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 在没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条件下,在一个基板材质上制备原位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纳米材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没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合成一种生产纳米材料的溶胶?凝胶路线,。这些材料是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简单地通过把石英低聚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获得的。表面活性剂被作为改变溶胶-凝胶的催化剂也作为一个可以引导材料的孔隙结构中介,在干燥期间减少毛细管压力。因此,一个无裂缝的单片材料被生产。我们通过在终端添加聚二甲基硅氧烷用疏水性质还合成了一个异常的产品。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合成不需要煅烧或附加其他程序,溶胶可以直接应用到基板上,特别是应用到外部表面的建筑物。因此,这些纳米材料的用途是恢复和保护建筑基质。使用这些技术(物理吸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核共振磁光谱学),我们深入的调查了这些材料的结构,显示了,由于辛胺所起的作用它们是由硅颗粒组成的,在混合材料里,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形成二氧化硅粒子的链接桥梁。最后,我们证明这些产品作为巩固一个特定的建筑石材的有效性并且使它具有疏水性。

关键词:纳米材料、溶胶凝胶过程,PDMS /二氧化硅混合,分子剂、建筑材料、愈合剂,疏水性产品。

引言

溶胶凝胶材料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是在干燥条件下他们的敏感性易于收缩和倾向裂纹因为毛细管的压力。我们研究小组曾设计了一个创新的合成策略,在表面活性剂里(正辛胺)用一个四乙氧基硅烷单体转换溶胶?凝胶(以正矽酸乙酯)。这个合成中,HCl被用作催化剂、包括水为了水解乙氧基的团体和乙醇需要共溶剂。我们的目标是基于溶胶?凝胶路线设计一个程序,可以应用于建筑石雕或者其他类似的户外材料。表面活性剂提供了防止凝胶开裂的有效方法,由于两个因素:(1)粗化的凝胶网网状物,减少了毛细管的压力;(2)减少表面张力,也减少了毛细管的压力。后来,我们通过移除酸催化剂改进了这个过程。在辛胺存在的条件下在硅氧烷和以正矽酸乙酯之间通过共缩和我们还合成了无裂纹的有机无机混合凝胶杂化。在产品中有机成分赋予韧性和灵活性,在防止凝胶开裂方面具有协作性:此外,有机组被集成的硅聚合物给它疏水属性。

最近,在这些表面活性剂合成纳米材料中,我们也集成了二氧化钛粒子。由于钛二氧化碳的光催化活性的结果从而获得自清洗产品。这些低成本低和简单的路线的实际效益已被确认。在这些材料用来保护和恢复的石头和其他建筑材料。此外,其他研究工作在我们后来的战略领域(辛胺添加)里获得了无裂纹产品。

目前的研究工作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在没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条件下在一个基板材质上制备原位合成一种生产纳米材料的无溶胶?凝路线。这些产品都是专门为保护或恢复建筑石材或作为其他类似的衬底。然而,他们可以被使应用于其他的应用程序。这个新奇过程对于我们的之前的路线是防止乙醇的使用或从溶胶中使用有机溶剂。有两个重要原因目的是消除乙醇和其他挥发性有机溶剂:(1)使“绿色”保护产品(2)增加干物质产品的比例应用到衬底提高它的有效性。这里介绍的过程是基于通过Tanev和Pinnavaia提出了路线二氧化硅前兆,像矽酸乙酯、被聚集在中性胺表面活性剂胶束产生一个类似六角形介孔的二氧化硅(HMS)分子筛。组装过程涉及硅的部分水解与表面活性剂头基前兆氢结合。Pinnavaia提出的路线,添加乙醇作为

助溶剂提高模板溶解度。后来,Mercier和Pinnavaia12作为制备HMS材料通过正辛烷和正矽酸乙酯混合在一个没有乙醇作为助溶剂的水溶液里。在这个制备过程中、水添加过剩(以正矽酸乙酯/水的摩尔比率大约是1:30)。溶胶?凝胶转变之后,细微结构造材料沉淀通过过滤被分离。对于我们的特殊要求(纳米材料在衬底上产生),我们不能过度添加水因为相分离和过滤必须完全避免。因此,我们添加了一定比例的辛胺水溶液在硅前驱被溶解的能力,在溶胶-凝胶过渡期间防止阶段分离。为了实现增溶必须降低表面活性剂和含水率。为了加快溶胶?凝胶过渡我们使用一个硅低聚物相反硅单体(以正矽酸乙酯),和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根据前面所说的,获取无裂纹材料产品,我们已经开发了一个简单和低成本的程序,在原位上的衬底材料、纳米材料主要是为了修复和保护石制品。开始溶胶只包含一个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一个硅低聚物。此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个简单的修改过程,在溶胶开始时添加一个有机成分,使最终的产品给疏水属性。另一方面从所取得的实验数据另一个重要的成就是现在的工作要进行深入调查合成材料的结构和设计结构模型。这些模型是也用于解释不同组件(表面活性剂、有机成分,……)材料最终属性所起的作用。在干燥过程中我们还讨论了材料的性质。

本论文的组织如下:(1)我们当前的细节是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合成设计。(2)我们对获得的产品进行完整的描述,基于实验的获得数据我们提出两个结构模型。(3)我们把这些产品使用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上的石头上,初步评估他们为保护和修复效果的目的。所有的例子中对于比较,两个商业产品也被评估。

实验部分

合成阶段:硅纳米材料被准备开始溶胶包含测试工程师40 WN(从瓦克)在存在表面活性剂(辛胺,从奥德里奇)。根据其技术数据表,TES40 WN(以下简称TES40)是单体和乙氧基硅烷低聚物的混合。平均链的长度大约5Si?O单位。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获得了这个产品,包括作为支持信息,乙氧基复合化合物的典型现状峰值。第二组实验运行作为一个变体基础溶胶成分。添加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以下简称PDMS)制备一个有机?无机混合纳米材料。PDMS(从ABCR)的聚合度为12(摩尔质量400?700)并且OH百分比在4到6% w / w这个范围。PDMS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被作为支持信息,被确认存在终端Si?OH团体中。

制备过程如下:(1)辛胺溶液与浓度的显著的表面活性剂高于其的相对应临界胶束浓度(cmc),这是0.010摩尔·dm?3,13通过有力的搅拌。具体来说,一个1.57摩尔·dm?辛胺的水溶液被雇佣。溶液的浊度是因为胶束的形成。(2)辛胺水溶液是在搅拌下用TES40混合,TES40的几个摩尔比率的范围是从1:0.1 × 10?3 到 1:7.5 × 10?3。表1中给出的是试剂比例采用细节。被同均匀化的溶胶通过大功率超声波搅拌(60 W·cm - 3)10分钟,然后的尺寸用尺寸为3.15厘米直径4.61厘米长投影在圆柱和透明的模具上。

