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摘要时政新闻是新闻类别中一种,并且是极难写好的一类新闻。采编时政新闻时不仅需要敏锐的政治意识,还要做好与普通民众的沟通。一篇好的时政新闻出炉,背后是采编者的精心选题与制作。文章通过分析时政新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在采编时政新闻时需要的技巧。

关键词时政新闻;采编;现状及技巧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7-0133-02

1 时政新闻现状

现下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时代渐渐被历史的脚步抛在身后。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信息处于大爆炸时代,人们每天从接触的终端媒体上获得信息,随时随地。什么是自媒体?通俗来说就是人人可以传播信息,获得外界信息的来源不止在依靠于媒体企业。发生在身边的事可以被传在网络上并立即被五湖四海的人看到,甚至有时传统媒体还要落后一步,并不能获得第一手信息。同时这也就导致信息的真假没有保障。在时政新闻的采编同样受到自媒体时代的冲击,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纸质媒体产业逐渐落幕,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这就意味着媒体传播信息的途径彻底改变。在

这个新兴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采编的问题渐渐浮上水面。

2 时政新闻采编的问题

2.1 报道形式陈旧

读报纸、看新闻的人都知道一篇时政新闻的标配词语:提出、加强、深化等等,通篇基调定下太高并大量使用形容词。然而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阅读的速度及耐心并不像之前能通篇读下来,一是,因为这个时代人们大都变得浮躁,这是速食时代;二是,因为这个年代信息量实在太多,这样的报道形式并不符合现代人们的胃口,终将要被抛弃。

2.2 采编的新闻所具有的价值很难把握

现代人的口味独特,正所谓众口难调,但基本上越来越趋于娱乐化。但人们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仍没有降低,这是民生的根本。老百姓很关心国家有些什么政策,哪些是限制人们行为的,哪些是保障人们利益的甚至是又多了哪些权益。而现在的时政新闻采编者对民生新闻了解的少,这导致了采编者所报道的时政新闻不能抓取读者的关注点。对英雄报道居多,对社会进行批评的新闻较少,虽说应该多弘扬正能量,但读者也不是傻子任由媒体蒙蔽,会相信媒体营造的――这个时代是海清河晏,无一丝腌簪之处的。现下报道的时政新闻很难把握什么是人们最想关注的,并怎么把新闻的价值发挥

最大。

2.3 采编者本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

自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的真假具有极大的怀疑,有些采编者为了博取头条直接编纂假新闻甚至自导自演一场,有些采编者报道的事到真实存在但采编人员在没有弄清事实真

相的情况下率先报道,导致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时,直接打脸。虽说在时政新闻的采编中大都不会出现报道失实的情况,但这里面的报道角度真实情况等都需要靠从业人员的职业道

德素养所决定。若是采编者本身站在与普通大众的对立面,那么这篇报道会部分失实。若是采编者在报道中加入自身观点,就会潜移默化大部分观众,报道基本失去本来面目。这也是所谓舆论引导大众,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

3 时政新闻采编技巧

3.1 革旧出新,动态报道

因为新时代人类更多是读图时代,短视频时代,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一大段干巴巴的文字,这就导致时政新闻也该抛弃旧有的报道形式,抓取关键词吸引读者注意,并精炼文章提取中心思想,配图解说,跟进时代步伐。报道新闻时应实时跟进事件发展进度,进行实时转播。在新时代下人们总喜欢第一手报道,这样人们会觉得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甚至走在前沿。所以革旧出新迫在眉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2 抓住大众胃口,报道有价值新闻

在网络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口味就变得越来越杂。面对一些时政新闻人们已有了心中一把秤,会自动屏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着重关注自己看中的方面的新闻,并自会在心中掂量出孰是孰非。所以时政新闻采编者因该多关注民生新闻,了解民众想要了解什么,对症下药。并且对于社会上的阴暗面进行批判报道,引导群众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应继续弘扬一些正能量的新闻,让群众感到这个社会上人的善之本性。筛选出具有报道价值的时政新闻是任重而道远。

3.3 提高采编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发表一篇关于时政的新闻,有无数采编者在背后尽心制作,从新闻的采集、记者的编写、编辑的排版、上级的审批等等,这一流程下来人们所看见的新闻才会出炉。当然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但最能引导大众的还是在新闻的编写中,一旦记者的稿件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这篇新闻报道就会失实,记者的思想再在哪一方,人民群众的思想就会站在哪一方,而相当于媒体就成为了意见领袖。所以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应与时俱进。媒体方应多开展职业素养相关讲座、培训课程等等,并对于近期最佳报道者进行表彰,对报道失实者进行惩罚。从媒体内部抓起,培养一股责任之风、正气之风,才能推向全社会。

4 结束语

面对新兴媒体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小,传统的报道方式也同样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从事时政新闻的采编人员更应该掌握更多的采编技巧,并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给普通群众报道利于民生的时政新闻,让普通群众时刻了解国家动向,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媒体应做群众的咽喉,做好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探析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创新策略

