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

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

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 、巴斯德

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

是空气?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

自于空气。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

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

存在的微生物。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②取拿与安放:1.一手托镜座一手握镜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2.将显微

镜轻轻放在试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③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

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④安放装片:1.将带有字符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2.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⑤观察:1.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

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2.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3.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方向

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⑥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⑦整理和存放: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⑧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b—q;上--- )。

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⑩判断污点的位置:先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也随着移动,则污点在标本上;

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镜头上。再转动转换器,若污点消失,则污点在原来的物镜上;若污点仍在,则污点在目镜上

?视野中央细胞数目与扩大倍数成反比。例如:目镜10x、物镜10x视野中央细胞数目细胞数目8个,先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X,视野中细胞数目为2个(8/4=2)

?气泡与细胞的区别:中央发亮而周边黑暗的圆圈是气泡,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时,气泡会变形,会移动

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病毒除

2.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

少,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3.注意: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细胞内有马蹄型(或称为“U形”“杯状”)

的叶绿体

4.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①植物细胞:擦、滴(清水:保持细胞的形态)、撕、展(避免细胞重叠)、

盖、染;

②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形态和正常功能)、刮、涂(避

免细胞重叠)、盖、染(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重复2~3次)。

注意:滴0.9%的生理盐水:能够维持戏班的正常形态

1、取材前要漱口,是为了除去食物残渣

2、染色时应注意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3、撕取洋葱内表皮。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取(不要刮牙齿)

a.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4,2,1,3

(必考)盖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平。(目的:避免产生气泡)

五、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必考)

①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但是特别注意:根尖细胞、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②功能

细胞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观察)

: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控制中心”-内含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提供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能

液泡-------内含细胞液(“五味”在其中),如西瓜的汁液等水果汁液都是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不同点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如何观察植物细胞膜?把植物细胞放在浓盐水或浓糖水中。

3.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概念。P27(有无成形细胞核,本册所学生物中,动物植物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原核生物)

4.草履虫对刺激的表现是什么?趋利避害。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那么正常情况下也是顺时针流动。

6.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里有酸性物质、糖类、色素有毒物质(尼古丁)例如:柠檬是酸的,西瓜很甜,西红柿是红色的等等,都与液泡有关。

7.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能量转化器:叶绿体、线粒体。

8.成熟的植物细胞内液泡的数目较少而且较大。

9.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生物大多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绘图的要求:①3H铅笔②较暗部分用细点表示③一般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④下方写绘图名称

六、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1.概念

A、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数目增多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即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2)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遗传物质(染色体)进行复制

①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②胞质分成两份

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

成两个新细胞

注意: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B、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体积增大

C、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分裂。

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保持亲

代与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③动物和植物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形成的方式不同。

肌肉组织—收缩和伸张(心脏、肱二头肌)、

结缔组织---支持、链接、保护、营养(骨、血液)

(其中人体中数目最多的是结缔组织)

②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西红柿果肉)、保护组织(西红柿皮、苹

果皮等)、输导组织(导管、筛管等)、机械组织(一些木纤维,石细胞,如叶脉,花生的果壳)、分生组织。

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

组织。如:一颗小树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5.注意:1.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案:细胞质被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植物细胞则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2.动物细胞分裂呈“∞”形;植物细胞分裂呈“曰”形。

3.植物细胞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植物体有分生组织的部位:根尖的分生区、芽的生长点、茎的形成层;联想着叶片来记忆——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动物细胞的主要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都有四种组织构成,但主要以其中一种为主,如胃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但是以肌肉组织为主。

5.注意:①植物的保护组织和动物的上皮组织都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名称不同。另外,植物细胞还有分生组织存在。

②植物的保护组织例如:叶片的上下表皮;营养组织:叶片的叶肉;输导组织: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死细胞构成,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将它们从植物的根部运输到茎叶等地方(即方向自下而上);筛管:活细胞构成,运输有机物,从植物的叶片运输到茎根等地方(即方向:自上而下)。

③动物的结缔组织例如:血液、骨、关节囊外面的韧带、肌腱等。

6.正常情况下,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除少量保留分裂能力外,其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化,不久就变为成熟细胞,不再进行分裂。

7.癌细胞的特点:只分裂不分化。

8.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生物个体由小变大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9. 细胞内有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质。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质中。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七、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概念

①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

官。

如: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植物有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如:马铃薯、藕等都是茎,甘薯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裸子植物有四大器官:根、茎、叶、种子)

