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源控制模块硬件概要设计方案v1.1

智能电源控制模块硬件概要设计方案v1.1

智能电源控制模块硬件概要设计方案v1.1
智能电源控制模块硬件概要设计方案v1.1

目录

1 引言 (2)

2 开发项目说明 (5)

3 历史及修改原因 (5)

4 功能与性能指标 (5)

5 系统结构框图 (5)

5 单板命名 (6)

6 关键技术 (6)

6.1 电源输出端口控制 (6)

6.2 电压的监控 (9)

6.3 温度的测量 (10)

6.4 (13)

7 关键器件 (13)

8 可靠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设计 (13)

9 电源设计 (13)

10 工艺结构设计 (13)

10.1 造型设计方案 (13)

10.2 结构设计方案 (13)

10.3 安装设计方案 (13)

10.4 结构热设计方案 (14)

10.5 结构EMC设计方案 (14)

10.6 可生产性设计准则 (14)

10.6.1 单板/背板可装配性准则 (14)

10.6.2 整机/配线可装配性准则 (14)

10.7 产品生产方式 (14)

10.8 工艺继承性 (14)

10.9 产品制造方案和质量控制点方案 (14)

10.10 关键工艺的解决方案 (14)

11 测试设计 (14)

12 开放性设计 (15)

12.1 开放的标准硬件接口 (15)

12.2 开放的体系结构 (15)

13 评审报告 (15)

智能电源控制模块硬件概要设计方案

关键词:

摘要:

缩略语清单:

参考资料清单:

1引言

这个智能的电源控制模块首先从成本上考虑,采用单片机实现成本较低,但flash和ram有限,工作速率较低,一般为8位,16位;最大的flash有256kB,ram有32kB,需要综合考虑软件架构的需求;采用通用的嵌入式cpu,如arm内核,freescale的coldfire内核系列,mips内核系列相关的芯片等,都可以实现,但是大部分都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外接内存芯片,如flash,sdram等;

选择主芯片还有以下要求:

A.考虑到要能够支持远程控制和管理,该所以单片机需要较好的支持TCP/IP,SNMP等网络协议;标准51单片机指令系统复杂,指令过多,有111条指令,执行一条指令需要12~48个时钟周期,内部RAM太少,只有256B;51采用CISC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多样,可以较容易的设计出复杂功能的程序,但多数指令执行时间不均等,单位时间的执行效率低;由于SNMP 的编解码需要占用很多CPU时间,并且在单片机上还要实现A/D数据采集转换、以太网通信、串口通信等功能,这就使得协调各个功能非常困难,因此, RISC单片机比较适合我们的需求;B.由于需要支持本地和远程的控制,单片机要求集成了10/100M以太网口,没有的话,也必须容易扩展出以太网口;如果要实现冗余用网口,也就是双网口,那么单片机至少需要自带一个网口;

C.抗干扰能力要强,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要求较高,而且工作温度范围要宽;

通过上述要求的筛选,符合要求的单片机并不多,大多数单片机都不带10/100M以太网

口,外部扩展也有难度,在TCP/IP,WEB 功能上的支持力度都不是很好满足上述要求的单片机主要就是Freescale的几款芯片:

(1).Freescale有一款16bit的单片机,带10/100M以太网口,能很好的支持TCP/IP协议,不过成本较高,而且输入电压要求在3.1-3.5V,管脚较多,分别采用LQFP112和TQFP80封装;

这款芯片由于工艺较老,故成本较高,大约在70¥左右(1k量)

(2).飞思卡尔半导体又在其广泛的32位ColdFire?系列产品基础上新增了10款高度集成的微控制器(MCU);其中MCF5223X系列的主要功能免费以太网堆栈支持ARP、IP、ICMP、UDP、TCP、DHCP、BOOTP 和TFTP,符合RFC标准,V2 ColdFire内核在50 MHz能达到46 Dhrystone (2.1 MIPS),32 KB SRAM;256 KB闪存,带集成Ethernet PHY的10/100 Ethernet MAC,提供同步取样的8信道10位数模转换器,串行接口:3x UART,1x 排队SPI 和2x I2C,带32kHz振荡器的实时时钟(RTC),多达56个通用I/O;经寻价最便宜的

MCF52232,cpu速率50Mhz,总线速率25Mhz,处理能力在40mip以上,128KB闪存,

16KBSRAM,建议零售价50¥左右(1k量);MCF52236,cpu速率50Mhz,总线速率25Mhz,处理能力在40mip以上,256KB闪存,32KBSRAM,建议零售价55¥左右(1k量)