在实验室条件下维持(相对湿度为60%20°C和温度的)投放溶胶。这个研究那些溶胶被选择生产无裂纹单片。制备有机无机纳米材料,通过逐滴添加PDMS到溶胶里合成了第二组溶胶。调查影响PDMS纳米材料的性能,两个不同的比例(5、10卷。%)被使用。详细的试剂比例论文综合的给出了表。

2。设计工作图1所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合成路线的说明。

纳米材料的特征:溶胶被立即合成,在布鲁克菲尔德公司使用同心圆筒粘度计对他们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模型dv ii +与UL / Y适配器)。实验温度是25°通过循环的水在一个恒温浴被测定。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生成流量曲线。对于比较的目的,流变学特性的两个商业产品:Silres BS 290由瓦克提供的,Tegovakon V 100年从赢创(以下简称BS290和TV100,分别)同时进行。TV100是以正矽酸乙酯和二辛基锡化合物二月桂酸锡(DOTL)为催化剂部分预聚合的无溶剂组分的单组分愈合剂。BS290作为疏水处理一个无溶剂硅烷/硅氧烷的混合应用程序。以下的规格制造商,BS290在乙醇中被稀释(稀释= 12%的重量。)。

溶胶是被放在模具之前所描述的。凝胶在实验室的铸溶胶条件(在相对湿度60%,温度为20°C)通过简单的干燥直到达到定量。这两个商业产品允许在同样的条件下凝胶。溶胶的稳定性是在封闭的容器里进行测量。通过肉眼检查在干凝胶中裂缝。下面描述的所有实验是在六个月后进行合成。

材料的体积收缩是在干燥期间利用数字测径器计算出了干凝胶整块材料体积的变化。

干凝胶的机械性能通过用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进行了调查获得测试。使用的设备是一个日本岛津公司的AG-I 测试机,最大负荷的是5 KN。的压缩载荷应用程序的速度是0.5毫米/分钟。结构特征是使用一个微粒学ASAP2020由N2物理吸附在77K下测定的。所得的等温线用于计算孔隙体积、孔隙大小分布和干凝胶粉的比表面积的表面区域。干凝胶的表面也直观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出品公司使用一个FEG SEM显微镜西陇

模型,结构分辨率为1.5海里。图像是使用了二次电子探测器在一个电压10千伏。材料碎片的研究中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了被可视化一层被涂上一个细导电层的黄金。从干凝胶粉中透射电子显微图也获得使用陡环形黑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通过一个带JEOL HAADF探测器配备的JEOL 2010 - feg TEM /茎电子显微镜。对于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准备通过沉淀少量的粉末直接涂在莱西碳层铜网格上。

干凝胶表面形貌的研究表面是在开发模式操作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Nanotec把电nica s l)得到的。

这个纳米材料的化学键的研究下分析了傅里叶变压器红外分光光度法(FTIR)。干凝胶粉中光谱的记录是用 FTIR-8400S记录的从日本岛津公司(4厘米?1分辨率)在该地区从4000年到648年cm?1 实验在衰减全反射模式(ATR)被制定。

单次脉冲(SP)mas核磁共振实验在带有多核探测器设备的Bruker A V ANCE WB400Bruker 光谱仪上被测定的。

干凝胶粉样品被4毫米长的氧化锆转子以8 kHz进行旋转。29SiMAS核磁共振光谱被测得的频率为79.49 MHz,使用一个1.8μs的脉冲宽度(π/ 2脉冲μs长度= 5.4),一个60年代的延迟时间和2000的扫描数字。这个化学位移值在以ppm为单位从四甲基硅烷被报道。

在石头上的有效性:产品的研究被应用的到一个共同的建筑石材上。石头的选择是一个生物钙质石头是从圣克里斯托瓦尔采石场(Ca diz,西班牙)选择的,在西班牙象征的西南地区一直被应用在不朽的建筑上,如塞维利亚的大教堂。这是一个黄色奶油石头大约含50%的泥晶方解石水泥和圆形石英和长石颗粒,碎屑组件。研究了多种汞的孔隙度值约为21%。石头样品被削减成4厘米的立方体的形式直到重量达到常数。在溶胶研究中用一个类似的方法通过喷射流程一个立方体的面如图1所示。比较有效的商业方法,BS290和TV100也同样适用。这个石头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直到达到恒重。产品在样本完全干燥之后吸收的相应比例的剩余产品,指示为干物质进行计算。这个未经处理的样品石头下面描述的程序是几个月后的应用程序。所有报告的结果是对应平均获得的值是从三个4厘米立方体石头组成的样本中,除了不同数量的样品或样本大小有明确的表示。

使用钻井电阻测量系统(DRMS)改善石头的机械性能评估了它们的技术。用直径为4.8毫米的钻头和600 rpm的转速穿透率为10毫米/分钟。

涂层材料的有效性是提供疏水保护是根据液滴法通过接触角测量特征使用一个商业基于视频的软,件控制接触角分析仪OCA 15plus模型的仪器。静态接触角值在石材表面被确定。对于每个评估,水滴的蒸馏水(10μl)是采用在石头表面上有不同的点。使用ARCA方法测定前进和后退的接触角包含软件设备,液滴的体积被增加或减少了5μl。在以前的论文中给出了这个过程的细节。确认材料的疏水行为在UNE-EN 192514的引用里石样本受到一个水吸收的测试通过毛细管作用(WAC)。

结果与讨论

纳米材料的特征:溶胶-凝胶的过渡期、稳定性和干凝胶的产品在我们的实验室获得了初步研究表1。正如预期的那样,增加辛胺的水溶液开始时产生一个线性降低溶胶凝胶时间段,证明了辛胺所起的催化效果,在介绍了在以前的论文中。我们解释了辛胺怎样明显存在的修改以正矽酸乙酯水解和冷凝过程。同样,稳定,在封闭的容器内作为评估凝胶时间,也减少了辛胺水溶解分解。

如表1所示,最低的表面活性剂溶解的含量在实验室条件下没有凝胶。因此,正如前面所描述的这个除去的溶胶研究。这个凝胶过渡必须是自发的应用于原位。最高表面活性剂溶液含量的四个溶胶产生一个明显的干凝胶开裂与相分离。水和TES40之间这是一个低溶解度的结果。摩尔比TES40 /水等于或高于1/0.024产生了相分离,因此,辛胺水相,没有与硅低聚物相互作用。因此,抑制胺辛的影响在粗化的孔隙大小凝胶,从而降低了毛细管压力开裂,导致出现凝胶开裂。此外,这两个溶胶与更高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含量产生黄色干凝胶。这种效应可能与高胺溶胶相关生产硅氮化15、16。对于氮化过程、汉等艾尔16调查甲胺和沸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得出结论,强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胺基攻击的H原子Si??O框架形成 Si?O...H...N

