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华莱健安化黑茶九大保健功效

黑茶《九大功效》科学原理 1、补充膳食营养 安化黑茶含有48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150多种是其他茶基本上没有的,这上是它独特、功效多的原因。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对主食牛、羊肉和奶酪,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饮用湖南安化黑茶,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有生命之茶之说。 2、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 喝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日本学者通过科学检验已证明,安化黑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这也是肉食民族特别喜欢这种茶的原因。我国民间有利用老黑茶治疗腹胀、痢疾、不消食的传统。茯砖茶是所有消化道疾病的最佳辅助药。对某些肠胃功能性疾病,是特效药。安化黑茶最早被人类认识的最大亮点就是调理人的肠胃功能,它是双向的调节(腹泻和便秘),黑茶改变食物消化速度和消化液的分泌量,可预防胆结石、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很多慢性肠胃病患者在喝黑茶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的痊愈了。 安化黑茶物质基础是“金花”,可以杀菌消炎,调理人的胃肠道系统,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可以改善消化后的粪便结构,导致肠道的蠕动是正常的,使人的消化、吸收、排泄都比较正常。 3、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血脂含量高,会使得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引起的动脉粥状硬化和形成血栓。黑茶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还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径,从而抑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达到降压、软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茶多酚可以增强血管韧性,尤其能防止微血管破裂。中老年人要坚持吃茶水煮饭,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 黑茶中含量丰富的茶多糖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液中过氧化物活性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对某干休所155名老干部中的55名高血脂患者,经连续服用黑茶180天(每日3克)的情况进行观察,其中50例

中国茶叶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分析范文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安化黑茶市场营销方案

1901222-1编号 安化黑茶市场营销方案 前言:湖南省安化县素有“黑茶之乡”的美称,其境内山青水秀,沟壑纵横,气候和地理条件优越,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安化种茶、制茶的历史记载已有1000多年,早在唐就有安化“渠江薄片茶”的记载明朝时期,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并实施以茶治边策略,继而成为西北少数民族同胞的必需品。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态、文化、健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与健康饮品的湖南黑茶,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产业的转型,增加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丰富黑茶文化,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的需求,扩大消费市场,培育忠实顾客,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营销目标: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将安化黑茶从目前的发展瓶颈中解放出来,打造中国市场黑茶第一品牌,深刻挖掘安化黑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

具体营销方案: 一、安化黑茶的品牌打造 安化黑茶有文化底蕴,有生态保障,也有独特的烘焙技术,但是安化黑茶要想在市场上走得更远更响,必须在全国市场中形成统一的品牌。从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宣传推广来看,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存在诸多有利和不利因素。如何扬长避短,以安化黑茶的优势为出发点打造一个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黑茶品牌,是安化黑茶的首要现实难题。 根据安化县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安化县内分布着二十多家生产黑茶的企业,它们大多都是个体经营,集中分布在最早生产、销售黑茶的一些地方,比如洞市,县城东坪等地。大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这导致黑茶总体规模也偏小,而且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与企业之间较分散,大部分都属于粗放型经营,而这样的经营模式不利于黑茶产业的发展。因为企业的分散性,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所以安化黑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一个整体形象。企业之间也因利益冲突,存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无疑阻碍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更难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于黑茶产业。 而这些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成茶的制作工艺上又有着极大的区别。在采购上,各个企业有着其独自的茶园,很少大规模的采购茶农们的散茶,但是随着安化黑茶的需求量大增,企业自己的茶园产量往往跟不上茶叶的需求,但是由于其生产方式的差别,茶农们手中的