通用的嵌入式CPU有很多种,曾经使用过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三星的S3C4510B,Micrel的KS8695,以及MARVELL的88E6218,其中S3C4510B是ARM7内核,内部没有集成PHY,需要外部扩展;KS8695和88E6218都是ARM9的内核,内部都集成了多口PHY,芯片工作速率都可达166M;通过上述资料及数据,可以得出下表

2开发项目说明

正式名称:

正式型号:

3历史及修改原因

4功能与性能指标详见下表:

5 系统结构框图

5单板命名

6关键技术

6.1电源输出端口控制

(1)端口输出电流测量

普通电源插座的电路图如下:

要实现远程检测并控制电源插座输出,就必须知道输出的状态,并可通过继电器对输出进行控制;电路图如下

当继电器导通时,所有输出的电压是相等的,所以不能通过测量某输出端口的电压来检测负载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而通过检测各输出端口火线或零线上的电流,就可以知道所挂负载是否工作,以及分别使用了多少功率,是否超过阀值;并且可通过比较火线或零线上的电流大小,可以知道是否地线漏电以及其他错误状态;当然这样会增加cpu工作量,所以也可以考虑只检测火线或是零线电流;

见下图(只描述一路输出)

如果只测一路电流,可采用电流互感器,见下图

如果主芯片的AD通道只有8路,而每个输出端口的电流测量都占用一路的话,则电压及温度测量就只能使用其他方式测量,例如采用专用芯片,这样无疑成本会有较大上升;

这时,可以参考使用一个AD通道,通过模拟开关切换,同时采样两个输出端口的电流;见下图

(2)由于继电器状态以及电流状态直接与网管页面上的输出状态挂钩,所以有必要对输出状态以及异常状态报警进行规划和论证;

假设每个输出端口有4种状态,分别用绿色,灰色,黄色,红色来表示,见下表

6.2电压的监控

电压的监控可以在输入端进行,将220V通过电阻分压或电压互感器降压和处理后可以接到CPU 的AD进行采样;

A.通过电阻分压进行电压测量,缺点是没有隔离,强电容易对弱电电路产生影响

B.通过电压互感器进行降压和处理,优点是有隔离,精度较高,成本较高;

6.3温度的测量

温度测量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就详细介绍4种方式

A.采用热敏电阻、信号放大电路以及A/D转换

热敏电阻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特性,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它的阻值—温度特性曲线是一条指数曲线,非线性度较大。而对于本设计,因为温度要求不高,是在室温环境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与环境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这样可以通过电阻分压简单地将温度值转化为电压值。

给热敏电阻通以恒定的电流,可得到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与热敏电阻特性有关的温度参数T0 以及特性系数k,可得下式

T=T0-kV(t) (1)

式中T为被测温度。

根据上式,可以把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转化为电压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由于热敏电阻的电信号一般都是毫伏级,必须经过放大,将热敏电阻测量到的电信号转化为0~3.6之间,才能在单片机中使用。

下图为放大电路原理图。稳压管的稳压值为1.5V。

数模转换部分使用单片机自带的A/D转换器,能同时实现数模转换和控制,免去使用专用的转换芯片,使系统处理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该方案的优势是成本较低(在2-3¥),精度较高(可精确到0.1度);如果单片机的A/D转换器不够,需要外接的话,那么该方案的成本优势就不明显了,而且电路会较复杂;

B.利用单片机多余I/O口实现的温度检测电路

P1.0、P1.1和P1.2是单片机的3个I/O脚;

RK为100k的精密电阻;

RT为100K-精度为1%的热敏电阻;

R1为100Ω的普通电阻;

C1为0.1μ的瓷介电容。

其工作原理为:

先将P1.0、P1.1、P1.2都设为低电平输出,使C1放电至放完。

将P1.1、P1.2设置为输入状态,P1.0设为高电平输出,通过RK电阻对C1充电,单片机内部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计时,检测P1.2口状态,当P1.2口检测为高电平时,即C1上的电压达到单片机高电平输入的门嵌电压时,单片机计时器记录下从开始充电到P1.2口转变为高电平的时间T1。

将P1.0、P1.1、P1.2都设为低电平输出,使C1放电至放完。

再将P1.0、P1.2设置为输入状态,P1.1设为高电平输出,通过RT电阻对C1充电,单片机内部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计时,检测P1.2口状态,当P1.2口检测为高电平时,单片机计时器记录下从开始充电到P1.2口转变为高电平的时间T2。

从电容的电压公式:

可以得到:T1/RK=T2/RT,即RT=T2×RK/T1

通过单片机计算得到热敏电阻RT的阻值。并通过查表法可以得到温度值。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该测温电路的误差来源于这几个方面:单片机的定时器精度,RK电阻的精度,热敏电阻RT的精度,而与单片机的输出电压值、门嵌电压值、电容精度无关。因此,适当选取热敏电阻和精密电阻的精度,单片机的工作频率够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测温精度。

