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为例

(2013-11-30 00:16:28)

转载▼

摘要: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还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的退化、沙化问题对生态旅游的影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应用旅游生态承载力模型对鄂尔多斯草原的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每年的旅游生态承载力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TECC) 为857.4618 × 104人?a-1。2011年实际接待旅客约6万人次,并以此数据为依据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因素的理想化模式,推测出2018年景区游客接待量将达到719.6309 × 104人?a-1,远未达到该景区最大旅游生态承载力。尽管如此,在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景区的生态平衡。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持景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草原,旅游,生态足迹,承载力,鄂尔多斯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Ordos grassland tourism

— A case study for the Hangjinqi Ordos grassland tourist

Author: Guo Yuqi

Tutor: Zhi Yingbiao

Abstract:Grassland ecosystems make up the largest area of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t is not only an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base, but also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problems in eco-tourism are becoming one of the hot issues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ourism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ECC) model,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Ordos grassland tourism 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ECC) for the Ordos grassland tourist area is 857.4618 million people / year. In 2011 actual visitors received were about 60,000 people, using this data to exclud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utside influences, we speculate that the 2018 scenic area tourists received will be 719.6309 million people / year, far beyond the touris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scenic areas. Nevertheles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scenic areas. The study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to maintain the ecosystem balance of scenic area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Keywords: grassland,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carrying capacity, Ordos

目录

一、导论 1

(一)国内研究进展 1

1、国内关于“草原旅游”与“草原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 1

2、内蒙古“草原旅游”与“草原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 1

(二)旅游发展概况 2

1、旅游目的地现状分析 2

2、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6

二、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9

(一)区域界定 9

(二)自然地理概况 10

1、地质地貌 10

2、气候条件 10

3、水文概况 10

4、植被 11

(三)研究方法 12

1、资料查询 12

2、景观生态学方法 12

3、CorelDraw软件的应用 13

三、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的生态足迹 14

(一)先秦时期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环境的演变 14

(二)秦汉时期到建国前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环境的演变 15 (三)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状况 15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发展及其生态状况 16 四、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承载力 17

(一)旅游生态承载力 17

1、旅游生态承载量 17

2、干扰强度 18

3、旅游生态承载力 19

(二)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承载力分析 19

五、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5

一、导论

(一)国内研究进展

1、国内关于“草原旅游”与“草原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

我国草原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的山地和青藏高原一带,分布的

广泛性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并以其辽阔、美丽多彩而为人们所称赞。同时,我国草原以其

具有的独特气候、植被、生态系统特征以及社会、人文背景,初步具备发展草原生态旅游

的优越条件,主要形成了夏凉冬雪的气候环境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草原旅游逐渐发展。草原旅游资源作为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

础与发展潜力所在,受到经营者和学者的关注。蔚治国、郝晓兰、赵雪、张竹如、张凌、

李远、朱琳、钟林生和额尔敦格日乐[1-9]等学者都对于草原旅游资源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研究集中在草原旅游资源的类型梳理、资源评价、开发设想,研究区域不仅包含全国

的整体开发,还包括内蒙古、南方草山、高山草原等区域,而很少有将草原旅游及草原生

态足迹结合起来研究分析的文献。

2、内蒙古“草原旅游”与“草原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

从1978 年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以来,草原旅游一直是内蒙古的主打旅游产品。发展至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国内旅游市场的迅速增温,内蒙古多地都先后开发建设了多处草原旅

游区,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规模,草原旅游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的主题形象和核

心竞争力。

鄂尔多斯处于众多地带的交界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学者对于这一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追究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系统沙漠化原因的分析及如何治理沙漠化的策略,对于草原旅游

及草原生态足迹的研究比较匮乏。鄂尔多斯草原旅游起步晚,学术性的研究较少,多数都

是国家及地方性的发展政策。

(二)旅游发展概况

1、旅游目的地现状分析

杭锦旗旅游业起步晚,是在1997年穿沙公路全线开通和库布齐沙漠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逐步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全旗有旅游景区(点)7处,其中国家

AAAA级景区1家、国家AAA级景区2家,国家AA级景区2家。全旗有国内旅行社2家。二星级饭店1家。2007年到2011年,全旗共接待游客229.25万人次,旅游收入19.1385亿

元。杭锦旗旅游资源丰富,且区内资源类型相对集中,形成南部的草原、中部的沙漠和北部的黄河平原三个特色区域。杭锦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如下:

图1.1 杭锦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Figure 1.1 Hangjinqi tourism resource map

根据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杭锦旗有主要旅游资源单体161项,形成南部的草原、中部的沙漠和北部的黄河平原三个特色区域,杭锦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自然与人文景观配置得当。杭锦旗旅游资源单体分类统计列表,如表2-1所示。

表1.1杭锦旗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Table 1.1 Hangjinqi tourism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table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数量小计总计

A地文景观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AE奇异自然现象 1 1 15

AB沉积与构造 ABG生物化石点 6 6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CD土林 2 8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3

ACL岩石洞与岩穴 1

ACM沙丘地 2

B水域风光类 BA 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段 2 2 12

BB天然湖泊与池沼 BBA观光游憩湖区 6 6

BD泉 BDA冷泉 3 4

BDB地热与温泉 1

C生物景观 CA树木 CAA林地 3 3 13

CB草原与草地 CBA草地 1 7

CBB疏林草地 6

CD野生动物栖息地 CDC鸟类栖息地 3 3

D天象与气候景观 DA光现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1 3 3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1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1

E遗址遗迹 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EAA人类活动遗址 6 6 14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AB废城与聚落遗址 8 8

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1 23 47 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11

FAD园林游憩区域 1

FAE文化活动场所 1

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8

表1.1杭锦旗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续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数量小计总计

F建筑与设施 FB单体活动场馆 FBB祭拜场馆 1 1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I广场 1 2

FCK建筑小品 1

FD居住地与社区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3 4

F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1

FE归葬地 FEB墓(群) 9 9

FF交通建筑 FFA桥 3 4

FFF公路 1

FG水工建筑 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2

FGC运河与渠道段落 1

FGD堤坝段落 1

G旅游商品 GA地方旅游商品 GAA菜品饮食 6 27 27

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8

GAD中药村及制品 6

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7

H人文活动 HC民间习俗 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4 30 30

HCB民间节庆 3

HCC民间演艺 8

HCE宗教活动 1

HCF庙会与民间集会 1

HCH特色服饰 13

Table 1.1 Hangjinqi tourism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Table (Continued)

从表1.1可以看出,杭锦旗旅游资源在类型上亦相对集中。在161项资源单体中,有建筑

与设施47项,人文活动30项,旅游商品27项;其次为地文景观15项,遗址遗迹14项,

生物景观13项,水域风光12项;最后为天象与气候景观,有3项。说明杭锦旗旅游资源

类型相对集中而又不单调,适合有重点地开发,也能照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开发前景

广阔。

通过对杭锦旗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全旗旅游资源规划为“四带五区”:四带即黄河风情旅

