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考理科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版高考理科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版高考理科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版高考理科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和表3中用数字I、Ⅱ标出。I、Ⅱ的含义如下:

I.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l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表2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电学

表3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物理部分考试大纲完)

理科综合

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三、试卷结构

1.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l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怿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二部分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均控制在15分左右。

注:①选择题(一)共l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在指导浯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选考题要求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

Ⅱ,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

物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程标准(实验)》和《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结合中学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学科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这样叙述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确意义,而不是只限于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对于各物理量的定义,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以及相关的实际背景。

要在理解题意和相关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所学物理公式。只写出诸如F= ma ,F=qvB 等普遍公式,却没有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既说明考生对试题尚未分析清楚,又说明考生对公式中各量的准确含义没有清楚的理解。

例1 式①q F E =

和式②2r

q

k E =分别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点电荷场强的公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式①中E 是式中q 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式②中E 是式中q 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B .式①中F 是放入某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 是产生这电场的电荷 C .式②中E 是某电场的场强,q 是放入此电场中的电荷 D .式①、②都只对点电荷产生的场才成立

【说明】 在式①中,E 表示任意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某点的场强,不限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所以选项D 是错误的;q 表示放入此电场中该处的点电荷,它不是式①中产生场强E 的点电荷,所以选项A 、B 都是错误的;F 是放在电场中场强为E 处的点电荷q 所受的电场力。在式②中,E 是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在距点电荷q 距离为r 处的场强,k 是由式中各量所选单位决定的比例系数,此式对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才成立,因此选项C 也是错误的。

(2)为了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必须弄清其适用的条件,也就是说要区分哪些规律或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哪些只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成立,而不是死记一个公式或硬背一段叙述;同时,对于相关的概念、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以具有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和错误观点的能力。

例2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 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说明】 所考察的系统确定后,这个系统经过某一过程其动量和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果在某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作用,则其动量必然守恒(不管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力如何),否则就不守恒,这可由牛顿定律予以证明。如果在某过程中,没有外力做功,系统内部也没有摩擦力做功,则其机械能守恒,否则就不守恒,这也可由牛顿定律结合功、能等概念得到证明。在学习时,如果把为什么有这些条件的道理真正理解清楚了,那么立刻就可看出,本题中系统在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弹簧的左端受到来自墙对它的外力作用(不管弹簧左端动与不动),因此动量不守恒;在子弹穿进木块的过程中,有摩擦力做功,或者说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为零,因此机械能也不守恒。

此题得分率很低,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考生并没有把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为什么有这些条件的道理搞明白,只是记了一些结论,导致看问题不敏感,明明有外力作用,却视而不见。还有些考生不从物理上弄明白定律成立的条件,遇到问题也不作具体分析,而把在解题中形成的某些局限性很大的经验作为规律,随意套用、乱用,如“子弹打木块,动量必守恒”等。本题虽属于子弹打木块,但在试题要求考察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却不守恒。

例3 如图表示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

A A 25.

B .5A

A C 25.3.

D. 3.5 A

【说明】 学习物理,要区分什么是有普遍意义的,什么是只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有意义的。例如,交流电是指大小与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但周期性变化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弦交流电是按正弦规律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只是交流电中的一种。本题图中给出的交流电则按另一种方式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对于正弦交流电i= ,其中I m 为电流的最大值。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时刻电流i 等于最大值I m 。其余时刻电流i 均小于最大值I m 。因此正弦交流电i 通过电阻R 时,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焦耳热必小于电流为I m 的直流电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电阻R 时产生的焦耳热,故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必小于它的最大值I m 。根据计算得到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2

m

I I =

.要注意,关系式2

m

I I =

给出的仅是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I 与

最大值I m 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不少考生在平时的学习 过程中没有认真体会书本中论述的内容,结果只要一提到交流电,就以为一定是正弦交流电;一提到有效值,就以为必是,2

m

I I =而早

已忘记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

(3)实际的物理问题有时比较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 方法进行处理,要求考生具有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例4 已知地球半径R = 6.4×l06

