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应用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刘艳 10076139019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摘要:弹塑性力学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理论研究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性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性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关键字:弹塑性力学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假设求解方法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可变形固体在荷载(包括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作用时,发生应力、应变及位移的规律的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变形阶段是指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通常称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而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是外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荷载,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其中有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留下来,这种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从而这一阶段就称为塑性阶段。弹塑性力学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和一部分,它包括:弹塑性静力学和弹塑性动力学。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物体内产生的永久变形,而弹性力学不考虑;和流变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而流变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则与时间有关。工程上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种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破坏时的变形大小。若变形很小就破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能够经受很大变形才破坏,称为韧性或延性。通常,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

在塑性理论中,由于实际固体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过于复杂,若采用它进行理论研究和计算都非常复杂,因此,同样需要进行简化处理。常用的简化模型可分为两类:即理想塑性模型和强化模型。理想塑性模型又分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理想刚塑性模型。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化模型的特征如图0.2所示。强化模型又分为: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幂次强化模型。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性质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是问题得到简化。

五个基本假定:

一、假定物体是连续的(为了用数学分析的工具)

假定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组成这个物体的介质所填满,不留任何空隙。在此假定下,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如应力、应变或变形、位移等才可能是连续的,因而才可能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

实际上,一切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都不能符合上述假定。但

是,可以想见,只要微粒的尺寸、以及相邻微粒之间的距离,都比物体的尺寸小的很多,那么,关于物体连续性的假定,就不会引起显著的误差。

二、假定物体是均匀的(为了由研究一部分而推广到物体的其余部分)

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所构成。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各部分才具有相同的弹性,因而物体的弹性常数才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可以取出该物体的任意一部分来加以分析,然后把分析的结果应用到整个物体。

如果物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那么,也只要每一种材料的颗粒远远小于物体,而且在物体内均匀分布,这个物体也就可以当作是均匀的。

三、假定物体是各向同性的(为了由研究一部分而推广到物体的其余部分)

可变形固体内部任意一点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其弹性常数不随坐标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实际上有不少固体材料不具有这种性质,如木材、竹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但是这类材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至于钢材的构件,虽然它含有各向异性的晶体,但由于晶体很微小,而且是随机排列的,所以钢材构件的弹塑性大致是各向相同的。

此外,各向同性假定也仅仅应用于弹性阶段,即使是初始各向同性的固体,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也成为各向异性的。

四、假定位移和变形是微小的[小变形假定](线性化、叠加原理成立)

即假定固体在外部因素(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形远小于其自身的几何尺寸。

这样,在建立物体变形后的方程时,就可以用变形以前的尺寸代替变形以后的尺寸,使问题大大简化,而不致引起显著的误差。如在研究物体的平衡时,可不考虑由于变形所引起的物体尺寸和位置的变化;在建立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时,几何方程中的二阶微量可以略去不计,这样才可能使得弹塑性力学中的代数方程和微分方程简化为线性方程。

五、假定所研究的固体无初应力

假定所研究的可变形固体初始处于自然状态,即在外部因素(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之前,其内部是没有应力的。

这个假定仅仅是为了表述简便而引进的,若固体内有初应力存在,则在外部因素作用时,其内部实际存在的应力即等于初应力加上外部因素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此外,假设外力作用过程是一个缓慢的加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惯性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加载过程称为“准静态加载过程”。

弹塑性力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在土木、机械、水利、航空、材料等工程领域,随着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又给它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理论问题和工程应用问题,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处于不断的发展中。

工程实践中,一个具体的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经典方法。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对弹塑性力学的定解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出固体内部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等。这种方法需要求解一个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求解的难度都相当大,所以,常采用近似解法,例如,能量原理的Ritz法和伽辽金法等。

(2)数值方法。许多实际工程问题无法采用经典方法求解,而需要采用数值解法求得近似解。在数值解法中常用的有差分法、有限元法及边界元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数值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结构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中。

(3)实验方法。采用机电方法、光学方法、声学方法等来测定结构部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分布规律,如光弹性法、云纹法等。

(4)实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形状复杂的工程结构。如,对结构的特殊部位的应力分布规律难以确定,可以用光弹性方法测定;对结构整体,则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分析。

求解简单弹塑性力学问题就是根据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和运动(或平衡)方程以及力和位移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解出位移、应变和应力函数。用这种方法求解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研究表明,应力和应变的增量关系与屈服条件有关。增量理论的本构关系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应用起来比较麻烦,因为需要积分整个变形路径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因此,在塑性力学中又发展出塑性

全量理论,即采用全量形式表示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

除上述基本理论外,塑性力学还包括简单塑性问题、受内压厚壁圆筒问题、长柱体的塑性自由扭转问题、塑性力学平面问题、塑性极限分析;塑性动力学;粘塑性理论;塑性稳定性等多方面内容。塑性力学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如何发挥材料强度的潜力;如何利用材料的塑性性质以便合理选材,制定加工成型工艺;塑性力学理论还用于计算材料的残余应力等。