游带、库布齐沙漠及生态旅游带、穿沙公路旅游带、草原温泉旅游带;五区即三盛公水利

风景旅游区、七星湖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库布齐探险、访古、祭祀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旅游区。上述景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初具规模,进入接

待运营阶段。杭锦旗景点分布图如下:

图1.2杭锦旗旅游景点分布图

Figure 1.2 Hangjinqi tourist attractions map

鄂尔多斯草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杭锦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西南12 km处,东

距世珍园旅游区70 km,西距摩林河温泉旅游区60 km,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 km,是

2003年开发建设的以草原风光——蒙古族风情型的旅游区。旅游区总面积600 km2,控制

面积30 km2,在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接待水平。核心区由一个

蒙古大营和近200个蒙古包组成,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提供800人过夜住宿。按功能

区划为歌舞表演区、餐饮娱乐区、骑马射箭区、庙宇敖包祭祀区、体验蒙古风情区。主要

旅游项目有:骑马、射箭、摔跤、斗兽、访牧户、祭拜敖包等。每年4月中旬到10月初为

旅游节,2011年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鄂尔多斯草原景区分布图如下:

图1.3 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景区”景点分布图

Figure 1.3 Hangjinqi "Ordos Grassland Area" Tourist Attraction Map

2、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 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总收入在2011年位居全国第25位,与周边的12个省(市、区)比较,位

处第9,比甘肃、新疆、宁夏靠前。鄂尔多斯市旅游业2011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6.3万

人次,同比增长13.8%,接待入境旅游者达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0亿元,同比增

长37.2 %,占全自治区总收入的10.68 %。(如表1.2)

表1.2 内蒙古及周边省(市、区)旅游业主要指标(2011年全国排序)

Table 1.2 Key Indicators of Tourism for Inner Mongolia and its Neighboring Provinces (City and District), (2011 National Ranking)

序号地区入境人数(万人次)全国排序国内旅游(万人次)全国排序外汇收入(万美元)全国排序国内收入(亿元

)全国排序旅游总收入(亿元)全国排序

1 北京 5204021 5 21000 13 541600 4 2864.3 6 3216.

2 6

2 天津 730615 25 11914.4 2

3 17553 9 1658.76 12 1669.85 12

3 河北 1141439 22 18626.7 15 44765 23 1192.2 20 1221.3 20

4 山西 1553208 19 15000 21 56719 20 1305.1 1

5 1342.

6 16

5 内蒙古 1515177 20 5177.95 2

6 6709

7 1

8 847.28 24 889.55 25

6 辽宁 4053329 8 32563.5 6 271314

7 3159.3 5 3335.6 5

7 吉林 993204 23 7541.98 24 38528 25 904.29 23 929.33 24

8 黑龙江 2065195 15 20200 14 91762 17 1031.89 22 1091.51 23

9 陕西 2704071 11 18100 16 129505 11 1240 16 1325 17

10 宁夏 19479 31 1167.66 30 620 31 83.81 30 84.21 31

11 甘肃 91080 29 5826.48 25 1740 30 332.57 27 333.7 27

12 新疆 56370 27 3829 27 46519 22 411 26 440.4 26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官方网站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2007年到2011年,杭锦旗共接待游客229.25万人次,游客年递增率达到98.15 %;旅

游收入达到 19.1385亿元,年递增率达到241.5 %。纵向比较,发展速度快、步伐大。2011

年全旗共接待旅游人数42.3万人次,占鄂尔多斯全市接待数量的8.35 %;旅游收入共计

6.72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的

7.07 %。横向比较,仍需努力。(如表1.3)

表1.3 杭锦旗国内游客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2007-2011年)

Table 1.3 Hangjinqi domestic tourist visitors received and tourism revenue (2007-2011)

年份人数(万人次)年增长率(%)旅游收入(亿元)年增长率(%)

2007 24.4 5.6 1.2385 12.3

2008 44.34 81.72 2.6 110

2009 49.8 12 3.08 18

2010 68.41 37 5.5 79

2011 42.3 -38.17 6.72 22.2

总计 229.25 98.15 19.1385 241.5

注:数据来自杭锦旗官方网站——杭锦之窗2007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杭锦旗旅游局《杭旅发〔2011〕105号2011年旅游工作总结》

(2) 游客地区构成

据杭锦旗旅游局资料,杭锦旗主要客源为呼和浩特、包头、临河、乌海、东胜、北京、天津、银川、西安等地,近地的本自治区、周边省市及中远程的京津冀游客游客较多,南方

各省及港澳台游客较少,外国游客尚无记录。说明杭锦旗当前客源市场依赖性强,市场辐射范围小,客源市场需要纵向横向深度开发。

(3) 出游时间

观光游客大部分当日返回。度假、沙漠探险、公务、商务和会议游客在杭锦过夜,时间1-2天的居多。

二、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区域界定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很多的宫帐。从行政区域来讲,鄂尔多斯指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所辖范围,也就是原伊克昭盟所辖范围。本论文以杭锦旗作为研究区,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东与东胜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毗邻,南与乌审旗、鄂托克旗连境,西、北与巴彦淖尔市的瞪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隔黄河相望。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地理坐标为106°55′-109°12′E,39°23′-40°52′N。黄河流经全旗242 km,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

考虑到环境变化、历史地理、人类活动区域研究的完整性,这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界限,由于黄河西东流段在历史时期多次改道,而历史上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黄河南北两岸又多有联系,因此在讨论的时候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后套平原等也会涉及一些。南面则会涉及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内容,以构成一个完成的自然地理、政治地理单元。

图1.4 杭锦旗行政区区位图

Figure 1.4 Hangjinqi Administrative Region Location Map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质地貌

研究区地貌以波状起伏的高原为特色,风沙活动频繁,因此也称之为风沙高原,与南部的黄土高原成鲜明的对比。高原内海拔大部为1300-1500 m,东部切割河谷部分可下降到1000 m以下,高原顶面个别地方可达1600 m以上。西北部桌子山自北向南伸延,主峰桌

子山最高海拔2149 m。东南部为构造凹陷盆地,境内广泛分布第四纪沉积层和现代河湖沉积。地貌组合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台地、高平原、平原、沙漠与沙地。

2、气候条件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温带季风区西缘,年均温6~8 ℃,1月均温-14~-8 ℃,7月均温22~

24 ℃。年均降水量 150 mm~500 mm,集中于7~9月,降水变率大,降水自东南缘450 mm~520 mm,依次下降到西北缘的150 mm以下,干燥度由4.0增至16.0。风向除西南部

全年以偏西风为主外,冬天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和西南风为主。

鄂尔多斯高原的蒸发量自东向西随温度的增高、湿度的降低、云量的减少和日照时间的增

加而加大。整个研究区大多数地区年蒸发量相当于年降水量的5-7倍,而西部杭锦旗超过9倍。

鄂尔多斯高原土壤干湿状况,东南部好于西北部,而且是由东南至西北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准格尔旗和乌审旗的平均相对湿度为54 %左右,而杭锦旗的伊克乌素为48 %。

3、水文概况

地表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1×109 m3,地下水资源总储量为1.65×109 m3、可开采量为