当单片机选用4M工作频率,RK、RT均为1%精度的电阻时,温度误差可以做到小于1℃。该方案的优势是成本极低(不超过1¥),不占用单片机的AD通道,但是精确性不高,而且可靠性较低;

C.温度频率变换检测法

硬件由温度传感器、温度频率变换电路、单片机、显示电路等组成,原理如图所示

温度/频率变换电路由集成块NE555、电阻R0、温度传感器Rt(CWF51A)、振荡电容C0组成无稳态振荡电路,由集成块NE555第3脚输出频率信号,与单片机输入相接;利用单片机的计算机和查表功能对热敏电阻温度非线性特性进行线性化处理;

该方案的优势是成本较低(不超过2¥),精确性较高(可精确到0.1度),不占用单片机的AD 通道,

D.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法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以上特点使DS18B20非常适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见下图

类似的单芯片温度传感器还有LM35(5.5Y,常温下测温精度为+/-0.5℃以内,需接放大器)等;该方案的优势是电路简单,不占用单片机的AD通道,精确性高,而且可靠性较高;缺点是成本较高;(在7-10¥左右)

6.4

7关键器件

8可靠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设计

9电源设计

10工艺结构设计

10.1造型设计方案

10.2结构设计方案

控制电路与强电部分可做在一块PCB上,这样生产方便,而且信号稳定性较高;不建议采用插卡式安装;

10.3安装设计方案

10.4结构热设计方案

控制子板由于没有大功耗芯片,而且考虑到稳定性,所以不适于安装风扇;

10.5结构EMC设计方案

10.6可生产性设计准则

10.6.1单板/背板可装配性准则

10.6.2整机/配线可装配性准则

10.7产品生产方式

举例:整机装配按流水线方式进行,生产方式类似于现有XXX产品,可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设备。由于选配的模块板单独发货,进行单板老化,不进行整机老化。整机现有类似的产品整机生产流程为:单板加工→总装机箱装配→入库;总装机箱→调测整机装配→整机调测→包装发货。

10.8工艺继承性

10.9产品制造方案和质量控制点方案

10.10关键工艺的解决方案

11测试设计

举例:

所有的硬件设计都将按照公司的标准进行测试考虑。

环境测试方面:整机结构和XXX基本相同,通风和散热做了全面考虑;

EMC测试方面:整机结构设计参照XXX的EMC测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虑;

另外在具体的硬件设计中对电路进行具体的屏蔽和保护;

硬件测试方面:硬件设计完全按照公司的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将在详细设计

中充分考虑测试点和测试方法。

接口指标方面:所有的插槽都完全兼容XXX的接口板,所有的接口指标已经按照相关标准通过了指标测试;串口口和以太网接口的指标也和XXX路由器

的设计完全相同,已经进行过详细的测试。

12开放性设计

12.1开放的标准硬件接口

举例:

按照路由器标准设置的Console接口,AUX接口。

按照XXX系列交换机标准设置的接口,可以与其他XXX系列交换机及别的厂家的交换机互联。

符合PCI2.1规范的PCI Bus接口,兼容所有XXX产品线内的接口模块。

标准的10/100Mbps以太网口。可以用标准网线与集线器或以太网交换机互联。

12.2开放的体系结构

举例:

采用PowerPC处理器平台、vxWorks操作系统、TP-SROS1.0软件。提供了功能扩展及升级的可能。

标准的PCI Bus接口,可以使用户任意配置所需的功能模块,节省用户投资成本。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定制功能模块。

同步串口控制器是挂在CPU的Local Bus上,结构上为扣板式。这就为以后的升级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按照市场需求作出异步串口、ISDN接口等其他特性的固定对外接口。从而在以后可以发展出更多规格的XXX产品。

13评审报告

本文档的第一版本必须经过评审,以后的版本视具体情况而定,评审报告内容记录在这里。

软件需求及概要设计文档(精)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任务概述 (3 2.1目标 (3 2.2用户的特点 (3 2.3假定和约束 (3 3需求规定 (4 3.1对功能的规定 (4 3.2对性能的规定 (4 3.2.1精度 (4 3.2.2时间特性要求 (5 3.2.3灵活性 (5 3.3输人输出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5

3.5故障处理要求 (5 3.6其他专门要求 (5 4运行环境规定 (6 4.1设备 (6 4.2支持软件 (6 4.3接口 (6 4.4控制 (6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1引言 1.1编写说明 依据:基于现行的网络对战平台搭建一个简单实用的内部网络游戏对战对战平台并用于需求调研。 描述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详细描述欲开发系统的功能要求,为系统的概要设计及用户最终验收提供详细的开发文档和评价准则 读者对象:平台使用者,平台开发者。 组织:本说明书的组织结构是根据平台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的划分,按照模块相对独立的原则,顺序是面向玩家的游戏对战,玩家信息查询与修改,中心数据库。各描述模块中则详细各系统用户具体功能需求,包括:主要职能,平台端口的链接,业务流程,功能要求,功能描述,数据字典。 1.2背景