塑性变形现象发现较早,然而对它进行力学研究,是从1773年库仑提出土的屈服条件开始的。特雷斯卡于1864年对金属材料提出了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随后圣维南于1870年提出在平面情况下理想刚塑性的应力-应变关系,他假设最大剪应力方向和最大剪应变率方向一致,并解出柱体中发生部分塑性变形的扭转和弯曲问题以及厚壁筒受内压的问题。莱维于1871年将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推广到三维情况。1900年格斯特通过薄管的联合拉伸和内压试验,初步证实最大

剪应力屈服条件。此后20年内进行了许多类似实验,提出多种屈服条件,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米泽斯1913年从数学简化的要求出发提出的屈服条件(后称米泽斯条件)。米泽斯还独立地提出和莱维一致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后称为莱维-米泽斯本构关系)。泰勒于1913年,洛德于1926年为探索应力-应变关系所作的实验都证明,莱维-米泽斯本构关系是真实情况的一级近似。

为更好地拟合实验结果,罗伊斯于1930年在普朗特的启示下,提出包括弹性应变部分的三维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至此,塑性增量理论初步建立。但当时增量理论用在解具体问题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早在1924年亨奇就提出了塑性全量理论,由于便于应用,曾被纳戴等人,特别是伊柳辛等苏联学者用来解决大量实际问题。虽然塑性全量理论在理论上不适用于复杂的应力变化历程,但是计算结果却与板的失稳实验结果很接近。为此在1950年前后展开了塑性增量理论和塑性全量理论的辩论,促使从更根本的理论基础上对两种理论进行探讨。另外,在强化规律的研究方面,除等向强化模型外,普拉格又提出随动强化等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有限元法的发展,提供恰当的本构关系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70年代关于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十分活跃,主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以及从理性力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实验分析方面,也开始运用光塑性法、云纹法、散斑干涉法等能测量大变形的手段。另外,由于出现岩石类材料的塑性力学问题,所以塑性体积应变以及材料的各向异性、非均匀性、弹塑性耦合、应

变弱化的非稳定材料等问题正在研究之中。人们对塑性变形基本规律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实验。从实验中找出在应力超出弹性极限后材料的特性,将这些特性进行归纳并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模型,确定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本构关系,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解出这些方程,便可得到不同塑性状态下物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塑性力学研究的基本试验有两个。一是简单拉伸实验,另一是静水压实验。从材料简单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塑性力学研究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的关系也不是单值对应的。而静水压可使材料的塑性增加,使原来处于脆性状态的材料转化为塑性材料。

为了便于计算,人们往往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一些假设。比如:材料是各向同性和连续的;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受影响;只考虑稳定材料;与时间因素无关等。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各应力分量成不同组合状况的屈服条件,以及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之间的塑性本构关系是塑性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分析塑性力学问题时依据的物理关系。屈服条件是判断材料处于弹性阶段还是处于塑性阶段的根据。对金属材料,最常用的屈服条件有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又称特雷斯卡条件)和弹性形变比能屈服条件(又称米泽斯条件)。这两个屈服条件数值接近,它们的数学表达式都不受静水压力的影响,而且基本符合实验结果。对于理想塑性模型,在经过塑性变形后,屈服条件不变。但如果材料具有强化性质,则屈服条件将随塑性变形的发展而改变,改变后的屈服条件称为后继屈服条件或加载条件。反映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的本构关系,一般应以增量形式给出,这是因为塑性力学中需要考虑变形的历程,而增量形式可以反映出变形的历程,反映塑性变形的本质。用增量形式表示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称为塑性增量理论。

研究表明,应力和应变的增量关系与屈服条件有关。增量理论的本构关系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应用起来比较麻烦,因为需要积分整个变形路径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因此,在塑性力学中又发展出塑性全量理论,即采用全量形式表示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

除上述基本理论外,塑性力学还包括简单塑性问题、受内压厚壁圆筒问题、长柱体的塑性自由扭转问题、塑性力学平面问题、塑性极限分析;塑性动力学;粘塑性理论;塑性稳定性等多方面内容。塑性力学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如何发挥材料强度的潜力;如何利用材料的塑性性质以便合理选材,制定加工成型工艺;塑性力学理论还用于计算材料的残余应力等。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姓名:杨耀辉 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利工程 学号: 1338020126

无粘性土颗粒组成的类型与基本性质 一 无粘性土颗粒组成类型与分类 1.颗粒组成 颗粒组成是研究无粘性土基本性质的主要依据,通常以各粒径含量的累积曲线或分布曲线表示。 均匀土:分布曲线是单峰形式,各粒径都有一定的含量,峰值粒径含量占绝对优势,其破坏形式主要是流土破坏。 单峰形:峰值远离中值,呈左偏峰,出现双峰时右峰较低,两峰连续,谷点里粒径至少占4%至5%,曲线无明显平缓段,集中在某段,无峰值。 不均匀土:级配连续和级配不连续。 双峰形:双峰间有间断,有的相连接,但最低点粒径含量小于或等于3%,累积曲线呈椅子形,出现台阶。 2.均匀土的区分原则和方法 均匀土特点:级配不良,压实性差,孔隙率大,稳定性差。 太沙基指出5,1.0<

