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一、课前导入

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我请了两位穿着绿衫的同学来回答。)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颖。

生:我感觉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中,满眼都是绿色,但为什么囚住的是绿色呢?

师:恩,很好,这两位同学即充满了想象,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质疑一起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勾

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学生阅读大约3分钟)

三、合作探究

师:好,大部分同学已经阅读完毕。那么请大家看看课题,囚绿之“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生:(齐)常春藤。

师:什么地方的常春藤?

生:(齐)窗外。

师:能不能将视野再扩大一些呢?

生:(齐)北平的一家公寓。

师:这是几星级的公寓,三星级?四星级?

生:(呵呵直笑)没星级!很简陋。

师:(笑)那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师:那作者与这绿色是日久生情呢还是……

(没等我说完,学生抢着回答。)

生:(齐)一见钟情!

师:(笑)文章当中是怎样说的?

生:“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师:作者喜欢这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师:那我怎么没有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的宝贵啊?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明显在语气上加强了。)

师: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学生思考,短暂的沉默。)

生: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些都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怀念,焦

急的等待之情。

师:也就是说绿色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生:生命和希望。

生:“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

师:那除此以外呢,这句话还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哦,“视同至宝”说明他把绿当作宝贝一样珍爱着。

生:作者说有了绿色他就不再孤单了,说明绿色给与他慰安。

师:我们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仿佛和作者一起在享受着这片绿,那么让我们继续这样绿的享受吧。

生:作者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留念于这片绿色。

师:看来时间长了,这一见钟情变成了什么?

生:依赖。

生:不仅仅是依赖,作者的欢喜之情好像又有加深。

师:(迷惑状)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作者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我觉得这不仅是欢

喜,简直就是惊喜嘛!(很有感情)绿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还有快乐。

(学生鼓掌。)

师:(微笑)这位同学慷慨激昂的发言也给我们大家带来快乐。

生:作者是以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情”来看常春藤的生长。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

(女生齐读5~7段。)

师:请同学们以“绿是如此……”句式来造句,我们以接龙的形式来进行,好吗?

(学生思考。)

生:绿是如此的可爱。

生:绿是如此的温柔。

生:绿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生:绿是如此值得我们留念、依赖。

生:绿是如此的寂寞。

……(这里例举一二)

师:是啊,绿色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犹如温润的玉在胸中融化。请同学们三看课题,如此美好的绿却被“囚”禁住了,是

什么促使作者“囚绿”呢?

生:自私的念头,作者想和绿色更亲近点。

师:那么我们请同学齐读这段,具体来体会作者这“自私”的念头。

(学生齐读。)

师:作者有这样自私的念头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喜欢绿色!

(师板书:喜欢。)

师:有个成语是“引狼入室”,我们在此处可以称什么呢?

生:(齐)引绿入室。

师: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生:给作者带来了“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

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我怎么好像没有体验到那种“超越任何种的喜悦”呢,是哪里出了问题?

生:(齐)我们自己。

(学生再次齐读。)

师:(笑)恩,我感觉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不错不错。

师: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

生:(齐)绿友。

师: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能够互相关心、帮助,互相理解、信任。

师:说得很好,看来作你的朋友很幸福呀。那我们的这位“绿友”有没有和作者一样体会这种“生的欢喜”呢?

生:(齐)没有。

师:这位绿友怎么了?

生:它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

师:看看还有没有变化?

生:绿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最初“绿友”是什么样子的?

生:浆液丰富的柔条。

师:给人什么感觉?

生:饱满,仿佛手轻轻一碰就会有水溢出。

生:我倒觉得怜爱。

师:(微笑)感觉如同这柔条一样丰富嘛。看着绿友的固执、衰弱作者情感有那些变化呢?

生:作者有些恼怒。

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了。

(师板书:恼怒。)

师: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啊。我们现在请男生朗读一下8~11,体会一下情感的变化。

(男生朗读。)

师:文章看到此处我不禁要问,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启示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吧。

(生热烈地讨论。)

四、扩展延伸

生:这常春藤给我以启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

生:我觉得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

(生鼓掌。)

师:(笑)看来同学们很认同这个观点,那我想问,“它”可以指什么?