智能照明模块

智能照明模块 1应用领域 产品广泛应用于商城、学校、公园、医院、体育馆、展览馆、机场、铁路、车站、变电站等地的灯光控制、消防联动、能耗监测和节能管控.浙江浩方电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智能照明模块 2功能特点 1)1-12路继电器开关输出单元。常用4路,6路,8路。 2)自带场景控制,多达128个场景 3)每个场景具有灯光保护延时(0-60分钟) 4)每个回路具有分批开启延时(0-25秒) 5)继电器开关可手动控制 6)具有远程编程和管理功能。 7)自带两路开关量输入,消防,质检反馈,电流检测等功能 8)设备重启可选择已开启的场景或指定的场景

3感谢浩方电器提供产品参数。扣扣2304770041 4安装连接 1.安装条件

安装位置要通风良好,注意防潮、防震、防尘。 2. 建筑照明智能化管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区或结构,每个区域采用总线结构,可连接40-50个模块。区域与中心干线采用10M/100M以太网通讯方式,通过IP网关或Wifi链接有效提高整个系统得数据交换速率。通讯总线采用RVVP2*2*0.75、RVVP2*2*1.0、RVVP2*2*1.2(根据总线上元件的数量、通信线路长度确定)屏蔽双绞线将各种模块手拉手的并接在总线上,任何模块的损坏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安装、维修和更换极为简便。 3.中心通过软件程序,对总线上的各种模块进行编程,可关联总线上任意模块之间的控制关系,只需少量的程序调整,即可实现业主的实际照明要求。模块采用35mm导轨安装,智能面板采用标准86底盒安装。 5安全性能 模块提供一路消防24v应急接口,消防到来,模块可强制打开制定灯光回路,切换到应急模式。 继电器寿命大于50,000次 保护:需要接断路器保护负载 过温保护:当设备温度高于90度以上时,设备进入保护状态,断开所有负载。温度下降为正常值以后,现场检测无异常之后手断电重启,模块回复正常工作。安装使用简便,出现意外之后只需换硬件无需任何设置即可使用。 2控制端极限参数(TA=25摄氏度 )负载端工作条件: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写法(仅供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 1.3 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1) 1.3.1 本论文的目的 (1) 1.3.2 本论文的内容 (1) 1.3.3 作者主要贡献 (2) 1.4 国内外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 1.5 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1.5.1 需求分析问题 (2) 1.5.2 数据库设计问题 (2) 1.5.3 三层结构设计问题 (3) 1.5.4 代码实现问题 (3) 1.5.5 页面设计问题 (3) 1.6 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3) 1.6.1 实现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 1.6.2 实现用户信息的管理 (3) 1.6.3 实现学生成果信息的发布与管理 (4) 1.6.4 实现对学生信息及成果信息的查询 (4) 1.6.5实现用户间学习交流的留言、评论功能 (4)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2.1 系统需求分析 (5) 2.2 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 (6) 2.2.1 https://www.doczj.com/doc/4b1684917.html,简介 (6) 2.2.2 SQL Server 2000简介 (6) 2.3 可行性分析 (7) 2.2.1 技术可行性 (7) 2.2.2 操作可行性 (7) 第三章系统概要设计 (8)

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3.1 系统总体设计 (8) 3.1.1 运行环境 (8) 3.1.2 系统流程 (8) 3.1.3 系统结构 (10) 3.2 系统接口的概要设计 (10) 3.2.1 用户接口 (10) 3.2.2 外部接口 (12) 3.3 数据库概要设计 (12) 3.3.1 逻辑结构设计 (12) 3.3.2 物理结构设计 (13) 3.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4) 3.4.1 出错信息 (14) 3.4.2 补救措施 (14) 3.4.3 系统维护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15) 4.1 表示层即系统界面的详细设计 (15) 4.1.1 母版页的详细设计 (15) 4.1.2 客户首页的详细设计 (16) 4.1.3 成果发布界面的详细设计 (17) 4.1.4 学生留言信息管理界面的详细设计 (18) 4.1.5 页面权限设置的详细设计 (19) 4.2 业务层的详细设计 (19) 4.3 数据库详细设计 (20) 4.3.1 表的详细设计 (21) 4.3.2 表间关系图 (23) 第五章系统实现 (24) 5.1 系统开发环境 (24) 5.2 系统实现 (24) 5.2.1 客户端系统实现 (24) 5.2.2 后台管理系统实现 (26) 5.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7) 5.3.1 服务器端要求 (27) 5.3.2 客户端要求 (27)