键。在沸石中导致形成Si?N键。我们认为在我们的实验室中一个类似的硅氮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干凝胶制备中。另一方面,干凝胶的淡黄色可能被作为解释胺对二氧化碳的反应形成氨基甲酸17。为了阐明这一点,我们完成了13 c核磁共振的试验测试在UCA凝胶的研究下。作为一个例子,光谱对应于一个UCA产品中辛胺的含量较高包括为支持信息。由于观察,典型氨基甲酸酯的信号(220 ppm)没有被观察到。因此,我们认为氨基甲酸酯是不会产生在这些材料的。这两个TES40 /辛胺溶胶生产单片干凝胶(TES40摩尔比到辛胺是 1:2.5 ×10?4和1:5×10?4)是根据技术特征实验部分中描述的。此外,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还表征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属性准备。这些混合材料是通过PDMS和辛胺成分被指证的。

为了比较,在研究中调查这两个商业产品的相应性能。在研究中表3给出了溶胶?凝胶产品的属性。研究溶胶表现出牛顿行为因此,粘度是计算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曲线的斜率。在所有的情况下,线性回归系数高于0.99。溶胶的粘度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没有PDMS合成是类似于商业的产品TV100。正如预期的那样,PDMS 的增加溶胶开始有轻微的提升和PDMS成分的逐渐增加。商业疏水性产品(BS290)显示最低的粘度值是在乙醇里稀释的结果。

表3。溶胶?凝胶特性

至于凝胶阶段,没有一个产品即刻稠化的:这必须避免所需应用程序,因为如果发生一个瞬时变化,产品无法渗透到衬底的孔隙结构。在实验室条件下所有的产品稠化都是自发地,如有需要,长的时间内通过TV100商业愈合剂用相似方法。PDMS产品带略少量凝胶。这一行为解释的是PDMS链在溶胶含有硅醇终端而TES40包含乙氧基的团体,这必须被水解为之前的阶段到溶胶凝胶转变;因此,高的PDMS含量,过程6冷凝的速度更快。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以BS290为例的情况下,被应用溶解在乙醇里。一个薄膜被获得因为溶剂完全被蒸发。所有的UCA溶胶比对应的TV100表现出明显更长时期的稳定(至少4倍的时间)。这证明UCA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际利用存储应用程序需要在基板上处理。干后在实验室条件下,TV100溶胶产生一个脆弱和完全破碎地干凝胶,而UCA溶胶给均匀无裂纹和透明的

整块材料,如图2所示。对于干凝胶有机-无机杂化,他们的均匀性表明凝结共缩聚在PDMS 和硅低聚物之间发生,有机组件完全集成在硅胶网上。通过干凝胶在干燥阶段随着容量方面的减少,我们观察到显著减少这些材料比那些对应于我们以前合成的产品含有很高比例的水和乙醇作为溶剂4具体来说,干凝胶制备并没有显示在减少PDMS分别为83%和70%。我们目前的产品,如表示在表3中,显示大约从30%减少到50%,与它们相应的物质相比。显然,体积的显著减少表明我们的产品产生的是干物质,因此,他们在衬底上的处理效果,已经成为更

大。正如预期的那样,单片材料体积的缩小对于那些PDMS含量更大,PDMS的含量被高。麦肯齐等人讨论在干燥期间18PDMS链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为了检查这个行为,弹性模量(E)值从应力-应变测试中被获得干凝胶单片机(见表3)。正如所预期的,弹性较低的干凝胶模包含PDMS,确认其“有弹性”的行为。从氮的吸附?解吸实验中确定了干凝胶结构性能。商业产品TV100不能被评估由于其极低孔隙体积,它不能通过设备被探测,这个特性确认了干凝胶从TV100中获得的是一个密集的微孔材料。在我们的实验室制备的于凝胶氮吸附解吸等温线如图3所示,表4给出了获得的数据。

所有的UCA材料显示的IV等温线类型,是典型的介孔材料,根据IUPAC分类。然而,带有PDMS的产品和它们相应的相对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观察。这两个产品没有PDMS(UCA T-o 和UCAT-2o)提出了一个H1磁滞回路几乎平行和垂直于吸附?解吸分支。在最低辛胺含量的产品中这一现象更明显。这种滞后是材料的典型组成的球形粒子用非常一致的方式排。带PDMS的UCA产品显示了H2磁滞回路类型,其特点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一个急剧升降的解吸分支。由于解吸部分被发现是位于相对压力接近一个较低的压力限制(约为0.4 N2在77 K)。这些干凝胶可以分为相对均匀材料。

在过去的文章中,Tanev和Pinnavaia1使用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辛胺)作为模板毛孔的材料合成介孔二氧化硅。这些六边形的介孔分子筛显示两个明显不同的中孔隙度。(1)框架的局限,这是通过表面活性剂产生的多孔性。氮吸附的特点是集中在相对压力(P / P0)从0.1到0.5的等温线;(2)结构的中孔隙,这是相互颗粒的孔隙度,其特点是在P / P0地区从0.5

到1.0在相应的等温线出现一个良好的磁滞回路。这两种中孔隙在UCA产品被清楚的鉴别没有PDMS,其中一个均匀分布集中在3.8?3.9纳米,通过辛胺创造对应于毛孔,被观察。

此外,一个变形的和异构孔隙大小分布所在的区域是从5到14纳米。

后来

的分布可能与相互颗粒的空间相关。最低的中孔隙值的维护,大小和同质性价值观相似。这一发现表明辛胺所起得作用是毛孔指引剂。然而,孔隙度与颗粒空间相关联完全出现在带PDMS的所有的UCA产品中。我们认为这是凝胶在干燥阶段通过PDMS遭受高收缩。这个假设表明的弹性模量较低,获得的更大值在带PDMS的干凝胶容积里减少。为了解释观察合成干凝胶开裂带更高的辛胺合成成分,我们进行了一次物理吸附试验在含有TES40 /正辛胺的干凝胶的摩尔比是的1:0 9×10?3。这个干凝胶,在干燥期间提出了相分离和裂化(见表1),干凝胶的孔隙体积明显低于那些其他UCA凝胶测试方法得到的(图3和表4)。关于孔隙大小的分布,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中孔隙是依靠辛胺维持但它的孔隙体积是极低的。这些结果证实

