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措施。

1.血糖控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中西医结合可以通

过中药调理气血、调节脾胃功能,同时结合西药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以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如血糖减少、稳

定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治疗有效。

2.尿常规与肾功能评估:尿常规检查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尿液中蛋白质、尿酸、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可以

判断肾功能的改善情况。同时,可以进行肾功能评估,包括血肌酐、尿素

氮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观察治疗前后尿常规和肾功

能指标的变化,如蛋白尿减少、肾功能改善,说明治疗有效。

3.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压检测、心电图、超声检查等,可以帮助了解

患者病情的变化。

1.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作息等,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护理人员要对患

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念,提高治疗的积极性。

2.注意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护理人员要加

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患者用药的适应症、剂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同时,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是否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

3.加强监测与观察: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尿常规等指标,观察病情的变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时发

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4.提供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

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控制、饮食建议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掌握

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

在疗效观察和护理措施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通过综合治疗和全面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肾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是现代医院中相对常见的疾病。该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 综合症,其特征是慢性高血糖症,临床研究表明,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 病之一。糖尿病通常可以同时损害人体的多个系统,尤其是组织或器官(眼睛, 肾脏,血管,心脏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对糖尿病患者健康和安全的重大 威胁。糖尿病肾病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疾病逐渐恶化,则有可能最终进 入透析阶段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临床上,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是透析患者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在 血液透析期间很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性肾病死亡 的主要因素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方法: 一、糖尿病肾病出现或病情加重的症状 1、肾性贫血 患该病者,大多有轻度到中度的贫血,这种贫血会使得患者出现疲倦、耳鸣、头晕、疲倦、呼吸急促、乏力等方面的症状。 该病所致的贫血跟骨髓造血能力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过少、营养不良、红细 胞寿命缩短等原因有关。 2、浮肿 患该病者会有负重症状,这是早期该病最为明显的一个症状。该症状跟肾脏 功能受损,肾脏无法及时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有关。 早期的时候,患者仅仅只有足踝部跟眼睑处有浮肿,这种浮肿在稍作休息后 会消失。