m ,试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的总重量。最后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说明】 根据当年试卷分析,很多考生对此题感到无从下手,大部分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是这样考虑的:大气分布上疏下密,不同高处的气体所受的重力加速度不同,设任一小块的质量为i m ,重力加速度为g ,它受的重力的大小应为i i g m ,那么怎样将这些i g 不同的重量加在一起呢?因为考生不懂积分,于是感到做不下去,只好半途而废。而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考生,他们想到可以通过力的平衡,由大气对地面的压强来求整个大气总重量的大小,即大气的总重量的大小G 应等于地球表面对整个大气支持力的大小,而此支持力的大小,也就等于大气对地球表面压力大小的总和,即等于地球表面积压力大小的总和,也就是地球表面积2

4R π与大气压强p 的乘积。

(4)物理规律、状态和过程常可用图像来表示,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 图、振动图像和波形图、I-U 图等,要理解这些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能够通过图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并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

例5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0T T ,纵轴是)/lg(0R R ;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0T 和0R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说明】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或万有引力定律,3R 与2T 成正比。本题通过取对数的方法,)/lg(o R R 与)/lg(0T T 在图像中成直线的规律非常直观地表示出来,考查考生将物理规律转换成图像的能力。

2.推理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推理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推理能力是学习物理、研究物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在推理思维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已有的理论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可以得出尚未被人们发现的重要结论,结论一旦被实验证实,可变成新的发现;若得出的结论被实验否定,则有可能修正原有的理论甚至提出新理论。这类例子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是很多的。物理学中推理的每一步,都要以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同时进行逻辑思维,绝对不能凭空臆造或作出不合逻辑的推理。因此,深刻理解和熟悉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事实,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对物理内容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以及把逻辑推理的论证过程简明正确地表达出来,都是推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例6 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式:

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

【说明】 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一般教材上都有,在平时学习时,自己应独立进行推导,因为通过自己推导得到的感受与看书本上的推导得到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从推导过程中,可体会到只有当所考察的物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的动量才守恒。通常称所考察的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通过推导,可以看到内力的作用能改变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但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即在两质点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个质点增加的动量等于另一质点减少的动量,这是在推导过程中用了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的结果。通过推导,

知道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来龙去脉,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就更加清楚、更加透彻了。

例7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

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试题以物理学史实为载体,要求考生利用表中已知的数据,通过归纳推理,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不仅要关注物理规律本身,而且应关注这些规律是如何得到的。

3.分析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区别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例8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

【说明】 本题涉及的现象,不少考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在桌面放一纸片,纸片上叠放一堆硬币。若较慢地抽动纸片,则发现硬币跟纸片一起移动;若很快地抽纸片,则发现硬币仍停留在桌面上,而纸却从硬币下

抽出。所谓较快或较慢抽纸片,用科学的语言表示,就是抽动纸片的加速度的大小,而如何定量地处理这问题是很有趣的。初始时,圆盘位于桌面中央,离桌的AB边的距离为,为桌长,而桌布的一条边与AB重合,抽动桌布时,桌布向右移动,当桌布与AB重合的那条边移到圆盘正下方时,圆盘离开桌布,即桌布从圆盘下抽出。从桌布开始移动到圆盘刚离开桌布这一过程中,布以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盘因受布的摩擦力作用而具有加速度,故盘以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盘向右移动的距离时,桌布向右移动的距离恰为(,则桌布与AB重合的那条边正好移到盘的正下方,盘和布分离。显然,必须小于,因为盘离开布时盘具有速度,这个速度是在运动这段路程中获得的,盘离开布后便在桌面上滑行,由于桌面有摩擦,盘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它还停在桌面上,盘便不会从桌面掉下。这就要求盘在桌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当它的速度减小到零的时刻,盘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通过以上分析,找出盘运动经历的主要过程和过程的特点,就能应用物理定律或规律,写出过程遵循的数学方程式,余下的工作便是数学运算了。