①系统: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如:人体(哺乳动物)有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可这样记忆: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内分泌尿、神经生殖)。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注意:骨骼肌、叶片都属于器官。

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或人体

注意:肝脏不属于消化系统

八、植物的类群

(一)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出现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三类共同点:都不产生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

3.种子植物是真正的陆生植物,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A“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绿的原因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可以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植物是苔藓植物。(原因是苔藓易受侵害而死亡)

C 地层中的煤煤煤煤的形成是古代蕨类植物

D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

(二)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多细胞的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一般生活的水中。

常见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

作用:藻类植物是浮游动物鱼类的饵料,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90%),美味食品、提取药物、食品原料、工业材料等。

2、苔藓植物: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环境(地面和墙角)一般具有茎和叶,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假根仅起固着作用)“苔痕上阶绿”

常见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

作用:检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葫芦藓: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蚀细胞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体型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孢子繁殖后代。受精作用离不开水,所以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常见蕨类植物:桫椤、满江红、卷柏、铁蕨

作用:古代蕨类可形成煤炭

常见植物:松、柏(卷柏除外)、银杏、苏铁等,做药用、食用、观赏。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双受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各环境中,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 常见植物:各种绿色开花植物,提供食物、观赏、能源、工业等 ※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松的球果不是果实)“白果”是银杏的种子

1、绿色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类群

3、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是银杏,作为强酸性红壤土的指示植物是芒萁.大气污染指示植物是苔藓

4、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蕨类植物(形成煤炭的主要植物(古代)),大气中90%的氧由藻类植物提供,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

5、从蕨类植物开始具有了输导组织,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6、裸子植物有种子,但无果皮包被,所以无果实,银杏的白果,松树的球果都是种子

7、裸子植物适应干旱生活的原因

九、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一、基本概念: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表皮(上、下表皮): 保护 组织

叶片的结构 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营养 组织

叶脉(筛管 导管):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氧气和二氧化碳)。一般下表皮多于上表皮。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片中只有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刚摘下的叶片放在70℃左右的热水中,背面产生的气泡数多于正面,原因是:背面气孔数目多于正面气孔数目(下表皮起孔数比较多)

4、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

叶片上有水,不能进入 叶片是因为有角质层

6.蒸腾作用的应用:(1)大树底下好乘凉(2)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7.植物对水、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特别注意:无机盐的吸收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必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把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

看见光部位和不见光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见光部分:对照组。遮光部分:实验组;变量:有无光照

③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绿素溶于酒精;为什

么隔水加热:酒精易燃;易控制温度,受热均匀,使叶绿素溶解更充分)。

当叶片脱至黄白色停止);

④水漂洗;

⑤加碘液染色(目的是染色,检测是否产生了淀粉。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果(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原因是见光部分产生了淀

粉)

⑦明(结论):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

?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外界条件影响生产措施

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水分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一定浓度内随氧浓度增加而加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

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有光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

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1、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起着能

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三、天然的蓄水池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

十、动物的类群(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

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95%);体内具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身体辐射对称,呈圆筒状,体壁仅有内、外两层细胞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生活在淡水里。桃花水母、水螅;海水腔肠动物:海蜇、海葵、珊瑚虫(注意珊瑚虫是生物,珊瑚礁是珊瑚虫的尸体是非生物)。

4.水螅的结构示意图P73

5.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多数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生物

涡虫、血吸虫、绦虫;

6.注意:从线形动物开始有口有肛门,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残渣在由口排出。

7.线形动物:细线状或圆筒状,两头尖,有口有肛门,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如: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7.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蚂蟥、沙蚕等

运动:肌肉和刚毛,呼吸:湿润的体壁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称为蠕虫动物(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

8.寄生的概念: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9.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雨后蚯蚓大都会到地面上来是因为雨后,土壤中缺氧,蚯蚓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回到土壤也会死亡,因为蚯蚓必须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土壤能使它们的体壁保持湿润,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土壤外,它们体壁干燥无法呼吸。(★蚯蚓的环带靠近前端,环带与生殖有关。)

10.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常见的软体动物:蜗牛(运动器官为腹足)、河蚌(运动器官为斧足)、乌贼、

的节肢动物。

(1)头:a、单眼:辨明暗;复眼:辨明暗,大小,形状

b、触角:是感觉器官,分节,具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

(2)胸:a、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b、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因为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都是运动器官,所以胸部被称为运动中心。

(3)腹:a、听觉器官第一腹节两侧半月形薄膜

b、与气门相连的是气管,蝗虫全身布满气管。气管是呼吸的器官,而气

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蝗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外骨骼的作用: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