媒体调研报告

益 阳 市 主 流 媒 体 调 研 报 告 班级:传播1033班 姓名:罗司南 学号:1024033336

前言 随着益阳市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加速了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在益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涌现了许多适应大众的文化需求的主流媒体,形成了报纸、网络、广电等多维的媒体体系。主流媒体的发展为宣传党的路线和政府的决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丰富了益阳人们的文化生活,反映了市民的心声。 时间:2011年1-2月 对象:湖南省益阳市的主流媒体(益阳日报、益阳电视台、益阳网站、益阳广播) 目的:了解益阳市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依据相关的资料,对益阳市主流媒体的发展情况作相关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 方法:1实地调查了解 2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 3综合分析 过程:1.确定调查的对象; 2.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媒体的资料; 3.资料分析,根据资料准备下一步的调查; 4.通过相关渠道,对调研对象进行直接调查(直接访问、邮件 访问); 5.网络调查了解相邻省市同级媒体的发展情况; 6.对了解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7.撰写调研报告 1.刊物 益阳日报 期刊名称:益阳日报 主办/主管单位:中共益阳市委 编辑出版:益阳日报社 发行方式:自办发行 通讯地址:益阳市长益路52号 创报日期:1988年8月19日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4f13507036.html,/ 受众:市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公检法部门、普通市民以及关注益阳市的建设发展的人民。 形象定位:坚持党报原则,学习晚报风格,服务经济建设,贴近群众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权 威性和指导性。 主要栏目:要闻、市长热线传真、网事,民声、百姓热线、时事新闻、桃花江。 办刊思想:推动益阳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强调社会责任,凝聚共同价值趋向和文化认同。加强好队伍建设,建好队伍强基础报纸的质量取决于报人。报人强则报纸优。只有一流的队伍,才有可能办出一流的报纸,这是不变的铁律,也是益阳日报创刊20年来所一贯坚守的

安化黑茶的基本知识

安化黑茶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黑茶? 六大茶类中的一种,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等都属黑茶类。 2、什么是安化黑茶? 采用安化境内原料、在安化特有的环境下、按安化黑茶的工艺加工的茶。其毛茶用安化黑毛茶,关键工艺“渥堆”,一般干茶色泽黑褐。有较强的消食降脂等功效。 3、云南普洱和安化黑茶有什么区别? 均属黑茶,但有区别: 4、黑茶有哪些保健功效? 消食去腻、降脂减肥、降三高、解酒、暖胃、安神。此外,黑茶还具有补充膳食营养、抑制动脉硬化等功效。 5、“金花”只有黑茶中有吗?所有黑茶都有“金花”吗?

“发花”是安化茯茶的关键工艺,“金花”是安化黑茶的品质要素,“金花”过去只有在千年灵芝上偶尔发现过。即使其它黑茶中偶尔也可能产生少量金花,但只有安化黑茶原料在安化独特的环境条件下加工出来的茯茶中的“金花”品质最佳。 6、黑茶是渥堆茶,为什么会有天尖散装的? “渥堆”是黑茶的关键工艺,渥堆后可加工成砖块型的紧压茶,亦可加工成稍松的篓装天尖茶,亦可将天尖茶再加工成散茶。 7、茯砖、花砖、黑砖、青砖有什么区别? 均属黑茶。同档次的“四砖”,历史上黑砖、花砖原料高于茯砖、青砖;黑砖与花砖相比,花砖是由花卷茶演变而来,四周压有花纹,黑砖四周没有;同档次青砖和茯砖原料差不多,茯砖要求发花,其压得稍松,青砖较紧。 8、为什么大多数黑茶都那么粗老? 黑茶原料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适当的茶梗使砖体松紧适度,保证充足氧气,有利于品质形成,茯砖茶尤其利于其中“金花”(冠突散囊菌)生成。国家标准允许黑茶中含有一定量的茶梗。现怡清源突破传统用料理念,已用较嫩的原料,加工出了更高品质的安化野尖黑茶。 9、为什么黑茶会越陈越香? 在后发酵的过程中,益生菌的参与,物质发生一系列变化,茶多糖变为茶单糖,大分子的物质变成对人体有益的小分子物质。越陈的黑茶汤色越红亮、口感越细滑,保健功效越好。 10、黑茶如何进行储藏? 清洁、防潮、无异味的条件下可长期自然存放。 11、安化黑茶那么紧,怎么取茶? 用黑茶刀顺茶纹路撬。黑砖、花砖等太紧的可经微波炉加热2分钟左右后趁热撬散。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富、旅游兴、生态美”为主题,积极探索符合XX实际的特色集镇建设路子,着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XX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1.8万亩,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如今,XX镇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集镇品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茶叶产业已跃居“三大产业”(茶产业、养殖业、蔬菜产业)之首,成为全镇第一大支柱产业。当前,如何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南连A镇,西邻B 镇,北抵C镇、D镇,全镇总面积70.4平方公里,辖岚丰、XX、高果、茅岗、和平、XX等6村(社区)42个村民组,共4801户、17557人。XX镇地处中、低、丘地带,海拔为820-1112.6米之间,镇址XX街海拔924.3米,全镇平均海拔910米,最高点XX社区尖峰顶海拔1112.6米,最低处XX村小龙洞海拔820米,地貌属黔北高原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岩石主要以碳酸