了我们的假设,在起始溶胶中增加辛胺的水溶液的含量促进相分离;溶液在起始溶胶中促进相分离;因此,辛胺只作为指导弱材料的孔隙结构,所以中孔隙的比例较低。随后,毛细管压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值在干凝胶干燥和发生裂解时。干凝胶的表面通过SEM也进行了直观的研究下。最后得到的图像如图4所示。

为了检查这个行为材料的体积大大的削减了,应力-应变测试干凝胶单片机获得了弹性模量(E)值是(见表3)。正如所预期的,包含PDMS的干凝胶的弹性模量较低,确认其“有弹性”的行为。从氮吸附?解吸实验中确定了干凝胶的结构性能。商业产品TV100不能评估是由于其极低的孔隙体积,它不能被设备探测到,这个特性确认了从TV100中获得的干凝胶是一个密集的微孔材料。在我们的实验图3所示的是氮吸附解吸等温线对应于凝胶制备,获得的数据结构在表4给出了。干凝胶是从TV100中得到的一个密集的材料,在放大使用中都没有观察毛孔。在左边的图片中裂缝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对于UCA产品(数据4 b?F),他们都配置一个大小均匀的二氧化硅颗粒。在过去的文章中,在正硅酸乙酯的合成中我们获得了类似结构的干凝胶,PDMS和辛胺,使用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带有类似的结构干凝胶已经被广泛报道,由硅溶胶球从包含四甲氧基硅烷和甲酰胺还获得了凝胶网。他们提出了一个机制对溶胶-凝胶的变化的主要粒子约2纳米聚集在次级粒子约6纳米。当这些二级单位凝胶相互发生结块,形成了一个三维网。在一个类似的方式,Bogush和Zukoski23获得均匀球体从50 nm直径超过一微米,正矽酸乙酯在水乙醇溶液中含氨。这些作者开发了一个综合的增长模式来解释这些均匀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形成存在一个基础培养基。如氨的凝聚速率是超过了水解速率。最近,小菅教授和Singh

还合成介孔粒子组成的材料通过使用辛胺作为模板。我们推测,在我们的产品中形成统一的二氧化硅颗粒通过一个类似的聚合机理的发生。我们认为辛胺作为一个基本的催化剂,能促进二氧化硅低聚物凝结在起始溶胶中。SEM图像在我们的实验室获得的(参见图4)清楚地表明了,PDMS的纳米材料组成一个配置用较小尺寸的二氧化硅颗粒比那些没有PDMS的相应的材料相互作用颗粒距离较小。从SEM图像和所获得的数据中我们测量了这些粒子大小表4所示。这个两种含有PDMS的产品显示了粒径的范围从50到70纳米,这个减少作为有机含量被提高了。在不含PDMS的纳米材料的情况。在约110?120纳米这个粒子大小有显著提高。通过转移电子显微图发现了这些所支持的研究结果。图5显示的是是一个不含PDMS材料(UCAT-2o)和它对应的类似物PDMS(UCAT-10P2o)的显微图。UCAT-2o的显微照片HAADF-STEM显示了单个硅粒子和它带有小尺寸的凝胶网相似,通过扫描电镜(大约估计100纳米)。对于的包含PDMS混合材料,我们观察到一个较小的颗粒,颗粒大小(约70纳米)通过SEM再次估计匹配大小。在我们看来,减小粒子的尺寸大小和距离发现混合干凝胶网与PDMS链接的收缩相关在干凝胶干燥期间作为他们的高弹性结论。正如之前所讨论的,期望弹性模量是非常低的,因为主要反应压力是PDMS链的螺旋。这也证实了材料收缩程度的增加(%体积的缩小)和通过含PDMS的纳米材料表现了体积弹性模量增加(见表3)。减小尺寸的大小在二氧化硅粒子上对疏水性PDMS涂料的形成可能也是有利的可能限制进一步聚合。图6显示了一个含PDMS的混合材料和不含PDMS的同性质的材料2d结构模型,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还研究了UCA干凝胶的表面形貌。图7显示的是通过3d图像获得的。

应该指出的是,对于x轴和y轴来说z轴已经明显的被放大。这样做是为了使不同的材料的粗糙度不同在研究中更容易观察。探讨影响PDMS的地形,我们还制备了一个PDMS含量较高的纳米材料(50%v/v)。这是UCAT-50P2o表示的。它的3d图像也包含在图7中。不含PDMS的硅纳米材料的表面提出一个轻微的粗糙度,让我们联想到聚合硅颗粒。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除了PDMS都做了相当大的修改:峰值出现,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表面粗糙度。我们的以前讨论,这些峰可能与PDMS链相关。得到的明确的线性关系表明更多的峰向PDMS含量更高的地方倾向,如下所示图像7D,7E和7F所示。这些结果清楚地证实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干凝胶的结构。PDMS的聚合形成链接二氧化硅粒子,正如前面本研究中说明的在干燥阶段有明显的收缩现象。这导致的链接收缩,AFM3d显示的图像中峰的粗糙度也增加了。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开发一个3d模型为了硅PDMS结构的杂化,另一个为了不含PDMS相似物从AFM得到的图像。这两个3d模型如图8所示。

在图9中研究提出了纳米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所有的材料,包括商业产品,介绍了两种典型的峰,硅氧烷的峰值位于792和1043cm?1代表相应的弯曲和拉伸振动。UCA干凝胶还显示一个接近于伸缩振动的高峰,位于1161cm?1。这对双键(1043?1161cm?1)是与高分子质量硅氧烷链相连的。以TV100产品为例,外键没有观察到外键。一个低分子量聚合物被形成。一个扩大的红外光谱区域包含对应的这对双键在图9中。

在UCA混合材料和BS290产品里特定的峰是由于PDMS的观察。特别是在1261cm?1处的峰,是由于Si-(CH3)2双键26,28在这些光谱中有明显的显示;UCA产品还展示了在860cm?1处的双键分配给共聚反应在Si?OH基团之间的水解硅低聚物和PDMS分子的Si?OH。这些混合材料的详尽的乙醇提取使用溶胶提取器移除PDMS不是结合石英,所有的键被提取之后在这里报道。这表明对于石英颗粒PDMS是共价键,确认PDMS的共聚和硅低聚物是有效的。显然,这些键在不含PDMS和TV100的UCA材料中在光谱中没有观察到。

我们观察到正辛胺出现在干凝胶测试中。具体来说,在1392和1444cm?1处的键,出现只在UCA产品中,是因为正辛胺C-N伸缩和正辛胺C?H弯曲。此外,在1485cm?1处我们观察到一个高位峰,根据文献,由于氨基基团较强的自由的氢键硅烷醇。这证实了正辛胺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氢键产生的。