探析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创新策略 来源:《新闻实践》杂志 目前,国内各级电视台都有对应的时政新闻栏目,上有央视《新闻联播》,省一级有各省的“卫视新闻联播”,城市台则有本土的时政新闻栏目。本文以台州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台州新闻》为例,拟对城市台在时政新闻的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探索作一番梳理。 打破时政和民生的界线 台州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有《台州新闻》和《百姓说话》,节目定位一目了然。在以往的操作中,《台州新闻》以传统意义上的时政题材为主,包括会议、领导活动、部门动态等等。前几年,《台州新闻》的收视率相比其他兄弟栏目,始终未见优势,我们一直在思考,一档栏目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去年,冰雪灾害、地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级电视媒体打破常规,推出大容量的特别报道,成为收视热点;全国“两会”、应对金融危机等相对较“硬”的题材,央视特别是二套经济频道则同样以普通民众的新闻诉求为报道出发点,满足普通民众的新闻需求,在影响力和收视率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绩效。这一切,都让我们领悟到,题材不是局限、不是决定一个媒体和栏目成败的关键,唯有回归新闻本源、满足民众的新闻期待才是要害。今天的中国,胡锦涛书记可以和老区人民聊家常,温家宝总理可以在灾区群众家里炒菜,“官”和“民”从未这么接近过,阶层的隔阂从未这么淡化过。大环境如此,我们的电视新闻,为何还要固守“时政”和“民生”的界线呢?只要是观众想了解的,只要是包含了有效传播信息的,都可以作为像《台州新闻》这样的栏目采制和播出的节目源。 在这样的节目理念下,《台州新闻》既保持它原本的使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完成主要领导的活动、时政会议、重要部门动态的报道,同时也高度关注了社会民生,诸如应对金融危机、重大案件(震惊一时的“绿意”老总被杀案、“江南船王”枪杀案等)、群体性事件、热议话题(禁塑令的实行、养路费取消、

浅谈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播音与主持艺术 浅谈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该选题的背景从大了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时政新闻横跨的政治和传媒俩大领域,对于时政新闻领域的研究不仅仅只从政治方面作为切入点,它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从小了说,对于学习传媒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或者有的根本就不敢去触碰与高平台相关的新闻报道。因此对它的研究与探索一直落后于其他类型的传媒领域。前人对时政新闻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业务层面,而且大多从宏观上去阐述。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弊病不少,显然有一些不被受众所乐于接受。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抓住领导活动、会议新闻以及监督性报道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并改进时政新闻报道的宣传和传播功能。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又如何提高政府权威性、服务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结合传媒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准确、鲜明、生动地更好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如何很好地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我想通过自身的工作心得试着解决以上问题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追求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正是本选题的意义所在。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时政新闻的采集、编写、编辑、播报整个流程的比较。结合我在工作单位的实习心得对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流程做一次总结。并根据我国的时政新闻发展方向对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做一些新的探索和研究。以改变其原本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的固化模式。使时政新闻媒体发挥更好的上传下达作用。真正地成为老百姓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主要内容:首先分析当前国内外时政新闻媒体的共性与我国时政新闻的特性。其次结合工作单位实习情况分类罗列详述当前时政新闻常见的几种报道形式。其中分为政策颁布、时政会议、新闻发布会、领导相关活动。最后总结当前时政类新闻常见的几种报道方式从形式到内容上的优缺,探索修改方向。 论文提纲: 一、时政新闻的概念

新闻采编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新闻采编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实习生活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限留恋而停滞,当我要离开那里时,我有太多的感触涌上心头。实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电影在脑海闪现。我想这段实习经历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它不仅使我的专业理论得到了实践,更重要的是我在为人处事、人际交往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而这一切恰恰是书本上不能给予的。 九月初,我来到了美丽的巴蜀之交、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宁强县。开始了我大学生活中另一段重要的经历——专业实习。宁强县虽说是山区,但它的远程教育走在了兄弟县的前列,如“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三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都已具备。因为年轻,也因为自己对电化教育专业无比的痴狂,我的热情很高,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初来乍到的那点不适应很快被领导同事的热情所淡化,而且自己跟随有十几年新闻采编经验的老师学习,他的工作态度、做事方法都令我佩服,这激起了我大干一场的热情。我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操作流程。如节目从前期采集到后期制作配音及合成播出,也了解了宁强电教站制作的文教10分钟节目,不仅每周在宁强电视台播出,优秀作品还曾在汉中电视台、陕西卫视、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播出。短短几十天实习中我参与了许多教育类新闻片、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有几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实习的第一天,我就被派去下乡拍摄宁强县人民武装部为石嘴子小学的捐助。赶到会场时人武部已经将捐赠的桌椅、幻灯机、油印机等发放给学校,正在给贫困小学生每人发放100元的资助。宁强人武部的这一善举深深的打动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学生、乡亲。我将这感人的一幕定格在脑海中,并下定决心,在这短暂的一个多月中,能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第21个教师节到来之时,我前往县电影院拍摄报道有关优秀教师节表彰及捐赠图书的活动。第一次面对两千多人拍摄,刚开始我有点紧张,手有些发抖,我不停的做心理暗示,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行,两千人和二十人的拍摄是一样的,很快我就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经过我仔细观察,精心选择拍摄角度,及那恰如其分的几个特写镜头,成为了此次拍摄的亮点,这次大会拍摄给人的视觉冲击只有一句话——独特的视角!其中几个颁奖镜头成为以后专题片中珍贵的资料。这次成功拍摄也让我更有信心,对以后的拍摄也更游刃有余。这次表彰大会及图书捐赠仪式的拍摄后,我做了一些总结,即拍摄一定要注意技巧。 首先是选择好的角度,即视角要好,角度不同那么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其次抓闪光点、亮点,如果一个新闻,整篇都没有亮点的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 目录 解释 范围 1.重要性 特征 完善的意义 1.功能一:议程设置 2.功能二:丰富与认识 3.功能三:意见领袖 展开 解释 范围 1.重要性 特征 完善的意义 1.功能一:议程设置 2.功能二:丰富与认识 3.功能三:意见领袖 展开 编辑本段解释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编辑本段范围 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重要性 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编辑本段特征 1、政治性 2、政策性 3、广泛性 4、信息性 5、时效性 编辑本段完善的意义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民作为当今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自身素养的高低,尤其是政治素养的高低将会对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民主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网络时政新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何把握好网络时政新闻消息的传播,不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如何认识当前网络时政新闻的传播与网民政治素养的关系?如何发挥网络时政新闻在提高网民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类问题值得业界和学界探讨。 政治素养是指社会群体在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在公民个人意识上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三个方面。一定的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程度可以透过公民的政治素养得到折射。作为网络政治文明的一部分,网络时政新闻则是指借助网络媒体报道的个体性的事实新闻或消息。由于网络上很多时政新闻没有对新闻事实提供更多的细节,网民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时政新闻的内涵与实际意义。但是,同样作为以新闻为主的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打造的时政新闻频道备受网民青睐。再如,凤凰网时事政治板块也比较独特,通常以第三人称视角或社论等形式表达观点,有的是相互佐证,有的则是针锋相对,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有助于网民获得更多的信息。此外,类似的还有新浪网的高端动态、腾讯网的今日话题、中国新闻网的要闻导读以及搜狐网的声音板块等。人民网独具特色的报道内容与方式,在提高网民政治素养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完善网络时政新闻报道。 功能一:议程设置 一、充分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培养网民的政治情感

