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2、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3、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真实性2.深刻性3.丰富性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新闻记者论

一界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

二记者的类型

·内勤记者、外勤记者;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政治记者、经济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

·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等;

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等。

2.机动记者(“满天飞”记者):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站中的记者。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1.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2.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三、记者的职责与社会使命

(一)记者的职责

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解释新闻事件;

制作新闻作品;积极反映情况;做好群众工作。

一.采写新闻报道

此为记者的首要职责。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A.要重视采写新闻(即纯新闻消息)。

B.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

C.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当,主动出击,学会打大仗、硬仗。

二、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A.服从编辑部调遣;

B.从实际出发;

C.发挥主动性;

D.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E.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

F.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三.反映情况—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内参的内容:1.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偏向、错误和缺点 2.各阶层人的要求和意见3.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工作中的障碍 4.某个时期的社会思潮 5.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不正之风 6.某个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详情7.不够成熟、带试验性的经验和做法 8.国际上的有参考价值的情况

四.做群众工作(建立信息网络)

即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如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组稿、与通讯员合作写稿等。

(二)记者的社会使命 :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

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

四、新闻记者的素养

1.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

3.心理素质:(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4、记者的身体素质新闻采访既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又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对记者的第一种理解记者是那个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的人

五、工作的特点:时效性真实性现场感强

新闻采访论

一、界定

二、初涉采访时的问题:1.一身冷汗、腿抽筋、心跳加速、一些同学虽然平常交流自如,但一到正式场合就紧张和不自然

解决办法:告诉自己,你面对的是跟你一样的人,可以适当恭维对方,但也不要卑躬屈膝让气氛放松,尽量不要说“采访”二字“跟您聊聊” “我想从您这里了解点儿情况”

2.相谈甚欢丢三落四.原因:信息搜集不全:5w+H,具体的人名、地名、细节没拿到,采访前目标不明确,谈得漫无边际、没有主线。

解决办法:采访之后重新核对、补充采访

3.不知道接下来问什么问题解决办法:事先准备个问题单,以备临时救急、问个万能问题:“你的回答真棒!请说的具体点,好吗?”

4.怎么做笔记:记录一些具体的证据——精彩的引言、富有表现力的轶事、数据和事实

录音机通常用于辅助笔记,录音和手写相结合

5.如何对付沉默的采访对象

1、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必须事先了解这种人的爱好——政治、体育、投资、钓鱼、旅行。

2、就周围的环境引出一个话题。

3、谈一个共同认识的人,或者找到两个人的共同点(老乡、校友)

6.应对喋喋不休的采访对象 :1.打断 (“我想您在这个问题上阐释的太全面了,足够我写这部分了,下面我们开始下一个话题好吗?”) 2.核实(“我想核实一下您刚才说的几个细节,如何?” )3.我去趟洗手间

7.不能倾听:直视对方眼睛。对方开口说话的时候,或在你自己提问的时候,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在你自己说话的时候,你可以时不时地将眼睛移到别处。

倾听的衣着排除倾听的干扰排除情绪因素——胖、丑、频频微笑、说话结巴

排除词语干扰——家、母亲、爱国主义、堕胎、性、艾滋病、裸体

8.害怕提问被人取笑

9.交底不清采访的时候,你发现与采访对象说的非常散漫,想哪里说哪里。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你没有将采访的目的明确地告诉对方,对方不知道你到底要什么。

10.提问含混抽象的问题得到抽象的答案。想得到栩栩如生的意象,就要提出具体的问题。

11.问题设计记者确定了采访的选题,选择了采访对象,进行了背景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便可以着手设计问题。设计问题主要是为了正式提问做准备,同时也有利于记者理清头绪,排除疑问,抓住关键。通用原则:其一,记者头脑中必须清楚,应该从访问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其二,记者必须有把握能够使提出的问题准确地传达给被采访者,防止对方对问题迷惑不解。其三,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使观众一听即懂。相对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最易忽略。

“GOSS”公式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大凡制造新闻事件的个人和组织总是出于某种目的和目标(GOAL),并且总是面临或即将面临实现其目标的障碍(OBSTACLE),新闻制造者已经找到或者正在寻找避开障碍的解决方法(SOLUTION),然后再返回目标,追问这一目标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的意见而开始的(START)。

总体设计

话筒后问题设计:其一,讲求逻辑,其二,分门别类

话筒前问题设计:其一,准确具体,其二,简洁口语

采访的步骤:

明确采访目的——资料准备——采访预约——策划采访——打破僵局——提第一个问题——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提出敏感问题——总结此次采访——明确采访目的