UCA产品的光谱图在970cm?1处的峰值所示值得特别注意。是因为Si?OH的伸振动。然而,在含有PDMS的混合产品中强度没有降低。此外,典型的宽带显示硅胶在3750-3250cm-1处与硅醇基团与氢键吸收分子相关水没有显示在这些光谱中。因此,我们认为970cm-1处的峰可以归因于Si?N伸缩振动。在先前的研究通过淡黄色观察产品的制备可能被证实。本文中

描述的,含量较高的正辛胺与硅的硝化反应有关(见表1)。另一方面,早期以正硅酸乙酯、水和乙醇在正辛胺的存在下我们合成了纳米材料。我们证明了表面活性剂在6个月后完全清除。我们认为,撤销表面活性剂是有益的通过在溶胶中含过量的乙醇。因为乙醇,正辛胺残留物,在干燥期间被蒸发。在这里介绍的产品,少量的减少干凝胶体积能显著降低蒸发。因此,在光谱中观察到的正辛胺可以部分保留在干凝胶中。

在烷基链中我们还观察到一个双键相关的-CH2??的不对称振动基团在2922cm?1处和对称振动的CH3?基团,-CH-2在2852cm?1。这两个键被清楚的观察到所有的UCA产品。一个键在中间位置在两个引用键之间的也被观察到BS290。在BS290中,我们认为这个双键与烷基团体包含在这个商业产品中,给于疏水属性。UCA产品,这些峰与表面活性剂相关,因为他们存在同样的强度。二氧化硅光谱和硅?PDMS干凝胶。然而,他们也可以对应乙氧基的组织从没水解的低聚物中。UCA材料,在1296 cm?1处我们还观察到一个键,对应到CH2扭转振动,这可能也归因于乙氧基的基团。TV100的光谱没有显示这些键。图10所示的是获得的所有的干凝胶中硅的核磁共振光谱。TV100光谱表明Q3(?100ppm)和Q4(110?ppm)物种具有相似的强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

(2011—2012)学年08C班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浊点 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 (15×3分)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等量的Span -80与吐温-8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常用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剂L-548 组成:非离子醚型表面活性剂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浊点:54—67℃ 腐蚀性:1%水溶液对H92黄铜在55±2℃恒温24小时,≤1级 产品特征:具有优异的乳化、润湿、渗透等性能 产品用途:做为常温水基金属清洗剂的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单体,除油、净洗性能优良,在其它行业用作乳化剂、渗透剂、润湿剂。 乳化剂OP-4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溶解性:易溶于油及其它有机溶剂 PH值(1%水液):6—7 HLB值:5 产品特征:易溶于油及有机溶剂,为亲油型乳化剂 产品用途: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转化率,如在塑料聚氯乙烯聚合时,作为整料剂,不但能使聚氯乙稀成型颗料均匀,且可杜绝反应粘锅。也用于W/O型乳化剂的制备。 乳化剂OP-6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水中呈分散液 PH值(1%水液):6—8 HLB值:10.9 产品特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产品用途:用作煤矿井下塑料制品传送带的抗静电剂、可消除传送带在运行中产生的静电感应,消除放电—电火花现象,有利于井下安全生产、在一般工业可用作乳化剂。 乳化剂OP-7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 溶解性:在水中呈分散状态 PH值(1%水液):6—7 HLB值:12.0 浊点:<30℃ 产品特征: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和净洗效能

产品用途:在毛纺、合纤工业及金属加工过程中作为净洗剂。如可作为聚丙烯晴染前染后洗涤及皂煮剂,并可做成阳离子染料的匀染剂。也是金属净洗剂的组成之一,在一般工业可作乳化剂 乳化剂OP-10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4.5 浊点:61—67℃ 产品特征:具有优良的匀染、乳化、润湿、扩散,抗静电性能 产品用途:1、在合纤工业中做为油剂的单体,显示乳化性能,抗静电性能,在合纤短纤维混纺纱浆料中做柔软剂。可提高浆膜的平滑性和弹性,该乳液对胶体有保护作用 2、用作羊毛低温染色新工艺的匀染剂。在农药、医药、橡胶工业用作乳化剂,建筑行业可作为乳化沥清的乳化剂,又是金属水基清洗剂的重要组成之一。 乳化剂OP-15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软膏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5.0 浊点:70—80℃ 产品特征:高温下在水中也有较好的溶解性 产品用途:用作高温分散乳化、脂肪、蜡和动植油类的乳化剂。 乳化剂OP-20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固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6.0 浊点:81—90℃ 产品特征:具有一定的抗盐性,用作高温乳化剂 产品用途:用作高浓度电解质润湿剂,合成胶乳的稳定剂。 乳化剂NP-10 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PH值(1%水液):6—7 HLB值:13.5-14.5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成分及性能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成分及性能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又称水剂清洗剂,一般是由表面活性剂、洗涤助剂和添加剂组成的; 一、表面活性剂 1.主要表面活性剂品种 表面活性剂是水剂清洗剂中的主要成分,通常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洗涤剂中仍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正在日益增加,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使用量较少。这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经济成本决定的 最早使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肥皂,曲于它对硬水比较敏感,生成的钙、镁皂会沉积在织物和洗涤用具的器壁上影响清洗效果,因此已被其他表面活性剂所取代。目前肥皂主要在粉状洗涤剂做泡抹调节剂使用,由于它易于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所以在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结合使用时,可起到“牺牲剂”作用,以保证其他表面活性剂作用充分发挥。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盐(LAS) 由于有良好的水溶性,较好的去污和泡沫性,比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盐(ABS)的生物降解性好,而且价格较低,所以是目前洗涤剂配方中使用最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他一些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仲烷基磺酸盐(SAS)、α—烯烃磺酸盐(AOS)、醇硫酸盐(FAS)、—磺基脂肪酸酯盐(MES)、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虽然可以渭单独作为洗涤剂主成分,但通常是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配合使用。 其中仲烷基磺酸盐(SAS)水溶性比LAS好,不会水解广陛能稳定,常用于配制液体浙溜α—烯烃磺酸盐(AOS)抗硬水性、泡沫性、去污性好,对皮肤刺激性低牛因此多用于皮肤清洁剂。其中尤以含碳原子数在14~18的α—烯烃磺酸盐性能最好。 脂肪醇硫酸盐(FAS)是重垢洗涤剂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去污力强的优点厂它的缺点是对硬水比较敏感,因此使用的配方中必须加螯合剂。 d—磺基脂肪酸酯盐(MES)是以油脂等天然原料制成的,生物降解性好,对人体安全,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MES是一种对硬水敏感性低、钙皂分散力好,洗涤性能优良的新品种,缺点是会水解,使用时要加入适当稳定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兼有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在硬水中仍有较好的去污力,形成的泡沫稳定,在液体状态下有较高稳定性,因此广泛用于配制各种液体洗涤剂。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使用最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它在较低浓度下就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对污垢的分散力,而且抗硬水性能好,具有独特的抗污垢再沉积作用。 过去常使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虽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类似的性能,但由于其生物降解性能差,目前在洗涤剂中用量正在减少。 烷醇酰胺配制的洗涤剂有丰富而稳定的泡沫,而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有良好协同作、用,有利改进洗涤剂在低浓度和低温下的去污力,因此常做洗涤剂的配伍成分。 氧化胺水溶性好,与LAS配伍好,对皮肤刺激性低,有良好的泡沫稳定作用。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价格高,目前多用于配制液体洗涤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有良好的去污能力,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只在个人卫生用品和特殊用途洗涤剂中有少量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性较差但柔软、杀菌、抗静电性能优良,因此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可制成兼有洗涤功能与柔软、消毒