质仍取决于粗料。但随细料的含量的增加,混合料密度增加,孔隙相应减小,到细料超出一定含量时,混合料性质就取决于细料。最优级配的细料含量P=25%到30%。 混合料中开始参与骨架作用的细料含量 21n n n = ;并考虑到无粘性土一般21s s ρρ=;得出细料含量与孔隙率的关系 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式: ()2 222 1 1 1n n n P d s d ?+?-?= ρρρ 其中 ()1 111 s d n ρρ?-=; 在理想状态下: n n n P --= 12。 为使P 含量与实际相符,就要考虑粗料孔隙体积被撑开的影响,由实验分 析知2n 随n 增大而增大,且223n n =?;我们取粗料孔隙率为0.3,则2 233.0n n += ∴ n n n P --+= 133.02 但在实际中,混合料中细料是多少要撑开粗料孔隙的,所以理论计算的P 要小于实际中的。 实际值小于它时表明细料没填满粗料孔隙; 实际值大于它时细料填满粗料孔隙且与粗料共同组成骨架; 当实际值等于它时认为混合料有最优级配料。 渗透系数与细料含量的关系; P 〈30%时填不满孔隙,对渗透系数起控制作用的是粗料。 P 〉30%时孔隙与细料产生关系。 P 〉70%时粗料只起填充作用,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减少直到消失。 4.级配连续土的基本性质 级配连续土的性质: Cu>10 1

弹塑性力学读书笔记

弹塑性力学在岩体变形加固中的应用 姓名: xx 学号:导师: xx 弹塑性力学这门课程是《弹性力学》的延伸,经典弹塑性力学的基本要求是应力只能在屈服面以内或屈服面之上,材料在屈服面以外的力学行为是没有定义的,这意味着经典弹塑性理论只能处理稳定结构。结构需要加固力维持稳定,说明结构部分区域应力已超出屈服面。一般说来对于给定的外荷载,结构的工作区域可能是弹性区、稳定弹塑性区和非稳定弹塑性区。弹性区和稳定弹塑性区可由经典弹塑性力学处理,变形加固理论处理的是非稳定弹塑性区。本文首次提出变形加固理论的基础是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它是经典弹塑性力学的增量延拓,其理论核心是最小塑性余能密度原理,在结构上反映为最小塑性余能原理。 1 变形加固理论的提出 工程结构弹塑性有限元计算表现为一系列逼近真解的迭代过程。考察某一 典型的迭代步,设某一高斯点在该迭代步的初始应力为c 0 且有f( c 0) <,当前应力为c 1。应力场c 0,c 1 都应满足平衡条件,即该应力场在结构内处处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在边界上满足力的边界条件,在有限元分析中表示为 2/ BT c 0dV= 2/ BT c

1dV=F 式中: F为外荷载向量,e表示对结构所有单元求和。 经典弹塑性理论要求结构各点应力必须在屈服面之上或以内,即各点都要满足屈服条件,这意味着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是稳定的。而本文讨论加固问题首先意味着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是不稳定的,需要引入加固力以维持稳定。所以有必要对经典弹塑性理论进行延拓以容纳加固特点。受弹塑性迭代总是使范数不断减少的启发,本文提出一个最小塑性余能原理: 对于给定的外荷载,在所有和其平衡的应力场中,结构真实应力场的塑性 余能范数最小。以此而论,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的迭代过程就是△E的一个最小化过程。 3经典弹塑性本构关系 本文讨论关联的理想弹塑性材料,且不考虑弹塑性耦合。经典弹塑性力学的本构关系为率形式。 4非平衡态弹塑性本构关系 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处理应力状态处于屈服面以外的材料行为,其本构关系基本上就是上述经典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增量化。只有增量化才能出现应力位于屈服面以外的情形,这和弹塑性数值方法的处理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弹塑性数值方法是作为弹塑性理论的近似方法,而在本文,这些增量关系作为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的本构关系,是作为事先给定的基本定义和出发点。 第一和第二最小塑性余能密度原理可统称为最小塑性余能密度原理,如上所述,其实质为增量型正交流动法则。增量型正交流动法则为正交流动法则的一阶近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可以看作是经典弹塑性力学在非稳定弹塑性区的一阶近似。最小塑性余能密度原理式可以认为是极值问题式的增量对

土力学读书报告分析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 专业:结构工程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2015.12.30