盐岩和砂岩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00-1100mm,无霜期320天,年均总日照时数为1112小时,年平均温度15℃,全年主导风为东北方向,风力多为1-4级。镇内有水库两座,马桥水库135万立方米,穿洞水库240万立方米,另有丰富的地下水为全镇部分村镇提供人畜饮水。土地类型为山地黄壤和黄色石灰土,PH值偏酸性,为茶叶的健康生长及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 通过多年努力,XX镇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引领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农业富镇”发展之路,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实施农业板块经济,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以打造“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XX贡茶茶业公司发展贡茶产业,打造茶旅休闲产业,建成了万亩茶叶产业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发展现状 (一)布局合理,基地建设强力推进。XX镇总体规划编制于2011年,规划期限为20年,即2011年~2030年。集镇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集镇人口5000人,远景规划集镇人口9000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0.24平方米。《规划》将XX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标签: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益阳商业市场调研报告

益阳商业市场调研报告 2010年7月4日

前言 (3) 第一部分益阳经济背景 (4) 一、益阳商业经济环境 (4) 二、益阳房地产经济环境 (4) 第二部分益阳商业调研分析 (5) 一、资阳商圈分析 (5) 1.1第一个核心点 (5) 1.2第二个核心点 (5) 1.3第三个核心点 (6) 1.4第四个核心点 (7) 二、桃花仑商圈分析 (7) 2.1桥南核心点分析 (8) 2.2通程电器点 (8) 2.3沃尔玛点 (9) 2.4步步高超市点 (9) 三、赫山商圈分析 (10) 3.1益阳商业步行街 (10) 3.2金嘉利广场 (11) 3.3金鸿百货 (11) 3.4步步高超市 (11) 3.5万木春购物广场 (12) 3.6香港城 (12) 3.7华联商业街 (13) 四、康福商圈的分析: (14) 4.1步步高百货 (14) 4.2步步高超市 (15) 4.3华天大酒店及商务楼 (15) 4.4福中福服装城 (15) 4.5银色现代城 (16) 4.6瑞洋华天大酒店 (16) 4.7佳宁娜.银城新天地 (17) 五、大桃路商业圈分析 (17) 第三部分益阳商业市场总结及项目规划建议 (18) 一、益阳零售商业市场分析 (18) 二、益阳休闲娱乐业市场分析 (21) 2.1主要以洗浴桑拿按摩、美容美发、KTV 几类为主 (21) 2.2休闲娱乐文化经营网点分布比较分散,由传统老商业形成 (21)