常见的节肢动物:蝉、蟋蟀、蟹、虾、蜈蚣、蜘蛛。

节肢动物分布广泛的原因:①身体分部,躯体,足,触角分节,使其运动灵活,活动范围大。②体表有外骨骼,既能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又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可分为昆虫纲(家蚕)、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蜘蛛)和多足纲(蜈蚣)。注意:昆虫的判断依据是成虫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12.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流线型),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类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属于变温动物。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感觉器官)-----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各种鱼鳍的作用: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有保持竖直方向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方向。

★鱼鳃的结构:鳃弓、鰓丝(内部密布毛细血管)、鳃耙

★鱼类利于游泳的特点:

(1)减小阻力:①身体呈梭形;②体表有鳞片;③体表分泌黏液。

(2)游泳:①动力由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提供;②鳍具有协调平衡的作用。

(3)呼吸:鳃。

呼吸特点。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中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过鳃的时候,水中的氧气可以扩散到鱼鳃中的毛细血管,同时,鳃中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扩散到水中,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完成呼吸。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

特别注意“两栖”的指的是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上明显不同,而不是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又名娃娃鱼,有侧扁的尾,是最大的两栖类动物,为我国珍稀动物)

爬行类:皮肤干燥、厚实,有角质的甲或鳞片,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卵有坚硬的外壳。是真正陆生生物脊椎动物。变温动物晰蜴、鳖、蛇、壁虎、龟等

13.鸟类(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特征: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羽,前肢变成翼。有角质的喙,双重呼吸,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

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经研磨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没消化的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直肠很短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重量。

?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动力。双重呼吸(肺和气囊)为飞行提供充足氧气。?家鸽利于飞行的特点:

(1)减轻体重:①骨薄且中空;②无齿、无膀胱,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2)减小阻力:①流线型;②被覆羽毛。(3)飞行器官:①翼;②胸肌发达,动力充足。

对食物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小肠:彻底消化和吸收。肝脏:分泌消化液。直肠:很短,不易储存粪便,减轻体重。

★双重呼吸: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两次经过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家鸽的呼吸器官是肺,气囊的作用是暂时储存气体。

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蜂鸟

结构生理功能

体表被毛,起保温,保护作用

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呼吸方式体内有膈,用肺呼吸。

牙齿有分化

神经系统大脑发达

★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大脑发达;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家兔的体毛有很好的保护和保温作用。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鱼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背部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体内则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几种动物的呼吸器官:蚯蚓——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蝗虫——气管。鱼——鳃。青蛙(两栖类)——幼体是鳃,成体是肺,皮肤辅助。蛇(爬行类)——肺。鸟——肺。兔——肺。

家兔的门齿臼齿个有什么特点?这与它的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其以植物为食相适应。食肉动物有犬齿(撕裂食物)盲肠特别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变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十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结(注意字的写法)组成。骨和骨

连结构成骨骼。所以说运动系统有骨骼和骨骼肌构成是正确的。

★骨连结的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半活动的连结,如肋骨与胸骨之间的

连结;活动的连结,如肘关节。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切记:关节不等于骨连结

★请观察P92图2.2-28写出关节结构组成知识框架

结构组成功能特点

关节面关节头凸起的一面(脱臼)关节面上的关节软骨的存在可减少摩擦

和震动。

关节窝凹陷的一面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能分泌滑液,把关节面牢固的联系起来。

内部的滑液使关节灵活自如。

关节腔关节面、关节腔围成的空隙,内

有滑液。

关节的特点:灵活牢固。灵活的原因:关节软骨、滑液。

牢固的原因: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

★记牢骨骼肌的组成图2.2-29。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

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有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关节囊内外的韧带、肌腱都是结缔组织

注意: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在运动中关节起到支点作用;骨起到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作用。

★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刺激

后,就会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做屈肘、伸肘、自然下垂、提重物动作,总结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舒张、收

缩情况

屈肘伸肘自然下垂提重

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肱二头

舒张收缩舒张收缩

肱三头

骨骼肌附着骨的正确模式

象、狒狒、斑马等。

社会行为的特点:群体内部往往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些哺乳动物群体内部还有明显的等级;

★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

17.总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圈种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

十二、微生物

病毒

1、病毒极其微小,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有球状、杆状、蝌蚪状。

2、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是生物

的原因是能够繁殖。

3、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繁殖。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过程:

侵入活细胞,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新的病毒,然后释放。

4、病毒的分类:依据是病毒侵染细胞种类的不同。

(1)动物病毒: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害:60%的动物和人类的疾病有病毒引起。影响畜牧业(禽流感病毒)和农业(水稻矮缩病毒)

利: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疫苗来预防病毒性疾病(1)绿脓杆菌是一种能是烧伤病人感染的细菌,而绿脓杆菌噬菌体能够杀死绿脓杆菌。还有:结核杆菌噬菌体等。(2)(灭活的或毒性降低的)病毒可以制作疫苗,如乙肝疫苗。(3)病毒可以用以生物防治,如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死棉铃虫。

细菌(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1、细菌需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例子:根瘤菌、乳

酸菌、醋酸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2、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帮助细菌运动)----原核细胞

3、绝大多数细菌属于异养。有些营异养腐生,称腐生菌(枯草杆菌)有些营异

5、细菌的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

6、芽孢知识:细菌为了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切记)。灭菌

的标准是杀死芽孢芽孢对干旱、严寒、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7、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大肠杆菌——寄生在人体肠道,帮助人体抵御病菌的入

侵,合成某些维生素。双歧杆菌——寄生在人体肠道,抑制有害菌群,合成维生素,利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防止便秘。甲烷杆菌——无

氧条件下产生甲烷(沼气,燃气)。苏云金杆菌——生物防治。

放线菌——产生抗生素。结核分枝杆菌——使人患肺结核。肺

炎链球菌——使人患脑膜炎和肺炎。

8、下图表示生长在食物上的细菌数量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分

析回答:

(1)AB段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细菌在进行旺盛的分裂生殖。

(2)BC段营养物质被消耗,分裂速度减慢,新增个体和死亡个体达到平衡,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3)C点之后,细菌数目下降的原因是:有机物减少,有害物质不断积累,细菌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

真菌(世界约12万种,我国约4万种)

1、真菌大多为分枝的丝状体(霉菌)少数为单细胞个体(酵母菌)

2、酵母菌:①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②生活方式:异养腐生。

③繁殖方式:出芽生殖。

④需氧情况:有氧、无氧均可。

⑤与人类关系:酿酒、发面。

3、霉菌:①是有许多细胞连接而成的丝状真菌

②青霉——孢子囊扫帚状、青绿色,黑根霉——孢子囊球状、黑色

③生活方式:异养腐生

④繁殖方式:孢子生殖。需氧情况:需氧。

⑤与人类关系:青霉——制造青霉素

4、大型真菌:蘑菇有菌盖和菌柄构成。异养腐生。孢子生殖。

5、真菌细胞与细菌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6、真菌与人类关系:

利处①生物防治——白僵菌(异养寄生)2.食用——木耳、平菇、香菇3.药用——灵芝、猴头菌。

害处①食品、纺织品发霉——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能使人肝脏癌变)②使人患病——红色毛癣菌(使人患手癣、足癣)

1、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物圈中的清洁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落红是植物的残枝落叶,其中的有机物被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其中的水和无机盐存在于土壤中,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2、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生物圈中的“氮肥厂”)人类对固氮微生物(如

根瘤菌)的利用——豆粮间作(原理1、间作套种提高了光的利用率。2、大豆根中的根瘤菌能合成氮肥供植物利用)瓜类和豆类轮作。根瘤菌与大豆的关系:互利共生。

3、什么是固氮作用?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转

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这个过程叫固氮作用。这样的微生物叫做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

十三、生物的分类

1.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作为依据。

2.根据是否用种子繁殖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根据种子植物的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根据被子植物种子的子叶的多少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种子含有一片子叶,例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双子叶植物:种子含有两片子叶,例如花生、大豆等)

3.生物学家把生物的分类单位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不同等级。“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物种的简称。(在每一个分类单位之上还可以加上总——,在每一个分类单位之下还可以加上亚—

共同特征就越多。

5.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人们按照生物分类单位编制出了方便快捷鉴别生物地位的检索表。

通过查阅检索表,我们可以确定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并能判断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6.瑞典植物学家林耐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后面加上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均为拉丁文,并且是斜体字。林耐被誉为“生物学之父”。

本书比较重要的图 P15 图1.1-10 P26 图1.2-4.

P29图1.2-8 P31图1.2-9,,1.2-10 P32图1.2-11 ,1.2-12 P50图2.1-10,2.1-11 P73图2.2-3 P77图2.2-10 P80图2.2-12 P85图2.2-21,2.2-22 P87图2.2-24 P92图2.2-28,2.2-29 P93图2.2-30

P111图2.3-6 P115图2.3-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