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必修1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1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1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1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备课组:刘忠智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

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

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

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

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

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

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

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

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

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

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

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

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

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

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单元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备注1 9.1-9.2 第一章绪论1、绪论(1)

2 9.6-9.11 第二章运动的描

述1、运动,空间和时间(1)

2 质点和位移(1)

3、速度和加速度(2)

3 9.14-9.18 第三章匀变速直

线运动1、速度和加速度(2)

2、章末练习讲评(1)

3、匀变速直线运动(3)

4 9.21-9.2

5 1、匀变速直线运动(3)

2、匀变速直线运动(3)

3、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验探究(1)

5 9.28-9.30 1、自由落体(2)国庆放假

6 10.8.-10.10 月考与讲评(2)

7 10.12-10.16 第四章相互作用 1、重力与重心(1)

2、形变与弹力(2)

3、形变与弹力(2)

8 10.19-10.23 1、摩擦力(2)

2、摩擦力(2)

9 10.26-10.30 1、受力分析(1)

2、章末练习讲评

10 11.2-11.6 第五章力与平衡1、力的合成(2)

2、练习讲评(2)

11 11.9—11.13 期中考试复习及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12 11.16-11.20 1、力的分解(3)

2、力的平衡(2)

14 11.23-11.27 1力的平衡(3)

2、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1)

15 11.30—12.4 1、月考复习(2)

1、月考复习(2)

16 12.7-12.11 月考及试卷讲评

17 12.14-12.18 第六章牛顿运动

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1)2牛顿第二定律(3)

18 12.21-12.25 1牛顿第二定律(3)

2牛顿第三定律(1)

19 12.28-12.31 1超重与失重(1)

2练习讲评(1)

元旦放假

20 1.4-1.8 1章末练习讲评(1)

2期末复习(2)

21 1.11—1.15 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必修1进度表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 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组 2015.9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 内的位移是50m,求加速度______ 2、一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t后改做匀减速3t,到乙地刚好停止,则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3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s ,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是()双选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

B、5/4t C、3/2t D、2t 5、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斜面底端速度的1/3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L/2 B、L/3 C、L/4 D、L/ 56、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受的阻力恒定,3 s后进入一个水平面,再经过6 s停下,所受阻力恒定,斜面与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位移的大小之比是 A、1∶1 B、1∶2 C、1∶3 D、2∶ 17、一物体沿长为1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由斜面的顶端下滑道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末速度的一半时,它沿斜面下滑的长度为()

2018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高一新生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 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 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2.2013年11月26日上午,我国号航母在海军导弹驱逐舰号、号和导弹护卫舰舰、潍坊舰的伴随下赴南 海进行训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海水 B.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航母 C.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其他舰没有动,其他舰一定是静止的 D.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天空中的白云没有动,航母一定是静止的 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它到的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 权,早上8点20分从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80km,历时8时20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8点20分是指时刻 B. 8 时20分是指时间间隔 C. 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 D. 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4.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 2πR,0 B. 0,2πR C. 2R,2πR D. 0,2 5.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 B. 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 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D. 在一段时间,物体的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 6.下列物理量中,哪组物理量全是矢量() A. 速度、摩擦力、加速度 B. 质量、加速度、重力 C. 时间、位移、质量 D. 位移、速度、路程 7.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8.据中央气象台消息: 2017年第1号台风“梅花(Muifa)”于4月26日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以向16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东经136.1°,北纬13.4°),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8m/s(8级风,热带风暴级).预计“梅花”将以12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关于上述消息中的“18m/s、12km/h”,下述理解中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教学文稿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介绍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运动(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指匀速率圆周运动)。

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因为物体作圆周运动时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

