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缺陷动物复习资料

免疫缺陷动物复习资料

免疫缺陷动物复习资料
免疫缺陷动物复习资料

免疫缺陷动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基因突变动物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包括自发性突变、诱发性突变,根据基因突变的表现型效应分类,形态突变、致死突变、生化突变

利用模式动物研究基因功能的基本思路

1.正向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从表型到基因:

通过随机诱变技术制备特定表型的突变动物,通过遗传学分析、染色体定位、分子克隆等手段,最终克隆导致突变表型的突变基因。

优点:可获得较完整的遗传信息

缺点:遗传分析与相关基因克隆是一繁琐过程

2.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从基因到表型:

从特定基因的改造到整体动物表型分析:通过向动物基因组增加一个基因(转基因)或删除一个基因(基因敲出),观察动物表型变化,进而分析基因与表型的关系,研究基因功能

优点:

能深入、系统地研究特定基因功能,能在较短时间获得详实的研究资料

缺点:

动物表型往往受多基因调控,一个基因改变不能反应生物学机制的全貌

单纯的表型分析往往会“漏掉”一些主要信息

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

1. 多数基因突变并不引起性状改变

2. 少数基因突变可引起性状改变

基因突变的意义

突变是生物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突变是某些疾病的病变基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二、基因突变动物

(一)概念:

基因突变动物(genic mutant animals)是指在动物的繁育生产中,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使动物具有了原性状外的某种特殊性状的动物。将这些突变动物按照科学研究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育,使育成的动物符合实验要求,称其为“突变系”动物(mutant strain animals)

第二章免疫缺陷动物

一、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一)概念:

是指因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其组份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各种因素所致损害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免疫缺陷分类大体分为两类

先天(或原发)性免疫缺陷。遗传性缺陷病可以导致对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易感性

获得(或继发)性免疫缺陷可继发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或免疫活性细胞受到病毒的感染,如HIV,是AIDS的病原体(三)抗体从母体到幼体的传递

存在两种传递方式:①出生前在胎盘、卵黄囊或羊膜内完成②出生后从初乳获得。

二、免疫缺陷动物

(一)概念:

免疫缺陷动物(Immunodeficient animal)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二)分类

自发性突变spontaneously mutant 诱发突变mutagen exposed lines 遗传工程或转基因genetically engineered deleted or transgenic

第三章 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动物

一、裸小鼠特征

全身无毛、裸体、胸腺缺乏、雌裸鼠母性差、抵抗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细胞免疫力低下,B淋巴细胞正常,但功能欠正常、毛呈弯曲或卷曲状,不能到达表皮

患T淋巴细胞缺乏的动物有:裸小鼠、裸大鼠、豚鼠、丹麦黑白花牛。

第四章裸鼠的应用

一、裸小鼠(Foxn1nu)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组织移植(人类肿瘤移植)研究(二)肿瘤药物治疗和肿瘤免疫研究(三)免疫和遗传研究(四)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机制的

研究(五)生物制品的检定(六)内分泌和老年医学上的应用

二、裸大鼠

(一)基本介绍

基因符号(突变基因)为rnu,以裸大鼠代替裸小鼠,具有移植瘤大、取血量多、可行某些外科小手术等优点

(二)特点

1.免疫器官及血细胞特性:

1)免疫器官的组织学,与裸小鼠近似

2)在3周龄裸大鼠纵膈的连续切片中,只见胸腺残体,内有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及小囊肿,而未见淋巴细胞

3)裸大鼠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鼠范围之内,但分类计数却有明显不同。纯合子(nznu/nznu)的中性白细胞较杂合子(nznu/+)高4倍,而杂合子的淋巴细胞较纯合子高2.5倍。

4)纯合子裸大鼠(rnu/rnu)肠系膜及腘淋巴结相对小于杂合子(rnu/+)。

2.免疫功能特性

T细胞功能:先天性无胸腺,T细胞功能明显有丧失、对T细胞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刀豆球蛋白和美洲商陆)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呈阴性反应

B细胞功能正常:用抗Ig及抗T细胞抗体对rnu/rnu及rnu/+大鼠脾和淋巴结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发现在rnu裸大鼠,Ig+标记的细胞比例增加,而大多数Ig+标记细胞被认为是B淋巴细胞

NK细胞活力增强:裸大鼠NK细胞活力高于胸腺大鼠、小于3周龄者未能测及NK细胞活力、用干扰素诱导剂可以提高NK细胞活力、NK 细胞活力的加强与干扰素的水平有关

3. 其它特征

(1)体毛稀少:裸大鼠并非象裸小鼠那样完全无毛,而是体毛稀少,有时暂时完全消失,以后又复现。年龄较大的雄裸大鼠的尾根往往多毛

(2)发育相对迟缓:与裸小鼠一样,rnu裸大鼠发育相对缓慢。其生长期体重仅相当于正常大鼠的60%一80%!

