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跌”“庭”等7个会认字,会写“司”“登”“跌”三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停顿。

3.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文

1.生讲故事。指名回顾《司马光》的故事。

2.师讲故事。老师用文言文讲《司马光》的故事。

3.初步认识司马光。(1)板书课题(2)拓展“司马”姓氏文化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同桌互相帮忙。)

2.共学难字,牢记于心。(共性的难认字,集中学习。)

3.认准生字,读通课文。(生字牢记于心,送入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走进文本,反复诵读

(一)一读会停顿。

第一部分的读,主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停顿,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停顿。

1.老师示范读,感受停顿。

2.学生认真听,找出停顿。

3.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

小结过渡:大家已经读出了停顿,要想把这篇文言文读得更好,我们还要知道它的意思和情节。随机板贴:知情节。

(二)二读知情节

第二部分的读,为了让学生知道故事的情节,理解之后,读出语气。

1.故事里都有谁?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都有哪些人?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群儿”“一儿”“众”“光”“儿”。(补充“一儿”和“儿”是同一个人。)

(3)突出人物读文。(让听的人,一听就知道故事里有谁。)引导学生用重读、拖长音读的方法来突出人物。

小结过渡:我们已经找到课文中都有谁,找到了司马光和他的朋友们。

2.他们都做了什么?

(1)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人都做了什么?

(2)借助注释,感知情节。

①指导理解“群儿戏于庭”。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儿。引导学生找到“戏”,想象“戏”的场景,初步体会到文言文简洁,含义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能够借助注释知道“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②指导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通过“登”“跌”登动作,引导学生感受到故事出现紧张气氛,随文知道书写“登”“跌”两个字。“登”注意上宽下窄,右上部笔顺先“撇”“撇”再捺。“跌”注意左窄右宽,笔画间的穿插避让。

③指导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重点指导“光持石击翁破之”,这一句是重点也是难点,引导找出“持”、“击”、“破”三个动作(试着演一演),从而想象画面,理解句意。对比学习这两句,感受“光”与“众”的不同表现。从而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④想象画面,再次读文。带上刚才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

小结过渡: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摇头晃脑读得那么投入,老师眼前好像浮现了一幅幅故事画面。我们来做个“图文对对碰”的游戏。

(三)三读能背诵

这一部分的读,由图画作为“扶手”,图文相碰,尝试背会课文。

1.依次出示和课文相对应的的五幅图画,学生说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

2.同时出示五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

3.五幅图全部消失,想象画面尝试背诵课文。

小结过渡:就这样想着故事画面,我们就背会了。学到这里,大家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四、古今相对,感受不同

课件出示现代文《司马光》和文言文《司马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找到不同,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1)言简义丰。简洁,文章短小。含义丰富,一个字有丰富的含义。

(2)富有韵味。停顿不同,语速较慢,读起来更有韵味。

小结过渡:像这样言简义丰,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古文还有许多。

五、拓展文本,激发兴趣

出示《曹冲称象》《孔融让梨》两篇小古文,推荐朱文君《小古文100篇》,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六、故事作业,加深理解

给家人讲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试着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讲,也可以用文言文来讲。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登会停顿

持、击、破知情节

跌能背诵

2018部编版:《司马光》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司马光》优秀教案优质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详细教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司马光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部编版语文三上司马光精品教案设计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图:司马光砸缸) 1.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生:司马光砸缸 2.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也叫做司马光救友.请大家齐读课题——《司马光》。 3.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提示:简、韵……)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

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课文都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同学一起,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向老师提出。(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讲得好。) 1.小组合作学习。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全班同学交流不懂的字词。 2.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予以点拨。 3.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讲故事比赛。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秀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感悟司马光机智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背古诗。 一、揭题 1、回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光》。它是一篇小古文,共有25个字。篇幅虽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很值得阅读。 2、书写课题。 3、朗读课题。 二、初读小古文,弄懂文意 1.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抽查学生读文情况,试机纠正字音。 3、读好词句间的停顿。(师示范,生练读,指名读) 三、再读小古文,感悟人物 过渡:刚刚,我们已经把小古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接下来,不妨把它读有趣些。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看图猜文释义) 1.“群儿戏于庭”是一幅怎样的景象?静下心来,仔细地听,你仿佛听

到了什么?(读出欢快的语气)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到你了吗? 讨论: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像小朋友们那样急着跑…开吗?为什么? 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体会,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4、小组合作讲讲。 5、讨论:从司马光击瓮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四、三读小古文,读出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果敢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4、诵读。 讨论:通过反复朗读,你觉得小古文与现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拓展延伸 司马光是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话, 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人教部编版《司马光》优秀教案1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跌、皆、弃、持”。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 你讲一讲! 学生讲故事。 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集》等。主持编撰了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

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5出示 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 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