(2)对复杂的问题,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要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例9 曾经流行过一种向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a)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N、S是一对固定的磁极,abcd为固定在转轴上的矩形线框,转轴过bc边中点、与ab边平行,它的一端有一半径r0=1.0 cm 的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相接触,如图(b)所示。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线框在磁极间转动。设线框由N= 800匝导线圈组成,每匝线圈的面积S=20cm2,磁极间的磁场可视作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010 T,自行车车轮半径R1=35 cm,小齿轮的半径R2=4.0 cm,大齿轮的半径R3=10.0cm,(见图(b))。现从静止开始使大齿轮加速转动,问大齿轮的角速度为多大才能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 3.2 V?(假定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说明】本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叙述实际问题的文字难免会长一点,考生应通过审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关于小型交流发电机的工作情况;二是传动装置的作用:自行车车轮带动发电机转动、小齿轮与自行车车轮一起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把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后,就可一个一个解决。

题中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与教材中讨论过的交流发电机完全相同,矩形线框的两条边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因而线框中有感应电动势。切割速度与线框的转动角速度ω0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电动势的最大值由线框的面积、线圈匝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线框转动的角速度共同决定。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各个大、小轮间的传动问题,纯属运动学问题,能否找到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在于画图。因为几何是处理运动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几何必须画图,图是分析几何问题的主要手段。不少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学会利用画图来分析问题,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一旦遇到未见过的问题便束手无策了。

一个学习物理的人,应更加关心身边常遇到的与物理有关的事件,并试着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它们,了解它们,即使不一定都能完全解释清楚,也不要紧,把未解释清楚的问题留下,待学了更多的物理知识后再去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的能力,又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例10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37=θ)5

3

37(sin =

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块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

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减小为

8

3

,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2u 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

/10s m g =。求: (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

【说明】 本题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出现的实际情境为背景抽象出物理模型,对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并计算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利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关系进行求解。本题计算并不复杂,但要求对涉及的物理情境有清晰的理解,对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科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物理学的发展史看,物理学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的,有了一种适合表述物理的数学工具,不仅能有力地促进物理学的发展,还能使物理规律以更加清晰、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不论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要进行数学推导和数学运算。处理的问题越高深,应用的数学一般也会越多。凡是中学阶段学到的数学,如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都可能成为解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数学工具。

(1)能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 例11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 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的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2位小数)

【说明】 本题以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短跑项目的运动设置情境,通过合理简化建立理想化的模型,要

求考生根据每个阶段运动满足的物理规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2)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往往需要经过数学推导和求解,或进行数值计算;求得结果后,有时还要用图像或函数关系把它表示出来;必要时还应对数学运算的结果作出物理上的结论或进行解释。

例12两块长木板A和B,质量相等,长度都是=1.0 m,紧贴在一起,静置于光滑水平的地面上。另一小物块C,质量与长木板相等,可视作质点,位于木板A的左端,如图所示。现给物块C一向右的初速度,速度的大小= 2.0 m/s。已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10,问木板A最终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说明】本题中木板A的最终速度与物块C是停在A上还是滑离A有关,这需要经过计算后才能作出判断。另外通过求解联立方程,可求得木板A的最终速度V有两个可能的值,因与V= 1.0 m/s对应的物块速度为0,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故可断定木板A的最终速度为V= 1/3 m/s。

经过数学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在物理上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实际以及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都需要进行讨论和判断。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3)能够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要能够对物理规律、状态和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合适的图像表示出来,会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问题。

例13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0,)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轴朝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说明】试题以置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最简单的运动学模型作为问题情境。两物体A、B的运动互相独立又用轻质细橡皮筋牵连。考生须从橡皮筋的均匀伸长,分析出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继而根据几何关系和运动学的规律求解作答。该题考查考生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图像,并应用数学工具求解的能力。