(3)易患呼吸道疾病

(三)应用

裸大鼠目前主要应用于人癌的移植研究。因裸大鼠无胸腺,缺少T细胞,故能成功地移植异种皮肤和异种肿瘤,包括小鼠肿瘤及人肿瘤Festing首先报告了裸大鼠异种肿瘤移植(人结肠癌及小鼠浆细胞瘤),但移植瘤生长后自发消退。此后陆续见到有关人癌细胞株及手术标本移植于裸大鼠的报导。

三、Digeorge综合征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T细胞缺陷,由先天畸形导致第三、四对咽囊发育缺陷造成。严重低钙和主动脉弓畸形。胸腺发育不全造成T淋巴细胞成熟障碍,外周血T淋巴细胞缺乏,数目明显减少。阻碍胚胎发育的Ash2l蛋白

第五章其他免疫缺陷动物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一、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动物

(一)抗体缺陷病Deficiency of B Lymphocytes

B细胞缺陷可导致体液免疫应答缺陷,抗体减少甚至缺无。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胞外寄生菌感染, 一系列Ig不同水平的减少。

(二)人类B细胞缺陷病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又称Bruton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1952年)首次报道。前B淋巴细胞数量正常,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80%-90%临床诊断病例可检出相关致病基因BTK发生突变,BTK 属于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XLA发生的原因是由前B细胞发育为成熟B细胞的过程中发生障碍所造成的,通过剔除(knockout)btk基因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Btk的不同结构域,其病变的轻重程度也表现不同。

在人类Btk自然发生的突变,是X-染色体连锁的无丙球蛋白血症(XLA)形成的原因,而在小鼠有一个相关的缺陷称为xid。

BTK 的遗传学特性:单基因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大多数情况男性发病,女性携带。

二、性连锁免疫缺陷小鼠(X-link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XID)

(一)品系免疫学特征

对T细胞非依赖性2型抗原无抗体应答:血中IgM及IgG3减少、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巨噬细胞活性异常、中性粒细胞活性异常、急性炎症减少、中性白细胞数减少、骨髓细胞生成受损

寿命:(SPF环境)J亚系雌雄寿命527天Ca亚系雄性短486 天,雌性长825天。雄性寿命短与高的血胸发生率有关,SPF环境下对维生素K缺乏高度敏感

高肿瘤发生率对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有抵抗性,与C57BL/6J对照出生后有轻度听觉损伤

三、NK细胞免疫缺陷动物

(一) Beige小鼠:

为NK细胞缺陷的突变系小鼠bg基因为隐性,位于第13号染色体上,纯合子(bg/bg)被毛完整,但毛色变浅,常用亚系为C57BL/6J。细胞表型:“溶酶体酶分泌减少。色素沉着表型:虹膜色素异常虹膜色素非常深且散在分布

四、SCID免疫缺陷小鼠

(一)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mice,SCID小鼠)

Scid小鼠的突变基因符号为scid,是隐性突变基因;发现于CB-17/ICR品系,带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纯合scid基因导致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严重受阻,所以这种小鼠几乎完全丧失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纯合scid基因导致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严重受阻,所以这种小鼠几乎完全丧失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造成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二)SCID小鼠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外观与正常小鼠无异,生长发育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一般为正常小鼠的30%;胸腺没有皮质结构,仅留残迹;脾小,无淋巴细胞聚集;淋巴结无明显皮质区,副皮质区缺失,呈淋巴细胞脱空状;所有T、B细胞功能测试均为阴性。巨噬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NK细胞及淋巴激活因子(LAK)正常。

(三)SCID小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免疫功能更低,应用于肿瘤,(肿瘤生长更迅速,生长更快),免疫重建等(人淋巴细胞)

缺点:NK 活性高于正常鼠,产生免疫球蛋白渗漏现象

裸鼠有2个主要缺点:①繁殖力低下(♀)②异种移植成功率差异大

第六章免疫缺陷动物的选育及制备

一、医学实验动物的遗传标准化及育种方法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

是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是实验结果可靠性的保证、是实验结果重复性的保证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研究内容

1.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

近交系(Inbred strain) 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品系动物,基因纯合度高,基因型相同。重复性好、相容性高、品系间的特异性,但生产饲养成本高,不耐受剧烈实验处理

杂交群(Hybrid strain)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生育的第一代动物,即杂交F1动物,重复性,稳定性;杂交优势;但F2出现遗传上的性状分离。

封闭群(Closed colony) 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繁殖4代以上。遗传组成的杂合性和相对稳定性;繁殖力强,生产饲养成本低。