你试图就婚姻失败的问题,采访几位记者。对方问:“离婚的记者多了,干嘛来刺探我的生活?”这时你要告诉他:记者作为高压人群,婚姻失败的现象越来越引起注意。我来采

访您并不是要刺探您个人的隐私,而是希望通过采访探讨工作压力与婚姻失败之间的关系。所以,希望能听听您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您乐意,也不妨谈谈您个人的亲身经历。资料准备:搜集跟采访话题/事件有关的资料、熟悉采访对象、准备采访问题、搜集跟采访话题/事件有关的资料

熟悉采访对象(一)从文字资料中熟悉

①采访对象的简介。包括性别、年龄、职务、家庭情况、主要社会关系、基本政治态度等等。

②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别人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等。③采访对象的特点。包括性格、爱好、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否健谈、对接受采访是否习惯、有何忌讳等等。

此外,还要分析采访对象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是否愿意回答问题,会不会隐瞒事实真相等。

(二)从交谈中熟悉。

准备采访问题。为何要事先准备采访问题?采访时间有限,记者只能在采访对象答应的谈话时间里完成任务。有些政府部门和公司要求记者先提供采访提纲,如果有兴趣回答这些问题,才会答应接受采访。什么问题才是好问题?那些能够引起谈话对象回答兴趣的问题。要求记者换位思考: 如果是你回答,你愿意多谈吗?

经验一:问话应该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应该显示出你对他生涯的了如指掌。

经验二:可以引入一个看法,让采访对象评价,激发他回答。

策划怎样和首次见面的客人打招呼先闲聊一会儿,也许带点见面礼。记下你提问要涉及的话题让对方举一些例子、轶事和总结性的评论打破僵局谈他感兴趣的话题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从环境中找个闲聊的话题谈共同的熟人找两人的共同点:老乡、校友提第一个问题给出选择,引起对方谈话兴趣从嘉宾手中的东西产生联想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谈话越不正式,收获越大倾听越认真,得到的回应越热情,收获越大好奇心表现得越突出,提问时准备得越充分,收获越大提出敏感问题敏感问题和令人难堪的问题一般放在采访后半部分提出总结此次采访告别——谢谢您的合作等待“最后的晚餐”——最有价值的言论往往出现在站在门口说再见时。

电视记者的工作环节一般而言,电视记者的工作环节以前期和后期划分成两个阶段。

后期:1.画面编辑:剪接、字幕、特技.2.文字写作:解说词、口播稿、评论 3.混录合成:画面、解说、同期声、音乐 4.正式播出:现场同步、演播室播报、节目主持

电视新闻流程的基本环节:确定报道方针与意图、制定采访计划与选题、采集新闻、编辑画面与解说词、整体编排与制作合成、正式播出

三、采访准备

1.理论准备。采访活动是一种认识和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活动,记者每次采访接触的客观对象都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的,即使是一些老题目和熟知的领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采访记者不掌握与报道选题相关的理论,就无法客观、准确、高水准地反映、再现客观事物。

2.政策准备。不了解政策,采访报道往往缺少针对性,轻则不痛不痒,重则闹笑话甚至出大错,记者平时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学习、领会,才能在采访活动中不迷失方向,具体到一次采访任务,还须对报道选题相关的各项政策有所把握。政策准备有助于确定采访报道的基调。

3.情况准备。采访前如果能对报道的人、事件、问题的相关情况和内外联系有较透彻的了解,头脑中会形成十分清晰的立体线条,采访时就能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接触事物、表现事物。

4.知识准备。采访记者不可能成为精通各类问题的专家,但却应该对采访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复杂概念先进行学习,以求获得正确理解,否则难以同采访对象进行双向交流。电视采访时间长度有限,是以分秒计算的。一般情况下,正式开机采拍时不能象文字记者那样就某些专门术语进行询问。那样不但打断了采访对象的思路,也破坏了整个报道的结构。因此,采访前对专业性知识必须从概念上有一个基本的领会,才不致于在屏幕前出漏洞。

5.心理准备。采访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社会活动,记者同采访对象接触的过程中,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起作用。心理准备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估计采访对象合作的程度。二是估计可能达到什么样的预想结果。三是估计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

6.事务准备。电子采访设备是极为复杂而又难免出现故障的,如果临行前对采访的全套设备

有一点疏漏,都有可能因小失大。可靠的办法是,检查试用所有设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所有设备都运转正常,某些部件损坏的可能性时刻存在。不要忘记,确保摄像机能够拍摄画面,录像磁带运转正常,话筒确实起作用,灯光不出毛病,电池足够使用。此外,其他必备的物品诸如车票、机票、道具、保护用品、纸笔等也要准备齐全,做到万无一失。