生:可以指朋友,比如我看重朋友的某样东西,但我不可以自私的占有。

生:可以指爱情吧。

(笑,同学都笑起来。)

师:(笑)好的,我们同学谈到了友情爱情,“它”可不可以指亲情?

生:父母对我们过分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师:那种爱叫什么呢?

生:(齐)溺爱。

五、主旨探究

师:(微笑)我们同学说得很好哦。那么这些是不是陆蠡想要表达的主旨呢?

生:(齐)不是。

师:你们怎么那么肯定?

生: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师: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全体同学齐读。)

师: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一方面写了当时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作者终于释放了这绿色。

师: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生:“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师:最后我们再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了。

生:(齐)囚人。

(板书:绿囚。)

师:请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方框中填上字。

生:人。

师:什么人?

生:(齐)中国人。

师:中国人有没有屈服于这“方框”中呢?

生:没有。

板书:

绿囚国

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生: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六、总结全文

师:其实我也想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

章主旨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我们同学收获的启示错了呢?

生:(齐)没有。

师:是啊,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

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师结束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那片绿色,更是寻找光明!

下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 季淑剑 《囚绿记》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能流畅朗读课文。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3、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能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涸.辙急不暇.择猗.郁移徙. 婆娑.揠.苗助长瞥.见矫.健 2、解释词语 涸辙 婆娑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4、阅读文章思考,“囚”是什么意思?文题中“绿”具体指什么?“囚绿”在文 中究竟是怎么回事? 5、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作者和“绿”之间究竟发生怎样的故 事? 6、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对文章重要语段、语句进行品读, 感受作者爱绿之情深。 2、认识“绿”之品质,理解“绿”之寓意。 3、进一步认识本文写“绿”采用的形神兼备的写景方法,能运用该方法对 常春藤进行扩写,丰富文章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品读导学仿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绿”之精神,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爱绿之情深,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运用形神兼备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题目是——(同学齐声回答)《囚绿记》,作者是谁呢?(学生齐声答:陆蠡)现在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下作者。(学生回答:略)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作者有关的资料,大家请看(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jié)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滨逊漂流记》等。)我想,大家课后肯定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我们一起分享预习的成果。 二、分享 分享一:给带点的字注音(多媒体出示,见预习内容1) 学生注音,全班同学读2遍 分享二:1、“囚”是什么意思?文题中“绿”具体指什么?“囚绿”在文 中究竟是怎么回事? 2、说说作者和“绿”之间究竟发生怎样的故事?(多媒体出示2 个问题,见预习内容4、5) 老师:你能从字形上猜读“囚”的意思吗? 学生:里面是“人”,外面是四堵墙,把人关在里面,就是拘禁、关押的意思。 老师:是啊,可这篇文章作者囚的不是人,而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绿)(老师板书:绿,并在“绿”上加方框)“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学 生齐声答:常春藤)“囚绿”在文中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生:就是把常春藤从外面牵到屋子里 老师:“我”和常春藤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学生:“我”选择了窗外有常春藤的房间住了下来,非常喜爱它,和它作无声的对话,而且把它牵引进屋子。可常春藤却向外生长,越来越柔弱, “我”最终把它放了,并非常怀念它。 三、拓展 拓展一感受作者爱绿之情深(多媒体出示) 1、作者为什么囚绿?作者爱绿到何种程度?(多媒体出示问题) 老师: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期末复习(全) 一、字词。 1、读准下面的字。 踱(duó)步梵(fàn)婀玲霎(shà)时淅沥(xīlì) 仓颉(jié)薄(bò)荷苔藓(tái xiǎn)舐(shì)犊 惊悸(jì)夹(jiā)克抛掷(zhì)呢(ní)帽 沾(zhān)染脖颈(gěng)释鳏(guān)瞑(míng)目 机杼(zhù)粜(tiào)卖麂(jǐ)皮汜(sì) 抻(chēn)钝(dùn)响蹒跚(pán shān)芒(máng)刺踌蹰(chóu chú)寒暄(xuān) 尘芥(jiè)羁绊(jībàn) 牛犊(dú)欺侮(wǔ)歇憩(qì)落(luò)空擂(léi)鼓敕(chì)造纨绔(wán kù)錾(zàn)银 条褥(rù)嗔(chēn)视内帷(wéi)斟(zhēn)茶两靥(yè)盥(guàn)洗翠幄(wò)懵懂(měng)蹙眉(cù)怔怔(zhèng)氤氲(yīn yūn)岑(cén)寂 擎(qíng)天蓊(wěng)郁 2、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踱步梵婀玲霎时仓颉苔藓舐犊 惊悸抛掷呢帽沾染释鳏瞑目 机杼粜卖麂皮汜抻钝响 蹒跚芒刺踌蹰寒暄尘芥羁绊