前言 益阳资源富饶,素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黑茶之乡、中国麻业名城的称号,也被称为银城,市区设赫山、资阳、朝阳三个区,含有桃江、安化、南县以及大通湖区。全市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 万,市区面积40 平方公里,人口约40 万。自“长株潭一体化”实施之后,益阳开始进入湖南第二步“3+5”城市群战略发展的规划中,因此益阳城市2004-2015 发展规划中显出,未来城市将“东突南进”逐渐融合于长株潭经济圈,并与“泛珠三角”接轨。益阳城市由桥南和桥北两区域组成,桥北为老城属于资阳区,桥南是传统商业与新兴商业的结合地,是城市未来发展和突进的区域。但益阳无核心商圈,只有次级商圈,商业同心现象不明显。一般城市都有一个核心商圈, 由一至几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主力百货、超市、步行街以及若干专卖店构成,是商业最繁华、人流最密集之处,一般是中心区的十字路口或广场,像长沙的解放西路与黄兴路交叉口就形成了这样的商业核心,周边有万达购场广场、王府井百货、春天百货、平和堂百货、黄兴路步行街等,核心商圈就是以此为中心半径约2 公里范围的商业区。而益阳却没有突出的核心商圈,只有四个次级商圈:资阳商圈、桃花仑商圈、赫山商圈、康富商圈。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 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2008年8月31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出台政策和制度保证电动汽车更好和更快发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产业制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政策扶持阶段。该阶段不仅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电子商务实训网络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实训网络调研报告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省名优特产的主产地、主要销售市场、主要生产厂商、主要进口 商的情况,对市场整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熟练使用网络调研的方法与工具,获得相应 的信息。 在实习中掌握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基本流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电子商务的基本模拟 程序。在实习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动 手的能力。通过此次实际操作训练使其了解因特网上电子商务系统的构成与基本运作程序,学会在因特网上进行网络商务交易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电子交易流程,并进行网络 安全认证及网络通讯工具、网络社区等应用实习,使我们初步具有运作电子交易的基础技能。 专业研发,优质设计:通过各种展会及国际交流,掌握整体包装的前沿技术和先进材料,不断优化产品;我们通过考察分析客户产品的外观、品质、保护等级,操作贮存情况,运输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向客户提供全面的运输包装解决方案,力争为客户提供优质合理 的设计,并持续改进。 调研工具:搜索引擎、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商品交易网等btob出口交易平台、政府网站、行业协会网站、进出口公司网站;参考安徽特酒公司调研案例。 调研对象:安化黑茶调研报告 通过这次实训,我认识到了要学好电子商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固然重要,但实训操作才能使我们更快的掌握这些知识。 整合四类资源。以村级活动场所为载体,利用“五一”“五四”等节假日,整合少数 民族党员、大学生村官、年轻党员、青年志愿者开展文艺演出、志愿宣传服务,同时,开 放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组织本村干部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在丰富党员干部 业余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锻炼。截至目前,共开展文艺演出5场次,演讲比 赛1次,志愿宣传服务6次。 茶,是内敛且包容的,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也有“静试恰 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的优雅情怀。重庆市场调查公司.不管是一个人的小安逸, 或者是三五知己的热闹,都可以自这一杯水意葱茏里品出一个百味人生。茶,也是很中国的,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继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 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在诸多产茶名地中,湖南益阳安化黑茶是国家注 册认可的三大县域品牌茶(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一种。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自古以来,安化茶已经闻名天下,唐代就有“渠江薄片”闻名于世。几乎自有文字记载起,茶叶就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相始终。安化黑茶、安化松针、云云贵春芽和近年新崛起的安化银毫等名优茶,也保持了不衰的魅力。

2021年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享受现代精致生活的健康伴侣 欧阳光明(2021.03.07) 人们的生活在日益向精致化发展,人们的身体却在不断地被这种精致化损害,人们在不懈地寻找既可享受精致生活,又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良方,人们的视线落在了以肉奶为主食的西域各民族,高脂、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饮食结构并没有让他们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即所谓现代病的高发群体,答案就是只有一个——安化黑茶,让他们尽情享受奶润肉香。 一、揭开黑茶神秘的面纱 黑茶究为何物,早些年国人除西北八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民谚,终年以奶酪、青稞、马牛羊驼肉为主食的兄弟民族知有此物和主产黑茶的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的茶农与这些地区的黑茶加工企业的职工们知晓这一中国独有、但销售区域边缘化、且名字听起来似乎也不很雅致的茶品为何物。

2002年开始,云南的普洱茶(一种晒青绿茶通过加水长时间的渥堆发酵改制的黑茶,现称“熟茶”)以其成功的营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可他们中的部分人却不愿承认自己的是黑茶,于是在以色系分类的六大茶类(黑、红、绿、黄、青、白)中找不到普洱茶的位置。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以县级地名命名的茶品——安化黑茶、祁门红茶,普洱茶、前两个也是带色的。正是云南的“去黑”化,为拥有黑茶产量半壁江山、历史上又曾经有安化黑茶称雄的湖南黑茶堂堂正正地坐上了“黑老大”的位置。 黑茶的起源有“四川乌茶”说;此说法因历史上有过朱元璋令四川巡抚蒸乌茶以供易马的上谕,即是用绿茶通过蒸压演变而来,与现在的普洱生茶基本相似。有“船舱马背”说;这种说法认为:古代运输条件差,防水防潮的设施简陋,将茶叶从产地运到销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茶叶的内质随着天气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而转化,茶叶也逐步由绿色转变成了黑褐色。 也有“铁色茶”说:即所谓的“其色如铁,芳香异常,一斤八十枚”的“渠江薄片”茶。但不管是哪种说法,一个各种说法都共认的是“黑茶”一词最早见于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的奏疏:“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四川乌茶自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就有用绿茶蒸制乌茶的记载,另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