本学期学了土的应力与应变,强度理论,全量理论,增量理论,模型理论,滑线场理论及极限分析。以下对这些理论做简要回顾。 应力应变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十分复杂,除了时间外,还有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其中时间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与时间有关的土的本构关系主要是指反映土流变性的理论。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时间对土的应力——应变和强度(主要是抗剪强度)关系的影响。土的强度是土受力变形发展的一个阶段,即在微小的应力增量作用下,土单元会发生无限大(或不可控制)的应变增量。因而它实际上是土的本构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土是岩石风化而成的碎散颗粒的集合体,一般包含有固、液、气三相,在其形成的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受风化、搬运、沉积、固结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其应力应变关系十分复杂,并且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应力应变特性是其非线性、弹塑性和剪胀(缩)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应力水平(Stresslevel、应力路径(Strespath)和应力历史(Stresshistor),亦称3S影响 土的强度理论 土在外力作用下达到屈服或破坏时的极限应力。由于剪应力对土的破坏起控制作用,所以土的强度通常是指它的抗剪强度。 确定强度的原则土的强度一般是由它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某 些特征应力来确定的,如屈服应力、破坏应力(或峰值应力)等,这些特征应力值与土的种类和物理条件(如加载时间、加载速率和排水条件等)有关。在不考虑加载时间或加载速率对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中,对于不同的土,大体上可获得三种典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一种是当应力随应变增大直至峰值时,土体出现破裂,随着应变进一步增大,应力由峰值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定应力值。对此,人们取峰值应力作为破坏强度,取最后稳定应力值作为破坏后的强度。第二种是当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应力虽然不增加,但应变继续增加,对此,也可取最大应力值作为破坏强度。第三种是,在较大应变下,应力仍未达到最大值,而是随

弹塑性力学总结汇编

弹塑性力学总结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弹塑性力学的学习,对其内容总结如下: 一、弹性力学 1、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求解一个弹性力学问题,通常是已知物体的几何形状(即已知物体的边界),弹性常数,物体所受的外力,物体边界上所受的面力,以及边界上所受的约束;需要求解的是物体内部的应力分量、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求解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研究物体内部各点的应力与外力所满足的静力平衡关系,位移与应变的几何学关系以及应力与应变的物理学关系,建立一系列的方程组;再建立物体表面上给定面力的边界以及给定位移约束的边界上所给定的边界条件;最后化为求解一组偏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在导出方程时,如果考虑所有各方面的因素,则导出的方程非常复杂,实际上不可能求解。因此,通常必须按照研究对象的性质,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做出若干基本假定,从而略去一些暂不考虑的因素,使得方程的求解成为可能。 (1)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2)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假设物体是均匀的。就是说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质地均匀的材料组成的。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部分才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物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才不随位置坐标而变。 (4)假设物体是各向同性的。也就是物体内每一点各个不同方向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都是相同的。 (5)假设物体的变形是微小的。即物体受力以后,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小于物体的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都远小于1。这样,在考虑物体变形以后的平衡状态时,可以用变

土力学结课论文及对工程案例的分析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对地基下沉问题的讨论 姓名刘兴顺 学号2014210046 年级2014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系(院)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陈颖辉 2015年5月26日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本人对高等土力学的学习总结,并根据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土力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由于本人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现主要是对比比较著名的一些工程)。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或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和强度的应用学科,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为工程地质学研究土体中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提供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主要用于土木、交通、水利等工程。本论文主要结合中外建筑物倾斜(意大利比萨斜塔和中国苏州虎丘塔)与地基严重下沉(中国上海展览中心馆和墨西哥市艺术馆)来讨论其中关于土力学的乱放,并运用土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等土力学;工程实例;地基基础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mainly my learning of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summary,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engineering with the knowledge of soil mechanics analysis (because I didn't hav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now is mainly contrast compared to the well-known engineering).Soil mechanics is a branch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which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ress-strain,stress-strain,time and strength of the stress strain time relationship and strength of the soil..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 study of geological effects that may occur in the engineering geology..Main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transportation,water conservancy and other projects.This paper mainly combines(Leaning Tower of Pisa,Italy and China Suzhou Huqiu tower and ground sinking heavily(China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Museum and Mexico City Museum of Art) inclined buil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is to discuss the misplacing on soil mechanics,and using the method of soil mechanics analysis. Key words:advanced soil mechanics;engineering examples;foundation foundation

武汉大学弹塑性力学简答题以及答案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2002年 1 什么是偏应力状态?什么是静水压力状态?举例说明? 静水压力状态时指微六面体的每个面只有正应力作用,偏应力状态是从应力状态中扣除静水压力后剩下的部分。 2 从数学和物理的不同角度,阐述相容方程的意义。 从数学角度看,由于几何方程是6个,而待求的位移分量是3个,方程数目多于未知函数的数目,求解出的位移不单值。从物理角度看,物体各点可以想象成微小六面体,微单元体之间就会出现“裂缝”或者相互“嵌入”,即产生不连续。 3 两个材料不同、但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及体积力(且体积力为常数)等都完全相同的线弹性平面问题,它们的应力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应力分布受到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及力边界条件,未涉及本构方程,与材料性质无关。 4 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哪两组方程?推导原理时是否涉及到物理方程?该原理是否适用于塑性力学问题? 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不涉及物理方程。适用于塑性力学问题。 5 应力状态是否可以位于加载面外?为什么? 不可以。保证位移单值连续。连续体的形变分量x ε、y ε、xy τ不是互相独立的, 而是相关,否则导致位移不单值,不连续。 6 什么是加载?什么是卸载?什么是中性变载?中性变载是否会产生塑性变形? 加载:随着应力的增加,应变不断增加,材料在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还会产生新的塑性变形,这个过程称之为加载。 卸载:当减少应力时,应力与应变将不会沿着原来的路径返回,而是沿接近于直线的路径回到零应力,弹性变形被恢复,塑性变形保留,这个过程称之为卸载。 中性变载:应力增量沿着加载面,即与加载面相切。应力在同一个加载面上变化,内变量将保持不变,不会产生新的塑性变形,但因为应力改变,会产生弹性应变。 7 用应力作为未知数求解弹性力学问题时,应力除应满足平衡方程外还需要满足哪些方程? 协调方程和边界条件。 8 薄板弯曲中,哪些应力和应变分量较大?哪些应力和应变分量较小? 平面内应力分量最大,最主要的是应力,横向剪应力较小,是次要的应力;z 方向的挤压应力最小,是更次要的应力。 9 什么是滑移线?物体内任意一点沿滑移线的方向的剪切应力是多少? 在塑性区内,将各点最大剪应力方向作为切线而连接起来的线,称之为滑移线。 剪切应力是最大剪应力。

