测期间突发噪声:如敏感点狗叫、到访人员、运输车辆和其它突发噪声;
⑵夏季昼间持续不断的蝉鸣声;⑶夏季夜间持续不断蛙鸣声和虫鸣声。
3.2测量值修正方法
笔者认为在测量结果达标的情况下,背景噪声可以不修正;但是,当测量结果超标并且背景噪声难以回避时,就应该考虑背景噪声的修正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修整:
⑴剔除可疑测量值:当某个1小时测量值太高并且交通量数据又不能支持时,应剔除可疑测量值;⑵在有蝉鸣声、蛙鸣声或虫鸣声但无车辆通过时,测量昼间和夜间1分钟等效A声级,作为该监测点的背景噪声,参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中的规定对测量值进行修正;⑶强烈推荐24小时无人职守监测时同步录音,作为可疑测量值判定的依据。
4.评价方法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后以表格、图形给出,同时应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4.1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应按环发[2003]94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进行评价;必要时,应对敏感点室内声环境质量进行测量,确定是否满足建筑物设计的使用功能。
4.2 交通噪声衰减规律评价。
4.3 声屏障降噪效果评价。
4.4交通噪声24小时变化特征评价。
5.结语
由于公路交通噪声对人群产生影响的方式错综复杂,缺乏相应的监测的技术规范。
目前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进行得较多的工作是监测交通噪声是否达标,方法也比较成熟,但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统一规范的监测和评价方法。
尤其是日常交通管理中,应特别重视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交通管理中应规划交通噪声监测标准和方法,既要保证交通效益,又要保护环境,使公路建设和管理取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选自胡希捷副部长强调要整顿和规范交通运输、建设市场秩序.2009.
[2]选自《最新道路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与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规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