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条件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又由于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故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词中的“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公式解析 计算公式 1、v(线速度)=ΔS/Δt=2πr/T=ωr=2πrf (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f代表频率) 2、ω(角速度)=Δθ/Δt=2π/T=2πn (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max=√gr (过最高点时的条件) 8、fmin (过最高点时的对杆的压力)=mg-√gr (有杆支撑)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一新生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分) 1.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 点的是() 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 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 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2.2013年11月26日上午,我国辽宁号航母在海军导弹驱逐舰沈阳号、石家 庄号和导弹护卫舰烟台舰、潍坊舰的伴随下赴南海进行训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海水 B.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航母 C.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其他舰没有动,其他舰一定是静止的 D.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天空中的白云没有动,航母一定是静止的 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它到温州的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 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早上8点20分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80km,历时8时20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8点20分是指时刻

B. 8时20分是指时间间隔 C. 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km,路程为356km D. 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4.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 2πR,0 B. 0,2πR C. 2R,2πR D. 0,2 5.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 B. 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 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D.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 6.下列物理量中,哪组物理量全是矢量() A. 速度、摩擦力、加速度 B. 质量、加速度、重力 C. 时间、位移、质量 D. 位移、速度、路程 7.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8.据中央气象台消息: 9.2017年第1号台风“梅花(Muifa)”于4月26日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以 东方向16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东经°,北纬°),中心附近

【原创】202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本人带2个班级,共96名学生,其中,男生47人、女生49人。在上个学期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他们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 2个班级中,大多数孩子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需要动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较差。有的还早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孩子口算时比较马虎;有的孩子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个别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规范课堂常规,优化教学方式,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

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领域: 1.数与代数 安排了5个单元。内容包括: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100以内数的认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本册中100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 安排了1个单元。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要求在钉子板上围平面图形,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或在方格纸上画平面图形。用折、剪、拼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

2016-2017学年度高中各学科教学进度表及期末考试范围

2016-2017学年度高中各学科教学进度表及期末考试范围 学 科 高一高二高三 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 第二学 期 语文必修1;必修2;课外阅读: 《呐喊》《边城》《欧也 妮·葛朗台》《务虚笔记》 必修3;《现代散文选读》;复杂记 叙文的写作训练;课外阅读:《家》 《红楼梦》《孟子》《麦田里的守望 者》 必修4;《<史记>选读》P70页及以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课外阅读:《论语》《老人与海》《三国演义》《汉字王国》 必修5;《唐诗宋词选读》;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课外阅读:《茶馆》《雷雨》《女神》《人间词话》 复习必修1-5,《唐诗宋词选读》与《现代散文选 读》剩余部分;高考专题(一轮复习);课外阅读: 《庄子》《子夜》《哈姆莱特》《心灵史》 高考二 轮复习 数学苏教必修1、必修4(第1章: 三角函数、第2章:平面向 量) 苏教必修4(第3章:三角恒等变 换)、必修5,、必修2(第1章:立体 几何初步) 文科: 必修2(第2章: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导数及其应用)。 理科: 必修2(第2章: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选修2(常 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导数及其应用)。建议:理科把空 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讲完,不作为本学期考试内容。 (文科)选修1-2、集合与逻辑、函数与导数、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除外)、直线与圆的方程。 (理科)选修2-2(推理及其证明、数系的 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集合与逻辑、 函数与导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作为理科 考试内容) 期中:(文理通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不等 式、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平面向量 与复数 (理科专用):选修4-2;选修2中的理科内容 期未:一轮复习结束 高三二 轮及专 题复习 英语1、教材M1--M3U1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 1-10课 1、教材M3U2--M5U1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11—20课; 1、教材M5U2--M7U1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31-38课 1、教材M7U2--M8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39—42课 期中:M9U4--M10U4结束 期末:M10U5--M11结束 (三星校对10--11模块的教学内容可自行调整,作 限时阅读处理) 完成三 轮复习 物理必修1 +必修2第一章必修2第二~五章+选修3-1第一章选修3-1第二、三章+选修3-2第一章 [(文)新课全部结束] 选修3-2第二、三章+两个选修模块; 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二章 一轮复习必考部分(必修1、2+选修3-1、3-2)+ 两个选修模块 期中:一轮复习必修1、2+选修3-1第一章+ 两个选修模块 二、三轮 复习 化学必修1第1-4专题(第4专 题第一单元结束) 结束必修2 非理化组合:《化学与生活》结束及一轮复习结束(完全按 照小高考形式) 理化组合:《有机化学基础》及《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结 束(期末试卷基本按照高考格式) 非理化组合:二轮复习并迎接学业水平测试 理化组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3及《物 质结构与性质》(基本按照高考格式) 上学期期中考试前,结束元素化合物复习及《化学 反应原理模块》内容(不含有机与结构选修,高考 形式);期末为一轮复习范围(完全按照高考格式, 因有机复习仓促,故有机难度适中) 二轮、三 轮复习 生物必修1 必修2 必修班:新课必修3结束,复习至必修1结束。 选修班:必修3+选修3基因工程专题 选修三、选修1新课结束,一轮复习必修1第 四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期中考试:必修1、必修2、基因工程; 期末考试:一轮复习结束 完成三 轮复习, 政治期中:必修1第1、2单元; 期末:必修1。 期中:必修2第1、2单元。 期末:必修2、必修1(其中,必修 2占3∕4,必修1占1∕4)。 期中:必修班:必修4;选修班:必修4第1、2、3单元。 期末:必修班:必修1、2、4;选修班:必修4;必修3第1、 2单元。 期中:选修班:必修3第3、4单元;选修3 第1、2、3专题。 期末:选修班:选修3、必修3、必修2第1、 2单元。 期中:必修1、2一轮复习。 期末:必修1、2、3、4、选修3一轮复习完,期 末除时政外全考。 高三二 轮复习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人民版必修二人民版必修三人民版选修一、选修四;必修一1-5专题期中:必修一、必修二结束; 期末:必修三、选修一 选修四、素 养专题; 二轮复习 地理鲁教版必修1 鲁教版必修2 必修班:鲁教版必修3新授+必修1、必修2复习 选修班:必修3+地球仪和地图复习+区域地理复习(重点: 世界和中国概况+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 必修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选修班:两个选修模块新授+必修1第1单元+ 必修1第2单元岩石圈、水圈复习 期中:必修1+必修2第1、2单元+必修2第3单 元农业农业复习 期末:完成一轮复习 高三二 轮复习