龙岩市中考满分作文 土力学读书报告

土力学读书报告 一、土的工程特性有哪些。 1、土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都有哪些特点,对土的工程特性有何影响? 土的结构是在成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土的成分、成因和年代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其结构按其颗粒的排列和联结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a、单粒结构,单粒结构是碎石土和砂土的结构特征。其特点是土粒间没有联结存在,或联结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疏松状态的单粒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特别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会趋向密实,土粒移向更稳定的位置,同时产生较大的变形;密实状态的单粒结构在剪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剪胀,即体积膨胀,密度变松。单粒结构的紧密程度取决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粒度成分及级配的均匀程度。片状矿物颗粒组成的砂土最为疏松;浑圆的颗粒组成的土比带棱角的容易趋向密实;土粒的级配愈不均匀,结构愈紧密。b、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是以粉粒为主的土的结构特征。粒径在0.02~0.002 mm左右的土粒在水中沉积时,基本上是单个颗粒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碰上已沉积的土粒时,如土粒间的引力相对自重而言已经足够地大,则此颗粒就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形成大孔隙的蜂窝状结构。c、絮状结构,絮状结构是粘土颗粒特有的结构特征。悬浮在水中的粘土颗粒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土粒互相聚合,以边-边、面-边的接触方式形成絮状物下沉,沉积为大孔隙的絮状结构。 土的结构形成以后,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土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2、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a、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b、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c、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 p大于10的土。d、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 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e、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二、地基中的应力计算,何谓基底压力,地基反力,基底附加压力,土中附加应力。 1、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自重应力有何影响? 地下水位升降会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从而会影响土的变形。由有效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第二章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1 概述 材料的本构关系是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般为应力-应变-时间关系。与时间有关的土的本构关系主要是指反映土流变性的理论,本章介绍的主要是与时间无关的本构关系。 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有土的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有效应力原理和饱和粘土的一维固结理论。但人们总是在实际中将问题分类为变形问题和稳定问题,前者一般基于弹性理论计算,后者多用刚塑性或理想塑性的理论(如极限平衡分析)。 多年来本构关系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岩土数值计算的发展和土工试验的发展。下文将对土的本构关系进行详细论述。 2.2应力和应变 1、应力 (1)应力分量与应力张量 设土体中的一点为M (x,y,z )的应力状态用通过该点的微小立方体上的应力分量表示。即: []?= ???? ? ????????z zy zx yz y yx xz xy x ττττττ=???????????????????333231232221131211亦即{σ}T ={zx yz xy z y x τ ττ???}。 土力学中正应力正方向规定压为正。剪应力,在正面(外法向与坐标轴一致的面),剪应力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正;在负面(外法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剪应力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 (2)应力张量的坐标变换 二阶张量 ij ?在任一新坐标系下的分量 [ [j i ?应满足:[[j i ?=kl l j k i ?[[αα,其中l j k i [[αα与为新坐标系 轴与老坐标系轴夹角的余弦。 (3)应力张量的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 在过一点的斜截面上,如果只有法向应力而无剪应力时,这个斜截面就是主应力面。 第一应力不变量:kk z y x I σσσσ=++=1 第二应力不变量: 2 222zx yz xy x z z y y x I τττσσσσσσ---++=

弹塑性力学学习体会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本学期我们选修了樊老师的弹塑性力学,学生毕备受启发对工科来说,弹塑性力学的任务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任务一样,是分析 各种结构物体和其构件在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和应变,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 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不同,材料力学为简化计算,对构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状态作出某些假设,因此得到的解答是粗略和近似的; 而弹塑性力学的研究通常不引入上述假设,从而所得结果比较精确, 并可验证材料力学结果的精确性。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 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 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弹塑性力学的学习,对其内容总结如下: 第一章绪论 首先是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弹塑性力学:固体力学的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 到外载荷、温度变化及边界约束变动等作用时,弹性变形及应力状态的科学。 2、弹塑性力学任务:研究一般非杆系的结构的响应问题,并对基于 实验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理论给出检验。