时政新闻创新 创新时政新闻的编排

时政新闻创新创新时政新闻的编排 2008年3月29日到4月2日,河南省新闻奖(广播电视)评选活动在郑州嵩阳宾馆举行。其中的新闻编排奖项中,2007年8月2日郑州电视台的《郑州新闻》以绝对优势,从全省各地送评的8期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殊荣。评委一致认为:本期《郑州新闻》编排条理清晰,有新意,头条编排有胆识。 头条编排有胆识 新闻头条就是新闻的眼睛。当今的媒体,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广播,尤其是时政新闻节目,在头条的安排上,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或者说称得上新闻头条的很少。更多的则是领导人的会议活动,又或者是号称典型的经验报道。我们来看2007年8月2日的《郑州新闻》。按照时政新闻编排的惯例,其中有三条新闻都是可以做头条的。一条是《暴雨突降郑州》;一条是紧跟其后的《郑纺机家属院发生坍塌有关部门紧急组织抢险》;还有一条是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的《迎接十七大系列报道:郑东新区水域靓城规模显现》。 先说《郑纺机家属院发生坍塌有关部门紧急组织抢险》。首先从本条新闻的内容来说,时效性强,可视性强,观众关注度也较高。其中又是重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都参加)活动,符合了时政新闻编辑头条长期以来的习惯,而且本条新闻又不同于平时的领导参加会议,或者日常调研工作的新闻,它有核心内容,就是郑纺机家属院发生坍塌了,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具有新闻价值。