突变系(Mutant strain) 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动物。不是一个单独的遗传类别。关键在于是否携带突变基因。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两大类。

自发性突变:基因组育种,即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培育特定的动物模型,建立基因库,提升优良基因的频率,使优良性状通过遗传稳定地传递给所有后代

诱发性突变:利用物理因素改变染色体和基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利用化学因素突变基因(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利用生物学技术破坏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反转录病毒插入、转座子插入等、锌指核酸酶等)

二、转基因动物育种

(一)胚胎工程(embryo engineering)

涵盖了所有对配子和胚胎进行操作的技术方法,它的研究重点是在雌、雄生殖细胞到囊胚的各个发育阶段上实施体外操作技术(二)超速排卵(superovulation)

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三)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步骤1:精子与卵子的获取

精子来源:大、中型实验动物:一般通过人工按摩采精或假阴道采精;小型实验动物:通过手术,从附睾头部内取得成熟的精子。卵子来源:大中型动物可通过腹腔镜吸取卵泡中的成熟卵子;在小动物中(如小鼠、大鼠和地鼠等),经过超排后可通过手术从卵巢或输卵管中取得。

步骤2:卵子成熟

在成熟培养液(M199或NCSU-23)中,将收集的未成熟卵培养至成熟期

步骤3:精子获能

让精子在体外获的受精的能力:采集精子,用培养液(如SP-TALP)洗涤精子,除去精清,然后在获能液中(20 μg/ml Heparin的mDM 液)获能,标志:顶体反应

步骤4:受精

将成熟的卵子与获能的精子共培养,实现精卵结合。标志:第二极体的排除。

(四)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

1.结扎公鼠的制备

2.超数排卵

3.受体同期发情

4.胚胎收集和预处理5、胚胎移植,找到输卵管膨大壶腹部

三、转基因动物

(一)概念

1.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导入到动物胚胎细胞中,并能稳定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二)转基因动物的常用方法:

显微注射法、核移植、逆转录病毒法、精子载体法、胚胎干细胞法

1. 基因显微注射法

(1)原理:又称DNA显微注射法,即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2、核移植技术

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方法及步骤(以猪为例)

卵巢的收集、卵母细胞的采集、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卵母细胞的核移植、核移植重构胚的激活、手术移植

3. 逆转录病毒感染法

(1)原理:利用逆转录病毒高效感染和高度整合的特性,通过感染早期胚胎细胞实现基因转移

技术流程: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包装细胞为逆转录病毒载体提供包装蛋白、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早期胚胎

4. 精子载体导入法

(1)步骤:

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精子。方法:DNA与精子共育法、电穿孔导入法脂质体转染法;含外源目基因的精子与卵子受精。方法:人工授精、壶腹部手术授精、体外授精

四、免疫缺陷动物的选育与制备

(一)裸小鼠

指先天性无胸腺的裸小鼠。导致无胸腺的原因是由于位于11号染色体的隐性突变基因裸基因(nu)的作用。由于定向的遗传育种,目前裸基因已经回交到不同的小鼠品系中,因而具备不同的遗传背景。比如有NIH-nu、BALB/C-nu、C57BL/6-nu等不同遗传因子的裸鼠品系(二)裸大鼠

雄纯合鼠(rnu/rnu)与雌杂合鼠(rnu/+)交配繁方法。新生仔鼠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鉴别,主要以触须的多少为据

(三)BNX小鼠的鉴定

bg、nu、xid为隐性突变基因。只有当这些基因纯合时才能表现出其基因的功能,因此必须对初次培育成功的纯合

子BNX小鼠进行鉴定,nu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最易鉴定,bg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上,测定NK细胞活性的方法来鉴定,xid基因是性连锁突变基因,对血清中IgG3和IgM 浓度分别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

BNX小鼠的应用

血液学研究:BNX小鼠为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动物,免疫排异反应弱,可以广泛地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异种移植实验,BNX小鼠已在血细胞的生成和以人造血干细胞为靶点的先天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得到了应用。病毒学研究:BNX小鼠是研究病毒感染机制极好的动物模型,丙肝病毒(HCV)可以感染BNX小鼠,感染两周后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HCV 病毒,并能维持到实验结束(两个月),出现与人丙肝相似的组织病理变化

BNX小鼠建立的肿瘤动物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成瘤率高,一般可以达到100%,成瘤时间早,一致性好,几乎同时成瘤,肿瘤大小个体差异小,便于实验分组,成瘤实验重复性好:一些即使在裸鼠和SCID小鼠体内重复性差的肿瘤,在BNX 小鼠体内也能得到较好的重复性