这里老师讲到过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响应的理解,主要就是结构在外因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场(强度问题)、应变场(刚度问题),整体大变形(稳定性问题)。 3、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求解一个弹性力学问题,通常是已知物体的几何形状(即已知物体的边界),弹性常数,物体所受的外力,物体边界上所受的面力,以及 边界上所受的约束;需要求解的是物体内部的应力分量、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求解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研究物体内部各点的应力与外力所 满足的静力平衡关系,位移与应变的几何学关系以及应力与应变的物理学关系,建立一系列的方程组;再建立物体表面上给定面力的边界以及给定位移约束的边界上所给定的边界条件;最后化为求解一组偏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在导出方程时,如果考虑所有各方面的因素,则导出的方程非常复杂,实际上不可能求解。因此,通常必须按照研究对象的性质,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做出若干基本假定,从而略去一些暂不考虑的因素,使 得方程的求解成为可能。 (1)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 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 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2)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 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而且,材料 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张文川220132524 指导老师:缪林昌教授摘要:《土工原理》是土力学专著,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国内外在土力学重要领域内的理论发展,重在阐述原理。内容包括土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土的压缩性与沉降计算,土的强度,土体渗流原理与计算,土的三向变形与本构模型,有限单元法在土工中的应用,土的固结理论,土体的流变理论,土坡的稳定性,砂土液化与地震永久变形,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地基承载力。 1、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非线性、弹塑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流变性);应力水平、应力路径、应力历史。 2、邓肯—张模型分析总结:应变仅由偏应力贡献,球应力没有贡献。优点:①能反映土体变形的主要特征,非线性、应力历史、应力路径;②简单,容易为工程接受;③模型参数容易确定,积累了丰富的确定模型的经验。缺点:不能反映土体变形的剪胀性、软化、各向异性和结构性。 3、剑桥模型的试验基础和基本假设:①试验基础:正常固结土和弱超固结土试验基础上建立②基本假设:帽子屈服面,相适应的流动规则,以塑性体应变为硬化参数(加工硬化定律)。只要有三个试验场数:各向等压固结系数λ,回弹系数k,破坏常数m。 4、土的强度的三个特点:由于土的碎散性、多相性造成土①强度主要由颗粒相互作用力决定,土的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其强度主要表现为粘聚力和摩擦力;②研究时要考虑孔隙水压力、吸力等土特有的影响强度的因素;③土的地质历史造成土强度强烈的多变性、结构性和各向异性。 5、屈服与破坏的关系:对于刚弹性体和弹性—理想塑性体屈服即意味着破坏,对于增量弹性模量屈服和破坏并不是同一概念。土的屈服与强度与人们选择的理论模型有关,土体破坏与边值问题的具体边界有关。 6、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①内部因素:土的组成(如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级配、含水量等)、土的状态(如密度、孔隙比)、土的结构(如絮凝结构);②外部因素:温度、应力应变因素(如围压、中主应力)、应力历史、主应力方向、加载速率、排水条件等。 7、一维渗流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①土层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②土粒与水均为不可压缩介质;③外荷载一次性瞬时施加到土体上,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④土体他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压缩系数为常数;⑤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只引起上下方向的渗流与压缩;⑥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渗透系数保持不变;⑦土体变形完全是由孔隙水排出和超静水压力消散所引起的。 8、 Biot理论与准三维固结理论比较:①二者建立方程的依据基本一致:小变形、线弹性、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但准三维固结理论假设法向总应力随时间不变,而Biot理论不作此假定;②Biot理论考虑土骨架变形孔压的影响,即位移与孔压相互耦合,而准三维固结理论对土体变形和孔 压消散分别加以计算,其直接后果是后者无法解释Mandel-Cryer效应。 9、常规三轴试验的优缺点:①近似单元体试验,试样内στ、相对对均匀;②σ状态和路径明确;③排水条件清楚,可控制;④破坏面非人为固定;⑤操作复杂,现场无法试验;⑥不能反映2σ的影响;⑦边界条件、膜嵌入的影响。 10、割线模型与切线模型的比较:①割线模型考虑了应力应变全量关系,能反映土变形的非线性及应力水平的影响,可用于应变软化阶段。但理论不严密,不能保证解的唯一性;②切线模型为分段线性化的增量形式的胡克定律,能反映土变形全过程。 11、在直剪、単剪、环剪试验中,试样的应力和应变的特点:①直剪:破坏面人为确定,应力和应变不均匀且十分复杂,试样内各点应力状态及应力路径不同。在初始状态,剪切面土单元与试样中其他单元一样是K0应力状态,即3001vKKσσσ==。在剪切破坏时,剪切面附近土单元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决定与强度包线;②単剪:试样内所施加的应力被认为是纯剪,加载过程中竖直应力vσ和水平应力hσ保持常数,()vhhv ττ不断增加。应力莫尔圆圆心不变,其直径逐渐扩大,直至与强度包线相切;③剪切面的总面积不变。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在土力学方面的应用 1.土的弹塑性性质 传统的弹塑性理论认为,材料的全变形过程包括弹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在加载过程中,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除了会出现弹性变形,还会有塑性变形,且弹性变形的应力范围不断加大,这也就是所谓的塑性硬化。一般认为,塑性硬化的过程不会改变卸载时的弹性性质,称为弹塑性的非耦合性。且当材料反向受力时,不会出现包辛克效应,即不会产生于正向不同的塑性变形或塑性硬化。但是,岩土材料具有不同于金属材料的一些性质,如岩土材料有时表现出极低的弹性区,屈服极限不明显;岩土除了塑性硬化之外,还可能出现塑性软化;岩土还具有弹塑性耦合性质,会出现包辛克效应等。以上这些性质也就要求岩土的弹塑性理论要比传统的理论考虑更多的问题,要求我们就要考虑传统弹塑性的理论基础,又要考虑岩土材料的特殊性质。 2.土的弹塑性理论 弹塑性理论都是采用增量法,建立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以适应和描述应力—应变发展的非线性规律。在一定应力条件下,由应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应变增量可以分解为弹性应变增量和塑性应变增量。其表达式可以写成: p e d d d εεε=+ (1) 式中况分别表示弹性和塑性情、p e 。对于弹性应变部分,可以有弹性理论的应力—应变关系求出。而对于塑性应变部分,可需要塑性理论来解决。在应用塑性理论前,首先需要对塑性应变的标准、产生条件、应变方向、应变大小和应变发展变化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1)塑性判断标准。塑性判断标准常用德鲁克公设(如图1)或依留申公设(如图2)。德鲁克公设认为,一个盈利循环所做的功大于零才有塑性应变。依留申公设认为,一个应变循环中所做的功大于零才有塑性应变。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刘青山 引言:刚入大学不长时间,我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应该重点学 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甚至更不知道从何学起。但是,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对计算科学导论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导论老师教给了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这对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这一专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步认识 (1)对计算机发展的初步认识 计算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1946年由冯诺依曼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产生明确了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使用二进制运算代替了原来十进制运算,对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1951—1959)、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1959—196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64—1975)、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1975—至今)的四次改革,使得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主要课程 所谓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文字处理,信息管理,多媒体,网络管理等在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所谓的计算机科学,一般指的是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计算机内部实现机制。而我们这个专业的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而我校制定的我们这一专业的发展特色是软件开发。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原理、计算机英语等。 (3)计算学科的发展主线 第一层面是计算科学应用层包括人工智能与应用与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移动计算,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等计算机应用的各个方向;第二层面是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层,它是为应用层提供技术和环境的一个层面,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程序设计科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电子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三层面是计算科学的基础层,它包括计算的数学理论,高等逻辑等内容。这三个层面构成的计算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创造出了各种计算机系统,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我们应正确的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主线。 (4)计算机产业发展前景 计算机产业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在20世纪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深刻影响并仍将继续影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格局,人类的生存前景和生活质量。而在我国主要是软件的发展,下面我们重点讨论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众所周知,软件的开发首先是一项高智力的活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既有生产成本低,产品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也有产品寿命短,升级代换快,市场变化快,投资风险大的特点。总结过去我们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更好的发展软件产业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过去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行事,过多的依赖科研机构。现在,越来越多