再说另外一条新闻:《迎接十七大系列报道:郑东新区水域靓城规模显现》。本条新闻从重要性和可视性,以及政治性上来说,也都具备了做头条的条件。郑东新区是郑州市一个引人关注的正在建设起来的开发区,它的建设成就令人鼓舞。用郑东新区的建设成就迎接十七大的召开也符合新闻报道规律,而且从现在时政新闻的普遍编排规律来看,从中央媒体到各级地方媒体,经常采取这样的经验性、成就类、典型类的新闻做头条编排。 权衡三条新闻,《郑州新闻》的编排人员在遇到重大题材时,作出了大胆的决定:把《暴雨突袭郑州》放在头条。虽然它是一条天气灾难性的新闻,但它具备头条的所有要素:新近发生(今天早上),普遍性(全市),典型性(很少有),电视画面冲击力强(电视视觉需要)。而且,有了这场暴雨头条,让观众首先感受了全市的雨情后,紧跟其后的领导现场组织抢险,也有了新闻基础。 整期节目编排条理清晰,有新意 本期《郑州新闻》采用了串珠式的编排顺序,把好看的新闻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分散开,中间穿插时政简讯、政策咨询。每个小章节又采取了组合式集纳式的编排技巧,使整期新闻节目高潮迭起,看点不断,错落有致,合乎受众的接受心理。 从整体看大致可分为五个段落:暴雨(冲击力强),信息咨询(市民关注),迎接十七大报道(重要),时政简讯(任务性领导活动),出租车恢复营运,记者调查,热线新闻(社会关注度)。第一部分暴雨的报道,既有客观的全面的雨情报道(暴雨突袭郑州),又有重要领导组织抢险救灾,察看灾情的现场,以及政府召开紧急防汛会议等内容。而在4条新闻中,关于大雨和抢险救灾的报道占了6分钟,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第二部分中,市区内新增用地不许建设商品房、郑州市将建七大主题公园、郑州市将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中,时政新闻仍是主要被报道的内容。时政新闻地位如此突出的原因与我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密切相关。我国的新闻媒体仍隶属于国家管理的范围内,各级电视台报道的新闻内容,特别是政治要闻都要经过政府的宣传部门监管,由此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国家的党政工作紧密相连。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近发生的有关时事、政治的新闻,旨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计民生。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新闻联播》是报道时政新闻的一个典型范例,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在《新闻联播》中,时政新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见、外交、会议、领导活动、宣传重点、公告等6 类。会见新闻,指领导人会见、接见国内知识分子、农民、工人等;外交新闻指,领导人出访、接见外宾,国外来访领导人等;会议则是围绕党政的各大重要会议,如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等;领导活动就是指领导人的考察、视察等活动;宣传重点则指国家政策在某一时间内的主要话题,如宣传“三个代表”思想时,对一些突出人物、现今事迹进行重点宣传。时政新闻在《新闻联播》中的占有重要的报道比例,以1999年和2000年11月的《新闻联播》为样本中可见,“时政新闻共有129 条, 占新闻总数的41.6 %;总时长210 分38 秒(12638 秒),占新闻总长度的52.3 %,即每天平均播出15 分02. 7 秒(902. 7 秒),超过节目一半的时间(1725. 3 秒);平均时长为1 分38 秒。时政新闻无论是播出条数还是播出时间, 都超过新闻联播三分之一的比例。”①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一直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而其报道内容也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 由时政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时政新闻可以理解为时事政治类新闻的报道,这首先就要求新闻要具有时事的特性。时效性一直是新闻价值的重要要素之一,而时事与时效性有所区别,尽管也要求在报道时间上与事实发生的时间趋近,但适宜性和时机性都是 ①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同名26265)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同名26265)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 作者:王龙玉方青云发布时间:2009/06/19 来源:金华报业什么是时政新闻,有研究者指出:“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学术界,时政新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新闻学大辞典》中只有对政治报道的解释,即: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政治报道曾被称为“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政治报道的范围很宽,外事、群众团体和宗教都可以包括进来。 对于时政新闻的界定,笔者大致赞同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柏铨教授的观点:时政新闻是从内容方面对一类新闻所做的界定,这类新闻侧重于从政治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实做出报道。时政新闻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都是时政新闻,狭义上说的时政新闻主要指与大量的会议和各级领 导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1] 一、时政新闻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时政新闻是媒体重要的新闻资源,特别对党报来说,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产品。时政新闻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就是权威性。然而,多年来党报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更多的时政新闻在读者看来成了“流水账”、“记事簿”和“讲话稿”,读起来索然无味,以至于让读者敬而远之。 难道读者对时政新闻真的没有需求吗?调查 显示并非如此。2007年,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 卷调查。调查中,多数群众“关注”或者“很关注”两会,共有37.7%的受访者选择“比较关注”,其次是“很关注”,占24.5%,两项合计占62.2%。而选择对两会“不关注”和“不太关注”的仅占13.2%。[2]这充分显示,群众对政治新闻拥有强烈的阅读需求。 这一结论从本报每周的上网新闻点击量排行 榜中也可以看出,从一年多的新闻点击量排行榜的参数看,关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时政新闻(比如两会报道、新政策的出台,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一经发表,都会位居排行榜的前列。可见,我们的读者和网友并不是不愿意阅读时政新闻,只是不愿意阅读与己无关、毫无新闻性可言的时政新闻。 事实上,时政新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党和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这类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报道受到诸

新闻采编知识要点

1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事实的报道。 3新闻的真实性:指在新闻报导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4、电视新闻的分类:1消息类电视新闻,分为: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和图片新闻。 图像新闻业也叫影像新闻,它采用ENG的方式。特点:有新闻现场生动形象的画面。 字幕新闻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以最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特点:时效快、运用灵活方便、传播新闻信息简洁明快 口播新闻以播音员出图像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报道形式。特点:1增强新闻的时效性2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里,口播新闻具有采制的简洁性、编播的灵活性等特点。3在整体综合的新闻节目中,它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灵活的调节性;在语言文字及信息容量上,它具有简洁性、精炼性和密集型。 图片新闻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新闻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2专题类新闻节目,分为专题新闻和电视深度报道。 专题新闻是指针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实进行充分、完整、深入的报道和广泛而迅速的传播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特征:题材较为重大;主题较为深刻;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客观事物;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充分调动电视的立体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语言的作用。 电视深度报道分为单篇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电视专访)和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及时的报道)、系列报道(围绕某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相同之处:都是多个单元集合而成;都是在一定阶段密集播出,都能产生轰动效应。区别:不局限于同一事件的阐述,是对既定话题选取多种题材,侧重于事物之间的横向机理联系,改变播出顺序不会出现对主体的理解 3电视新闻评论特征: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正确的导向包括三种形式:“用事实说话”类型“深入分析”类型“灵活幽默”类型,中国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节目是《观察与思考》,走向成熟的是《焦点访谈》 5、业务流程:一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二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三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分为拍摄、编辑和写作) 6、电视记者具备的素质:A专业素质1充满好奇心2观察分析能力强3正直勇敢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B业务素质:较强的新闻敏感2熟练地采访能力3得体的出境能力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6机动灵活能力C道德素质 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A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洞察事物表现形式或运动状态上的细微差异,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规律,达到“见微而之著”的作用。发现思维的特征:流畅

