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管理思考

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管理思考

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管理思考
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管理思考

(二)主要存在问题。自治区联社成立以后,全力督导全区农合机构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非信贷资产容庞杂、种类繁多,部分农合机构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农合机构对非信贷资产营运管理重视不够。由于农合机构财务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信贷资产,而非信贷资产相当部分归属于非盈利性资产,部分农合机构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的资金在用于信贷投放和存款备付金后,没有重视对非信贷资产的营运管理。对于应生息非信贷资产,如何有效调度、积极提升收益率,管理力度仍待加强。

2.提升非信贷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营运效益仍有拓宽空间。保持合理现金库存,减少不必要占用等,需要继续推进深化。部分农合机构虽然重视非信贷资产管理,但管理水平还需要逐步提高。有的县级农合机构对各类非信贷资产的有效管理既缺乏整体规划,又缺少多策并举、针对性强的分类优化措施,如就部分县级农合机构自身而言,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非信贷资产自身的结构比例、生息资产与非生息资产占比、非信贷资产平均盈利水平如何达到最佳水平,还需继续加强日常营运管理,及时合理调度,迅速提升非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努力增加效益。

3.部分农合机构闲置资产未能及时处置。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实施经营管理问责制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县级法人机构高管人员存在认识偏差,使部分非信贷资产损失没有得到及时、充分暴露;二是在前两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动下,不动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部分农合机构"待价而沽",然而随着前段时期经济的下行,部分资产价格又逐渐走低,延误了有利的处置时机;三是有的农合机构对闲置及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处置未准确把握竞卖起点,广泛征集竞买方不足,在目前经济回暖过程中,对近期价格走势分析及重要机遇捕捉不够敏捷,把握时机不准,及时决策水平仍有待提高。

4.部分农合机构历史包袱难以在短期消化。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沿革、政策变化、管理体制等原因,部分农合机构历史形成的一些呆坏账和待处理损失等反映在非信贷资产,造成不良非信贷资产消化的难度较大,依靠自身能力在短期难以全部消化。如:为维护债权进行起诉,垫付了相当部分的诉讼费。还有历史遗留的案件造成的垫款等。需要继续争取各级法院大力支持,加快执行办结后清理。再如接收抵债资产,其中部分多年后由于政策、市场环境、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处置难度大,潜在着一定风险。继续深化改革、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及继续争取外部政策扶持均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5.部分农合机构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重视不够,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的措

施仍有待完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必要手段。但部分农合机构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动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优化非信贷资产结构的办法还不够多,提升非信贷资产质量的紧迫感不够强,不利于强化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

三、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的建议

随着非信贷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强非信贷资产营运管理、分类管理、风险管理日趋重要。农合机构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后,非信贷资产的核算管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有效加强和规非信贷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效益、优化结构占比、防资产风险,成为加快推进全区农合机构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建议继续致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非信贷资产营运管理,深挖潜力创效益,实现多元化发展。

1.高度重视非信贷资产管理,着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督促指导县级法人机构,推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导入经济模型管理概念,定期分析,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及时推广良好典型,重点督导难度大的县级农合机构攻克难关,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

2.加强资金调度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资金是农合机构的"血液",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系统往来款项、存放同业、拆放同业等。继续指导农合机构提高资金管理意识,准确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确保资金规模合理、使用效率提高。建立健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实现余缺调剂、约期长短、利率高低的最佳配比,按照不同管理层面、权限及应有程序,对涉及资金的筹集及流入、调集、使用及支付的各项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全区县级农合机构均已完成统一法人改革,部分已改制为县级农合行,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应逐步探索统一筹集、调度、分配、使用和管理的资金营运平台,充分利用融资中心、财务中心、资金中心模式,按照资金调剂合法合规原则、资金结构优化原则、资金调度及时原则、风险收益均衡匹配原则,合理提高非信贷资产平均生息率的原则,继续加强资金适度集约科学管理。同时,资金适度集约管理将继续统筹兼顾各基层单位利益,不同产品的资金投入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各类、各项的资金投入应当有效均衡,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及部业务结构特点的变化及时调整,在确保安全、加速流动前提下,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盈利能力较高的项目上,预测匡算必须准确平衡,资金调度必须迅速到位,必须能够及时满足合理的资金投放需求,必须在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息资金成本,有效提高资金营运效益。

3.加强现金管理,逐步减少现金资产占用。农合机构要大力宣传和推广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合理减少现金的使用。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提高对现金收支规律的可掌控性,必须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匡算办法,加强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缴存,从细微之处着手挖掘财务潜能。