1.48×109 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922 m3,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北部的库布齐沙漠

内河流多为自南向北流入黄河,自西向东一共十条,又称之为,总流域面7387 km2,多年

平均年径流量为1.7274×108 m3,年输沙量 3.156×107 t;黄河是我市唯一的一条过境河流,多年平均过境流量为3.062×1010 m3,国家、自治区分配给我市黄河水初始水权为7.0×108

m3。黄河过境水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

4、植被

鄂尔多斯地区己知植物有99科,437属,1054种,19种变种维管束植物种。随着干旱程度的不断加剧,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自东向西发育了以百里香群系纥茭蒿群系为主的典型草原、以狭叶锦鸡儿群系纥藏锦鸡儿群系为主的荒漠草原以及以油蒿(含霸王、沙冬青、四合木)群落为代表的草原化荒漠的替代分布格局;自南向北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典型草原、荒漠

草原、草原化荒漠)、沙漠-沙地植被、隐域性低湿地加人工植被的替代分布。整体上还形

成了研究区以油蒿为建群种的植被背景;其中镶嵌其它群落类型,从而形成了整个高原较为独特并具代表性的植被格局。

图2.2 杭锦旗景观生态类型图

Figure 2.2 Hangjinqi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map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查询

在写论文的几个月内,笔者查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全国各省统计局官方网站的查询,笔者统计了2011年全国各省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及排名,并整理成表格;通过对杭锦旗当地现下的自然环境及历史轨迹的探知,以旅游为主线结合旅游历史学追踪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的生态足迹;通过对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公司的调查,搜集了部分2011年的最新数据用于计算旅游生态承载力。

2、景观生态学方法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旅游区的保护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系统科学方法,深入研究旅游地游客干扰过程强度,通过分析多过程与各有关参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1)生态足迹计算

在本研究中,使用生产性生态足迹。生产性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区域每年从生态系统中实际取得的生物产量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产性生态足迹大于当地生态承载力时为生产性生态赤字,反之则为生产性生态盈余[10]。该指标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地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并且不必考虑区域进出口量的差额,所以克服了因部分关键数据限制所导致计算误差较大的弊端[11-12] 。

生态足迹的表达式为:

(i=1,2,3,……,n;j=1,2,3,……,n)(2.1)

式中,PFij为第i种资源第j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hm2 );DEij为第i种资源第j年的生产量(t);Pij为第i种资源第j年的世界平均生产能力(kg/ hm2)。

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景区2007年-2011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包括3部分:①生物资源部分;②能源部分;③吸纳区域内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生物资源主要依据粮食、油料、蔬菜、酒、食用植物油、羊肉、牛肉、猪肉、奶类、羊毛绒、水产品、水果12类农牧产品的生产量来计算,生产面积折算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1993年提出的相关标准[13] ;能源部分主要计算原煤、原油、电力等的足迹,采用单位化

石能源土地面积平均发热量为标准[14] ;参考生态价值评估技术中的市场价值法,将吸纳

区域内人口废弃物需要价值转化为生物生产面积[15] 。具体方法为:

(2.2)

式中,B为人均废弃物处理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hm2),Q 为区域内垃圾处理费用(万元),P 为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值(万元/ hm2),M 为人口数(人),ri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最后,将计算得到的各种生物生产面积进行汇总,并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得到符合世界

平均生态空间标准的研究区域生态足迹。

(2)生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是指区域所能够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可表示为:

(j=1,2,3,……,6)(2.3)

式中,EC 为区域总人口的生态承载力(hm2 ),N 为人口数(人),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 / 人),aj 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hm2 / 人),ri 为均衡因子,yj 为产量因子。在人均生态承载

力的计算中,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所建议,扣除12%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即为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面积。

3、CorelDraw软件的应用

图片通过CorelDraw软件重新制作,绘制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杭锦旗行政区位图等。

三、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的生态足迹

通过上文对鄂尔多斯草原现阶段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概况及植被的论述,我们发现

鄂尔多斯草原现阶段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那么,鄂尔多斯草原即被称作草原,它的原貌是什么样的?它又是经过什么样的变迁才形成现在的环境?本章将以鄂尔多

斯草原旅游史为主线,从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这一角度来为您解答上述问题。(一)先秦时期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环境的演变

先秦时期包括远古、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早在远古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

影响,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主要由白垩纪灰绿色和紫红色沙岩组成的地表物质,这种地表物质质地疏松,极易风化。且鄂尔多斯地区处于半干旱季风区气候带,其气候特

征风大且频繁为沙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最重要的是经常发生的旱灾使地下水

位下降,地表水分蒸发,导致地表干燥疏松,易于风蚀。鄂尔多斯地区的地表物质和气候

特征构成了以后沙漠化的自然因素。

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大约三、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鄂尔多斯地区干燥的气候又

变得温湿,质地疏松的地表物质自然固定,在相当大片的地区形成了森林草原植被。著名

的“河套人”就繁衍生息在这一时期的鄂尔多斯南部的萨拉乌素河两岸,他们的出现,开始

了一种为生存而进行的奔波之旅、流浪之旅,虽不能算作真正的旅游或旅行,但其中却蕴

含了原始人的生命体验,揭开了中国旅游的序幕。夏商西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

产力的提高,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和手工业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商业与城市也随即兴起。而在鄂尔多斯地区活动的主要是游牧民族,顾名思义生活在马背

上的民族,其生产力低下,以放养牲畜为生,如此可推断游牧民族与汉族的边境互市贸易

逐渐开始,与之俱来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商贾之旅勃然兴起。根据史书记载,虽然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的版图都曾扩大到鄂尔多斯地区,但并未有留下

农垦的记载,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可设想,若无大量移民迁入是不可能进行规模性

的农垦的,而史籍并没有记载向这里大量移民。因此,在秦统一以前的时期,鄂尔多斯还

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温湿的气候和繁茂的植被得以抑制沙化的进行。在这个时期,这一地区的自然生态呈良性循环状态。

(二)秦汉时期到建国前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环境的演变

从秦汉至1949年的两千余年间,鄂尔多斯地区基本上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交往杂居之地,人们经济活动的特点是农牧业交替或农牧业并存。纵观这一历史时期,农业的

开发主要经历了秦汉、唐、清末三次大规模的开垦,而随着农垦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这

一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唐宋以后,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经千余年,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两大沙漠。

而这段时期国家虽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朝代更迭,但旅游却依然以不可抑制的态势发展起来。从旅游形式来看,有秦汉时期的巡游之旅、壮行之旅和宦游之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羁旅

征戍等;隋唐时期有慷慨激昂的边塞之旅等;宋代心怀社稷的忧国之旅等;元代纵横欧亚

的西征之旅、西行东渐的宗教之旅等;明清时期科学考察之旅、放逐边塞之旅等;及至近

代中国旅游步入了转型期,在中西方产生碰撞和冲突中,开始发生本质变化,有壮游忧国

的境内之旅、西学渗透的入境之旅等。[16]