时政新闻编辑创新

时政新闻编辑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网络媒体的风起云涌,新闻事业在不断的深化改革,新闻编辑与传播的流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政新闻在新闻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传递党的指导思想及国家政策有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更是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重要保障。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要想发挥出真正的地位与作用,就必须加强编辑改革创新工作,在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创新编辑工作,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力,以此提升时政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一、时政新闻的理论概述 时政新闻指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既包含党和政府宏观政策方针及政治活动的政治新闻,也包含关乎民生、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时事新闻。因此,时政新闻不仅要做好党和政府决策、思想、方针及政策活动的有效宣传,还要将与民情民生密切联系的新闻信息传达给民众,并有效反馈至政府决策部门。时政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一样,都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并且因其新闻内容、性质的政治关系,时政新闻还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与客观公正性。 二、当前时政新闻在内容及报道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对时政新闻的理论概述中了解到,时政新闻是报道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及活动的新闻,因其与社会民众生活的紧密相关性而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然而,当前时政新闻却在内容及报道方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时政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 1.新闻内容较为单一。 从我国长久以来的时政新闻采编和报道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较多电视新闻记者都将时政新闻内容局限于国家会议新闻和国家各级领导所出席的活动的报道。从时政新闻报道的目标来看,其走向是正确的,但对时政新闻的深度价值表现不够,表现在时政新闻中会议领导讲话或访问活动与民众的联系、生活需求等没有表现出来,使得时政新闻的内容单化,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2.新闻主题较为肤浅。 时政新闻主题较为肤浅与其内容单一有紧密的联系,因为时政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会议及领导出席活动的报道,因而导致时政新闻缺乏有实质性的内容,新闻主题与价值不能深刻的表现出来。具体来看,我国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的过程中,重在对文件的罗列与领导讲话内容的呈现,忽略了对新闻内容主题的提炼,致使时政新闻主题最终肤浅的问题。 3.新闻报道方式较为落后。

探析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创新策略

探析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 栏目的创新策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探析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创新策略 来源:《新闻实践》杂志 目前,国内各级电视台都有对应的时政新闻栏目,上有央视《新闻联播》,省一级有各省的“卫视新闻联播”,城市台则有本土的时政新闻栏目。本文以台州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台州新闻》为例,拟对城市台在时政新闻的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探索作一番梳理。 打破时政和民生的界线 台州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有《台州新闻》和《百姓说话》,节目定位一目了然。在以往的操作中,《台州新闻》以传统意义上的时政题材为主,包括会议、领导活动、部门动态等等。前几年,《台州新闻》的收视率相比其他兄弟栏目,始终未见优势,我们一直在思考,一档栏目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去年,冰雪灾害、地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级电视媒体打破常规,推出大容量的特别报道,成为收视热点;全国“两会”、应对金融危机等相对较“硬”的题材,央视特别是二套经济频道则同样以普通民众的新闻诉求为报道出发点,满足普通民众的新闻需求,在影响力和收视率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绩效。这一切,都让我们领悟到,题材不是局限、不是决定一个媒体和栏目成败的关键,唯有回归新闻本源、满足民众的新闻期待才是要害。今天的中国,胡锦涛书记可以和老区人民聊家常,温家宝总理可以在灾区群众家里炒菜,“官”和“民”从未这么接近过,阶层的隔阂从未这么淡化过。大环境如此,我们的电视新闻,为何还要固守“时政”和“民生”的界线呢只要是观众想了解的,只要是包含了有效传播信息的,都可以作为像《台州新闻》这样的栏目采制和播出的节目源。在这样的节目理念下,《台州新闻》既保持它原本的使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完成主要领导的活动、时政会议、重要部门动态的报道,同时也高度关注了社会民生,诸如应对金融危机、重大案件(震惊一时的“绿意”老总被杀案、“江南船王”枪杀案等)、群体性事件、热议话题(禁塑令的实行、养路费取消、燃油税提上议程)、甚至社会丑恶现象(大溪红灯区事件)等等。因此,栏目收视率维持在以上,稳居省内同类节目前列。 “规定动作”出新 作为地方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台州新闻》有很多硬性的报道任务。如何在“规定动作”范围内,体现出它独特的声音和存在价值并为观众所接受呢 主题报道动态化 主题报道,往往以重大社会事件和现象为背景和对象,担负着宣传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解读政策法规等重任,是每个主流媒体不可回避的题材和任务。《台州新闻》一年到头主题报道不断,我们的经验是,重大主题报道行动化、日常主题报道动态化。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台州新闻》以大型新闻行动的形式开展主题宣传。经过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 作者:王龙玉方青云发布时间:2009/06/19 来源:金华报业什么是时政新闻,有研究者指出:“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学术界,时政新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新闻学大辞典》中只有对政治报道的解释,即: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政治报道曾被称为“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政治报道的范围很宽,外事、群众团体和宗教都可以包括进来。 对于时政新闻的界定,笔者大致赞同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柏铨教授的观点:时政新闻是从内容方面对一类新闻所做的界定,这类新闻侧重于从政治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实做出报道。时政新闻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都是时政新闻,狭义上说的时政新闻主要指与大量的会议和各级领导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1] 一、时政新闻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时政新闻是媒体重要的新闻资源,特别对党报来说,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产品。时政新闻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就是权威性。然而,多年来党报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更多的时政新闻在读者看来成了“流水账”、“记事簿”和“讲话稿”,读起来索然无味,以至于让读者敬而远之。 难道读者对时政新闻真的没有需求吗?调查显示并非如此。2007年,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调查中,多数群众“关注”或者“很关注”两会,共有37.7%的受访者选择“比较关注”,其次是“很关注”,占24.5%,两项合计占62.2%。而选择对两会“不关注”和“不太关注”的仅占13.2%。[2]这充分显示,群众对政治新闻拥有强烈的阅读需求。 这一结论从本报每周的上网新闻点击量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从一年多的新闻点击量排行榜的参数看,关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时政新闻(比如两会报道、新政策的出台,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一经发表,都会位居排行榜的前列。可见,我们的读者和网友并不是不愿意阅读时政新闻,只是不愿意阅读与己无关、毫无新闻性可言的时政新闻。 事实上,时政新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党和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作用(3篇)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作用(3篇)第一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教师要巧妙运用时政材料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将时政材料与高中政治教学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还可以多种形式运用时政材料为高中政治学习服务。 关键词: 时政材料;高中政治教;教学应用 时政是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时事政治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近期发生的国家大事,还能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目前发生的时事事件,提升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巧妙运用时政材料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高中政治教学的性质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相关的经济政治 生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在传统教材中运用的实践材料过于滞后,如果单凭教材中的材 料诠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难免让学生无法将时事与理论知识结合 起来,而使用时政材料,不仅能够弥补教材上材料的不足,而且可以 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时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 生的分析能力有所提升。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时代精神的精华》一 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讲授哲学与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作用,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单凭教材中的材 料就会觉得肤浅。如果能将目前发生的国际事件、国家重大事件与理 论内容结合在一起,效果就会好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 时政材料与学校组织的与政治学习相关的活动进行整合。如教师利用 班级的黑板报进行时政材料的展示,让学生通过时事园地了解最近发 生的国内外要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 利用时事演讲比赛将时政材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接受 时政材料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开发 研究。 二、将时政材料与高中政治教学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 中政治的兴趣

