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和发展方向

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和发展方向

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和发展方向
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和发展方向

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方向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马铃薯淀粉协会会长——周庆锋

一、马铃薯加工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行业概况: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根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在7621万亩,总产量在7323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5%。居领先地位。

马铃薯耐干旱、耐脊薄、抗灾力强、稳产高产,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因而也是我国三北、西南等老、少、边、穷地区的主栽农作物。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马铃薯加工产业,不仅为各工业领域生产优质原料,而且也是这些贫困、欠发达地区的支柱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农村和城镇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家企业均可带动5—10万户农民靠产业致富。所带动的三农产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养殖业、服务业等社会综合效益近亿元。

因此,马铃薯种植和加工产业,成为内蒙古、山西、河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吉林、黑龙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十多个主产省区的主要三农产业,覆盖和受益六千多万农民。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07年9月全国马铃薯发展会议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三是满足市场消费的现实选择。”温家宝总理早在2001年就对《小土豆办成大产业》的报告作出批示:“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土豆办成大产业”。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中,温总理更明确指出“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

面对加入WTO的客观现实,我国农业和农民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需求、新的选择、新的挑战。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双重作用,使得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而马铃薯由于其地域性、鲜活性等条件制约,在亚太地区尚无对手能与我国竞争。亚、太地区各国,因气候、气象条件制约,马铃薯种植量小,不成规模,没有工业加工基础。其应用全靠从中国、欧洲进口。欧洲诸国一是资源有限,环境保护,生产配额逐年减少,不会再有大的发展:二是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协议、“多哈回合”协议及“香港回合”协议关于“削减农产品贸易补贴”原则逐步实施后(2016年前降至合理水平),其出口利润大幅降低,向亚太地区的出口量将逐年减少,竞争力不会加强。因而将使马铃薯产业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

(一)产业现状:

马铃薯传入中国已四百多年,历史上仅作为粮菜兼用的食品和饲料,由于人多粮少的国情,以及工业发展水平制约,马铃薯现代化加工产业从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形成和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马铃薯淀粉、全粉、系列变性淀粉等工业产品,已形成产业优势,薯条、薯片也在规范和发展。

1、马铃薯淀粉:

鲜薯经粉碎、分离、洗涤、提纯、脱水、烘干等工艺制得的粉末。马铃薯淀粉由于其理化指标及糊性质均优于其他类淀粉,在工业加工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1:淀粉工业指标及糊性质比较

缺点:生产期短,产量较少,价格较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应用面。我国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有:

食品行业——乳化剂、增稠剂、膨化剂、改良剂、保水剂、裹浆剂等,所有食品类、饮料类产品等全适宜应用。目前在国内,此类用途最广,约占80%左右;

制药行业——填充剂、崩解剂、成型剂、胶囊等;

化工行业——各种粘合剂、油漆、电池、胶片等;

建材行业——涂料、腻子粉等;

造纸行业——高档纸张涂布剂、施胶剂等;

纺织行业——高档织物上浆剂、精整剂等;

铸造行业——铸模型砂成型剂;

石油钻井——降滤失剂、井壁增强、成型剂、水处理剂等;

水产养殖业——鳗鱼、甲鱼、高档鱼虾饲料;

农业、林业——高效吸水、保水剂;

卫生产品——尿不湿、卫生巾、乳制剂等;

降解制品——各类生物降解、光降解制品,环保工业鼓励发展。

由于人多粮少的国情,我国淀粉工业起步较晚。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工业化玉米淀粉,九十年代初开始现代化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从起步到现在不到二十年时间,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近年来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扶贫、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等产业政策实施后,各有资源的省份,纷纷掀起建厂热潮,每年都有十多家不同水平的工厂投产。已形成相当好的产业规模。特别是反倾销成功后,从

2006—2008年,建厂速度加快,每年新增产能20多万吨。到2008年,已有大中型企业60多家,小型企业千余家,总体生产能力已达100多万吨。但每年因气象灾害、原料、市场、环保、资金等原因生产不足,2007年实际总产量:符合国标GB/T8884—2007等级以上32万吨左右,小厂产品、等级以下40万吨左右。2008年产量下降,等级以上约30万吨,等级以下约20万吨。

2008年底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马铃薯加工产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但我们在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组织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下,全体会员单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战胜了银根紧缩、食品安全、自然灾害、市场萎缩、欧洲倾销、走私等不正当竞争冲击等重重打击,保护了产业的生存、发展。目前,经济危机阴影已经退去,基础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已恢复快速发展。对我国马铃薯淀粉产业危害最大的欧盟淀粉低价倾销、走私冲击,也即将划上句号——商务部特别办理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正在顺利进展,欧盟淀粉在中国市场将回复应有价位,不再构成产业损害。我国淀粉产业,即将迎来又一个良好稳定的发展时期。

2、马铃薯全粉:

鲜薯经脱皮、漂烫、蒸煮、膨化、粉碎等工艺制得的絮片状或颗粒状制品。主要应用于膨化食品、烘焙食品、西餐配料等。

马铃薯全粉也起步于九十年代初,但前期发展缓慢。2000年以后,随着原料专用品种引进、开发及市场逐步开发,出现了快速发展,

在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山西等主产省区,已有十多家企业投产,并有十余家企业新建,工艺设备以欧洲引进为主。至2009年底,产能将达二十多万吨,产量将达十万余吨。

全粉因市场面有限及专用加工品种繁育、推广有限,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发展不宜太快。

3、薯条、薯片:

做为休闲食品八十年代引入中国。但因原料需专用品种,要求纤维含量高、淀粉含量中、还原糖含量低,国内繁育推广困难,一直由国外供应半成品坯料为主。国内加工产业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目前已有十多家企业,近二十万吨产能。但因原料、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均有缺陷,尚未形成市场规模和产业优势。

4、淀粉类制品:

马铃薯淀粉经进一步加工,可制成各类高、中、低档粉丝、粉条、粉皮、凉粉等制成品,广泛应用于餐饮等民用食品市场。年产量三十至四十万吨。是薯类加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此类产品在生产、质量、市场等方面均缺乏规范。工艺、设备均为国产,类型繁杂,不作统计。

(二)行业突出问题: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起步、发展不到二十年。十多年间,各种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加工产业从无到有,并且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已凸显出许多结构性问题和先天不足:

1 马铃薯生产水平低、效率低、质量差、缺乏竞争力:

在欧美,用于工业加工的马铃薯有着严格的要求:用于淀粉加工的淀粉含量在18%—23%之间,早、中、晚熟分别供应。用于全粉及薯条、薯片加工的,要求还原糖含量低、淀粉含量适中、纤维含量高,并且薯形好、芽眼浅。所有加工薯还必须使用脱毒种薯,不带病、虫害,并且耕作技术、田间管理先进、普及机械化、自动化。这些条件,我国目前还无法企及。表现在:各主产区品种以菜用薯为主,淀粉含量低。西北、西南产区为14%—16%,华北产区为13%—14%,而东北产区仅为11%—13%。产出率严重偏低,欧洲为 4.5-5:1,我国为6.5-7.5:1;品种落后,工业薯种及脱毒种薯推广面积小,形成单产水平低,且病害严重。欧洲亩产为3—4吨,而我国东北、西南产区为1.5吨/亩左右,华北、西北产区仅为0.8—1.1吨/亩左右,而且带病率在30%左右;此外,种植期晚、生长期短、种植零散、不集中连片、不使用机械作业、种植收获困难、种植方式粗放、落后、靠天吃饭、交通、运输困难、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弊病,都直接影响薯农和企业的利益,影响着市场竞争能力,影响着产业化发展水平。

2马铃薯加工利用水平低、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短,与其应有的经济价值有相当大的差距:

马铃薯作为世界性的优良经济作物,在食品及工业加工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首先,体现在加工面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直接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食品有300多种,制成淀粉、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更达上千种。其次,体现在加工转化率高。各发达国家马铃薯产量虽然有限,但其大部分用于加工增值。如:

荷兰加工品占47%,美国占58%,英国占50%,法国占59%,而我国加工率只占10%。第三,体现在增值大,各种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比原淀粉、简单制成品等增值几十倍、上百倍,如胶粘剂、代血浆、高效吸水保水剂、高能量功能食品、生物降解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石油钻井、开採助剂、各种糖类、醇类、酮类、发酵类制品等等,而我国在上述高技术产品领域,生产、研发能力薄弱,没有产品优势。

3 认识不够、政策不力、科研不强:

由于马铃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而且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世界范围内都予以高度重视,在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列在第二、三位的重要农作物,在食物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荷兰、波兰、俄罗斯等国家更是首要的农作物。并广泛加工为各种食品和工业品。而我国多年以来一直作为蔬菜作物和小作物,重视程度不高,生产投入很少,科研投入不足。而发展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国家资金的投入更是极为稀少,因而造成国内马铃薯种植业和加工产业基础薄弱。现有的工业加工产品还局限在淀粉、全粉、粉类制品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层面上,高科技、深加工的产品极少。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无力搞科研,而专业的科研院所、院校均没有相关的研究专业和科研课题(如马铃薯产业化、民用及工业应用、淀粉深加工、薯类食品科研、开发等)。又如:我国工业加工品种严重缺乏,生产企业只能重点解决“吃饱”问题,无力顾及是否“吃好”。而品种科研部门很多,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各农业类科研院所、院校都在搞品种,但因条块分割,产、学、研脱节,考核奖励机制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等

体制因素制约,开发出的适用品种很少,或开发出的也仅为通过验收、评奖、争取项目经费,很难推向生产环节,转化为生产力。

4 产业化基地建设薄弱,小农业、大生产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很快,各主产区均有不同规模的加工企业。工艺、设备、技术基本成熟。但各企业开工率及加工能力普遍不足。如前所述,我国马铃薯种植业水平很低,以小农经济为主,表现在:种植分散,很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种植,生产效率低;种植方式落后,品种落后,产量严重偏低;交通运输不便,农民运输能力低下等原因。加之、加工企业或因财力有限或因对基地建设重视不足,对马铃薯种植没有统一的、有力的规划和扶持,听天由命,放任自流,形成只有“产业”而没有“化”的基础,企业、基地、农户利益相互分割,加工产业成为“断龙”或“饿龙”,应有的社会效益不能有效发挥。

5 产业标准缺乏或严重落后: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起步很晚,各种必要的产品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建立健全。与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工业薯种和脱毒薯种缺少相关的、统一的技术标准,商品薯和种薯也没有规范的区分标准,造成种薯市场混乱,生产效率和质量低下。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薯片等工业产品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生产和销售处于盲目状态。粉类制品虽然制订过行业标准,但已严重落后,检测内容、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与现代食品安全要求相差很远。

6 缺乏产业沟通和行业协作:

欧美及各工业化国家,马铃薯行业都有不同形式的但紧密合作的产业协会,为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沟通、与政府的沟通、与农民的沟通、

与相关行业的沟通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凡涉及与行业相关的计划、预算、政策、资金等都需经过行业协会的评估和认可,才可实施。使生产、科研和流通都能处于良性的、有序地、协调的发展环境。我国的加工企业目前还处于“春秋”时期,画地为牢、各自为战、封闭保守、胡打乱拼,使很好的、初生的产业就处于盲目无序、自乱阵脚,形不成合力的不健康状态,应变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差。而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关的地位和职能,仅是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可有可无的“参事”、“顾问”,更多的是“顾”不上就不“问”。这样的管理体制对产业的良性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

国家发改委2009年已要求工信部、国家粮食总局抓紧制订马铃薯加工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根据产能和消费市场客观测算马铃薯未来需求,明确不同产品的产业布局、合理规模、准入条件”、“清理压缩初级加工,鼓励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的加工企业”。根据发改委的统一安排,工信部会同国家粮食总局和行业协会,已编制起草了《马铃薯加工产业中期发展规划2010—2020》。

(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产品、产量:

2、产品质量:

(1)、马铃薯淀粉:

注:表中等级按GB/T8884—2007国标划分。(2)、马铃薯全粉:略

(3)、薯条、薯片:略

3、物料消耗:

(1)、马铃薯淀粉:

(二)薯类加工业发展方针:

1、薯类淀粉要针对产能过剩,工艺技术装备简陋、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不稳定,出成率低,水耗、能耗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现实问题,重点抓好清理、整顿,提高战略,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推广先进工艺装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节能减排水平。要通过制订行业准入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规范,清理、压缩、淘汰小、散、乱、差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逐年提高优级品率,降低一级品率,消除合格品及以下质量的产品的生产和入市。要引导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和更新改造,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品牌知名度。