高中物理 匀加速直线运动 测试题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2020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高三高考模拟统理综物理试题(一)】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位置同时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两车均可看做质点,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s时甲车加速度为零 B.前4s内两车间距一直增大 C.t=4s时两车相遇 D.两车在前4s内的最大距离为5m 【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在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运动时,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的长度至少为12m B.木板的长度至少为6m C.小物块在0~4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在0~4s内,木板和小物块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2 -1):(3-2)::(n-n-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 中,平均速度为v n 【2019年国庆物理假期作业(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8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 B.第2s内的位移为6m C.第2s末的速度为2m/s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精讲+精选题型[附答案解析]

高一必修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精讲+精选题[附答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即:a 、v 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即: a 、v 反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关系式: ① 速度—时间关系式:v=v 0+at ②位移—时间关系式:2 01x v t at 2 =+ 举例:下列关于匀变速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变速运动就是指匀变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运动的轨迹一定不是曲线 C.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能是曲线 D.匀变速运动是指加速度不变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 解析:匀变速运动就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如果加速度和初速度的方向有夹角,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如平抛运动;如果加速度和初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物体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答案:CD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01x v t at 2 =+ 该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v=v 0+at 综合应用,可以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2)公式中的x,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方向为正方向. 实例:已知O,A,B,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 答案:()() 2 12213l l 8l l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 -2 0v =2ax 其中v 0和v 是初、末时刻的速度,x 是这段时间内的位移,a 为加速度.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平均速度公式:t V V X t 2 0+=

