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不为零的量

1.分式 $\frac{A}{B}$,分母 $B\neq 0$;

2.二次方程 $ax^2+bx+c=0$($a\neq 0$);

3.一次函数 $y=kx+b$($k\neq 0$);

4.反比例函数 $y=\frac{k}{x}$($k\neq 0$);

5.二次函数 $y=ax^2+bx+c=0$($a\neq 0$)。

二、非负数

1.$|a|\geq 0$;

2.$a\geq 0$($a\geq 0$);

3.$a^{2n}\geq 0$($n$ 为自然数)。

三、绝对值:$|a|=\begin{cases}a。& a\geq 0\\-a。& a<0\end{cases}$

四、重要概念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如果 $x^2=a$($a\geq 0$),则称 $x$ 为 $a$ 的平方根,记作:$x=\pm\sqrt{a}$,其中

$x=\sqrt{a}$ 称为 $x$ 的算术平方根;

2.负指数:$a^{-p}=\frac{1}{a^p}$;

3.零指数:$a=1$($a\neq 0$);

4.科学计数法:$a\times 10^n$($n$ 为整数,$1\leq

a<10$)。

五、重要公式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m\times

a^n=a^{m+n}$($a\neq 0$,$m$,$n$ 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a^m)^n=a^{mn}$($m$,$n$ 都是正数);

3.积的乘方法则:$(ab)^n=a^n\times b^n$($n$ 为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frac{a^m}{a^n}=a^{m-

n}$($a\neq 0$,$m$,$n$ 都是正数,且 $m>n$)。

二)整式的运算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pm b)^2=a^2\pm 2ab+b^2$。

三)二次根式的运算

ab=\sqrt{ab}$($a\geq 0$,$b\geq 0$);

frac{a}{a}=\begin{cases}1.& a>0\\0.& a=0\end{cases}$;

frac{a}{-a}=\begin{cases}-1.& a>0\\0.& a=0\end{cases}$;

sqrt{a^2}=\begin{cases}a。& a\geq 0\\-a。&

a<0\end{cases}$;

frac{-b\pm\sqrt{b^2-4ac}}{2a}$,当 $ax^2+bx+c=0$ 时,$x_1=\frac{-b+\sqrt{b^2-4ac}}{2a}$,$x_2=\frac{-b-\sqrt{b^2-

4ac}}{2a}$。

四)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neq 0$)当

$\Delta=b^2-4ac\geq 0$ 时,$x_1=\frac{-b+\sqrt{\Delta}}{2a}$,$x_2=\frac{-b-\sqrt{\Delta}}{2a}$。

五)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

1.点 $A$、$B$ 在数轴上的坐标为 $x_A$、$x_B$,则$A$、$B$ 两点间距离 $=|x_A-x_B|$;

2.中点坐标公式:坐标平面内两点 $A(x_1,x_2)$、

$B(y_1,y_2)$ 的中点坐标为

$\left(\frac{x_1+x_2}{2},\frac{y_1+y_2}{2}\right)$;

3.两点间坐标公式:$A(x_1,x_2)$、$B(y_1,y_2)$ 两点间距离为 $\sqrt{(x_1-x_2)^2+(y_1-y_2)^2}$。

函数形式性质:

1.一次函数 $y=kx+b$ 经过第一、三象限时,$k$ 的符号决定直线倾斜方向,增减性与 $k$ 的符号有关;

2y=kx(k≠0)决定与y轴的交点位置,反比例函数xy=k (k≠0)或y=kx(k≠0)。k的符号决定双曲线所在的象限,增减性。

抛物线有三种表达形式:一般式y=ax2+bx+c=0(a≠0)、顶点式y=a(x-h)2+k、交点式y=a(x-x1)(x-x2)。其中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b/2a。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间距离为AB=|x2-x1|=√[(x1+x2)2-4x1x2]。

统计学中,平均数为x=(x1+x2+…+xn)/n,加权平均数为

x=(x1f1+x2f2+…+xkfk)/(f1+f2+…+fk),方差为s2=[(x-x)2+(x-x)2+…+(x-x)2]/n。

在锐角三角函数中,五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为:

sin30°=1/2,cos30°=√3/2,tan30°=1/√3,tanαcotα=1;

sin45°=cos45°=1/√2,tan45°=1;sin60°=√3/2,cos60°=1/2,

tan60°=√3,cot60°=1/√3.

