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

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

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
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

第一节 复习内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含义等。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复习数的意义。

(1)你学过哪些数?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等。 ②联系课文情境图,说出各种数的具体含义。

如:1722是自然数。这里表示词典页码的数量:有1722个1页。

8844.43是小数。表示八千八百四十四又百分之四十三。 53

是分数。这里表示把全年天数平均分成5份,空气质量良好的占其中的3份。

40%、60%是百分数。这里分别表示羊毛和化纤成分占总成分的百分率。 -25℃是负数。它表示比0℃还低的气温度数。 (2)什么是整数?

①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②师生共同概括说明。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数的单位。 ③做一做

( )是正数,( )是负数。 ( )是自然数,( )是整数。 2、数的读、写

②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

③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④做一做。

27046=2×( )+7×( )+4×( )+6×( ) (2)读法和写法。 ①读出下面各数。

106000000 0.006

25.08 a、读一读。

b、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 ②写出下面各数。

九十万三千 二十亿五千零十八 零点二零零八 a、写一写

b、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改写。

①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②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过程要求:

a、学生改写。

b、说一说改写的方法、要点。 3、数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联系十三第1~5题。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交流。

第二节

复习内容:数的认识(二)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 (1) 分数的基本性质。 ①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 填一填。

()()()

÷÷==??=83151584383 ③ 分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分数单位变了) (2) 小数的基本性质。 ①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300 2.5 4.3 000

③ 小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小数计数单位变了) (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如:0.3 = 0.30 = 0.300 103 = 10030 = 1000

300 (3) 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比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

100倍、1000倍……如果把小数点向左移位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

来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倍数与因数。

(1)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举例说明。

①4×5=20

20是5和4的倍数。 4和5都是20的因数。

②20的因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

20的因数有1,20,2,10,4,5。一共有6个。

③4的倍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几个?

4的倍数有4,8,12,……,有无数个。

①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偶数。

②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如:10,25,45,60等。

④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如123,303等。(3)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①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②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③1是什么数?(1是奇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公因数与公倍数

12的因数20的因数50以内6的倍数50以内8的因数12和20的公因数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

(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三第7~9题。

第三节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一)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四则运算的意义。

A 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 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 我们有24m 彩带,用31做蝴蝶结,用2

1

做中国结。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说 明解决方法。如: ① 一共折了多少颗星?36+28

② 折的红星比蓝星多多少颗?36-28 ③ 买矿泉水用了多少钱?0.9×40

④ 做蝴蝶结用了多少彩带?做中国结用了多少彩带?

24×31 24×2

1

⑤ 做蝴蝶结用的彩带是中国结的几分之几?

31÷2

1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四则运算的方法。

(1) 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 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 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4) 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5) 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4.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出示以下内容:

a+0=( ) a ×0=( ) 0÷a=( )

a-0=( ) a×1=( ) a÷a=( )

a-a=( ) a÷1=( ) 1÷a=( )

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括如下:(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减减法

求相同加数和的算便运算求相同减数个数的算便运算

乘法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小结: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的加法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是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

3.课堂小结。

第四节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二)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 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并与同学交流。

(3) 算一算。

① 计算: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② 计算:4×75

472?+

=4×()7

5

72+……应用乘法分配律

=4×1 =4

③ 计算:(21-)71

87?

=2171

8771?-……应用乘法分配律

=3-81

=8

7

2

④ 计算:5.03-2.14-1.86 =5.03-(2.14+1.86) =5.03-4 =1.03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算一算:(710-18×4)÷2

板书 (710-18×4)÷2 =(710-72)÷2 =638÷2 =319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算一算:]??? ?

????

--?411674398

=??

?

??-?1634398

=169

98?

=2

1

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第五节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练习目标:

1、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过程:

一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练习。(让学生先练习并讲出算法,然后讲评)

(1)) ?? ???÷???-4275

5465 (2)?????? ??????+÷131513251 = ?

?÷???

-3030243025 =?????? ??????+÷131153151051

=3030

1

÷ =???????÷131151351

=

9001 =151

51÷ =3 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1、例:用4

3

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先让学

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差)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商与0.9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

(4)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综合算式:

(3-2.25)43

÷-0.9

=0.754

3

÷-0.9

=1-0.9 =0.1

0.75除以4

3

,虽然是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但是像这样情况还是要让学生掌

握,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练习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5

1

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25.16+3.7-5

1

×20

=6.8-4 =2.8

问: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174.8-74.7)÷0.91-100.95 =100.1÷0.91-100.95 =110-100.95 =9.05

问: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从以上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

a ÷

b 可以读着:

(1) a 除以b; (2)b 除a; (3) a 被b 除; (3)b 去除a 。 可以看出:“a 被b 除”与“a 除以b ”是一样的;“b 去除a ”与“b 除a ”是一

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对于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列式时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第六节

复习内容: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

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

讨论。 复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4120? 52100? 107450? 4352?