浅析时事新闻节目的创新

浅析时事新闻节目的创新 [摘要]时事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很重要的节目类型,是广播电视台对外宣传的重要门户和手段,因而不断提高时事新闻节目的质量,能有效提高广播电视台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实现时事新闻节目的创新,做出具体阐述。 [关键词]时事新闻节目;创新;举措

序言 在科技化、电子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事新闻节目,既要与传统媒体和兄弟台之间竞争,又要应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面对央视、卫视的绝对优势平台,地市级电视媒体,想继续保持自身优势,提高收视率,抢占市场,必须要有新的策略、新的手段。那么创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时事新闻节目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尽管目前国内很多卫视的品牌栏目,还在走模仿国外娱乐类节目的道路,并可以屡屡获得成功,但归根到底,哪个媒体创新得好,哪个媒体就能赢得观众。电视新闻媒体不同于其他新兴媒体,不但要抢市场赢先机,还要承担主流媒体宣传的责任,但以往旧的时事新闻节目形式和说教方式已经令观众乏味甚至抗拒。题材的转变和挖掘,形式的变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时事新闻节目不断改进图像、声音的传播技术,从专业方面丰富了时事新闻节目的内容和结构,将现场直播、专家评论、新闻策划等新闻报道方式有机地融合进节目当中,既让观众感受到与现场同步的新闻真实性,又通过各种专家评论、事件回顾等方式深度剖析解读。但是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比如对新兴题材的把握,对常规报道的创新,都是很棘手地摆在每个电视人面前。 访谈节目是有情感有倾向的,通过真正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再有深度有经验的记者,在面对新闻事实和现场时都很难将自己完全的“置身事外”。那么一旦深入进去后,记者的情感和思维就会融入时事新闻节目当中,有的甚至会随着采访人物或者实践的情感或者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就很难客观反映新闻事实。那么就需要更有深度的专家来对新闻本质来进行解读和剖析。 由于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和网络社交工具的冲击,电视节目也往往做成了快餐式的新闻节目,不懂得利用自身特点发布权威深度的信息,一味的去和其他媒体拼快而不是拼好,节目质量和画面质量的标准也降到了“有就行”的标准,殊不知,这是以自身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去竞争,既练坏了团队,也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 创新是时事新闻节目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观众对时事新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追求数量的增加,而且追求更高的新闻价值。时事新闻节目只有创新,才能满足观众不断提高的要求。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 摘要时政新闻是新闻类别中一种,并且是极难写好的一类新闻。采编时政新闻时不仅需要敏锐的政治意识,还要做好与普通民众的沟通。一篇好的时政新闻出炉,背后是采编者的精心选题与制作。文章通过分析时政新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在采编时政新闻时需要的技巧。 关键词时政新闻;采编;现状及技巧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7-0133-02 1 时政新闻现状 现下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时代渐渐被历史的脚步抛在身后。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信息处于大爆炸时代,人们每天从接触的终端媒体上获得信息,随时随地。什么是自媒体?通俗来说就是人人可以传播信息,获得外界信息的来源不止在依靠于媒体企业。发生在身边的事可以被传在网络上并立即被五湖四海的人看到,甚至有时传统媒体还要落后一步,并不能获得第一手信息。同时这也就导致信息的真假没有保障。在时政新闻的采编同样受到自媒体时代的冲击,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纸质媒体产业逐渐落幕,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这就意味着媒体传播信息的途径彻底改变。在