BNX小鼠已应用于人淋巴瘤、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动物模型研究

五、免疫缺陷动物的饲养

1、饲养于SPF、GF、GN环境下

2、温度室内温度:21.1℃ ~23.3℃,26~28℃

3、饲料灭菌

4、饮水酸化水(pH2.5~2.8) 有效抑菌

5、垫料碎玉米芯、硬木屑(孕鼠提供柔软铺垫物作窝用)

2009.5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汇报

临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汇报 临泉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2009年5月16日 尊敬的省、市畜牧局领导: 根据省农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查工作安排,我代表临泉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为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县严格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防控方针要求,、做到领导重视,精心部署,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广泛宣传,全民发动,真正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了实处,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县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病,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多年来一直保持全省第一养牛大县、第一养羊大县、第二养猪大县的地位,2005-2006年度被评为全省畜牧富民十强县,2007年、2008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防控工作 县政府成立了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由县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各乡镇都成立了以乡镇长为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为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政府与行政村分别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县、乡、村畜牧部门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明晰、任务到人。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听取防控工作汇报,亲自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县政府每年都多次召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3月10日,县政府召开春全县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县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汤志主持,县长王平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副县长张凤国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 为进一步明确防控工作目标,细化防控措施,县政府制定了《临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对综合考核总分前三名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总分最后三名的乡镇列为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管理单位。 二、加大防疫资金投入,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防控工作正常开展,2008年,县政府共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115万元,县财政常年设立60万元的应急储备金专户,县财政足额落实2008年村级防疫员劳务补贴配套资金45万元。县畜牧局常年储备300套防护服、2吨消毒药及扑杀用品等各类应急物资。为调动基层动物防疫员的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试题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试题 名词解释 1.菌落 2.纯培养 3.包涵体 4.噬菌体 5.干扰素 6.病毒的血凝现象 7.感染性病原真菌 8.中毒性病原真菌 9.莱姆病 10.细螺旋体 11.消毒 12.灭菌 13.防腐 14.无菌 15.无菌操作 16.正常菌群 17.微生物的致病性 18.毒力 19.侵袭力 20.半致死量 21.半感染量 22.传染 23.外毒素 24.类毒素 25.免疫 26.中枢免疫器官 27.免疫活性细胞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共有八大类:包括细菌、病毒、 2.细菌大小的表示以为单位,可以在下观察;病毒以及为单位,必须在下观察。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 4.有些细菌有特殊构造,如:、、、。 5.用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和两大类,前者染成色,后者染成色。 6.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7.培养基的类型按物理性状分为、、三种类型。 8.细菌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四个时期:、、、。9.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的需求程度,将细菌呼吸类型分为三类:、、。10.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11.有囊膜病毒对剂敏感,用其处理后病毒失去活性称为。 12.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等。 13.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等。 14.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是,本菌呈色。 15.牛放线菌在病灶脓汁中可形成,将其压征镜检时呈。16.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 17.支原体又称,是介于和之间、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单细胞微生物。18.湿热消毒灭菌法包括、、和。 19.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温度达,维持时间为,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20.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21.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22.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2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24.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25.内毒素是由类脂A、和组成。 26.传染发生的条件包括、和。 27.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免疫的和。 28.免疫分子包括、和。 29.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0.监视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的自身细胞是免疫的功能,抗传染免疫是免疫的功能。 三、判断题 1.在动物机体内,致病性炭疽杆菌是有荚膜的。 2.在动物体内培养的炭疽杆菌带有芽胞。 3.肉毒梭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是内毒素。 4.肉毒梭菌是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5.破伤风梭菌需严格需氧培养。 6.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7.鸭疫里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体。 8.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猪、牛、羊和马。 9.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成员。 10.马立克病病毒能导致鸡发生肿瘤。 1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12.猪瘟病毒可以导致猪、野猪和家兔发生猪瘟。 13.新城疫病毒可以引起鸡、鸭、鹅的毒血症。 14.兔出血症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 15.犬瘟热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在胞浆和胞核内复制,并在胞浆或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四、问答题 1.简述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

强制免疫先免后补工作汇报

强制免疫先免后补工作汇报 山西省强制免疫病种“先打后补” 试点实施方案(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农医发〔20XX〕35号)精神,有序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补助政策实施。按照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晋农财发[20XX]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场(户)的强制免疫主体责任,提高强制免疫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先行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新机制,有效保障全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试点范围 自20XX年5月1日起每市按要求确定不同畜禽品种的四个养殖场。鼓励暂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改善和提升相关条件,逐步达到实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的要求。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进而在全省全面推行先打后补工作。 三、“先打后补”政策的与审核 (一)申请