(三)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状况

建国后到80年代末期,伊克昭盟土地沙漠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世纪50年代伊

盟在“禁止开荒,恢复牧场”方针指导下,沙区植被得到一定恢复,沙化速度较解放前明显

减缓。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在“建设基本农田”、“以粮为纲”和“牧民不吃

亏心粮”等口号下,伊盟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开荒运动,开荒总面积达66.7万公顷,沙区植

被遭到严重破坏,沙漠化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游成为了这一时代的主题。在党和政府

的倡导下,这一时期盲目开垦成为了鄂尔多斯草原恶化的元凶,而这些上山下乡的知识分

子则成为了草原恶化的“刽子手”。他们不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不了解草原的生态特征,

滥垦乱植、滥砍乱伐,严重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外来

移民就心甘情愿地背井离乡,到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去开发?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不难看

到政治、经济因素对个体行动的调控、制约作用。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发展及其生态状况

日益猖獗的沙尘暴使鄂尔多斯草原生态恶化问题声势浩大的进入公众视野,中央政府及国

内外人士都采取了积极的防护措施: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恩格贝造林等

一系列工程相继在鄂尔多斯地区展开,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状况有所好转,为鄂尔多斯草原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

然而,研究区草原生态状况的整体好转并没有遏制其局部恶化的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对鄂

尔多斯各种能源的探测和开挖,更是不可避免的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整治。若能合理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那么丰富的能源能带动当地

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提供丰厚的经济基础,能够更有效的保护当地

草原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承载力

(一)旅游生态承载力

旅游生态承载力(Tourism Ecology Carrying Capacity缩写为TECC)是指在某一时段内,旅游

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下,所能承载的最大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数量。应用景观空

间生态系统的定量模拟方法,来构建旅游生态承载力的系列模型。

1、旅游生态承载量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定量关系,可用下面的空间过程模型来

表达:

(4.1)

其中:T代表旅游资源系统承载量;S代表旅游资源系统内部各要素;D代表干扰强度;▽

表示承载量的空间梯度[17]。

S=(x1,x2,x3……xn) n=1,2,3,……7 (4.2)

x1:植被覆盖率;x2:土壤类型;x3:坡度大小;x4:水系构成;x5:垃圾点数;x6:公用厕所数;x7:区内净化员工数。

(4.3)

其中:p表示旅游者人数;S表示旅游时间。

旅游活动在成为干扰事件前,资源系统对干扰的缓冲作用为系统承载量;当对旅游资源系统的干扰成为事件后,则系统所承受的最大承载量就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空间过程模型的建立,明确了旅游资源系统承载量与外界干扰力的相互关系。旅游生态承载量是旅游活动对系统胁迫程度的定量描述。胁迫是旅游活动对系统的结构未造成直接损伤,而使其功能发生改变的干扰。根据(4.1)式,可以确定系统在不同时刻的旅游生态承载量:

(4.4)

式中,T(t+1)和T(t)分别表示t+1和t时刻承载量的大小。DTIin表示输入干扰强度; TDIout 表示输出干扰强度;Δt表示模型的时间步长。

由于干扰对系统的结构未造成直接破坏,其强度小于系统的缓冲能力,因此,输出干扰强度TDIout=0。进而,旅游生态承载量模型由(4.4)可以表达为:

(4.5)

此模型的建立,能够模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对旅游区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对系统最大承载量的测算,就是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旅游活动干扰强度,即系统旅游生态承载力。

2、干扰强度

旅游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主要表现为旅游活动对旅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自然生态因子的扰动及废水、废气、固废等物质的排放。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因子扰动的表达式为:

(4.6)

式中TDI1表示自然生态因子扰动量;SAi表示景区中不同景点的缓冲区域面积m2;SBj 表示景区中不同游道的缓冲区域面积m2;yi表示旅游者对景点自然生态因子的践踏率;yj 表示旅游者对游道自然生态因子的践踏率;Vi表示景区恢复景点扰动的价值量;Vj表示景区恢复游道扰动的价值量;n表示自然生态因子的种类。

旅游活动干扰强度的大小还决定于旅游者在景区内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其表达式为:(4.7)

式中,TDI2为旅游干扰强度;P为旅游者人数;Pi表示每位游客每天产生第种污染物的量;n为污染物的种类;T为游客在旅游区内的游玩时;S表示景区中游客游玩涉及面积m2;Vi'表示处理每位游客每天产生第种污染物的价值量。

依(4.4)、(4.5)式可得旅游干扰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4.8)

3、旅游生态承载力

旅游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以旅游区的生态状况为基础,同时考虑旅游生态系统内植物、土壤

等自然因子对污染物的净化吸收能力和人工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当旅游生态承载量大于

等于其抗干扰的最大缓冲能力时,则TDIout≠0,这时T即为系统的旅游生态承载力:

(4.9)

式中,T1表示环境生态承载力;Ni表示每天旅游区自然因子对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S为旅游区面积;Ri表示每天人工对第i种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旅游活动对植被、土壤、水体等自然生态因子扰动后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大小,主要表现为

不同景点和游道在其缓冲区域面积内的扰动程度,具体可表示为:

(4.10)

式中,T2表示自然生态因子扰动量;S'Ai表示景区中不同景点的缓冲区域面积(km2);S'Bj表示景区中不同游道的缓冲区域面积(km2);hi表示旅游者对景点自然生态因子的恢复率;hj表示旅游者对游道自然生态因子的恢复率;Vi表示景区恢复第i种对景点扰动的价

值量;Vj表示景区恢复第j种游道扰动的价值量;n表示自然生态因子的种类。

依(4.9)、(4.10)式可得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4.11)

(二)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生态承载力分析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属于杭锦旗境内干草原西部边缘地带,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内陆

干草原组成,草原整体质量不够理想。该景区总面积600 km2,开放面积30 km2,景区草

原主要植被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克氏针茅、隐子草、小叶锦鸡儿、冷篙、百里香等,覆盖率40%左右,整体看,植被覆盖度低,生态脆弱性明显。

随着景区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鄂尔多斯草原景区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

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的特点,结合上述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景

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结

合实地调查结果,参照国内外资源生态价值的核算标准,可以得出:景区日开放时间T=24 h;平均游程T'=6 h;旅游者对景点自然生态因子的践踏率和对游道自然生态因子的平均

践踏率分别为yi=0.15%,yj=0.21%;旅游者对景点自然生态因子的恢复率和对景点自然生

态因子的平均恢复率分别为hi=1.1 %,hj=2.9%;由于自然资源的价格基本上不能直接通过

市场来取得,只能通过间接估算,并且以2008年作为可比价格测算基础。统一折算恢复景点和游道扰动的价值量分别为Vi=498014元/ hm2,Vj=107945元/ hm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经调查核算,处理每位游客每天产生第种污染物的费用为Vi'=3.32元/ km,包括人工清

洁费、运输费、处理费[18];每天旅游区自然因子对第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用价值量表示

为Ni=1992元。

基于上述的数据分析,代入旅游生态承载力模型,得到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每天的旅游生

态承载力为TECC=3382862.95万元? d-1。将景区总旅游生态承载力除以游客平均消费量(144元/人),即得: TECC'= TECC×365/144 = 857.4618×104人? a-1。