()31112+? ()911540-? ()7

2

1630+?

过程要求:

(1) 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 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3) 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54是多少? (2)200减少5

1

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58

,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53

,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5

3

,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① 利用电脑课本或幻灯逐一出示以上题目。 ② 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③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 列式计算。 二知识梳理

1、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主要步骤。

学生回答时,不必要求统一表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 如:

(1)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 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4) 计算; (5) 验算。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过程要求:

(1) 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2) 与同学交流,互相探索、整理;

(3) 不必作统一要求,让学生找到自己所理解的方法。 3、举例说明。 (1) 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

班多交4

1

。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2) 解决问题。

①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② 分析数量关系。

A 、 这里的4

1

表示什么?

(4

1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多其中的1份) B 、 画线段图表示。 C 、 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4

1

”)

D 、 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41”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4

1

”是多

少件)

E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6、7题。

第七节

教学内容:式与方程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

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用字母表示数。

(1)请学生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说明。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后再与同学交流。然后汇报交流情况。

①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如:a乘4.5应该写作4.5a;

s乘h应该写作sh;

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②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用字母表示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面积公式:s=a 平方 长方体体积公式:V =abh 正方体体积公式:V =a 三次方 圆的周长:C =2πr 圆的面积:S=πR2 圆柱体积:v=sh

圆锥体积:v=3

1

sh

(4) 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2.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

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②举例。

如:X+2=16 4.5X=13.5 X ÷3

5

=30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

8.42.62

1

=-X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解方程。 ②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③ 师生共同评价,强调书写格式。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km ,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4)全班反馈、交流。 路程不变

原速度×原时间=实际速度×实际时间

3.8×=实际速度×2.5 (5)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五。

第八节

复习内容:常见的量。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复习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常见的量。

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分类整理结果如下: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2)说一说。

①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②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

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

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①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②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年=12个月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年=365天(闰年366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3)说一说

①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

(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练一练。

(1)3时20分=()分

(2)2.6吨=()吨()千克

(3)3080克=()千克()克

(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六

第九节

复习内容:比和比例(一)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1) 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2)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3)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填空。

(4) 举例。

5:6=

)()

(=( )÷ )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1) 比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① 化简比。

52:4 2468 0.12:2 21

10

:75

(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解比例:

2:3

:5 x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②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根据.师生共同评价. 4.比例尺.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 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 比例尺20:1表示

③ 比例尺0 30 60km 表示 (3) 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 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8000000

1

的地图上,量得A 地到B 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 两地

的实际距离。 二巩固练习。 1.求图上距离。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8000000

1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

示?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第1、2题。

第十节

复习内容:比和比例(二)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正、反比例的意义。

(1) 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学生回答要点: 正比例: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 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 两种量的积一定。

(2)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板书:k x y

=(一定)……正比例

k y x =?(一定)……反比例

(3) 举例说明。

A 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B 什么量是一定的?

C 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 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A 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B 什么量是一定的?

C 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 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4) 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 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 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 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 圆的面积和半径。 2.用比例解决问题。

(1) 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 学生回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② 师生共同概括。

A 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 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C 设未知数X ;

D 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 解比例;

F 检验。

(2) 举例。

修一条公路,全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种一共需要多少天?

要求按照解题步骤一步一步完成。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路程(工作量)和时间 ② 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路程(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 ③ 题中的等量关系应该怎样表示? 3天工作量=全部工作量 3天 全部时间

3

5

.1 =ian quanbushij 12

④ 设未知数X ,解比例。(过程略)

⑤ 栓验。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七第3~5题。

第十一节

复习内容:数学思考(一)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

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教学例5。

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1) 学生根据题意,画图连线。

问:这样连线方便吗?如果是8个点、10个点呢?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条数的关系。 ② 小组交流。

③ 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整理后板书。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④你有什么发现?