2020茶叶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茶叶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茶叶行业现状 (5) 1.1茶叶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 1.2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7) 1.3茶叶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2.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2.1茶叶单产低 (10) 2.2劳动效率低 (10) 2.3组织化程度低 (10) 2.4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11) 2.5缺乏龙头企业 (11) 2.6行业服务无序化 (12) 2.7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8基础工作薄弱 (12) 2.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茶叶行业前景趋势 (14) 3.1茶叶正在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 (14) 3.2消费习惯随消费群体的分化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 叶消费的新趋势 (14) 3.3创新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将进一步满足不断分化的消费需求14 3.4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

头角15 3.5产业规模化是趋势 (16) 3.6发展空间广阔 (16) 3.7消费需求多元化 (16) 3.8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 (17) 3.9电商成为茶叶重要销售渠道 (18) 3.10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8) 3.11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8) 4.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1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2茶叶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0) 4.3茶叶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0) 4.4茶叶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1) 5.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3)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5.2中国茶叶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茶叶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4)

果树产业现状及“十四五”发展对策

果树产业现状及“十四五” 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产值约1万亿元,从业人口1亿人左右,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果品占有量达195kg。目前,我国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持具有特别的意义。 当前,我国水果面积和产量居前6位的树种分别是柑橘、苹果、梨、桃、葡萄和香蕉,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业中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排在第3位。果业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人民健康、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现状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 据国家农业统计发布数据,2019年园林水果(不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核桃、板栗、榛等干果类)面积1227.67万hm2,年产量为1.90亿t,分别比2015年增长9.5%、17.5%。其中柑橘种植面积为261.73万hm2、产量为4584.54万t,分别比2015年增长17.4%、26.7%;苹果种植面积为197.81万hm2、产量为4242.54万t,种植面积比2015年下降0.2%,产量比2015年增长9.1%;梨种植面积为94.07万hm2、产量为1731.35万t,分别比2015年下降3.4%、4.8%;葡萄种植面积为72.62万hm2、产量为 1419.54万t,分别比2015年增长1.4%、7.8%;香蕉种植面积为33.03万hm2、产量为

1165.57万t,种植面积比2015年下降7.1%,产量比2015年增长9.7%。 主要果树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 2002年及2008年国家实施苹果、柑橘和梨等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以来,主要果树优势生产区域基本形成,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如苹果产业布局主要为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区,两大产区2018年苹果种植面积分别占我国苹果总面积的26.9%、57.2%,产量分别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36.0%、53.0%,生产集中度在85%以上;西南冷凉高地和新疆2个特色产区2018年苹果种植面积分别占我国苹果总面积的5.9%、3.4%,产量分别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4.1%、4.2%。葡萄优势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显现,主要为西北及黄土高原传统优势葡萄产区、华北及环渤海湾传统优势葡萄产区、秦岭和淮河以南亚热带设施及避雨葡萄产区、云南高原及川西优质特色葡萄产区、东北冷凉山葡萄特色产区、湖南怀化刺葡萄特色产区、华南一年多收避雨栽培产区等。 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果品质量显著提高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专项的长期稳定支持下,我国主要果树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果树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适宜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品种结构明显改善。据统计,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仅苹果、柑橘、香蕉、梨、葡萄、桃6种果树列入第一批目录)正式实施以来,共有300多个果树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 目前,苹果重点发展的优良品种有华硕、优系嘎拉、红露、红将

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扬海内外。茶业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倍受政府及农民的关注,对闽北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展、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流量的扩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11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53.6万亩,较2000年增加2.18万亩,增长4.2%;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47.9%,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6.7%;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11年茶叶产值达22.95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39.4%。

表一 1978—2011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 (注:以上数据源于统计年鉴)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

调研报告:关于茯茶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茯茶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古来就有“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产茯茶”之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借势“一带一路”东风,把重新发展茯茶产业作为壮大食品工业、促进群众增收、彰显文化的重要抓手,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茯茶又一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受到市场追捧,迎来新的春天。但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到,当前全市茯茶产业还存在着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标准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品牌不响、市场占有率不高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认真研究对策,不断攻坚克难,再现茯茶产业辉煌。 辉煌-沉寂-重新发展,“璀璨金花”一路凝聚岁月沧桑 茯砖茶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茶汤红浓明亮,汤味醇厚平顺,特别是其独到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功效,对人体极为有益,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生命之茶”。纵观茯茶60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有跌宕起伏,却仍薪火相传。 风靡古道。茯茶历史悠久。其发于宋、成于明,特别是到清代前期,曾为“陕引”“甘引”之主要茶品。它的出现,使陕甘茶马古道与安化茶马古道相衔接,演化为陕、甘、湘茶马古道,贯穿了几乎大半个中国。同时产品沿丝路古道远销西北各省及俄罗斯、中西亚等国,彰显着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和古丝路上中外紧密的商贸往来。“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鼎盛时期,茯茶曾风靡丝路古道。 半世沉寂。由于茯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1953年,通过公私合营对老茶行、茶店进行改造整合,成立了人民茯砖茶厂,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一直到1958年,缘于“在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