2014-2015 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实验一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1、用多种乳化剂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2、学习鉴别乳状液类型的基本方法; 3、了解乳状液的基本性质。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一种分散体系,它是由一种以上的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与它们不相混溶的液体中而形成的。通常将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内相(或分散相),另一相称为外相(或分散介质)。 通常外相为水相,内相为油相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O/W 表示,反之则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W/O 表示。为使乳状液稳定要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多为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乳化剂的性质常能决定乳状液的类型,如碱金属皂可使O/W 型稳定,而碱土金属皂可使W/O 型稳定。有时将乳化剂的亲水、亲油性质用HLB 值表示,此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 值在3~6 间的乳化剂可使W/O 型的乳状液稳定,HLB 值在8~18 间的乳化剂可使O/W 型的乳状液稳定。欲使某液体形成一定类型的乳状液,对乳化剂的HLB 有一定的要求。当几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时,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和单个乳化剂的HLB 值有如下关系: 混合乳化剂HLB= ax+by+cz+…../x+y+z+….. 式中a、b、c ……表示单个乳化剂的HLB 值,x、y、z ……表示各单个乳化剂在混合乳化剂中占的重量分数。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有: ①染色法 选择一种只溶于水(或只溶于油)的染料加入乳状液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内相和外相的染色情况,再根据染料的性质判断乳状液的类型。例如把油溶性染料加入到乳状液中若能使内相着色,则为O/W 型乳状液。

②稀释法 乳状液易于与其外相相同的液体混合。将1 滴乳状液滴入水中,若很快混合为O/W 型。 ③电导法 O/W 型乳状液比W/O 型乳状液导电能力强。 乳状液的界面自由能大,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即使加入乳化剂,也只能相对地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用各种方法使稳定的乳状液分层,絮凝或将分散介质、分散相完全分开统称为破乳。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试管、烧杯、量筒、表面皿、离心机、离心试管 2、药品 十二烷基硫酸钠、甲苯、Tween-20、明胶、氢氧化钠、椰子油、油酸钠 四、实验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①在20ml 试管中加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5ml,逐滴加入甲苯,每加入0.5ml 摇动半分钟,至加入5ml 为止。观察所得乳状液的外观。 ②在20ml 试管中加入2%的Tween-20 水溶液5ml,逐滴加入甲苯,随时摇动,至加入5ml 为止。观察所得乳状液的外观。 ③在20ml 试管中加入1%明胶水溶液5ml,加热至40℃,将5ml 甲苯分数次加之,并激烈摇动。观察所得乳状液外观,静置1~2h 后再观察之。 ④瞬时成皂法 a、在试管中加入0.1mol/LNaOH 水溶液5ml,逐滴加入2ml 椰子油,稍加摇动,观察之。 b、在试管中0.1mol/NaOH 水溶液5ml,逐渐加入5ml 0.9%的油酸钠水溶液5ml,逐滴加入甲苯5ml,观察之。比较以上二种乳状液的稳定性。 2、混合乳化剂的使用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优质资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表面: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2. 界面:任意两种物质接触的两相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3.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7.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8.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9.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10.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 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11.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12.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3.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14. Krafft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相变的温度。 15. 浊点:是指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突然析出使溶液变浑浊的温度点。 16. 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17. 增溶量: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mol)即为增溶量。 18. 胶团催化:反应速度对环境极为敏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团使介质的性能发生变化,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速度的明显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胶团催化。 19. 多重乳状液:在乳状液分散相液滴中若有另一种分散相液体分布其中,这样形成的体系称为多重乳状液。 20. 乳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不混溶和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21. 相转变温度(PIT):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22. 润湿作用: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可在界面处发生定向吸附,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体系润湿性质的作用。 23. 沾湿: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24.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25. 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即为铺展。 26. 自憎液体:不能在自己的吸附膜自发展开的液体称为自憎液体。 27. 临界表面张力:以接触角θ的余弦 cosθ对液体的表面张力γL作图,可得一直线,将此直线延长到cosθ=1处,其对应的液体表面张力值即为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28. 起泡性:是指表面活性剂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泡沫的难易程度。 29. 稳泡性:是指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30. 分散:将固体以微小粒子形式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系的过程 31. 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剂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剂体系的作用。 32. 聚集:悬浮液中微细粒子相互粘附团聚。 33. 聚集作用:分散剂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 34. 絮凝:乳化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35. 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液体表面的扩散双电子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贺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又重新分散均匀的作用叫絮凝作用。 36. 絮凝剂:用于使固体微粒从分散体系中聚集或絮凝的分散剂。 3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阴离子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3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其分子溶于水发生电离后,与亲油基相连的亲水基是带阳电荷的面活性剂。 39. 两性表面活性剂:指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阴离子、阳离子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4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出任何形式的离子,亲水基主要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或羟基)构成亲水性,靠与水形成氢键实现溶解的表面活性剂。 41. 碳氟表面活性剂:指碳氢链疏水基上的氢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了的表面活性剂。 42. 硅表面活性剂:含有硅原子的表面活性剂。 43. 氟硅氧表面活性剂:是指普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中的部分氢原子被氟取代后得到的品种。 4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指相对分子量在数千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杨齐峰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435000)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产物,它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因此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代替品。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应用;发展趋势 Biosurfactant research progress Yangqife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435003)abstract:Biological surfactant is secreted by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it is avirulent,can biodegradation,a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and is thus synthesis of surfactants ideal replacemen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reviews biosurfactant in petroleum,washing,pharmaceutical,food and other industr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main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biological surfactant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future biosurfactan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biosurfactant;Microb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