5.实验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实验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独立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出的实验,必须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的做过。通过亲手做实验,能培养动脑和动手能力,从对我国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培养动手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但实验的目的绝不是仅仅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实验的思想、方法是实验的灵魂,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了解某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特别强调学生应独立、认真地做“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列出的各个实验,这是因为自己认真做实验与看别人做实验和听别人讲实验所得到的感受和经验是不同的。尽管全国统一考试的高考只能以笔试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但物理高考中的实验试题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认真做过实验,哪些考生没有认真做过这些实验。二是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这不仅要求考生认真、独立地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列出的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有所体会,能从具体的、个别的实验中悟出某些共性

的东西,可以把它们迁移到别处,用它们来解决没有做过的实验中的某些问题。

另外,已经学过的演示实验,也属实验考查的一部分要求,要通过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和产生该现象的条件、环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14 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

【说明】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读取测量仪器的读数是基本的实验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准确读取螺旋测微器示数,在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千分位的估读。

例15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

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 。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 (依次取n=l ,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

录小车在时刻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 ,绘制s-t 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 。 (3)对应于不同的n 的 值见下表。n=2时的s-t 图像如图(b)

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n 图像。

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 -n 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 kg (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2

.8.9-=s m g )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 . -n 图线不再是直线

B .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 .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说明】 本题在课内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实验中保持钩码与小车的总质量

不变,从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悬挂钩码的重力之和与系统总质量的比值。

例1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号。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三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

(1)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三根导线,在连接点1、2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___挡。在连接点l 、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挡。

(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5、6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 可能有故障。 (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电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

【说明】 本题以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为背景,考查考生使用多用电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用欧姆挡检查线路或元器件的通断,是多用电表用得最多的一个功能,考生应当掌握此功能的用法。

例17 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 c 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2R (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 约为18 V , I c 约为10 mA ;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 mA 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60℃时阻值为650.0Ω。 (1)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填“1R ”或“2R ”)。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 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 ___。

②将开关向____(填“e”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 __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说明】 本题要求考生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能在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某一阈值时,系统报警。在实际组装步骤中,引导考生将温度阈值与热敏电阻的阻值联系起来,从而能将温度变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电控操作;并借助于此阻值来调节报警系统的电路。这一方面实现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对考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有兴趣的仪器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

2018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

2018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2018高考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 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4.口语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1. 基本读音 (1) 26个字母的读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 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 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7) 辅音连缀的读音 (8) 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1) 单词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读音的变化 (1) 连读 (2) 失去爆破 (3) 弱读 (4) 同化 4. 语调与节奏 (1) 意群与停顿 (2) 语调 (3) 节奏 5. 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 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 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围与要求 考试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容和部分选修容。 必考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制的确立 (3)法国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整理)

语文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英语考纲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英语考试说明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职成教司教材处和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用书目录中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词汇 掌握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三年制)》和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英语》中所规定的词汇。 (二)语法 1.词类 掌握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和介词短语、冠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及动词的基本用法。 2.动词的时态 (1)理解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2)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3.动词的被动语态 (1) 了解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2) 理解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3) 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4.非谓语动词 (1)了解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表语的用法;动词的-ing形式作状语的用法:动词的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 (2) 理解动词不定式作定语、(新增)动词的-ing形式作定语的用法;动词的-ed形式作定语的用法。 (3) 掌握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去掉)、状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动词的-ing形式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动词的过去分词作表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5.情态动词