四、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地点

一般说来,选择采访对象有以下几个要求:(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采访新闻事实、材料,新闻记者主要选择下列人员作为采访对象:

1.主要当事人: 即新闻事件的主要执行者、人物新闻或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

2.参与者: 即新闻事件或事物变动的有关参与人员。

3.目击者: 即新闻事件或事物变动的现场目击见证人。

4.知情者: 即熟悉了解新闻人物、先进人物或是特定采访对象有关情况的人们。

专题采访,人物采访,新闻记者主要选择下列人员作为采访对象:

1.新闻人物:即重要新闻事件中为众人所瞩目的人物。

2.权威人士。即具有一定权威或居领先地位的专家学者及掌握全面情况的领导干部等。3.知名人士。即具有颇高知名度的社会贤达,各行各业的名家或知名的能人闯将等。4.代表性人士。即某一阶层的代表人物,或是某种观点、看法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等。根据不同的采访内容和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还应当留心考虑选择恰当的采访地点。

合适的采访地点包括:1.新闻事件现场2.符合采访对象特定社会角色的环境

3.便于引发采访对象回忆、联想的环境4.便于采访对象畅所欲言的环镜

五、采访的作用:1、从整个新闻工作程序来看,采访是关键的第一步,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2、采访是为了收集信息并影响社会3、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六、采访的方式和手段

(一)、从采访的形式上划分

(二)、从采访的性质上划分

(三)、从采访的技术手段划分

七、采访的特点

1、新闻性

2、政策性

3、全局性

4、广泛性

5、时效性

6、连续性

7、公开性

8、创造性

八、新闻线索的发现与选择

1、新闻线索的定义

2、新闻线索的特征:新闻线索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新闻线索是一种能量新闻线索并不是新闻事实的本质

3、新闻线索的作用:新闻线索是触发新闻敏感的外因新闻线索是决定采访取向的动因新闻线索是决定报道质量的关键

4、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政务渠道社会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5、新闻敏感的定义:

特性:突至性偶然性创造性

培养: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要有政治敏感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养成全天候和全方位的职业精神积极抓取新闻线索

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6.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定义

九、采访的观察与思考

1.观察采访必须遵守的原则:观察要做到细致入微必须要有个宏观视角用身心去体会身临其境进行观察

2.观察采访的方法和技巧:抓取最有特色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抓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注重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全景观察,宏观透视

十、特殊方式的采访1.隐性采访(1)概念(2)特征(3)原则 (4)注意的事项三、新闻写作论

(一)引子

·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收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落脚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而新闻业务(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当然,实用新闻学就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1)决定新闻能否传播出去。每一个新闻传播产品都要经过:发现——开发——制作——传播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无论是在纸质媒介还是电子媒介的生产流程中,新闻写都处在制作这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报道就是新闻信息的载体,没有了载体,新闻信息就没有运输工具,要传播根本就无从谈起。

(2)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运输工具”的功能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好坏,这就包括新闻报道的写作规律和技巧,题材、形式、结构、语言等,类似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受众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1、并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2、真正纯客观的新闻是没有的。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有强大的说服力

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心理、愿望和兴趣

·怎样做到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2、再现场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场景具体地描述出来3、运用背景材料4、借助直接引语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时效性

1、新鲜

(1)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2)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面前;

(3)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2、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随时可以根据报道的需要进行拼接与组装;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3、简短

(1)坚持一事一报;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二、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指要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一句话,要把新闻写得“好看”。

1、具体

(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3)新闻语言要具体。

2、生动

(1)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

(3)处理好结构很重要。

3、通俗

(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2)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三、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1、了解传播对象----为谁而写;

2、明确传播目的----为什么而写。

四、加大信息量

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2、学会抓特点;

3、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4、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五、加大知识含量

1、讲究科学性,注意挖掘和展示新闻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2、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四、消息的构成和写作

第一节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主角,是新闻报道中运用得最广泛的报道形式。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消息。

二、消息的类型

1、根据消息内容的重要性,将其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根据消息的“事件形态”,将其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3、根据消息的篇幅,将其分为“一句话新闻”、“简讯”、“短消息”、“长消息”。

4、根据报道分工的范围,将其分为“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外交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等。

5、根据消息报道的内容,将其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社会消息”、“专访”、“特写”、“述评性消息”等。