牛犊欺侮歇憩擂鼓敕造纨绔錾银条褥嗔视内帷斟茶两靥盥洗翠幄懵懂蹙眉怔怔斑驳氤氲岑寂擎天蓊郁 3、解释下列词语。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幽僻:深远,僻静。 袅娜:柔美的样子。 倩影:美丽的影子。倩,美丽,美好。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岑寂:寂静。 濑:湍急的水。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寒暄:问寒问暖。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更,经历。 怨府:怨恨集中的地方。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文中指摆出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出格:与众不同。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自然那么多色彩,最能显出活力的是什么色彩呢?生:是绿色。 师:对。绿色是希望的象征,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当我们看到绿色时,我们好像看到了充满活力的春天,但是,当我们看到绿色被践踏时,我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们肯定会不好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陆蠡的《囚绿记》,看看陆蠡这位散文家看到绿色被践踏时有什么感受。你们了解陆蠡这位散文家吗? 生:不了解。 师:好,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陆蠡,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浙江天台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工作,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他的散文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 生1:一位不怕死的散文家。(众生笑) 师:确实是一位不怕死的作家。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呢,要掌握作者赋予“绿”什么深刻含义,文中的“绿”有什么象征意义。(师把这目标板书)下面我们用五分钟浏览这篇文章,并给文章分好层次。

(生看书) 师:刚才你们看这篇文章时,有没有发现文中有哪些生字? 生:有。 师:好,我们一起先解决生字,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 涸辙(hé)淅沥(xī)(lì) 葱茏(cōng)(lóng) 婆娑(suō)镶嵌(xiāng)(qian) 蕈菌(xùn)瞥见(piē)(板书) 师:全文都是围绕什么字来写的? 生:都是围绕“绿”字来写的。 师:那么,围绕“绿”字分为多少层次写出来的? (学生讨论)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归纳,该篇文章写到了:寻绿(1-4段) -- 观绿(5-7段) --囚绿(8-12段)--释绿(13段)--怀绿(14段)(板书)(生做好笔记) 师:作者把绿囚禁起来前写了些什么内容?文中有没有关键的语句?生:有。 师:马上找一找有哪些。 生:窗外面长着常青藤,投射进来一片绿影。 师: 就是这片绿影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和绿朝夕相处,作者有什么感觉? 生2:喜悦而又满足,欢喜,快活,留恋。 师: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在文中找出来。 生3:“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

高中语文公开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公开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内涵。 2.过程和方法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脉,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升华思想。 三、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要求学生用成语说出看后的感受。如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等。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2.研读课文 第一块:与陆蠡相识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陆蠡是一位真诚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第二块:走近那抹绿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2.为什么要“囚”绿?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第三块:评论那抹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分mì(泌) màn(漫)江màn(谩)骂百gě(舸) 寥kuò(廓) xi é(携)来zhēng(峥)嵘挥斥方qi ú(遒)万户hóu(侯) 浪è(遏)飞舟páng(彷)徨寂li áo(寥)彳chù(亍)惆 chàng(怅) 凄wǎn(婉)颓pǐ(圮)青xìng(荇)浮zǎo(藻)漫sù(溯) 长gāo(篙) hāo草(蒿)枯gǎo(槁)斑lán(斓) sh ēng (笙)箫 青tāi(苔)荆j í(棘)火bō(钵) ni ǔ(忸)怩麦zāo(糟)发ji ào(酵) dùn (炖)肉团jī(箕)凌wǔ(侮) ch ì(叱)骂踟chú(蹰)第三单元 li áo(寥)落长歌dàng(当)哭fěi (菲)薄桀ào (骜) di é(喋)血 立Pū(仆)风尘púpú(仆仆) l ìn()赁屋àn(黯)然è(噩)耗尸hái(骸) chu āng(创)伤浸zì(渍) g àn(干)练zhǎn(辗)转 yǔn(殒)身不xù(恤)作yī(揖) t ǎng(倘)使解pōu(剖)步l