这个新兴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采编的问题渐渐浮上水面。 2 时政新闻采编的问题 2.1 报道形式陈旧 读报纸、看新闻的人都知道一篇时政新闻的标配词语:提出、加强、深化等等,通篇基调定下太高并大量使用形容词。然而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阅读的速度及耐心并不像之前能通篇读下来,一是,因为这个时代人们大都变得浮躁,这是速食时代;二是,因为这个年代信息量实在太多,这样的报道形式并不符合现代人们的胃口,终将要被抛弃。 2.2 采编的新闻所具有的价值很难把握 现代人的口味独特,正所谓众口难调,但基本上越来越趋于娱乐化。但人们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仍没有降低,这是民生的根本。老百姓很关心国家有些什么政策,哪些是限制人们行为的,哪些是保障人们利益的甚至是又多了哪些权益。而现在的时政新闻采编者对民生新闻了解的少,这导致了采编者所报道的时政新闻不能抓取读者的关注点。对英雄报道居多,对社会进行批评的新闻较少,虽说应该多弘扬正能量,但读者也不是傻子任由媒体蒙蔽,会相信媒体营造的――这个时代是海清河晏,无一丝腌簪之处的。现下报道的时政新闻很难把握什么是人们最想关注的,并怎么把新闻的价值发挥

新闻采编工作技巧研究

新闻采编工作技巧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24T10:09:26.20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5期作者:张利[导读] 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阻碍。如果能够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就可以获取更多有趣的新闻,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大竹县竹北乡广播电视站张利四川达州 635100摘要: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媒体事 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阻碍。如果能够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就可以获取更多有趣的新闻,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因此,我们要通过拓展新闻采编工作方式、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来做好新闻采编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做大的力量。 关键词:新形势;新闻采编;方法;质量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有利于丰富新闻工作的内容。新闻线索与新闻素材,是新闻媒体在制作新闻的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大量的新闻素材,不仅为新闻媒体提供了选择余地,还可以有效地丰富新闻工作的内容,使新闻媒体所报道出来的新闻更加的丰富多样,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倘若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素材作为原始资料,则新闻的完整性就很有可能被破坏。所以,有关人员要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视程度。新闻采编工作对整个新闻工作有着直接影响。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好比地基在整栋建筑中的重要性。如此可见,新闻采编工作是作为最基础的新闻工作而存在的,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新闻工作人员要想制作出好新闻,就应该把基础的新闻采编工作做好,因为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盖出稳固的、高质量的房子。 一、做好采编策划 部分新闻工作者为了单纯实现新闻的时效性,常常会忽略新闻采编前的策划工作,不过要想做好对新闻的深度披露,那新闻采编前的策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策划工作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在新闻采编之前你要明白你的新闻所面对的读者是什么样的群体,这一群体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只有掌握了这一群体读者对新闻的情感取向,才能够以这些读者喜欢且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将新闻呈现给读者。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工作开展之前多与群众接触,多深入生活,了解读者的所喜所爱,所感所想。如我在写“湖城寻根——衡水枣强移民文化交流团走进山东寿光和章丘”这片文章时,就深入到山东来衡水枣强寻根的团体中了解寻根情况,而我的目标读者就主要是生活在枣强的这些宗族的人以及全衡水的读者们,让衡水的读者了解到枣强是一种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些外省人的根,这篇文章在通过图文赞颂枣强山东两地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让枣强的人民甚至是全衡水的人都能有一种自豪感。这篇新闻的珍贵之处就源于新闻采编前充分的策划准备。 二、正确把握事件角度 新闻采编工作在确保新闻事实真实性的基础上要找准听众可能最感兴趣的角度对新闻进行采编,同时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将新闻表现出来。采编对象的差异造成了对新闻需求的差异,如教师较为关心教育政策及教研成果问题,农民则较为关注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等,大学生关注就业问题,而一般的市民则关注物价房价等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找好角度进行新闻采编工作,这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我在报道移动4G网络进入衡水时,就选了一个更快、更亲民、更安心的角度进行报道,即找准了4G网络的优势“快”,同时又打消了读者担心的价格高、是否安全等问题,能够很好的引起读者的兴趣。 三、总结采编技巧 新闻工作者应学会从以往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总结采编技巧和方式方法,同时要拓展思路,在保留传统新闻采编优势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传媒技术采集与编辑丰富的新闻素材,使新闻的采编方式更丰富。我在采集与编辑新闻时除了运用传统的笔录形式还经常用到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的传媒技术。同时特别注重对新闻题目的编辑,如我在报道衡水卫校毕业生容易就业的新闻时,就用了“衡水卫校毕业生缘何供不应求?”这样一个题目,利用疑问或反问的形式能很好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同时还有很多,如古字今用、巧用成语等等。 四、开展深入报道 新闻采编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来体现其价值,通过对新闻事件多角度的深入跟踪能够提高新闻的震撼性,使读者深入的了解新闻事件产生的背景及影响,还原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要达到这一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多角度追踪事件的本质,拓展新闻事件的广度和深度,将新闻事件的震撼性充分挖掘出来,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新闻报道的效果。如我在报道衡水卫校毕业生为什么容易找到工作这一新闻事件的时候,就采用了多角度的深入报道方式,一是从企业的角度采编为什么企业喜欢用衡水卫校的毕业生;二是从学生的角度采编为什么衡水卫校的学生容易找到工作;三是从学校的角度采编学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以至于使衡水卫校的学生那么抢手。这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呈现了新闻事件的本身,也让读者很信服,达到了共鸣的效果。 五、做到四性统一 在如今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里,做到信息的时效性不是一件难事,然而正因为信息的高速传播,导致现如今人们完全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很多新闻事件一闪而逝,有些新闻工作者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单纯的追求点击量或阅读量而不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编,便武断的转播、转发或传播新闻,造成了当今很多虚假新闻的泛滥。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采编要做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有机统一。新闻采编工作是报纸新闻工作的核心环节, 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报纸传媒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新闻工作者应清醒认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引以为戒,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新闻采编工作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新闻采编工作要在采编开始前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在确保新闻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报道,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够为广大读者服务。【参考文献】