三、消息特点

1、简明扼要

任何消息,都是对新闻事实简明扼要的报道。它对事实的报道,是简明的、扼要的,往往抓住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何果等新闻要素,将新闻事实扼要地报道出来。

2、篇幅短小

消息的句子短、段落短、篇幅短。消息的篇幅短小,与时效性原则紧密相关。

3、用事实说话

新闻的来源是事实。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

四、广播消息的写作要求

1、具体生动,听觉形象鲜明

2、取材精粹,消息浓缩

五、广播消息的结构安排1、倒金字塔结构 2、时间顺序结构 3、导引试结构

第二节新闻的基本构成

一、标题

1、新闻标题的作用:吸引注意,诱读全文;概括内容,快递信息;评价事实,增值信息

2、新闻标题的形式:消息的标题可分为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

(1)单行标题。要求“实话实说”,即用叙事性的语言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

(2)多行标题(又称复合题)有两行、三行两种。多行标题由主题和辅题组成。主题,亦称正题,它是消息标题的主体。主题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重要的事实或新闻价值。辅题又分为引题和副题。引题在正题之上,起引导、烘托作用,又被人称之为“肩题”或“眉题”;副题是置于正题之下的标题,主要起解释、说明作用。

3、写作原则:第一,要传神,要善于从新闻事实中抽筋取髓,使读者望题而知意。绝对不能文不对题。第二,要具体确切。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消息标题,都必须显示出主要的新闻事实。第三,要简练生动,要尽量做到字少意明、琅琅上口,使人过目不忘。题目可以使用一

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增色,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煽情标题

全国撒网靳如超哪有路逃(主)

石家庄惊天爆炸案侦破过程紧张刺激好看过电影重放 (副)

二、消息头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在开首部分都要冠以“本报讯”或“××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在其他文体中是见不到的,属消息文体独有。新闻写作学称之为消息头。

消息头的形式有“讯”和“电”两大类。

三、导语

1、含义

紧接消息头之后,通常用一般比较详细的文字交待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有时还要引发一两句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新闻写作学谓之导语。

导语作为消息的开头部分,是消息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其他文体中很少见,是消息写作的独特之处。

2、作用

美国新闻者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把消息的作用归纳为三点:1、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内容是什么;2、使读者愿意读下去;3、必要时制造当的气氛。

中国新闻学者彭朝永在《新闻写作技法新探》一书中指出:“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精体,就是消息的灵魂,它是用极其简明、生动的语言,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示消息的中心思想,起到开门见山、画龙点晴的作用。”

第一,反映新闻事件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对于该消息主要传递的新闻信息一目了然。

第二,定调和立意,显露自己的写作意图,为整篇报道定下一个表达的基调和基本的立意。第三,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兴趣。

3、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1)第一代导语

最早的消息采用的是编年体结构的写法,不仅没有导语,甚至连标题也没有。

(2)第二代导语

第一代导语经历了四十多年被称之为“新闻写作定法”的黄金时代后,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是广播、电视的崛起;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要求能以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知道更多的新闻信息,旧的导语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时势了。

采用“部分要素”方法写导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风靡世界。这“部分要素”导语,又被称之为第二代导语、倒金字塔结构导语。

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内容,突出地写在导语里,能一下子引起受众兴趣。由于采用“部分要素”方法,使得第二代导语显得简练、新颖、多姿多彩,颇为受众所欢迎。

4、导语的类型

(1)直叙型导语

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

重点突出,主旨明确,最普通,难度也大。

例子:

中国总理今天建议把部和其他中央机构的数目裁减几乎一半,工作人员裁减三分之一。(2)描写型导语

绘声绘色的传神描写,通过现场感,生动感,情趣感吸引读者。白描手法,突出局部,则为“特写型导语。”

例子:

大约2200年前,在通向秦朝都城咸阳的驿道上,一队队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劳工,在身穿铁甲、手持长矛的兵卒押解下,艰难而缓慢的进行着,他们是征用来为秦朝开国皇帝修建陵墓的。

(3)议论型导语

直接而公开地表示记者的倾向、观点,在夹叙夹议中引导读者阅读全文。经验性,问题性报道中多用此法。

例子:

阿尔巴尼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与众不同

(英报报道霍查去世,阿利雅任总书记的报道)

(4)悬念型导语

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可读性,设置悬念的方法有:

突出事物特点,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好奇

如:一种神奇的刺绣在苏州诞生。锈工在同一衣料的两面,一次锈上了两种不同的画面。以提问开始,唤起注意与思索

如:北京的酱油为啥脱销?