表面活性剂化学 第一讲 表面活性剂概述 1、降低表面张力为正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表面张力为负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小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惰性物质。 2、表面张力γ :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γ表示,单位是N·m -1。 影响纯物质的γ的因素 (1) 物质本身的性质(极性液体比非极性液体大,固体比液体大) (2) 与另一相物质有关。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汽的空气之间的界面张力。 (3)与温度有关:一般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4)受压力影响较小. 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双亲结构” 亲油基: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以碳氢基团为主 亲水基: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 疏水基的疏水性大小:脂肪烷基>脂肪烯基>脂肪烃-芳基>芳基>带有弱亲水基的烃基。 相同的脂肪烃疏水性强弱顺序: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从HLB 值考虑,亲水基亲水性的大小排序: -SO4Na 、-SO3Na 、-OPO3Na 、-COONa 、—OH 、—O - 4、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 ①通式:(RCOO)n-Mn+脂肪酸盐 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化物: ①通式:R-OSO3-M+ 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高级脂肪醇硫酸脂(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3)磺酸化物: ①通式:R·SO3-M+ ②分类: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玻珀酸脂磺酸钠;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化物;胆酸盐,如牛磺胆酸钠。 ③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易水解。 ④应用: 用作胃肠脂肪的乳化剂和单脂肪酸甘油酸的增溶剂;较好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亦称阳性皂。 1)结构:含有一个五价氮原子。 2)特点: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作用 3)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的消毒。 4)常用药物:①苯扎氯铵(洁尔灭);②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性剂,随介质的pH 可成阳或阴离子型。 极性头 8-18C 长链烷基等非极性基团

常用表面活性剂

AEO-7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7)醚 产品规格: 外观:(25°C);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HLB值:12-12.5 PH 值:6-7 浊点(1%aq.):47-56°C 特性与用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分散性和去污性,广泛用作洗涤剂和工业表面活性剂。 AEO-9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 产品规格: 外观:(25°C);白色膏状物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 值:6-7 HLB值:12.5 浊点:75-81°C 特性与用途:本品具有良好的乳化、去污、净洗等性能,广泛用于配制民用洗涤剂,用作工业乳化剂和金属清洗剂等。 AEO-15(平平加OS-15)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15)醚 产品规格: 外观:白色膏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6-7 HLB值:14.5 浊点:≥100°C 特性与用途:本品除具有乳化、分散、净洗等性能外,还具有独特的润湿性能,是良好的水溶性乳化剂,耐酸碱和硬水,广泛用于印染工业的退煮漂、染色、印花等工序,作渗透、匀染、分散和净洗剂,也是化纤油剂的主要成分,在金属加工做金属净洗剂,在制革工业中做乳化剂、净洗剂、脱脂剂。 AEO-20(平平加O-20)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产品规格: 外观:白色固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浊点:(5%CaCl12)≥85°C PH 值:6-7 HLB值:16.5 特性与用途: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净洗和润湿性能,在印染工业中做匀染剂和煮炼助剂,印花净洗剂和原毛洗涤剂中的乳化剂,在一般工业做乳化剂,对矿、植物油有较好的乳化性能。 乳化剂SE-10

化学组成:硬脂酸聚氧乙烯(10)酯 产品规格: 外观:蜡状软固体 溶解性:分散于水中 PH 值:6-7 HLB值:12 滴点:27±2°C 特性与用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增稠作用,对纤维有柔软作用。适用于化妆品,膏体鞋油等产品的乳化,制得产品均匀细腻,是纺织乳蜡的重要组分,对化纤具有抗静电作用。 乳化剂LAE-9 化学组成:月桂酸聚氧乙烯(9)酯 产品规格: 外观(25℃):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6-7 浊点:34~40℃ 特性与用途:合成纤维油剂组份之一,对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抱合、柔软、平滑作用及抗静电性能。一般工业中用作乳化剂、净洗剂。 NP-4(OP-4) 化学组成:烷基酚聚氧乙烯(4)醚 产品规格: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油和多种有机溶剂 PH 值:6-7 HLB值:5.0 水数:15-20ml 特性与用途:本品为亲油型乳化剂,用于W/O乳液的制备。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作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转化率,如在塑料聚氯乙烯聚合时,作为整料剂,不仅能使聚氯乙烯成型颗粒均匀,且可杜绝反应物粘锅形象。NP-6(OP-6) 化学组成:烷基酚聚氧乙烯(6)醚 产品规格: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溶于油及有机溶剂,在水中呈分散状 PH 值:6-7 HLB值:10.9 水数:26-35ml 特性与用途:本品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和良好的抗静电作用。用作煤矿井下塑料制品传送带的抗静电剂,可消除其运作中生产的静电感应,杜绝电火花现象,有利于安全生产。在一般工业中可用作乳化剂。 NP-7(OP-7) 化学组成:烷基酚聚氧乙烯(7)醚 产品规格:

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第24卷第1期2007年1月精细化工 FI NE C H E M I CAL S Vo.l24,No.1 J an.2007 表面活性剂 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乔振亮,熊党生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减阻的机理。探讨了影响表面活性剂减阻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与补偿离子的结构及其浓度、管路系统的直径、流体的温度和速度以及环境中的金属离子。论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减阻与传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了在使用减阻表面活性剂的循环系统中提高传热效率的方法。总结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点。预测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35篇。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减阻;传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TQ42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07)01-0039-05 Progress i n D rag R educi ng Surfactant R esearch Q I A O Zhen li a ng,X I O NG Dang sheng (D e p ar t m ent of M aterial Science and E ngineer i ng,N anjin g U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N anjing210094,J iangsu,China) Abstract:The m echanis m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is i n troduced.M any facto rs i n fluenc i n g t h e effectiveness o f drag reducing surfactant are addressed,such as surfactan,t counteri o n,concentra ti o n, dia m eter of c ircu lati n g syste m s,te m perature and velocity o f the fl u i d,and i o ns inside the recircu lation syste m s.The re l a ti o nship bet w een drag reduction and heat transfer ab ility i s discussed,and m ethods of i m prov i n g the effic i e ncy of heat transfer i n the recircu lation syste m s conta i n ing the drag reduci n g surfactan t are a lso described.Co mm on characteristics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are su mm arized. F i n ally,t h e developm ent trend of drag reduc i n g surfactant is i n d icated.35references are c ited. Key w ords:surfactan;t drag reduction;heat transfer ab ility 19世纪8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减阻技术的普遍关注,继而这一技术迅速应用于各个行业。主动减阻是一种向紊流中添加少量添加剂,使流体摩擦力大大降低的方法。流体的紊流被改变或者受到抑制,便产生了减阻的效果。 一些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加在水中降低紊流阻力,研究发现,紊流流动阻力最高可以降低80%[1]。所以,这一技术在远距离流体输送、城市供热制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一些水溶性的高分子也可以用来减阻,但是在有工业泵的系统中,如果用水溶性高分子就存在着机械降解的问题,并且降解后分子结构无法恢复,使减阻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受大的剪切应力作用也会发生机械降解,但是它可以自行修复[2]。因此,在有机械力的场合,多用表面活性剂来进行减阻。 用来减阻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做减阻剂使用时,易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影响减阻效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做减阻剂对水质要求不高,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在加热系统中用两性减阻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种增加经济效益的很有前途的方法[3]。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两类。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特殊重要性,使它受到广泛关注,国内许多人都做了相关研究[4~7]。 本文综述了减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06-19;定用日期:2006-09-08 作者简介:乔振亮(1970-),男,河南省巩义市人,博士研究生,师从熊党生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材料、仿生减阻材料的研究,电话:025-********,E-m ai:l q i aozhen liang@126.co m。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一、临界胶束浓度 当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到达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则转入溶液中,因其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赖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胶束(micelles)。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胶束有一定的分子缔合数,但不同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分子缔合数各不相同,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缔合数约在10~100,少数大于10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缔合数一般较大,例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在25℃的缔合数为5000。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CMC),不同表面活性剂的CMC不同,见表4-2。具有相同亲水基的同系列表面活性剂,若亲油基团越大,则CMC越小。在CMC 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基本上到达最低值。在CMC到达后的一定范围内,单位体积内胶束数量和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几乎成正比。 表4-2 常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molL-1 名称测定温度/℃CMC/molL-1 名称测定温度 /℃ 25 1.6×10-2 辛烷基磺酸钠25 1.50×10-1氯化十二烷基 铵 辛烷基硫酸钠40 1.36×10-1月桂酸蔗糖 2.38×10-6 酯