弹塑性力学总结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可变形固体在荷载(包括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作用时,发生应力、应变及位移的规律的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弹塑性力学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和一部分。弹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静力学和弹塑性动力学。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1 基本思想及理论 1.1科学的假设思想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体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那么一些问题的解答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弹塑性力学中,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使问题得到简化。 1.1.1连续性假定 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1.1.2线弹性假定(弹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讲义全套

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 绪论: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机械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同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间有一定的分工。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主要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即所谓杆件系统;而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弹性和塑形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推理严谨,计算结果准确,是分析和解决许多工程技术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在弹塑性力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习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熟知的参数和变量,一些解题的思路也很类似,但是我们不能等同的将弹塑性力学看成材料力学或者是结构力学来学习。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问题,往往也是弹塑性力学所研究的对象及问题。但是,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主要采用简化的初等理论可以描述的数学模型;在弹塑性力学中,则将采用较精确的数学模型。有些工程问题(例如非圆形断面柱体的扭转、孔边应力集中、深梁应力分析等问题)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求解,而在弹塑性力学中是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虽然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可以求解,但无法给出精确可靠的理论,而弹塑性力学则可以给出用初等理论所得结果可靠性与精确度的评价。在弹塑性力学分析中,常采用如下简化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各向同性、小变形假设、无初应力假设等假设。 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需要从几何学、运动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来研究。在运动学方面,主要是建立物体的平衡条件,不仅物体整体要保持平衡,而且物体内的任何局部都要处于平衡状态。反映这一规律的数学方程有两类,即运动微分方程和载荷的边界条件。以上两类方程都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无关,属于普适方

弹塑性力学总结

应用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结构工程 指导老师: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可变形固体在荷载(包括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作用时,发生应力、应变及位移的规律的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弹塑性力学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和一部分。弹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静力学和弹塑性动力学。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1 基本思想及理论 1.1科学的假设思想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体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那么一些问题的解答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弹塑性力学中,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使问题得到简化。 1.1.1连续性假定 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1.1.2线弹性假定(弹性力学) 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弹塑性力学基本内容