用第二人称+接近性强的否定式,扣住读者的心

如:你的财产税终于减不成了,市议会昨晚决定,保持税收率不变。

(5)设问型导语

以"假如","如果"等引起兴趣.也可以提问方法引起读者好奇.

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心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

(6)引语型导语

直接或间接引用某人的精彩的或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谈话.

如:"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新华社)

5、导语的写作要求

(1)精炼:把所报道的新闻涉及到多个事实的时候,导

语只突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2)突出最重要的要素,凸现价值。

四、主体

1、什么是消息主体

消息的主体是导语后的具体展开部分。

我国新闻界对于“主体”部分有几种不同的称呼:有人把它称为“正文”;有人称之为“新闻的展开部分”;有人称之为“新闻躯干”。欧美新闻界把这部分内容称为“Body”。2、消息主体作用

第一,解释或深化导语。即对于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的细节和具体材料,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的全貌。

第二,补充新的事实。消息的导语部分有时无法涵盖全部的新闻事实要素,躯干部分可以补充交待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使六要素完备。有时,还要交待有关的背景材料,使读者对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更深的理解。

由于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对消息结构的不同理解,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形成了消息结构审美规范上的风格差异。

3、消息主体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种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当时人们渴望迅速获得战争消息,但是当时的电讯事业尚不发达,电极经常中断。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把新闻中的主要信息抢先发出去,必须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位置上,最次要的内容则放在尾部。

这种结构有点儿像倒置的埃及金字塔:上重下轻。后来人们就将这种消息的结构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3、消息主体结构

(2)编年体式结构

编年体式结构又叫时间顺序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组织文章。

这种结构的躯干部分是一名副其实的“主体”部分,它一般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前到后进行写作,目的是将新闻事实及其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交待清楚。

3、消息主体结构

(3)悬念式结构

即在消息的开端之处设置一个充满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新闻事实中最精彩或最重要的部分,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消息躯干部分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大和深化。

例子:

路透社伦敦1990年11月23日电两名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忠实信徒星期五用手铐将自己铐在米切尔·赫塞尔廷伦敦住宅前栏杆上10分钟,以抗议他对即将离任的英国首相的“背叛”。(导语)

吉思·罗杰斯和马克·金斯科特是来自英格兰西南托贝镇的保守党人。他们说,前国防大臣向撒切尔夫人的领袖地位挑战导致她星期四决定辞职是“向她背后捅了一刀”。

3、消息主体结构

(4)并列式结构

即在消息的开端之处设置一个充满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新闻事实中最精彩或最重要的部分,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消息躯干部分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大和深化。

美联社记者丹尼斯·蒙哥马利曾经写过

《通货膨胀使语言和美元一道贬了值》的报道,所采用的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结构形式。

3、消息主体结构

(5)华尔街日报体结构(DEE)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合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五、结尾

常见的结尾方式:

1.自然结尾法

自然结尾法也被称做高潮性结尾。就是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待全文形成“水到渠成”时,立即收笔。

例子:田亮候选“欧文斯”奖

本报讯中国跳水选手田亮在悉尼奥运会10米跳台项目当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分,最近他也因为这一出色的表现入选“欧文斯”奖的候选名单,同时入选的还有包括琼斯和索普在内的另外11名奥运会金牌得主,评选结果将于明年2月份揭晓。

2.拾遗补阙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新闻导语和躯干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或新闻背景,使新闻报道更加完整、充实。在形式上表现为结尾处有明显的“结尾段落”。

例如,2001年3月15日《北京青年报》在报道“北京动物园试行认养制度”时,告诉我们目前北京动物园正有11只大熊猫在等待被认养;实行认养的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认养后“养父母”享有的权利并对人们关于“认养”的误解加以澄清。

其结尾:“认养动物的做法是从国外学来的。近几年,上海、重庆、武汉等地的动物园都推行了这种做法。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的15只大熊猫已被认养。”这个结尾就是交待了这一新闻事件产生的背景,对于这一做法的由来以及成功的案例加以说明,使读者对于整体的新闻事件形成更加明晰的认识。

3.卒章显义法

在结尾处总括全文,画龙点睛,突出主旨,谓之卒章显义法。

例如,2001年3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上海市复旦中学等学校近日联合发出倡议

升旗仪式上高唱国歌

新华社上海3月14日电上海市复旦中学等学校近日联合发出倡议,希望上海全市的中学生在升旗仪式上不仅做到肃立行礼,还要响亮自豪地唱起国歌,让庄严雄壮的旋律回荡在校园内外。