ǚ(履) 谦xùn (逊) ji ǒng(迥)乎不同bǐng(屏)息叱zhà(咤)风云chà(诧)异l 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 īng (荆)花易zhì(帜)停bó(泊)超zài (载)登zǎi (载) mēng骗(蒙) měng古(蒙)婆suō (娑)è梦(噩) xī(嬉)笑 zhuàn写(撰) chú菊(雏)zhì息(窒)绿树成yīn(阴) bō 夺(剥) bāo(剥)果皮夏yǎn (衍)lòng堂(弄)游shuì(说) qì据(契) ǎo断(拗)ào口(拗)执niù(拗) dìng(锭)壳hǒng骗(哄)起hòng (哄)气hōnghōng (哄洪) ru ò()偌大污miè(蔑)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挣chuài (揣)yì年(翌) 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 àng (酿) zu ō(作)坊一鼓zu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颓圮杞人忧天祭祀沉淀纸锭绽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精心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今义:由于

《囚绿记》教学实录

《囚绿记》教学实录 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释题 1、“囚”是什么意思? 2、“绿”是指什么? 明确:绿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 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 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

囚绿记优秀教学指导设计优选稿

囚绿记优秀教学指导设 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

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WHO人物WHY原因HOW结果 新闻结构: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结尾(结语)(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高一语文必修二 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D 3.B 4.B. (A项,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改为"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家族自豪感,还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C项,搭配不当,"作用"与 "深远"不能搭配,将"深远"改为"大"; D项,成分赘余,删去"因为"。) 5.A 6、(1)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⑵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⑶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4)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 (5)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秋风;托物言志(或寄托) 8.B 9.C 10.A 11.D 12.D 13.A 14.⑴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⑵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 15、作者认为大树是人们很好的榜样,它是奉献的典范,处理复杂关系的大师,它是高明的哲学家,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教益。(4分) 16、⑴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它居高临下的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⑵树为人们贡献了全部却从不索取;⑶树是有灵有智的,是处理与自然界各种复杂关系的大师;(4)树取万物精气,得日月之灵华,又养育万物,陪衬日月。(3分) 17、⑴“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屹立着,襟怀博大”——以顽强的生命力显示王者风范,博得人们的敬仰与爱慕。⑵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5分) 18、⑴取万物之精气,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战胜大大小小的灾难;经历时间的考验。(3分)⑵要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生长的环境;经风雨,见世面;汲取各种营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正确对待可能遭受的挫折以至灾祸,战而胜之。(3分) 19、B 20、作文(略)

囚绿记公开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 昌黎六中杜彦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特别喜爱的东西,会有什么想法呢?(买下、得到、占有)是的,大多数人会想据为己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看看作者占有的什么,是怎么占有的。(板书题目作者)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并加以赏析; 2、结合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体会运用象征手法的意义。 三、重难点 体会运用象征手法的意义。 四、情感教育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法,诵读感知,思考讨论,鉴赏品悟。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感悟标题 大家通过题目知道了哪些内容?(记:交代文体是散文;囚:占有、囚系;绿是描写对象;囚绿是课文主体) (要求:阅读过程中拿起笔随时勾画,生字词语、优美词句、疑惑句。)