智能照明设计方案

XXX项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一、前言 (3) 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宝之谷项目应用的效果 (3) 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宝之谷各区域应用说明 (4) 四、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与火灾、安防等系统的集成 (7) 五、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结构及技术特点 (8) 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软、硬件特点 (8)

一、前言 XXX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十三陵水库以北800米处,距北五环33公里,距S212(昌赤路)1.3公里。西邻北新村,南邻水库北路,东临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约41502.86平方米。由9栋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高度4.95米,为企业培训、会议交流提供高品质的场所,并配套休闲、娱乐、餐饮等辅助设施。 本项目公共区域所有照明(包括调光照明、园区夜景照明)纳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宴会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的照明具备场景预设功能,可遥控并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切换至紧急照明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提供开放接口与消防、BA系统的集成。 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宝之谷项目应用的效果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预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例如,上午来临时,系统自动将灯关闭1/2,而且光照度会自动调节到人们视觉最舒适的水平。靠窗的区域,系统智能地利用室外自然光,当天气晴朗,室内灯会自动调暗;天气阴暗,室内灯会自动调亮,始终保持室内设定的亮度(此功能需调光控制)。 当夜幕降临时,系统将自动进入“傍晚”工作状态,自动开启各区域的灯光。 此外,工作人员还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 2.可观的节能效果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HDL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

理发师管理系统概要设计方案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理发店管理系统 1 引言2 1.1 编写目的2 1.2 背景2 1.3 定义2 1.4 参考资料2 2总体设计2 2.1 需求规定2 2.2 运行环境2 2.3 基本功能设想和处理流程3 2.4 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3 3接口设计3 4运行设计4 4.1 运行模块组合4 4.2 运行控制4 4.3 运行时间4 5系统出错处理设计5 5.1 出错信息5 5.2 补救措施5 5.3 系统维护设计5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完成了软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明确软件需求、安排工程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工程小组在考虑了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与程序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分析之后,提出了这份概要设计说明

书。此概要设计说明书对本理发店管理系统的功能分配、模块化分、程序的总体结构、输入输出和接口设计、运行设计及出错设计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概括性的说明,为该软件的详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1.2 背景 a. 系统名称:理发店管理系统; b.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品质的要求在不端提高, 这较为明显的体现为人们对时间的安排和对金钱的管理,如今的人们更乐意去使用电子产品完成身边的事情。而理发店作为与人们生活甚为密切的一个地方,它在今天能给顾客们带来的不应仅仅是理发美容那么简单的业务,它必须结合如今的电子管理,让来到理发店的顾客感觉现代化的气息。 1.3 定义 客户:有理发需求的个人,可以是普通用户或会员用户。理发师:理发店的主要工作人员,并且都是已经注册的用户。前台员工:帮助客户进行选择的员工。 管理员:能对理发店管理系统的所有任务进行管理。 1.4 参考资料 (1>. 《软件工程概论》李存珠,李宣东编著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出版 (2>.Eclipse 编程技术与实例,叶达峰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1 月; (3>.SQL Server 数据库开发经典实例精解夏邦贵刘凡馨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1月; 2 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本系统要实现理发店管理的需求

软件概要设计

XX 概要设计说明书

目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关键词:能够体现文档描述内容主要方面的词汇。 摘要: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简介 1.1 目的 这部分要描述文档的目的。应该指明读者。 1.2 范围 1.2.1 软件名称 对软件命名 1.2.2 软件功能 解释软件产品将完成或不完成的功能(可以直接描述也可以参考相关文档) 1.2.3 软件应用 描述软件的应用(可直接描述也可以参考其他软件文档) 1.3实现系统环境 描述本软件的硬件应用平台(主要涉及关键器件的介绍和环境组网方式) 1.3.1 器件特性描述 本器件所支持的规格、工作模式及其异同 1.3.2 器件工作原理介绍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principle of the device we used in our solution. 1.3.3 关键寄存器介绍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gisters used in the work mode our solution. 2概要设计 2.1第0层设计描述 2.1.1 软件系统上下文定义 描述系统如何与外部实体一道组成功能实体(一般用图描述)