(1)了解情态动词might,ought to的用法。 (2)理解情态动词shall、will的用法(新增) (3)掌握情态动词can,could,may, shall(去掉),should,will(去掉),would,must,have to,need的用法。 6.句子 (1)句子种类。 掌握陈述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基本用法。 (2)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 掌握主一系一表、主一谓一(状)、主一谓一宾、主一谓一间宾一直宾、主一谓一宾一宾补、There be-主一状的基本用法。 (3)并列复合句。 掌握由并列连词and,but,or, so,while,both...and...,not only...but also...,either...or...,neither...nor...连接的并列句的用法 (4)主从复合句。 ①了解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了解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的用法。 ②理解由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even if)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s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的用法(新增) ③掌握由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掌握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 ④掌握由that,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的用法;掌握由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宾语句的用法。 ⑤掌握由when,while,as soon as, since,until, till,after, before,once,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由where 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的用法(去掉);由so that,in order tha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的用法;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旬的用法;由so…that, such...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的用法;由if, unless,as long a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s...as,than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的用法;由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even if)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去掉);由as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的用法(去掉)。 (5)强调。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英语)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英语)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4.口语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1. 基本读音 (1) 26个字母的读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 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7) 辅音连缀的读音 (8) 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1) 单词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读音的变化 (1) 连读 (2) 失去爆破 (3) 弱读 (4) 同化 4. 语调与节奏 (1) 意群与停顿 (2) 语调 (3) 节奏 5. 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 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 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附录2 语法项目表 1. 名词 (1) 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 不可数名词 (3) 专有名词 (4) 名词所有格 2. 代词 (1) 人称代词 (2) 物主代词 (3) 反身代词 (4) 指示代词 (5) 不定代词 (6) 疑问代词 3. 数词 (1) 基数词 (2) 序数词 4. 介词和介词短语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 ③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④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任何人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⑤使用价值常表现为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价值常表现为成本、价格等。 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发展的三阶段:①物物交换:商品——商品;②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③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区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区别于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④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延时交易,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据此,网络购物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信用卡刷卡消费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货币的发展: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金银纪念币是法定的金属货币,具有金属货币的一般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Q币和比特币都不是法定的货币。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决定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③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也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变动的因素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供求、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上的不正当行为等。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018年高考英语科试题特点

2018年高考英语科试题特点 201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学科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 纵观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目标,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考查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助力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高考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的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考查能力全面,充分体现了高考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 1.增强中华文化浸润,引导增强“四个自信”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外国朋友将到中国家庭做客的情境,要求考生写一封邮件告知在中国家庭做客的基本习俗;全国II卷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中国近年来根据人民膳食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全国III卷阅读理解部分一篇文章报道中国建筑设计师在其作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国际奖项,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消息。这些语篇的选择和题目设置在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宣传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2.融入人文知识介绍,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一篇关于世界语言种类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的文章,倡导保护人类历史与文明;全国III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一篇加拿大城市道森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文章,倡导和谐自然;全国I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一篇关于烹饪省钱而又美味食物的新闻报道和一篇介绍新旧电器使用与能源消耗调查的文章,倡导节约和环保。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专题一:函数、极限与导数的综合问题(一)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部分考查特点分析与建议

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分析(考什么) (一)结论: 考查的核心知识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分段函数);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函数的图象:包含显性与隐性;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与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二)试题题型结构:全国卷基本上是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分值为22分. (三)试题难度定位:全国卷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填空题中,有一道为中等难度,另一道作为选择、填空的“压轴题”进行考查;解答题均放置于“压轴”位置. 小题考点可总结为八类: (1)分段函数;(2)函数的性质; (3)基本函数;(4)函数图像; (5)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6)函数的最值; (7)导数及其应用;(8)定积分。 解答题主要是利用导数处理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放在解答题的后面两道题中的一个.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常见的考点可分为六个方面:(1)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证明不等式的问题; (3)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问题;(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问题; (5)导数的几何意义问题;(6)存在性问题。

考点: 题型1 函数的概念 例1 有以下判断: ①f (x )=|x | x 与g (x )=? ?? ?? 1 x -x 表示同一函数;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最多有1个; ③f (x )=x 2-2x +1与g (t )=t 2 -2t +1是同一函数; ④若f (x )=|x -1|-|x |,则f ? ?? ??f ? ????12=0.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题型2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和零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第8题) 例 2、已知函数()()2112x 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 【解析】函数()f x 的零点满足()2112e e x x x x a --+-=-+, 设()1 1 e e x x g x --+=+,则 当()0g x '=时, 1x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1x =时,函数()g x 取得最小值,为 ()12g =.设()2 2h x x x =-,当1x =时,函数()h x 取得最小值,为1-,若0a ->, 函数()h x 与函数()a g x -没有交点;若0a -<,当()()11a g h -=时,函数()h x 和 ()a g x -有一个交点,即21a -?=-,解得故选C. 例3、 (2012理科)(10)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 +-;则 () y f x =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与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018年度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高考政治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角度和术语 第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 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人民负责);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2018年江苏高考政治科考试说明