2、薯类全粉在目前及十二五期间内,也存在产能过剩、市场面窄、专用品种短缺、种植难以普及等现实困难。也应贯彻整顿提高、区域布局、基地建设、有序发展的战略。要尽快制订全粉类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订原料使用和贮藏标准,制订行业准入标准。要清理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布局,鼓励企业整合,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规范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重点发展淀粉的深加工和副产物的深加工,国家应配套产业扶持资金,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变性淀粉系列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双降解产品、膳食纤维产品等淀粉深加工产业给予大力支持。

4、鼓励发展薯条、薯片及以淀粉、全粉为原料的各种方便食品、膨化食品,大力发展薯类系列食品、保鲜制品、半成品,丰富人民生活。积极发展木薯淀粉及燃料乙醇,提高薯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5、国家应针对“薯类综合开发利用,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设立科研专项和攻关课题,鼓励产、学、研紧密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促进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提升,促进薯类产业的加工利用能力。

(三)薯类加工业限制或淘汰范围:

1、不使用标准生产工艺和设备,淀粉类产品质量在国家标准一级品以下的;全粉、薯条、薯片产品在行业通行标准以下的。…因全粉、薯条、薯片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内通用荷兰科瑞欧公司(世界主要设备供应商)生产标准?

附:薯类加工产品标准工艺及设备图、分类说明(第23—32页)

2、加工企业规模:

(1)、淀粉类:设备加工能力在30吨/小时鲜薯以下的,或淀粉产量在每产季一万吨以下的。

(2)、全粉类:成品生产能力在500公斤/小时/单台滚筒机以下的。

(3)、薯条类:成品生产能力在3吨/小时以下的。

(4)、薯片类:成品生产能力在300公斤/小时以下的。

3、未建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三废”处理系统,企业未通过环保部门环评及环保设施验收的。

4、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

理由:薯类加工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初期缺乏规范,没有

准入门坎,不同工艺设施遍地开花,鱼龙混杂,各产区大量“小、散、乱、差”型企业、作坊发展迅猛。这类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出成率低、质量低下、环境污染严重、掺杂使假严重、资源浪费严重。已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必需通过贯彻“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保障食品安全”的产业政策,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以保证薯类加工产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近期任务及政策措施

上述产业发展目标如能如期实现,我国马铃薯产业化水平将有大幅提升,我国也将由马铃薯产业大国,迈入马铃薯产业强国。为实现这一宏伟战略蓝图,必须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1、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规范产业健康、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要紧密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明确规划、落实扶持政策、综合利用资源、资金、科技、人、财、物力等生产要素,统筹规划、科学引导、扶优扶强、限小限劣、优化产业结构。从国家主管部委,到各主产省区,在制订产业扶持政策、优惠政策时,应注意从已形成规模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入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优化、兼并、重组和技术更新改造,提升设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品牌知名度;鼓励发展马铃薯的、淀粉的精、深加工增值,拓展应用领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2、针对近年来盲目、混乱、低水平发展的行业状况,在今、明两年内,要以很大力量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清理、整顿、巩固、提高工作。

要象清理“十五小”一样,政策清楚、任务明确、措施强硬、限期完成。要制定行业规范、准入标准,工艺、技术、设备标准、产量质量、卫生标准,建立、建全各级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要强化各产区政府的产业安全观念、食品安全观念、遵纪守法观念,严格管理,规范行政,限制“小、散、乱、差”的发展趋势。对没有标准工艺、设备不能通过食品生产QS许可认证,产品不符合国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类企业必须关停、取缔,对不合格产品严格禁入食品工业市场。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

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日益健全,马铃薯淀粉既有国家产品质量标准(GB/T8884—2007),又有生产许可认证“QS”标准审核体系,既有《食品安全法》,又有卫生检疫、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但很大的问题是基层地方政府疏于监管,放任自流或“交钱就办事”,使法律、法规流于形式。这也是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所在。做为全国行业协会,我们迫切希望,国家监管部门和各产区地方政府能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认证、审核、审批条例,把好“资质关”、“准入关”。要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准入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环保管理、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规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健康、

科学、可持续发展”,使马铃薯加工产业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为尽快消除劣质淀粉危害,保障食品安全,应从生产、流通、下游食品生产企业三个关键环节齐抓共管。一方面要加强淀粉生产企业的核查、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各地食品原料经销商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对使用马铃薯淀粉作原料的各类食品、制药企业的原料采购加强监管。近年来,我们发现许多下游企业对马铃薯淀粉的性能、指标了解不多,很多企业没有符合国标的淀粉采购标准。只以价格为条件。在他们的产品都是高额利润的情况下,一味压低淀粉价格,导致部分企业降低标准、掺杂使假,危胁食品安全。建议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采购标准、库存淀粉和产品质量加强检查和监管。这样可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关。

4、为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覆盖亚太、拉美、非洲地区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国家应制定明确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从财政、税务、金融等各方面,切实加大对这一优势产业、利国利民产业的扶持力度:

(1)、对目前已普遍实行的“农业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明确规定将马铃薯纳入覆盖范围。享受粮食作物应有的待遇。

(2)、对马铃薯加工产业这一直接关系三农、关系扶贫而利润微

薄的贫困地区支柱产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新产品开发、环保设施、循环经济、市场开拓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和贴息支持。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迅速解决马铃薯加工企业的贷款难、抵押难问题。由于马铃薯加工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而且为农产品加工业,银行一直认为风险大、利润低,不愿放贷,而且资产抵押极为苛刻:生产设备、产品、无形资产均不能抵押,房地产抵押率也压低到30—50%。这严重制约着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加工业不能正常运转,鲜薯就没有出路。希望各级银行能从促进三农产业、扶贫产业着想,放宽对马铃薯加工业的贷款政策、抵押政策。切实落实国务院(2009)25号文件关于“各类金融机构要对农产品加工、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指示精神。

(4)、完善农产品加工财税政策。现行的关于农产品加工的税务政策,仍在执行九十年代初的文件规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党和国家已将“强农”、“惠农”、“利民”做为基本国策,涉农税、费都在解除或减轻。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党的一号文件“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国务院“加大对涉农产业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并完善现行农产品增值税有关政策”的有关指示精神,希望财政、税务主管部委针对农产品初级加工产业直接连系三农、关系扶贫,而又加工简单、附加值低,但宏观社会效益显著、政治性、政策性强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调整、

改善涉及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政策:

4.1 应明确认定马铃薯淀粉、全粉属于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并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4.2 解决高征收低抵扣弊端,将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的进项税率调整为17%,与其他工业品持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发展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农产品价格低,。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只是部分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并没有因此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价格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逐年提升的。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负担是逐年加重,没有因农业税减免而减轻。并且国家也不能将减收农业税的善政,再变相从农产品加工业收回。因此,调整显失公平的进项税抵扣率,不仅有利于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使三农受益,而且有利于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平衡和衔接。

4.3 改进农产品购进税收管理:目前税务部门规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进项税管理呆板、落后:批量交售不予认定、手续繁杂,给农民和企业都带来极大困难,并大幅增加企业收购成本。这种管理办法已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与国家倡导的新农村、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新型物流相矛盾。建议取消此类规定,为农产品销售、流通松绑,以方便农民交售农产品,也便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收购效率,降低收购成本。

5、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构建产、销、加利益链条,破解小农业、大生产矛盾。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原料基地建设是企业

生存的物质基础,从经营思想、人力、物力投入上,把原料基础作为第一车间来建设。要通过增加投资,协调政策,多方位宣传、组织、引导企业周边的县、乡发展原料基地。要同基地乡镇、农户结成紧密的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在种植计划协调、生产资料扶持、脱毒种薯推广、种植技术培训、机播、机收服务、交售运力组织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做好衔接服务,并通过价格保护、订单包收等方式提前落实,使基地农户种的放心,收的安心,卖的顺心,充分调动农民种薯、交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马铃薯产业化是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一项社会工程,还必须依靠政策扶持,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才能尽快形成规模和效益。目前,甘肃、宁夏等省,充分注意到了马铃薯产业对促进和提高三农经济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上来,通过“政策促动、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科技推动”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了灾年丰产丰收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但其他十余个主产省区的政策性支持力度还不到位,产业放任自流。因此,各主产区的政府和各级领导,均应在马铃薯这一优良经济作物的规划、种植、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加工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政策资金扶持,以促进产业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以全面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6、从政策上、体制上解决品种科研产、学、研脱节问题,让停留在实验室、实验田、科研院所成果柜里的品种科研成果切实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以期迅速提升我国工业加工品种

推广、应用水平,扭转加工产业成本高、质量差、竞争力低、薯农收益低、抗灾能力差等落后局面。

国家应制定清楚、明确的、发展适用工业加工用薯的科研规划和任务、目标。紧密围绕不同加工产业的指标要求,不同产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条件研发推广各种专用薯、菜用薯、种用薯、脱毒薯的适用品种、适用种植、管理技术。并且明确规定以通过生产实践检验,具备推广、应用条件,可以产生独特经济效益、比较效益,并与种植业、加工业紧密结合,产生社会效益作为鉴定、验收、评奖、取得经费的权重指标。这样才可以从政策上、体制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弊端。

同时,也必须要求各地种植、加工企业,特别是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坚持良种推广带动战略,积极同各地品种科研部门紧密结合,发展品种科研,推广工业品种和脱毒种薯,并通过承包土地、示范经营以及对重点基地乡镇和大户实行定点帮扶、合同化扩繁、推广等措施,推广工业品种及脱毒种薯。推动农民认识和接受优质种薯和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原料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内蒙古奈伦集团从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初期,就非常重视品种更新和基地建设,90年代初开始,即同国内十余家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工业品种,并在和林承包荒山坡地2万多亩扩繁和示范种植,取得成功后又在和林、武川、四子王、中旗等地连续十多年推广脱毒种薯,使各基地旗县良种普及率达60%以上。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益,也提高了农民的种薯积极性,种植面积扩大了4—5倍。内蒙古奈伦农业科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土豆粉条生产线

土豆粉条生产线 一、产品介绍 开封丽星全自动粉条机是国家专利产品,日产3吨-10吨大型粉条机器,紫薯粉条机,红薯粉条机,马铃薯粉条机,土豆粉条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一、依靠创新开拓三粉新纪元打造精品驱动产品大市场 1、先进设备品质精良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是公司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和刻苦攻关研发的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1320421897.6),是在第五代的基础上升级的换代产品,除兼容第五代变频调速,螺旋搅拌取代框式搅拌,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切换方式灵活、节电效能好、操作性能稳、设备故障少、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增加了新的技改亮点:一是冷库加宽加长,延长了粉带冷冻老化时间,产品的韧性更强;、二是烘箱加高,烘干层数增多,烘干时间延长,产品的筋度更好;三是采用了真空系统,产品的气泡更少,亮度更高;四是适用原料范围更多,可调可控空间更广;五是设备能耗更低,利润空间更大;六是技术升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分别由原来的日产2吨提高到2.5-3吨、4吨提高到4.5-5吨、5吨提高到7-8吨、公司最新研制出第六代日产9-10吨水晶粉丝(条)生产线,回报利润十分显著。整机具有设计独特,工艺先进,装备紧凑,节能降耗,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用工少,终端产品质量整齐化一,成品率高,回报利润大等性能。设备的显著特点具有:改变传统挤压漏瓢式,室外挂杆凉晒生产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直条切割,铺浆成型,恒温、恒湿、低温、冷冻,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可实现连续性不间断流水线作业,克服了传统生产的诸多弊端,是国内领先的粉丝生产加工设备。设备的显著优势具有:实现了全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产品市场逐年拓展 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省区之一。八十年代前,全区马铃薯历年总播种面积约360万亩,变动在300~405万亩之间,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内市场的拉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区内加工能力的提高,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3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展到795.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以上,鲜薯总产量达到865.3万吨(折粮173.1万吨),占全国马铃薯鲜薯总产量的12%,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已成为我区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栽作物。单产由九十年代初的746.7公斤增加到1087.3公斤(见附表2)。作为食用鲜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的马铃薯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优质商品薯直销东南亚各国,获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2、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推广网络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已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种(基础脱毒苗、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模式,即以技术优良、装备先进的科研院所、大中型集团公司为技术依托,采用快速繁育等高新技术生产基础脱毒种;以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繁种的山区旗县为基础,建立可监控原种繁育基地,生产优质脱毒种薯;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和种薯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生产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的繁育推广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种薯辐射推广网络。 3、马铃薯加工业开始起步,产业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马铃薯市场的拉动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我区马铃薯加工业逐步兴起且发展迅猛。目前,境内已建成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呼和浩特华欧淀粉有限公司、集宁富广食品公司、海拉尔麦福劳公司、包头海德公司、呼和浩特奈伦农科公司等46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附表3.1),产品主要有精淀粉、全粉及薯条薯片等。2003年全区加工马铃薯(鲜薯)35万吨,占当年鲜薯总产量的4%,企业销售收入近5亿元。2004 年全区大中企业将加工鲜薯达8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8.6%。 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马铃薯淀粉含量由过去的12%提高到15-19%,个别品种淀粉含量高达20%,为淀粉加工提供了极好条件,加工薯增值率逐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逐步扩大。如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现已选育成高产、早熟、高淀粉、油炸加工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高淀粉品种内薯七号淀粉含量达20.03%,蒙薯九号18.7%,高原七号18.3%,底西芮17%,为适应企业多样性需求、推动内蒙古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市场培育与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注重对市场的培育,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订单销售,大力推进产贮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推广优质专、特用马铃薯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要。围绕市场培育和销售,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由社会投资,巩固和新建了一大批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了贮藏设施,不断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在组织化程度上基本形成了贮藏加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加基地、营销组织加基地、公司加基地、经纪人(农民经营大户)加基地等不同模式的产业化雏形。各类营销协会、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有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10个(附表3.2),各类协会、专业经营马铃薯的公司与个体民营组织已达200余个,营销队伍(包括农民经纪人)超过10万人。