外部实体属性描述只限于软件设计和描述相关的属性。 2.1.2 设计思路(可选) 2.1.2.1基本设计思路 说明系统采取的基本设计思路,概要描述为什么采取本方案。 2.1.2.2设计约束 1遵循标准 描述本软件所遵循的标准、规范 2硬件限制 描述本软件系统实现的硬件限制 3技术限制 描述本软件的技术限制 2.1.2.3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方案 4遵循标准 描述本软件所遵循的标准、规范 5硬件限制 描述本软件系统实现的硬件限制 6技术限制 描述本软件的技术限制 2.1.2.4其他 描述其他有关的设计考虑 2.2第一层设计描述 2.2.1系统架构(功能分解和物理分解) 描述组成软件系统的构件(子系统、模块),描述之间的“静态”关系。一般采用系统方框图的形式。要按照子系统组成系统,模块组成子系统的方式组织描述。 系统方框图应能规定出系统的整体架构,说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是如何搭配成一个完整系统的。 系统方框图应画成二种: 一种是功能性的,说明系统有哪些功能应由哪些功能模块来实现画出这些功能模块之间、本系统与其它接口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它们间的接口方式,遵循的协议规范等。如果是升级类产品,在原有功能方框框图上增加、删除、修改。 另一种是物理性的,说明系统由具体的哪些软件模块来实现。

(完整版)华为软件概要设计模板

XX High Level Design Specification XX 概要设计说明书 Prepared by 拟制Name+ID 姓名+工号 Date 日期 yyyy-mm-dd Reviewed by 评审人Date 日期 yyyy-mm-dd Approved by 批准 Date 日期 yyyy-mm-dd XXXX Co., Ltd. XXXX有限公司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Catalog 目录 1Introduction 简介 (6) 1.1Purpose 目的 (6) 1.2Scope 范围 (6) 1.2.1Name 软件名称 (6) 1.2.2Functions 软件功能 (6) 1.2.3Applications软件应用 (6) 2High Level Design概要设计 (6) 2.1Level 0 Design Description第零层设计描述 (6) 2.1.1Software System Context Definition 软件系统上下文定义 (6) 2.1.2Design Considerations (Optional)设计思路(可选) (7) 2.2Level 1 Design Description第一层设计描述 (8) 2.2.1Decomposition Description分解描述 (8) 2.2.2Dependency Description依赖性描述 (9) 2.2.3Interface Description接口描述 (10) 2.3Level 2 Design Description (Optional)第二层设计描述(可选) (12) 2.3.1Module name (1) 模块1名称 (12) 2.3.2Module name (2) 模块2名称 (13) 2.4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ptional)配置和控制(可选) (14) 2.4.1Startup 启动 (14) 2.4.2Closing 关闭 (14) 2.4.3Creating MIB Table Item MIB表项的创建 (14) 2.4.4Deleting MIB Table Item MIB表项的删除 (14) 2.4.5Modifying MIB Table Item MIB表项的更改 (14) 2.5Database (Optional)数据库(可选) (14) 2.5.1Entity, Attribut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实体、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4) 2.5.2E-R diagram 实体关系图 (14)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

灯光控制系统方案

一、系统概述 系统原理概述 系统所有的单元器件(除电源外)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由一对信号线(UTP5)连接成网络。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各回路负载。输入单元通过群组地址和输出组件建立对应联系。当有输入时,输入单元将其转变为数字信号在系统总线上广播,所有的输出单元接收并做出判断,控制相应回路输出。 系统通过两根总线连接成网络。总线上不仅为每个组件提供24伏直流电源,还加载了控制信号。通过系统编程使控制开关与输出回路建立逻辑对应关系。 系统元件采用 模块化结构、并已 经有系统化产品、 系统扩展方便。同 时,通过专用接口 元件及软件,可能 直截接入电脑进行 实时监控,或接入 以太网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因此在设计时更加简单、灵活。 系统为分布式控制,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任何控制模块均内置CPU,每个输入模块(场景开关、多键开关、红外传感器等)都可直接与输出模块(调光器、输出继电器)通讯(发送指令→接受指令→执行指令),避免了集中式结构中央CPU一旦出现故障造成整个系统瘫痪的弱点。 与BA系统的集成 诺雅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专用接口软件,可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连接,如楼宇自控系统、门禁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

Network 系统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和优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学校应用的功能和优点: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使人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2、美化环境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灯光设计,能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增添其艺术的魅力。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灯光的颜色、投射方式和不同明暗亮度可创造出立体感、层次感,不同色彩的环境气氛,不仅使学生有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产生一种艺术欣赏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研究精神。 3、可观的节能效果 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能耗。 4、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压过高。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效途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使灯具不会因上述原因而过早损坏。还可通过系统人为地确定电压限制,提高灯具寿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了软启动和软关断技术,避免了灯丝的热冲击,使灯具寿命进一步得到延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延长灯具寿命2-4倍。不仅节省大量灯具,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对于难安装区域的灯具及昂贵灯具更具有特殊意义。

概要设计方案模板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文档编号: 概要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 XXXX公司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修订历史记录 注: 为保证文档的正确性, 撰稿人应为设计人中的一员。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参考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符号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需求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人工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接口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用户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外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内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出错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补救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