五、结论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

生态承载力,拓展了旅游生态研究视角,对旅游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指

导意义。基于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2008年数据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景区每年的旅游生态承载力为857.4618 × 104人?a-1。

2、据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所提供的最新数据表示,2011年景区共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而这一数据远未达到“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最大旅游生态承载力。

3、根据杭锦旗近五年来游客接待人次的变化幅度来看,接待游客递增率虽大,但却有下降趋势,2011年相比2010年而言呈现负增长态势。若不考虑任何外界因素按照接待游客年

递增率98.15 %计算,预计2018、2019年杭锦旗“鄂尔多斯草原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将达到719.6309万人和1425.9486万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会为景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带

来巨大的压力。应在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适度控制旅游者人数,将景区发展重

点放在提高旅游服务和景区生态质量上,积极维护和修复旅游生态系统,把旅游者人数控

制在旅游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写本文的初衷是想以草原旅游为主线,贯穿于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以此来

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生态足迹。但由于笔者本身知识储备的匮乏,加之草原旅游生态

足迹的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且对于所需详尽数据由于时间的紧迫并未收集完全,故而笔

者未能完全完成这一初衷,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本文笔者将现有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概要,加之自己的一点小观点,并利用景观生态学

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旅游区生态承载力研究,但这一研究尚属于初步探讨阶段,尤其是旅游

区景观格局对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布的异质性机理目前还不明确;另外在模型的构建和计算

因子的选择上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的收集还需要到实地考察并记录,其实用价值需在

实践中加以检验。

致谢

四年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本文从酝酿到写作,数易其稿,历时近一个月,

至此算是有了交代,然而心中仍是惴惴不安。行文走笔之间感触最深的是自己的学识不足,视野有限。

回首往事,我衷心地在这里向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首先要

感谢我的导师志颖飙教授,在这本次论文研究中对我的指导,随着论文修改的逐渐深入,

使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智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导游词(最新篇)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导游词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到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总占地面积 8万亩,是鄂托克前旗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该旅游区位于蒙宁交界处的西鄂尔多斯草原,西靠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东依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距银川68公里,距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60公里。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汇集了鄂尔多斯市81种风格各异的苏勒德祭台;建有兼具蒙汉建筑风格的鄂尔多斯大门,主门高1 06米,大门的建筑尺寸全部按照九或九的倍数建造,以示 吉祥之意。还有鄂尔多斯西部最大的蒙古包,它直径36米,建于201X年,取名巴音塔拉宫,意为富饶辽阔的草原上的宫殿。在这里,可以欣赏鄂尔多斯蒙古族歌舞和鄂尔多斯婚礼表演。 景区内分为苏勒德文化观光区、鄂尔多斯民俗村和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区。 在苏勒德文化观光区中,有保留最为完整、传统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现象苏勒德祭奠,这里汇集了鄂尔多斯市七旗一区蒙古族牧民家门前的形制各异的苏勒德,共九九八十一个,占地13亩;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几十次。这种独有的苏勒德祭祀现象在内蒙古其它盟市正逐步消失,唯有鄂尔多斯蒙古族在继续完整地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

在鄂尔多斯民俗村中,一个极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地方就是敖包祭祀区。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它是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大多数是用石头堆成的。敖包有盟、旗、苏木敖包,也有部落、氏族和家族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和特定的祭品。一般说,敖包的祭祀时间在阴历某月十五或其前后。敖包最初是一种标志,用来辨别方向和道路,后来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祈求降福、降雨、保佑人畜俱旺的地方。祭祀敖包是蒙古族民间盛行的古老传统习俗。 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区中,有骑马、骑骆驼、游泳、垂钓等民族传统旅游项目,还有蹦极等娱乐活动项目。 附送: 鄂尔多斯草原导游词 鄂尔多斯草原导游词 鄂尔多斯草原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欢迎大家来到的旅游胜地是鄂尔多斯草原。 首先问一下大家,您们听过这样一首歌吗?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乌齐飞翔哦,大家都听过。好,就让这优美的歌声带您走进辽阔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国家3A级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位于杭锦旗旗府悉尼镇以西12公里处,东距世珍园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在30平方公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姓郭,你们就叫我小郭吧!下面的行程将由我来为大家安排。先让大家猜个谜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地区。这个区域,看似一只骄健的雄鹰上,振羽展翅,盘踞在祖国的正北边疆,这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草原。 好,到了,大家慢点下车,不要挤,到了草原上,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大家先待目远眺一下,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漾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无限美丽。大家若一会儿骑马,不必担心放不开,因为这辽阔平坦的草原可为马儿提供了尽情驰骋的空间呀! 看,这个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立于坦荡无限的草原上,极目远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一瞬间似乎可以领略到自由而豪迈的草原文化的精髓。 好,大家往右看,那就是寒暑往,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就居住在别具牧民风格的蒙古包里,那些草原上的牧民自古以来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放牧,过着骑马游牧的生活。 其实在内蒙古高原广袤的背脊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迹。如: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龙,通高26厘米,雕刻着猪首、马鬓、蛇身,造型极为独特,美观大气。据专家考证,玉龙

系7000多年前制作,誉之为“中华第一玉龙”。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沙漠之中的古城遗址,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厦国首都,俗称“白城子”。它如同历经沧桑的老人,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遥远而古老的故事。 绿野延天外,晴空如碧泉,天然而美丽的草原与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合称“六大奇观”,构成了内蒙古草原别具特色的寒暑外风情。好了,现在已彩霞满天,铺出粉的、紫的、黄的、褐的锦缎,锦色顺势铺向青白的蒙古包,圣洁温暖。夕阳的余辉洒向草原、毡包和畜群被镀上一层玫瑰色。大家好好休息,明天再欣赏草原美丽的景色吧!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二) 大家都知道内蒙古大草原是多么的美丽!说到如今,今天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大草原! 嗬----好壮观的景色,使我留连忘返,回味无穷!好壮观的景色,好美丽的草原,他是那样地广阔,成群接队的小羊羔在草原上嬉戏着`玩闹着`“说说笑笑,”的象一群调皮的小孩一样,多可爱呀!中午,那里的主人邀请我们吃饭,中午的太阳,十分红,而且又大又圆,金灿灿的阳光在云层中闪闪风光,好美丽呀! 接着,我们的眼角又慢慢的转到了赛马场上,到了那里有许多人围在场边,为自己的亲人或伙伴而喝彩,说着我们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啊----好壮观的地方啊!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开始”一声洪亮的叫声从裁判员的口中大声的说了出来,一匹匹奔驰的骏马在

(发展战略)鄂尔多斯工业在传承中发展

鄂尔多斯工业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 鄂尔多斯近年来一直很张扬,这种张扬既有与自己以往的成就相比较,也有与全区其他盟市近年的快速发展相比较。 鄂尔多斯曾经是中国西部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也被认为是内蒙古的“西部”。60年前经济总量仅为1526万元,30年前也仅为34633万元,到了198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区十二个盟市中也只排在第十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神话”般崛起,2004年排名进入全区前三,成为自治区“金三角”之一角;2007年居全区第二;2008年继续稳坐全区第二把交椅。特别是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向世人展示着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奇迹。成绩来自于方方面面,但无可辩驳的是,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并正由工业化引领前行。 一、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与思考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对工业化发展的考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和内容。纵观鄂尔多斯工业化历程,有摸索前进、长期徘徊的阶段,也有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艰苦创业,“抱着金碗讨饭吃”。解放初期,全市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当时工业经济的