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周长公式为C=2πr,弧长公式为

l=nπr/R(n为圆心角度数),扇形面积为S=nlR/360°。直角三

角形内切圆半径为r=(a+b-c)/2.正n边形内角为(n-2)180°/n,外

角为360°/n,边长为Rsin(180°/n),边心距为Rcos(180°/n),面积为nR²sin(180°/n)cos(180°/n),对角线条数为n(n-3)/2.n条直

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2+3+…+(n-1)=n(n-1)/2个交点。

面积公式中,三角形面积为S△=1/2×底×高=1/2×absin∠C。

1.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a+b+c)r,其中a、b、c为三

角形三边,∠C为a、b边夹角。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高=absin∠C,其中a、b为

平行四边形两临边,∠C为a、b边夹角。

3.菱形面积公式:S=1/2l1·l2,其中l1、l2为菱形两对角

线长。

4.正三角形面积公式:S=(√3/4)a^2,其中a为正三角形边长。

重要定理:

1.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线段中垂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

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中垂线上。

3.三角形第三边大于另两边之差,小于另两边之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

一半。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重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到顶点的

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设D、E、F分别为ABC三边中点,则AD、BE、CF交于一点G,且AG=2GD、BG=2GE、CG=2GF。

7.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0.∠C=90°,则a^2+b^2=c^2.

11.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有“三线合一”,有一个角

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2.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相等。

13.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

角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4.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四边都相等的四

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15.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

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6.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

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旋转与中心对称

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变换,其中点O被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被称为旋转角。中心

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它们的对称点都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

梯形与等腰梯形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底边,且等于上下两底的一半。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且两条对角线相等。

相似形

如果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射影定理:如果CD为Rt△ABC斜边AB上的高,则

CD²=AD·BD,AC²=AD·AB,CB²=BD·BA,AB·CD=AC·BC。

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优弧⑤平分弦所对劣弧中的任意两条(当以①③为题设时,弦不能是直径),必满足其它三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即圆周角为90度的弦是直径。

2.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4.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切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于切线中的任意两条,则必满足第三条。

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9.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0.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相等。

1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等于底边乘以根号二,周长等于底边加上两条直角边。

13.弦切线定理:若弦AB切圆O于点P,则AP=PB,且∠APC=90度。

14.相交弦切线定理:若弦AB与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

15.切割线定理与割线定理:若切线PT与割线PA、PB相交于点P,则PT²=PA·PB=PC·PD。

16.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菱形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也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中考数学各复习点知识点(非常全面)

中考数学各复习点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X1+X2+…+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不为零的量 1.分式 $\frac{A}{B}$,分母 $B\neq 0$; 2.二次方程 $ax^2+bx+c=0$($a\neq 0$); 3.一次函数 $y=kx+b$($k\neq 0$); 4.反比例函数 $y=\frac{k}{x}$($k\neq 0$); 5.二次函数 $y=ax^2+bx+c=0$($a\neq 0$)。 二、非负数 1.$|a|\geq 0$; 2.$a\geq 0$($a\geq 0$); 3.$a^{2n}\geq 0$($n$ 为自然数)。 三、绝对值:$|a|=\begin{cases}a。& a\geq 0\\-a。& a<0\end{cases}$ 四、重要概念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如果 $x^2=a$($a\geq 0$),则称 $x$ 为 $a$ 的平方根,记作:$x=\pm\sqrt{a}$,其中 $x=\sqrt{a}$ 称为 $x$ 的算术平方根; 2.负指数:$a^{-p}=\frac{1}{a^p}$; 3.零指数:$a=1$($a\neq 0$); 4.科学计数法:$a\times 10^n$($n$ 为整数,$1\leq a<10$)。 五、重要公式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m\times a^n=a^{m+n}$($a\neq 0$,$m$,$n$ 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a^m)^n=a^{mn}$($m$,$n$ 都是正数); 3.积的乘方法则:$(ab)^n=a^n\times b^n$($n$ 为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frac{a^m}{a^n}=a^{m- n}$($a\neq 0$,$m$,$n$ 都是正数,且 $m>n$)。 二)整式的运算