⑤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果: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8+9+10+11=66(条)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19=190(条)

2.教学例6。

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

(1)说一说你的思路。

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看有几种选法。

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看有几种选法。

第三步:把两次选法进行搭配,看共有几种选法。

(2)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法。

(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

有3种选法。

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有2种选法。

第三步:把第一步的3种选法和第二步的2种选法进行搭配。

所以,选送的方案共有6种。

二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 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

3。 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5 这本词典有1722页。 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讨论题)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d.说一说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各自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练一练:填空(口答)。 27046=2×()+7×()+0×()+4×()+6×()说出4004.04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的三个“0”各起什么作用?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从整数、小数、分数三个方面回答。

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 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 分)。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 2、一个数,由“四舍”后得近似数3万,这个数的千位上的数最大只能是( )。 3、0.874×0.22的积是( )位小数。 4、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就按照( )的顺序依次计算。 5、10个一千是( ),( )个一万是十万。 6、在计算450÷(42÷14)时,应先算( ),接着算( ),结果是( )。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7°,另一个锐角是( )°。 8、动电信的铁塔有许多三角形的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 9、根据28×17=47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8×0.017=( ) 4.76÷1.7=( ) 10、( )乘32得672,624里面有( )个48。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 分)。 1、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 A.0 B.1 C.10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分米、4分米,第三条边一定比( )分米短。 A.3 B.4 C.7 3、学校田径队进行长跑训练,每分钟跑240米,12分钟跑完全程的一半,全程是多少米?列式是( )。 A.240×12÷2 B.240÷12×2 C.240×12×2 D.240÷12÷2 4、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 )。 A 、扩大10倍 B 、缩小10倍 C 、缩小100倍 5、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A. 90° B.180° C.360° 6、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 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地转动 D.滑雪运动员在白茫茫的平坦雪地上滑翔 7、一个三角形中的最大的一个内角是70°,那么最小的一个内角不可能是( )。 A 、 50° B 、 43° C 、 30° D 、 41° 8、下列算式中与50×48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 、40 ×58 B、84×50 C、48 ×500 D、100×24 三、仔细推敲,正确判断(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 分)。 1、( )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多有一个直角,至少有一个锐角。 2、( )小军画了一条10厘米长的射线。 3、( )一个圆围绕圆心旋转180°后还在原来位置上。 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一位数。 5、( )605000读作:六十万零五千。 6、( )任何自然数都比小数大 7、( )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 8、( )四千零六十万零四百零一写作:4060041。 9、( )用5、7、9、0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9705。 10、( )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四、看清题目,细心计算(共2小题,每题4分,共8 分)。

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之数与代数

2019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之数与代 数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回顾三年级数学的重点,小编为您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1、认识整千数? ?(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一填。(20分) 1、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是 8,十万位上是5 ,其余各数位上都是 0,这个数写作 ( ),读作(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2、在数字“7”和“5”中间添加( )个0,就组成七千万零五。 3÷42,( ),( )。 4、8平方千米=( )公顷 14000000平方米=( )公顷 5、∠1+直角+35°=平角,则∠1=( )。 6、( )里最大能填整数几? ( )×69<510 233>38×( ) 7、( )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平角,3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成( )。(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8、304÷52试商时可以把52看作( )来试商,这时商会( )。(“偏大”或“偏小”) 9、蜜蜂5分钟飞行2500米,蜜蜂的飞行速度可以写成( ),这只蜜蜂2小时可飞行( )千米。 10、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70万,这个六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1、已知A÷B=40(B不为0),如果B除以20,A不变,那么商是( )。 A、800 B、2 C、40 2、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2万的是( )。 A、224500 B、219820 C、220099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不可能拼成一个( )。 A、平形四边形 B、三角形 C、梯形 4、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和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 )。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5、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个鸡蛋,每次只能煎两个鸡蛋,两面都要煎,第一面要煎2 分钟,第二面只要煎1分钟,最少( )分钟三人都能吃到煎蛋。 A、7 B、3 C、5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两个数相除,把被除数除以10,除数乘10,商不变。……………………………( ) 2、两个锐角的和比直角大。…………………………………………………………( ) 3、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 4、因为57÷4=14……1,所以570÷40=14……1。………………………………( )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 四、算一算。(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23×20= 120×5= 490÷70= 6300÷900= 250×40= 105×40= 910÷70= 59×61≈ 560÷82≈ 724÷89≈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4分) 208×55 314×28 728÷26 ※ 831÷58