4.发展趋向法

在有些新闻报道中,其结尾部分交待该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为接下来的新闻报道留下线索。例如,新华社电稿《雷峰塔舍利函开启函内文物通宵清理》的结尾:

截至发稿时,文物专家还在清理和鉴定舍利函内的文物,清理和鉴定工作有可能持续一个通宵。明天上午,文物专家将公布和展示舍利函内的文物情况。

标题:

“人机对话”唾手可及

(1998,11,8《光明日报》5版)

文:IBM公司与和光集团日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了IBM via Voice 4.0零售版中文连续语言产品发布及现场展示会……标志着听得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将开始进入中国千家万户。怀孕再领结婚证市民不再有烦言

郑州市计生委出台一项新规定

(1998,4,16《羊城晚报》)

文:实为城区非农业人口一孩生育对象可想怀孕再领取生育证。

4.发展趋向法

在有些新闻报道中,其结尾部分交待该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为接下来的新闻报道留下线索。例如,新华社电稿《雷峰塔舍利函开启函内文物通宵清理》的结尾:

截至发稿时,文物专家还在清理和鉴定舍利函内的文物,清理和鉴定工作有可能持续一个通宵。明天上午,文物专家将公布和展示舍利函内的文物情况。

五、新闻报道体裁和播出方式

(一)、体裁

1、消息

2、连续报道

3、系列报道

4、专题

5、评论

(二)、播出方式

1、录制播出

2、现场播出

六、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为眼睛而写

1、少而精当

2、实而具体

3、主次分明

二、为耳朵而写

1、口语化

2、通俗易懂

3、朴实自然

4、简短明晰

5、形象生动

6、节奏感强

7、格调与文风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 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 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 一是个别访问, 二是开座谈会, 三是现场观察, 四是参加会议 五是蹲点 六是查阅资料 七是改写 八是问卷 九是电话采访 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 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

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 什么是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 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 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第一部以通讯为主的文集是《远生遗著》,黄远生在通讯上自成风格,对后世产生影响。 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消息与通讯有何不同? 一是表现对象不同。消息的一般对象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主要是人。 二是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结合描写,议论,抒情写法。三是人称不同。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用。 四是结构布局不同。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结构则多变。 五是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短,通讯长。 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流的采访者必定是一流的撰稿人,两者的关系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一是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一般先有采访后才有写作 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第二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界明确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 即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策划有什么样的作用?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又称“新闻鼻”或“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能力要求: (1)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 即判断某个平常的事物与人物是否能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 (2)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 即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 (3)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能力。 即判断并辨别同一新闻事件的诸多新闻元素哪一个重要或更重要的能力。2、新闻价值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百度)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3、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改变,市场行情,故事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务必迅速。越快越好。) 二、简答题 1、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D拉斯韦尔曾经总结公共传媒工具的三项主要功能,这三项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1)对社会环境加以监视。 (2)帮助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环境。 (3)至少应当对于社会文化财富的代代相传担负一部分责任。 2、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要求有哪些? 答:(1)客观性,强调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 (2)独立性,强调不受任何形式的强权压迫和经济诱惑。 (3)真实性,强调实事求是地进行新闻采访与报道。 3、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修养? 答:(1)思想修养 “在新闻学以及其他任何领域中,决没有‘只要写作’就够了的便宜事。莎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参考借鉴】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do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 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徐宝璜B范长江C邹韬奋D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 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 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13、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是 14、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是 15、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 16、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17、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的新闻道德准则是 18、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19、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20、“记者”的称谓最早见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隐性采访 22、动态新闻 23、记者的职业精神 24、释述 25、“目标任务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记者的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线索的特点 4、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