真正实用无矾(明矾)土豆粉条加工制作技术

无矾土豆粉条(干、鲜)的制作配方、工艺、技术 ★无矾土豆粉条(干品)的制作工艺 1.配方: 土豆淀粉80公斤、木薯淀粉20公斤、筋力源0.6-0.8公斤、55℃温水45-50 公斤。 2.工艺流程: 选料提粉→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3.配料: 将土豆淀粉80公斤、木薯淀粉20公斤、筋力源0.6-0.8斤混合均匀。 4. 和面: 先将混合淀粉100公斤放入和面盆中,加入55℃温水,开始和面,使和好的面含水量在48%~50%之间,面温保持在40℃左右,静止20分钟,使剩余淀粉发酵分解。 5. 沸水漏条: 先在锅内加水至九成满,煮沸,再把和好的面装入孔径10毫米的漏条机上试漏,

当漏出的粉条直径达到0.6~0.8毫米时,为定距高度,然后往沸水锅里漏,边漏边往外捞,锅内水量始终保持在头次出条时的水位,锅水控制在微开程度。 6. 冷浴晾条: 将漏入沸水锅里的粉条,轻轻捞出放入冷水糟内,搭在棍上,再架放入15℃水中浴5~10分钟,取出后架在3~10℃房内阴晾5~8小时,以增强其韧性。然后架在日光下晾晒,含水量到20%左右时,收敛成堆,去掉条棍,使其干燥。 7. 打捆包装: 含水量降至16%时,打捆包装,即可销售。 ★无矾土豆粉条(鲜品)的制作工艺 配方: 土豆淀粉80斤、木薯淀粉20斤、筋力源0.6-0.8斤、55度温水45-50斤。 工艺:先将两种淀粉混合均匀。再将筋力源与所有淀粉混匀,加入55度温水和成粉团,静止发酵20-30分钟。然后,降温至25度放入挤粉机,将粉条漏入开水锅内,粉条飘上来以后马上捞入凉水降温20-30分钟,捞出后放凉棚熟化8-12小时,然后鲜卖或晒干包装销售。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本项目属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主要生产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油炸薯片(条)。立足××地区马铃薯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可为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9000吨马铃薯,年产2000吨炸薯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9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0万元,企业所得税410万元,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该项目市场广阔,技术依托可靠,原料充足,效益看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1573-1620 年 ), 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现今种植主要分布在 , , , , , , , , , , 等广大中西部地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 467 万公顷,年产量约 6000 万吨,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与 50 年代相比 , 种植面积增加了 8 倍 , 总产量增加了 26-28 倍。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国,但不是加工的强国。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马铃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当前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利用率极低,年产量的78%用以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仅有10%,由此可见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之大。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所以马铃薯在我国还是具有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在中国的主要产区都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马铃薯作为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已经被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马铃薯的深加工已经被列入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 1.2.2××市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 ××市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这一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日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传毒介体少的自然优势,种薯质量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外消费市场的欢迎,每年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并形成了新大坪系列、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和精淀粉、粉皮、薯格、薯丸、薯条、薯泥等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市场及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市正努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变从前加工粉皮、粉条为加工淀粉、薯条、薯片。 1.2.3××地区发展马铃薯片的建设条件与优势

我国马铃薯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第一次)

毕业论文 我国马铃薯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中国是署类生产大国,2011年播种面积达到5205千hm^2,占世界比重为27.3%。但同时也是署类出口小国,2011年马铃薯出口贸易总额是2.25亿美元,所占世界比例仅为3.34%,本文分析了近10年内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现状,我国马铃薯产品的贸易总量、贸易地位及贸易格局,认为目前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的贸易总量呈呈攀升态势,出口增长相对较快,贸易格局日趋多元化,并就马铃薯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合当下马铃薯贸易状况,对我国未来马铃薯产品贸易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贸易现状;趋势

1 前言 21世纪我们吃什么?有专家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今后的21年,预计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数字将超过1亿,其中增长人口的95%以上将出现在土地和水已经承受巨大压力的发展中国家。因而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消息称,据科学家分析,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只有靠马铃薯了。 马铃薯的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的粮食作物里面最全的。有营养学家曾经作过实验,148克土豆,大约是3两,就基本上能满足人一天的维生素和营养需求。所以,法国人把马铃薯称为“地下苹果”,德国人称为“地梨”,俄罗斯人称为“第二面包”。 “从资源环境上来讲,发展马铃薯产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农业部马铃薯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指出,中国耕地中60%是干旱缺水地区,这些地区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马铃薯将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的水分利用率是小麦和玉米的8倍。 马铃薯主要在中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种植,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从其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在世界马铃薯贸易市场上只占很小的份额,与其生产地位严重不相称。[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放大,出口动力充足,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马铃