初三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精选3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精选3篇〕 篇1:初三数学知识点分类复习资料代数局部: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几何局部: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 1、实数的分类 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 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限小数;二是不循环.二者缺一不可.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构造的数,如0.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注意:判断一个实数的属性(如有理数、无理数),应遵循:一化简,二辨析,三判断.要注意:“神似”或“形似”都不能作为判断的标准. 3、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假设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敏运用。 ①画一条程度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三要素”)。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假如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数学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

数学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 数学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 1实数的知识点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关于原点对称; (2)实数a的相反数为-a; (3)a和b互为相反数则,a+b=0; (4)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 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实数a的倒数是1/a,其中a≠0; (2)a和b互为倒数则,a__b=1; (3)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有-1和1。 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性质:即,(1)、a0时,|a|=±a;(2)|a|=|b|,则a=b或a+b=0;(2)|a|=|b|,则a=b或a+b=0;(3)任意实数的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4)含有绝对值代数式 的化简、运算,首先考虑代数式的性质,即正负性,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 符号进行化简、运算。 5、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常见无理数种类: (1)具有特殊意义的常数,例如:π、π-1、π+4、9π等; (2)特殊结构类型,例如:0.101001000100001.(每两个1之间0的个数依次增加1) 等无限不循环小数; (3)根号类型,例如:、等不能开的尽方的二次根式;当然具有根号,但是能开方就 是有理数; 2二次根式1、一般地,形如√a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a的值为纯虚数。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精简必背)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不为0的量 1.分式A B 中,分母B ≠0; 2.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3.一次函数y =kx +b (k ≠0) 4.反比例函数k y x =(k ≠0) 5.二次函数y = ax 2 +bx +c =0(a ≠0) 二.非负数 1.│a │≥ 0(a ≥0) 3. a 2n ≥0(n 为自然数) 三.绝对值:(0) (0) a a a a a ≥⎧=⎨-⎩< 四.重要概念 1.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如果x 2=a (a ≥0),则称x 为a 的平方根,记作:x= , 其中 称为x 的算术平方根. 2. 负指数:1p p a a -= 3. 零指数:a 0=1(a ≠0) 4. 科学计数法:a ×10 n (n 为整数,1≤a <10) 五.重要公式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 n m n a a a +⋅= ( a ≠0,m,n 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m n mn a a = (m,n 都是正数) 3.积的乘方法则:()n n n ab a b =(n 为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m n m n a a a -÷= (a ≠0,m 、n 都是正数,且m >n ). (二)整式的运算 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三)二次根式的运算 ) 0,00,0)a b a b =≥≥=≥> (四)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当△=b 2 -4ac ≥0 时,x ;x 1+x 2= -b a ; x 1x 2=c a (五)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 1.点A 、B 在数轴上的坐标为x A 、x B ,则A 、B 两点间距离=|x A -x B |。 9.P(x ,y)关于x 轴对称点(x ,-y ),关于y 轴对称点(-x ,y ),关于原点对称点(-x ,y ), 关于y=x 对称点(y ,x )。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数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运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视察而产生。这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供大家浏览参考。 目录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 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样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别三角函数值 1.cos30°=根号3/2 。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中考数学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中考数学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2017中考数学,数学不论在什么层次的考试都是一个区分度很高的项目,中考也不例外。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中考数学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中考数学考点整理篇二一、计算题: 科学计数法、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简单概率运算、三视图求原图面积、三角形(相似、全等、内角外交关系)、统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二次函数(顶点、对称轴、表达式)、函数图像关系 二、填空题: 因式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三角形(相似、周长面积计算)、坐标(坐标点运动规律)、直线和反比例函数图像问题 三、问答题: 次方、开方、三角函数、次幂(0次、-1次)计算; 求解不等式组; 分式、多项式化简(整体代入方法求值); 方程组求解; 几何图形中证明三角形边相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四、图形题 四边形边长、周长、面积求解; 圆相关问题(切割线、圆周角、圆心角); 统计图; 在数轴中求三角形面积; 五、解答题