XX概要设计说明书

文档修改记录

填写说明 1. 系统结构的定义 本体系对整个软件系统按如下结构方式进行划分:系统子系统模块子模块 其中: (1)“系统子系统”划分属于“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说明书中予以描述。 (2)“子系统模块”划分属于“概要设计”,在本说明书中予以描述。 (3)“模块子模块”划分属于“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说明书中予以描述。如果系统相对简单,可以省略“子模块”这一层次。 2. 如果填写了系统设计说明书,则在本说明书中略过“系统子系统”划分的相关内容(即第2章)。 3. 如果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做“系统子系统”划分,这种情况下,取消填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只须填写本说明书,直接套用“子系统模块”划分(即第3章)进行“系统模块”划分(把其中“子系统”一词替换为“系统”),并删除本说明书中“系统子系统”划分的相关内容(第2章)。

目录 1. 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背景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术语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约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外部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系统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的物理架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子系统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系统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系统间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子系统1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约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系统外部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子系统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模块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目录 1.1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2) 1.1.1系统设计概述 (2) 1.1.2系统概要设计(结构设计) (3) 1.1.3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架构设计 (5) 1.1.4层架构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11)

1.1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1.1.1系统设计概述 1、系统设计 (1)什么是系统设计 所谓系统设计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平台,而达到完成整体软件的功能。主要涉及包括概要设计(静态结构)和详细设计(动态结构)。 (2)主要任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分析和建模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综合地考虑辅助决策系统的目标、技术要求和约束,扩展和细化需求分析阶段的模型 (3)设计的目标 是精化方案并开发一个明确描述方案的可视化模型,保障设计模型最终能平滑地过渡到程序代码,即“怎么做”的问题。 2、系统设计的目的 1)是指明一种易转化成代码的工作方案,是对分析工作的细化 2)即进一步细化分析阶段所提取的类(包括其操作和属性),并且增加新类以处理诸如数 据库、用户接口、通信、设备等技术领域的问题。 3)因为,设计是对问题域外部可见行为的规格说明、并增添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所需 的细节,包括人机交互、任务管理和数据管理的细节。 3、分析和设计的合作 1)分析面向问题,是明确动力的过程,重在理解和翻译,灵活性高 2)设计面向方案,是排除阻力的过程,重在精化和适应,受约束大 从整体上看,分析和设计的对立是保障问题和方案趋于一致的基本动力。就像两个相反方向的张力,使软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1.2系统概要设计(结构设计) 1、在什么时期进行系统概要设计 在需求明确、准备开始编码之前,要做概要设计,概要设计对后面的开发、测试、实施、维护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2、系统概要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 是适应特定的实施环境和部属环境。工作的核心是规划方案的构造,在揭示实施细节的基础上得到方案的详细对象模型。 3、系统概要设计的重要性 1)分析和设计模型是交错并且迭代的 2)概要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把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最重要的环节,并且系统 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 4、概要设计所涉及的内容 (1)制定规范:主要涉及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因为,这些是项目小组今后共同开发的基础,有了开发规范和程序模块之间和项目成员彼此之间的接口规则、方式和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语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可以协调有序地进行。 (2)体系结构设计(构架设计) 体系结构是对复杂事物的一种抽象,如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S)结构等。 本项目采用B/W/S的结构以构造分布式系统。 (3)模块设计(类的设计) ●功能独立 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从功能上来划分各个功能模块,在模块设计中保持“功能独立”是模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因为,“功能独立”的模块可以降低开发、测试、维护等阶段的代价。 ●模块设计的目的 通过创建出类图、状态图和活动图来描述新的技术类,并扩展和细化分析阶段"素描"的商业对象类。

软件概要设计样本

文档编号: 软件概要设计 Version 1.0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档配置说明

目录 1.引言 .................................................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结构..................................................................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2.6.人工处理过程..........................................................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3.2.外部接口.............................................................. 3.3.内部接口..............................................................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块组合.......................................................... 4.2.运行控制.............................................................. 4.3.运行时间..............................................................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6.1.出错信息.............................................................. 6.2.补救措施..............................................................