年产1.2万吨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2万吨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 项目单位概况 (1) 1.3 编制依据和研究内容 (3) 1.4项目概况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三章市场预测及设计规模 (15) 3.1发展环境及市场需求预测 (15) 3.2设计规模方案 (18) 第四章生产工艺 (19) 4.1产品方案 (19) 4.2 生产工艺流程 (19) 第五章项目区概况与建设条件 (23) 5.1地点与地理位置 (23) 5.2建设条件 (23) 第六章总平面布臵及运输 (27) 6.1总平面布置 (27) 6.2工厂运输 (28) 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29) 7.1工程方案 (29) 7.2设备方案 (32) 第八章公用工程设施方案 (34) 8.1供电 (34) 8.2通风与除尘 (36) 8.3给排水 (36) 8.4机、电、仪修 (37)

第九章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 (38) 9.1编制依据及原则 (38) 9.2能耗指标及分析 (39) 9.3节水 (41) 第十章环境保护 (42) 10.1项目区环境现状及设计依据 (42) 10.2环境保护措施 (43)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与卫生 (45) 11.1设计依据及标准: (46) 11.2劳动卫生与安全防范措施 (46) 11.3预期效果 (49) 第十二章消防 (49) 12.1主要设计原则 (49) 12.2生产区水消防系统 (50) 第十三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53) 13.1企业组织 (53) 13.2劳动定员 (54) 13.3职工培训 (55) 13.4劳动保险 (56) 第十四章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56) 14.1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56) 14.2项目的实施计划表 (57)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8) 15.1投资估算 (58) 15.2资金筹措 (64) 第十六章财务、经济评价 (64) 16.1财务评价内容及编制依据 (64) 16.2财务评价 (65)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65) 17.1结论 (70) 17.2建议 (71)

马铃薯的加工技术

1、马铃薯香脆片 (1)、原料处理: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薯块,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去掉表皮,将薯块切成1-2毫米厚的薄片,再投入清水中浸泡,以洗去薯片表面的淀粉,避免变质发霉。 (2)、水烫:在沸水中将薯片烫至半透明状、熟而不软时,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沥干表面水分后备用。 (3)、渍制:将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等调料放入布包中水煮30-40分钟,待置凉后加适量的食糖、食盐,把薯片投入其中浸泡2小时左右,捞出后晒干。 (4)、油炸:先将食用植物油入锅煮沸,再放入干薯片,边炸边翻动,当炸至薯片膨胀且色呈微黄时即可出锅,冷却后包装。 2、马铃薯淀粉废液增值加工工艺 马铃薯生产淀粉的废液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弃之可惜且污染环境。人们试图对马铃薯淀粉废液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但因处理过的淀粉汁液具有马铃薯所特有的一种异味而裹足不前。为有效利用马铃薯的汁液,近年一种使用葡萄糖转化酶处理的新工艺面世,不仅有效去除了汁液中的不愉快口味,而且所得产品富含糖、氨基酸、有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饼干、糕点、饮料、西式点心中,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工艺流程马铃薯淀粉废液、加热浓缩,离子变换树脂处理→活性炭处理→葡萄搪转化酶处理→干燥→白色粉末或颗粒成品 (2)、操作步骤 1.加热浓缩将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收集到的废液进行加热浓缩,过滤回收其中被凝固出的蛋白质,分离得到脱蛋白液送下道工序。 2.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方法有间歇法或塔式转换法两种,树脂以选用苯乙烯系阴离于交换树脂为佳。间歇法是让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与脱蛋白液混合,树脂用量一般为l 升待处理液配人50克,混合时间一般须维持1-1.5小时。通过振荡和搅拌,使两者充分相互接触,脱蛋白液中的臭味和有色物质附着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并随树脂的定时定换一起被除去;塔式转换法是将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到塔内。脱蛋白液自塔上部流入,经树脂充分吸附臭味和有色物质后,从塔下部流出。 3.活性炭处理方法同前。 4.葡萄糖转化酶处理将上述已脱蛋白、脱臭、脱色的汁液送人发酵罐内,葡萄糖转化酶的添加量一般为汁液重量的0.2%左右,处理液酸度一般控制在PH值5.0-5.5。为有效稳定酶化过程的弱酸性环境,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等作缓冲剂。酶化温度以

土豆粉条的制作

先从土豆粉条说起吧! 土豆粉——土豆粉条! 【传统土豆粉条的制作工艺】 1、产品特点: 马铃薯粉条,色白,条细,养分多。适于熬菜,烹炒和凉拌菜用。 工艺流程: 2、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矾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3、制作要点: 选料提粉: 选择淀粉含量高,收获后30天以内的马铃薯作原料。剔除冻、烂、腐块和杂质,用水反复冲洗干净,粉碎、打浆、发酵、过滤、过滤淀粉、成型。 4、配料打芡: 按含水量35%以下的马铃薯淀粉100公斤,加水50公斤配料。先取5公斤淀粉放入盆内,再加入其重70%的温水调成稀浆,然后用开水从中间猛倒入盆内,迅速用木棒或打芡机按顺时方向搅动,直到搅成有很大粘性的团即成芡。 5、加矾和面: 按100公斤淀粉,0.2公斤明矾的比例,将明矾研成面放入和面盆中,再把打好的芡倒入,搅拌均匀,使和好的面含水量在48%~50%之间,面温保持在40℃左右,使剩余淀粉发酵分解。 6、沸水漏条: 先在锅内加水至九成满,煮沸,再把和好的面装入孔径10毫米的漏条机上试漏,当漏出的粉条直径达到0.6~0.8毫米时,为定距高度,然后往沸水锅里漏,边漏边往外捞,锅内水量始终保持在头次出条时的水位,锅水控制在微开程度。 7、冷浴晾条: 将漏入沸水锅里的粉条,轻轻捞出放入冷水糟内,搭在棍上,再架放入15℃水中浴5~10分钟,取出后架在3~10℃房内阴晾1~2小时,以增强其韧性。然后架在日光下晾晒,含水量到20%左右时,收敛成堆,去掉条棍,使其干燥。 8、打捆包装: 含水量降至16%时,打捆包装,即可销售。 [编辑本段]小吃——土豆粉条的制作 现市场上流行的土豆粉,即用机器挤压出来的生粉条直接下到沸水中略煮便出锅的粉,口感滑爽、劲道! 1、先称30斤(实验时1.5斤)土豆粉倒入大盆中或和面机中。 2、将6斤(实验时3两)温水加热到35度左右,倒入盛有4斤(实验时2两)土豆粉的大盆中,强面筋80克(实验时4克)。 3、将16斤(实验时8两)开水倒入《2》所得的淀粉液中,同时快速搅拌透明糊状。 4、用4两温水化开水170克(实验时8.5克)明矾倒入《3》所得透明糊中,搅拌至糊状物发白发亮为止,然后将搅拌的发白发亮的糊状物倒入盛有干淀粉的大盆中或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即可,包起来发酵20分钟后既可放入机器中使用。 注意事项: 1、搅拌好的面团若不及时使用,用塑料袋包起来防止干裂。 2、机器出来的白色土豆粉进入开水中,飘起来即可捞出放入凉水中,越凉越好。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教学内容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092 姓名:马克 学号:2009010507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近期马铃薯产业 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其发展都朝着有利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销售情况生产与销售特点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面积规模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使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