2018年江苏高考政治科考试说明(共220个考点) 经济生活(52个考点) 1.生活与消费 (1)货币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本质和基本职能 纸币的流通规律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 供求关系与价格 价格与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与劳动者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2017年公司改为企业)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劳动和就业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投资理财的选择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利息、利率与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2018新增考点)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3.收入与分配 (1)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 (2)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及其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及其种类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我国财政的作用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宏观调控 (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影响 跨国公司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017年新增)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2017年删除)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8年全国高考英语大纲词汇(精校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词汇表 (精校版) A a (an) art. 一(个、件……) abandon v. 放弃,抛弃 ability n. 能力;才能 able a. 能够;有能力的 abnormal a. 不正常的 aboard prep. 在(或上)船,飞机,火车等abolish v. 废除 abortion n. 流产 about ad. 大约;到处;四处prep. 关于;在各处;四处 above prep. 在……上面a. 上面的ad. 在……之上 abroad ad. 到(在)国外 abrupt a. 突然的,不连贯的 absence n. 不在,缺席 absent a. 缺席,不在 absolute a. 绝对的

absorb v. 吸收 abstract a. & n. 抽象(的) absurd a. 荒谬的 abundant a. 丰富的 abuse v.滥用,虐待 academic a. & n. 学校的,学术的academy n. 专科院校 accelerate v. 加快 accent n. 口音,音调 accept vt. 接受 access n. & v. 接近,进入accessible a. 可接近的,可使用的accident n. 事故,意外的事accommodation n. 住宿,调节accompany v. 陪伴 accomplish v. 完成,实现 account n. 账目;描述

accountant n. 会计师 accumulate v. 积累 accuracy n. 精确 accurate a. 精确accuse v. 控告 accustomed a. 通常的,习惯的 ache vi.& n. 痛,疼痛 achieve vt. 达到,取得 achievement n. 完成,成绩 acid a. 酸的 acknowledge v. 承认 acquaintance n. 泛泛之交 acquire v. 获得,取得 acquisition n. 获得,取得 acre n. 英亩,土地 across prep. 横过,穿过 act n. 法令,条例v. (戏)表演,扮演(角色),演出(戏);行动,做事action n. 行动

2018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英语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 (考试时间: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 30 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 上。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 分) 听下面 5 短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给的 A 、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 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 A. £ 19.15. B.£ 9.18. C. £9.15. 1.What does John find difficult in learning German ? A. Pronunciation. B.Vocabulary. C.Grammar. 2.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 A. Colleagues. B. Brother and sister. C. Teacher and student. 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22.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 、B 、 C 三个选项中 3.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 A. In a bank. B. At a ticket office. 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 A.A restaurant. B.A street. 5.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interview ? A.It was tough. B.It was interesting. C. On a train. C.A dish. C.It was successful.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及题型示例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 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 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回答2-3题。 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做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 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了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参考答案]B 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D 4.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5.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8云南高考英语大纲【最新公布】

2018云南高考英语大纲【最新公布】 在高考中英语占的分数比重是非常的大的,很多的高三考生都是非常的关心2018云南高考英语大纲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4.口语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附录1语音项目表

1. 基本读音 (1) 26个字母的读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 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 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7) 辅音连缀的读音 (8) 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1) 单词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读音的变化 (1) 连读 (2) 失去爆破 (3) 弱读 (4) 同化 4. 语调与节奏 (1) 意群与停顿 (2) 语调 (3) 节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