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一、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数24人,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对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大部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说完整话,老师应该加强常规的管理。这些学生原来所处的教育环境、家族情况各异,行为习惯和知识基础相差较大,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难。 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6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阅读 1、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学生多阅读,扩大阅读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 1.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训练。专心倾听、勇于发言重在平时的培养。 2.汉语拼音教学。 (1)要在平时注意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2)要正确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能在四线格上正确、工整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在音节教学时,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培养,帮助自主识字。3.关于识字 (1)词串识字:要将词语与事物挂钩,即通过识字来认识事物,读词成串要边读边想,连串成篇,形成积累,熟读成诵。 (2)看图会意识字:让学生自主发现图与字的联系,让学生意会字义,韵文重在诵读。 (3)转盘识字: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识字能力。 4.关于课文 (1)多读精讲,注重积累。朗读和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2)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指导,求质量,不求数量。 (3)教学中注意图文结合,构成整体,要把观察图画、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协调配置,引发想象、启发思维。 (4)保证时间,严格训练。 5.关于单元练习。 (1)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同时,不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对一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分析 看了学生做的这份试题,学生对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掌握得相对较好一些,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但万丈高楼始于基础,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牢固的基础才能面对那些各种各样的图形,以不变应万变。必修二的知识最薄弱,出了22分的题,只得了4分,丢分严重,修选部分的知识也有欠缺,导致总分80分的生物试题,学生得了42分,只掌握了53%的知识,对于高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觉得第一轮复习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但要有主次的复习,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必修二和选修上,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穿插一些综合性的题。以减轻二轮复习的压力,到最后高考做题时得心应手,取得好的成绩。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很好的配合老师,我预计高考能得60分。 一对一教学进度表 学科生物姓名MM 2011年 9 月 1 日至 2011年12月25日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第 1 周必修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1、2 第 2 周物质的代谢3、4 第 3 周物质代谢3 第 4 周物质代谢4 第 5 周细胞的生命历程1-2 第 6 周必修二生物的遗传 1、遗传的细胞基础、 第 7 周 2、遗传的分子基础 3、基因的表达 第 8 周 4、基因的分离定律 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 9 周 6、伴性遗传 7、人类遗传病 第 10 周 变异、育种与进化 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2、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第 11 周3、生物进化 第 12 周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 13 周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第 14 周3、人体的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 15 周4、免疫调节 5、植物激素调节 第 16 周生物与环境 1、种群与群落 2、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 17 周3、生态系统的功能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第 18 周选修部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基本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1、受恒外力作用 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 位移公式推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基本比例关系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2017新版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17新版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 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学总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 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 ~ 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高一物理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对学生基本情况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接触了物理必修一的知识与物理思想,对学习物理的认知还不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完成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也是高一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⒉对教材分析 高一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必修二》。必修二模块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全书分为三章,分别是第5章曲线运动、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总而言之,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的加强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基础薄弱,物理思想不够深刻;然而,高中物理定量问题较多,考试题目的思维量较大,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数学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物理思想与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工作重点。积极检查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基础过关。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 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作者:初高中物理讲解(可在微信中关注) 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在v-t图像上为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就是加速度。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a)瞬时速度的计算,(上一章内容) b)v-t图象性质,斜率就是加速度,但是正切值不是加速度;斜率可以是正,也可以 是负,所以加速度也有正负之分。正负代表什么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v = v0+at,v0 = 0,a = 0 的含义 b)图中a、b、c三条直线的物理含义? 图中速度如何变化?

例题: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a) 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坐标轴的单位;另外一点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所学函数图像

性质的对应关系。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公式的矢量性; b)公式的图像含义,自己结合课本总结。

例1:

例2: 【解析】位移就是v-t图像中v与t之间的面积,但是此题中,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要注意。所以x= x1 - x2 = 6-3 = 3,原坐标为5,所以运动后的坐标为5+3 = 8,所以答案是B。 例3: 【解析】错误解法,将3S带入S=24t-6t2=24×3-6×32=72-54=18m,V=S/t=18/3=6m/s,选A。 错在哪里呢?由于是做减速运动,没有考虑在3s之前汽车是否已经停了下来。这就是 物理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即在实际中物理意义,而非简单的套用公司解数学题。 正确的做法,首先判断在3s之前汽车是否停下来,如果停下来实际上汽车走了几秒,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