实行“先打后补”政策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申请实行“先打后补”试点的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养殖规模达到猪出栏1万头(含)以上,肉鸡出栏50万羽(含)以上,蛋鸡存栏10万羽(含)以上,羊出栏1000只(含)以上,肉牛出栏500头(含)以上,奶牛存栏500头(含)以上。 2.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有规范完善的防疫制度、养殖档案、防疫记录,产地检疫证明,有完备的防疫等设备设施。 3.具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兽医室和兽医人员,自行实施强制免疫,自行开展免疫抗体检测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兽医实验室开展免疫抗体检测。提供场内专职兽医技术人员证明和抗体检测报告。 4.具有相应的疫苗管理人员; 有规范、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和疫苗采购、保存、使用实物台账。 5.主动接受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近三年内无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行为。 6.审核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审核 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请于20XX年5月20日前向所在 2 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提交《山西省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直补资格申请表》(附表1-1),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乡镇畜牧兽医站会同当地财政所对照申请条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进行材料初审和现场核实。经初审合格,填写《山西省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直补资格申请核实详情表》(附表1-2),将《山西省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

最新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 案

《免疫学基础》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获得性免疫包括:________获得性免疫和_______获得性免疫。 2.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遗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和应急因素。 3. 构成抗原条件之一的异物性是指异种物质、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___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 4. 任何一种完全抗原均可看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复合物。 5. 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__________T细胞、____________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6. 其他免疫细胞包括有_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7.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即IgA、_______、_______、IgE和IgD。 8. 构成单体分子的重链又称为_____链、轻链又称为______链。 9.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 10.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为________阶段,第三为___________阶段。 11.请举出两种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胞免疫效应的意义包括__________作用,引发__________反应,引发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免疫。 13.参与免疫因答调节的细胞亚群主要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 14.变态反应中的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_______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 ___________型变态反应。 15.抗急性侵袭性感染免疫是由抗体、________、________酶和吞噬细胞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 16.免疫性不育的原因有:精子抗原性不育,________抗原性不育和__________感染性不育。 17.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应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尤其是________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等。 18.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杂质异物。 19.举出两种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_________、_______。 20.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抗原必定是异体物质。 2. 半抗原即抗原决定簇。 3. 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4. 所有的抗原物质均可经消化道进行免疫。 5. Ig分子的C区,其氨基酸排列是比较稳定的。 6. 异噬抗原的存在,可引起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7. II型变态反应是体内抗原抗体的量比例不合适而造成的。 8. 免疫抑制剂是免疫调节剂之一。 9. 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结合后,毒素被中和,但经稀释或冻融,毒素又可重现毒性。 10.电解质对血清学反应影响不大。 11.环状沉淀反应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血清。 12.某些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补体存在时可发生溶菌反应。 13.补体不能单独与抗原结合,但可以和抗体结合。 14.疫苗只能保护接种动物本身。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1)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少数藻类。(每少一项扣0.5,错6项扣完) 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 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每错一项扣0.5) 4.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的特点是细胞免疫、带菌免疫与变态反应同时存在两大特点 5.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五种。 6.变态反应的类型包括Ⅰ型(过敏型)、Ⅱ(细胞毒型)、Ⅲ(免疫复合物型)、Ⅳ(迟发型)型。