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新闻编辑工作是整个新闻工作的关键,也是新闻报道创新的灵魂,尤其对于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要想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新闻编辑的能力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目前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现状谈起,分析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改革措施。 标签:新闻编辑;地方电视台;工作创新;改革措施 如今,广播电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这就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新闻编辑提出了高难度的挑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地方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节目,新闻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问题,所以地方电视台需要不断创新其新闻编辑工作,从而更大地提升节目的竞争力。 一、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简介 新闻编辑是以电视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策划、组稿、优选、组合等一系列脑力劳动获取一个新闻集成,并利用电视媒介传播给广大群众。简单来讲,这完全是一个创作过程,融合了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 二、目前电视新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节目时效性差,观看价值低 地方电视台由于新闻采稿手段和机器设备方面的现实,新闻的时效性往往很难保证,观众大多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手机、手机报、纸质报刊等媒介对新闻事件早已知晓,长此以往,观众就会对电视新闻节目失去兴趣。 (二)新闻编辑方式陈旧、单一,观赏性差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栏目经过多年发展,普遍还是千篇一律的传统模式,无论是报道方式还是编排效果,毫无创新元素纳入,内容方面没有新鲜感,忽视了新闻维度的多元化,新闻的选择和传播报道局限在本地,缺乏社会多角度的报道,不能和观众日益增加的观赏要求保持步调一致,观众对节目失去兴趣,出现审美疲劳,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无法保证。 (三)新闻编排混乱,内容空洞 如今,很多电视新闻编排较为混乱,新闻安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能准确体现新闻编排者的主体意图,不利于观众理解的深化。电视新闻是进行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能够将人们所不知道的重大信息告诉给电视观众,但是,当前的一些电视新闻,内容过于空洞,并且没有什么实际的新闻价值,枯燥乏味,让电

浅论地理节目的新闻采编技巧

浅论地理节目的新闻采编技巧 我国有很多不错的关于地理的节目,例如:《走遍中国》《寰宇地理》《经典人文地理》等,受到观众的青睐,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地理节目为引子,主要分析提高新闻采编技巧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标签:地理节目;新闻;采编;技巧 我国有很多不错的关于地理的节目,例如:《走遍中国》是央视推出的一个有关中国人文地理的节目。通过人文说地理,通过地理说人文。用镜头带领观众进入中国的地理空间,在现实的地理空间中,将观众带进人文空间,揭秘历史,叙述故事,解密事件,介绍人物,让见证者见证历史,让专家学者进行评论匡正,让观众不知不觉间进入节目的叙事,共同探索、发现和思考。再例如:上海纪实频道的《寰宇地理》节目,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最新科学与尖端科技、历史与人文、焦点事件调查、野生动物、世界旅游、本土化制作、系列节目主题周、国家地理特别节目等不同领域,令各界人士推崇备至!这栏节目不仅仅是反映主题事件类的纪录片,更是集摄影、音乐、译制、文学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观赏性极强的艺术片,通过高品质的、创新的节目,邀请全球观众一起重新思考对电视以及世界的看法。此外,云南卫视推出的《经典人文地理》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电视栏目。它主要以人文地理的理念和观点,以更为巧妙的方法和角度向更广阔的地区和高端受众讲述云南,直接促进世界对云南的了解,以全新的视觉和方法,将云南以外的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推荐给受众。 一、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提高策划意识 当今,以“知识爆炸”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潮涌而来的信息将每个人卷裹其中,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拥有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加,获得信息的速度不断提升,这都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时代更应发挥信息时代新闻编辑的策划思维。信息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拥有海量信息。在地理节目中,新闻编辑要实现引导、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的意图,在对地理环境及采编的选择、加工过程中必须运用立体思维,打破单一角度的局限,将新闻事实放在时空交错的大背景下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环节的报道,让人们从多方面认识新聞事件的价值和内涵。社会已从记者时代走到如今的编辑时代、策划时代。编辑的综合处理能力和策划能力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编辑可以通过对原稿的挖掘,发现记者未发现之重要信息,并且通过总体策划和不同的组合方式,综合运用消息、特写、评论、图片、资料等手段,多层次、多侧面、纵深全面地展示新闻事件,拓宽新闻的广度,开发新闻的深度,以深度新闻塑造独家新闻。一个好的策划,往往能使司空见惯的事情丰富起来,增加观赏性。 二、新闻采编人员要注重“采”和“编”协调统一 采编工作,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出整个过程中的两个重点内容——“采”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