落后程度仅此可以判定。从1952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市才有了一些简单的初级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加到了3156万元;此时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9%上升到了24.2%,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这一比例上升为33.2%。之后一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徘徊。坐拥资源,却抱着金碗讨饭吃,工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开放,小荷才露尖尖角。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面,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整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市工业企业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工业经济上了一个较大台阶,按总产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特别是鄂绒实现补偿贸易方式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进入新阶段。进入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加速了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9亿元,自1985年上亿元后,经过10年发展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一批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开始建设投产,并逐步发展壮大,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科学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进入新世纪,全市工业经济传承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势头,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200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全市确立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工业发展新思路和提出煤向电、煤电向高载能

蒙古马文化研究框架

蒙古马文化研究框架 马文化现象被人们关注和研究,已是世界性课题。马文化现象多发端于游牧民族聚居的国家与地区。它与近几年全球性关注的游牧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蒙古民族起源于中亚蒙古高原,自古以来以游牧为生,是在马背上从远古走向文明时代的民族。她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漫长而坎坷,辉煌而悲壮的马背民族史。 一、蒙古马文化的定义在上古时代,蒙古先民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当他们开始游牧生产时,由于驯养了自古以来所信仰的“天使”——马以后,才有可能迅速地踏上历史文明的进程。马在整个北方游牧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超过了人自身。马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及对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使原始的蒙古先民自然产生了崇拜心理,成为整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图腾象征,而这一文化特征经过了原始氏族时的自然崇拜期、部族联盟时的人马形象的整合期和国家形成时的文化象征时期。即自然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的过渡与发展。伴随着蒙古民族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游牧文化。 蒙古马文化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从原始蒙古先民马崇拜伊始对人与马之间自然形成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思维定势、审美情趣与追求等诸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整合研究,从而充分揭示出被学术界泛指的“马背民族”的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从这个意义来讲,所谓的蒙古马文化,概括的说,实际上是一部反映“马背民族”——蒙古族文化史。 二、蒙古马文化研究的范畴与内容 蒙古马文化研究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学研究。它是国际“蒙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范畴主要是针对中亚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而言。世界上马的产生可追溯到5000万年以前。在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马化石为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左旗出土的距今1000多万年前的戈壁安琪马化石。之后,几乎在所有北方地区陆续发现了不同时代的马化石。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 :贺阳 学号: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2.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整体评估 3.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3.2对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

摘要: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1.2.1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07T14:29:48.14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上旬作者:崔红艳[导读] 本文就是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给出了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启示。 崔红艳 Cui Hongyan (内蒙古华电燃料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020)(Inner Mongolia Huadian Fuel Co.,Ltd.,Hohhot 010020,China)摘要:最近几年里,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就是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并且给出了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启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rdos economy develops very quickly. This paper makes the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Ordos City, and gives the inspiration through analysis. 关键词:鄂尔多斯;经济发展;SWOT分析 Key words: Ordos;economic development;SWO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117-02 0 引言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客体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发扬的地方,以及应该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将此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发展研究,可以对经济体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个清楚的了解,对其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时刻提高警惕,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文章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为例,进行SWOT分析。 1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1 丰富的自然资源①水资源: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市边缘地带,是一条过境河流,在市内长度为760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境内具备水力发电条件的有两处,黄河万家寨水电站、无定河巴图湾水电站是市内两座大型水力发电站。②化工资源:鄂尔多斯市的化工资源品种齐全、蕴含丰富,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以及伴生物钾盐等。③能源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境内地下有着储量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3种。 1.2 丰富的社会人文资源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7千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鄂尔多斯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近代,声势浩大的”独贵龙”运动就在这里爆发,掀起了“鄂尔多斯风暴”。现在,具有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文化正誉满全国,走向世界。 1.3 经济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经济保持高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1.4%,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3亿元,比2000年增长10倍,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三位;财政收入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50.8%,居全区首位,在全国333个地级区域中排名第38位,比2000年增长16倍。 1.4 地理优势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与万里长城的环抱之中,东西北三面临河,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穿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 2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2.1 自然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鄂尔多斯全市有48%的面积是沙漠,另有48%的面积是丘陵沟壑地区,只有不足4%的土地是草原和耕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态的脆弱,是鄂尔多斯市各界领导非常重视的问题。但是,任何困难是难不倒有远见、有能力、有决策的领导者的,鄂尔多斯通过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以及“退耕还林”等各项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努力,虽然鄂尔多斯市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与发达的南方沿海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 2.2 品牌企业较少,难以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品牌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国的典范,同样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思考,曾一度产生了“鄂尔多斯模型”、“鄂尔多斯风暴”。但是,在鄂尔多斯本土生存的上市企业也仅有鄂尔多斯、远兴能源、伊泰、新大地、亿利资源、亿利科技等,国内或是世界知名企业甚少。 2.3 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所需的主要资源之一,而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受教育状况和程度。在教育水平上,鄂尔多斯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远远不适应鄂尔多斯市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 3.1 国际和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带动下趋于回升、经济全球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将继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活跃,“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的对外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外商投资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资本和产业将继续加速向鄂尔多斯市转移。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契机。 3.2 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西部大开发给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带来了多方面机遇。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了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升级,二是实施西部开发后,国内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三是发展中西部的政策机遇,各种优惠政策对于鄂尔多斯市在招商引资和发挥资源优势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去年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对我过去经济发展所到来的不利影响,实施了扩大内需战略,必然会引导和支持在自治区以及鄂尔多斯市在基础设施、化工、医疗等项目的建设。 3.3 抓住“呼包鄂”经济圈发展的机遇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市资源富集,区位优越、发展经济具有很多有利条件。2000年,自治区确立了呼包鄂三地为核心,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呼包鄂经济圈正在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从古代起, 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近一百多年来, 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 结果使草原退化, 出现了大面积沙漠。解放后, 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的趋势来看, 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六十年代初, 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 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 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20 世纪60 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 亿亩,80 年代下降为11.8亿亩,90 年代下降为10.37 亿亩。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3.7%的速度增长。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 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 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7 亿亩,截至2005 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 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 % 左右, 尤其七、八两月最多, 冬春雨雪稀少, 春旱经常发生, 如遇夏早, 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⑵沙多风大 内蒙古草原的土质多为砂壤土、轻壤土, 少数为中壤土, 通常表层覆盖着砂层。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0天以上, 阴山以北在50天以上, 鄂尔多斯在40天以上, 呼伦贝尔在30天以上。干早的冬春季节是草原上风大而多的季节, 大风日数占全年的60%以上, 风力一般八、九级。春季地表解冻后风蚀与沙埋现象最严重,特别是靠近沙漠的农村、牧区,经常遭受风沙危害。 ⑶鼠害、虫害严重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导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缩短,食物网趋于简单化。草原上害鼠、害虫的天敌, 如鹰、雕、蛇、刺猬、蜻蜓、螳螂、瓢虫都急剧减少。相反, 鼠害、虫害大量繁衍, 泛滥成灾。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鼠害面积4700万公顷,蝗虫成灾面积常年达66万公顷, 严重地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存200 头以上, 牧草全部被啃光。大规模鼠虫害的发生严重破坏草原植被, 加剧草原的退化。