省原则”,中央政府下令取消人民茯茶厂,将茯茶加工的任务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担。至此,秦地拥有600年辉煌历史的茯砖加工业从此沉寂,且一沉就是50多年。庆幸的是,茯茶的古老文化和制作工艺却星火传承、生生不息,广泛流传于故都民间。 浴火重生。跨入新世纪,面对市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市委、市政府积极挖掘传承茯茶文化,重新恢复茯茶发展业。2017年,全市登记注册的茯茶加工企业已达到50余家,经销企业发展到120多家,从业人员发展到1万人,茯茶生产量2万余吨,产值达20多亿元。今日的茯茶,通过古法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金花”更加茂盛,“菌香”更加明显,受到了茶学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畅销我国西北、华东、西南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并远销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国家,国际国内市场占有份额持续扩大。千年前用来换取西域汗血宝马的“神秘黑砖”,有望在丝路经济带上,再次成为深受欢迎的商品。 产品-产业-文化传承,“茯砖”复兴之路挑战重重 小小一块茯砖,链接着大秦故都茶产业的兴衰成败,肩负着德善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剖析当前全市茯茶产业现状,距离“传承文化、做优做强”这一目标,还面临诸多问题,还需要更多努力。 思想守旧与合作共赢的矛盾。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茯茶生产企业有50余户,加上一些没有注册的数量超过百户之多,但由于生产企业长期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思想理念还比较封闭、狭隘,视界还不够开阔。相互间竞争多于合作,区域间缺少交往、行业内缺乏交流,信息不能共享,资源不能共用,抱团发展不足,产业整体呈现出“体胖有余而强壮不足”的态势。

中国三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13507036.html, 中国三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崔秀明黄璐琦郭兰萍刘大会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04期 [摘要]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我国近年发展十分迅速的中药大品种之一,在我国中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该文总结了我国近年来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经验,找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七产业发展的目标及对策措施,为我国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三七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行业中有重要影响,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参的中药材大品种,也是复方丹参滴丸、云南白药、血塞通、片仔癀等我国中成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三七广泛应用于跌打损伤、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后遗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1-3]。三七皂苷是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也是目前研究较为系统的化学物质。迄今为止,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4], 现阶段我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400多个,批准文号3 200个,涉及的生产厂家1 300家,年需要三七800万kg[5]。三七还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按现在的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公顷产值可达150万元左右。由于政府重视,科技支撑力不断提升,知名度提高,三七产业近几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本文根据三七主产区的调查资料,总结了我国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及发展对策,供同行参考。 1 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1.1 三七种植业发展历史及现状评价三七是我国特有种,因其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有特殊要求,分布范围仅集中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 200 ~2 200 m,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传统上以云南文山、广西靖西等地为主要种植地区。由于价格不断上涨,社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三七的种植区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云南产区已由文山扩展到云南红河、玉溪、曲靖、昆明、大理等其他地区;贵州、四川、广东等地也开始栽培。在云南产区,三七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4 300 hm2发展到2013年的20 000 hm2;产量从2003年的378万kg增加到2012年的700万kg,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0余亿元,加工业产值近30亿元[6]。 三七种植历史已有400余年。1949年以前,云南三七种植面积仅有几百亩,广西有少量 种植。建国后,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三七生产,三七种植得到发展,但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1951年至2013年的62年间,三七产业种植经历了3次大起大落的曲折。1951年到1974年出现第一高种植高峰,当时全国三七种植面积5 333 hm2(其中云南2 933 hm2;广西2 400 hm2);产量为108万kg(云南66.4万kg,广西41.6万kg)云南产区三七产值为6 400 万元,当时的社会需求量为50万kg;之后三七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到1983年,云南文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