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2.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整理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回顾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总结估计的方法,并能进行应用。 5.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6.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字母表示数、方程、正反比例、看图找关系、探索规律;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运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发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7.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并巩固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8.回顾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看图找关系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复习法等。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时数: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等。(课本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我会填。(每题4分,共24分) 1.(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8.04;( )缩小到原来的是0.7。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一个底角的3倍,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分别是( )度和( )度。 3.用1,2,7,8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33×()=433 ( )×12=300 8×()×7=7000 ( )-12.2=32.22 5.聪聪家的康乐生态农场养着猪和鸭两种动物,共17只,48只脚。 猪和鸭相差( )只。 6.快快和乐乐共有270元钱,在“献爱心”活动中,快快捐出54元,乐乐捐出自己钱的一半,俩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快快原来有( )元钱。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8分) 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个角可能是直角。( )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另一条边至少是8厘米。( ) 3.102×56=100×56+56×2( )

4.60°、75°、90°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9分) 1.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10.0,原来这个数最小是( )。 A.10.04 B.9.99 C.9.95 2.每个足球90元,是排球价格的3倍,学校要买18个排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列式不正确的是( )。 A.90÷3×18 B.90×18÷3 C.90÷18×3 3.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结果不可能是( )。 A.一位小数 B.两位小数 C.三位小数 四、计算挑战。(共20分) 1.口算。(每题1分,共8分) 0+504= 1.6-0.4= 9.2-6=48.3×100= 1.8+ 2.2=18÷6×5= 0.39×1000=0.7-0.37=

四年级下数学数与代数

姓名: 第一部分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填空题 1、在计算412÷(607-18×28)时,最后一步算。 2、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就是( )。乘法交换律就是( )。 3、计算48×98+48×2时,运用( )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计算6756-193-207时,运用( )可以使计算简便。 5、25×48=25×4×12运用了( )律;25×48=25×(40+8)运用了( )律。 二、判断题 1、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 ) 2、131-63+37=131-(63+37)。( ) 3、0除以任何数都就是0。 ( ) 4、4×(25×5)=4×25+4×5。 ( ) 5、4×13×25=13×(4×25)只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 6、32×15无法进行简便运算。 ( ) 三、选择题 1、下面关于0的说法,错误的就是( )。 A、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 B、0不能作除数 C、0除以任何数,还得0 2、与63×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就是( )。 A、63×100+1 B、63×100-1 C、63×100+63 3、32×36+64×32=32×(36+64)就是运用了( )。 A、乘法结合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4、在48×(5+6)○48×5+6中的○里应该添上( )。 A、> B、< C、= 5、鸡、鸭、鹅、狗各一只,一共重28千克,鸡与鸭一样重,鹅重就是鸭的3倍,狗重就是鹅的3倍。鹅重( )。 A、2千克 B、8千克 C、6千克 D、18千克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及性质 一、填空题

1、小数点左边第三位就是( ) ,它的计数单位就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2、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3、由9个十、3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就是( ),它就是一个( )位小数。 4、0、75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就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5、小数的百分位的计数单位就是( ),0、47要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 才能得到自然数1。 6、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7、9、0968精确到十分位约就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就是( ),保留整数约就是( )。 8、3069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就是( ),把6874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 )。 9、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就是3、8,这个数最大就是( ),最小就是( )。 10、不改变数的大小,把4、2改写成三位小数就是( )。 11、把7缩小到它的1/100就是( )。 0、08扩大到原数的( )倍就是8。 42缩小到原数的( )倍就是0、042。 12、把8、45的小数点去掉后,就是原数的( )倍,比原数增加( )。 1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是35、9。原来 这个小数就是( )。 14、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小36,这个数就是( )。 15、名数的改写: 25米60毫米=( )毫米 150分=( )时( )分 3、45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5吨60千克=( )吨 1、82元=( )元( )角( )分5米20厘米=( )厘米 8、32元=( )元( )角( )分。 16填上“>”、“<”或“=”。 4吨504、5吨1、5亿15000万 3千米56米3、56千米7千克6800克

六年级数学(上),数与代数整理和复习

数与代数整理和复习 整理教师:刘新民 一、知识回顾 (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 分数乘分数。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 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可以先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小数和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4. 分数乘加、乘减运算和简算。 (1)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里没有括号,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2)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一个数(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分率)

6.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一个数(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分率)×几分之几(对应分率) 7.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 (1)单位“1”的量×(1±几分之几) (2)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 (二)分数除法 1. 倒数的认识。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②求整数(0除外)的倒数:先把整数(0除外)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③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不同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完整教案文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祝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完整教案@_@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下面三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 A、 90000900 B、90090000 C、90009000 2、要使8 418≈8万,里不能填() A、5 B、3 C、2 D、1 3、下列四个数中,最接近8万的是:() A、80101 B、79989 C、79899 D、79979 4、下列线中,()是直线,()射线,()是线段。 A、 B、 C、 D、 5、北京到天津的公路长120千米,货车要行2小时,货车的速度是()。 A、 60时 B、 60千米/分 C、60千米/时 D、240千米/时 6、下面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是()。 A、 B、 C、 D、 二、计算题:(共36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

