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

[目的]

牵引疗法是通过机械牵引的方式,被动扩大椎间隙、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刺激,利于水肿消除,或可松解局部粘连,并调整脊椎内外平衡,甚至增加负压,以利于髓核的回纳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病、腰腿痛引起的颈肩腰背酸痛、头晕眼花、手脚麻木等。

[用物准备]

颈椎牵引器、腰椎牵引床。

[操作程序]

1、颈椎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

1.1 患者取坐位,颈肩部放松,下巴微内收

1.2 将四头带套好,调整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度

1.3 牵引角度采用略前倾10-15°角

1.4 牵引采用间歇牵引,重量宜在3-10kg;采用持续牵引的,重量宜在2-5kg,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1.5 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

1.6 牵引结束后放开牵引带,轻柔按摩放松颈部肌肉。

2、腰椎牵引:

2.1 将腰椎牵引带两片分开,分别与牵引床两头的带子连接固定

2.2 患者平躺在床上,将两片牵引带分别系牢固定在腰部(包裹骨盆,上缘卡于髂前上棘以上)、胸部以下(包裹腰腹部,上缘卡在

肋下缘以下),向两头将牵引带拉紧

2.3 牵引体位以平躺为主,如有必要,可适当腰部微前屈(用枕垫置于小腿部,保持髋膝关节于微屈曲位)

2.4牵引以间歇牵引为主,重量一般在自身体重的一半左右为宜,初次牵引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适当减轻,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2.5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

2.6 牵引结束后,松解牵引带,嘱患者卧床休息5-10分钟,以保证牵引效果。牵引后若有酸困不适、疼痛等感觉,待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方可起身。

[注意事项]

1、孕妇、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禁用牵引。

2、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重量不宜过重,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3、如牵引部位有创口或皮炎等皮肤反应,不宜进行牵引。

4、如牵引后症状加重,不宜继续牵引。

5、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者,牵引可能会使疼痛加重;对中央型髓核突出较大或游离型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牵引疗法。

腰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腰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尤为造成脊神经损害者;腰椎退行性疾患;腰椎小关节功能障碍、腰椎肌肉疼痛导致得痉挛或紧张等。 二、禁忌症 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拉伤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道返流、心血管疾病(尤其就是未控制得高血压病)、严重得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 三、操作方法?1、处方?(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得病情与治疗需要,选择仰卧位与俯卧位等体位。 (2)、腰椎得角度:通常以髋/膝得位置改变腰椎得角度,髋/膝得位置可在全伸展位到90°屈曲范围内调节。 (3)、应用模式:根据需要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得范围应就是患者可以接受得范围。通常首次牵引力量选择>25%体重,适应后逐渐增加牵引力量。常用得牵引力量范围为20-60kg。?(5)、治疗时间:大多为10-30min。?(6)、频度与疗程:频 (7)、辅助得理疗:在牵引治疗前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 或治疗中可用超短波、红外线等放松局部肌肉。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①根据处方,确定选择患者牵引体位,并使患者体位处于正确得牵拉力学列线上。 ②固定牵引带,骨盆牵引带得上缘应恰好处于髂前上嵴,反向牵引带固定于胸廓(或双侧腋下),分别将牵引带系于牵引弓与牵引床头。 (2)、治疗中?①设定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间歇牵引时得牵引间歇时间及断续比例。?②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得症状、体征得改变,相应调整牵引力量、时间,一般用渐增力量,根据牵引力得大小相应调整时间,牵引力大则时间要短。?(3)、治疗后 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控制参数回零后关机。?②患者状况再估价。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留罐法:又名坐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