十二烷基硫酸 钠40 8.60×10-3棕榈酸蔗糖 酯 9.5×10-5 十四烷基硫酸 钠40 2.40×10-3硬脂酸蔗糖 酯 6.6×10-5 十六烷基硫酸 钠40 5.80×10-4吐温20 25 6.0×10-2 (g/L,以下同) 十八烷基硫酸 钠 40 1.70×10-4吐温40 25 3.1×10-2 硬脂酸钾50 4.50×10-45吐温60 25 2.8×10-2油酸钾50 1.20×10-3吐温65 25 5.0×10-2月桂酸钾25 1.25×10-2吐温80 25 1.4×10-2 十二烷基磺酸 钠 25 9.0×10-3吐温85 25 2.3×10-2 (二)胶束的结构 在一定浓度范围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胶束呈球形结构(图4-1a),其碳氢链无序缠绕构成内核,具非极性液态性质。碳氢链上一些与亲水基相邻的次甲基形成整齐排列的栅状层。亲水基则分布在胶束表面,由于亲水基与水分子的相互

表面活性剂化学课件

表面活性剂化学课件 表面活性剂化学课件 原理 通过分子中不同部分分别对于两相的亲和,使两相均将其看作本相的成分,分子排列在两相之间,使两相的表面相当于转入分子内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由于两相都将其看作本相的一个组分,就相当于两个相与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没有形成界面,就相当于通过这种方式部分的消灭了两个相的界面,就降低了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分类 根据所需要的性质和具体应用场合不同,有时要求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亲水亲油结构和相对密度。通过变换亲水基或亲油基种类、所占份额及在分子结构中的位置,可以达到所需亲水亲油平衡的目的。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已派生出许多表面活性剂种类,每一种类又包含众多品种,给识别和挑选某个具体品种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对成千上万种表面活性剂作一科学分类,才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新品种,并为筛选、应用表面活性剂提供便利。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疏水基结构进行分类,分直链、支链、芳 表面活性剂 香链、含氟长链等;根据亲水基进行分类,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PEO衍生物、内酯等;有些研究者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还有根据其水溶性、化学结构特征、原料来源等各种分类方法。但是众多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合适定位,并在概念内涵上不发生重叠。 人们一般都认为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来分比较合适。即当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根据是否生成离子及其电性,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葡糖苷(APG),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 阴离子 1.肥皂类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汇总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 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 一、英文名: 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 RO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为透明液体; 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腻感,非常容易冲洗; 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 4. 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 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用途与用量: 1.用途:配制温和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膏、泡沫洁面乳、泡沫剃 须膏,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推荐用量:10—6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 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具有优良的洗涤、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 2.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3.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 4.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 5.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十分稳 定的体系,创制天然用品; 6.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用途与用量: 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化妆品、洗涤 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广泛用于涂料、皮革、造 纸、油墨、纺织等行业。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一、临界胶束浓度 当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到达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则转入溶液中,因其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赖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胶束(micelles)。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胶束有一定的分子缔合数,但不同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分子缔合数各不相同,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缔合数约在10~100,少数大于10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缔合数一般较大,例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在25℃的缔合数为5000。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CMC),不同表面活性剂的CMC不同,见表4-2。具有相同亲水基的同系列表面活性剂,若亲油基团越大,则CMC 越小。在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基本上到达最低值。在CMC到达后的一定范围内,单位体积内胶束数量和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几乎成正比。 表4-2 常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名称测定温度 /℃ CMC/molL-1 名称测定温度/℃CMC/molL-1 辛烷基磺酸 钠25 1.50×10-1氯化十二烷基 铵 25 1.6×10-2 辛烷基硫酸 钠40 1.36×10-1月桂酸蔗糖 酯 2.38×10-6

十二烷基硫 酸钠40 8.60×10-3棕榈酸蔗糖 酯 9.5×10-5 十四烷基硫 酸钠40 2.40×10-3硬脂酸蔗糖 酯 6.6×10-5 十六烷基硫 酸钠40 5.80×10-4吐温20 25 6.0×10-2 (g/L,以下同) 十八烷基硫 酸钠 40 1.70×10-4吐温40 25 3.1×10-2 硬脂酸钾50 4.50×10-45吐温60 25 2.8×10-2 油酸钾50 1.20×10-3吐温65 25 5.0×10-2月桂酸钾25 1.25×10-2吐温80 25 1.4×10-2 十二烷基磺 酸钠 25 9.0×10-3吐温85 25 2.3×10-2 (二)胶束的结构 在一定浓度范围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胶束呈球形结构(图4-1a),其碳氢链无序缠绕构成内核,具非极性液态性质。碳氢链上一些与亲水基相邻的次甲基形成整齐排列的栅状层。亲水基则分布在胶束表面,由于亲水基与水分子的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完整版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2012)学年08C班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浊点 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 (15×3分)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等量的Span -80与吐温-8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