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播种面积为466.34 hm2 ,折粮(马铃薯产量按5kg折1kg粮食计算)总产量为1415.60万吨。2009年播种面积达到508.8万hm2,折粮总产量有1464.6万吨。而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2.主要产地及其所占比例 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可分为4个具有特点的类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而近年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心总体呈现西移南移趋势,区域比较优势呈现东部下降西部增强的趋势。目前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

马铃薯全粉的研究综述

郑州科技学院 本科生年度论文 题目:马铃薯全粉的研究综述 院(系)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xxxx级x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提交时间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马铃薯全粉的研究综述 摘要:马铃薯全粉具有高营养、方便食用、易于储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马铃薯颗粒全粉和雪花全粉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马铃薯全粉的品质指标要求和马铃薯全粉的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全粉;生产;品质;应用 马铃薯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分,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地下苹果”之称。马铃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疗效,可以预防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体虚便秘的功效[1]。因为马铃薯的优越特性,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生产、加工、研究都很重视。近年来,马铃薯全粉加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很快。 鲜马铃薯由于水分含量高不易储存,易发芽而影响其营养价值。马铃薯全粉能最大程度保留马铃薯的各种营养成分,全粉虽经干燥脱水,但以适当比例复水,既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仍保持了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马铃薯淀粉制品仅保留了淀粉,不再具有马铃薯的风味和其他的营养价值。因此马铃薯全粉是保存马铃薯营养的最好方法。 1 马铃薯全粉概述 1.1 马铃薯全粉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以前,脱水马铃薯产品只有马铃薯切片和马铃薯粉这两种,这种生产工艺对细胞壁的破坏极大,不能迅速复水,不能还原成类似鲜薯风味的马铃薯泥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后期,人们找到了避免细胞壁破裂的马铃薯全粉的加工工艺,一个名叫Chivers Company的企业,生产出了名为“pom”的产品,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可以说是马铃薯颗粒粉加工工艺的前身。很快,在二战末期,美国取得了技术的突破,生产马铃薯颗粒粉的工艺日见成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只用滚筒干燥机就可以生产出满意的即食薯泥原料,生产出的产品被称为马铃薯雪花粉[2]。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苕粉丝的加工工艺

苕粉丝的加工工艺 一、产品介绍 国内首创无明矾铺浆式直条切割粉丝粉条生产工艺,让百姓吃上安心的粉丝。 开封丽星生产的专利产品水晶粉丝粉条生产线,民间坊间又有很多其他的叫法,比如粉丝机,全自动粉丝机,红薯粉丝机,马铃薯粉丝机,粉丝机生产线,大型粉丝机,土豆粉丝机,粉丝粉条机,苕粉机,无明矾粉丝机,红薯粉丝生产线,粉丝机械设备,粉丝机器,粉丝生产线,粉丝机价格,自熟烘干粉丝机,粉丝粉条机,粉丝粉皮机等。 一、依靠创新开拓三粉新纪元打造精品驱动产品大市场 1、先进设备品质精良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是公司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和刻苦攻关研发的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1320421897.6),是在第五代的基础上升级的换代产品,除兼容第五代变频调速,螺旋搅拌取代框式搅拌,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切换方式灵活、节电效能好、操作性能稳、设备故障少、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增加了新的技改亮点:一是冷库加宽加长,延长了粉带冷冻老化时间,产品的韧性更强;、二是烘箱加高,烘干层数增多,烘干时间延长,产品的筋度更好;三是采用了真空系统,产品的气泡更少,亮度更高;四是适用原料范围更多,可调可控空间更广;五是设备能耗更低,利润空间更大;六是技术升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分别由原来的日产2吨提高到2.5-3吨、4吨提高到4.5-5吨、5吨提高到7-8吨、公司最新研制出第六代日产9-10吨水晶粉丝(条)生产线,回报利润十分显著。整机具有设计独特,工艺先进,装备紧凑,节能降耗,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用工少,终端产品质量整齐化一,成品率高,回报利润大等性能。设备的显著特点具有:改变传统挤压漏瓢式,室外挂杆凉晒生产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直条切割,铺浆成型,恒温、恒湿、低温、冷冻,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可实现连续性不间断流水线作业,克服了传统生产的诸多弊端,是国内领先的粉丝生产加工设备。设备的显著优势具有:实现了全自动、全封闭、多功能、自动上料、自动控温等为一体化生产,兼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纯自然生产工艺,是从事粉丝(条)规模化、国际化、原生态生产企业之首选。 2、绿色产品品质一流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的生产性能,是根据淀粉的理化特性及淀粉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而成,从淀粉入机到成品粉丝出机,为全封闭、全自动化运行,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和食用色素,无污染、无公害,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自然、安全、优质、营养的生产理念,可根据不同生产区域、不同市场需求、不同消费人群生产各种类型的水晶粉丝,生产的产品外观规整,条型如一,色泽均匀,晶莹透亮,干净卫生,易贮藏,便运输。耐煮耐泡,口感筋爽,是人们追求健康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安全食品、放心食品。 3、定位未来需求铸就品牌设备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品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品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绿色食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许多地方已开始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布署绿色食品的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世人对膳食的未来需求。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正是基于此而定位研发的,必将开创绿色食品生产的新纪元。 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条)生产线是公司历经三十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不断升级的结晶,整条生产线设计独特,结构紧凑,工艺先进,性能稳定,节能降耗,生产环保,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用工少,不使用添加剂,产品成品率高,卫生标准高,排放无污染,适应原料广泛,可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生产保存容易、食用方便、口感筋爽、营养丰富的各种绿色粉丝(条)食品,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选择第六代6FJT系列水晶粉丝生产线,是致力于三粉加工业有志之士的睿智之举,必将成就您实现企业家的梦想。 二、第六代水晶粉丝生产线的创新优点 1、装配前卫,工艺先进,性能稳定,能耗低,效率高。 2、高性能变频器调控设备,可靠性强,精度高,控制灵活。