《新闻采访与写作》习题测试四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 年 5 月 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 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 ? 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 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 A. 毛泽东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2. 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 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 ) A. 理论水平 B. 社会责任心 C. 新闻敏感 D. 新闻功底 3. 《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 ) A. 黄远生 B. 邵飘萍 C. 瞿秋白 D. 范长江 4. 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 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 还有 ( ) A. 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 B. 事物的第一性与认 识的第二性 C. 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 D.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5. 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 到实际中去 到群众中去 这是 ( ) A. 惟一途径 B. 最佳方式 C. 根本途径 D. 惟一方式 6. 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 ) A. 依靠组织 深入实际 B. 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C.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D.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7. 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 就应当 ( ) A. 善于开动脑筋 B. 多跑领导机关 C. 了解社会情况 D. 吃透“上下两头” 8. 总的来说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 ) A. 基本一致的 B. 既一致又不一致的 C. 存在一定矛盾的 D. 相辅相成的 9. 采访的平时准备 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 了解全局情况 广泛积累资料 以及( ) A. 坚持深入实际 B. 密切联系群众 C. 多方增长知识 D. 多方结交朋友 10. “请您谈谈退休以后的打算”这是 ( ) A. 诱导式提问 B. 开放式提问 C. 闭合式提问 D. 迂回式提问 11. 从心理角度看 记者访问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 A. 融洽 B. 接近 C. 沟通 D. 激发 12. 《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 准备写成新闻报道。这一 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 ) A. 咨询 B. 写作 C. 访问 D. 寻找新闻线索 13. 采访中通过现场的遗迹来考察事物发生时的状态 此观察方式是 ( ) A. 事后观察 B. 事前观察 C. 同步观察 D. 易地观察 14. 记者采访中“上下结合”的思考 作用是 (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新闻消息所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7个要素,除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 何、怎么样之外,还包括______要素。 a意义 b背景c故事 2.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 带来的新的 ________ 的分量。” a敏感 b价值c角度 d信息 3.“六要素”俱全的新闻导语,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导语。 a第三代b第一代c第二代 4.新闻专稿其实是一个______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中运用的、除消息以 外的所有报道性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的总称。 a集合b总合c集中 5. 消息主体部分的作用是对导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展开和______。 a说明b深化c补充 6.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新鲜、______和深刻。 a简明b突出 c集中 7. 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接触事实,是________起了重要的作用。 a采访的对象b采访方式c采访时机 d采访时间 8. 把握新闻客观标准,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条信息是不是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该新闻事实是不是符合(),其三,能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愿望和需求。其四,要考虑怎样如实地、真实地将这些事实叙述出来,不夸大其词,也不肆意缩小事实的内涵。 a国家法律b自然法则c新闻规律 9.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觉得农大每天都在变化。楼新了,草坪更绿了,花更多了,校园整洁了,环境美化了……如果你有时间听我唠叨,我一定能给你举出西区一年中发生的365个变化,那你这篇文章可就要写长了。”此导语属于 ______式的导语。 a引语式b叙述式c概括式 10. 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和________。 a深刻性b形象性c新鲜性 d客观性 11. 2006年4月16日,在北京农展馆举了盛大的世界食品展览会。为搞好这次盛会,主办单位挂了一些宣传标语和横幅。你认为它属于()现象。 a不合理宣传性现象b半合理宣传性现象c合理的宣传性现象 12. 10月10日中午至昨晚,天津市出现历史上汛期后最大的一次大暴雨。与此同时,渤海湾形成风暴潮,塘沽等沿海地区海潮潮水超过了警戒水位。天津市在深秋时节,大暴雨与风暴潮一同出现是50年罕见的。该新闻揭示了事实与事实之间的何种因果关系。 ________ a多线型的因果关系b单线因果关系c放射型因果关系d收拢型因果关系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 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 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 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开头的段落。 7 新闻主体:即新闻导语和结尾中间的那一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具体解释、展开新闻导语中的事实,补充导语中没有突出的新闻事实的作用。 8新闻背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从内容来看:它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2)从功能来看:它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原因与时间、空间条件以及对有关方面所作出的说明、解释;(3)从功能和内容的新旧来看,它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或者说是对新闻本体作出解释、说明的附属事实。 9 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是消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表示一则消息的完结。新闻结尾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收束的那一段或那一句就是结尾。另一种情况是:视表达需要专门设段或句,以收束全文。也就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还需着力写好结尾。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刘海贵著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20) 1.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时任《大公报》主编的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 2. 1920年10月外派俄采访的三人(瞿秋白、俞颂华、李崇武)是我国最早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的首批新闻记者。 3.瞿秋白的《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通讯如实的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状况,增进了国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 4.《大公报》精心营造获取独家新闻的三条途径: 一是关系网,二是靠信誉,三是靠记者的新闻敏感。 5.1920年,上海《时事新报》第一次派人采访会审公廨的公开法庭,开了上海报界派任外勤记者采访社会新闻之先河,其他各报纷纷效法,打破“老枪访员”垄断社会新闻采访活动的局面。 6. 1937年4月9日,《申报》派出记者俞颂华、孙恩霖假报道西安抵延安采访,这是继外国记者斯诺、《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之后,上海报纸首次派记者前往延安采访。 7. 1944年6月,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萧乾接受胡政之的劝告,放弃攻读学位,在伦敦舰队街设立《大公报》办事处,并领导盟军的随军记者证,成为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8.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当天通过路透社,记者赵敏恒第一个将“西安事变”的特大消息向全世界报道。