动物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动物微生物学习题A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于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4 )。 ① cm ② mm ③ nm ④μm 2、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温度及时间是( 4 )。 ① 100℃持续2小时②160℃持续2小时③121℃持续1小时④121℃持续20分钟 3、霉菌的核是( 1 )。 ① 核②原核③无核膜,有核仁④无核膜,无核仁。 4、构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素有( 2 )。 ① 生物数量与侵袭力②侵袭力与毒素③毒素与传染力④微生物数量与传染力 5、细菌对物质摄取方式中,哪种方式不需要能量( 1 )。 ①单纯扩散②逆浓度扩散③主动输送④基团转位 6、下列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4 )。 ①魏氏梭菌②猪丹毒杆菌③结核杆菌④布氏杆菌 7、疯牛病的病原是( 1 )。 ①朊病毒②猪瘟病毒③牛瘟病毒④牛白血病病毒 8、禽流感病毒属于( 1 )。 ①正粘病毒科②副粘病毒科③冠状病毒科④动脉炎病毒科 9、中枢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哪些器官( 1 )。 ①骨髓与胸腺②淋巴结与脾脏③淋巴结与胸腺④脾脏与腔上囊 10、半抗原指( 2 )。 ①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物质②只有反应原性物质 ③只有免疫原性物质④无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物质。 二、双项选择题 1、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1 2 )。 ①质粒②菌毛③核质④核糖体⑤细胞膜 2、疑为炭疽死亡的动物尸体严禁剖检的原因是(1 2 )。 ①炭疽杆菌在体外形成芽胞②炭疽杆菌芽胞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③炭疽杆菌在体外形成荚膜④炭疽杆菌在体外很快死亡⑤炭疽杆菌在体外形成鞭毛 3、下列属于免疫原性细胞是( 1 4 ) ①T细胞②K细胞③NK细胞④B细胞⑤呑噬细胞 4、 IV型变态反应发生(2 3 ) ①快②慢③无抗体参与④有抗体参与⑤与B细胞有关 5、巴氏杆菌的特点是( 1 3 ) ①瑞氏染色为两极着色②瑞氏染色为大杆菌③血平板生长良好 ④普通平板生长良好⑤对外界抵抗力强 6、猪瘟病毒具有( 1 )。 ①RNA ②DNA ③有疫苗控制④无疫苗使用⑤不能通过垂直传播 7、黄曲霉菌引起动物发病的原因是( 1 3 )。 ①在体外产生毒素②在体内产生毒素③毒素耐高温 ④毒素不耐高温⑤黄曲霉在干澡、低温环境下产生毒素。 8、在正常动物体内哪些器官微生物含量最多( 2 4 )。 ①胃②瘤胃③肺内④大肠⑤肾脏 9、以下哪些属于被动免疫( 1 3 )。 ①注射高免疫血清②注射正常血清③注射蛋黄液④注射死苗⑤注射弱毒苗 10、霉形体的特征是( 2 4 )。 ①有细胞核②无细胞核③有细胞壁④无细胞壁⑤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病毒 2、芽胞 3、消毒 4、抗体 5、培养基 6、抗原决定簇 7、人工主动免疫 8、凝集反应9、基因突变(动医做)10、毒力11、单细胞蛋白(动科做)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类毒素是将细菌的经作用脱毒而成的。

关于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XX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市春季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任务,实现全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目标,我市对春防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目前,全市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已全面结束,全市禽流感、猪瘟、猪、牛、羊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集中强制免疫率达100%,已免动物免疫证明发放率100%,二维码耳标加挂率100%。现就我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向地区重大动物疫病考核组汇报如下: 一、工作部署 (一)小反刍兽疫等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市防重办多次转发自治区《关于切实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自治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电视电话话会议精神,要求乡镇及有关单位切实落实防控责任;切实保障防控经费;切实做好强制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管、防控应急准备等工作,同时,市政府专门下发资金,要求市畜牧兽医局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自身防护,要为防疫员配齐防护服、口罩、手套、胶靴、消毒药等防护用品,并做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能够防控工作的正面宣传。2月-4月展开了重大动物疫病排

查监测工作会议,安排全市完成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1252份,抗体合格率9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1252份,抗体合格率83%。新城疫1252份,抗体合格率95%。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950份,抗体合格率86%,猪瘟190份,抗体合格率 79%,完满完成自治区和XX区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小反刍兽疫等防控明白纸2万余份,发放到乡镇及养禽场,在集市、村庄、禽场等处张贴。同时,市防重办分成三组,奔赴全市15个乡镇及养禽场,指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防控免疫工作。 (二)责任制落实情况。 春防动员会上,由分管领导司马义常委代表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全市15个乡镇签订的《XX市2014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及考核情况。 为全面提高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水平,扎实有效地开展全市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4月9日至11日期间开展了XX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基层技术人员动物疫病检测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2014年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疫苗的供应、发放、运输、贮存、免疫接种要求及免疫程序,

动物微生物试题总汇

名词解释(20分) 病毒:一类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对抗生素不敏感、营严格寄生生活、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的总称。 遗传:系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它是物种存在的基础,具有稳定性。 致病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定的宿主体内寄生繁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 侵袭力:是指病原微生物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侵入机体活组织并在其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原代细胞:以无菌手续采动物等的组织切碎洗净之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加培养液在细胞瓶内培养所获得的单层贴壁细胞。 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过程。包括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抗原,产生应答并将抗原破坏或清除的过程。 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的识别抗原决定簇,并能通过分化增值,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 衣原体: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过滤器、应严格细胞内寄生生活,有独特生活周期的革兰氏阴性的原核生物。 病原微生物:凡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灭菌:利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使物体表面或内部无任何活微生物的过程。 质粒:是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自我复制。 类毒素:外毒素经%—%甲醛37度处理一定时间后,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称为类毒素。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巴斯德创立的,故称巴氏消毒法。 芽孢:某些G+在一定条件下,胞浆和核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菌落: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形成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胞集聚体