智能照明控制器使用说明

SY360L智能照明控制器使用说明 概述 1.1控制器特点 ●支持远程遥控、消防联动、经纬时控、传统时控、间隔控制、光 控。 ●大屏幕LCD中文显示界面,功能丰富、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 ●有4-60回路可供选择 ●每路4个时间段设置。 ●支持手动控制,方便现场调试。 ●具备RS485通讯接口,应用Modbus通讯协议,可实现与电脑通 讯进行远程操作。 ●接线简单,维护方便。

1.2技术指标 产品型号:SY360L 供电电源:AC 220V 电源消耗:< 3W 使用环境:温度-40~85℃湿度< 90% 接点输出:可扩至60回路 光感输入:光敏电阻 通讯方式:Modbus标准接口RS485 安装方式:显示屏:面板开孔嵌入式、模块:导轨式安装外形尺寸:显示屏:162(长)×100(宽)×45(深) 模块:115(长)×90(宽)×40(深) 面板开孔:156×92 注:单位mm 页面选择:

在主画面里,按‘’键,进入页面选择画面,输入要打开的页面编号,按‘’键,如果该编号页面存在,则进入该页面,否则返回主画面,页面编号分配如下列表:

主画面上显示当前日期和时间,分别显示各回路的路灯开关状态,用图形表示出来,直观明了。显示当地当天的天亮天黑时间,给用户在设定经纬度时间控制时带来方便。

操作注意事项: 控制器在投入使用前,先设定日期和时间、当地的经度和纬度,这样,控制器才准确地计算当地的天亮天黑时间。 请参照全国的经纬度时区表,有不明之处,请与广州新威厂家联系。操作步骤:移动光标到目标,按‘^’‘ˇ’键修改数值,移动光标保存结果。 注:修改完必须移动光标进行数值保存,如果直接按‘SET’返回主画面,则刚才修改的值会失效。 注:手动开关说明 主画面上按才起作用,A、B、C、D分别是控制对应回路灯光的手动按钮。 在开灯的情况下,按住“﹥”和“A”或“B”或“C”或“D”按键为关灯,关灯后,自动开灯时间条件达到,或者光控开灯条件达到时,自动接通亮灯。 在关灯的情况下,按住“﹥”和“A”或“B”或“C”或“D”按键为开灯,开灯后,自动关灯时间条件达到,或者光控关灯条件达到时,自动断开灭灯。

系统概要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 1、设计思路: 分为4个模块: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商品销售管理模块、商品进货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 系统主要设计如下: 1、系统人事管理模块: (1)、添加、删除管理员,修改密码; (2)、对职工和供应商的信息查询; (3)、实现对职工及供货商信息的更新,增、删、改; 2、商品销售管理模块: (1 )商品销售的操作,增、删、改; (2)商品销售信息的查询 3、商品进货管理模块: (1)商品进货操作,增、删、改; (2)商品进货信息的查询; 4、商品库存管理模块: (1)商品基本信息,添加、删除、查询商品信息; (2)添加、删除商品类别。 虽然系统分为几个独立的模块,但是要对这些模块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 1.2功能结构的设计 1-2-1、系统总体结构图 1-2-2、系统页面操作流程图

1-2-3、系统主要页面概况 1、基础信息管理 1.1、职工信息管理 1.2、商品信息管理1.3、供货商信息管理职工信息管理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历联系电话工资数额联系地址籍贯聘用日期编制日期备注 商品信息管 理 商品名称简称产地批号规格包装计量单位批准文字供货商全称备注

供货商信息 管理 供货商全称简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联系人电话电子邮箱开户银行1.4、查询 分别对添加的信息进行查询,在查询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新,修改。 2、库存管理 该模块可以有四个功能: 1、对添加的商品进行入库编号,同时对商品的单价等进行设置 2、对入库的商品进行查询 3、对价格进行修改 4、对退货的商品进行管理 3、商品销售 该模块可以有销售和退货两个功能: 1、对销售的产品进行查看,可以看到入库时添加的信息,库存数量,定位的单价,等。 2、对退货的产品同样有同1的功能。 4、查询统计 该模块的四个功能: 1、销售信息查询可以通过商品的名称,编号等进行查询,还应该对一定时间的销售信息进行查询。 2、商品入库查询可以通过选择商品名称,客户,编号等对一定时间内的商品入库进行查询。 3、商品销售排行可以对一定时间内的商品信息进行查看 4、年销售额分析,可以对一年之中的销售信息进行查看,具有可比性 5、来往管理 该功能主要是对结账退货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1、商品销售结账可以对销售的商品进行查看 2、入库退货结账可以对已经入库的商品进行退货,结账 3、销售结账查询对已经销售过但是没付钱的商品进行查看 4、商品入库结账对应入库的商品将资金付给供货商 5、销售退货结账对在销售过程中出现退货的商品进行返还给供货商结账 6、入库结账查询对一定时间内出现结账的商品进行查看 6、系统设置 操作员管理可以注册新的管理员,同时添加退出系统的超链接,可以对新注册的用户进行登录个人密码修改可以对已经注册的用户进行修改密码 2、系统数据库设计思路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xxx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xxx模块)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 批准日期 签发日期

文档修订记录

目录 1. 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定义及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0层设计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软件系统上下文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设计思路(可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可选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约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第一层设计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模块的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块内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流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分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子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依赖性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