病情加重时,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全身性的浮肿,出现这类浮肿的时候,说 明患者已经进入到尿毒症时期了。 3、小腿抽筋 患该病者会出现小腿抽筋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肾功能下降所导致的。 一般肾脏会分泌出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当肾功能下降的时候,该种激素也会 慢慢减少,影响到钙的吸收,容易出现小腿抽筋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骨 质疏松。 4、血压升高 患该病者会有血压升高的症状,这种症状也跟肾功能出现问题有关。当肾脏 出问题的时候,肾脏中会分泌出大量的醛固酮,这种物质会收缩血管,然后使得 血压升高。 患该病者会有疲倦、乏力的症状,这种症状是该病最开始的症状之一,跟代 谢功能异常,肾功能下降有关。另外,患者尿液也会出现异常,尿液中会出现许 多的尿蛋白。 5、注意身体变化 (1)中大血管病变:冠心病和脑卒中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您 本身有肥胖、高脂血症、既往心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应定期复查冠脉ct、头颅 磁共振等检查。另外,如果您经常出现下肢怕冷、间歇性跛行等、足部破溃而经 久不愈等问题,需评估下肢血管,谨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为视网膜病变和肾脏损伤。建议您定期去眼科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于早期诊断糖尿病 肾病有很大帮助。 二、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方法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 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3.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兼证 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 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2.湿热证 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将对其研究内容进行阐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一定的疗效。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的成分进行研究,筛选出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通过对人参、黄芪等中药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提取到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有效成分。研究人员通过不同药物的组合使用,发现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包括针灸治疗方面。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人体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还包括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讲究的是整体的调节。研究人员通过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与西医的病理分析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这些方案既能针对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又能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全面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较为显著。中药的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显著降糖作用的有效成分,针灸治疗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降糖的作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可以全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相信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不断深入研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的糖尿病可以导致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 病肾病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共选取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50例。 中医组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膏方外搭配。针灸治疗的穴位有足三里、肾俞、子宫兪等,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中药治疗采用了参附汤加减,每日3剂,温服。膏方主要由黄连膏、薏苡仁膏和赤芍膏组成,每日外敷2次。 西医组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血压控制药物。口服降糖药物选取了二甲 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每日早餐后口服。血压控制药物主要包括ACEI类和ARB类药物,每日早晚各口服。 观察周期为6个月,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以及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酸等。 观察结果显示,在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指标上,中医组的改善程度明 显高于西医组。在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等指标上,两组的改善程度相当。 综合观察结果可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治 疗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和平衡肾脏功能来改善疾病,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西医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控制血糖和血压,但常常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本次观察存在的不足是观察样本数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 病肾病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并未进行深入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观察样本,延长观察时间,深入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和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等外在因素对疾病的 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传统的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中西医结 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结合中医的治疗理念和西医的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本文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和意义。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是“防、调、补、清”,即防止病情的进展, 调整体内的平衡,补充营养,清除毒素。中医强调治疗“未病先防”,通过调整饮食、生 活方式等方式,减少病情的发展,降低肾脏的负担。中药治疗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能够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轻蛋白尿,减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西医 则采用降糖、降压、减少蛋白尿等药物治疗手段来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1. 控制病情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降低患者的肾脏负担。通过 中药和西药的合理搭配,能够降低血糖、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从而延缓肾脏病变的 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达到80% 以上,对控制病情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改善临床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伴有多种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全身乏力等。而中西 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控制病情的进展,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腰腹部不适感和尿频尿急等症状,而西药则可以减轻高血压造成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3. 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1. 综合疗效更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使疗效更加显著。中药能够 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及其它临床症状,而西药则能够通过降糖、降压、减少蛋白尿等手段来控制病情的进展,使疗效更佳。 2.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还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传统的西医治疗往往需要长 期使用降糖、降压等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罗秀梅;魏贝贝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2(32)6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杞县中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 及尿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及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 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水平,改 善其临床症状及肾功能,使得血液流变学指标得以改善。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罗秀梅;魏贝贝 【作者单位】杞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肾功能影响效果分析 2.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4.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效果 5.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脏器损害,临床表现为患者蛋白尿, 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的肾功能异常情况会加重,最终可能会出现终末端肾病。糖 尿病肾病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治疗难度比较大,生存周期也会缩减,因此对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近些年中医要糖尿病肾病疾病 治疗中运用增多,其效果明显体系独特,对于患者康复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是针 对中西药结合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内治疗和外治方面讨论, 确定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主要是人体血液中胰岛素绝对 或相对不足,导致人体血糖转化能力受限,血糖浓度过高,因此会影响自身代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这是一种由于血糖过高而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 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会出现肾衰竭[1]。西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通过降低血糖,降低尿蛋白,纠正脂脂代谢紊乱方法,治疗短期效果十分理想,但是长期治 疗效果不足。近些年中医治疗方案在各种疾病中效果十分理想,并且也治愈了较 多的疾病,因此将中医理念应用到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希望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1 中药内治与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在中医方面没有特别分类,将患者按照临床症状分为消渴、水肿等范畴。糖尿病肾病在中医上致病因素比较多,虚致病因素主要是为肾、脾亏虚,实致病因素主要是痰饮、水湿、淤血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需要 进行分型处理,虚证分为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等,而实证分为湿症、 痰症等,对于这些患者治疗方案也有较大的差异,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这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将这一原则运用到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传统的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以及使用降低蛋白尿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复杂,仅依靠西医方法往往效果有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肾气虚弱、阳气不足、瘀血内阻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应重点调理肾脏功能、补益阳气、活血化瘀。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药颗粒、针灸、艾灸等。中药方剂中常用的中药包括桑叶、越桔、肉桂、麦冬、黄精等,这些药物都具有补益肾脏、调节血糖、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一项研究中,将150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另一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方剂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水平和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西医治疗组。另外,中医治疗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水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几个方面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效性、多靶点的治疗作用,能够同时影响多

个病理环节,对糖尿病肾病的多种病因起到协同作用。其次,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全身,通过改善整体气血状态来提高肾脏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中医的针灸、艾灸等疗法也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来促进肾脏的修复。 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中医药的疗效需要长期坚持使用,不能期望短期内获得明显效果,这对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临床医生的耐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加强对中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研究。此外,中医药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作为支撑,以提高其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相信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推广和发展,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综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理念和疗法与西医药互补,可以通过调理全身,改善气血状态来提高肾脏功能。然而,该治疗方法仍面临挑战,包括长期使用需求和个体差异等。为了推广和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其疗效和机制,并加强中医药的规范化和精准化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支持和推广应用

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丹红注射液30ml和黄芪注射液30 ml分别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有效率和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9.41%,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24h尿蛋白、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肌酐、尿素氮和血胆固醇均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 标签:黄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之一,占糖尿病患者的35%~40%[1],多见于糖尿病病史5~10年以上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发生病理变化,最终引起肾小球硬化,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和延缓病变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院近年来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52~64岁,平均年龄(57.25±9.65)岁;糖尿病病史5.5~10.5a,平均为(7.62±3.45)a,糖尿病肾病病史为1.5~6.5a,平均为(3.85±0.45)a。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适当运动、饮食控制、监测血糖和血压、给予降压药及降糖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30ml(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和黄芪注射液30 ml(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9)分别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观察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血离子、血脂等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血肌酐下降≥15%;显著缓解: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20%,血肌酐下降≥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