整改防治动物疫病应急办法.doc

整改防治动物疫病应急办法 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稳定发展,促进畜产品流通和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所需资金、物资、技术的储备工作,纳入本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每年。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动员全社会力量,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 本规划所称重大动物疾病是指中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疾病;在本行政区域内首次发生的二类、三类动物疫病;二类和三类动物疫病暴发。重大动物疫病名录。根据自治区农牧部门公告 当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启动本预案。 I 、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及部门职责 (一)指挥系统 各区人民政府设立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由1名指挥官、4名副指挥官组成,相关部门负责人。指挥官是区人民政府的副首脑,副指挥官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农林牧业局局长、卫生局局长、农林牧业局副局长。指挥部成员由农牧业、财政、公安、卫生、工商、科技、交通、民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是农林牧局局长,副主任是农牧局副局长。 总部负责领导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以总指挥下达的。办公室为总部办公室,负责总部的日常工作,根据总部的决定统一指挥突发疫情的控制;收集分析疫情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启动、结束的建议及相关方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在本地区实施本规划,监督实施,重点防控辖区内动物疫病,指导其他成员单位开展防控工作,必要时给予适当支持。 (2)部门职责 1、农林牧部门:调动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相关人员开展防疫工作;做好疫情监测、监测、预警、预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溯源,迅速对疫情做出综合评估;诊断传染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参与组织疫区内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扑杀以及死亡动物和受污染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在疫区、受威胁区组织易感动物的紧急免疫接种;监管、疫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疫区命令,以及场所消毒;根据农业部动物疫情报告系统的要求,及时、准确报告疫情;疫区、生产、储存、运输、在受威胁地区销售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等检疫、监督和管理活动;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配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设备、防护用品、运输和通讯工具等。;评估疫情处理和补助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动员疫情处理后备队伍;做好疫情、疫区及周边人群的宣传工作;负责区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动物微生物学试卷A卷

动物微生物学试卷A卷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014-2015学 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动物微生物 学》A 卷 命题教师:*** 适用对象: 2013级(本科)****专业学生使 1.下列描述中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 )。 A .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无变异性 2.下列哪项不是巴斯德的贡献( )。 A .首次制成狂犬病疫苗 B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C .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 D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大多数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繁殖速度是( )。 A. 每15-20分钟繁殖一代 B. 每小时繁殖一代 C. 每天繁殖一代 D. 7天繁殖一代 4. 关于芽胞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C .μm D .nm 6. 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是( )。 A .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 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D. 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7. 下列微生物中,用煮沸的方法不能有效杀灭的是( )。 A .炭疽杆菌的芽胞体 B .炭疽杆菌的繁殖体

C.酵母 D.大肠杆菌 8. 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15-20分钟B.121℃,15-20分钟 C.60℃,2-3小时D.132℃,1-2秒钟 9. 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 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 质,引起机体中毒,称为 ()。 A. 毒血症 B. 脓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败血症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 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 B.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 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 性质稳定,耐热 1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动物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免疫耐受 C. 肿瘤 D. 移植排斥反应 12.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原一定是外来物质 B. 抗原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其抗原性越强 C. 抗原物质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 D. 抗原的特异性由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13.可寄生在动物体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A. 布氏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 破伤风杆菌 14.大肠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特征为()。 A. 灰白色菌落 B. 红色菌落 C. 紫黑色菌落 D. 绿色菌落 15.有关结核杆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分枝杆菌 B.不包括牛分枝杆菌 C.生长缓慢,抵抗力较强D.抗酸染色阳性 16.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嗜血杆菌 17.下列关于病毒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上生长 B.病毒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繁殖 C.同一个病毒可同时含两种核酸 D.绝大部分病毒对干扰素无敏感性 18.在下列病毒中,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特性的是()。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4b356656.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 告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如何完善与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动物防疫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1、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建立健全,成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难于保证常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2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主动配合性差.由于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