人口流失: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缩影

人口流失: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缩影 煤城困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苏向杲 “鄂尔多斯(7.38, 0.00, 0.00%)”来源于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 经过飞速的发展之后,鄂尔多斯确实建造了很多的“宫殿”,但随着人口的流失,“宫殿”没人住了。 来到鄂尔多斯,你会发现这里街道异常宽阔整洁,路面干净,不时有清洁工在清扫街道,但路上行人稀少。当地人告诉记者,鄂尔多斯人口还在流失。 鄂尔多斯一位公交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是河南人,2008年听说鄂尔多斯发展很快,便从江苏来到鄂尔多斯开出租车。以前开出租车挺赚钱的,由于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鄂尔多斯人越来越少了,开出租车越来越不赚钱了,自己开车一天最多挣五六十元。因为和出租车公司签的合同还没有到期,合同一到期便要离开鄂尔多斯。 对于未来的前途,王师傅皱了皱眉头说,这边房价虽然低,但人都走了,收入也低,根本没钱买房娶媳妇,同事也和自己一样,打算离开。当被记者问到是否购买了保险产品时,王师傅说“没钱买保险”。 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在下午六点告诉记者,他是鄂尔多斯

本地人,“从早上7点开始上班,载完您,今天就算赚够了一百元,减去油费等各种成本,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 出租车行业只是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的一个缩影。 在上午11点左右,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记者在鄂尔多斯东胜区某银行看到,由于办理业务的人员较少,有3个银行员工边嗑瓜子边聊天,当记者走过去询问相关业务时,一位银行工作人员问道“嘛事?”,回答完记者之后便继续嗑瓜子。 而位于东胜区的某保险公司办公大楼气势宏伟,楼前蹲着两个石狮子。但旁边的鄂尔多斯营业部却客户稀少,在其他保险公司门前,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场景。 一位已经离职的某保险鄂尔多斯地区分支公司领导告 诉记者,自己从2008年便已经是支公司的主任,但由于“没人了”,既没有人买保险,也没有人卖保险,保费业绩和增员压力很大,便辞职了,现在开起了小卖部。 鄂尔多斯金融业的整体下滑可见一斑,而所有的源头还得从煤炭业说起。 煤矿就是当时鄂尔多斯发家的支柱产业,但是这几年国内的煤矿业正出现大面积亏损,新能源产业的抢位更使得煤矿未来的前景堪忧。鄂尔多斯的不少民间借贷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民间借贷也对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业形成了冲击,鄂尔

鄂尔多斯市旅游概况及主要景点景区旅游线路

鄂尔多斯旅游 一、旅游概况 鄂尔多斯是地球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南北向上,呈现中间隆起两边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大夏国都城统万城、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八百年来,守护成陵的达尔扈特人世袭更替,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陵寝,酥油灯长明不熄。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带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以库布其沙漠、神奇的响沙湾为代表的大漠风光、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已开发的各类景区(点)共32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是国家AAAA级景区,恩格贝示范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AAA级景区,恩格贝示范区和神东煤海是第一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蒙古族风情和沙漠风光旅游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27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5万人次,旅游收入9.6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接待旅游者150万人次,旅游收入5.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和84%,其中过夜旅游者8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8%。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

鄂尔多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

鄂尔多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家住泉州的小明与定居美国的叔叔互通电话,小明:“叔叔,早上好”,叔叔:“小明,晚上好.”同一时刻,小明和叔叔打电话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问候语中的差异?:() A.因地球自转产生B.两地气候不同 C.因地球公转产生D.两地季节不同 2.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3.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 4.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均为欧洲最典型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5.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6.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 7.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8.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9.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10.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11.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12.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13.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C.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D.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 14.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15.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发展战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客体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值得发扬的地方,以及应该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发展研究,可以对经济体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个清楚的了解,对其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时刻提高警惕,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文章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为例,进行SWOT分析。 在鄂尔多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优势和劣势,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怎样才能让鄂尔多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这里我们对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进行SWOT 分析,对其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判断,并着重分析其所属的战略地位,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较好克服劣势,及时抓住机会,有效回避威胁,使其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优势分析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水资源: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市边缘地带,是一条过境河流,在市内长度为760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境内具备水力发电条件的有两处,黄河万家寨水电站、无定河巴图湾水电站是鄂尔多斯市内两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全市境内共有湖泊600多个,总面积540平方公里。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8个。 2、化工资源:鄂尔多斯市的化工资源品种齐全、蕴藏丰富,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以及伴生物钾盐、镁盐、磷矿等。 3、能源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境内地下有着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3种。 煤炭: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600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全市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且煤质好,品种多,具有"三低一高"(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属于特低硫环保煤,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开发成本低,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条件。 天然气:这是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境内的中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就在鄂尔多斯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具有极高的开发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七项政策措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七 项政策措施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府发[2015]103号 【发布部门】鄂尔多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6.08 【实施日期】2015.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七项政策措施的通知 (鄂府发〔2015〕103号) 各旗区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七项政策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2015年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公布。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8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七项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大文化旅游营销力度。2015年,从市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亿元,奖励到我市东胜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和康巴什新区过夜的市外游客组织方。年度组织2000人以下的,按每人每日50元奖励组织方;年度达到2000人(含)以上、5000人以下的,按每人每日60元奖励组织方;年度达到5000人(含)以上的,按每人每日70元奖励组织方。通过包列(火车)一次性组织市外游客500人(含)以上的,按每人每日100元奖励组织方;通过包机(飞机)一次性组织市外游客100人(含)以上的,按每人

xxxx鄂尔多斯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2016年鄂尔多斯旅游营销策划案 采购方:鄂尔多斯市旅游局 设计团队:鄂尔多斯市优扬创业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5年11月

目标提纲 第一章:方案设计背景 一、发展旅游业对鄂尔多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二、鄂尔多斯市旅游营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面临着挑战 ――鄂尔多斯旅游营销现状 ――鄂尔多斯旅游营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三、鄂尔多斯旅游营销战略选择及总体思路 四、方案总体目标 第二章:鄂尔多斯旅游形象征集、推广方案 一、旅游形象征集方案 ——鄂尔多斯城市旅游形象构成的三大要素和三大系统:理念识别系统(MIS) 视觉识别系统(VIS) 行为识别系统(BIS) 二、塑造鄂尔多斯城市旅游形象的意义: 三、鄂尔多斯旅游形象基础分析 四、鄂尔多斯旅游新形象定位与提炼: 五、鄂尔多斯市旅游形象塑造 ――我们的VI提案:

六、旅游形象推广方案 第三章:鄂尔多斯旅游市场开发 一、旅游线路开发 二、根据各个景区的地理位置,可自行组合设计的线路。 三、鄂尔多斯周边的自驾游线路设计: ――鄂尔多斯自驾游调研表 四、鄂尔多斯客源系统性分析: ――按人群鄂尔多斯旅游市场客源分析 五、针对不同人群的市场营销策略(以老年人市场为例): 第四章:鄂尔多斯旅游节庆(事)活动开发 一、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概念: 二、旅游活动策划的程序: 三、2016年鄂尔多斯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汇总表 四、鄂尔多斯市2016年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之第十二届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策划方案 第四章:鄂尔多斯国际旅游市场开发 一、鄂尔多斯国际旅游市场客源分析 二、鄂尔多斯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第五章:鄂尔多斯旅游营销体制机制创新

内蒙古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提要】鄂尔多斯曾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它昔日的写照。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鄂尔多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之路。“贯彻科学发展观,早贯彻,早受益;贯彻力度大,更受益”,这是鄂尔多斯人的深切体会,无疑也给了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编者按:从一个生态恶劣的贫困地区,到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这一成绩得益于发展方式的转变。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出了生态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怪圈,摆脱了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 鄂尔多斯市的做法和经验表明,资源富集地区要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念,舍局部顾全局、舍眼前顾长远;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 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颗新星。改革开放以前,鄂尔多斯“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今天的鄂尔多斯,已是沙漠深处营造的一块绿洲,循环经济中净化的一片塞北蓝天,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列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期探索中,鄂尔多斯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鄂尔多斯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一、主要成就和特点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1.4万。改革开放之初,鄂尔多斯处于自治区落后水平,全市8个旗区中5个“国贫旗”、3个“区贫旗”,被称为内蒙古的“西部”。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鄂尔多斯的主要经济指标已位居自治区前列,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成功实现由贫困落后向富裕文明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跨越式、高起点、节约型、友好型、创新型、和谐共享的科学发展之路。

浅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2)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2) 三、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及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3) 四、大环境下,煤炭产业和城市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4) 1、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 (4) 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5) 3、招商引资 (5) 4、建立煤炭大学、学术性科研基地 (6)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综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业的基础和现状,就该地区的煤炭发展条件和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就煤炭产业及其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做了相应的阐述和建议。 关键字: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条件、转变、经济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统计资料显示,鄂尔多斯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地和生产基地。该地区的不粘煤具有低硫、低灰、低有害杂质、中高热值、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素有“天然精煤之称”,保有储量为1217.85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占内蒙古的一半以上。 显然,鄂尔多斯是一个超大的煤炭基地,而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工业的主要燃料和动力、化工的主要原料。我国现阶段大约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70%的化工原料都是煤炭提供的。煤炭工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促就内蒙古经济发展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原因。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伴随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煤炭资源的勘探、开采阶段。在此阶段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主要注重煤炭资源勘探开采,目的是寻找更多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实现更多的煤炭产量。当时,全是地方煤矿129座,全是煤炭产量在100万吨左右。 第二阶段是煤炭资源生产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国家投资开发了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万利矿区和达拉特电厂等重

鄂尔多斯大草原导游词

鄂尔多斯大草原导游词 导读:鄂尔多斯大草原导游词【一】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欢迎大家来到的旅游胜地是鄂尔多斯草原。 首先问一下大家,您们听过这样一首歌吗?——“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乌齐飞翔……”哦,大家都听过。好,就让这优美的歌声带您走进辽阔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国家3A级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位于杭锦旗旗府悉尼镇以西12公里处,东距世珍园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在30平方公里的控制范围内,由1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设计独特的蒙古包群点缀着美丽的草原,使草原焕发出勃勃生机。该旅游区是以鄂尔多斯草原风光为依托,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民俗风情展示、表演、体验为特色的旅游区。现已开发了摔跤、骑马、射箭等蒙古族传统活动项目。在餐饮娱乐区、骑马射箭活动区、敖包祭祀区、蒙古族风情休闲区等地方,可以尽情享受蒙古族民俗文化、餐饮文化、歌舞文化等为您带来的快乐。 鄂尔多斯大草原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内蒙古自治区游览。我叫任美静,愿您在内蒙古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幸与大家相识,接下来将由我陪同大家,游览草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走进大草原,了解大草原。 大家快来看,在这个绿草如茵的原野,鲜花似锦的世界里,那些悠哉悠哉、憨态可鞠、成堆成群的小牛犊,那些珍珠般洁白的羊群,那些出没于林间草丛的珍稀野生动物,那婉转吟唱欢快的鸟儿,还有那些翱翔苍穹的雄鹰,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色。这里有着国家野生动物,闻名天下。 大家知道,内蒙古草原辽阔、富饶而美丽,尤其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更添风采神韵,蓝天白云,天涯的芳草,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像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慢移,内蒙古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六大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 好了,我们今天游览的内蒙古草原结束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做你们的导游。谢谢! 鄂尔多斯大草原导游词【三】 早上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与大家相识,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曾,曾国藩的曾,在座的可以可以称呼我为小曾,这样显得更为亲切一些!!小曾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专职导游,也是大家这次去日游的全程陪同导游!!那在这两天的旅途中,小曾要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多多指教,给我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4)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 鄂尔多斯是我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 漠和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各占全市总面积的48%,年降水量仅为170-35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000-3000毫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恶劣的生态状况,不仅制约了鄂尔 多斯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华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所以鄂尔多斯市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以林业为主的生态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全市造林速度不断加快,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2000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的机遇,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立市之本,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市”的奋斗目标,率先在全区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政策。让草原的40%禁牧,60%休牧、轮牧;实施"转移收缩"战略,先后转移了40多万农牧民实施"大漠披绿"和"水草丰美"工程;划定16个无人居住、总面积达2万多亩的生态自然恢复区, 使生态得以大面积修复;变革生产方式,改千百年遍地放养的生产方式为高效舍饲生产方式,为生态恢复和治理腾出空间;此外,还大力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治理、自然保护区等项工程建设。 有数据为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0年,51年的时间,鄂尔多斯的森林覆盖率只增加了7.51个百分点。2000年建设"绿色大市"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平均以每年1.17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8年完成森林覆盖率9.4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新增资源面积145万亩,8年林业建设超出51年建设总和,植被覆盖度每年以7个百分点在增长,超过了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近年来,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比2000年前减少2000万吨。鄂尔多斯95.4% 的草场受到了保护,终日被羊啃食的草原终于得到了休养生息。灌木和草原植被抽出了新枝,原来光秃秃的荒原重披绿装。生态建设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逆转的历史性转 变。同一时期牧业也实现了大发展。牲畜头数由2000年的500万头(只)增加到1499万头(只),是过去的近3倍。 牧业能够成功地转变生产方式确保全市发展战略实施并呈大发展势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林业的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鄂尔多斯在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实行窄林带、宽草 带的造林模式,每年形成了240万亩的优质饲料草和20亿公斤的树枝树叶;近年来通过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