弹塑性力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以物体的应力、应变理论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对象的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教学目标为在强化物体的应力、应变理论基础的同时,关注物体的弹性力学模型的建立、分析和应用,并兼顾塑性理论的建立。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弹性理论专门知识,了解塑性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为:使学生掌握弹性理论的建立、分析、应用,初步掌握塑性力学理论,使其具有从事弹性力学分析的知识和初步能力。 (1)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弹塑性力学的分析方法和体系、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应力矢量、应力张量、Cauchy公式、平衡微分方程、力边界条件、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最大切应力、Mohr应力圆、偏应力张量及其不变量、八面体上的应力和等效应力、主应力空间与π平面 (2)位移分量和应变分量、两者的关系、物体内无限邻近两点位置的变化、转动分量、转轴时应变分量的变换、应变张量、主应变应变张量不变量、应变协调方程、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应力率和应变增量 (3)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其边值问题、位移解法(以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应力解法(以应力表示的应变协调方程)、解的唯一性定理、局部性原理、逆解法和半逆解法、几个简单问题的求解 (4)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力问题、应力解法(把平面问题归结为双调和方程的边值问题)、用多项式解平面问题、悬臂梁一端受集中力作用、简支梁受均匀分布荷载作用(5)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方程、轴对称应力问题和对应的位移、圆筒受均匀压力作用、曲梁的纯弯曲、具有小圆孔的平板的均匀拉伸 (6)薄板弯曲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假设、弹性曲面的基本公式、薄板横截面上的内力、边界条件、圆形薄板弯曲问题 (7)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在简单拉压时的实验结果、应力-应变关系的简化模型、轴向拉伸时的塑性失稳、塑性本构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8)应变张量和应力张量、屈服条件、几个常用的屈服条件、屈服条件的实验验证、加载条件 (9)塑性应变增量、加卸载判别准则、Drucker公设和Ilyushin公设、加载面外凸性和正交流动法则、塑性势理论、简单弹塑性问题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刘刚玉102012003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 摘要:弹塑性力学研究可变形固体收到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及其分布变化规律,本报告介绍基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并选取有限元计算中的实例讨论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关键字:弹塑性力学本构关系 1基本思想及理论 1.1科学的假设思想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体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那么一些问题的解答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弹塑性力学中,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使问题得到简化。 1.1.1连续性假定 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组成物体的介质充满,不留下任何空隙。使得σ、ε、u 等量表示成坐标的连续函数。 1.1.2线弹性假定(弹性力学) 假定物体完全服从虎克(Hooke)定律,应力与应变间成线性比例关系。 1.1.3均匀性假定 假定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各部分材料性质相同。这样弹性常数(E、μ)等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化,取微元体分析的结果就可应用于整个物体。 1.1.4各向同性假定(弹性力学) 假定物体内一点的弹性性质在所有各个方向都相同,弹性常数(E、μ)不随坐标方向

弹塑性力学复习提纲和考试习题

《弹塑性力学》复习提纲 1. 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在求解的问题以及求解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研究对象的不同: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也就是长度远远大于高度和宽度的构件。非杆状结构则在弹性力学里研究 研究方法的不同:材料力学大都引用一些关于构件的形变状态或应力分布的假定,得到的解答往往是近似的,弹性力学研究杆状结构一般不必引用那些假定,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并可用来校核材料力学得出的近似解。 2. 弹性力学有哪些基本假设? (1)连续性,(2)完全弹性,(3)均匀性,(4)各向同性,(5)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 3. 弹性力学有哪几组基本方程?试写出这些方程。 (1)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 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的物理方程中将E换为,换为就得到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 (2)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空间问题的几何方程; 空间问题的物理方程: 4. 按照应力求解和按照位移求解,其求解过程有哪些差别? (1)位移法是以位移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应力 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位移分量的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解出位移分量,然后再求形变分量和应力分量。要使得位移分量在区域里满足微分方程,并在边界上满足位移边界条件或应力边界条件。 (2)应力法是以应力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位移 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应力分量的方程和边界条件,解出应力分量,然后再求出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满足区域里的平衡微分方程,区域里的相容方程,在边界上的应力边界条件,其中假设只求解全部为应力边界条件的问题。 5. 掌握以下概念:应力边界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圣文南原理;平面应力与平 面应变;逆解法与半逆解法。 位移边界条件:若在部分边界上给定了约束位移分量和,则对于此边界上的每一点,位移函数u和v和应满足条件=,=(在 上) 应力边界条件:若在部分边界上给定了面力分量(s)和(s),则可以由边界 上任一点微分体的平衡条件,导出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 圣维南原理:如果把物体的一小部分边界上的面力,变换为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主矢量相同,对于同一点的主矩也相同),那么近处的应力分布将有显著的改变,但是远处所受的影响可以不计。 平面应力问题:设所研究的物体为等厚度的薄板,在z方向不受力,外力沿z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