4.加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投入是农合机构生产经营必要的生产资料,在总资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这些资产属于非生息资产和长期资产,这些资产的增加必然导致现金及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的减少,管理得当可以提高农合机构生产效率,管理失控会导致不必要损失,规模把握不当会增加不应有的占用,建设周期延长会出现应有效益不合理延后,建设质量保证不力将可能出现功能欠缺或提前报废。因此,农合机构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加强此类资产的管理。一是必须严格审批(审核)手续,对相关资产增加、减少和折旧计提、摊销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均应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审核);二是必须明确职责分工,资产购建或处置的申请和审批(审核)、购置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购置与验收、实物管理与会计记账等职责,分别由相应的部门或个人承担;三是加强资产购建预算管理,要事先制订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认真做好预算,防止不必要投入和铺浪费行为;四是加强资产的文件记录和实物管理,规档案管理,如实登记账务,建立资产的保管、使用制度,规定保管、使用、维护的方法,维持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有效使用;五是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及使用状况,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计提折旧、摊销,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六是合理处置闲置资产,尽量减少非生息资产占用。

5.加强抵债资产管理,严格按照对价原则接收抵债资产,把握时机及时处置。抵债资产一般是由不良信贷资产转化而来,管理不好,很容易转化为不良非信贷资产,从目前情况看,新产生的不良非信贷资产部分产生于接收的抵债资产,继续加强抵债资产管理尤其重要。一是要从严控制以物抵债,农合机构债权首先考虑以货币形式受偿,当现金受偿确实不能实现的,接收以物抵债要优先选择产权明晰、权证齐全、具有独立使用功能、易于保管及变现、不易贬值的资产作为抵债资产,抵债资产必须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来确定价值,评估程序合法合规,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定价;二是加强抵债资产的保管,按照安全、完整、有效原则,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定期检查,账实核对,要确定抵债资产经营管理主责任人,指定保管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根据抵债资产的类别、特点等选用适宜的保管方式,及时掌握抵债资产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影响

抵债资产价值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和补救措施;三是及时合理合规的处置抵债资产,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避免暗箱操作,防道德风险,原则上应采用公开拍卖方式进行处置,拍卖原则应采用有保留价拍卖的方式,合理确定保留价,把握适当的拍卖时机,不适于拍卖的,可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协议处置、招标处置、打包出售、委托销售等方式变现,并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尽可能拓宽引入竞买面,抵债资产原则不对外出租,因客观条件限制,在规定时间无法处置的,为减少损失,在租赁关系的确立不影响资产处置的情况下,可在处置时限暂时出租,不得擅自使用抵债资产,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视同新购固定资产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购建审批(审核)手续。

6.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强化信用管理,做好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应收款项催收责任制度、应收款项年度(季度)清查制度等,做到债权明确、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建立完善坏账核销管理制度,在清查核实的基础上,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应当作为坏账损失,并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

(二)加强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1.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认真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各级农合机构要定期对所有非信贷资产账务进行检查,核对实物,查实非信贷资产总量和结构分布情况,规核算非信贷资产。遵循风险原则、真实原则、审慎原则,严格按照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分类方法、操作规程等,对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按照"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将职责分别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员,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风险分类工作要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适时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动态监测、分析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及时提出调整形态的建议;及时针对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及时抓紧督导推进,及时收到预期效果;科学考核,及时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风险的化解、非信贷资产质量提升情况等,纳入考评体系。

2.继续加大不良非信贷资产的清收盘活力度,把非信贷资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高度负责、只争朝夕、多策并举、盘活消化,积极优化夯实非信贷资产良好基础。一是要高度重视非信贷资产清收盘活工作,制订盘活不良非信贷资产要有针对性的方案及措施,要对长期挂账及闲置的不良非信贷资产及时进行清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必要时采取诉讼清收、协议清收、行政协调等手段,及时回笼资金,最大限度将其逐步转化为优良资产;二是加快发展,开源节流,努力扩大消化历史坏账的财务能力;三是继续积极争取优惠扶持政策,及时落实现有

扶持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协调好各方关系,及时办理完善相关财产权属,加快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步伐,促进不良非信贷资产的清收盘活;四是继续深化改革,抢抓组建自治区、市、县合作(商业)银行的良好机遇,力争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扶持,探索引入市场化手段,积极消化不良资产;五是审慎使用公允价值,规足额提取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

3.强化控管理,完善非信贷资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财务核算,防止新生风险的发生。非信贷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调研,继续针对当前非信贷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修改、落实、完善相关业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而富有效率的风险控制机制,积极创造安全、高效的经营运作环境,以制度约束行为,有效控制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发生。要加强非信贷资产的档案管理,完善档案资料,按资产项目逐户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各级农合机构均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财务核算,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准确使用相关会计科目,全面提高非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稽核审计监督工作,继续提高稽核审计密度、频率和效果,通过指导、督导、现场及非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查错纠弊、约束鞭策,为非信贷资产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农合机构整体资产业务持续、有效、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区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丹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