拔罐操作操作规范

拔罐操作操作规范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拔罐操作流程(操行时间3分钟) 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放置:治疗盘内备弯盘、火罐数个、清洁纱布数块、小磨口瓶内盛95%酒精、95%酒精纱布块、止血钳、打火机、浴巾(必要时)、速干手消毒剂 治疗车下放置:感染性污物桶 操作流程: 口诉:操作开始。 1、转抄并核对医嘱。 2、携执行卡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阿姨,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是吗?我核对下您的腕带。*床,**,住院号123456。**,您现在感觉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感冒、咳嗽。现在我遵医嘱给您拔火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达到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能缓解您感冒、咳嗽的症状,您配合一下,好吗?让我看看您背部皮肤好吗?评估患者背部部位皮肤情况。皮肤完好,无破损。您需要大小便吗?那请您在床上休息不要走开,我去准备用物,一会过来给您拔罐好吗?好的。 4、洗手,戴口罩。 5、准备用物,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6、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床,**您好,您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了吗?可以。 7、关闭门窗,拉隔帘。 8、*床,**,为了方便操作,我帮您脱去上衣,趴在床上好吗?好。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脱去上衣,暴露背部,注意保暖。 9、再次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10、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撤手。规范拔罐,先远侧,后近侧。取浴巾盖背保暖,记录拔罐时间。 11、*床,**,罐已经给您拔上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在床上不要动,以免玻璃罐掉下,20分钟后我给您起罐。 12、拔罐洗过程中注意观察罐口吸附情况,患者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13、20分钟到,*床,**,时间已经到了,我现在给您起罐,请不要紧张。一手夹持管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取纱布清洁皮肤。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的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2.治疗性穿刺: 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改善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如因诊治需要,应于术前脱水,并按颅高压操作实施穿刺术(穿刺针宜细,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术后平卧并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可再行脱水治疗。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脊柱结核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mm3者。 开放性颅脑损伤者。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并发症】 1.腰穿后头痛,低颅压综合征

2.出血 3.感染 4.脑疝 【方法】 1.体位:合适的体位是腰穿成败的关键。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成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前躬,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明显后凸。 2.确定穿刺点:双侧髂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为穿刺点周围15cm,然后戴无菌橡皮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应先打皮丘,然后逐层进针,每次进针后必须先回抽确定无回血后方可注射利多卡因。 4.术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臀部,针尖的斜面与躯干纵轴平行,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见脑脊液流出告成功。若无脑脊液滴出,可捻转针头,调整方向或更换间隙按上述步骤再行穿刺。 5.测压:穿刺成功后,立即接上测压装置测初压,并视需要行动力学检查。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 6. Queckenstedt试验(压颈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①手试法: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并同时观察时间与压力上升值至最高压力为止,放手解压后再观察其压力恢复与时间关系,以压力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压力变化曲线。 ②脉压带法:用脉压带绕颈测初压,再分别以20、40、60mmHg顺序分别加压以替代手法,同时以每5-10秒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上升,直至不再上升为止,再放压至0并同时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下降速度与时间,同样绘压力曲线图。压颈试验的结果是否正确,首先决定于穿刺针是否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内,因此作压颈试验前必须先作压腹试验。用手掌或拳头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上升,压迫解除后压力迅速下降,证明穿刺正确。凡有颅内压增高者,禁作压颈试验。 7.收集标本: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作无菌操作法留标本。若脑脊液滴速过快,应将针芯部分插回穿刺针,调整脑脊液的滴速。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称为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属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吸罐等。现代,以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广。 一、拔罐的治疗作用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功能。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有机的协调,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拔罐疗法则能调整脏器功能,促使阴阳转化、消长,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2、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机体的通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则邪正相搏,运行不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从而营卫调和,经络疏通,增强体质。 3、开达抑遏,活血化淤,托毒排脓。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淤血等变化,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对于疥疮脓疡之类未成脓者则可在负压吸引力作用下,使毒血吸出,气血疏通,淤阻消散,已成脓者则托毒排脓,症状迅速减轻。 4、消肿止痛,除湿逐寒。通利关节所谓“不通则痛”风、湿、寒等邪侵袭人体,痹阻于经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痛等病理变化,进而致肌体活动障碍。

5、反映病侯,协助诊断。外邪侵袭人体,气血失调,病邪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转变。内脏出现病变时,邪气即可通过经络的流注,气血的盛衰而由里及表,在相关经络、局部及内脏相联系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或体征。因此通过拔罐部位皮肤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二、拔罐方法 1.火罐法:属于传统方法,它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具吸着于皮肤上。分为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及架火法四种。 投火法:用蘸有95%浓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兔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扣在所选的区域。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统一圈,立即抽出,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贴棉法:将二厘米见方的乙醇棉片贴敷于火罐内壁底部,点燃后迅速扣于穴区。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青霉素瓶盖),上置一乙醇棉球,放在穴区,点燃后,扣以火罐。 2.抽气罐法:这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抽吸器,一为不同型号的带有活塞的塑料罐具。 三、拔罐的准备及操作方法 1.拔罐前做好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 操作流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①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或出血性疾病。 ②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③作其它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脊髓空气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④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可关轻临床症状。 ⑤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 二、禁忌证 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 三、术前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无菌镊子1把(浸泡在消毒液中)%碘酒、70%碘酒、无菌棉签、敷罐1只(内盛纱布、棉球)胶布、弯盘1只、治疗巾及橡皮巾各1条、砂轮、止血钳、止血带。 ②无菌腰椎穿刺包。内有腰椎穿刺针、测压管及三通管、5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1把、洞巾、纱布、棉球、试管2个。 ③其它用物。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弯盘、鞘内注射药物、酒精灯、火柴、按需要准备培养管1~2个。 四、操作流程: ①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嘱排尿。 ②术前做普鲁卡因皮试,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 ③病人侧卧硬板床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用使椎间隙增宽,有利穿刺。 ④穿刺时协助病人固定姿势,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儿童尤为重要。 ⑤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两侧髂脊连线的脊棘线为第3腰椎间隙。 ⑥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2%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样本