(二)重点探讨“囚绿” 1、研读第8段 朗读第8段。 勾画出“囚绿”原因的句子。 勾画出一些关键词句,并加以简析。 分析:“牵进”是优雅、轻柔的动作,体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装饰”心情可解释为“改变、安抚、调节、慰藉”,慰藉心灵。 教师补充:“葱茏”“猗郁”词语移用,它们本是用于形容植物茂盛的,这里用来形容爱、幸福和年华,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 例句:阳光倔强地跳舞;书本害羞地合上了。 2、研读9-12段 (1)朗读这几段,并寻找描写绿枝条被囚后生长变化的句子,讨论“绿”的性格特点。 明确:起先,“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作者发现了“生的欢喜”,写出常春藤的固执、生命力旺盛、蓬勃; 后来,“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作者有些不快,写出常春藤的固执、向着阳光和自由; 最终,“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颜色“青苍--柔绿--嫩黄”,枝条“细瘦--娇弱--病态”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发展到可怜、恼怒,滋生魔念。特点:柔弱、固执。 (2)结合“绿”的特点,讨作者赋予“绿”特殊的象征含义。 学生总结:绿象征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永不屈服。 (3)理清文章思路,以“囚绿”的形式动宾短语来概括情节。 生答:寻--赏--囚--释--怀 (三)仔细品析“赏绿” ※重点赏第5段 朗读第5段,大家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或词语并加以赏析。 (幻灯展示学生的赏析) 总结炼句答题步骤:首先归纳运用的手法(或抓住关键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加以分析,最后回答表达的情感(或所起的作用)。 实战演练:(二选一,每句拟定为5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过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总结沁园春·长沙( )拜谒( )坎坷( ) 百舸( )园春泌( ) 分泌、给加点字注音:1( )干坼( )挥斥( ) 力竭( )制遏.........( )稠.密( )惆.怅( )花蔓.( )散漫( )骂谩( )长酋( )劲遒未( ) .峥嵘.( )寥.廓( )绸.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文学常识: 2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成为一种纯粹的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之际,字以上)91字)和长调(59-90、中调(字以内)58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词牌: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雨巷娴.熟( )舷.梯( )颓圮.( ).彳亍.( ).彷徨.( )寂寥.、给加点的字注音:1悬.崖( )猴猕.( )静谧.( )方凿圆枘.( )刚毅木讷.( )按捺.( )外之音弦.( )马勒.( )所向披靡.( ) ( ) 挑衅.( )繁衍.( )矫.揉造作( )奢靡.、成语2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再别康桥 ( ) 晦朔.( )漫溯.( )缫.丝( )浮藻.( ) 枯槁.( )蒿.里行( )长篙.( )青荇.( )斑斓.萧.( ) 笙箫.( )波澜.( )阑.干大堰河—我的保姆( ) 瑟字音、1( )团箕.( ) 骂叱.( )凌侮.(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必背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是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胜,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 哈尔滨第十一中学周新宇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陆蠡。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作者所营造的审美境界。同时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首先应该抓住文本“,绿”这一线索,通过作者对“绿”的态度,来品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向往和赞美。同时,通过对作者生活背景的了解,掌握文中深层次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掌握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阅读方法和借景抒情,以物抒怀的写作方式。 本文优美而充满激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突出强调了朗读这一环节。所以,设计本课教案时,本着与文本对话的原则,谋求引导学生立足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开放性的阅读,这是合作探究与拓展迁移两个环节所要实现的教学意图。希望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实现文本常读常新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 2.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 2.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包括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目录 必修1 (2) 1、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毛泽东 (2) 2、雨巷(背诵全诗)戴望舒 (2) 3、再别康桥(背诵全诗)徐志摩 (4) 4、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战国策》 (4) 5、记念刘和珍君(背诵二、四节)鲁迅 (4) 必修2 (5) 6、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5) 7、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6) 8、短歌行(背诵全文)曹操 (6) 9、归园田居(背诵全文)陶渊明 (6) 10、兰亭集序(背诵全文)王羲之 (6) 11、赤壁赋(背诵全文)苏轼 (7) 12、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王安石 (7) 必修3 (8) 13、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8) 14、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8) 15、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8) 16、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8) 17、琵琶行(背诵全文)白居易 (9) 18、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孟子》 (9) 19、劝学(背诵全文)《荀子》 (10) 20、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贾谊 (10) 必修4: (11) 21、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全文)苏轼 (11) 22、定风波(背诵全文)苏轼 (11) 23、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背诵全文)辛弃疾 (11)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诵全文)辛弃疾 (11) 25、醉花阴(背诵全文)李清照 (12) 26、声声慢(背诵全文)李清照 (12) 27、廉颇蔺相如列传(背诵最后五段)《史记》 (12) 必修5 (13) 28、归去来兮辞(背诵全文)陶渊明 (13) 29、滕王阁序(背诵2—3段)王勃 (13) 30、陈情表(背诵全文)李密 (13)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古诗文易错字填空练习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包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 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氓 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1.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答案: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经两首》 《氓》 1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2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3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4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5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6“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采薇》 1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2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3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4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5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6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离骚》 1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