400×70= 320÷40= 15×60= 63÷7×8= 15×40= 1600÷80= 7200÷9= 640÷ 80÷4= 634÷70= 25×40= 100-67= 12×4÷2=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 507×46= 265×68= 840÷35= 762÷19= 3、计算题: (每题2分) 8×72×125 102×36 49×99+49 900÷25 4、递等式计算::(每题2分) (160-48÷12)×4 336÷[(36-29)×6] 62×(300-145÷5)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位,第 位亿位,最大的六位数是 ,比最小六位数大1的数是 。 2、297304851读作 ,其中7在 位上,表示 。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大约是 。 3、三十二亿零五十万七千零一,写作 。改作以“亿”作单位时,写作 。 4、84×390的积是 位数。 验算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整理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2.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数学运算的需要两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数 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在估计大数、刻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等活动中,发展数感。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算理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进一步总结梳理估算的方法,能合理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合理、灵活、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4.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养成检验和反思的习惯。 5.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价值。 6.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深刻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7.整理常见的量及其单位,进一步体会各个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 8.进一步经历探索给定情境中蕴含规律的过程,体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发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100分 一、仔细看,认真填。(19分) 1.10.013读作(),一百三十七点五九七写作()。 2.一个数由7个十和6个十分之一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3.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是最小的两位数,小数部分是最小的两位小数,这个小数是(),它是由()个1和()个()组成的。 4.把48缩小为原来的()是0.048,把2.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5.计算96÷[(12+4)×2],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最后结果是()。 6.把124-85=39,12×39=468,468÷26=18,合成一个综合算式为()。 7. 2m29dm2=()m2 3.06t=( )kg 8元8分=()元8cm5mm=()cm 8.已知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97,这四个数的和是()。 二、对错我来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 2.在一个五边形中,画上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 3.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4.(14×8)×125=14×125+8×125 () 5.英文字母“S”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三角形的一条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A.90° B.180° C.360° 2.小青在计算小数减法时,错把减数20.2看成2.02,得到的差是32.6,正确的差应该是()。 A.14.42 B.18.18 C.34.62 3.右图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4.在一个100倍的放大镜下看一个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A.扩大到原米的100倍 B.缩小到原来的1 100 C.不变 5.下列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60.05 B.3000.45 C.80.50 四、计算。(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0-9.09= 0.25+0.65= 65÷0.01= 0.306×1000= 0÷(562×987)= 1-0.4= 2.列竖式计算。(6分) 68.78+93.56= 80.5-37.69= 100-27.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 2、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4、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5、量体重(小数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6、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简算) 二、小数乘法: 1、文具店(小数乘整数) 2、小数点搬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3、街心公园(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包装(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5、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及小数估算)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 6、手拉手(小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及简算)

三、小数除法: 1、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参观博物馆(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3、谁打的电话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4、人民币的兑换(积、商的近似值) 5、谁爬得快(循环小数) 6、电视广告(小数除法的混合运算及简算) 四、认识方程: 1、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律、图形计算公式) 2、方程(方程的意义) 3、天平游戏(一)(等式性质一、解Xa=b式的方程) 4、天平游戏(二)(等式性质二、解Xa=b、Xa=b式的方程) 5、猜数游戏(解aXb=c式的方程) 6、邮票的张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解aXX=b式的方程)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希望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练习题: (1)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2)在1/4 、15/24 、7/4 、9/12 四个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相等的分数是()和()。 (3)3/7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3)常用规律: ①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②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③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④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⑤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⑥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 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 共四套

年四年级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近似数是( )。 2. 两个数相除,商是65,余数是0.2,若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余数是( )。 3、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2546003≈ 46582954≈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5808500000≈ 8864000000≈ 4、有一个八位数,减去1就变成七位数,这个八位数是()。 5、比较大小。 628023○3699200 180000000○18亿 170÷13○170÷15 240×2○24×20 6、712÷53,除数可以看成()来试商,它的商是()位数。 7、如图,已知∠1=50o,∠2=(),∠3=(),∠4=() 2 1 3 8、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 9、一个数除以69商是5,且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10、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如果甲数缩小8倍,要使商不变,乙数应当()。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3、一个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估算4198÷41的结果约是100。………………………………()。 5、738÷73 =1…8 ……………………………………()。 6、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两倍。…………………………………()。 三、选择 (5分) 1. 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是( ) A 402200 B 300520 C 602090 2. 在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 ) A 扩大2倍 B 缩小2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3.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和余数比较( ) A 除数比余数大 B 余数比除数小 C 除数和余数一样大 4、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5、一个数除以12,商是105,余数是10,这个数是()。 A、1330 B、1270 C 、1350 6、457870000000≈()亿