先进的马铃薯全粉加工业技术设备与市场应用

先进的马铃薯全粉加工业技术设备与市场应用 何贤用 (东台市食品机械厂有限公司江苏东台)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全粉的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先进的马铃薯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的工艺及设备开发、专利申请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初步分析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马铃薯;全粉;加工业 ( ) : , , , ’ . 前言 当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总书记和总理多次亲自过问马铃薯事业,温总理说:“土豆问题,我很关心。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党和政府出台了种子补贴和加工企业减免所得税等相关政策,大大促进了种植,收购,运销,加工和食品工业等全部产业的发展。 , ' : " , . , , !." , , , , . 随着马铃薯种植的大发展,人们普遍关心如何解决或破解产业发展的某些难题。本文就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支——新兴的马铃薯全粉行业做一些肤浅分析,供大家批评指正。

, , . 马铃薯全粉的概述 马铃薯雪花全粉与马铃薯颗粒全粉 马铃薯全粉主要包括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颗粒全粉是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漂烫、蒸煮、捣泥、制粉、热风干燥等工序处理而得的粉末状产品。其成品主要以马铃薯细胞单体或几个细胞的聚合体的形态存在,因此称之为马铃薯“颗粒”全粉。雪花全粉是以滚(辊)筒干燥的方式获得,其成品形体象“雪花”片状,故称马铃薯雪花全粉。 马铃薯全粉与淀粉的区别 马铃薯全粉与马铃薯淀粉的主要区别在于马铃薯全粉是新鲜马铃薯的脱水制品,它包含了马铃薯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由于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马铃薯细胞颗粒的完好性,因此复水后的马铃薯全粉具有新鲜马铃薯蒸熟后的营养、风味和口感。而马铃薯淀粉仅是马铃薯众多成分中的一种,因此马铃薯淀粉不具有马铃薯的营养、风味和口感。 1.马铃薯全粉加工的历史. 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历史起源于世纪中叶,到世纪年代,马铃薯全粉制品已经成为欧洲人一种非常普遍的食品,世纪年代,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需的拉动,欧美马铃薯全粉的生产量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带“预煮、冷却”工艺过程的马铃薯全粉生产工艺形成于世纪年代。 我国首家马铃薯雪花全粉生产企业创办于年,设备及技术从欧洲引进,这在我国马铃薯全粉生产行业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我国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选料→清洗→脱皮→护色→预煮→分选、整修→配汤→装罐→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擦罐、入库→检验出厂 (二)操作要点说明 (1)选料:选用新鲜饱满、直径在25~28毫米,肉质致密,煮熟后不开裂的马铃薯为原料,剔除带青绿色、伤烂、抽芽及病虫害的薯块。 (2)清洗:将选好的马铃薯入清水池内浸泡1~2小时,再用刷子逐只刷净泥沙。 (3)脱皮:将洗净的马铃薯放入浓度为12%的沸碱液中浸泡2~4分钟,搅拌至表皮呈褐色糊状,捞出摩擦脱皮,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再在清水中漂洗1小时,以洗净残碱。 (4)护色:如来不及加工,要将马铃薯立即浸入2%的稀盐水中,以防马铃薯变黑。 (5)预煮:将马铃薯倒入沸水中煮沸10分钟,煮透后立即捞入清水中冷透。 (6)分选、整修:按色泽和大小分类,修净芽窝、残皮及斑点,削平切面,使其光滑。 (7)配汤汁:在沸水中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添加0.01%的维生素C。 (8)装罐:9121号罐装马铃薯520克,注入85℃以上汤汁330克;7114号罐装马铃薯265克,注入85℃以上汤汁160克。 (9)排气、封罐:装罐后将其放入排气箱内加热排气,罐中心温度达80℃,及时在封罐机上封罐。 (10)杀菌、冷却:封罐后,在116℃的杀菌锅内杀菌35~40分钟。然后反压冷却至40℃以下。 (11)擦罐入库:杀菌后擦干罐身水分,抽样在30℃下存放7天检验。合格者入库贮存或外销。 (三)产品质量标准 色泽呈浅黄或乳白色,色泽大致均匀;汤汁较清,稍有沉淀。每罐的马铃薯大小较一致,允许少量开裂。固形物不低于净重的60%,氯化钠含量为0.5%~0.9%。

马铃薯的深加工

马铃薯的深加工 现在马铃薯的深加工大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淀粉、全粉等产品上,只有附加值高且可保留马铃薯营养成分同时市场容量巨大的加工食品如:各种糕点、面包及其他食品才是马铃薯深加工产业的出路。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最主要的意义就是,鲜薯通过转化后作为国家储备粮使用,加工成为全粉、生粉可储备10年以上,较大米、玉米和小麦等传统粮食3年储备期,更耐储藏。所以,大力推进设备化深加工是马铃薯产业主粮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马铃薯加工产品如下: (1)马铃薯食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干制品,如马铃薯泥、干制马铃薯;第二类是冷冻制品,如马铃薯丸子、马铃薯饼和马铃薯条等;第三类是油炸制品,如油炸马铃薯片、酥脆马铃薯等;第四类是马铃薯配料,如利用粉状马铃薯制品作馅的填充料。 (2)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已普遍应用于医药、化工、造纸等重要工业领域。马铃薯淀粉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如挂面、干粉调制剂、各种小吃、饼干、面食、肉食制品等。马铃薯变性淀粉是以淀粉为原料,经理化方法或酶制剂作用,改变其溶解度、黏度等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性能的变性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国际上变性淀粉已发展到300余种,并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尤其是食品工业上,变性淀粉可用作糕点馅的稠化剂、浇注糖果时的凝胶剂等,

它还是快餐食品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3)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全粉加工没有破坏植物细胞,营养全面,虽然干燥脱水,但一经用适当比例复水,即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制品仍然保持了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全粉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作为添加剂使用,如焙烤面食中添加5%左右,可改善产品的品质,在某些食品中添加马铃薯粉可增加黏度等;另一方面,马铃薯全粉可作冲调马铃薯泥、马铃薯脆片等食品原料。马铃薯全粉可加工出许多方便食品,它的可加工性远远优于鲜马铃薯原料,可制成各种形状,可添加各种调味和营养成分,制成各种休闲食品。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