中考数学知识点及公式归纳大全

中考数学知识点及公式归纳大全 初三数学必背知识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初三数学重要的公式知识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初三数学知识重点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 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 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 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 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4篇)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4篇) 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线上;②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接;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 (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2)判定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三、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求斜边上的高。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023初中数学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3初中数学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1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三)解方程式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2一元二次方程 (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 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bX+c=0(a≠0).其中aX?叫作二次项, a是二次项系数;bx叫作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作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开平方法 形如(X-m)?=n(n≥0)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得解为X=m±√n。 ①等号左边是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而等号右边是一个常数。 ②降次的实质是由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开平方。 2.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①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并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 ⑤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则方程有两个实根;如果右边是一个负数,则方程有一对共轭虚根。

3.求根公式 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①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X?+bX+c=0,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 ②求出判别式△=b?-4ac的值,判断根的情况。 当Δ0时,x=[-b±(b?-4ac)^(1/2)]/2a,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但有2个共轭复根。 3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7.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12.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3.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4.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024年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2024年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考前复习) 一、整数运算 1.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2.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3.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性质 4.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性质 5.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及性质 6.整数的乘方运算 二、比例与比例应用 1.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及性质 2.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3.比例的化简和扩大 4.比例的倒数和反比例 5.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图形的认识与运动 1.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3.角度的概念和性质

4.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5.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 6.圆、直线和角的关系 四、分数与分数运算 1.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运算规则 3.分数的整数和因数分解 4.分数的比较和化简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五、代数与方程 1.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字母代数式的化简和展开 3.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代数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6.平均数和代数均值不等式 六、空间几何体 1.空间几何体的概念与分类

2.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判定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 4.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计算 5.空间几何体的折叠和展开 6.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和相似 七、统计与概率 1.统计图形的概念和绘制 2.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的概念 4.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5.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 6.相对频率和概率的近似计算 八、函数与方程 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的增减性和奇偶性判断 3.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 4.图像的平移、翻转和缩放 5.方法、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6.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1.整数的运算性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零元、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整数的数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相反数的乘积、绝对值的乘积。 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变化、化简分数、 增减乘除分数。 4.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 5.实数的基本算术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6.整式的加减法: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运算。 7.整式的乘法:乘法运算法则、乘法公式、特殊乘法公式。 8.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公式法、差平方、完全平方变量。 9.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的加减乘除。 10.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 11.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平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 12.一次函数基本概念:函数、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图象。 13.一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值、自变量的变化、图象在坐标系中的特点。 1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 适用条件。 15.三角比的概念: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16.角的度和弧度: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17.三角函数的计算: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计算。 18.圆的基本性质:圆心角、弧、弧长。 19.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 20.体积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21.统计图表的构造与分析:直方图、折线图、饼图。 22.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23.几何图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24.统计与概率:概率的概念、事件的概率计算。 25.连线与构造: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以上就是中考数学必背的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中考数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中考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必考的知识点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一课,认识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1.数的认识和应用: (1)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4)数轴的表示和应用 2.图形的认识和应用: (1)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 (4)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判定方法 3.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应用: (1)代数式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4)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函数的认识和应用: (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 (2)函数的增减性和奇偶性