1.3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华蓥市辖13个乡镇(街道),有4个乡镇畜牧站无办公用房,3个畜牧站的办公室为危房,其他乡镇畜牧站的办公条件也很差,乡镇畜牧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器械、工作手段普遍落后,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治效果较低。由于村级防疫队伍还未健全,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 2、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加强行政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而且是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2建立完善机制。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逐步健全完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11级动物免疫学(黑体为重点) 绪论1.免疫(immune)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抗原性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 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4.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抗原 1.抗原(antigen)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或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称为抗原。 2.抗原性:既抗原的特性,是指抗原分子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特性。 3.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因 4.载体效应:初次免疫反应后,当2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才 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载体反应。 5.超抗原: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特性(1)异源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抗原 (2)一定的理化性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性状(颗粒性、可溶性)二、宿主生物系统受体动物的基因型、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免疫方法的影响免疫抗原的剂量、接种途径、接种次数及免疫佐剂的选择 4.抗原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或针对性,是指抗原具有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能力。 5.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因抗 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表面,故又称抗原表位。 6.表位的种类(1)单特异性和多特异性表位(2)功能性表位和隐性表位(3)构象表位与顺序表位(4)B 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 7.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2)、根据抗原加入和递呈的关系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3)、根据抗原来源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4)、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是否需要T细胞协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D)、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 (5)、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核酸抗原等 (6)、其它天然抗原、人工抗原 8.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亦称 为不完全抗原。 9.载体现象: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小分子半抗原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 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简称为载体现象。 10.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 首次免疫用的载体相同时,才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11.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一)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绝大多数抗原在刺激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抗原提成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才能完成。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如异种组织细胞、微生物等。 (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或依赖程度较低的抗原,称之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12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6.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 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免疫佐剂,简称佐剂。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20小题*3=60) 1.免疫是指( ) A抗感染的作用 B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半抗原是 ( ) A异种抗原 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E分子量大的物质 3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 C. 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半抗原 5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Fc段 B.Fab段 C.CH1段 D.CH2段 E.CL区 6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7.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B.IgA C.IgD D.IgE E.lgG 8.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B.IgM C.IgG D.IgA E.IgD 9.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移植排斥反应 E.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Tc细胞 12.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血脑屏障 B.皮肤粘膜屏障 C.胎盘屏障 D.吞噬细胞 E.补体 13.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免疫粘附作用 C.中和外毒索作用 D.趋化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K细胞 E.NK细胞 15.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一:三灶镇XX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三灶镇XX年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总结畜牧:三灶镇XX年生猪存栏量20652头,出栏量33272头,较XX年的存栏量19231头、出栏量30525头,分别增加了%和9%;家禽存栏量173808羽,家禽出栏量为99888羽。较XX年的存栏量217260羽、出栏量124860羽,分别减少20%和20%;兔存栏量300只,出栏量3100只。牛存栏76头,出栏50头,羊总存栏量41只,出栏130只;畜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 动物防疫:XX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数达240423羽,使用疫苗613瓶;O型口蹄疫免疫数为40233头,使用疫苗1523瓶;猪蓝耳病免疫数为38640头,使用疫苗4093瓶;猪瘟免疫数为41104头,使用疫苗为9359瓶,禽流感及口蹄疫适龄免疫率均达到100%。另外,XX年派发到各养殖场的消毒药可达吨,为兽医防疫多设了一道防护网。由于各种疫病的疫苗免疫工作扎实到位,全年没有发生过任何动物疫情。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危检测:XX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酬建起水产品质量安全风危监测实验室,监测水产品的呋喃类、氯霉素、孔雀石绿;生猪的瘦肉精;蔬果类的农药残留。

由于水产品检测室建成时间短,目前做了水产品检测105份,合格率99%。我中心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养殖场及市场上的各种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了严格有效 的检疫,XX年一共检疫了家禽69155羽,生猪19052头,全部合格。同时也加强种植户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让种植户自觉遵守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全年对种植户抽样960份,合格960份,合格率达100%。对种植户的检测、监管取得有效的预防效果。为我镇构建起一个全面有效的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网络。 红火蚁防控:XX年十一月适逢航展,对红火蚁防控工作是个严峻考验,经过全面动员,在展馆附近扑灭红火蚁325巢。成功确保了航展期间不出现任何红火蚁案例。全年各种灭蚁药物总投放380公斤,扑杀防控面积达XX0亩。同时我中心保持与全镇所属的企业单位、学校团体等建立起“群发群控”的联动防控机制,对红火蚁进行了有效防控。 三灶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篇二:衡阳县XX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衡阳县XX年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工作总结 XX年我县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动

A套--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参考答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A套)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2.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 3.五大类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E、IgD 4.细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其中维持细菌基本形态的结构是细胞壁。 二、名词解释(10分) 免疫:机体识别排出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热原质:是由大多数G-性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腔道粘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三、单项选择题(20分) 1. B 2. A 3. B 4. B 5. A 6. C 7. D 8. D 9. C 10 A 11. B 12. A 13. B 14. A 15. D 16. C 17. D 18. A

19. A 20. D 四、多项选择题(20分) 1.ABCDE 2.ABCD 3. AB 4.CE 5. BCDE 6.ABCDE 7. ABDE 8. ABE 9. ABE 10. ABCDE 11. AD 12. ABCD 13. CD 14. ABCD 15. ACD 16. BCDE 17. ABCD 18. ABCDE 19. ABCE 20. BCD 五、简答题(20分) 1.免疫球蛋白生物学活性。 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通过胎盘 2.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 3.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 4.全身感染有哪些类型?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六、论述题 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五项指的是哪些成分?哪几项同时阳性是大三阳?哪几项同时阳性是小三阳?接种乙肝疫苗应产生哪种抗原的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