9.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是冯有真。 10.《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在国内首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的真相,《陕北之行》则的一些情况,“中国新闻界之正是派遣记者俞中国共产党领袖在苏区公开会见者,尚以大公报为第一次”,范长江也成了当时自由进入延安采访的第一个中国记者。 11. 1950年3月29日之4月15日,国家新闻行政管理机构新闻总署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改进报纸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成为本次会议的首要议题。 12.新华通讯社仍然担任了对开国大典的重要新闻采访任务,该社记者李普采写的消息《开国大典》与《大公报》名记者杨刚采写的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成为报道开国盛典的一批优秀新闻作品。 13.《人民日报》记者李庄采写的通讯《复仇的火焰》、《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是报道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代表作。 14. 1954年4月至七月,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印度支那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新闻界第一次采访报道的重大国际活动。 15.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此际的新闻事业既积极报道改革开放这一新生事物,为改革鼓与呼,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改革。 16. 二、名词解释(5*4) 1.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 4 课程学时数: 72 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2010 级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伦理道德与法规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教学课程。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全面讲授采访的基础知识及技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及规律,为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都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精神,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训练、课后实践,教育学生如何准确快捷进行新闻采访、精确有力地写作新闻。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采访写作核心原理,使学生们在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了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熟悉“*******”,掌握“*******”,重点掌握“*******” 熟悉新闻,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重点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评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解决新闻评论问题;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具体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较高的新闻评论工作者职业个人格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 主要内容:(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理解新闻 第一节变化中的新闻特性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媒介产品生产的龙头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课稿) 小溪/文 讲课现场设计: 1、把200多名营员分成A、B、C、D,4个小组,进行课堂PK。 每个小组推选2名小组长做统计员,两个小组之间相互统计监督。小组成员每回答一次问题,统计一次,(以提问先举手的同学为原则)最后按统计的数量,发白小葱粘贴作为奖励。 锻炼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PK结果,看哪个小组累计回答的问题最多,为获胜方。冠军队的组长最后发言,讲述互动或者听课心得。 2、模拟采访,小记者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爱的小记者和准小记者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你们相聚在美丽的山青世界,今天小溪姐姐浅谈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讲课之前,先说明一下,上课的安排——PK的方式) 鼓励一下:随堂会有很多问题,只要大家的思维跟上讲课的节奏,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只要举手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你的名字都会被小组长记下来,为你的小组争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采访 提到采访,同学们会想到什 么提问① 关键词:记者(身份)提问(采访)照相机(设 备)…… 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2、第二个概念是——什么是新闻报道(写作)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此处的写作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习作,它是指新闻写作。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报道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林如鹏《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4、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美]密苏里学院,范红译《新闻报道与写作》第7版,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6、[美]门彻著展江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4-1-1 7、[美]凯利?莱特尔等著,宋铁军译《全能记者必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美]约翰?布雷迪著,范东生译《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9、[美]杰里·施瓦工茨著王蕊/ 曹俊译《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7-1 10、周胜林尹德刚梅懿著《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11、刘明华、徐弘、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12、薛国林《当代新闻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3、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新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周胜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 15、叶春华连金禾著《新闻采写编评》,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5 16、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7、邓科《南方周末:后台(第一辑、第二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2 18、《南方周末》编辑部《经典头版及背后的故事(上下)》,珠海出版社2002-03-01 19、李大同《冰点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20、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08 21、刘保全彭朝丞编著《消息范文评析》,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2、刘保全《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新华出版社2006-11-1 23、刘保全《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新华出版社2009-1-1 24、刘明华张征选编《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05月 25、孔祥军主评撰《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范式与典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 26、董广安主编《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复旦大学出社2004-7 27、严三九主编《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广播电视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 28、宋玉书主编《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特写与报告文学卷》,复旦大学出社2004-12 29、郑亚楠主编《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复旦大学出社2005-5 30、李天道《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1-1 31、李天道《普利策新闻奖图语》,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01-01 32、[美]李普曼著展江译《新闻与正义》(Ⅰ、Ⅱ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

10套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 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 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 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D.内外有别原则 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 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作交易 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 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 A.搜集创作素材 B.采风问俗 C.取得人证物证 D.识别和获取新闻 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 A.指明采访的去向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 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 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 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B.记者的头脑灵活 C.采访的机遇好 D.记者的笔杆子硬 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 A.认真做好记录 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 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 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 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思想更加开放 C.有思想活动 D.有细节与故事 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 A.蹲点采访 B.隐性采访 C.易地采访 D.交叉采访 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 ) 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 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 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 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 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