(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简单的函数方程的解法 5.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3)抽样调查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4)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6.几何变换的认识和应用: (1)平移、旋转、翻折和放缩的概念和性质(2)几何变换的表示和组合 (3)几何变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几何变换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7.利益问题的应用: (1)利率和本利和的计算 (2)购物优惠和打折的计算 (3)利润、成本和收入的计算 (4)利益问题的实际应用 8.坐标系的应用: (1)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

(2)坐标系与图形的关系和应用(3)坐标的距离和中点的计算 (4)坐标系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9.比例与相似的认识和应用: (1)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2)比例的应用问题的解法 (3)相似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4)相似的应用问题的解法 10.几何证明的方法与技巧: (1)几何证明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2)几何证明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几何证明中的构造和判定 (4)几何证明中的思维方法和技巧11.平面向量的认识和应用: (1)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平面向量与坐标的关系和计算(3)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应用(4)平面向量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12.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必背公式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 公里=1 千米1 千米=1000米1 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 2、单位面积换算 1 公顷=10000平方米 1 亩=666.666 平方米1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换算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 立方厘米=1000 立方毫米 4、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 5、重量单位 1 吨=1000千克,1 千克=1000克,1公斤=2斤,一斤=500克 6、时间单位 1 世纪=100年,1 年=4个季=12个月=365天(平年)或366天(闰年)1 天=24小时,1 小时=60分,1 分=60秒

7、角的度数单位1 度=60分,1 分=60秒 二、常见倍数关系: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d=半径r的2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平分线段,平分角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比为3:1 三、证明边相等的方法 1 、等角对等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3、线段中点 4、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中两腰相等 5、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6、在同圆和等圆中半径相等,直径相等 7、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8、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9、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0、切线长定理:从园外向圆引出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 11、特殊四边形: ①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矩形: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③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④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平分 四、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两直线平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对顶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120 4、等边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三个外角相等,等 5、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 6、垂线可得相邻两角相等,都等于90° 7、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8、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9、在等圆或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10、在同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90°

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1.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y = ax² + bx + c,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3. 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θ = 对边/斜边,cosθ = 邻边/斜边, tanθ = 对边/邻边。 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²θ + cos²θ = 1 5.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 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 6.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 边长,C为对应的角。 7.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 个直角边,c为斜边。 8.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总和/数量。 9.平均数的性质:若有n个数的平均数为A,则这n个数的总和为nA。 10.标准差的定义:标准差=[(x₁-平均数)²+(x₂-平均数)²+...+(xₙ- 平均数)²]/n,其中x₁、x₂、..、xₙ为一组数据。 11.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部分/整体)×100%。 12.百分数的性质:若百分数是p%,则部分=(p/100)×整体。

13.几何图形的周长公式:矩形的周长=2(长+宽),正方形的周长=4 边长,圆的周长=2πr,其中r为半径。 14.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²,圆的面积=πr²,其中r为半径。 1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 16.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1/2×直角边₁×直角边₂。 17.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1/2×底边×高,其中底边为底边长度,高为离底边最近的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 18.体积的定义:体积=底面积×高,其中底面积为底面的面积。 19.直角三棱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 20.笛卡尔坐标系的坐标公式:点P(x,y)的坐标,其中x为横坐标, y为纵坐标。 21.判断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若点P(x,y)在x轴上,则y=0;若点 P(x,y)在y轴上,则x=0。 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ₙ=a₁+(n-1)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ₙ=(a₁+aₙ)×n/2,其中a₁为首项, aₙ为末项,n为项数。 2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ₙ=a₁×r^(n-1),其中a₁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 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 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口诀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 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 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 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 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 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 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的相反数是—a;(2)a和b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a≠0)的倒数是;(2)a和b 互为倒数;(3)注意0没有倒数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叫a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