腰椎穿刺术原则化操作规范 【定义】 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指用腰穿针从腰椎间隙刺入腰池,测定脑脊液压力,并收集脑脊液进行临床检测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如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因素不明昏迷、抽搐等疾病鉴别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实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畅通状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变化。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判断及指引治疗。 2.治疗性穿刺: 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节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以改进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①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 ②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穿刺部位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脊髓压迫症脊髓功能已处在即将丧失临界状态者。 ③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者。 ④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感染脑脊液漏者。 ⑤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躁动不安、衰竭或濒危状态患者。 ⑥后颅窝病变或颅内占位病变有颅内压增高体现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办法】 1 穿刺前准备 消毒好腰穿包,局部消毒物品。对神志清晰患者,应向其阐明腰穿目和办法,消除紧张情绪,获得合伙,必要时术前应用镇定剂。 2 体位 患者普通采用去枕侧卧位,背部应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屈颈,双手抱膝,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以便于进针。 3 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者戴无菌手套,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盖无菌孔巾。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拔罐操作规范

拔罐 (一)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8.拔罐次数 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

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操作规程

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本规程适用于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的日常使用。 2.引用文件: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使用说明书 3. 操作程序 3.1病人按病情仰卧或俯卧于床面合适位置后,再用牵引带分别系紧病人的腹 部和盆骨上(适当系紧,否则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然后可选择系好踝关 节处的牵引带,将机械臂置于病人腋下。 3.2开机: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牵引床自动复位。 3.3根据病人的情况设定牵引总时间、牵引力、牵引时间、间歇时间。 3.4按“颈/腰”功能键选择颈椎牵引或腰椎牵引,同时面板上有功能灯提示。 3.5按“设定”键,选择功能窗口参数,每按一次“设定”键就有一个参数窗 口闪烁,表示该窗口参数值可以进行设定。依次可设定“牵引总时间”、 “牵引时间”、“间歇时间”、“牵引力”。 3.6当窗口数字闪烁时,按“+”“-”键直至所需数值,个位、十位可用“移 位”键进行转换。 3.7牵引床内有8种牵引模式可根据治疗需要任意选择使用,如下图所示,按 “设定”键9次,在间歇时间窗口出现“P9”字样,表示牵引模式功能,在牵引力窗口出现的数字表示牵引模式序号。如要调用其它牵引模式序 号可用“+”“-”键进行相应的选择。 3.8全部设置好后,即开始治疗。 3.9蜂鸣器报警,治疗结束,解开牵引带,关闭电源。 4.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4.1保持主机及附件清洁完好,定期用软布蘸中性洗涤液擦拭仪器表面,注意 不要让液体渗入仪器内部。 4.2孕妇、严重心脏病、骨质疏松、高血压患者禁止使用。 4.3脊柱化脓性炎症、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患者不宜使用腰部牵引。 4.4有严重心、肺、肝、肾和脑部疾病患者不宜使用腰部牵引。 4.5如机器出现故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 桐妇保院设备科制 1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牵引的概念 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引的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3、治疗关节炎症等。 4、娇正畸形。 三、颈椎牵引疗法的适应症 用于各种颈椎病患,颈椎牵引的主要目的是拉伸紧张或痉挛的骨骼肌,并起着制动的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的作用,使颈椎的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和颈椎疾患的治疗,如颈部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和环枢椎半脱位等。 四、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五、颈椎牵引疗法主要目的和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 2、牵引使头部肌肉松驰,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膨出椎间盘得到恢复。 3、在牵引下,椎间孔增大,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减轻,也有利于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松解。 4、牵引使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有利于小关节功能恢复,也能使颈椎恢复

