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散步》阅读复习导学案 一、回答问题: 1、假设“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那会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3、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 1、那会让老人觉得很孤单,何况春天来临,老人家呆在家里难以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还有家人同行的快乐。 我体会到:应该尊敬师长,孝顺长辈,。 2、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我认为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长,母亲年事已高,时日不多,应该充分尊重老人,为老人着想。 3、因为我和妻子背上的是和我的孩子,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就是一个。同时,我和妻子都是,我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这种和责任感对于我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个世界。 二、 1、课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地点人物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三、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划线的词语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三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年来文言文高考考查内容,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题的变化 2、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 3、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句子翻译能力 课前预习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bīn)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5分) 2、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3分) 3、其贤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4分) 课中导学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文章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句子翻译应恪守的原则: 1﹑采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 2﹑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3﹑关照省略句,该补出的必须补出,该明确的必须明确 4﹑古汉语的句式、用法在翻译时,必须转换成现代汉语 的句式和用法 点击高考: 阅读下列文章,翻译划线句子。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3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4、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 乘胜追击: 阅读下列文章,翻译划线句子。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注释 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继续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节奏。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品读文章细节,探究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的美好情感——亲情。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B.我决定委屈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散步》导学案(学生版)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自学导引】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 背( )起了母亲 散 ( ) 步勉强( ) 我背( )上的……散( )文强( )壮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散步→②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④“我”决定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走小路。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②但是春天终于 ..来了。 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6、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除例句之外还能找出其他句子来谈谈吗) ①“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8、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9、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10、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学后记】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一.课内文言句子及译文。 1.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确实有很多趣味。 2.庆历四年 ...。 ....春,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 ....的春天,滕子京 ...太守。 ...被贬官,做了巴陵郡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桃花源里人) ....从.......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哪里来。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译文: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5.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译文:从小丘向西 ..走一百二十步。 7.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从这看来,大王您被蒙蔽 ...很深啦! 二.课内练习。 1.乡人皆恶我鸣。 2.问:“何以战?”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课外拓展。 艾子之邻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 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 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 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

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 食者,其智若此。” 【注释】禀三才之灵者:禀赋(天、地、人)三才灵气的人。 练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2.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 3.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 4.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 四.课外作业。 嘱奴守门 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物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复言:“留尔守门,正为财物。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注释】敕:告诫。尔:你。大家:主人。为:呢,用于反问句句末。 练习: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2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 3. 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文言文句子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代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敲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散步导学案及答案

《散步》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 )壮 ( )起了母亲散步( ) 散 勉强( )( )(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选择填空。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合作探究】 1.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 家作示范朗读一样。)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文段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作者把散步这件小事写得像是一件很大的事,谈谈你的看法。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 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2、 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XX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不脱离语境原则 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

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对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二、高考例题 例1:(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高考资源网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高考资源网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高考资源网 例2、(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规律总结 A组: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组: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E组:1、欲呼张良与俱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导学案 6 散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 )壮 ( )起了母亲散步( ) 散 勉强( )( )( )文(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选择填空。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散步导学案 莫怀戚

1.散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散步”是文章的中心事件;“散步”是幸福的表现。即使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小的分歧,“我”也能用勇于承担责任的胸怀,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产生了体现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的幸福情景。 2、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新授导入】 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预习检测】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nèn)芽霎(shà)时桑(sāng)树水波粼粼(lín)背(bēi)起了母亲散步(sàn)勉强(qiǎng)我背(bèi)上的……散(sǎn)文强(qiáng)壮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极短的时间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班别:姓名:组别:学号: 范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②,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①深文: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一、翻译方法指引: 1.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例句1: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请列举例句中的名词:、、、、、、、、、、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散步》阅读复习导学案 一、回答问题: 1、假设“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那会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3、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 1、那会让老人觉得很孤单,何况春天来临,老人家呆在家里难以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还有家人同行的快乐。 我体会到:应该尊敬师长,孝顺长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我认为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长,母亲年事已高,时日不多,应该充分尊重老人,为老人着想。 3、因为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孩子,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就是一个小世界。同时,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我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我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个世界。 二、 1、课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地点人物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三、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划线的词语?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三1.C 2.心理3.尊老爱幼亲密和谐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四、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2、黑色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3、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4、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D3、A 4、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5、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文言文翻译方法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三、翻译原则 1、信: 2、达: 3、雅: 小结: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四、翻译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意译: 小结: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二)注意采分点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古今异义 5、注意特殊句式 6、注意古代文化常识 7、注意偏义同义复词现象 五、翻译技巧 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文言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专项复习导学案 陈爱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通过课堂练习,明确得分点,提高翻译题的答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 ⒈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⒉把握关键词句、特殊句式等,洞悉得分点。 【考纲要求】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其能力层级为B级。 【努力方向】 ⒈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⒉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学习过程】 一、预习环节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 (一)翻译下列句子,或比较下列句子理解什么是信、达"雅”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译文 (2)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1)信 (2)达(3)雅 二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翻译下列句子理解什么是直译和意译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三、课堂探究,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 第一组: 1.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 ..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拜为上卿 ..,以勇气 ..闻于诸侯。译文: 2.得楚和氏璧 ...。译文: 第二组: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昼夜勤作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三组: 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顾吾念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20200514103422)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及翻译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 学习难点:倒装句式的辨识和翻译。 三、【学习方法】自学、归纳总结 【考纲解读】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主要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变式句)、省略句。 ㈠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 2.用副词“乃”“则”“即”“皆”“素”“耳”等表示判断。这些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⑤且相如素贱人。⑥此亡秦之续耳。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①吾本非文人画士……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注意: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定判断句,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 ㈡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 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wéi,动词,治理的意思)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如: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如: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 被举拔。)②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㈢省略句 1.省主语。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承前省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自述省 ④“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对话省 2.省谓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项王曰:“壮士!之卮酒赐。”则与(之)斗卮酒。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 利用掌握的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强化文言翻译的踩点意识,提高文言文的答题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意译的好处是文从句顺;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文翻译的目标 (1)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3、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贯 4、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准确,关键词翻译到位。 二、规律总结: A组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3、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原则:方法: 留: 自主研读学习Ⅰ学习总结 B组1、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组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5、先帝不以臣卑鄙 D组1、夫晋,何厌之有?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E组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竖子,不足与()谋。 4、今以钟磬置()水中。 F组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主人下马客在船 4、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错误总结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游于是乎始——游玩于是开始。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⑤甚矣,汝之不惠。———太严重了,你不聪明的程度。 删: 换: 调: 补: 贯: 错误原因:

《登高》公开课教案 导学案

《登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意象,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体味诗人流露在作品中的深沉苦痛和忧思;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胸怀。 【学习重点】 1. 分析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2.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解读作品中“悲”情的丰富内涵。 【突破方法】围绕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析文字等方法突破。 【学习时数】一课时 【知识链接】 1.解题: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58岁时去世,写这首诗时是55岁。 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又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外漂泊。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此时诗人还壮志未酬,而好友李白、高适、严武也相继辞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自主学习 (一)抓题目 从题目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二)抓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结合前两课所学回答:此诗写于什么时间?此时的社会环境如何?作者的境遇如何? 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又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外漂泊。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