《数与代数教案》

《数与代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2、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熟练掌握2、 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学会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会运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及运算性质。会解简易方程及稍复杂的方程。 6、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数与代数”)师说: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与代数的知识呢?谁来说说? 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总结的比较全!今天我们就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常见的量、探索规律这六个方面,来看一下小学阶段关于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 (一)数的认识 师:首先看数的认识。同学们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生: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分的还能再详细一些吗?我们可以这样整理(出示整理情况)。我们一起看一下关于他们的具体知识有哪些?(教师出示标题,学生先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出示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谨慎填写(20分)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2、0.28里有( )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 )元。 3、160度角比平角少( )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 5、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 7、丁丁和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外层一共有( )个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 )个玩具小人。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 )度,五边形( )度。 9、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9020千克=( )吨 32.76千米=( )千米( )米 5米20厘米=( )厘米 二、准确判断(4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 用三根分别长 4厘米、6厘米和9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 3、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 4、131-63+37=131-(63+37)。( ) 5、 大于2.4 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

三、慎重选择(6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小数20.090化简后是()。 A 、20.9 B、20.09 C、2.9 2、4.03扩大到100倍是()。 A、0.043 B、403 C、40.3 3、两个()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 、完全一样 4、0.72等于()。 A、0.720 B 、7.2 C、72 1000 5、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201008 B、300.06 C、805.07 D、190.07 6、4、0.72等于()。 A、0.720 B 、7.2 C、72 1000四、细心计算(共35分) 1、请你口算。(8’) 0.38+0.06= (155+20)-65= 64.2+5.7= 54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8 = 9800÷25÷4= 3.5+0.6= 5-0.15= 4.35+ 5.36= 99×66+66= 0.81+0.09= 0÷78= 50-20÷5= 35×25×4= 2、请用递等式计算。(12’) 72-3×8÷6 3600÷(20-5) (450+27) ÷(21-18) 86.7-(14.3-3.8 ) 60-(12.87+0.75) 95.6-(26.3-8.3) 3、你能想出简便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吗?(12’) 25×5+74×5+5 6.74+12.62+24.38+3.2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这些都是本学期学过的内容,只要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 们一定能行的。加油哦! 一、我会算:(共36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 400×70= 320÷40= 15×60= 63÷7×8= 15×40= 1600÷80= 7200÷9= 640÷80÷4= 634÷70= 25×40= 100-67= 12×4÷2=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 507×46= 265×68= 840÷35= 762÷19= 3、简便计算: (每题2分) 8×72×125 102×36 49×99+49 900÷25 4、递等式计算::(每题2分) (160-48÷12)×4 336÷[(36-29)×6] 62×(300-145÷5) (每题2分,共16分) 、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位,第 位亿位,最大的六位数是 ,小六位数大1的数是 。 读作 ,其中7在 位上,表示 。 验 算

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大约是。 3、三十二亿零五十万七千零一,写作。改作以“亿”作单位时,写作。 4、84×390的积是位数。 5、(480÷10)÷(120÷)能填()。 6、()÷25=20 (15) 7、如下图: 如果汽车向东行驶50米记作+50米,那么汽车向西行驶20米记作( ),一辆汽车先向西行驶40米,又向东行驶10米,这时汽车的位置记作()。 8、元旦北京最高气温是零下3°C,还可以表示为()。 三、我会选。(每题1分,共6分。) 1、下面三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 A、90090000 C、90009000 2、要使≈8万里不能填() A 3 C、2 D、1 3、下列四个数中,最接近8万的是:() A、80101 B、79989 C、79899 D、79979 4、下列线中,()是直线,()射线,()是线段。 A、 B、 C、D、 5、北京到天津的公路长120千米,货车要行2小时,货车的速度是()。 A、60时 B、60千米/分 C、60千米/时 D、240千米/时 6、下面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是()。 A、B C D 四、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8℃~8℃,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一样的。 () 2、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在乘法里,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