正常排列。 六、牵引 (一)、牵引的优点和分类 1、牵引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卧床牵引、坐位牵引和携带式牵引。 一般我们常采用仰卧位牵引,与其它几种牵引方法相比,其优点体现在:(1)、使脊椎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 (2)、放松作用更明显。 (3)、可降低肌肉的紧张度。 (4)、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 (5)、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的牵引力。 (6)、可减少颈椎前部的解剖曲度。 2、根据时间卧床牵引又可以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断牵引两种: (1)、持续牵引:持续24h或更长时间,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固定,让患者保持安静,降低牵引重量; (2)、间断牵引:持续稳定的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和较大重量的牵引。如:颈椎疾患者。 (二)、颈椎牵引的重量 因为牵引的治疗作用主要制动,拉开椎体间使凸出的椎间盘退回去实际上做不到,所以牵引重量太大,枕颌部疼痛,牵引就无法坚持,故不用太大重量,卧床牵引2--5kg即够,坐位牵引因为要对抗头颅重量,则大概6--7.5kg重量,这具体要根据病情、体质﹑耐力予以酌情调整。 (三)、颈椎牵引的方法和步骤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

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教学文稿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诊断及观察疗效检查脑脊液性质、压力,鉴别各种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治疗椎管鞘内注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1、器械准备 (1)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腰穿包、手套2副、口罩、帽子、消毒测压管,下层放中单或棉垫、消毒液及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消毒腰穿包(包括带针芯腰穿针、镊子、无菌瓶数个、棉球、纱布、5ml针管)。 (3)治疗盘中有2.5%碘酊,75%乙醇,2%普鲁卡因。 2、方法 (1)患儿侧卧,膝髋屈曲,双手抱头,充分低头弯腰。应由助手协助患儿,以取得最大程序的脊椎弯曲,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椎间隙。 (2)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示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联线中点为第3、4腰椎棘突之间,在

此处穿刺即可达3、4腰椎间隙。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4、5腰椎间隙。 (3)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普鲁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4)右手持腰穿针,左手拇指固定住第3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有阻力后有落空感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常规、生化或培养。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作化验用。如操作过程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运针尾,助手压迫颈列脉,穿刺针亦可略调深浅。 (5)重新插上针芯,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后胶布固定,让患儿平卧(不用枕头)。 三、【注意事项】 1、当患儿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若病情需要,应先用脱水剂,降颅压后再穿刺,并且患儿放脑兴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以防发生脑疝。 2、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应多加小心,刺入后徐缓前进,以免进入过深引起出血。 3、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常规腰穿

腰 椎 牵 引 床使用方法

腰椎牵引床 腰椎牵引床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新颖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腰椎牵引床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也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腰椎牵引床按功能可分为:电动牵引床,三维牵引床和手动牵引床三种。按使用性可分为:医院用腰椎牵引床和家用腰椎牵引床两种。基本机理 1.使腰椎间盘和椎间隙增大,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 的位置关系,解除或减轻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与压迫。 2.牵引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 3.局部制动,减少活动所造成的刺激和摩擦,有利于神 经根、脊髓、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的吸收。 4.降低椎间盘内压,有利于膨出的纤维的退缩。 5.缓冲腰肌痉挛、松动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等组织的粘连。

6.绷紧后纵韧带促使突出的椎间盘退缩,使皱折的韧带 复平,减轻其对脊髓的压迫。 7.缓解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整复骨折与脱位,矫正畸形。 主要功能 1、放松全身肌筋,消除疲劳人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处 于紧张状态,长此以来会使肩膀及全身紧缩而失去弹性,导致全身紧绷,使用医用保健方式健身可放松肌筋,消除压力,感觉轻松,疲劳消失,提高精神,活力再现。 2、使肩颈部弹性保健配备高弹性托带设计及后颈部滑 动枕头,可牵引拉托肩颈椎肌肉及韧带扩大椎间孔,让突出变形的椎间盘还原重整,减轻颈部压力,经常使用可减轻肩颈部酸紧不适现象。 3、能使您修长腿部,美化线条安全有效的物理牵引, 可助腿部肌肉生长,让您在短期内有望获得修长的腿部线条,拉伸腰部肌肉纤维在无形中达到塑身的效果,拥有美丽动人的曲线。 4、能帮助您矫正体态,帅气挺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外 来重力的影响,会使脊椎骨变形,诸如驼背,佝偻症等,经常使用助长健身器,能有效矫正脊椎骨,使您的身材恢复以往风采,对于O形腿矫正亦有良好效果。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l、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拔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拔罐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